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大学生需警惕求职陷阱

2024-05-13

暑期大学生需警惕求职陷阱(通用14篇)

篇1:暑期大学生需警惕求职陷阱

暑期大学生需警惕求职陷阱

暑假期间,受职业规划影响,大学生们往往会利用暑期勤工俭学,通过学友介绍、职业中介、网络搜索招工信息等寻求打工机会,但据了解,每年暑期各地几乎都会发生大学生打工、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事件,诸如被 忽悠、被克扣工资、超时加班、发生意外伤害得不到赔偿等问题,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每逢假期,此类因大学生打工引发的纠纷、被诈骗类警情呈上升态势。

主要原因:

1、大学生涉世未深,防范意识差

大学生暑期打工或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往往不签订劳动合同,有时仅仅是电话约定,就上岗工作。大学生合法权益常因此遭到侵害,有的是用工单位拖欠实习工资,更为严重的`是实习期间遭遇意外伤害,用工单位推诿责任甚至不予任何赔偿。一般向劳动部门投诉时,劳动部门也无能为力。

2、中介巧舌鼓吹,抽头牟利

大学生暑期打工一般集中于选择家教、商业促销、餐饮行业等临时性工作,这也就给了一些中介以可乘之机。中介通常会利用网络、校园小广告等成本较低的渠道散布招聘消息,而招聘的工种往往门槛低、看起来收入也高、应聘条件不苛刻,很有诱惑力,

中介由此吸引大学生应聘,从中抽头牟利。

3、用工方打擦边球,剥削大学生廉价劳动

从用工方来看,不排除有工作人员疏忽或有意借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挣学生的冤枉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应聘时,通常都会被要求交纳抵押金、上岗费或者扣押证件。关键还是部分大学生判断力较弱,被无良用工单位肆意剥削。

4、学校里教育缺位,易吃亏上当

由于学生暑期打工是自主行为,学校多不参与、不倡导、不组织、不反对,致使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一是要提高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

在尚未建立健全起对大学生假期打工的保护机制的现阶段,学生维权的最有效方式仍是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用工协议,协议内容应约定包括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工作岗位等。以便依法进行维权

二是要保持警戒心,提高甄别力

广大学生要尽量通过正规职业介绍机构找工作,在哪里打工,一定要告知家长或亲友。如果工种有危险性,要看清用人单位是否投了意外伤害险、劳工保险等。要注意常见比如 陷阱,而不是直营促销等。

篇2:暑期大学生需警惕求职陷阱

又到暑假了,校园暑假工广告犹为居多,为什么暑假工的广告居多,很多的一个道理,因为油水多,所以引起很多很多兼职的大学生去参与,没有利润谁去这么拼命的去打广告涮广告呢,很多上进的大学生想在暑假时候去外面体验下生活,找份不错的暑假工证明自己,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至少证明自己有能力,敢于承担家庭责任,但是这其中,你的需求真是别人商机!

现在找暑假工的你,是不是听到校园代理暑假工这样的承诺?

最大的口号:薪资高,保证多少钱一个月,工作轻松,8小时制等 你相想想广东这些大城市等地,这么多找工作不到的,几百万的大学生找暑假工,他们为什么不找当地的呢?而跑到这里呢,他们公司真的真的一下能够安排这么多的暑假工???

第一:车费报销,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报销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报销200,你的工资少了400,你去问问公司最上面的人就知道了,看是不是真实的,报销车费,那不是找暑假工的那些无业人士不是多去了吗?很简单的道理

第二:免体检费用,不体检不可能,一般招暑假工的厂都是上万人的,不体检万一出问题了怎么办,免体检费用和车费报销一个道理,都是你的血汗钱啊。

第三:5天8小时制,这个是不可能的,不过大家也应该理解,哪有工厂全部是做白领的啊,白领也得上六天班啊,8小时制你是拿不到多少钱的,但是你拼命工作,你还是拿不到多少钱的,因为这所有的所有的费用都是你自己给在创造,他们拿你的工资换种说法说是给你的奖励和补助等油头。

第四:包吃,这个大家可能误会的,包吃,只是所谓的补贴而已。真正的包吃的意思是“包你吃的饱”,包吃全部都是你自己掏的钱,如果你现在还在想自己一个月在这公司包吃包住还能拿2500工资的时候,我只能祝福你。

第五:没有营业执照就是欺骗,在中国有营业执照的就不欺骗了吗?照样欺骗。你要了解的事情是:他不要我交钱,他是怎么赢利,假如他的赢利条件具备,那么你充当的是什么角色,他的赢利是否会影响到你的利益。

你真正了解暑假工吗?

1、一个公司真的需要暑假工,是招人不到另有所图?学生代理放出来的工厂都是中介想出来的最好的工厂,例如……这些都是黑心中介打出来的幌子 好条件。你想过没有一个这么好的公司,每年毕业几百万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别人公司为什么要你来工作来个月呢而不是招聘大学毕业的呢???你的能力真比他们突出还是另有其他内幕呢??你知道吗,我这么说你可能不会服气还待有怀疑,黑心中介把你们带到广州深圳等地的时候,才告诉你,哪里人满了,现在只能到一些条件比较差,工作环境恶劣的工厂了,但是,你已经都到了这个地方车费来往要花费大几百,本来没有什么钱的大一大二的学生就只得妥协留在那里了。

2、工资是假的。一般七月份后中介通过学生给你们的是5元或6元左右一个小时,一个月挣一千六七已经不错了,七月本来就不缺工,暑假工不可能拿到正式工的工资,什么一月保证2500以上基本都是骗人的。你不相信,你直接问到你现在准备去的暑假工公司打电话问问内幕?你说你有100人,你们公司能够安排的下吗?然后你再和他们了解内幕,我可以得到什么,他们工作真的有那么高吗,他们住宿条件是真的还是假的,等等等等,那时候你才会真正了解全部的暑假工内幕吗,什么保险,合同都是浮云,你在去问问合同的法律效力,你就会发现,他们为了能找到人,什么招都使得出来,你没有发现网上每个公司都在强调一点吗?我们是多么的正规和可靠,你在去对比下,越骗人的公司越在强调自己是多么多么的优秀和可靠,你想下,移动,联通这些公司招人需要一而再的说,我们是靠谱公司吗??

3、偷取学生工资,

资料共享平台

如果你给中介骗到广州和深圳等地工作时,只有黑心中介和你签合约,他们用的是身份证,公司公章也是假的,他们目的是让你安心留下来工作,而工厂是不可能和你签约的,到时候工资也不会直接发给你,而是给黑心中介,黑心中介再偷取你们300元左右,如果你发脾气,一分钱都不发给你,到时候你们也找不到黑心中介的.,而工厂没有和你们签约,你去状告他们,工厂对学生是没有任何责任的,何况又有几个人知道去维权呢?到时候如果真的这样,你会去组织你的伙伴去起诉吗?每年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次这样的案例,你去问问那些大四的那些,这样的暑假工真的真的能够赚到钱吗?真的真的能够赚到那么多钱吗?原本去找暑假工的大学生都是些上进,积极,想为家里减轻压力的学生,结果呢?平时拼命工作,时间浪费了,工资少了一大截

4、学生代理给骗,因为学生代理根本不知道中介是怎么运作的,只知道中介给出他们工种条件,然后发出消息招人,一般来说学生代理是真诚的,因为都是学生,骗了你也没好日子过,中介告诉学生代理招一个给600至800元不等的提成,你想想一下,公司承诺给校园代理说,你给我招一个暑假工,我们就会给你800一个的工资,你招到500个就是,400000,你相信一下,一年有多少找暑假工的,几十上百万,你今年一个暑假就能赚到几十万,你再想象下,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吗?就算是有,你想象下,找一个就能得到600-800的提成,那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在你们上班的工资里面扣取,其实到工作结束后,你是绝对绝对拿不到你刚开始了解到的暑假工说一个月多少多少钱,一天8小时,一个月还放6天假,那些都是假的。我说出来因为有朋友当过学生代理,给骗了,没拿到一分钱,学生找她算账,赔钱良心还过不去,所以觉得有必要将这些内幕公布于众。

一伙劫匪在抢劫银行时说了一句至理名言:“统统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大家都一声不吭躺倒。劫匪望了一眼在桌上四肢朝天的出纳小姐,说:“请你躺文明些!这是劫财!不是劫色!”————这就叫目标明确。

劫匪回去后,其中一个新来的硕士对劫匪说:“老大,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那劫匪(小学文化)说:“你傻啊?这么多,你要数到什么时候啊?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了吗。”——这就叫工作经验,这年头工作经验比学历更加重要!

劫匪走后,行长说赶紧报案!主任刚要走,行长急忙说:“等等!把我们上次私自挪用那5000万也加上去!”主任说:“要是劫匪每个月都来抢劫一次就好了。”——这就叫急中生智,属于脑力劳动。

第二天新闻联播报道银行被抢了一亿,劫匪数来数去只有万。老大骂道:“妈的!老子拼了一条命才抢了2000万,银行行长动动手指头就赚了8000万,看来这年头还是要读书啊!”——知识就是力量啊。

你暑假工工作本来要拿3000元的工资,结果有些人拿掉你1200,最后剩个1800归你,不工作的反而发财了,工作的反而拿不到自己应得的那份。你明白了吗?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如果暑假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一些大学生必备的软件、一些专业课程……的话,无疑不是最好的选择,要去找暑假工的,保险起见,找一份当地的兼职工作,自己能够亲自去核实的,自己也可以通过可靠朋友亲戚介绍,未必不是好事,这样安全可靠,既能获得锻炼又能提示能力,还能保证收入和安全,亲,你说呢。

篇3:警惕大学生求职中的“羊群效应”

大学毕业生刚走出校园, 经过大学的系统学习, 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 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在大学生中, 普遍存在眼高手低、择业心态不正确的现象。结果就是:想去的单位不要自己, 要自己的单位不愿意去, 高不成低不就。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力军, 其能否正确评估自己, 能否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特质选择适合的职业, 是值得毕业生关注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求职中的“羊群效应”随处可见:2008年金融危机中, 金融业遭遇滑铁卢, 成为裁员“重灾区”, 就职金融业风光不再。2011年, 市场终于彻底摆脱了危机的影响, 金融、IT、电子商务等行业又恢复了生机, 大学毕业生们转而又一窝蜂奔着这些行当而去;“考碗热”已成中国社会一大现象, 每年百万大军皆为考碗狂, 有人甚至为了考碗不惜花费多年光阴辗转各地……

公务员、国企铁饭碗、银行职员, 这些是真正适合你的工作么?有多少人是在多年后才肯承认自己当初做了错误的选择, 然后又重头再来?切莫再做那只不了解自己又迷茫不识途的“羊”。只有摆脱“羊群效应”, 才能做出明智的求职选择。

案例:公务员辞职背后

A.毕业于北方某211高校, 工业设计专业, 公务员

2008年毕业时, A正好赶上金融危机。找了两个月, 工作始终没着落, 金融企业个个都风雨飘摇。紧接着, 外贸、房地产、汽车、金属加工等这样的行业都受到影响。这种时候, 公务员报名热上加热。眼看着失业的失业, 转行的转行, 什么高薪金领都是浮云, 稳定才是王道, 考公务员、进国企和事业单位成为择业首选。“大家都去考是有道理的, 毕竟大环境如此, 我也去考吧。”于是, A也报考了公务员, 也正应了他爸妈说的:“只有考公务员才是最靠谱的”。

要说A也算是幸运儿, 竟然在激烈的考碗竞争中胜出, 在某市某区政府宣传部谋了个小职位, 从此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公务员生活。

时光如梭, 外面的世界就在A平淡的办公室生活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A毕业于北方某211大学汽车工业设计专业, 考了公务员后, 之前的专业基本荒废了。细想起来, 现在的工作除了稳定, 似乎没什么价值可言, 越呆越没意思, 每天早上躺在床上就不想出门上班。

经济很快就复苏了, 金融、汽车、电子商务等行业都恢复了景气, 一片欣欣向荣, 大量的公司又开始招兵买马。A每天看着相关的新闻, 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某天在跟大学好友聚会后, A冲动之下辞职了。

在周围一片不解中, A做好了计划——奔向自己心仪已久的领域——汽车行业。然而, 状况并没有他预想的那么乐观, 荒废已久的专业知识、对行业的不了解以及无法解释辞掉公务员一事, 都成为他求职路上的障碍。投出了上百份简历, 一次又一次被拒绝, 直到最后, A信心全无。在强烈的挫败感中, 他走进了职业规划咨询中心, 向职业规划师讨教。

专家分析盲目跟风, 饭碗稳定心难安

类似的情形普遍存在于就业市场上, 尤其是没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对自身以及就业市场的认知不足, 很容易盲目跟风, 陷入选择的误区。走进这样的误区, 只会让自己在迷途中越陷越深, 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份工作是否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取决于你的职业价值观是否与此职位相匹配。在择业时, 个人职业价值观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做着高薪工作也郁郁寡欢, 脑子里总想着跳槽;有的人即使收入并不是太高, 却忙得不亦乐乎, 哪还有心思琢磨跳槽呢?当一份工作与你的价值观相匹配时, 职业稳定性也会随之增强, 个人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职业发展轨迹也会稳步上升。

A从报考公务员开始, 就陷入了“羊群效应”的陷阱之中。从A的故事中不难看出, 不论是刚步入职场的新人, 还是准备跳槽的白领, 在行动前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性的职业定位和规划, 掌握你要进入的行业的最新信息, 了解你所面试公司的背景, 及时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做到稳扎稳打, 切莫因一时趋热而盲目行动。

篇4:中国跨国企业需警惕“光环陷阱”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您如何评价中国新兴的跨国企业?它们“走出去”的最大意义和挑战是什么?

拉尔松:新兴的中国跨国企业已经在全球舞台上留下了成功的足迹。诸如联想、海尔、华为等企业各自具有不同的战略和管理风格,在全球市场上谱写了炫目的华章。此外还有8家中国本土公司也跻身世界非金融跨国企业百强。

中国新兴的跨国公司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技术上需要提供满足世界标准的产品和服务;营销上需要开发适合国际经营的品牌和配送渠道;人力资源和组织上要面对如何培养和积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克敌制胜的人才。

就未来发展而言,中国公司必将继续在海外扩大业务,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际金融危机也将为它们带来收购的大好机遇。譬如,2008年,海尔开始考虑收购通用电气公司家电业务的可能性;联想集团探讨了从合资公司富士通-西门子公司手中购买西门子股份的可行性;宝钢则在酝酿一次未来的大型收购。不过另一方面所有的中国公司都对这些举措备加谨慎。

CBR:根据您以往的研究,中国跨国企业的成长共经历过多少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拉尔松: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目前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只是在近年来才开始升温一一尤其是2001年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开始投资于中国,而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寻求境外投资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中国企业先锋们向境外迈出重要一步的有如下几个关键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印度尼西亚(199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在苏丹(199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在泰国(1995年)、海信在南非(1996年)、海尔在印度尼西亚(1996年)、美国(1999年)和欧洲(2001年)、TCL在越南(1999年)和印度(2000年)、宝钢在巴西(2001)等。随后,这些公司以及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发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展示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更为热切的愿望,如TCL于2003年收购了汤姆逊多媒体公司,联想于2004年收购了IBM的PC业务等等。

CBR:清华大学的王高教授认为,不少中国企业希望借助于全球化来打造自己新的竞争优势,诸如TCL出口自有品牌产品、降低成本、躲避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等,您认同这一观点么?

拉尔松:品牌并不是唯一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海尔在自有品牌上大获成功,包括在发达国家市场中,如美国市场,2007年,海尔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只有1%,但这是由于产品革新和竞争对手过于强劲,而不是由于人们对该品牌有消极印象。因此,海尔通过寻求一些收购机会来迅速增加其在具体市场的份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说,TCL和汤姆逊多媒体公司之间的交易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接受把自己的产品以OEM或ODM的模式销往国外,如格兰仕公司那样。就不需要担心海外市场上出现的营销、品牌以及分销等问题了。然而,这种OEM出口模式并不能带来很多利润,企业要么像海尔那样一步一步地推广自己的品牌,要么就尽量购买一个国外品牌——对汤姆逊多媒体公司的收购计划使TCL获得了一个著名的欧洲品牌“汤姆逊”以及美国知名品牌“RCA”。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公司经营中出现问题往往不是由于品牌的缘故。

CBR:TCL在4年前收购汤姆逊没有能够帮助它实现成为全球电视机第一生产商的梦想,然而,对于收购和整合汤姆逊,TCL耗费了大量的投资。您认为TCL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收获有哪些?

拉尔松:TCL早期在发达市场上的总体战略未免有些冒进,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对于收购后阶段的困难,TCL有所低估,也许它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是在人员配备、组织部署以及上层的国际化文化等方面,要收购、改造和整合这样一个大型企业,又是在陌生国度竞争非常激烈的成熱市场中经营,这些绝非易事。

而联想尽管在整合IBM的PC业务上进展顺利,也一度要面临相似的困境。该公司得益于一段双品牌的过渡阶段,最终巩固了其美国子公司的地位。

CBR:对于已经或即将踏上国际化道路的中国企业,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拉尔松:要想在发达国家市场中竞争,中国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迎头赶上全球领先企业,而且要更胜一筹,标新立异,要么在缝隙市场上一搏,要么更加响应客户的需求。由于经营的灵活性,华为科技和中兴通讯在欧洲市场日益红火。伹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是否应优先投资于欧洲?我认为大概不可能。因为那里对于新进入者来说门槛太高,不具有增长潜力。

然而,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又是另一番情形。中国的成本优势是在这些市场成功经营的必要条件,客户的需求和中国客户的需求非常相似。而且,如果中国市场比其他市场增长迅速,那么新兴市场无论如何也比发达国家市场增长速度快两倍,因此中国企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新兴市场上都拥有许多机遇,如亚洲、拉丁美洲、中亚和非洲等,青岛啤酒在攻克海外市场之前重新占据了国内市场,这样的策略更有意义。

CBR:和成熟的跨国公司比较起来,您如何评价中国跨国公司在并购和重建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它们遭遇问题时的表现?

拉尔松:戴姆勒(Daimler)收购克莱斯勒(Chrysler)之案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大众收购斯柯达(skoda)却很顺利,雷诺和尼桑之间的联姻也很成功,一方面,银行家和律师们都非常欢迎并购行为,而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经理们都知道并购是个艰难的举措,失败的概率非常高,原因在于,企业方必须在不同的公司文化之间(而不仅是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构建或重建关系,招聘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运作经验的管理者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联想的总部。就有一支来自该行业顶尖企业、具有不同背景、国籍和经历的人才队伍。

CBR: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一直缺乏管理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它们如何才能够防止接蹭而来的核心技术风险?

拉尔松:大多数中国企业都非常看重掌握核心技术的必要性,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也非常扶植研发活动,这表现在对未来支柱产业的重点选择上、国家投入研发的预算比例上,以及把这些预算分配到成功的研发单位中。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清楚自己的缺点,并知道如何通过努力加以纠正,例如凭借自己的研发活动、寻求研发合作伙伴或和国外实验室进行合作等。譬如海信公司在平板电视业务上正迎头赶上日本和韩国的竞争者。在管理技能方面,中国企业也逐渐缩小了和国际水平之间差距,这要归功于中国一些领先的商学院,但是比起西方和日本的竞争者,中国的管理者仍然缺乏国际化运作的经验。

CBR: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跨国企业应该采用“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境外扩张,您赞同这种观点吗?

拉尔松:一般说来,中国企业在探索更为复杂的国际化战略之前,应该首先占领国内市场——至少要名列前茅,只有实现了较大的规模、较低的成本和拥有利润之后,它们才能对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再投资,有时候,阻碍中国企业发展的障碍就是多元化经营,或是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业务。如果一个企业在国内市场拥有高度集中的策略和高品质的产品,那么国际化的道路就更加平坦,本土策略和国际化策略之间的差异就不是那么明显。

CBR: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欧洲遭遇的“并购陷阱”?

拉尔松:我认为不存在什么“并购陷阱”,但是也许存在一个“光环陷阱”,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不善的原因是它们在国内的发展非常顺利和迅速,而且它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植,但是它们的高层、管理层自律性并不够,因此,它们在海外屡屡碰壁,不过它们其实也得到了这样的教训:海外并购并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企业都要三思而后行。

篇5:警惕暑期求职陷阱

去年6~8月,大河报新闻热线共接到72条大学生求职受骗的线索;今年进入6月份以来,本报新闻热线已接到了21个相关投诉。为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本报特将他们的遭遇整理出来,希望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多留些心。

陷阱一工作为饵,骗求职者服装费

【案例】6月15日,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担。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特征】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安排工作,迫使求职者自动辞职。

【对策】郑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表示,凡应聘时,招聘单位提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都是非法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另外,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

陷阱二试用为名,使用廉价劳动力

【案例】“那是一家皮包公司,专骗大学生暑期给他们免费工作。”来自南阳的大二学生小邓投诉称,自6月18日开始,他在郑州一汽车用品公司推销汽车用品,结果试用期7天做满后,和他一起应聘的8名同学全部被辞退,原因是未完成任务,

而且,招聘时口头承诺的底薪800元,也没有按实际工作天数发放,只给了100元。

【特征】这些不良企业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以试工、试用为理由,试用期没完没了。试用期工资设置极低,录用后待遇诱人,不过绝不会正式录用,让大学生有苦说不出。

【对策】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晴川表示,根据《劳动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享有报酬权,月薪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此外,对于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该落在书面上。

陷阱三名为招工,变相销售化妆品

【案例】6月初,郑州某高校的女毕业生小陈到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叫小陈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并收了她200元信誉保证金,但未给收据。一周后,小陈发现产品根本卖不掉,而她从一家大型商场得知该产品销售价格不超过100元。

【特征】一些公司诱骗大学生上岗,要求大学生交现金作为押金,而后让大学生去推销产品,并规定要卖多少产品才有提成工资。完不成任务,公司以此克扣大学生的工资、押金。

【对策】如果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公司只关注一些简单信息,而对于应聘的大学生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毕业、有过哪些工作经验都漠不关心,求职者就要加倍小心了。此外,急着收钱的多是“黑公司”,最好不要轻易交钱应聘。

陷阱四想当模特儿,得自费拍艺术照

【案例】郑州某校大二女生小刘有着身高1.70米、体重49公斤的好身材,去应聘当模特儿,公司要她到指定的影楼拍艺术照参加筛选。

小刘按照要求花360元到影楼拍了6张艺术照。半个月后,公司通知她到某商场做礼仪小姐,工作一天拿了80元的工资后,公司就没再给她安排工作了。

【特征】这类招工主要针对女大学生,通常称招模特儿或是歌舞类培训,然后要应聘者花大价钱照艺术照参选,最后再找借口说应聘者条件欠缺而予以拒绝。

【对策】碰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干。如果自己确有做模特儿的条件或当演员的天赋,也应通过正常渠道报考有关专业,尽量不要脱离现实而想走捷径。

篇6:就业陷阱:大学毕业生需警惕

用就业协议取代劳动合同

案例1:早在8月,林萍便与一家大学和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约定林萍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就业。7月,林萍大学毕业后,如期到了公司上班,但公司一直没有与林萍签订劳动合同,林萍也认为自己有就业协议在手,签不签劳动合同并不重要。1月,林萍突然被公司“解雇”,且公司拒绝给予任何经济补偿。法院审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仅是教育部门制定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派遣、毕业生将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它不同于劳动合同,也不能替代劳动合同为由,遂判决驳回了林萍要求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之规定给予经济补偿的诉讼请求。

法官点评:类似本案所涉就业协议书,一般由教育部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其依据是1989年原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和原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它是明确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该协议的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止于学生到用人单位报到之时。即仅限于对学生就业过程的约定,一旦报到,其使命就已完成。其关键在于,毕业生必须凭就业协议书,另行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毕业生只有另行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才能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并为《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约束。而林萍并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自然不为《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调整,不能获取经济补偿。 以见习期代替试用期

案例2:201月5日,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赵菲等5名大学生,好不容易受聘于一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提出见习期一年,见习期内的工资比正式录用的工资下浮40,见习期满后自行恢复正式录用工资。赵菲等人鉴于工作难找,加之该工作比较适合自己,只好答应。年12月1日,公司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为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之规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赵菲等,将于201月2日解除合同。赵菲等人并不明白,这实际上是公司故意用见习期代替试用期,目的在于变相延长试用期,以赚取更多的廉价劳动力。

法官点评:姑且不论公司的客观情况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仅就纠纷的发生而言,关键在于赵菲等人未能区分见习期与试用期,以致上当受骗,

见习期是国家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等,根据有关规定实行的至少1年的考查期限;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约定的考查期限。其区别在于:一是见习期的期限为1年以上;试用期的期限则视情况而定,但最高不得超过6个月。二是见习期是国家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等转正之前执行的考核期限,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自行约定的.考核期限。三是见习期只约束劳动者,用人单位认为其在见习期内不合格,可以延长见习期或者将其辞退。试用期则能约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若用人单位认为劳动者不合格,可随时辞退;若劳动者不满意,也可以随时辞职。四是见习期是强制性的,劳动者必须经过见习期才能转正;试用期不具有强制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商设立与否及具体的试用时间。

不预先公布“录用条件”

案例3:通过近一个多月的奔波,2009年8月10日,朱婷总算找到自己喜爱而且符合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提出期限三年,试用期六个月。虽然朱婷觉得试用期太长,且期间的月工资竟比正式工少了700元,但基于爱好和难于就业,还是答应了。转眼到了年2月,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将满前,尽管朱婷自我感觉良好,同事也常常给予赞誉,但公司却表示对她的工作、生活表现“不是很满意”,故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要朱婷走人。朱婷虽一再追问究竟具体因为什么,让公司“不是很满意”,但公司却一直没有明确答复。实际上,这仅仅是公司利用试用期,让朱婷廉价为其工作了半年。 法官点评:虽然《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可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但并非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就此而言,首先,用人单位应当预先公布“录用条件”,以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共知。劳动者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也有权提出疑义。其次,用人单位还必须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预先公布的录用条件,如劳动者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能胜任该项工作等。本案中,姑且不论公司是否事先向朱婷公布过录用条件,但公司至少不能说明对朱婷为什么“不是很满意”,更不能提供证据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故公司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拿霸王条款限制“跳槽”

篇7:大学生需高度警惕的几类兼职陷阱

浏览众多招聘网站,经常会看到“学历不限、性别不限、年龄不限,有电脑能上网就行”、“国内大型出版社招打字员”、“能辩别颜色、无色盲”等招聘信息,给出的工资都不低,一些手工艺公司,兼职工资一天百余元,然而,其中不少存在招聘骗局。

一、“手工艺品、为画上色”等借招聘变相收费赚钱

国家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然而,大学生兼职遭遇“收费”行为仍屡见不鲜。近来,有媒体报道称,有些招聘“兼职泥画上色员”存在欺骗行为,虽然也签定兼职合同,但需兼职学生自己购买画板、上色工具近300元,招聘单位称,如完成400元作品,材料费退还。但实际操作中,许多学生遭遇的情形是“不是费几天也没画好,就是画好了对方不满意要求重画”。

热心网友提醒大学生,这类兼职关键看两点,一:别提前交钱,什么钱都不行,二:让你先买他们的什么原料一点要当心,切记切记,别先付钱。

二、高薪兼职打字员

这类招聘陷阱的招聘单位被称为“某国内知名出版社、印刷企业,因业务需要,需招聘兼职打字录入、排版校对人员,有电脑会打字就行。在家就可完成。详情QQ联系”等,对此类兼职诈骗媒体多次曝光过,但许多招聘网站上这些骗局仍不断出现,迷惑刚踏入社会、单纯、好奇心强、有兼职愿望的大学生们。因此,对于这些违规行为,亟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扫除这些“乌烟瘴气”,净化求职环境。

三、上网帮商家刷信誉

在网上搜索“淘宝店铺刷信誉”,就出现38万条相关信息。这类兼职大多为“帮淘宝店铺刷信誉,在家就可以做”,兼职人员的任务就是去淘宝商家购买物品,并给予好评,以达到刷信誉的目的。然而,这些商家一般不提供电话号码,多以QQ号联系,多数骗子以网络虚拟品如充值Q币、游戏币等为交易物品,并利用受骗者对网络付款机制不熟悉进行诈骗,虚拟商品交易一般是充值,一旦购买,交易即成功,在未确认收货前,钱已到骗子手中,事后,商家称“充值”业务无法退货推脱责任。对于此类骗局,大学生兼职时应及时报警。

篇8: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需警惕

工作未动,中介费切勿先行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同学把暑期社会实践定义为做暑期工。很多同学工作未动,中介费先行。后果往往是“血本无归”。

暑期打工是否必不可少?

现如今暑期大学生打工热已经风靡全国,低价的劳动力加上较之一般社会成员要高的文化素质,在校大学生无疑成了商家暑期赚钱的好帮手。但是,在校大学生暑期非得打工吗?

相比于前几年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现在大学生已经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逐渐改变了观念更加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这也是暑期打工热的原因之一。但是,作为正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你们应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打工固然是一种参与社会的方式,但它绝对不是唯一一种方式,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有多种途径,做一个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都是社会实践的方式。接触社会、了解民生这都是社会实践,大学生应该以更多的方式参与进社会,而不仅仅局限于暑期打工这种途径。

暑期打工谨防中介陷阱!

近日,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李同学在老乡的介绍下,和班级其余八个同学前往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的苏禾教育做暑期兼职老师,最后在每人交了100块钱之后两手空空回来。作为大一新生当和他谈到这个受骗的经历的时候,他说:“这是老乡介绍的,感觉应该没什么问题,结果还是被骗了。”他也只能是无奈了,作为学生带着行李去了那边,加上人生地不熟,交完钱以后人家以一句招生不成功拒绝退还100块钱的押金,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了。他说:“就当是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会再上当了。这100块钱就当是交学费了”。据悉,苏禾教育在1010网等招聘网也有信息发布。招聘网站(赶集网、58同城、1010网等)有必要做好招聘机构的资格认证,尽最大的可能把不合格的机构排除在外,不让不法机构欺骗广大求职者。

扬州大学能动学院的大二学生周同学和沈同学在扬州市邗江区汊河镇汇金谷的大学生三人行中介机构中也是交了100块钱后,最后他们以工商局查封为由不介绍工作并且拒不退还中介费。中介机构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法律意识不强赚取黑心钱,大学生需要提高警惕,我们的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执法力度杜绝此类不法机构的不法行为。

增强法律意识,法律与你同在。

篇9:大学生求职,需谨防四类招聘陷阱

眼下正是大学生求职高峰期,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奔波于各类招聘会之间,也有不少企业进入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要注意提防四类招聘陷阱。

这四类陷阱分别为:

招而不聘,不少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只是借机来做宣传,走个形式而已,应届毕业生们要做好准备工作,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

虚设岗位,一些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用一些听起来职位很高的虚职招聘大学生做业务员,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

变相收费,在求职时如被要求缴纳面试费、培训费等名目的费用,对类似招聘需要格外小心。

篇10:暑期兼职要警惕4大陷阱

一些不法中介只收钱,不介绍工作,或者捏造个虚假单位,让求职者去入职,然后以各种理由拒绝求职者,所以,对收中介费的工作,一定要真正上班了,并且了解清楚单位的业务是正当合法的业务之后,再交中介费。

陷阱2收押金等钱物

这类 通常招聘一些看起来适合大学生的、条件宽松的岗位,如文秘、打字员、助理等。经过简单的.面试就向大学生宣布:你被录用了。你心里正庆幸自己运气好, 就开始以各种理由要求收一定的押金,如上班的保证金、置装费、建档费,甚至要求交身份证和学生证。而一旦交了一次钱之后,各种名目的费用就开始了。

陷阱3上岗之前收培训费

这类骗子在面试学生后,通常要求兼职者参加公司培训与考试,交一笔钱之后,有的会进行一些培训,并发培训资料、发光盘,让背资料、考试,但考试内容却与资料无任何关系,

有的甚至根本不培训,收了钱就失踪了。

陷阱4预收货款

有些不法商家会打着招聘销售员、促销员的名义,在学校招聘,然后拿一些如洗发水、文具用品等产品给学生,要求做校园推广,并让学生先交一些货款或货物押金。然而,这些产品常常是伪劣产品,并且在交了钱之后,这些不法公司就消失了。也有不法商家要求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如十字绣、编织包袋、手工艺花等,要求学生买半成品回去加工,然后收货公司就逃之夭夭。

小贴士

兼职受骗如何举报维权?

篇11:警惕“戴高帽”类求职陷阱

分析:求职者想找到好单位不容易,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往往会利用求职者急躁以及虚荣的心里,用给求职者“戴高帽”的这种方式进行招聘。

支招: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有条件并且喜欢,尝试接受挑战性的工作,锻炼自己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自己不了解、不感兴趣,无论用人单位多么急切和诚恳,都需慎重考虑。在应聘相应的职位时,更不要好高骛远,被用人单位赞美几句,戴个“高帽”就贸然答应,以免吃力不讨好。

篇12:“金三银四”警惕各类求职陷阱

“金三银四”警惕各类求职陷阱

。济南市消费者协会提醒,求职须谨防各类陷阱。

据济南市消费者协会介绍,就业市场上两类求职陷阱最为常见。其一是费用陷阱,用人单位巧立报名费、建档费等名目收取各种费用,最终目的是套取求职者的钱财;其二是工资陷阱和承诺陷阱,如一些公司打着“高薪、高档”工作的幌子招聘基层推销员,实际薪酬却不及应聘时承诺的一半,

各类隐性求职陷阱同样值得警惕。据济南市消费者协会调查,有的企业根本不打算招聘员工,高调发布招聘信息只是为了自我宣传。这使一些不明真相的求职者耗费了时间和精力。此外,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不断发布过时招聘信息提高网站点击率,严重干扰了求职者求职。

篇13:求职路上要警惕的招聘陷阱

求职路上要警惕的招聘陷阱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类似的公司竟达七八家之多,清一色“世界500强”,不论用人标准还是公司介绍都惊人地相似。记者发现,此类公司招聘暗藏陷阱,面试流程中疑问频出,急于求职的应聘者切莫被“忽悠”。

疑点1初入公司承诺10万年薪

“一经录用,即可享受公司员工每年2到3次的国外旅游,还有封闭度假村式培训和ASP等高级管理类课程;工作表现突出者,还可与高层总裁领导共进年度荣誉晚宴,享受10万以上的年薪。”在招聘网站上,某家“500强”企业如此介绍自己的福利待遇。公司资料中还号称“拥有极高的国际声誉,集团资产总额高达上百亿元,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对人才的需求却仅仅是大专以上学历,这不禁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随后,记者通过邮箱投递了一份简历,仅隔两天后就接到了该公司的面试通知。令人费解的是,该公司不仅通过手机短信通知,面试时间还安排在周六,地点也与网上介绍的公司地址不同。按常理,一般招聘面试都由公司人事部亲自致电应聘者,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内统一进行,记者回短信询问后,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人事部一直在搬迁,以短信通知为准。

疑点2“剑桥MBA”一问三不知

按公司要求,记者准时到达武宁路上的一幢大厦内面试,此时已有二十余名应届生在会议室内等候。记者问,是否需呈上学位证明和相关证书的复印件,接待小姐摆手拒绝,表示公司为方便应届生求职而简化了流程。随后,另一名工作人员向每位应聘者收取了15元打印简历费。此时一名求职者嘀咕道:“在学校打印只要2毛,这里不是坑人嘛。”

等了约半小时,一名自称公司高层的张经理走进会议室,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介绍自己当年如何独具慧眼选择该公司,又如何奋斗晋升至高级业务主管……演说具很强的鼓动性,不少求职者脸上浮现出向往与憧憬之情。

休息10分钟后,另一名白领装束的女性继续以“分享成功经验”为名,对求职者展开言语攻势。她自称是英国剑桥大学MBA的Monica,滔滔不绝地讲述怎样受公司器重,免费去国外培训,话语中不时蹦出几个英语单词,

记者身旁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质疑:“她不是在英国留学吗?怎么说的明显是美式英语啊。”

演说结束后,记者找到Monica咨询,她表示有问必答。可当被问及演说中提到的“ASP课程”全称为何时,她有些吞吞吐吐,接着记者又追问何谓ACCA、ABE时,Monica尴尬地表示要去见客户,便扬长而去。

疑点3三轮面试几乎一人未涮

接下来,每位求职者被分到一份简单的问卷,内容就像网上常见的心理测试。据介绍,这是要对每个人的心理特性和职业相关性进行详细考察,是公司精心设计的。做完在家里等候下一次的通知。

之后一周内,陆续又有两次面试,分别由该公司的“上海分公司经理”和“大中华区总裁”向应聘者提问,都是简单询问学历经验后,便表示很适合公司,整个流程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

最终,记者被短信告知“荣幸地通过了公司考验”。再次来到公司报到时,发现会议室里等候的应届生原来有多少人,现在还是“原装阵容”,几乎一个都没被淘汰。有人戏言,原来公司对人才追求的所谓高标准就是“一个也不能少”。

“虽然你们应聘的是部门经理、行政主管,但公司认为,高层管理人员应从基本的业务流程开始熟悉起来,每个新人都要从保险业务员做起。”该公司的“亚洲区总裁”崔先生向应聘者们介绍道。崔总裁表示,要正式拿到主管的职位,需连续三个月四处推销保险,达到公司要求的业务额方能升职。此时,应届生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家“500强”公司就是来找廉价保险业务员的,不少人当即愤然退场。

提醒求职前预先做足“功课”

市劳动保障局职介专家提醒,求职者在决定应聘前应仔细查找该公司的有关资料(企业建立的时间、企业性质、规模等),了解岗位的详细应聘条件。应聘时要积极调整求职心态,不要只看重单位开出的优厚待遇,避免被一时的诱惑所蒙骗。此外,求职者对应聘过程中的疑点需提高警惕,单位通常不会出现人事部一直在搬迁就招聘员工的事情,对于求职者的简历一般也不会统一收费打印,如要统一的简历,企业往往会发放免费登记表供应聘人员填写。求职者如遇到皮包公司等情况,可拨打劳动保障热线12333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调查“皮包公司”网上惹众怒

记者事后在网上搜索发现,相关的几家“500强”公司早已臭名昭著,被列入网友自发编写的求职黑名单。不少应届生表示:这些所谓的世界500强,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皮包公司,或者是打着总公司旗号的当地小企业。他们在网上吹得天花乱坠,其实就是怂恿应届生去卖保险。

篇14:暑期大学生需警惕求职陷阱

一求职者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后,不久便收到广州一电子公司的电话,只简单问了几句“父母是干什么的、在广东有没有亲戚”等题外话,便被通知录取了,省城某高校工作人员提醒高校毕业生,网上应聘一定要慎之又慎,谨访上当受骗。

张女士前几天在某人才网站上发布了一份求职资料,几天后她便接到了一自称是广州某电子公司谭助理打来的招聘电话。“那名招聘人员在电话中详细询问了一些‘父母是干什么的、在广东有没有亲戚、身高多少’等问题,后来便直接通知我已经被录取以及到广东培训等事宜,

”张女士疑惑地说,听对方说这个公司是外资企业,规模很大,但怎么可能对招聘如此轻率?既不问学历,也不管有无工作经验等,让人不能不产生怀疑。刚大学毕业的小程也打进热线反映了类似的事情:他在网上发布了个人信息,一家广州的公司在对他进行了两轮“电话录音面试”后,便让他去公司报到,并承诺待遇很好。

27日下午4时许,记者以张女士同学的身份打通了广州某电子公司的电话,声称自己也要应聘。接电话的男子马上询问记者“是从哪里知道的招聘信息,是哪位助理负责你的`同学”等,而对记者关于公司详细地址等疑问,他却总是绕开不答。

上一篇:一直都在你身边初二作文下一篇:安徽大学中文专业考研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