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色送给大地教师演讲稿

2024-04-26

把绿色送给大地教师演讲稿(精选5篇)

篇1:把绿色送给大地教师演讲稿

春天到了,带来了大自然的万物复苏和欣欣向荣。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吗?

自然界中的人类、生物和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人体的各个器官、各种机能之间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个环节失去了平衡,人就会生病。自然界也一样,一旦失去了生态平衡,便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

森林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卫士。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风吹雨冲,水土就不易流失。大风遇到了防护林带,会被大大减弱;雨水沿着树干慢慢地流到地上,被枯枝落叶、草根树皮所堵截,能渗透到地下而不会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节里,这些储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汇成溪流,流出森林,滋养农田,一部分经过树根的吸收、树叶的蒸腾,回到空中,又变成雨,再落下来。森林让气候变得稳定正常。

许多国家的护林实践表明,当国家森森覆盖率占全国总面积的3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时,国家就不会发生较大地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可惜的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6.5%,这怎么不让我们深感焦虑!

亲爱的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一起播种绿色,我们一起宣传绿色倡议,让大地妈妈拥有更多的绿色吧!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可曾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

雷锋这个普通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只有短短的22个春秋,但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和国的优秀儿女。不仅如此,雷锋和雷锋精神早已超越了国界融入了全世界。在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大厅里悬挂着五位英雄肖像,雷锋的肖像排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国学生,同学们更要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在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号召:

一、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多读书、读好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遵守纪律,爱护公物作为学习生活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二、弘扬雷锋克己奉公、勇于奉献的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闪光。热心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互助的双手,展现陈袁滩中心小学学生的风范。

三、开展感恩教育。各中队四个感恩活动:一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二是感激老师的辛苦教诲,可以给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送一句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三是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等主题活动,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四是感恩自然的伟大赐予,每一个同学种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等,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

四、完成学习任务,搞好卫生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坚持勤俭节约的作风。

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用高雅、健康的文化生活充实自我、陶冶情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不仅是在“雷锋日”,更要时时刻刻将雷锋精神牢记于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雷锋精神付诸于行动吧!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3、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4、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5、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6、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7、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8、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学无止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们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

篇2:把绿色送给大地教师演讲稿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更是播种的季节!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

对!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我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吗?正像一个健康的人,人体的各个器官、各种机能之间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个环节失去了平衡,人就会生病。自然界也一样,自然界中的人类、生物和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本来是保持着平衡的,一旦失去了生态平衡,便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而森林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卫士。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风吹雨冲,水土就不易流失。大风遇到了防护林带,会被大大减弱;雨水沿着树干慢慢流到地上,被枯枝落叶、草根树皮所堵截,能渗透到地下而不会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节里,这些储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汇成溪流,流出森林,滋养农田,一部分经过树根的吸收、树叶的蒸腾,回到空中,又变成雨。森林让气候变得稳定正常。

同时,森林又是制造新鲜空气的工厂,森林是绿色的水库,森林是人类生命的摇篮。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以叶为衣,以果为食,垒木为巢,剖木为舟……使得人类繁衍生息。可是今天,由于人类的无知与贪婪,利斧挥向了一片片森林,挥向了山坡、河边的一棵棵树木,绿色的大地被剥掉了外衣。于是,狂风卷着飞沙侵蚀了良田沃土,暴雨卷着泥沙淤塞了千条江河;天气变得旱涝无常;人和动物失去了越来越多的生存空间……1950年以来,仅仅50多年,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森林消失了,平均每年要减少1~2千公顷。在原来几乎全是森林的非洲腹地,现在已与月亮表面的荒漠毫无差异。

那么,假如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森林了,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了森林,陆地上90%的动植物会因没有森林蓄水,而面临干旱的威胁;450万种生物将死绝。

生物释放的氧气将减少60%,地球将会急剧升温,许多地区的风速将会加快60%~70%,亿万人将死于风灾。

人类失去了森林,既没柴烧,又没建材、药材,经济生活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许多地区将发生水灾,大批农田、城市被淹,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加之太阳辐射增强,人类将无法生存。

救救森林,救救绿色,救救大自然。自1979年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6次会议,决定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来的20多年中,我国人民响应号召,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而实践表明,当国家森林覆盖率占全国总面积的3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时,才不会发生较大的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6.55%,这怎么能不让我们深感焦虑呢!

如果在我们的周围,在高大的楼房之间,拥有一片又一片的绿地,种下一棵又一棵能成荫的绿树,你就会仿佛走进了绿洲,不再觉得枯燥和单调,心情开朗,生趣盎然。研究证明,在城镇的住宅小区,多栽种一些植物,会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益处。为此,大队部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开展“我和小树交朋友”活动。

我们的口号是:人人有护绿的区域,个个有认养的树木。

篇3:把绿色送给大地教师演讲稿

三月份国旗下讲话—把绿色送给大地

春天到了,带来了大自然的万物复苏和欣欣向荣。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吗?

自然界中的人类、生物和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人体的各个器官、各种机能之间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个环节失去了平衡,人就会生病。自然界也一样,一

旦失去了生态平衡,便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

森林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卫士。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风吹雨冲,水土就不易流失。大风遇到了防护林带,会被大大减弱;雨水沿着树干慢慢地流到地上,被枯枝落叶、草根树皮所堵截,能渗透到地下而不会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节里,这些储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汇成溪流,流出森林,滋养农田,一部分经过树根的吸收、树叶的蒸腾,回到空中,又变成雨,再落下来。森林让气候变得稳定正常。

篇4:植树节演讲稿——把绿色送还大地

植树节演讲稿——把绿色送还大地范文

把绿色送给大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更是播种的季节!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

对!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我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吗?正像一个健康的人,人体的各个器官、各种机能之间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个环节失去了平衡,人就会生病。自然界也一样,自然界中的人类、生物和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本来是保持着平衡的,一旦失去了生态平衡,便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而森林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卫士。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风吹雨冲,水土就不易流失。大风遇到了防护林带,会被大大减弱;雨水沿着树干慢慢流到地上,被枯枝落叶、草根树皮所堵截,能渗透到地下而不会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节里,这些储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汇成溪流,流出森林,滋养农田,一部分经过树根的吸收、树叶的蒸腾,回到空中,又变成雨。森林让气候变得稳定正常。

那么,假如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森林了,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了森林,陆地上90的动植物会因没有森林蓄水,而面临干旱的威胁;450万种生物将死绝。

生物释放的氧气将减少60,地球将会急剧升温,许多地区的风速将会加快60~70,亿万人将死于风灾。

人类失去了森林,既没柴烧,又没建材、药材,经济生活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许多地区将发生水灾,大批农田、城市被淹,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加之太阳辐射增强,人类将无法生存。

如果在我们的周围,在高大的楼房之间,拥有一片又一片的绿地,种下一棵又一棵能成荫的绿树,你就会仿佛走进了绿洲,不再觉得枯燥和单调,心情开朗,生趣盎然。研究证明,在城镇的住宅小区,多栽种一些植物,会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益处。为此,大队部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开展“我和小树交朋友”活动。

我们的口号是:人人有护绿的区域,个个有认养的树木。

我们的要求是:一个学生动员一个大人种一棵树,栽一盆花,用我们的零花钱买树种,种小树,养小树,使“绿在身边,花在眼前”,争当花草小卫士,争当家乡小主人。同时,我们还要学习护绿知识,向周围的人宣传绿化家乡、美化家园的重要性,每个少先队员在校园里,在街道上,在家中认养或看护一片绿地或一棵小树,为它们松土、浇水,保护环境;我们还要抵制使用一次性木筷,使用再生纸,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做绿色小天使。

篇5:让绿色拥抱大地演讲稿

许友兰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让绿色拥抱大地!?

当我们一起走进草长莺飞的三月,一个充满绿色气息的节日向我们款款走来――植树节!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动员群众参加植树造林的节日。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因时代的演变,植树节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1915年,在他的倡议下,以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

1930年,曾将3月9日至15日一周定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仪式。

1979年2月,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 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造福后代。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能维护生态平衡,调节、影响气候;防风固沙,保护水土,涵养水源等。有了树木,才有清新的空气;有了树木,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资料表明:当国家森林覆盖率占全国面积3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时,国家就不会发生较大的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16.5%上升到近期的21.63%,这是近20年努力的结果。

同学们,一年之际在于春,让我们相约在这美丽的春天,加入全民植树的行列,努力做到:

1. 播种、植树,积极参加这项公益活动,播下一颗绿色的种子,种下一缕新绿;

2. 珍爱一片绿叶、一株幼苗,不采摘花朵,不攀折树枝;多走几步路,不穿越绿化带;

3. 节约资源,绿色学习;爱护书本、爱惜循环书,节约每一张纸,提倡正反用、正反打印;

4. 参加社区的护绿活动,看到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制止。

5. 从身边做起,培植好家庭、教室及周围里的绿植,及时剪去枯黄的叶片等……用行动美化我们的环境。

同学们,定下目标,还需自觉践行,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只砍有记号的`树

1944年冬,由于战乱,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更糟糕的是,地处欧洲中部的德国,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熬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能允许老百姓上山砍树。林业部门先在森林里找到老弱病残的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

当时的德国,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抽调到战争前线,到处看不到警察,更见不到法官,根本没人来执行处罚。但是,面临国家崩溃的德国人,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们并没有去哄抢树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也没有发生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件。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还能都忠实地执行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答案是:认真,守规则!正因为德国民众认真地执行政府的每一个规定,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亲爱的同学们,“美德立人生,智慧行天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让我们从植树节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让绿色拥抱大地!

上一篇:2016年酒店年会策划方案下一篇:校本教材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