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简介

2024-04-28

裴矩简介(精选4篇)

篇1:裴矩简介

裴矩

(547或更前~627)  隋及唐初政治家。隋末以经营西域而知名。原名世矩,因避唐太宗讳而去世字。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初仕北齐,齐亡入周,北周末年杨坚执政时被召用。杨坚代周,建立隋朝,矩为近臣,参预平陈之役,继而经略岭南,北抚突厥族启民可汗。又与牛弘等参定隋礼。隋炀帝即位后,矩甚受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参掌朝政,并称为“五贵”。

裴矩一生最重要的活动是为炀帝经营西域。当时西域诸国多至河西甘州(今甘肃张掖)与隋互市。大业元年(605)至九年间,他至少四次来往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大力招徕胡商,并引致西域商队前往长安、洛阳等地,以首都贸易取代边境贸易。裴矩深知炀帝远略野心,尽力收集西域各国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绘画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纂成《西域图记》三卷,并别造地图,注记各地险要,献于炀帝。炀帝即将经营西域事宜悉以委任给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积极策划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大业四年,隋诱使铁勒攻击吐谷浑;五年,炀帝亲征吐谷浑,拓地数千里。稍后,炀帝又派薛世雄进军伊吾,于汉旧城东筑新伊吾。矩同往经略,巩固了隋与高昌的联系。大约由于裴矩建议,炀帝曾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罽宾(通指今克什米尔,但隋代一度指漕国,今阿富汗加兹尼;唐代一度指迦毕试,今阿富汗贝格拉姆)、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史国(今苏联乌兹别克沙赫里夏勃兹)、安国(今苏联乌兹别克布哈拉)等地。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杀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化及败,矩转事窦建德。建德败,矩降唐。武德八年以太子詹事兼检校侍中,后又为民部尚书。裴短八十岁精明不减,历事诸主,均受礼遇,以熟悉故事,常受咨询。贞观元年(627)卒。

所撰《西域图记》记载了四十四国情况,可惜原书已佚。现仅存书序,记述了自敦煌至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条主要路线,是关于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此外,他还著有《开业平陈记》十二卷、《邺都故事》十卷、《高丽风俗》一卷,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十卷,均佚。

篇2:裴矩简介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世父让之谓矩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矩始留情世事。

及高祖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明年,奏诏巡抚岭南,未行而高智慧、汪文进等相聚作乱,吴越道闭,上难遣矩行。矩请速进,上许之。行至南康,得兵数千人。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又击破之,遂斩师举,进军自南海援广州。仲宣惧而溃散。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及还报,上大悦,顾谓高颎、杨素曰:“有臣若此,朕亦何忧!”以功拜开府,赐爵闻喜县公,赉物二千段。

从炀帝巡于塞北,幸启民可汗帐。时高丽遣使先通于突厥,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矩因奏状曰:“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帝曰:“如何?”矩曰:“请面诏其使,放还本国,遣语其王,令速朝观。不然者,当率突厥,即日诛之。”帝纳焉。王师临辽,以本官领武贲郎将。明年,复从至辽东。以前后渡辽之役,进位右光禄大夫。于时皇纲不振,人皆变节,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等用事,文武多以贿闻。唯矩守常,无赃秽之响,以是为世所称。

宇文化及之乱,矩晨起将朝,至坊门,遇逆党数人,控矩马诣孟景所。贼皆曰:“不关裴黄门。”既而化及从百余骑至,矩迎拜,化及慰谕之,令矩参定仪注。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建德起自群盗,未有节文,矩为制定朝仪。旬月之间,宪章颇备,拟于王者。建德大悦,每谘访焉。建德败于武牢。群帅未知所属,曹旦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徵等说旦及齐善行令归顺。旦等从之,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

(选自《隋书·裴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B.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C.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D.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岭南是对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历史上各朝代对其建制划分和称谓有很大不同,现在指两广、海南、港澳等地。

B.可汗意为“国王”,又称大汗、汗王,是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文中“启民可汗”时为突厥一部的首领。

C.冠带原指帽子和束腰用的带子,后引申为礼仪教化之意。裴矩用“冠带”与后文的“蛮貊”对比,以显示征讨高丽的必要性。

D.隋由炀帝杨广建立,是中国古代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朝代。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矩颇有才学,参与制定礼仪。他长大后喜欢学习,爱好文辞,伯父裴让之对其寄予厚望;被窦建德俘获后,他用时不到一个月就制定出了较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B.裴矩巡抚岭南,安抚集聚州地。吴越一带因叛乱道路阻闭,皇上未敢遣行,裴矩却请求速往,凭借几千人的军队大败贼军,安抚聚集了二十余州,皇帝大为赞赏。

C.裴矩遵守常法,没有贪赃纳贿。朝廷纲纪混乱,宇文述和虞世基执掌政事,很多文武官员因为行贿受赂而闻名,只有裴矩坚守节操,没有贪赃枉法之名而被称赞。

D.裴矩历经数朝,受到礼待厚遇。在隋代时,他因建立功勋,或官职得到晋升,或被赐予爵位和丰厚财物;隋亡以后,又得到宇文化及、窦建德和唐代的礼遇任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请面诏其使,放还本国,遣语其王,令速朝观。(4分)

⑵既而化及从百余骑至,矩迎拜,化及慰谕之,令矩参定仪注。(4分)

5裴矩主张征讨高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C(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2.D(隋朝由文帝即文中所说“高祖”杨坚建立,也可以根据文中“及高祖受禅”,“从炀帝巡于塞北”得知)

3.D(文中没有交代裴矩归顺唐以后,是否得到礼遇任用)

4.⑴请允许我当面告知高丽使者,放他们回到自己国家,派他们告诉他们的国王,命令国王迅速前来朝拜进见。(共4分。“面诏”“语”“朝观”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不久,宇文化及带领一百多人马来到,裴矩迎接拜见,宇文化及安抚宽慰他,让他参与商定礼仪制度。(共4分。“从百余骑”“慰谕”“参定仪注”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①如果高丽与突厥联手,将会成为隋的隐患。②高丽自周代起,就接受中原政权的统治,而现在竟然不臣服于隋。③如果炀帝征讨高丽,使其臣服,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业,完成先帝心愿。(共3分。每点1分)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结合说明方法谈写法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写法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写法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现代文阅读文章(段落)开头作用题型方法

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篇3:裴矩:在忠与佞之间

裴矩, 字弘大, 原名裴世矩, 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名讳, 改名裴矩。裴矩之父裴讷之曾任北齐太子舍人, 但英年早逝, 裴矩从襁褓时便由伯父裴让之抚养。裴矩的伯父裴让之、裴诹之都是南北朝名臣, 裴矩出身这样的家庭, 年少博学, 并且“留情世事”, 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当官做准备。北齐时期, 裴矩开始入仕, 历经北周而入隋。隋朝平灭南陈后, 裴矩和高颖入南陈宫殿收集南陈图书典籍, 保护文化有功。后来岭南豪强作乱, 裴矩仅率三千兵马急进, 攻灭叛军, 平定岭南二十州, 受到隋文帝赞赏, 裴矩也由此一路高升, 当上了内史侍郎, 也就是副宰相。

隋文帝时期, 裴矩主要负责外交事务。大业元年 (605年) 开始, 裴矩几次到河西走廊的张掖、敦煌, 招揽西域客商到大隋进行贸易。当时中原富庶繁荣, 物产丰富, 对外贸易厚往薄来, 于是西域客商蜂拥而至, 一时商旅繁荣。史书说, 裴矩知道隋炀帝好高骛远, 就经常请胡商到府上做客, 把各国山川地理、风物服饰、君长族姓等情报都记录下来, 出了本《西域图记》, 共收入四十四国。记载了从敦煌到地中海的三条商路沿线风情。隋炀帝看后大喜, 每天把裴矩叫到御座前, 东拉西扯和他谈论西域情势。

隋炀帝的耳朵里灌满了歌功颂德之声, 自尊心获得极大满足, 裴矩由此大受宠信, 和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并称“五贵”。这也是裴矩饱受后世诟病的主要原因, 隋炀帝的穷奢极欲, 相当一部分是裴矩帮着他挥霍的。

乱世存身

裴矩善于做官, 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连当时最普遍的贪污, 裴矩也敬而远之。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时, 裴矩和虞世基、宇文述镇守后方, 把持朝政。虞世基和宇文述是有名的贪污纳贿能手, 引领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只有裴矩洁身自好, 还注重名节, 不愿留下污点, 而且他也深知风雨飘摇之际金银烫手, 多之无益。隋炀帝下江都之后, 天下局势已经糜烂, 四方的告急文书雪片一般飞到江都行宫, 裴矩终于坐不住了, 小心翼翼给隋炀帝提了一下, 希望皇帝看看这些文书, 拿出个办法来。不料隋炀帝大怒, 马上要把裴矩遣回长安。裴矩装病拖延, 过了些日子, 隋炀帝也就忘了这事儿。

等李渊太原起兵攻入关中, 隋炀帝终于坐不住了, 这才派虞世基到裴矩家里向他讨主意。裴矩觉得有必要说真话了, 就说:“京师危急, 在江都遥控局势, 恐怕失去机会。请陛下早日回京, 方可平定。”为此裴矩主动起来处理政事, 希望隋炀帝能听他一回。但隋炀帝已经打定主意留在江都, 坐等灭亡。裴矩彻底死心, 为了避免灾祸, 从此缄口不言, 接人待物极为恭谨, 对人的赏赐往往超过对方希望, 连对手下的杂役仆从也和蔼可亲, 赢得上下一致好评。

隋朝灭亡之际, 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攻灭后, 裴矩又转投窦建德部下, 还当尚书右仆射。窦建德兵败被杀后, 裴矩怂恿山东守将曹丹把山东献给大唐, 自己也顺利步入大唐仕途。

前佞后忠

从此, 史书中的裴矩似乎换了个人, 为官之道做出重大调整, 尽心办事, 知无不言, 很得李渊倚重, 接连升迁。

玄武门之变后, 李建成、李元吉两家被秦王李世民诛杀殆尽, 但裴矩、魏徵和王珪三人被李世民罗致帐下, 裴矩再次成功跳槽, 转任吏部尚书。

唐太宗唯恐重蹈隋朝主奢臣贪的覆辙, 特别重视打击官场腐败。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官员的清廉程度, 唐太宗派人把一匹上好的丝绸送给管理城门的司门令史, 这个令史见钱眼开, 当即收下, 被司法官员抓了现行, 当即下狱, 准备处死。

裴短听说了, 直接去见唐太宗, 说:“此人收受贿赂应当处死, 不过按照大唐律例, 受贿者和行贿者应当视为同罪, 一起处斩。”唐太宗急忙解释说:“行贿人是我派去故意试探的。”裴矩这才说:“此人受贿, 理应处死, 但陛下用财物诱人犯罪, 然后施以重刑, 这就有点构陷教唆犯罪的意思, 恐怕不是守法修德的做法了。”

唐太宗觉得裴矩言之有理, 就把那位倒霉的司门令史放了, 还召集群臣, 当众表扬裴矩, 并从此吸取教训, 在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宰相们商议国事时, 让谏官也列席会议, 以便随时谏言, 纠正错误。

篇4:与时俯仰话裴矩

裴矩少时曾仕北齐为地方掾吏,齐亡入周后久未居官,杨坚为定州总管时才入其府为记室,后得参杨坚相府记室事,隋成立时迁给事郎,奏舍人事,得入中枢挥翰舞墨。伐陈之役得从晋王杨广,曾受杨广之命与高颎收集陈朝秘府图籍。平定南朝陈国之后,岭南发生变乱,裴矩奉旨巡抚,只带三千人马便平定叛乱,杨坚十分高兴,曾对高颎、杨素说道:“韦洸将二万兵,不能早度岭,朕每患其兵少。裴矩以三千敝卒,径至南康。有臣若此,朕亦何忧!”裴矩因此升作内史侍郎,并有了闻喜县公的爵位。这就是说,在杨广未即皇帝位前,裴矩以其出色的政治才能步步高升,逐渐步入最高领导层。

杨广即位不久,裴矩受命营建东都,圆满完成了政府衙署修建的任务。后来,杨广方勤远略,任命裴矩专管外事,经略西域,转民部侍郎又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进入中枢最高决策圈子。裴矩虽较廉洁,“然承望风旨,尤好功利”,怂恿杨广兴师远略,劳民伤财。他花费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在西域各国不知疲倦地跋山涉水,写下巨著《西域图记》,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如果这只是一部学术性著作倒也罢了,问题是,它是一部特殊的著作,除了可用作旅行指南和贸易指南外,它还有军事用途。也许是西域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首先激起了裴矩自己的侵略野心,也许是裴矩珍惜自己优美而动人的文笔,总之,为了不使自己多年的心血白费,裴矩向杨广呈献了这部著作,希望引起杨广的重视。没想到这部著作和裴矩的进言不但引起了杨广的重视,而且大大激发了杨广的野心和冲动。于是,杨广“梦想仿效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和征服整个中亚”。这句话是《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说的。同样是这部书,对裴矩作了较高的评价:“他(指裴矩)的政策性建议是使用和平方式——主要是中国的财富和威望——以尽量争取这些民族或尽量影响它们的代表人物。”但这部书也不得不承认,“但裴矩也力促炀帝远出建立边戍哨所和贸易集镇,迫使某些民族集团臣服”。裴矩以自己的见广识多得到了杨广的信任,他将一个帝王引向他所熟悉的领域,进行盛大的节日般的活动(如在榆林向各国商人炫耀中国的杂技、歌舞,在榆林修筑一条当时并无用处的长城等)和庞大的征服计划(征服吐谷浑国,迫使西域各国的国王称臣),这是他的成功,也是他的失败。说动一个帝王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活动当然不容易,但这些活动又导致了隋朝的衰落,这也是始料未及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言“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矩之唱导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我们不能把隋朝灭亡的责任推给裴矩,但裴矩作为一个谋士,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误导作用。退一步说,裴矩的建议在推动和促进边境贸易、对外开放方面本应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他无疑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向错误的人提出了错误的建议。甚至可以说,裴矩还迎合了杨广好大喜功的心理。杨广曾对近臣说道:“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未发之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隋书·裴矩传》)

俗话说:狗朝屁走,人朝势走。隋朝末年,裴矩随驾在江都,眼看天下将发生变乱,劝谏杨广也无济于事,便既不得罪皇帝,又设法讨好随行将士。杨广见将士都不安心,问他怎么办,他乘机回奏说:“现在圣驾到这里已经二年了,隋驾将士都没带家眷,人若没有配偶就不能长期安心在一个地方,我建议准许他们与当地人婚配。”杨广听了,叹为奇计照办。等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将士们自然出面保护他。裴矩又主动迎拜宇文化及,于是宇文化及继续留他做官。也就是说,宇文化及造反,隋炀帝死了,裴矩却有惊无险。宇文化及称帝后,用裴矩做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后,裴矩成了窦建德的俘虏,窦建德仍重用他做尚书右仆射,专掌选举。裴矩见窦建德和将领们不懂礼仪规矩,便为他们制订礼仪条款,很得窦建德器重。窦建德兵败后,裴矩和留守沼州(今河北永年)的曹旦等人一起投降了李唐。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下一篇:公输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