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2024-05-21

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共10篇)

篇1: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探讨-水处理工艺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进行了阐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实例论证

0.前言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是环保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的工艺,基本涵盖世界各国的先进工艺,工艺技术水平与国外同类技术水平比较接近。总体上讲,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仍以A/O、A2/O及其变形工艺、氧化沟、SBR及其变形工艺为主,其它工艺也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进行了阐述,以供同仁参考。

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1)论证方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应当重视工艺所具备的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工程的性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不同于一般点源治理项目,它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高的特点,且是百年大计,必须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工艺的选择更注重成熟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强调技术的合理,而不简单提倡技术先进,必须把技术的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2)合理确定处理标准,节省工程投资。选择简捷紧凑的处理工艺,尽可能地减少占地,力求降低地基处理和土建造价。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节省电耗和药耗,把运行费用减至最低。对于我国现有的经济承受能力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3)充分考虑到我国现有的运行管理水平。城市污水处理是我国的新兴行业,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工艺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现有的运行管理水平,尽可能做到设备简单,维护方便,适当采用可靠实用的自动化技术。应特别注重工艺本身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及处理出水的稳定性。

2.工程优化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原有处理工艺为脱氮除磷效果较为稳定的水解酸化+倒A2/O-Galaxy工艺,总规模80000m3/d,预处理部分按40000m3/d建设,生化部分先按20000m3/d进行建设,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2.2工艺流程图和进出水水质

2.3存在的问题

2.3.1可生化性差、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少

一般BOD/COD在0.3~0.5之间,表明污水的可生化性好,利于微生物生化降解。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反硝化菌和聚磷菌所需要的碳源主要为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VFA),去除lmg磷一般需要7~9mg的VFA,反硝化过程的需要量更多。该污水进水工业废水70%以上,生活污水仅占23%~30%,BOD/COD远远小于0.3,该污水中颗粒性有机物占有机物总量的70%以上,而可利用的快速生物降解碳源仅占有机物含量的10%~20%,不能满足脱氮除磷所需。

2.3.2 A2/O工艺难以同时得到氮、磷的高去除率

在A2/O工艺同一系统中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竞争性矛盾,难以同时获得氮、磷的高效去除。同时倒置缺氧池还存在碳源的争夺问题。原污水先进入缺氧池再进人厌氧池,污水中的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将优先被反硝化菌利用,聚磷菌将得不到足够碳源,达不到除磷的目的。

2.3.3进水水质不稳定

该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为工业废水,废水排放不规律,水质和水量直接冲击系统,导致运行不稳定。

2.4工艺优化方案

污水处理厂的优化工艺包括水力改造、设备改造和工艺升级改造等,其中污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是提高出水水质的关键。与新建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工艺选择问题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要考虑三个问题:①尽量利用原有构筑物,投资少;②工艺运行可靠,灵活性强;③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本优化工程就是在原有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建设规模、进水特性、处理要求、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和维护管理,以及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等情况,结合原有工艺问题,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各种工艺的技术经济性能等指标,设计规模80O00m3/d,选用“强化生化系统+化学除磷+滤池过滤深度处理”工艺为本工程优化处理工艺,通过生物脱氮除磷、化学除磷和深度处理完全达到一级A标准。工程内容包括新建纤维转盘滤池、活性砂滤池、加药间等建构筑物及设备安装,并对原有絮凝沉淀池等设施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了相应改造。该工艺主要特点为:

2.4.1对原有处理系统去碳、硝化反硝化功能的强化

根据目前设计与运行状况,可以通过提高污泥浓度、延长泥龄等措施,调整部分工艺参数,强化系统的去碳和硝化反硝化功能,使出水CODcr、BOD5、NH3-N和TN等指标达到新的排放标准。通过对原有设施的功能强化,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工程总投资。

2.4.2增加化学除磷工艺

根据本工程优化目标,出水总磷浓度要求不大于0.5mg/L,采用投加聚铝等化学药剂进行化学除磷措施,投加点为混合反应池末端,化学除磷药剂反应产生沉析,凝聚作用还可以去除部分悬浮物,减少悬浮物携带TP;化学除磷产生的污泥。可避免厌氧消化过程中磷的重新释放;出水总磷浓度降至0.5mg/L。

2.4.3增加深度过滤设施

过滤技术是污水深度处理的常用手段,是实现一级A出水标准的必需手段,也是本次升级改造的重点措施。经过对各种过滤技术方案论证,并结合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特点、现有水力高程和建设工期要求。最终选择了占地面积小、过滤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的纤维转盘过滤工艺和活性砂过滤工艺两种技术。

①纤维转盘滤池优点。出水水质好,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小,设备闲置率低,总装机功率低,运行自动化程度高,维护简单、方便,滤前处理系统的事故对滤池的影响较小,并且恢复较快,设计周期和施工周期短。

②活性砂滤池优点:a)过滤连续运行,无需停机反冲洗,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易于改扩建;b)不需要反冲洗水泵及其停机切换用电动、气动阀门,无需单设混凝、澄清池,无需混凝、澄清用机械设备;c)集混凝沉淀及过滤于一体。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及占地空间,与常规砂过滤工艺相比,可节省30%~40%的化学药剂,可节省70%的设备空间,运行及维护费用低;d)对于高SS含量的废水不需预处理(进水SS可达150mg/L);e)深层过滤,滤床深度2000mm,滤床压头损失小,只有0.5m;f)采用单一均质滤料,无须级配层,滤料被连续清洗,过滤效果好,无初滤液问题。3.结语

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工艺发展趋势是流程简洁,控制灵活,单元操作简单以及节约用地的一体化工艺流程。本工程改造由于采用的技术先进可靠,使得本工艺改造工程的总投资、运行成本较其他工艺都有大幅度的节省。[科]

【参考文献】

[1]沈耀良,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张辰,李春光.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4):20~23.

篇2: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铅锌冶炼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探讨

覃海春(广西华之夏环保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铅锌冶炼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毒性大、难以处理等特点。本文对国内多家铅锌冶炼企业所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比较,通过筛选和优化,提出铅锌行业废水处理工艺改进建议。

关键词:铅锌冶炼;酸性重金属工业废水;处理;中和沉淀;固液分离

1前言

铅锌冶炼企业所产生的废水均为酸性重金属工业废水,含锌、铅、镉、铜、汞等多种重金属及砷金属,就其处理难度和危害性而言,属于难生物降解又有很大毒性的废水。众所周知,汞、镉、铅等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或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造成慢性中毒。日本水俣湾由汞中毒造成的“水俣病”,神通川流域因镉造成的“痛痛病”,就是重金属污染给人体的健康带来的损害典型事实。此外,铅锌冶炼废水呈酸性,且含多种重金属,这给综合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本文对国内多家铅锌冶炼企业所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分析,通过筛选及优化,提出铅锌行业废水处理工艺改进建议。2铅锌冶炼废水排放现状

目前国内铅冶炼行业采用烧结机(烧结锅)-鼓风炉炼铅工艺的企业,由于烟气中SO2含量低,达不到制酸要求,烧结烟气基本采取石灰水喷淋后排空的处

理方式,石灰水为循环使用,仅补充石灰乳及消耗水,无废水外排;采用氧气底吹-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SKS)的企业,烟气用于制酸,烟气净化洗涤废水经处理后可以用于冲渣,不外排。可认为,铅冶炼企业废水可以做到不外排,对外界水体影响不大。

锌冶炼行业普遍采用常规焙烧浸出湿法炼锌工艺,沸腾炉烟气用于制酸,净化系统会产生污酸;电锌生产线各工序洗洗滤布和电解锌洗板、地面冲洗会产生

废水,工艺过程有溶液膨胀外排水。根据对生产工艺分析,锌冶炼废水含锌、铅、镉、铜等多种重金属和砷金属,并含硫酸,可描述为“重金属酸性工业废水”,目前采取的污水处置方式为将污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外排。

3治理技术概述

根据王志刚、张建梅、郭冀峰、逯延军、徐灵等介绍,目前已开发应用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通过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的方法,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高分子重金属捕集剂法等;第二种是使废水中的重金属在不改变其化学形态的条件下进行吸附、浓缩、分离的方法,包括吸附、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第三种是借助微生物或植物的絮凝、吸收、积累、富集等作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包括生物絮凝、生物吸附、植物整治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1)中和沉淀法

中和沉淀法是目前处理酸性重金属工业废水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所采用的中和剂通常是石灰和电石渣。在废水中加入石灰乳,重金属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再经过过滤和分离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中和沉淀法操作简单,中和剂来源广、价格低廉,在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同时能中和硫酸,是常用的处理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沉渣量大,含水率高,易二次污染,且对pH值要求严格。

(2)硫化法

在废水中投加硫化剂,使重金属离子与S2-形成硫化物沉淀而去除。硫化法主要是利用重金属硫化物溶解度低的原理,废水中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容易与S2-结合形成沉淀物而去除,从而使出水容易达到排放标准。由于硫化物沉淀细小,很难通过沉淀或过滤的办法去除,目前硫化法主要作为废水处理的辅助手段,用于废水的二段或三段处理,以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3)铁氧体沉淀法

铁氧体沉淀法是日本电气公司(NEC)研究出来的一种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的工艺技术,是在废水中加入铁盐,使各种金属离子形成铁氧体晶粒一起沉淀析出,从而净化废水。比重大于3.8的重金属都可以形成铁氧体。此法能一次脱除废水中的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的沉淀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设备简单。操作方

便,对水质的适应性较强,沉渣极易脱水。但在操作过程中需加热到7O℃左右,或更高,并通入空气氧化,氧化速度慢,因此操作时间长,耗能高。

由于该法对废水温度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铅锌冶炼废水治理中尚无应用。

(4)溶剂萃取分离

溶剂萃取法是分离和净化物质常用的方法。由于液一液接触,可连续操作,分离效果较好。使用这种方法时,要选择有较高选择性的萃取剂,废水中重金属一般以阳离子或阴离子形式存在,例如在酸性条件下,与萃取剂发生络合反应,从水相被萃取到有机相,然后在碱性条件下被反萃取到水相,使溶剂再生以循环利用。这就要求在萃取操作时注意选择水相酸度。尽管萃取法有较大优越性,然而溶剂在萃取过程中的流失和再生过程中能源消耗大,使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5)胶束增强超滤处理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金属离子,即胶束增强超滤处理法。这是一种将表面活性剂和超滤膜耦合起来的新技术,由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团表面有高度的电荷密度和高电势,多价金属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被吸附。当溶液通过超滤膜时,金属离子与胶团一起被膜截留,透过膜的几乎是纯水,从而达到分离金属的离子的目的。国内对这一处理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少,国外也处于研究阶段。

胶束增强超滤处理重金属废水,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适用于处理浓度较低的重金属废水。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膜组件昂贵,且在使用过程中膜容易受到污染而导致通量下降,影响去除效果;另外,胶束增强超滤所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质量相对较小,因而在透过液中含有少量的表面活性剂,这相当于在处理过的废水中又引进了一种新的污染物。如何处理此类问题,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6)生物吸附法

近十年来,用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酵母等)经处理加工成生物吸附剂,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已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生物吸附法是利用生物体的化学结构及成分特性来吸附溶于水中的金属离子。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生物吸附剂可以降解,不会发生二次污染。②来源广泛容易获取且

价格便宜。③生物吸附剂易解吸,能够有效地回收重金属离子。基于上述优点,研究报道相当多。

4发展趋势研究

(1)生物法将成为主导方法

虽然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都可以治理和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但由于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成本低、效益高、易管理、无二次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外,通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可使生物具有更强的吸附、絮凝、整治修复能力。因此生物法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

重金属废水是一种资源,许多重金属都比较昂贵。如果将废水中的重金属作为一种资源来回收,不但解决了重金属的污染,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实现废水回用和重金属回收,可将几种技术集成起来处理重金属废水,同时发挥各种技术的长处,为重金属废水的根治找到新的出路。

(3)废水零排放

目前铅锌冶炼废水经处理后一般回用于生产系统,但由于生产工艺对用水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往往无法做到零排放。经处理后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仍含有微量的重金属离子,由于累积作用,废水外排对外界水体仍会产生污染;此外,我国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实现铅锌冶炼废水零排放,即可节约用水,又能根治水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5治理技术比较分析

根据对广西区内柳州华锡集团来宾冶炼厂、原柳州锌品股份有限公司、原柳州有色冶炼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内株洲冶炼厂、葫芦岛锌厂污水处理厂所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可发现目前国内对酸性重金属工业废水采取的处理措施均为中和沉淀法,只是所选用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稍有不同。

现将各厂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如下:

(1)柳州华锡集团来宾冶炼厂、原柳州有色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华锡集团来宾冶炼厂、原柳州有色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均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对含As硫酸污水采用低pH值铁砷氧化共沉法,脱

砷后的硫酸废水与冶炼污水一起用石灰中和法处理后,再经一系列絮凝、沉淀、压滤等处理工艺。

工艺流程见图5.7-1。

工艺流程评述:

①低pH值除砷,在除砷的同时,中和大部分硫酸,可减少二段中和的石膏产生量,提高二段中和渣中有价金属的品位,有利于二段中和渣的回收利用。

②斜板沉淀池容易堵塞,沉淀效果不理想。

③存在砷渣处理问题。

篇3: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一、物理处理方法

就目前为止,常见的物理处理法主要有焚烧法、汽化法、吸附法。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效果不怎么明显,并且稳定性较弱。

1、焚烧法。

它主要是利用在燃烧室内力的焚烧炉,通过高温的化学反应过程,对物质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达到把废水通过氧化成无机物的目的。这种技术的成本比较低,操作也非常间单,但是也只使用于含甲醇浓度低的废水。

2、汽化法。

所谓汽化法就是利用甲醇类的沸点较低,进行废水收藏,放到进料泵中,利用废热锅炉作为热源,将废水中沸点低的有机物输入到造气炉中,进行废水处理以及回收利用。该流程简单,无需添加大型设备,也容易管理和控制。工艺图如下所示:

甲醇废水→贮槽→进料泵→废热锅炉→造气炉

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甲醇废水中含有多种成分,汽化的效率都不尽相同,所以对造气的气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碳钢材质的压力容器有严重的腐蚀效果;废热锅炉的水量需要定期的排放,又造成二次污染。

3、吸附法。

主要用于浓度低的甲醇废水,不是很常用的处理方法。

二、化学处理方法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电解氧化法。

1、化学氧化法。

主要是通过利用臭氧氧化处理的技术,把含甲醇废水中的一些氧化剂氧化掉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间得到的是甲醇物质。

2、湿式氧化法。

就是含有好浓度的甲醇废水,在湿式氧化的情况下,从而使甲醇浓度降低。这种方法一般不能够使甲醇废水得到完全的处理,它只是起了湿化的作用。

3、电解氧化法。

这种方法是在尿素树脂生产的废水中,通过在废水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在适当的电流密度下电解3个小时,从而使废水中的甲醇能够得到完全的分解,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这种方法的投资成本较大,一般造价高。

三、生物处理方法

就目前来说,生物方法的处理效果相对来说较好,并且投资小,操作也很简单,大多都是用这种方法来严重抑制甲醇水中的毒性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厌氧-好氧相组合的处理工艺。

1、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这种工艺也包括氧化沟工艺、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1)氧化沟工艺。这种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污染物分解彻底和剩余污泥产量少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处理甲醇废水,但是相对来说处理装置的造价高,占地面积大,抗冲击负荷能力有限。

(2)好氧生物流化床处理工艺。一般选用新型材料作为生物载体,使之在床内与液体和空气形成三相流化,例如,华东某化肥厂采用好氧生物流化床处理工艺来处理甲醇废水,进水COD为7000-8000mg/L,处理后的COD去除率大于90%,但是这种工艺处理技术为了维护流化床内微生物呈现流化状态导致动力消耗量较大,并且床内的微生物生长较快,由于流化的强度较大,所以在排水的过程增加了浑浊度以及含有较高的水悬浮物。

(3)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这种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游离的微生物定位在某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保留其原来的催化剂的性质。例如,余志坚将固定的华生物活性炭装置与活性炭滤灌中,利用者一组合来处理化肥厂工艺中的低浓度甲醇废水。除了甲醇浓度是否低的影响因素外,还有微生物的量,温度以及酸性值,都对这种技术的效果有着明显的作用。

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主要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厌氧序批反应工艺(ASBR)等。

(1)厌氧序批反应工艺(ASBR)。迄今为止,它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工艺,主要是利用好氧序批式反应器做厌氧处理后得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这种反应器能够使活性较高的颗粒污泥得到较长时间的停留,而水利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所以针对这种方法来说,节省了开支以及资源的浪费。

(2)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工艺。这种处理工艺技术有着较高的运行负荷,对废水中的甲醇有着非常好的处理效果。它的设备在操作中,不需要污泥回流和污泥搅拌设备,减少了投资费用,节省了资源。尽管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工艺对污水有较好的处理去除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氧消化过程中甲烷特性的制约,还不能使出水中的有机物完全矿化,当进水浓度高时,出水难以达到标准排放。

3、厌氧-好氧相组合的处理工艺。

这种处理工艺主要是把厌氧和好氧的处理方式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的一种处理工艺。这种方法对甲醇废水的处理有着明显的效果,并且资本的投资相对较小,但是现在这种技术现在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化工业的发展,甲醇的消耗量也在日渐增大,其排放量也在随之增加。所以要做好甲醇废水的处理,是相当有必要的。其前景是很漫长的,需要相关人员的努力,以保证甲醇水处理效果得到稳定,出水满足国家相关标准以后得到排放。

参考文献

[1]高凤华,赵世俊,宋引文.甲醇废水的回收和利用[J].石油和化工节能,2005,3:27-28.

[2]余志坚,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的应用[J].中氮肥,2005,4:18-19.

[3]赵洪波,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处理甲醇废水.化工环保,1989,9(1):6-13.

篇4: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关键词:焦化废水;微生物;COD

焦化公司一般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活性污泥法-lA,00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活性污泥法是生物法处理污水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从而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工艺一般的设计处理量为112m3/h,出水指标达到国际二级排放标准;而实际处理量为135m,超设计处理量20.5%,出水指标COD无法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他主要排放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针对生产实际,我们对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工艺改造和过程优化,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实施后,在来水水质在设计要求范围内时,不仅出水指标均低于设计出水指标,而且节约了大量成本消耗。

一、工艺运行主要条件

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的优点,因此是污水处理厂使用最多的工艺。本单位设计工艺运行条件如下:

(一)原水处理量及进水水质要求

设计进水水量≤112t/h,氨氮≤250mg/L、COD≤3000m/L、硫化物≤50mg/L、酚≤250msm、氰化物≤15mg/L。

(二)pH值

好氧池内的pH值在7.0~7.5较为适宜;缺氧池在8.0、8.5较为适宜。

(三)溶解氧

缺氧池内的溶解氧不得高于0.5ms/L;好氧池内的溶解氧在2~4mg/L,过高将会使污泥发生自身氧化;回沉池不得高于1mg/L,否则带入缺氧池影响反硝化反应。

(四)温度

环境的温度对微生物体内的酶影响很大,实践和理论证明池内的温度保证在35℃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为旺盛。

(五)营养平衡

一般情况下按下列比例投加营养物质,缺氧池BOD5:N:P=300:5:1;好氧池BOD5:N:P=100:5:1。

二、运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上游产能提升,废水处理量超设计处理负荷

1.现状分析

由于上游产能的不断提升,产生的废水也相应增加。设计处理能力只有112t/h,但产能提升后实际废水量达到135t/h,超设计处理量20.5%,远远超出污泥处理负荷,造成出水无法达标排放。

2.改造方案

通过与同行业废水处理站比较发现,国内几家单位废水在好氧池内的停留时间均在10h以上,而我单位废水在好氧池停留时间仅为4.7h;同时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发布实施了《生物氧化成套装置》标准,其中规定,COD容积负荷不大于1kg/(m。d),借鉴此标准,生物活性污泥法COD容积负荷也不应超过1kg/(md),而我单位在实际生产中COD容积负荷大于2.31kg/(md),可见好氧池容积远远小于生产需要。

3.效果分析

改造后两套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并列运行,有效减小了公司的生产压力,同时出水COD合格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COD总含污量也大幅度下降。

(二)原水波动大,对系统冲击影响很大

1.现状分析

上道工序在检修和特殊操作时,原水水量波动较大,而且水质较差,尤其是氨氮和硫化物含量较高,常常是设计进水要求的5倍以上。高浓度废水进泥污泥浓缩池出水人系统,不仅对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影响,系统恢复时间较慢,而且高浓度的硫化物对系统内微生物有很强的毒害作用,甚至造成微生物大量死亡,影响微生物对有害物质的去除,出水COD和氨氮偏高。

2.解决方案

公司将原有的两个调节池改为一个事故池一个调节池,当蒸氨系统不稳定或净化分厂检修期间,来水进事故池,当来水水质较好时再逐量带人调节池,这样有效减小了冲击影响。当来水硫化物较高时,采取临时在调节池投加硫酸亚铁,在预处理阶段去除大量硫化物,以减小其对系统的毒害作用。

3.效果分析

事故池的合理利用,有效避免了上游水质较差对系统的冲击影响,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采取临时投加药剂的方法,不仅保证了进人生化处理段的水质,而且为后处理提供前提条件。

(三)工业水用量较大

1.运行现状

由于原设计要求在进入生化处理段前要加入稀释水,以保证进入生化处理段氨氮≤150mg/L、COD≤1650mg/L,所以在生产中要加入120t/h的工业水进行稀释,另外,好氧池的消泡用水也在80t/h,这样每年要消耗稀释水(120+80)t/h×24h/dX365d/a=175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业水的消耗,还增加了公司的排污量及排污费用。

2.解决方案

所有的稀释水和消泡水,由公司的中水所代替,并对消泡水进行加压,以保证消泡压力。

3.效果分析

刚采用中水作稀释水和消泡水时,由于中水在处理过程中添加了很多药剂,尤其是添加的次氯酸钠,对系统中的微生物产生了很强的毒害作用,造成微生物大量死亡,出水COD严重超标。但公司攻关组及时对中水进行攻关调整,目前系统运行较好,污泥性质也在要求范围内。

(四)设备检修、特殊操作下产生的废水进入下水

1.运行现状

在设备检修或特殊操作下,势必将造成一部分没有经过完全处理的废水进入下水,直接导致出水超标。

2.解决方案

对各种废水处理设备和设施修筑围堰,对废水进行回收再处理。

3.效果分析

不仅美化了现场作业环境,还有效提高了出水合格率。

(五)无在线监测装置

系统内无在线监测装置,造成生产调控比较被动。在生化处理段,添加了溶解氧和pH值在线监测装置,以能够及时掌握系统的生产情况,从而对控制参数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三、运行效果

经过我们一年多的摸索和尝试,来水水质在要求进水水质条件下,出水均能稳定达标排放,而且远低于设计出水指标。经过不断的过程优化,在外来水质无超标的情况下,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大量药剂成本和大量工业水。

四、发展前景

虽然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已取得良好效果,但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无后续混凝沉淀系统、好氧池容积太小,停留时间过短,出水指标无法达到国家一

篇5: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活性污泥法处理味精厂废水的工艺优化

经过总结与改进武汉味全食品有限公司近5年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结果表明,经过增加三级曝气池、罗茨鼓风机等工艺改进,SS由132 mg/L降为112 mg/L;NH3-N由119 mg/L降为37.6 mg/L;Ar-OH由0.01 mg/L降为0.009 mg/L;BOD5由5年前的34.6 mg/L降为现在的21.2 mg/L;COD由5年前的`117 mg/L降为现在的62.6 mg/L;运行成本由850万降到450万,通过此工艺的改进及优化,基本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完全达到行业排放标准.

作 者:李亚东 岳靖 Li Yadong YUE Jing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62刊 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年,卷(期):20056(1)分类号:关键词:活性污泥法 味精厂 废水处理 工艺优化

篇6: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平煤股份十三矿生活废水处理工艺优化及改造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三矿生活废水的煤尘浓度高,水质不稳定.原采用S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效果差,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经调查分析研究,决定采用化学混凝+sBR工艺进行改造.运行实践证明,该工艺处理出水水质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级排放标准.

作 者:张鹰 董现锋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三矿,河南,平顶山,467000刊 名:煤英文刊名:COAL年,卷(期):18(8)分类号:X703关键词:煤矿生活废水 化学混凝 SBR法 工艺优化 工程改造

篇7: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印染废水集中处理是工业园区中印染废水处理的有效方法,但已建成的许多处理厂处理效果常达不到排放标准.针对某工业区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厂的工程改造,分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工艺改造与优化设计的要点.

作 者:庞志华 苏兆征 作者单位:庞志华(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广州,510655)

苏兆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

篇8: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摩根凯龙(荆门)热陶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生产纤维类制品,如束帆索、罩式炉绝缘材料、热处理镀锌和退火、步进炉和后备绝缘体材料等。公司现有专业陶瓷纤维制品生产线8条。其中真空成型及异型制品年生产能力为925 t。该公司的主要生产污染源为湿法生产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成分为淀粉、硅溶胶,还有少量PAE湿强剂树脂、粘合剂KB-340、丙烯酸酯纯丙乳液以及来自办公楼、食堂、单身宿舍和浴室的生活污水。废水中有害物CODcr含量较复杂、有机和无机污水伴生、尤其是硅溶胶等有机污染物的成分复杂、难于降解、常规处理难度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该公司是英国摩根集团总部在中国唯一设点的生产企业,基于生产技术上的保密考虑,因此在国内尚无法找到对其生产线产生的工业废水处理的任何工程实例,这些因素都为此类废水的有效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该项目位于荆门漳河水库上游,地处荆门市区、地理位置十分敏感,因此为保护周边地表河流、地下水资源,杜绝高浓度无机、有机废水的污染,摩根凯龙(荆门)热陶瓷有限公司废水处理的新建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污水经处理后可减少向水体排放的CODcr为61.2 t/年、SS为50.4 t/年,对消除和保护受纳水体污染将会起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该项目于2012年7月开工建设,11月验收后交付使用。根据湿法、异型生产排放废水水质化验见表1。

从而确定的设计进水水质为:CODcr:180~250 mg/L;SS:110~120 mg/L;pH:6.5。

设计出水水质为:COD≤20 mg/L;SS≤1 mg/L;pH 6.0。

2 工艺流程

根据摩根凯龙(荆门)热陶瓷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及该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该公司污水水质、水量,经过对项目现场水样的分析和化验及小型物化试验的结果,同时在综合考虑各种废水治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该项目的治理设计方案和处理工艺:联合生化-物化法,即以调节+混凝+沉淀+生物处理+精细过滤为主体的工艺。

工艺流程图为:

厂区排出的(淀粉、硅溶胶)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调节,均合水质,并去除水中部分的悬浮物,经潜水泵进入絮凝罐,在罐内进行加药(PAC),絮凝后进入沉降池,再进入生物池、二沉池、多级精细过滤罐,出水进入清水池,回用或排放。处理系统中所产生的污泥先进入污泥浓缩池,经过浓缩,经带式压滤机形成泥饼,外运。

3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

由于厂区供使用土地面积有限,提供的土地为生产线车间门前原花坛的占地,故整个水处理现场狭长,总体宽度严格限制在2.5 m以内,各水处理主体构筑物土建部分的结构形式全部为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3.1 调节池

由于该厂区生产时,不同工艺、不同时段排出的废水水质、水量变化极大,平时外排水很少,但是在交班前后,含有大量纤维的冲洗水被排出。因此设计调节池尺寸为7 m×2 m×2 m,低于地坪1.5 m。

3.2 混凝罐

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高效旋流混凝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15 min。投加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采用提升泵吸入方式投加,投量为25 mg/L。此混凝反应器集混合、聚集和凝聚作用于一体,根据微涡旋理论设计而成。首先,在水流进入导流筒之后,水流沿筒壁旋转向下流动,但由于在导流筒内安装有挡流板,不仅可以防止水流短流,还可以在水流中不断地形成小漩涡,使混凝剂在水流中均匀地混合,破坏杂质颗粒的"稳定状态",促进小杂质颗粒碰撞、吸附,从而形成小颗粒的矾花,这种设置方式不仅可以使絮凝剂瞬间分散到水体的小涡旋中,而且为微絮体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碰撞机会。接着,在网格反应区,由于在反应器中设置了30 mm、50 mm、80 mm网孔的网格扰流装置,水流在流过格网时将会形成更多小涡旋,甚至形成更小的涡旋,从而产生更多的碰撞、聚集,构型不合理的、密实度差的矾花颗粒进行重新的组合,形成更利于泥水分离的矾花颗粒,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矾花的不合理增长。

该反应器混合效率高,克服了常规反应器中矾花生长不合理的现象,形成的矾花颗粒更均匀、密实度更好,泥水分离效果更佳,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率。同时,该反应器集旋流絮凝反应和网格絮凝反应的优点于一身,克服了网格絮凝池占地面积大、反应所需的容积大、絮凝所需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大大地减少占地面积,能有效地提高反应效率和处理能力。

3.3 沉降池

采用竖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池体尺寸为2.5 m×2.5 m×3.3 m。在混凝反应器中经加药后,废水中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水流向上,携带水中微颗粒向上流,从而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絮凝,颗粒变大,沉速也随之增大,沉至池底被排除。

3.4 生物池及二沉池

生物处理单元初期拟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但是在试运行期间,发现厂区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硅溶胶、丙烯酸酯等有机胶,粘附力极大,其与原水中的纤维物质共聚而堆积粘附在生物填料表面,挤压生物膜成长的空间,使被粘附的生物膜一直处于厌氧状态,而最外层的纤维表面很难生长出新的生物膜,造成生物池内生物无法发挥作用,使得出水效果极差,因此最终决定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和竖流式二沉池。生物池的尺寸为:3.6 m×2.5 m×4.6 m。采用鼓风微孔曝气,池内溶解氧控制在2 mg/L。二沉池的设计停留时间为2 h。

3.5 多级精细过滤罐

也是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1 h,设计过滤滤速10~25 m/h,反冲洗强度14~16 L/(m·s),两级滤室隔间中装填200 mm厚鹅卵石承托层和800 mm厚滤料层,反冲洗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进行反冲洗,单个隔间反冲洗时间约5 min,共需反冲洗时间约20 min。其工作原理:水流经水泵提升后进入压力过滤罐,水流依次通过第一级的滤料层、承托层,由中间过水管进入过滤罐的第二级,依次再经过第二级的滤料层、承托层,经出水管排出,水流中细小的杂质颗粒在通过滤料层时,受到滤料颗粒表面的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化学键等作用,在滤料表面发生吸附、聚集、沉淀,杂质颗粒被截留在滤料空隙内;当滤层达到最大截污量后,启动反冲洗水泵,反冲洗水经配水系统均匀分配,对达到截污极限的滤层进行反冲洗,滤料颗粒在反冲洗水的作用下,颗粒发生剧烈的碰撞、摩擦,将滤料表面和滤料空隙内的杂质颗粒洗掉,使滤料得以更新,从而恢复滤层的截污能力,反冲洗出水经排水槽收集后,排入调节池。

该过滤罐具有以下优点:

过滤器采用新型的陶瓷滤料,可以根据污水的具体性质,对填充的滤料表面进行改性,从而可以保证处理出水的水质;同时对滤层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反粒度"过滤,使滤层的分布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防止反冲洗后滤层"混杂"的现象;由于采用多级过滤技术,在重力过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压力过滤,促进滤层上部截留的杂质颗粒大量地转移到下部的滤层中,提高滤料的截污效率,使得滤层的截污量分布更加均匀、合理,从而滤层的截污能力得以很大地提升,实现了“小罐大用”的特点,同时可以较大地节约反冲洗耗水量,节约处理成本。而在一个罐体内实现串接两级,极大地减少了占地面积,有效地降低了建造成本;与微滤、超滤、纳滤等新型工艺相比,该过滤罐的滤层不易堵塞,滤料使用周期长。

3.6 清水池

采用原厂区已有的山顶水池,容积为300 m3。

该组合工艺有以下特点:

1) 结构简单,运转灵活,操作管理方便;

2) 投资省,运转费用低,比常规生化节省30%;

3) 该工艺主体部分为物化及生化处理系统,采取具有自主发明专利的独特的结构设计形式,处理效率高,罐子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可以实现一体化操作,并且节省一次性固定设备的投资。

4 实际处理效果

该工程从2009年8月底开始调试,9月试运行,11月正式运行。实际运行结果见表2。

5 结 论

该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外排废水中的COD、SS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理,如果回用达到零排放的标准,能大大减轻对地表水体水质的污染,为公司和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该设计方案采用的处理方法科学合理,处理工艺、设备、技术先进,工艺流程切实可行。另外,废水经处理后可供场地绿化,厂区冲洗道路和冲厕用水,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尤其是处理后水的回用在自来水为1.4元/t的情况下2年内即可收回该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因此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卫亚明.耐高热陶瓷纤维.产业用纺织品,1988,(Z1).

[2]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

[3]GB50014-2006,室外排水规范[S].

篇9:原油集输脱水处理工艺的优化

【关键词】 集输系统;脱水处理;优化

一、室内标准及原油试样的评价

1、 所用的食品及执行标准

破乳剂选择和热化学沉降脱水处理工艺的参数试验执行标准为:SY/T 5281- 2000 《原油破乳剂使用性能检测方法》。原油粘温曲线的检测按照标准:SY /T7549-2000“原油粘温曲线的认定也称做旋转粘度剂法”。所用仪器:H aake RS300流变仪。

2、 油样的试验

试验的油样为新鲜的混合原油,经过一段时间自然的沉降后,分离出的乳化油和游离水将分别作为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类型的试验介质。由净化油得出的粘温曲线和原油物性可以发现,油的密度及胶质含量的高低,粘度随着温度的变化下降的的程度,能分析出油样的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从而确定油样是属于稠油范畴还是稀油范畴。

二、室内试验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1、 乳化油的油水反相点

油水反相点是指含水稠油的流变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对集输系统管线内压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乳化油在低含水量的情况下易容形成W/O体系,而含水率在超出一定極度时,W/O体系的乳化油会转变为O/W体系,这时的含水率被称为乳化反相点。当乳化油转变为水包油型时,其粘稠度会大大减小,输送压降也相应减小,这利于合理输送含水稠油。

乳化油的配制是依据混合油的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水量及原油量,油和水在50℃的温度下进行恒温预热,预热时间30min。将油样和水样放入HT-2型高速混调器中,均匀的搅拌,乳化油制备就完成了。实验所用乳化油用同样方法制备,确保乳化油性质相同。

由原油乳化反相点曲线能看出,含水稠油的粘度会随着含水率增加而增大,含水稠油在含水率在某个百分比时乳化油粘度最大,含水率大于此百分之时则发生转变,转变为乳化油、水共存体系,此时所含的水是连续相,原油粘度快速下降,这个百分比即为试验稠油本身的极限含水的反相点。建议:集输油含水在极限含水反相点条件下进行即既能使集办理系统安全运行,又不会使脱水处理的运行负担太重,有利于脱水处理。

2、 破乳剂性能的科学评价

试验方法:在100mL容量的磨口量筒中,倒入80mL的原油乳状油样,放入恒温水浴中预热15min再注入一些破乳剂溶液,进行振摇200次,再放入恒温水浴中,记录下分段时间中分离出的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原油本身的含水率,并观察油水分界面、分离出水的颜色以及原油粘壁状况并记录。

(1)破乳剂筛选。在 80℃的温度下分别用用不同的破乳剂进行混合油破乳剂的筛选。

从不同时间的沉降原油的含水率相互对比可以发现,破乳剂是否有很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原油的分子分散布于乳化油中,是否能迅速向油水界面扩散,与分散的天然乳化剂进行置换,形成一层不稳定的界面膜,使之与油中的水珠聚集成大颗的水滴,在油与水密度差异的作用下进行沉降破乳。再看脱出的水是否颜色较清。

(2)热化学脱水试验。在 60、 65、 70、 75、80℃下,筛选出的破乳剂80、100、200mg/L,对原同含水率40%、50%、60% 和70%乳化油分别进行静态的热化学脱水试验来检验原油含水率是否达标。

(3)破乳剂的配伍性试验。原油加入破乳剂混合处理后在用破乳剂的配伍性试验。结果表明按比例混合不同种类的破乳剂对混合油的脱水效果要高于单独使用一种破乳剂。由此可见用破乳剂反复配合使用对试验效果具有协助作用。

结语:

1、如果原油本身密度大,胶质的含量也高,粘稠度随着温度变化呈直线下降状态,说明该原油的粘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很强,这种原油则属于稠油,反之则属于稀油。

2、油水转相点的百分比决定了输油含水量在在何种条件下既能够使系统安全的运行,又不致脱水处理的负担过大,同时比较利于脱水。一般来说含水率在百分之40到70之间的不加破乳剂的乳化油其稳定性比较大,60~ 80℃的温度内热沉降24小时基本不脱出水,对温度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3、破乳剂脱水速度、脱水率等决定了油水界面是否较齐,脱出水是否较清。对含水4到6成的乳化油添加剂量为150~200mg/L破乳剂,脱水温度为80℃,热沉降的所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对于含水率为百分之70的原油,推荐添加剂量100mg/L,脱水温度在70~ 75 ℃之间,热沉降所用时间超过6个小时,原油的含水率即可达到标准。

4、为原油筛选出的破乳剂和其它合格的破乳剂若具有较好的配伍性。两种破乳剂复配使用能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按比例混配具有更好的脱水效果,脱水率定会高于单剂使用。

参考文献

[1] 师秀林.  浅析自动化仪表在延长油田原油集输中的应用[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2] 鞠汉良、秦晓亮、唐敏.  井口电磁加热器在三塘湖油田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8)

[3] 曾昭英、周峤、吴新果.  原油集输系统能耗分析软件开发与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05)

作者简介:

李冰,男,(1986.9-),山东省菏泽市,本科,研究方向:油气集输

赵剑,男,(1985.10-),山东省泰安市,大专,研究方向:油气开采

篇10: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方案1

1、电镀行业废水污染特征

电镀行业废水水质较复杂,废水中含有铬、锌、铜、镍、镉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酸、碱、氰化物等具有很大毒性的杂物。该行业废水具有以下特点:

(1)成分复杂,污染物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2)水质变化幅度大,各股生产废水污染物种类多样,CODcr变化系数大。

(3)废水毒性大,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极大的污染。

2、工艺方案的确定

某有限公司的生产污水主要来自镀前镀件的酸、碱处理以及镀后的漂洗,出一定量的废酸。

(1)生产废水的预处理 ①Cr6+的去除

目前含铬电镀废水主要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处理工艺。氧化还原法是指利用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将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在电镀废水中六价铬主要以CrO42-形式存在,在酸性条件下存在形式为亚铁离子的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反应较快。还原以后的铬在碱性条件下以3沉淀的形式存在,所得到的污泥是三价铬和铁的氢氧化物混合沉淀。用硫酸亚铁还原六价铬,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不彻底,实际操作中硫酸亚铁的用量是理论计算量的此污泥量大。具体流程如下:

硫酸亚铁↓

电镀废水→还原反应→ PH中和→絮凝沉淀→达标排放 其基本原理为:

Cr2O72-+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2O Cr3++3OH-= Cr(OH)3↓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由于硫酸亚铁还原六价铬是在较酸性条件进行,大,也给污泥处置增加一定的难度。②其它金属离子的去除

电镀废水除Cr6+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外,其中还含有大量的属离子。因此采用碱性条件下曝气氧化的方法,不仅可使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其基本原理为: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Zn2++2OH-= Zn(OH)2↓ Ni2++2OH-= Ni(OH)2↓ Cu2++2OH-= Cu(OH)2↓ Fe2+-e = Fe3+

Fe3++3OH-= Fe(OH)3↓ 首先将pH调节至过碱

由于锌离子分别在PH=6.4开始沉淀,到PH=9.3才能完全沉淀(始溶解,因此分为两级反应,一级反应池的PH必须控制在同时污泥的产生量较Zn2+、Cu2+pH值达到排放标准,而且可以有2.0mg/l)9.5~10范围内。Cr2O72-,在Cr(OH)2.5~3倍,因Ni2+、Fe2+等金PH=10.5时开

另外定期还会排放、,到

在一级反应中Fe3+离子到PH=4.1时能完全沉淀;Cu2+离子到PH=5.0时形成碱式盐沉淀,PH=7.2能完全沉淀;Cr3+离子在PH=4.9开始沉淀,到PH=6.8时能完全沉淀,到PH=12时开始溶解;

由于Ni2+离子在PH=7.7开始沉淀,到PH=10.5才能完全沉淀(1.0mg/l),所以在一级反应中Ni2+、Fe2+不能完全沉淀,故需要二级反应,在二级曝气氧化反应中,PH必须控制在10.5~11范围内。

(2)生产废水的生化处理

经过两级沉淀处理之后,废水中的PH值、重金属离子指标已经合格,但由于废水中含有添加剂等有机物,导致废水中CODcr超标,(废水中CODcr一部分由亚铁产生,一部分由有机物产生)根据测试经两级沉淀之后废水在经过两级沉淀预处理之后,要分为整平剂、应力消除剂、表面活性剂、光亮剂、辅助光亮剂等,主要为醛类、香豆素、糖精及分解产物等,此类物质大部分为可生化物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分为:生物膜法有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等。其中上污水生化处理的热门工艺。备类似污水处理经验的企业。①SBR及其改进型

SBR法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污水处理技术及其改进型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是不相同的。其采用的是时间分割操作替代空间分割操作,在运行上实现了有序和间歇操作相结合。艺,并使污水处理的单元操作以时间的形式连续地进行处理的方法。将反应池分成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滗水和闲置五道工序都在同一池内周而复始地进行。工艺使污水处理构筑物大大简化。a、曝气期 由曝气系统向反应池供氧,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化细菌转化为NO3b、沉淀期 停止曝气,进行泥水分离,同时微生物利用水中的剩余溶解氧进行氧化分解,反应池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c、滗水期 沉淀结束后进行滗水排出上清液,氧状态,继续进行反硝化。d、闲置期 闲置期内池中水位由最低水位上升到最高水位。SBR工艺及其改进型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a、工艺流程简单,省去初沉池、二沉池、污泥回流及污泥回流设备。b、占地面积省,比普通曝气法省c、运行费用省,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管理方便。氧的吸收率高,运行费用省d、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可靠,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好。e、脱氮除磷效果好。f、污泥沉降性好。②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CODcr值在200 mg/l左右,而国家标准在100 mg/l,所以采用好氧生化法处理,使之达到国家标准。电镀添加剂主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有SBR及其改进型、AB法等;SBR及其改进型和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目前国际有废水需要处理的单位,也可以到污水宝项目服务平台咨询具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 静置理想沉淀替代动态沉淀等。它SBR法是在单一的反应池内进行活性污泥处理工SBR反应池内设隔墙,墙的底部有孔相通。每一个周期的进水、反应、沉淀、SBR工艺与其它处理工艺相比,SBR

NH3-N通过硝N。

池中水位逐步下降,此时反应池逐步过渡到厌

20—30%。

25%。接触氧化池内设有

非稳态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

现阶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就是在池内设置填料,将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同时污水中也有一定的活性污泥,污水与生物膜及活性污泥相接触,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可以说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两者之间的、具有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双重效能的生物处理法。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a、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容积负荷高,同样大小体积的设备,处理时间短,处理能力高,节约占地面积,比普通曝气法省。

b、运行费用省,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管理方便。氧的吸收率高,不需另加药剂,运行费用省。

c、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而稳定;在毒物和复快。

d、运行稳定性可靠,耐负荷冲击能力强。e、可有效地防止污泥膨胀,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解、氧化能力高的特点。工艺流程说明废酸定期排入废酸池中,泵加还原剂,反应,废水中的大部分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三价铬、锌离子、镍离子、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沉淀,反应后的废水经导流筒进入气氧化池,氧化铁沉淀,后进入3各沉淀池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浓缩,危险废物,送固废中心处置。处理工艺技术特点

1、采用物化方法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有效去除污水中绝大部分的重金属,减少毒性,增强污水的可生化性。

2、生化处理采用接触氧化处理工艺,有效的去除

3、废酸采取工艺。废酸中盐分较高,若一次性处理会使水体短时间内成抑制甚至死亡。

4、尽量采取重力自流的方式,以减少机泵功率;投加药剂选用可靠、高效的品牌,降低药剂消耗等。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可较达程度的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费用。

:

综合电镀废水和废酸进入调节池后,使六价铬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成三价铬,进一步曝气氧化,使剩余的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在2#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定期排放、天天处理”

pH值的冲击下,生物膜受影响小,而且恢 由泵提升进入还原池,反应后自流进入反应池,由加药泵加碱#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上清液自流进入曝并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PH回调后经接触氧化生化池去除 干化后污泥作为CODCr,降低投资及运行成本。CL-浓度急剧上升,对活性污泥造CODcr

上一篇:城市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办法下一篇:女生的风采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