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

2024-05-20

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通用8篇)

篇1: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

根据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加快畜牧业优势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实施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现结合我区区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稳定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产优质畜产品为核心,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在重点优势区域内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主攻品种改良、产品质量升级、产品安全与卫生质量等关键环节,力争在3—5年内把颍东建设成为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建设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建设的原则,全区建设若干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小区。

1、养牛小区。每个养牛小区内养牛户不少于30户,每户存栏肉牛15头以上、年出栏30头以上,其中存栏20-30头以上的要有2-3户、50头以上的要有1户。

2、养猪小区。每个养猪小区内养猪户不少于20户,每户存栏二元母猪15头或育肥猪150头以上、年出栏仔猪300头或育肥猪450头以上,其中存栏二元母猪30头或育肥猪300头以上要有2-3户、存栏二元母猪50头以上或育肥猪500头以上要有1户。

3、养肉鸡小区。每个肉鸡养殖小区内养肉鸡户不少于20户,每户存栏肉鸡5000只、年出栏肉鸡3万只以上,其中存栏肉鸡10000只以上要有2-3户。

三、小区建设推荐标准

养殖小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远离居民区,远离交通主干道,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

(一)养牛标准化小区建设

1、牛舍标准:单列式,面南朝阳,檐墙高2.5米,东西长3.5米,南北长 4.5米,每户不低于5间。

2、每户建120立方米青贮池1个、20立方米氨化池2个。

3、每户种植青秆玉米20亩以上(租地种或让农民种回收秸秆),以便搞好青贮饲料。

4、每户种植牧草3亩以上。

5、每户配铡草机一部,或小区配置大型铡草机二部。

6、饲养标准严格执行《XX市优质肉牛标准生产技术规范》。

7、有条件的户建沼气池16立方米。

(二)养猪标准化小区建设

1、猪圈标准:单列式,面南朝阳,每间东西长2.5米,南北长4米,游圈高0.85米,檐高1.5米,每户不低于15间。

2、每户配饲料粉碎机一台。

3、饲养标准严格执行《XX市优质生猪生产技术规范》。

4、有条件的户建沼气池16立方米。

(三)养鸡标准化小区建设

1、肉鸡一律采取棚、架饲养。

2、肉鸡舍标准:拱棚,双列式,每棚两檐高1.7米,顶高2.5米,宽9米,长33米。

3、为保证养鸡效益,肉鸡饲养户可以与美国裴顿公司签订合同养殖。

4、有条件的户建沼气池一个。

四、资金投入

1、养牛小区建设集中使用世行肉牛贷款项目资金,每个小区贷款60万元左右,每户2万元左右。

18pt;LINE-HEIGHT: 150%;mso-char-indent-count: 2.0">

2、区政府拿出20万元用于贴息,扶持建设养猪、养肉鸡小区。小区内养殖户所需贷款由乡、镇、街道与农村信用社协调解决。贷款期满后先由农户还清本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将农户利息单集中,按分解指标由畜牧局审核,符合贴息要求的报区政府审批,将利息返还给养殖户。

五、具体要求

1、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由农户写出申请,报村(居)委会,以村(居)为单位签字盖章,报乡、镇、街道初审,再书面报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核查审批。

2、项目乡、镇、街道于~年4月30日前将摸底定户情况报区畜牧局,5月1日至10日由区政府派人核查落实,5月11日至6月10日指导农户建设圈舍,6月11日至6月30日办理好贷款手续,投入生产。

3、按照总的指导原则和时间要求,项目区乡、镇、街道要认真选点布局,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全区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养殖小区要求“七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做到“四有”,即有环保设施、有防疫程序、有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

篇2: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提供生态基础。

二、建设任务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2000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 2000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四条高速公路2013年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各一个;******各两个;******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13年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00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督导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督导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各县市区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督导与考核,并按照《关于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奖惩机制的意见》兑现奖惩。大力开展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1.******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2.******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3.2013年

******市营造林计划明细表;

4.2013年林业重点工程计划明细表;

5.******市******生态景观带绿化任务分配表。

附件1

******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半城青山半

城水”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生态屏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1.总体目标。从2013—2017年,用五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北部******三区的33个行政村,建设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的生态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20000亩。

2.工程期限。整体绿化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三年时间(2013—2015年),完成造林10000亩;第二期两年时间(2015—2017年),完成造林10000亩。

3.建设标准。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规划设计两大地理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山脚线以北浅山区,按山地公园标准进行绿化;第二单元为晋新高速公路以东,山门河以西,山脚线以南,影视路、南山路以北,按园林绿化标准组织实施。

二、任务分配

1.分配原则。按系统归口划分责任区域;根据人数、企业产值,结合立地条件、造林难易程度确定任务指标。

2.安排。任务分配及造林地点详见附表。

3.质量要求。整地及造林绿化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技术规程施工。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分工。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立项;林业部门负责第一单元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园林部门负责第二单元的规划设计及技术指导;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规划和建设;交通部门负责道路规划和建设;电业部门负责项目用电线路的架设;国土部门负责景观带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调整;规划部门负责将景观带绿化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财政部门将基础设施等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责任区内的造林整地、苗木、栽植费用和工程建设期内的管护费用由责任单位自行解决。******区政府负责本辖区行政区域内土地协调,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工程建设的组织、服务以及技术指导。

(二)严格考核。纪检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并根据结果严格奖优罚劣。各单位要在责任区内设立永久性标牌,展示绿化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2

******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高标准绿化林邓线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任务

******线绿化工程东起******县与******市交界处赤庄,西至******交叉口。两侧绿化长度52834米,绿化面积1895亩。

二、建设内容

按照旅游通道绿化景观化要求,在路基外5米至30米之间营造25米宽的绿色长廊,树种以女贞、杨树为主。

三、技术标准

*****线绿化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严格执行造林绿化标准。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护模式”。

1.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结合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确定女贞、杨树为主栽绿化树种。

2.配置模式。1行女贞、9行杨树带状混交配置。

3.苗木规格。女贞树高2.5米、米径4厘米;杨树为两年生苗木,树高3.5米以上。

4.整地标准。全部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规格大小为80×80×80厘米。特殊地段规格为100×100×100厘米,并进行客土回填。

5.栽植密度。女贞栽植密度2×3米,每亩110株;杨树栽植密度2×2米,每亩167株。

四、时间要求

2013年2月底前完成绿化区域内土地协调、造林土地平整和挖坑工作;3月底前完成栽植任务;4月15日前组织造林工程验收;10月底前造林成果验收。

五、奖补标准

篇3: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

为全面深入了解环境保护部11月16 日印发的 《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出台的背景、实施的意义、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主要负责人对 《实施意见》 进行详细解读。

《实施意见》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对于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安排。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绿色发展,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提出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 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新 《环境保护法》 规定,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出台 《实施意见》 正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一系列部署要求, 以及新《环境保护法》 规定的重要举措。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公众既是污染的受害者, 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切实解决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 推动公众生活方式绿色化尤为重要。实践表明,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过程中, 如公众和社会都行动起来, 人人都自觉参与和践行环境保护, 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化转变, 将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作用将胜过政府数百倍的投入。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的行动指南。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一方面可以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 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污染减排;另一方面以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为抓手, 从公众衣食住行游抓起, 规范和引导践行绿色生活, 广泛汇聚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力量, 共同为保护生态文明的环境作贡献。

所以, 大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不仅会带来社会治理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还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点

生活方式绿色化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在实施中, 应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典型, 加强宣传, 有序推进。

首先, 要抓住重点人群, 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青壮年人群。青壮年是消费旺盛群体, 引领着生活潮流和消费潮流, 应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 发挥青壮年消费行为的影响力, 力戒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 形成践行健康时尚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好风气的形成, 既是抓出来的, 更是带出来的。在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过程中, 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率先垂范, 带动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三是青少年。应将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内容纳入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和绿色环保的审美情操, 增强他们抵制过度消费的错误思潮和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

四是公众人物。善用名人效应, 倡导公众人物履行社会责任, 适时推出绿色生活形象大使, 激励他们身先示范, 不使用大排量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购买绿色产品、积极参与环保公益行动, 力戒炫耀性消费。

其次, 要抓住重点领域,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领域。生产方式绿色化主要取决于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以及产品加工制作等环节。企业应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健康、回收循环为原则, 优先采购使用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 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 通过有效管理和技术手段, 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 使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是销售领域。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销售环节应更多采购绿色产品, 进一步倒逼生产企业向绿色转型, 引导公众绿色消费。

三是资源回收再利用领域。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垃圾分类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 探索建成一批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较高的回收示范体系。

此外, 还要抓住重点场所。抓住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游等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所, 通过开展绿色生活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商场、进酒店、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 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难点

落实 《实施意见》, 推动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统筹安排,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也需要全社共同行动, 调动全民参与, 就目前来看, 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

一是公众绿色生活的意识不强,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虽然一部分人有了绿色生活的意识, 但离转化为绿色行动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公众埋怨的多, 从自身找原因的少, 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

二是管理机制缺失, 相关制度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和工作推动, 人们在生活中在一些领域已经树立起环保意识, 由于一些制度不尽完善, 配套设施还跟不上, 导致相关工作推动缓慢。

三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 绿色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 关于绿色产品认证名目繁多, 至今没有统一的绿色标准、认证机制, 导致绿色产品市场鱼目混珠, 难分真假;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政策支持, 生产和市场出售的绿色产品, 成本高、价格高, 而那些不顾环保、浪费资源的产品, 则价格相对较低, 绿色产品反而变成了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是涉及部门众多, 统筹协调形成合力难度较大。生活方式绿色化涉及面极广, 需要环保、发改、工商、工信、商务、财政、教育等众多部门联动, 携手推进。

落实《实施意见》采取的措施

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社会转变过程, 需要从改变消费理念、制定政策制度、推动全民行动和完善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协调推进。

一是加强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顶层设计。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合理制定远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 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职责和义务。建议依据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新环保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制定出台“绿十条”, 使之与“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相呼应, 与中央下发的意见相配套, 广泛凝聚全社会力量。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绿色理念, 营造绿色氛围。建立生活方式绿色化宣传联动机制, 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宣传资源, 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持续宣传,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开展绿色生活教育活动, 制定公民行为准则, 增强道德约束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发挥新媒体优势, 开发面向公众的绿色生活APP, 让公众随时可以关注绿色生活指数。

三是拓宽渠道, 搭建平台, 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 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大学生社团开展各项环保活动。开展绿色产品信息发布, 建立便于查询的平台, 发布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装饰材料, 置换废旧日用品;曝光有害产品, 接受公众举报。

四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按行业、领域制定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标准, 对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开展绿色信贷, 对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有利于绿色消费的项目, 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税收减免。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租赁系统等。

五是规范绿色消费市场。首先, 积极开发绿色产品, 制定统一的绿色认证标准, 加强绿色产品的标识管理。其次,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强化对绿色产品的监测、监督和管理, 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再次, 大力推动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基地建设, 扶持绿色产业。同时建立绿色产品营销体系和绿色产品追溯制度, 对假认证伪绿色产品予以严厉打击。

六是培育生态环境文化。做大做强环境文化产业, 创作生产出一批倡导生态文明、反映环保成就, 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电影、电视、戏剧、公益广告、图书、书法、绘画、摄影等环境宣传品。大力开展以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为主题的环境文化活动, 鼓励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各类文化产品, 利用影视、戏曲、音乐及图书漫画等形式传播绿色生活科学知识和方法。

篇4: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原生态养殖;生猪

中图分类号:S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8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如今,人们不但能吃饱,还会考虑怎样才能吃好——怎样吃才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大多数人的饮食离不开猪肉,猪肉也渐渐成为了人们饭桌上的主菜。当饲料猪肉(指生长激素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猪肉)、死猪肉、病猪肉、母猪肉、注水猪肉等问题猪肉充斥猪肉市场的今天,广大消费者更加期待能够吃上放心的猪肉。

1 生猪养殖现状分析

无论是养殖场还是个体养殖户,生猪养殖均采用饲料喂养。饲料喂养不仅省时省力省事,还能增加收益。正因为利益的驱使让饲料喂养成为了一种养殖生猪的习惯。由于我国市场上生猪饲料的品质良莠不齐,一些不法生猪饲料生产厂家在生猪饲料中掺入了大量的有害的物质,如生长激素等等。吃问题生猪饲料出栏的生猪肉一旦流入猪肉市场,最终被消费者分食掉,这些被生产激素等有害物质污染的猪肉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害的。

2 猪肉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菜。正因如此,猪肉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几乎占据了整个菜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猪肉市场的现状不容乐观,猪肉市场的猪肉品质良莠不齐。猪肉在市场上分了许多等级,不同等级的猪肉价格也不一样。大部分老百姓和饭店等赢利场所会选择购买比较便宜的猪肉。猪肉价格便宜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饲料猪肉,要么是死猪肉,要么是病猪肉,要么是母猪肉,要么是注水猪肉。而这些问题猪肉流入了猪肉市场,悄无声息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3 猪肉存在的问题分析

猪肉的种类繁多,而消费者辨别猪肉的能力有限,加上经济的原因,问题猪肉存在较大的市场。猪肉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由于食用无良生猪饲料出栏的生猪,猪肉内生长激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此类猪肉食之味淡,不香;第二、死猪肉、病猪肉、母猪肉等问题猪肉被无良商贩投机钻营引入猪肉市场,此类猪肉食之异味,质地坚硬,难以嚼烂。第三,注水猪肉。有些不良商贩在生猪宰杀前强行灌入大量的水分,以增加猪肉的含水量,赚取更高的利润。

4 原生态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

4.1 时间长,成本高

原生态养殖放弃使用生猪饲料喂养生猪,取而代之的是粮食、红薯、野菜等猪食,由于没有生长激素的刺激,生猪的生长会放缓,出栏时间会延长,养殖户的收益会下降,从而提高了生猪的养殖成本。

4.2 没有价格优势

如果原生态猪肉与问题猪肉不加以区分对待,那么原生态猪肉就没有价格优势,受伤的会是原生态生猪养殖户,最终导致原生态养殖的养殖户越来越少。

4.3 猪肉市场鱼龙混杂

如果没有规范的猪肉市场管理机制,原生态养殖就难以立足。饲料猪肉、死猪肉、病猪肉、母猪肉、注水猪肉等问题猪肉的价格便宜,肯定会挤兑原生态猪肉的市场,结果导致原生态猪肉没有了立足的空间而退出市场。

4.4 消费心理影响

同样是猪肉,如果存在三种价格,分别为30元/公斤的原生态猪肉、20元/公斤的饲料猪肉、16元/公斤的问题猪肉,50%的消费者会选择中间价位的猪肉,即20元/公斤的饲料猪肉。40%的消费者会选择低价位的猪肉,即16元/公斤的问题猪肉。而剩下的10%才会选择上等的猪肉,即30元/公斤的原生态猪肉。造成消费者如此选择的原因有三:第一,缺乏猪肉的辨别能力,反正都是猪肉,表面上难以看出好歹。第二,经济因素,毕竟家庭富裕的占少数。第三,折衷心理。既不买最好的猪肉,也不买最差的猪肉。

5 原生态生猪养殖问题的解决措施

5.1 倡导原生态生猪养殖

首先,要减少使用生猪饲料喂养或者不用生猪饲料喂养。其次,倡导使用粮食、红薯、野菜等天然猪食喂养。最后,严禁生产问题生猪饲料。

5.2 政府保护价收购原生态生猪

国家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以保障农民的收益。同样,政府也可以保护价收购原生态生猪,以规避养殖风险。适当提高原生态生猪的收购价格,保障原生态生猪养殖户的收益,提高原生态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扩大原生态生猪养殖规模。

5.3 政府职能部门应抵制问题猪肉流入市场

首先,要有检测问题猪肉的质量体系。其次,要有严格的猪肉市场准入制度。最后,执法要严,对问题猪肉一票否决,决不手软。

5.4 消费者拒绝为问题猪肉买单

首先,消费者要提高问题猪肉的辨别能力。其次,不要贪图便宜购买问题猪肉。最后,要到正规的市场购买猪肉。

6 原生态生猪的养殖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原生态猪肉可以说是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绿色食品”,以后肯定会成为消费的主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原生态猪肉需求量的增加,原生态养殖的规模会迅速扩大,原生态养殖的前景无限美好,原生态养殖大有可为。

常言道:“病从口入”。猪肉虽然是我们饮食中的一个小细节,但也马虎不得。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呼唤原生态养殖,不仅能让人们吃上放心的猪肉,而且还能让原生态生猪养殖户走上致富的道路。原生态养殖,人们的期待。原生态养殖,养殖的希望。原生态养殖,明天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张闻骥.论生产二分之一块红砖的尝试[J].吉林农业, 2010,(4).

[2] 张闻骥.论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交际,2010,(4).

篇5: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继续大力开展“企业信用、农村信用、社区信用和区域信用”等四大信用工程建设为主线,着力加强全区经济环境、行政环境、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和金融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和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争先进位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区金融意识普遍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大幅度提高,金融行政服务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明显改善,政策法制环境明显优化和规范,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具体目标:一是辖内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种类基本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能满足社会对金融的需求,并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秩序良好。金融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或化解,全区各项贷款年均增幅达到25%以上,存贷比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末存贷比达到60%以上。三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3家。四是“四大信用工程”建设全面深化,信用农户达到90%以上,信用乡镇占比达到100%,“A级以上信用企业”占比达到90%以上,信用社区占比达到30%以上,始终保持“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区”荣誉称号。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1、开展诚信襄州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通过聘请专家举办专场讲座、召开座谈会和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开展诚信襄州宣传活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增强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通过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诚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专项活动,推动全区诚信意识建设;三是在全区中小学校引入诚信教育课程,通过学校来对广大青少年开展诚信教育,从小树立诚信意识;四是组织诚信襄州宣教团,通过节目展演等方式开展诚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争做诚信机关、诚信企业和诚信公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范文网【】

2、加强信用工程创建力度。一是深入开展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负责推动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将农村信用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评选,对评上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的在全区大张旗鼓地表彰,并授予荣誉匾牌;二是大力开展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加强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监控网络。制定实施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管办法,按市场需求逐步开展企业信用评级活动,在全区企业中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三是全面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担保机构、各金融机构和社区等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通过 “诚信居民户”、“诚信经营户”、“诚信企业”等信用细胞的创建,提高社区居民的诚信意识。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将信用社区创建与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广泛开展诚信贷款、诚信纳税、诚信经营等各种专项评比活动。将信用工程创建情况纳入政府工作综合考核目标,并与绩效和评先表彰挂钩。通过奖优罚劣,推动区域内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信用指标明显好转,信用质量不断提升。

3、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一是加大对守信单位的正向激励力度。对通过信用创建评上信用镇、信用村(信用社区)的,予以表彰并授予荣誉牌匾,对镇、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对信用企业和信用农户由金融部门在发展生产上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信用社区在就业创业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和倾斜。二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长期信用环境不好、存在恶意拖欠债务的镇、村(社区)纳入制裁黑名单,主要负责人不提拔、不重用,金融机构对其提高信贷准入门槛或实行信贷禁入。对失信企业由金融部门给予信贷制裁,在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上不予考虑。

(二)加强市场环境建设

1、加强各类企业自身建设,改善信贷条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规范经营、合规发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各企业要自觉强化金融意识,加强对金融信贷政策法规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注重信用积累,积极创造信贷条件,增强融资能力。

2、加强金融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加快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支持鼓励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或互助性担保机构,尽快建立健全以政府出资入股的担保机构为主导,商业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投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规范担保机构、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定期召开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协调会议,在企业资信调查、贷款风险评估、贷后监督等方面协调联运,形成安全有效的保、贷、还运行机制。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扩充机制,要通过财政注资和向社会增资扩股的方式,不断增强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不断创新担保品种,扩大担保范围。结合襄州实际,把主要担保对象放在机电汽配、物流、农产品加工、纺织、现代种植和养殖业上,不断促进企业发展。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担保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设立股份制、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扩大企业和银行合作选择面。要探索建立和引进风险投资机构,积极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来区内开展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范围。

篇6: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保证。对促进全乡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作风,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榆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政风、行风、效能和廉政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切实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目标要求:通过活动的开展,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不断增强“凝聚力”。通过活动的开展,推进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各项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着力提升领导干部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的团结风气;贯彻科学发展观,想大局、谋大计、成大事的长远意识;“一把手”坚持中心、维护大局,班子成员“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甘于补台、乐于奉献”,凝心聚力干事业。二是要以“三更”目标为重点,不断提高战斗力”。通过活动的开展,推进“思想更解放、对外更开放、政策更开明”的进一步落实,使各级干部勤勉工作,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因闲言碎语而分神,不为阻力干扰而退缩,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榆村奋力崛起的实践中。三是要以抓工作落实为重点,不断提高“执行力”。通过活动的开展,促使各级干部把“敢于争先、勇夺第一”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谋划有新思维,工作有新思路,把活力展现在抓落实上,真正扑下身子抓发展,只争朝夕,多干少说,干不成不放手,重点突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四是要以践行宗旨为重点,不断聚集“向心力”。继续开展走进深山访农户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和践行**思想,真正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在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做到强化为民之德,深怀爱民之情,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此充分展现干部的亲和力。五是要以勤政廉政为重点,不断扩大“影响力”。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领导干部强化修养,注重实践,严以律己,正确用好手中权力,规范从政行为,做到心正、眼正、身正;干净、干事、干成事。六是以“两情三干”为重点,不断拓展“生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促使领导干部珍惜组织信任、珍视工作舞台、珍爱时间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奋发有为,廉洁从政,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政治生命力。

三、总体安排和步骤

活动范围:乡镇党政机关,村两委成员,重点是领导班子。

活动时间:4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大讨论(4-5月底)组织广大干部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民主政治和作风建设的有关论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学习省、市、县纪委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学习,讨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等问题。定期刊出宣传专栏、梳理一条发展思路、制定一批发展举措。每位领导干部要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优化政治生态建设环境办一批实事。学习大讨论做到要与当前工作、阶段性工作、经济发展等项工作相结合,与机关效能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相结合,整体推进。在学习大讨论阶段,召开村两委负责人、企业主和创业能手、外来客商座谈会,认真听取班子建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阶段:查摆整改(5月~10月底)

(1)召开生活会。各级领导班子要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摆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找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查找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并进行梳理,整改到位。

(2)开展民主评议和民意测评。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帮助找准其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对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干部个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认真整改。

(3)深入开展“三谈两述”等活动。结合整改措施,积极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同职工、村书记、主任同委员谈话、廉政谈话、提醒谈话”和“述职述廉”活动。同时开展“进企业、访农户,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副科以上及中层干部要走访3—5家农户,帮助他们理思路、解难题,促发展。

(4)围绕“四要四不要”开展自查自纠。副科级以上干部,围绕“不要重解释,而要重解决;不要重突击,而要重突破;不要重事后,而要重事前;不要重治标,而要重治本”的要求,开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五个方面的自查自纠,认真填写《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自查表》。

(5)开展勤政廉政督查。乡纪委对推进此项活动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纠正与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不和谐的行为;对“玩心重、私心重、铺张浪费”以及因工作方法简单、拖拉推诿、落实不力而丧失机遇、激化矛盾、贻误发展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和事,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阶段:建立长效机制(11月~12月底)

建立健全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适应的促进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即健全和完善鼓励干事的教育机制、褒扬勤事的激励机制、奖励成事的用人机制、鞭策混事的约束机制、防止出事的监督机制、严惩坏事的威慑机制以及落实工作的责任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

四、组织领导

篇7: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

绿色食品示范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米易县攀越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3月14日,是由具有枇杷经验和技术的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覆盖二滩淹区和丙谷镇芭蕉箐村枇杷种植地区。现已有社员130户。合作社注册资金106.5万元,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合作社现有资产1360余万元。合作社已建成攀越牌绿色食品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在合作社的努力下,辐射带动了460户农民种植枇杷对全乡乃至全县的生态种殖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合作社还在为发展观光农业创造条件,走“绿色食品品牌源头控制,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观光旅游相结合”的路子,有利于加快我县乃至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电子农业的转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项目建设区:米易县丙谷缜芭蕉箐村

二、项目建设年限:2012年9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三、项目实施单位:米易县攀越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建设标准化的枇杷绿色食品种植示范基地1个,规模960亩,共需资金23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0万元:

(1)960亩枇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建设100万元;(2)对原有的Φ110 mmPE管道维修及新增加5000米的建设资金40万元;

(3)种植示范基地内管网建设资金20万元;(4)3米宽水泥路1000米修建资金42万元;(5)人员技术培训7万元。

(二)攀越牌枇杷绿色绿色食品申报(1)绿色食品申报费用共需资金2万

(三)攀越牌枇杷包装制作费用及统一宣传费用20万。

五、财政资金使用环节

项目总投资375万元,自筹资金33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持50万元,具体包括以下建设项目内容:

(一)、960亩枇杷绿色食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75万元,自筹资金125万元,省级财政补助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补助环节是:

(1)960亩枇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建设1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8万元,补助标准1000元/亩;

(2)Φ110 mmPE管道5000米的建设资金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万元,补助标准80元/米;

(3)种植示范基地内管网建设资金20万元,其中:财

政资金3万元,补助标准200元/亩;

(4)3米宽水泥路1000米修建资金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万元,补助标准10万元/公里;

(5)人员技术培训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万元,补助标准50元/亩;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2012年3月1日——9月30日,完成对枇杷绿色食品NY/T750-2011种植规程技术的基础培训;

(二)2012年9月7日—2012年12月13日完成2012年—2013攀越牌枇杷的农超对接订单任务以及包装箱定制

(三)2012年9月10日——2012年11月5日,完成960亩绿色食品枇杷农家肥(饼肥)的发放和使用

(四)2012年9月30日——2012年11月30日,完成原有5000米Φ110 mmPE管道维修和新增园内给水管道的建设; 2013年2月20日——2013年5月20日,完成1000米水泥路面的修建工作;

六、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960枇杷绿色食品丰产期每年产值1600万元,纯利润可达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可增加6430元。

生态效益:

攀越牌枇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建设好后,农户严格按照NY/T750-2011种植规程进行土壤改良,以及多使用农家肥,及生物性合成杀虫剂,对土壤碱化程度起到了极好的遏制,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并为观光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效益:

该合作社覆盖了二滩淹没区覆盖二滩淹区和丙谷镇芭蕉箐村枇杷种植地区。通过带动他们种植攀越牌绿色食品枇杷可以提高种植户的销售收入,带动米易其他枇杷产区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米易枇杷的果品品质,为米易枇杷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绿色米易,生态米易,和谐米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八、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设施项目建设的内容;

(二)技术保障:由米易县农牧局派专人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

篇8: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

1 养殖水体污染概况及危害

单一品种的水产品, 加上高蛋白饵料的大量投放, 动物的排泄物和残饵, 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导致池水水质恶化, 池内生态系统结构受损, 功能不全, 鱼虾的摄食、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而频繁使用消毒药剂, 则使得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更加恶化, 也引起水产品品质的退化。按常规方法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 需要较高的投资和运转费用, 增加养殖成本;采用养殖污水池外净化后循环使用, 也不能从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达到经济性目标。另外, 水产品是当今人类主要的消费食品, 由于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级, 故任何受污染的水产品都将最终危及人类健康。

2 养殖水体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的水产养殖处理技术中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生态技术。物理方法包括人工增氧、底泥疏浚、引水冲污换水稀释等, 成本高、能耗大, 受到一定的限制。化学方法则是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 花费大, 并易造成二次污染。主要研究热点是生物生态方法, 它成本低、适应性广、具有生态效应等优点, 缺点是形式比较单一, 还未形成一定的体系[2]。

本研究选择的生物生态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 构建合理水产养殖水体生态系统, 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加以原位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减少营养性成分、溶解性有机物、悬浮固体和病原体等的含量, 从而减少排水污染负荷, 努力达到零排放, 形成技术集成体系, 遵循可持续循环养殖的理念, 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前景[3]。

2.1 养殖水体集成体系工艺设计。本系统是集水体处理与养殖一体的, 因此, 该工艺包含两部分组成:净化区和养殖区。如下:

生态浮岛←定向导流充氧装置←水生植物区←生物强化净化区

水质稳定区------------------→强化净化区

在养殖水体中采用软围隔设置两个功能区:强化净化区和水质稳定区, 水质稳定区同时作为水产养殖区。生物强化净化区内设置预先固定有大量土著微生物的生物生态组合浮床设备, 可快速启动, 实现对藻类的拦截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和营养盐的去除;水生植物区通过生态处理有效削减氮磷, 控制水体内藻类的生长[4]。强化净化区出水经导流管定向导流至水质稳定区的充氧区。水质稳定区内设置定向导流充氧装置、轻质建材生态浮岛。定向导流充氧装置采用太阳能供电, 通过导流管定向收集强化净化区的出水, 经充氧后向四周扩散, 流经生态浮岛, 部分进入强化净化区。轻质建材生态浮岛中的植物-微生物系统可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经该体系处理后, 使得养殖水体水质能够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2.2 养殖水体强化净化区的构建。

养殖水体的强化净化区由两部分组成:生物强化区和水生植物区。生物强化净化区设置生物生态组合浮床, 它是由微生物的载体、贝类和水生植物而构建而成。

通过微生物载体和植物根系拦截藻类, 继而由贝类和微型动物吞食降解;由固定于载体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并由载体附着生物膜不同深度处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脱氮。水生植物区实现对氮磷的吸收, 同时根系微生物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硝化。整个生物生态组合浮床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物和氮磷。水生植物区种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能够利用根系、茎、叶吸附、吸收、富集和降解水体及底泥中的污染物。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现场气候、水质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植物筛选[5]。

2.3 养殖水体水质稳定区的构建。

水质稳定区也作为水产养殖区, 因此要求这里的水质能达到渔业养殖的要求。在水质稳定区设置低功率定向导流充氧装置和生态浮岛。水质强化净化区末端出水通过导流管道, 在由高速旋转叶轮形成的负压作用下进入定向导流充氧装置的集水井, 再由分水盘均匀分散至曝气区, 经充氧后向四周扩散, 流经生态浮岛。充氧后的部分水流入强化净化区, 实现水质稳定区和强化净化区的水体定向导流, 促进稳定区水体的交换, 有利于污染物和溶解氧的传递。利用生态浮岛的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

将低能耗、充氧效率高、适合养殖水体的充氧装置, 与导流设备优化组合, 开发出一种同时具有导流充氧功能的设备, 即低功率定向导流充氧装置。

生态浮岛采用轻质建材闭孔珍珠岩或玻化微珠作为浮岛的主要材料, 以水泥等作为辅助材料, 以玻璃纤维网格作为连接材料制作。选取浮岛植物水芹、美人蕉种植组合, 构成浮岛的植物-微生物系统, 不仅可以净化水质, 还具有美化景观的效果[6]。

3 养殖水体生物生态治理体系运行示范

选取一块水体面积为11000m2的养殖塘建设本项示范工程, 在示范水体周边用软围隔隔出强化净化区, 设置生物强化净化基 (固定微生物的片状载体) , 部分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强化净化区出水进入水质稳定区, 同时作为水产养殖区, 设置定向导流充氧装置和轻质建材生态浮岛。示范系统的工艺设计如下:

(1) 强化净化区:强化净化区面积取养殖水体面积1/15~1/10, 约700~1100 m2。, 在部分区域按照一定的密度种植水生植物, 如进口聚草、黄昌浦、花叶芦苇、再力花等, 面积约200~250m2。

(2) 水质稳定区:水质稳定区同时作为水产养殖区, 在区域中心设置定向导流充氧装置2台, 装机功率100~150W, 服务流量是0.9~1.2m3/ (min·W) , 溶解氧含量保持在6~8mg/L。在其它区域均匀铺设数座轻质建材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面积约700~1100 m2, 采用。容重≤700kg/m3, 抗压强度达到2MPa, 抗折强度达到0.5MPa。

经过跟踪示范工程水质处理、设备运行、植物管理长达六个月后, 采集养殖水体进水、定向导流充氧设备前进水进行检测, 发现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和60%。并对浮岛周边水体进行检测, 其水质均能达到渔业养殖标准。

4 结论

养殖水体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利用水体中的微生物, 水生植物动物的相互作用来降低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的含量, 并利用水生植物的生态浮岛技术净化水质, 使养殖区水质保持稳定状态。经过示范工程的跟踪监测可知, 该生物体系在养殖水体水质污染, 修复和优化养殖环境方面具有很明显的功效, 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项目所开发的技术与设备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大力推荐。

摘要:通过对养殖水体治理技术的探索, 构建出一种集治理和养殖一体的生物生态系统, 并对此系统进行工程应用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养殖水体,生物生态治理,构建

参考文献

[1]殷伟, 朱术超.滨海养殖水体中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特征[J].安徽农业科技, 2015 (30)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态养殖建设实施意见】相关文章:

生态养殖生态环保论文04-20

土鸡生态养殖05-23

母猪生态养殖论文04-15

畜禽生态养殖论文04-15

地区生态养殖论文04-15

土鸡生态养殖论文04-15

家畜生态养殖论文04-15

生态养殖论文范文05-10

生态养殖论文提纲11-15

生态养殖的简介04-14

上一篇:依法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下一篇:边缘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