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现代诗

2024-05-25

励志的现代诗(精选6篇)

篇1:励志的现代诗

我自己开启了一条演员的路

我喜欢表演

第一天

群众演员

没有我想像中那么辛苦

微电影

很有趣

我只是一个过客

一个路人甲

这样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我并没有让自己太入戏

我没有任何角色

看着别人的表演

流着自己的泪

是的

我被感动了

被主角逼真的演技感动了

一次次喊停

一次一次淋着大雨

让我看见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演着一个可怜的`乞丐角色

一场一场的淋着

仿佛永远都没没导演喊‘过’的字演

我哭了

为那个老人

为这条演员的路

这样的故事

最终会发生在我身上

不是吗

我不会永远都那么幸运

但是

我准备好了

不管这条路再苦再难

自己选择的

我不后悔

明天还有戏可拍

我最终还是承认自己是幸运的

加油,明天

加油,每一天

我一定会笑到最后

篇2:励志的现代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精选励志的现代诗二:我是一只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鸟

没有孔雀华丽羽毛

稚气还未脱净

哪能经得起鹰的

袭扰

我是一只小小鸟

屋檐下我尽情喧嚣

我在妈妈怀抱

哪怕只会上树的

老猫

我是一只小小鸟

成长中不知道烦恼

面对自由飞翔

我能怕无所谓的

天高

我是一只小小鸟

可谁又知道我最后

竟被无知孩童

没有任何理由地

篇3:论李白山水诗的现代意义

(一) 李白山水诗中的生态意识

在生态问题全球瞩目的今天, 细读李白的山水诗,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山水诗不但艺术成就颇高, 而且在表现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崇尚、天人合一的情怀时, 也使其不朽诗篇具有了关注生态的现代意义。

所谓“生态意识”, 按照美国生态哲学家莱奥波尔德等人的具体界定就是:

第一, 把大地上的山川河流、鱼虫鸟兽和花草树木视为一个有机体, 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二, 在这个大地有机体中, 每个生物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 各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第三, 除了满足生计的需要外, 人类没有权力缩减生命形式的丰富多样性。[1]

在李白的山水诗中, 我们可以读出他把自身与大自然融合为一种精妙语言, 在其山水诗的创作实践中, 展现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 显示了人与自然山水的密切关系。李白的山水诗中折射出的生态意识概括起来主要有:

第一, 对大自然的热爱欣赏之情。李白山水诗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他将自然山水赋予生命情感, 将生命情感投向自然山水, 把生命主体推向体验的高峰, 描绘出一幅幅或柔和优美、或崇高壮美的山水画面。按照前文对生态意识的界定, 这种对自然的欣赏、热爱与赞美本身就包含了生态的意识。

第二, 对大自然的崇尚敬畏之情。《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篇都表现了以敬畏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将自然的力量看得高于人类的活动的态度。在中国古代艺术家和美学家的意识中, “决定一个对象是否具有审美价值, 主要不是人的因素, 而是超越于人之上的自然因素。自然不仅赋予天地万物以鲜活的生命力, 而且使我们人类充满勃勃生机, 使艺术家充满创造的活力, 并因此使艺术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2]樊美筠的这段话虽然旨在论述古代艺术家关于美的基本原则的看法, 但用于研究李白的自然审美观却同样奏效。的确, 李白在其山水诗的创作实践中, 庐山的“屏风九叠云锦张”, 黄河的“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都使自然山水“鲜活的”、“永恒的”生命力跃然纸上, 表现了自然生命力的不可超越性和对自然的崇尚敬畏之情。

第三, 人与自然同在的“合一”情怀。在李白的观念里, 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尤为密切。他在《日出入行》中说, 太阳的运行, “其始与终古不息, 人非元气, 安得与之久徘徊草木不谢荣于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吾将囊括大块, 浩然与溟同科”。人的生死荣衰如同万物, “兴歇皆自然”, 无须感恩, 不必抱怨, 因为都是由元气构成, 同属大自然, 同归大自然。李白的一些山水诗表达了拥抱大自然、与之化为一体的愿望, 他的名篇《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句, 《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句等, 都是观念上把大自然与自我混同一体, 视万物为同类, 山水形象成为诗人的知心友人。

李白笔下的自然风景与他内在的精神情感, 与他返璞归真的生命意向融合为一。他在山水诗中所传达的, 无论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欣赏之情、崇尚敬畏之情, 还是天人合一的情怀, 都与前文界定的生态意识的三个方面不谋而合。在李白看来, 世俗之外的大自然浩淼无穷, 他追求个体与自然的冥合、生命与宇宙的合一, 这是自然与人格、自然与心灵的神秘契合。李白的山水诗发人深醒:人生是短暂的而宇宙是无穷的, 宇宙的浩大、永恒与人的渺小、短暂的对比激励着人们去寻求一种与天地自然合一的永恒。自然, “生态”的概念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但西方人眼中的生态, 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观。生态的概念传到东方, 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国家, 比如中国, 它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维使人们难以将自然与人、文化割裂开来思考问题, 自然成了经历几千年文明熏染的自然, 自然与人、文化也就融为一体。我们今天重读李白的山水诗, 依然能读到一种天人合一的永恒, 给我们以善待自然、善待生命的生态启迪。

(二) 李白山水诗中的旅游审美价值

在山水景观的审美中, 人们十分注重山水自然美中体现的人文品格, 往往对于和历史人物有密切联系的山水景观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中国有重古的传统, 珍惜民族的历史, 重视历史古迹和先贤遗迹, 白居易的“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是很好的写照。不但与历史名人有关的景点成为旅游热点, 即使是自然风景, 只要有古代文人的题咏也会使自然风物更具魅力, 使旅游者更加向往。旅游是一种个人行为, 一种生活方式, 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一种带有经济性质的文化活动。从旅游文化的角度, 旅游者被分为娱乐型旅游者、探索型旅游者、经历型旅游者、体验型旅游者和存在型旅游者。[3]其中娱乐型旅游者和体验型旅游者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这个人群有很强烈的寻求放松的愿望, 但是不像其它冒险型等一样寻求刺激, 他们以观光游览为主要目的, 选择的目的地多是一些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并且有较高观赏体验价值的地方在放松的同时也注重自我对于旅游地生活品质和文化特性的感知, 获取特殊的生活经历。旅游地的人文精神对现代旅游者越来越具吸引力。比如旅游者到庐山会想起有李白, 游三清山会了解到葛洪的相关情况等等。

李白善于抓住自然山水的审美特征, 描绘出自然山水的形象美。大自然的形象美一般来说, 有“雄、壮、险、奇、秀、幽、奥、旷”等审美特征。李白特别善于描写雄、壮、险、奇、旷之美景。如他笔下的泰山:“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凭崖揽八极, 目尽长空闲。” (《游泰山》其三) 对黄河的描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黄河西来绝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 他笔下的长江是:“一风三日吹倒山, 白浪高于瓦官阁。”“白浪如山那可渡, 狂风愁杀峭帆人。” (《横江词》) 读李白的山水诗, 往往给人心灵以极大冲击, 能感觉到那些雄山奇峰、大江巨河所呈现的壮阔美、冲突美和崇高美。李白将自己的情感与气质融入山水诗的创作, 他笔下的祖国山河不仅张扬着山水的自然天成之美, 而且具有鲜明的人文品格。他的山水诗流传至今, 便使自然山水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今天的读者追踪着诗人当年的游迹, 亲身领略诗人作品中充满艺术魅力的高山大川, 体验诗人当年的经历和思想情感, 将比单纯的登临、欣赏自然景观, 更能获得美的享受。从这个角度看, 李白山水诗的社会价值之一, 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旅游审美价值。李白诗中的山水形象源于现实, 又高于现实, 有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作用。这样, 李白的山水诗应用到当代旅游中, 便实现了社会审美价值、自然审美价值、人文审美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统一。品味他的诗歌, 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活动将上升到较高的层次。同时, 也将启发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艺术审美, 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综上所述, 李白一生徜徉于山水之间, 热爱自然山水, 他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 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 融铸情辞。今天我们重读李白的山水诗, 又惊喜地发现其中的生态意识、旅游审美价值等现代意义还有很大的研究与开掘空间。这样的发现不仅可以完善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 而且可以启发人们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在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 还能启发旅游者的人文审美意识。总之, 李白的山水诗魅力无穷, 历久弥新。

摘要:李白一生创作诗歌一千余首, 其中山水诗约一百三十首, 在其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李白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 不仅把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且用现在的眼光来看, 他的山水诗还具有关注生态的超前意识和注重古迹的人文品格, 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53页。

[2]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54页。

篇4:袁世凯的励志诗

袁世凯靠小站练兵起家,受到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赏识和推举,在1901年到1908年间,袁世凯大力推进新政,废科举,建学校,办新军,筑铁路,成效不凡。在这个过程中,袁世凯的势力也发展壮大,形成了日后所谓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爱新觉罗·溥仪继承了皇位,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载沣本来就与袁世凯政见不合,更因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出卖光绪皇帝一事而心怀怨恨,一度“铲除”袁世凯,后来害怕激起北洋新军兵变,遂于1909年1月将袁世凯“开缺”(解职) 回乡,理由是袁有“足疾”。

位高权重的袁世凯突然被清廷解除了所有职务,这堪称1909年中国政坛的一次大地震。不但很多中国人感到意外,就连国际社会也“深感震惊”。《纽约时报》评论说,袁世凯被解职后,中国将会发生更多的“革命暴动”;《泰晤士报》指出,清廷解职袁世凯的公告冷淡无情;《芝加哥每日论坛报》认为,袁世凯被解职标志着中国的新政(改革)将就此停滞……

外国人的判断并没有得到印证。被解职的袁世凯并没有利用自己掌控的政治和军事势力向清廷发难,而是“温顺”地回到了河南安阳的洹上村,过起了“烟蓑雨笠一渔舟”的赋闲生活。他还将自己披蓑衣、戴斗笠,悠然垂钓的照片送到上海的《东方杂志》去发表,目的当然是向朝廷表态:我老袁很享受这种优哉游哉的赋闲岁月。

他为自己的“垂钓照”写了两首诗,名为《自题渔舟写真二首》,其中的一首是:“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另外,他在1909年还写了一首《登楼》:“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这两首诗明明白白地道出了他身虽隐居、心雄天下的心态。

袁世凯果然等到了机会。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廷不得不请袁世凯重新出山。这次,他坐收渔翁之利,一面逼着清帝退位,一面与革命党讨价还价,为自己谋得了大总统之职。看来,袁世凱在人生低谷时所写的励志诗并非虚妄。

篇5:青春励志的现代诗

青春,多美丽的字眼。

青春,每个人都有经历过。

青春,它如一颗颗甜美的果实。

青春,看似简单,有时他却会让他一些人犯错。

走过儿时的稚嫩,我们踏上了青春的路,这条路充满了美好。

沿路有很多美美丽的花儿。

很美好。

我们在这条青春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脚步。

一个脚步充满着一种喜悦、或悲伤、或感动。

青春的道路或许有些艰难。

但是我们必须坚持走下去!

在这条道路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小叛逆

但更多的,我们应同学回去克服。

青春,让我们变得更坚强。

青春,让我们学会了很多。

篇6:中国著名励志现代励志诗

励志现代诗精选一: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励志现代诗精选二: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励志现代诗精选三:咏叹调 席慕容

不管我是要哭泣着

或是 微笑着与你道别人生原是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 而当灯光照过来时

我就必须要唱出那

最最艰难的一幕

请你屏息静听 然后

再热烈地为我喝采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

曲终人散后

不管我是要哭泣着

上一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建设节约型机关倡议书下一篇:物流公司服务标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