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04-27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4年7月18日)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倾斜、审批服务、放开市场等手段,推动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层次,实施转型升级,全市民营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5009家,其中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63562家,占全市市场主体个数的比例达到97.8%,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

一、民营经济基本情况

(一)民营经济整体健康发展。2013年,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缴税金77.2亿元,同比增长12.7 %,占全市总税收的90。今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521.4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3.6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15.7%。上半年我市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达146.6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93%。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市联盟、鲁清两家企业成功入围。

(二)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发展到435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在岗职工达到9.5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和 1 83%。今年1—6月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左右。服务业方面,目前,我市共有限上民营服务业企业328家,用工人数达到2.3万人,分别占到全市限上服务业企业的98.5%和97%;限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占全市限上服务业企业的96.4%。

(三)民营贸易、金融市场活跃。国内外贸易方面,全市有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发展到188家,1—6月份,完成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7%;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47.8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5亿元,B2B电子商务交易额42.8亿元。金融方面,我市民营资本参股或发起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组织达到17家,占全市金融组织总数的57%(不含保险公司),投入金融领域的民间资本累计达13多亿元。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断拓展,通过境内外上市融资、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常态化债券融资的多种形式,先后有6家民营企业实现上市,1家实现场外挂牌,累计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84亿元。

二、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家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整体素质仍有待提升。近年来,尽管我市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企业家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看,由于民营企业家多数属于白手起家,传统思想较浓,思想解放程度仍然不够高。一是缺乏团结协作精神。部 2 分企业家存在单打独斗的思想,在竞争中犹如散兵游勇,缺乏抱团发展的合作意识,甚至在有些行业中,企业为争夺客户,存在产品相互压价的现象,形成恶性竞争,增加了竞争成本,使得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二是缺乏进取精神。有些企业家取得一点成绩、得到一点发展就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小富既安、小进则满。很多民营企业不注册自己产品的商标,不下气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不少企业不积极主动争取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不敢轻易尝试资本市场,不愿使自己的企业处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从而错失了企业发展的良机;有些企业不愿通过争取银行贷款等欠账发展模式扩大企业规模,缺乏敢闯敢拼的精神,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比如,新三板市场刚刚放开时,金融办曾陪同至少5家券商,到20多家企业宣讲政策,鼓励企业用好新三板市场,但至今,我市仍没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三是缺乏创新精神。当前我市很多民营企业采取了家族式治理模式,企业管理以人治为主,用人上往往任人为亲,靠亲缘关系维持着企业的运行;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缺乏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随意化。有些企业家在管理企业过程中畏首畏尾,不愿将资金投入到技术提升和新产品研发中去,从而使企业停滞不前,面临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的风险。

(二)融资难仍然是重要制约。一是融资难度加大。受大环境应,被调查的企业几乎全部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抵押难、担保难,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 3 是银行贷款,但现在几乎所有银行都要求既有抵押、又有担保,抵押难体现在民营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土地多为租赁土地,设备大都折扣率低;担保难体现在担保公司不愿提供担保,担保费率较高,有的高达2%-3%,较一般担保高2倍以上;民营企业原先较多采用互保、担保方式,但受经济下滑和担保链(圈)风险显现影响,企业间的担保、互保变得不易。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主要是靠自身的积累和银行贷款筹建资金,风险投资、产业投资、企业投资基金和股票债券等融资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 不能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企业发展资金。三是企业缺乏信誉导致贷款难。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财务报表失真、信息不透明、自身信用低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为规避放贷风险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四是银行审批权限上收导致贷款难。当前,各银行审批环节多、链条长,基层行权限缩小,对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低。我市现有的14家银行机构,只有农商行、潍坊银行、村镇银行3家有条件审批权限,其余11家银行机构,无论存量贷款还是新增贷款,均没有审批权限,严重制约了贷款发放。

(三)生产要素制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保护现有耕地和节能减排等各种约束性指标的确立,生产要素的稀缺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是用地难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使得用地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有限的用地指标主要照顾公益事业和大型企 4 业,民营企业的一些小项目用地更加紧张,许多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另外,省政府规定,占地15亩以下,投资强度在5000万以下的工业项目不予单独供地,这项政策对一些占地面积不大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小项目不公平,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二是用工难、人才缺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已发生逆转,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日趋明显。调查显示,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不足的问题。据玉马窗饰反映,仅今年上半年,纺织技工工种人员流动率就达到35%以上。同时,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少,且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市企业在岗技术工人共9.8万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11272人(高级工8415人、技师及以上2857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1.5%,与国家规划25%的目标相去甚远,技师、高级技师所占比例更低,仅占3%,从年龄结构看,我市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年龄偏大,据抽样调查,46岁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占技师和高级技师总数的80%以上,说明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少,有断层,容易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据调查的泰丰、康跃等高科技企业反映,高层次人才缺乏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环保耗能等约束性指标对企业影响较大。在上级加大环保力度的大背景下,环保指标的控制更加严格,去年潍坊市对部分区域进行环评限批,我市上报的项目仅有4个获得批复,目前还有69个项目因为环评原因难以办理相关手续。随着“三八六”行动的深入开展,环保约束将更加严格。5 另外,从今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今后新上项目一律不准再上燃煤锅炉,现有燃煤锅炉也要逐步改造,上半年我市用电量占到全潍坊的1/4,而且仍然呈上升趋势,要完成今年的节能降耗刚性指标压力较大,也对企业产业了冲击。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大部分民营经济企业创新能力仍然处在消化吸收的初级阶段,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分配上,仍然处于来料加工的低利润阶段,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技术及高端产品引进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意识不强。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122家,集中在全市90多家企业,98%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五)产业结构矛盾仍然存在。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市资源型、传统型产业比重较大,造纸、化工、机械、防水卷材等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较低。这些传统产业今年形势都很不理想,造纸、钢铁、淀粉等工业产品需求呈下滑趋势,订单不足,价格下跌;化工、炼油等行业生产成本走高,部分企业利润、利税出现负增长;汽车制造、石油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产值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近2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出现下降。

(六)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没有受到公平待遇。部分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尚不到位,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没有像扶持大 6 企业、大项目发展那样重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根本消除,不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的现象在个别部门和镇街仍然存在,民营企业的地位与其贡献不相称,对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研究不够,侵犯民营经济及其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像民营学校、民营医院等,也存在与公立两套标准的现象。二是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较多。虽然我市已多次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但目前还有45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审批过程要涉及34类中介服务、22个审批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收费清单”还没有制定。三是扶持政策较少。虽然全省已召开了民营经济大会,中央也多次要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但是详细、具体、明确的配套政策依然很少,而且现有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导致知晓率不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为为契机,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级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放宽经营限制,优化服务环境,全力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定期深入项目园区调研,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入向国家“鼓励类”,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类方向投资,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7 鼓励和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特色优势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发展专业化企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能力;深入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各级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有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和个体转企业。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对目前我市在建的119个过亿元项目,强化调度帮促,加快建设进度。特别是对我市50个重点项目,及时掌握情况,全力排除障碍,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争取到年底15个项目投产,为工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2、抓好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组织首批列入我市转型升级计划的68家工业企业,根据行业特点,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企业管理、两化融合等方面制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方案实施,促使企业产品升级、效益提高。

3、抓好特色产业培育。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镇。发挥我市基础优势,同时抓住潍坊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的机遇,主动向上对接争取支持,搞好规划与建设,全力打造以台头为中心的新型防水卷材、富康制药为中心的医药化工和以泰丰集团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园。

4、抓好中小企业提升。实施好“百千万”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制定落实5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小微企业创新提升和专精特新培植计划,采取资源配臵、专项资金、融资担保、评先树 优等综合扶持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竞相发展。今年计划培育民营业户3000 家,中小微企业600 家;推动50家微型企业提升小型企业,10家小型企业晋级为中型企业;培育4家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加强载体建设。

1、加快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建设。充分利用羊口工业园、侯镇项目区等存量土地、闲臵厂房,规划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孵化器,按规划进行招商,努力盘活闲臵低效利用土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并积极探索国有土地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减轻中小微企业发展初期的土地投入成本。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管理办法》,预计9月份实施。

2、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半岛建材物流城、总投资48亿元的东城全福元商贸中心、总投资4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综合体、总投资38亿元的上海车配龙国际汽车广场以及寿光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城区西部市场物流、东部果蔬物流、北部临港物流三大物流板块建设,尽快形成大物流、大商贸的有效载体和发展空间。

3、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结合寿光“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各类企业做好实体经济和虚拟市场结合文章,提升企业电商化水平。重点抓好总投资35亿元的城投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太阳城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引导农产品物流园、果菜批发市场开展农产品拍卖和电子交易,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

1、强化财政扶持。把握今年中央资金 投放重点、蓝黄“两区”基金和专项资金扶持重点,以及中央资金“切块”和下放省级投放的最新动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各级支持计划;组织发改、财政部门部门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扶持债等债券发行工作,适时申报金财公司第三期企业债;今年财政再增加800万元贷款保证保险引导资金,逐步降低企业的保险费率,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支出,同时改进“过桥还贷互助资金”扶持政策,以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扶持,降低财政风险。

2、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抓好银企对接,到年底计划组织银企对接活动8场,参加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建立寿光市金融科技服务中心,成立产业科技投资联盟,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采取政策性担保、贴息及融资成本补贴、风险补偿、产业引导基金扶持等多种方式予以金融支持;探索制定多元化比例控制融资方式,解决企业担保链(圈)潜在系统性融资风险;扩大中小企业集优债券、私募债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打造债券、股票市场的“寿光板块”;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继续推广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质押、农产品订单融资、供应链贷款等信贷业务,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争创金融创新改革先行试验区。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人才工作专项考核、人才服务证、人才联谊会、人才住房保障、孵化器建设、人才科技项目金融扶持等“一揽子”人才配套政策,为人才提供居住生活、发展创业的良好环境;在孵化器建设方面,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潍坊市级孵化器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人才带项目到孵化器落地转化的,给予三年 免租金待遇,所免租金由财政予以补贴;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建立人力资源库,为企业用工提供信息服务。

4、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市集中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一次梳理摸底,拟保留行政审批事项459项(子项849项),取消30项,冻结27项,下放34项。另外,针对省及潍坊市下放的审批事项,及时拟定了调整承接事项意见,共承接下放事项59项、取消4项。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将于近日发文组织实施。

四、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一)打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发展规划、落实上级政策、申报扶持资金等方面,明确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扩大潍坊市级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基金等引导类资金规模,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二是规范完善统计报表口径。建立统计、经信、工商等部门定期统计指标相互通报制度,使统计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免税、贷款、扶持资金等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申报条件和相关要求,做到政策家喻户晓、便于操作。

(二)加强金融支撑。一是支持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建议协调上级人行和银监部门给予我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 11 县市分支机构一定的创新权限,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部门协调配合,为银行创新业务开展提供良好软环境。二是下放银行审批权限。目前我市只有农商行、潍坊银行、村镇银行3家可以审批贷款,其余的全部由上级审批,造成环节多、链条长、效率低,建议协调银行适当下放贷款权限,调动本地银行积极性,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三是强化新型金融组织业务指导。建议上级对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备案登记服务中心等的业务开展及监管给予政策指导,使其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研究探索逐步化解企业担保链(圈)融资潜在系统性风险的措施办法,更好的规避金融风险。

(三)完善用地保障。一是加快土地调整。建议向上级反映,缩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周期,实行两年或一年调整,并增加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投放,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持保障。二是更新潍坊市征地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标准。目前征地标准执行的是2006年标准,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情况,与群众要求差距大,建议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出调整。三是探索实行国有土地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租赁是指在企业发展之初,资金缺乏时,政府将储备土地租赁给企业,待企业积累资本,条件成熟后,再办理出让手续。弹性年期出让,是压缩出让年限,企业少缴纳土地出让金,年限到期后可续期,减少企业土地投入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管理办法》,建议上级在政策环境、先行先试方面给 12 予支持。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制定民营经济科技规划。建议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科技政策,在项目支持、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技术水平较低、人才缺乏的企业积极推进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二是构建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沟通平台。建议上级政府牵头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收费标准和联系方式,通过财税等形式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技术服务。三是鼓励合作创新。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式,通过优势互补、协调合作,打造协同创新产业链条。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到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引进高层人才、先进技术,加快上档升级。四是优化人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职工就业条件,在户籍管理、技术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和相关待遇方面给予倾斜,稳定人员队伍。建立人才开发服务系统,依托高校科研教学优势,开展企业管理者的全面培训。五是加强职工培训。制定出台支持在职培训的政策,通过按比例给予培训费用补助,或将一定数额的培训费用从税收中扣除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快人才培养。

(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县级没有制定、取消审批权限的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要求承接、取消审批事项,建议协调上级部门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扩大县级市、13 开发区和镇街一级的自主权。二是探索公众参与机制。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作为审改工作的服务对象,对哪些审批事项应该取消、下放,应该具备参与权,建议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筛选公众反映大、矛盾突出的事项,积极向上争取予以下放或取消。三是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市场监管职责。建议上级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行业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协同监管,建立完善市场“宽进”后部门后续监管工作的衔接和联动机制,实现行业审批与监管相统一,建设高效有序的市场监管秩序,确保“放而不乱”。

篇2: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城乡一体均衡寿光”这一目标,坚定发展信念,明确发展方向,创新工作方法,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7月份,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财政总收入3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位居潍坊市县(市、区)首位,全省第5位。

一、立足当前,积极作为,前期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科学投入,转调方向,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以“高端、高质、高效”和“低碳、循环、绿色”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投量、优化投向、提高投效,工业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晨鸣纸品、凯马汽车、东方宏业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动工建设,新开工过亿元工业项目201个,完成工业投入106亿元,同比增长36%。成立了78个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推进指挥部,在土地、资金等方面重点倾斜,优先满足重点项目需求。技术创新日益凸显,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我市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潍坊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个、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成功申报省重点创新项目5个。1—7月份,累计完成技改投入85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0%。资本运作成效显著,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2亿元;今年6月份,博润实业公 1 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一期募资4000万美元;成功发行全国第一批涉农类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5亿元。目前,全市上市企业达到6家、股票8支,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150多亿元。节能减排扎实有效,对13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重点监控,整治重点企业620家,关停企业94家,停产治理55家,限期整改471家;开工建设了3项节能重点工程,6家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定,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3家,4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1%,我市被评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市。

二是适度超前,城乡联动,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突出生态、文化、现代特色,坚持建设精品化、管理高效化、城乡一体化、资源节约化取向,全面推进城乡建设工作。城镇建设上档升级,全面推进城市“七大片区”建设,完成城建投入42.33亿元,开工城建重点项目130项,建成及在建高层建筑216栋,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71亿元,施工面积255万平方米。抓好数字城建及12319城建服务热线系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小城镇建设全面提升,按照“小城市”的标准,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旧村改造步伐,完成投资8.3亿元,建设公寓楼356栋,新建、续建农村社区35个。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坚持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扎实开展城乡供水、环卫、交通、污水处理及社区服务一体化工程,全市建成、在建及拟建污水处理厂15座,开工建设了14座垃圾中转站,123个村庄购置了垃圾桶或建 2 设了标准垃圾房。

三是高端定位,加快膨胀,农业发展优势彰显。立足蔬菜产业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生产基地化,工厂化育苗基地发展到100多家,年培育种苗6亿株以上;新建有机蔬菜、种苗基地38个、畜牧示范园区31个,大西环生态农业走廊和寿北海水蔬菜示范基地项目顺利启动。经营品牌化,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已认定“三品”基地68万亩、农产品412个,打造了“乐义”蔬菜、“王婆”香瓜等十几个知名商标。桂河芹菜和寿光独根红韭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0多家公司的“三品”蔬菜进驻青岛、济南、北京等大中城市的260多家超市。产业高端化,建立了蔬菜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蔬菜研究院,成功培育出4个甜瓜品种,2个丝瓜品种和2个辣椒品种。推广了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30多种种植新模式。农业先进技术和高科技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和98%。流通现代化,围绕日交易量1200多万公斤的农产品物流园,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依托9家较大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已建立起了135家农资经营连锁店,全市农资经营网点达到900多家。2009年,蔬菜网上电子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额330亿元。

四是挖掘潜力,突出特色,第三产业亮点纷呈。以建设三产强市、旅游重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第三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1-7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 3 元,同比增长19%。做大现代物流业,农产品物流园、渤海物流园、临港物流园、晨鸣物流园和国际商贸城“四园一城”加快推进,其中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建成投用。做强现代商贸业,丽都广场、缤纷五洲等一批大型商业网点主体建筑已完成,全福元百货、中百佳乐家、中百大厦、银座商城、东方誉源等7家商贸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唱响生态旅游业,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菜博会,打造了以乡村民俗游、滨海生态游为只要内容的逍遥游品牌。目前我市拥有4A级景区3处,居潍坊市之首,旅游示范点6处,旅游合作社4家,上半年完成旅游业收入19万元。

五是打造品牌,完善载体,文化产业整体提升。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加快文化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大项目带动,全市在建和新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35个,投资5.9亿元的软件园已入驻境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达75家,服务外包合同总额达300万美元。投资过亿元的千运包装、电影大厦等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完成投入7.1亿元,同比增长535%。实施文化惠民,国内首家蔬菜博物馆,参观人数累计已达10多万人次;投资2000万元的水幕电影已建成开放;以推进文化惠民“五大工程”为重点,文化大院覆盖率已达96%,“农家书屋”已建设700多家,建成农村社区文化中心20多个。创新活动载体,新增省级文明社区2个,潍坊市文明和谐社区4个,全力打造“文依净”公益品牌,王伯祥、崔效杰入围“中国好人榜”,潍坊市典型宣传工作会议 4 在我市召开。文学创作日益繁荣,出版了《纪国演义》、《贾思勰逸史》等6部专著,拍摄完成电影《另类村姑》,启动了电影《王伯祥》、电视剧《从历史走来的寿光》、《贾思勰》等作品的拍摄和创作。

二、把握长远,开拓进取,在新起点上谋求新跨越 一是依托工业,强化发展支撑。找准工作创新点,挖掘发展突破点,推动转型发展。力争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新建35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实施项目带动,重点加强对88个过亿元项目的跟踪调度,调研、筛选一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增强我市工业发展后劲。传统行业新型化,改造提升造纸、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新技术,拉长产业链条,做好上下游产品,通过加快技术改造、产业重组和布局优化,提速产品“裂变”。新型行业规模化,全力打造以大地盐化、鲁清防水为依托的海洋化工基地,以晨鸣集团为载体的造纸包装基地,以巨能特钢、鲁丽集团为支撑的石油管材基地,以凯马汽车、康跃增压器为主导的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以国华寿光电厂、华能风电为支柱的新能源基地,以临港工业园为平台的船舶制造及临港物流基地等6个500亿级产业基地,提高各类要素的集约利用率,显现集群发展的磁场效应,形成“集群促进转型提速,转型推进集群壮大”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能耗总量,所有 5 新上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都要进行节能评估审核,新上高耗能项目必须实行等量置换制度。鼓励企业循环利用废旧物资,努力提高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化工废渣等工业排放物利用率。加快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建立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坚持名牌战略,加大名牌产品的争创力度,突出放大“晨鸣造纸、联盟化工、巨能特钢”等招牌项目,组织有竞争力的企业参加经贸洽谈会、展销会,鼓励企业用品牌开拓市场,提高产业项目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推进寿北开发,立足寿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优势,加快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打造先进加工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投资额超过5亿元和过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用地实行等额补助政策。抓好鲁清防水80万吨芳烃、东宝复合管、永通管材等46个过亿元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有明显形象进度。市四大班子、副县级以上单位、市直十大口、各镇街道、特大型企业,必须引进新上一个过2亿元的工业项目,大型企业要新上一个过亿元项目,招商局要完成一个过5亿元项目。破解资金瓶颈,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作用。围绕节能环保、低碳循环、技改投入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强银企合作,充分开展好工业系统银企洽谈会,加快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提升农业,夯实发展基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工作重点,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全国农业制高点。以园区建设带动,突出科技、高端、生态、旅游特色,全力加快西外环生态现代农业走廊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高品质蔬菜生产,加快高标准蔬菜园区建设,争取每年新增绿色有机蔬菜面积3万亩以上。加快推进畜牧养殖园区化、规模化,鼓励建设200亩以上的大型园区,争取全年新建标准化畜牧园区60个以上。以高端农业拉动,积极培育自己特有的品牌,靠品质品牌实现农业高利润和农民高增收,真正让“寿光蔬菜”成为高端农产品的代名词。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家级创业平台建设,加大自主蔬菜品种的培育研发力度,争取每年研发蔬菜新品种4个,新增种苗企业30家以上,三年内形成规模优势,把我市打造为国内知名的蔬菜种苗基地。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积极争创中国名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争取“寿光大鸡”、“寿光大葱”、“浮桥萝卜”3个产品,年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以惠农政策推动,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各项涉农补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推广玉米秸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争取牛肉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积极引 7 导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开发,使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突出城建,搭建发展平台。以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为抓手,强化以人为本、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化水平,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建工程设计建设档次,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大院搞设计,进一步提升设计建设的档次和水平,重点抓好北环路改造、潍高路西段改造、洛兴街东伸、银海路北伸、南环路中段改造等工程建设,确保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标准,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用数字化覆盖所有管理工作,大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数字城建”。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力争9月底投入运行。狠抓城市防汛工作,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备勤制度,搞好地下车库、深基坑等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城市安全度汛。提升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东城、城北、城南热源厂建设、晨鸣热电厂低温循环水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开展,协调推进中石油泰青威管线寿光支线、天然气加气母站及“村村通”天然气工程。抓好城北污水厂二期及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污水处理费的收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提升小城镇及农村社区建设水平,积极指导各镇街搞好小城镇改造提升,以“镇级市”为建设目标,促进北部中心镇强强联合,抢抓“三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教育、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迅速提升经济实力。8 鼓励建设1000户甚至2000户以上的大型社区,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真正改善群众生产生活。

篇3: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寿光市农业经济现状

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 辖15处镇、街道, 人口100万, 是全国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 寿光市采取各项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连续八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 (市) , 三年排名提升47个位次, 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列第38位。目前, 寿光市已形成了以蔬菜大棚、海淡水养殖、盐业生产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组合, 培植起了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五大主导产业, 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二、寿光市发展绿色农业现状

近年来, 寿光市加发展绿色农业, 始终把实施农业项目作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了良种繁育、标准粮田、预警项目、良种补贴、阳光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等一项列农业项目, 使全市的绿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寿光市发展绿色农业的模式主要有:

1. 企业带动模式

以企业为主体, 有相关农户加入的绿色农业组织模式, 公司对外连接市场, 通过公司的运营和对市场的把握来指导农户进行生产, 农户根据公司提供的信息进行农产品的初级生产, 初级产品再返销给公司, 公司经过深加工成为市场上最终需要的产品。

2. 市场导向模式

通过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产生的原动力来带动农户进行农业生产, 特别是专业市场形成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农民可以和专业市场订立供销合同, 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了解市场经营, 把握市场动向。

3. 主要产业模式

主要产业模式就是充分考虑当地区域的农业资源, 从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及传统生产方式入手, 发展“一区一产业, 一村一产品”的经营模式, 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在农产品的生产上最容易符合对绿色产品的要求。

4. 合作组织模式

以各种农业协会、研究所、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媒介形成的合作性质的农业发展模式, 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组织的信息、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组织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5. 企业自主模式

是指由企业通过租赁土地、土地参股等形式将农户的分散土地流转能统一经营的生产基地, 再由公司自主经营, “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公司的职工参与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

三、寿光市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劣势分析

1. 优势分析

(1)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 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现已形成了中南部乡镇的大棚菜、大田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生产, 北部乡镇的冬枣整合集聚管理、海淡水养殖、盐业生产等高效产业。培植起了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五大主导产业, 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2) 加快科技创新推广,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通过健全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及借助菜博会, 抓好科技成果推广等形式, 架起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 使广大农民解放了思想, 拓宽了致富门路, 进一步提高了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

(3) 推行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是强化基地建设管理。二是狠抓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先后注册优质农产品商标23个, 培育了“乐义”、“欧亚特”等知名品牌, 获得农业部新认定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30万亩, 认证优质农产品97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9个, 绿色食品33个, 有机食品5个。

2. 劣势分析

寿光市在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同样存在着:耕地减少、绿色农业产业化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农业生产基地集约化的规模效应不强、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创利能力低、投资融资渠道单一, 缺乏资金保证、市场开拓薄弱, 占有率偏低、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专业人才缺乏等一系统问题。

四、寿光市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1. 增强政府作用, 提高政策指导性。

通过政府性的政策指导, 引导转变传统农业模式, 逐步导向绿色农业的发展轨道。政府通过其主导作用, 对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实施收缩战略, 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

2.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

通过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加强各种绿色农业模式建设, 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完善绿色农业产业化系统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等形式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

3. 提高对发展绿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并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出现的误解及偏差, 通过科学的讲解和示范, 使过去主要依赖农药和化肥来取业的农业增长, 转变为利用生态内在机制取得增长。

4. 增加投资、融资途径

通过各项鼓励政策及措施,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投入机制, 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林业、水保基金制度, 支持绿色农业健康发展, 鼓励和扶持工商企业投资发展绿色农业, 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共同投入的机制。

5. 健全农业制度创新

健全相关法规体系, 加强环境法制管理, 并以质量为保证, 完善绿色农产品质量控制监管体系。加大农业立法力度, 积极健全创新农业法制建设是未来我国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绿色农业做为新兴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的条件下, 绿色科技对农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寿光市农村经济发展为研究基础, 对绿色科技发展对寿光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寿光市,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刘中会.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29-52

篇4:发展棚膜经济 打造“东北寿光”

这个连续六年夺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场)标兵”称号的城市,正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以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以园区建设促进集约经营,以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以科技进步增强发展活力,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注定将是一场艰苦的“突围战”,但榆树市应战的步伐坚定而稳健。

在榆树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粮食增产奇迹。

然而,“旱涝保收”的黑土地,在无形中也制约了榆树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认为已经掌握了传统种植技术的农民安于现状,满足于种植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的收益。

如何让黑土地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天下第一粮仓”榆树市一直在寻求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棚膜蔬菜产业,成为近年来榆树市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让榆树市不仅是中国的“粮囤子”,更是北方的“菜篮子”,又是农民的“钱袋子”。把榆树市打造成中国北方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东北寿光”。

榆树市的目标清晰而明确。

“种了那么多年的苞米,这一下子改种菜,行吗?能赚钱吗?”初期,一些习惯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心里没底。

“发展棚膜经济,榆树优势明显。”榆树市委书记李国强说,我省冬季的蔬菜基本靠外埠进口,供需矛盾突出,而榆树地处吉林、长春、哈尔滨、松原等地的中心地带,具有大容量、广流向的市场需求,可以辐射四大城市、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发展空间巨大。榆树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并拥有一批农业园艺特产技术专家,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支持。

有“吃到甜头”的“过来人”算了一笔经济账,日光温室会有效解决东北冬季生产蔬菜取暖问题,大幅降低生产费用,提升蔬菜竞争优势,每栋667平方米的温室大棚每年创产值7万至10万元,与种植同等面積的玉米相比,效益是玉米的近50倍。

同时,榆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棚膜蔬菜园区免收当年土地租金,不另行收取任何费用;协调金融机构,为棚膜蔬菜户提供贷款;在弓棚镇的园区内建设大棚,每栋补贴两万元……

有了经济效益和政策支持这两颗“定心丸”,榆树市各乡镇陆续加快了棚膜蔬菜生产园区建设速度,一座座蔬菜大棚如鼓起的风帆扎根在黑土地。2009年,榆树市新建温室和大棚4000栋,总数发展到3.4万栋,蔬菜产值实现25亿元,并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冬季的吉林大地,滴水成冰,可榆树市各个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绿油油的黄瓜、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正在茁壮成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们这个园区是2009年4月开始建设的,建有日光温室大棚62栋,每栋使用面积1600平方米,每年可生产蔬菜2700吨,可实现纯利润480余万元,户均纯收入7.8万元,真的比种苞米赚钱多了!”看着大棚里绿意盎然的蔬菜,榆树市先锋乡民权村棚膜蔬菜生产园区的农户笑得格外开心。

“我们将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产地批发市场,确保产销顺畅衔接,加快中国北方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进程。”谈起2010年棚膜经济的发展思路,李国强说,榆树市还将新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10个市级蔬菜园区,5000栋温室大棚。

届时,榆树市的温室大棚总数将达3.9万栋,蔬菜产值有望实现28亿元。

篇5: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按照“围绕发展抓环境,抓好环境促发展”的思路,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县的软硬环境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为客商投资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台:政策环境有了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关于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的规定》等一系列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实行“免二减三”,并对投资大、发展快、创税高的企业家,在经济上给优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实行了“一事一议政策机制”,促进了工业园区的积聚效应。法制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独具特色的各类市场建设和“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为促进产品交易起到了日趋明显的作用。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11月底,我县民营经济企业达到662户,从业人文秘杂烩网员16623人,工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制定鼓励技术创新新政策,并完成13个省市级新产品开发,其中10个为省级新产品,3个为市级新产品,园区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1亿元,上缴税金1.0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批环节仍很繁琐。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政策部门执行不彻底,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执行不理想,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立项、环评、规划等多个部门审批,拖上几个月时间的事并不鲜见。

2、收费标准随意性大,“三乱”现象有所反弹。一些执法部门收费罚款讨价还价,标准不清;有的人员收费,把权力作交易人情收费,毫无原则可言。有的部门借企业证件年检之机,搭车收费;有的部门把收费罚款作为工资等来源,对收费下指标、搞提成,不得不将收费向企业转移,造成投资环境恶化,在等界线不明确的地方,易发生乱收费问题,亟待规范。

3、投资环境问题反映强烈。一些企业反映,企业在施工建设期间,经常遇到当地百姓以土地是他们的地盘为由强行插手工程,而且费用还比当地市场要高,如不答应则阻拦企业施工,还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垄断建筑材料,强买强卖,“砂霸”“石霸”现象又有出现,致使企业建设成本增加。

4、城镇环境亟待整治提升。近年来,虽然我们在硬件环境上投入了很大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镇环境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的街巷路难走,雨天泥泞难行,主街道地面破损严重,施工后留下的疮疤得不到及时修复,以街代市现象依然严重,街巷内垃圾成堆,随地大小便,随地乱吐痰现象普遍,墙上“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屡见不鲜。

三、建议对策

1、加大力度,进一步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到营造优化环境上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改善发展环境的积极性,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把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引领到优化环境的实践中来,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优化环境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都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实践者、推动者、创造者。

2、全面发动,标本兼治,切实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要齐抓共管,协调联动。要有效地解决有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待观望,上边热、下边冷,上边服务承诺,措施定得硬,下边软磨不执行的问题,真正把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从解决影响优化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逐步深入,由治标到治本,从根本上、源头上、体制上加以解决。要采取硬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对影响投资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处理,决不手软,狠刹“三乱”歪风,以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环境有个根本的好转。

3、抓好政策宣传,推动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政策宣传,狠抓政策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改进监管办法,努力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

篇6: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__区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石料建材业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到2001年底止,全区共有民营企业5425家,从业人

员40132人,实现产值16.03亿元(90价,下同),缴税5061万元,分别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96.99、92.56、85.18和69.98。民营经济在__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全区经济主要增长点。

从发展态势看,__区民营经济呈现四个新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到2001年底止,全区民营企业比1996年增长25.61,其中个体户4983家,私营企业386家,外商投资企业56家;去年实现产值16.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57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产值的85.18;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83.81;缴纳税金5061万元,占全区工商税收69.98,比1996年翻了一番多。大部分镇(街)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如河口街有民营企业827家,占全街四级企业总户数的98.92;实现产值3.43亿,占全街社会总产值62.67;其中工业产值3.06亿元,缴纳税金1104万元。二是以石料建材业为主,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形成了以石材工业为主,三大产业并举的格局。目前,全区有石料建材企业1534家,约占总数的28,去年实现产值18.89亿元(现价),创税2587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和工业税收的82.85和61.6。__街三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当初办石场、石材厂发家,现在已拥有12家石场、2家石材厂及城北大酒店、城北水上康乐中心、石材机械市场、机械车辆配套齐全的施工队等企业,资产超过2000万元,去年上缴各类税费超过100万元。三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一些企业注重科技投入和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中有不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以及省“火炬计划”的项目,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如云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全市首个被省列入“火炬计划”项目的私营企业。该公司生产的石材产品已经由当初以规格小、档次低的大理石板材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七大系列、十大门类6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为各类板材3000万平方米、异形工艺制品250万套以上,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四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逐步提高。全区民营经济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高,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如位于初城工业区的立新威洋石材有限公司、力生黄氏石材有限公司、创业石材有限公司以及三和石材有限公司、中印石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先后建成投产,充分显示了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强劲的势头。

__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示生机和活力,主要是抓好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__区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的要求后,将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之重来抓,纳入全区每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十五”计划来通盘考虑,实行不限所有制、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行业产业、不限地域,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并出台了相关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扶持、引导和加快发展的力度。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主动做好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和氛围,真正做到政治上给予信任、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方便、发展上给予支持、经营上给予指导,使以石料建材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壮大了全区经济总量。

(二)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不拘一格抓发展。__区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巩固石料建材支柱产业,搞好现有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同时,鼓励投资者逐步向科技、文化、信息咨询、广告设计、中介服务等先导性新行业拓展,特别是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引导投资取向,鼓励外来投资者原来的单纯向二、三产业投资转向三大产业并重,加大对城郊型农业、基础性产业投资力度,出现了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仅1998年至2001年,全区就新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项目900个,投资总额达14.77亿元,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篇7: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城关镇南街村工作组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2012年2月上旬,我们就南街村的村情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街村位于彬县县城正南方向,地理位臵优越,全村5个村民小组,其中一组现仍居住在南山塬顶上,全村332户1232人,原有耕地576亩,现除一组有450亩土地外其余4个组均成为失地农民。2011年人均纯收入7630万元。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支部班子健全,分工明确,支部一班人精诚团结,埋头工作,扑下身子,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南街村依据优越的地理位臵,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该村321户,就有160户向外租房,每人每年收入平均8000元以上,运输户20户,个体工商户108户,该村村民40%现如今资产上了每年2万元收入。为使村务公开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及农资直补,良种直补,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社会帮助、抚恤金发放,农村低保等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

1开的阳光操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使干群关系日益融洽。

二、存在问题:

随着彬县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处于彬县县城城中的南街村因周边土地用于城市建设而逐步被县城包围,但剩余土地性质,建筑格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成为典型“失地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劳动者文化素养低,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加之未受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主要从事脏、累、苦、重等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2、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到位,青壮年外出务工后,老人赡养、幼儿托管问题突出,使得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安心务工创业。

3、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至目前,全村社区征地已将泾河新区耕地全部征用,群众主要从事建筑、餐饮、贩运蔬菜、房屋租赁等。目前,该村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比较狭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难以形成气候。

4、重点项目配合不到位,致使项目推进滞后,由于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到位,致使郭家台的拆迁和南一组生态公园项目推进受到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优势

一是地理位臵优越,该村属典型“城中村”,能够抓好抢抓发展机遇,促使大开发,大建设。

二是劳动力转移优势明显,该村距离城区,加之毗邻的厂矿企业、餐饮业,群众务工方便。

(二)发展目标

一是积极配合县建设局征收南山紫薇生态公园建设用地和郭家台旧城改造剩余户的拆迁工作。

二是争取赶4月底对该村预留土地的开发相关手续办理完毕,5月份有实质性进展。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周边厂矿企业、工业园区,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扩大就业,为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该村年初重点项目规划,重点剖析,稳步推进,解决群众的住房难、行路难问题。

2、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就业社会化、非农化和充分化,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该村地理位臵优越,应利用优势发展汽车修理业、洗车业、百货零售等,使村中留守人员有事可做,有钱可挣。

4、强化规划引导,制订城中村改造进度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就地、就近安臵的原则,制定完善农村拆迁安臵用地规划,安臵地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占用安臵地块。

组长:黄高鹏

成员:纪粉玲

车卜涛

池康宁

王永春

武健

篇8: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一、近几年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果

几年来, 龙山坚持政策拉动、服务推动、市场牵动、工农联动, 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突出表现在: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实力逐渐增强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 虽然龙山县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经济总量与上年相比下降较大, 但从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体来看, 仍然是稳步上升。

从县工商联2006年调查的15家上规模民企来看效益还算可观, 2005年度15家规模民营企业总收入16700万元, 资产总额达到34713万元, 税后利润1185万元, 纳税总额909万元。2007年底,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数已达2.2万户, 从业人员近5万人, 完成总产值7.37亿元, 实现利税0.79亿元, 固定资产原值5.78亿元。2007年, 全县民营企业财税贡献率达48%,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县GDP62.8%, 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已渗透到农、林、牧、采矿、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20多个行业, 行业构成趋于多样化,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势态。从产业结构看, 第二产业比重加大, 生产加工型企业增多。一些规模较大的新项目、新产业、资源开发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正在加速发展, 如从事富硒葡萄产业化项目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龙山恒宇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龙山山水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等企业正日益壮大。

3、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逐步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 农产品加工、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百货零售和餐饮服务等领域在该县已占据主导地位。以新世纪集团公司、金山实业、金刚合金制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脱颖而出, 成为推动本县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1、社会观念转变不彻底, 民营企业融资难

社会受“原罪”论思想影响, 认为民营企业者都是靠违法经营或靠权力暴发的人, 他们的金钱都是不干净的, 对民营企业的财富增长有一定的偏见, 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调查的15家民营企业中有11家反映融资困难, 融资问题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资金严重匮乏, 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资金缺乏使扩大再生产往往只能靠民营企业自我积累慢慢“滚雪球”, 有些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无法上马。

2、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1) 市场定位盲目部分企业对市场定位不清、分析不够, 完成资本积累后急于扩张, 盲目生产或产品适销不对路, 导致最终丧失已有市场份额, 企业走下坡路。

2) 用人机制缺乏大部分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留不住人才, 由于内部管理粗放, 采用家族式和封闭式管理模式, 使那些懂管理、善经营的科技管理人才很难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3) 组织管理欠缺一些企业缺乏组织管理能力, 生产管理混乱, 组织经营处于无序状态, 加之没有长远发展规划, 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难以适应入世后日益变化的新形势,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手脚, 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3、企业文化欠缺, 不利于激发员工创造活力

从调查的15家民营企业看, 只有5家建立了工会, 更谈不上其他文化的建设。一个企业若没有一种积极向上、凝聚人心的文化, 员工们便会在沉闷、乏味的环境中丧失工作热情, 缺乏创造的活力。

4、自身行为不规范, 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 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企业重利忘义, 违背基本的商业道德和企业伦理, 从而导致行为失范, 诸如造假卖假、偷工减料、欺骗客户、偷税漏税, 更为严重的还搞走私贩私、色情服务、抗拒监督管理、破坏经济秩序, 不但损害了自身形象, 而且在社会上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也阻碍着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员工社会保障率极低, 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稳定

当员工各种保险都无法得到保障时, 内心的安全需要便无法满足, 使员工时时处于一种恐慌状态, 无法尽心工作, 如有更好的工作便会立马跳槽, 这是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从调查的15家民营企业看, 参加各类保险人数少, 保险率低于15%。其中: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在30%以下的有4家, 在30-60%的有5家;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在30%以下的有6家, 在30-60%的有2家。参加失业保险在30%以下的有5家, 在30-60%的仅1家。

6、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存在误区, 阻碍企业健康发展

1) 领导包保。该县部分领导成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包保人, 以此来体现出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发展的力度和决心。但采取领导包保的这种方式, 不仅不利于政府廉政建设, 还束缚了企业家战胜市场风险的创造力。

2) 挂牌保护。是指以政府的名义, 以发布文件的形式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贡献的私营企业, 给予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特别保护。虽然此举目的是为确保一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由于受到挂牌保护的企业是极少数的, 使企业间的竞争处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中, 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无序因素, 破坏竞争秩序。

三、加快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对策

1、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1) 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

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发展, 关键在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因此, 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也是中国走上富国强民之路的必要举措。龙山未来的经济发展, 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 就等于缺少一个轮子。市场本身就是民众积极参与的经济空间, 它对任何经济行为主体都应采取平等的态度, 允许所有经济行为主体参与竞争, 并获得相应经济利益。非公有制经济行为主体介入各类生产和流通活动是现实的必然。

2) 转变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扶持的观念。

发展个私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对个私经济采取倾斜性扶持政策, 而只是意味着要为各类企业创造同等的竞争条件。市场本身就是优胜劣汰的空间, 各类经济主体都必须接受这一法则。因此, 也无须担心放手发展个私经济会顾此失彼, 对个私经济的发展应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个私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活动舞台将更加广阔, 不管在前进道路上还会有多少波折, 总的趋势和结果将是明朗的。

2、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发展, 创造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笔者认为: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强化宣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加大政府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要典型示范, 加大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个体私营户的宣传、表彰力度。第三要新闻监督, 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 有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置障碍、制造摩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弘扬正气, 打击歪风。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该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 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建议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等部门组成工作组, 对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3、必须加大政府和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地方信用担保体系, 突破融资难“瓶颈”

一是在政策导向上加以引导, 从政策导向上支持金融机构、金融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

二是从银行自身改革着手, 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与合作, 制定符合本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贷管理办法, 适时调整授权授信权限, 适当增加授信额度, 扩大授信品种, 降低贷款准入门槛。

三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社会参与, 民企运作的地方担保体系。建议由县政府出资建立一些信用担保股份公司, 鼓励民间资本入股, 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可以收取一些费用以维持经营, 但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4、必须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

1) 提高企业科技含量。现今市场的竞争, 最重要的是科技的竞争。非公有制经济要发展、壮大, 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开展重质量和创品牌活动,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完善企业组织制度。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的组织制度, 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 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 通过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 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首先要以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 激励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关爱员工, 自觉维护劳动用工制度, 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稳定员工队伍;其次要加强诚信建设, 鼓励企业诚信经营, 建立企业信誉评价制度, 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第三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和工会工作, 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工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

2) 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存在的缺点、弱点, 必须加大培训力度,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团结、帮助、教育、引导, 使之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守法;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分周期、分批次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外出参观学习, 或聘请外省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赴本县进行有关企业经营发展的专题研讨, 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整体水平, 激活企业发展潜力。

6、必须逐步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为此, 应尽快使社会保障制度涵盖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先从企业的正式工、合同工着手, 从有一定规模的股份制企业、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开始,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 最终把规模较小的个体经济和城乡私营企业都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在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时, 应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坚持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原则。统一社会保障的负担, 不同经济成份的企业按相同的比例交纳社会保险金, 保证各类企业公平竞争。

7、必须进一步发挥工商联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作用

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进一步加大工商联工作的指导力度, 使工商联更好地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作用,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做实, 把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地位结合起来,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工商联可以定期组织民营企业以座谈会形式使企业互通信息, 互通往来, 加强合作, 共促发展。

作为湖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龙山, 非公有制经济目前比例不高, 实力较弱, 但其发展的潜力却是毋庸置疑。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 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 不拘一格, 多路并举, 重点突出七个“必须”, 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龙山县统计局·《2006年龙山县统计年鉴》

上一篇:2024年幼儿园六一创意活动方案下一篇:关于建节军小演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