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事迹:尊老爱幼,互帮互助

2024-05-03

感人事迹:尊老爱幼,互帮互助(通用4篇)

篇1:感人事迹:尊老爱幼,互帮互助

感人事迹:尊老爱幼,互帮互助

人人都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做子女的基本的做人原则。老港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部部长,xx就是这样的一位好孝子。

记得那是XX年的7月份,他的母亲因咽喉部不适,去上海肿瘤医院就医。确诊为食道癌中晚期,必须立即住院治疗。而那段时间他的工作又特别繁忙,家中父亲自从5年前第一次发生脑梗塞以来,5年间已经3次复发,在家也需要有人服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把父亲安顿好以后,他和弟弟俩人一天隔一天的跑上海,哪怕再忙再累,他都准时出现在母亲的病床边,喂饭递水,穿衣洗脸,事无巨细,直到二个月后,母亲结束了三个疗程的化疗回家。

回家以后,因为母亲是一位勤劳朴素的农村妇女,她以为自己的身体已无大碍,忙这忙那的。马洪刚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强迫母亲放下手中的一切,安心在家静养,自己则承担起了父母的一切生活起居。白天忙完了自己工作上的事情,晚上下班回家给父母洗衣烧饭等等,并且在父母的房间内搭了一个钢丝床,每晚陪伴在父母身边,直至母亲XX年9月故世。临终前,母亲说下了感人肺腑的话:我这一生有这两个儿子,我心满意足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把你们的父亲照顾好。

母亲的话他时刻牢记在心中。是呀,父亲孱弱的身躯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病痛折磨,长期的老慢支加上4次脑梗塞,使得老父亲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白天需要有人看护,而他央亲戚托朋友,总算找到了一名符合老父亲心愿的保姆。他说:钱是身外之物,只要父亲开心了,就是我心里最踏实的时刻。

今年的6月份,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医院里下了几次病危通知单。他对医生说:你们尽力抢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挽救。在父亲生命最后的半个月里,他几乎没有一夜合过眼,没有洗过一次舒心澡。他根据长期服侍父亲积累的经验,帮父亲洗澡,翻身,进食,直到临终父亲身上没有一点褥疮。连医院的护士都说:像你们这样耐心细心服侍老人的,我们还是第一次碰到,真是难得。

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女儿也耳濡目染。从小尊敬长辈,爱护爷爷奶奶,第一次拿到工资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给爷爷奶奶买礼物。平时休息时间,总会跑到老人跟前嘘寒问暖。即便现在出嫁了,对公公婆婆也是尊重有加,和睦相处。

现在,在我们老港镇大河村,人们都在说:马洪刚孝敬父母的事情,是我们每户人家都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大河村的骄傲

篇2:感人事迹:尊老爱幼,互帮互助

各位党员、村民代表、父老乡亲们:

经过村党总支、村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村尊老爱幼互助爱心基金会,这是咱村的又一件大事,是发扬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体现。

大家都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都把尊重孝敬老人、关心爱护儿童作为道德标准。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 孟子 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在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代国家领导人都提倡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近两年来,国家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实施了全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年满60岁的老人都能领到养老金。尽管目前领的数量不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国家还把中秋、清明、端午列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些都是发扬传统的具体体现。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充分考虑,咱们村决定成立尊老爱幼互助爱心基金会,就是把尊老爱幼这件好事做得更好。

成立尊老爱幼互助爱心基金会,目的就是把全体村民吸引进来,共同加入到尊老爱幼的事业中,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人人都分享这项活动带来的实 1

惠和成果。据最近统计,咱村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人,4至7岁学龄前儿童#@人。这些老人不仅是你们的老人,也是咱村的老人、社会的老人。这些儿童不仅是你们的孩子,也是咱村的孩子,是全村未来的力量、国家的人才。咱们想一想,每个人都有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咱们都有责任照顾这些人,他们也可以享受大家的照顾,得到全村父老乡亲的关爱。再想一想,将来你们老了,或是你们有了孩子,你们的孩子有了孩子,都能享受到基金会带来的实惠。成立尊老爱幼互助爱心基金会,通过这种形式,把全村人的关爱凝聚起来,聚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发挥基金会应有的作用,并长期坚持下去,世代传承,打造成一个百年互助爱心基金会。

下面,我再提两点要求。

一是全体村民要踊跃加入基金会。加入基金会成为会员后才能享受应有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应尽的义务,按规定交纳会费。大家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希望有能力的人、企业家们积极捐赠,奉献爱心,多者不限,来报答村集体和父老乡亲一直以来对你们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咱村的企业家老板们,你们创业的成功,是和个人艰苦奋斗分不开的,但是,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村里的扶持帮助、没有乡亲们的支持配合,你们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成就,有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创业成功了,经济条件好了,就要想着回报社会、回报乡亲们,做善事。

做善事,能使自己心情快乐,也让受帮助的人感恩和快乐,更能影响和带动家

人、邻里、乡亲们尊老爱幼的意识和行为。当你帮助了一个人,他高兴、你高兴,一个快乐变成两个快乐。当你帮助了十个人,你的快乐就放大了十倍。当你帮助了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人,你想想,你的快乐有多大。咱们的老祖先说,“仁者寿”,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做善事,可以使身心愉快,可以健康长寿。所以,希望各位企业家老板们不仅要履行会员的基本义务,还要大大方方的向基金会捐赠,为全村父老乡亲们造福,为全社会尊老爱幼树个榜样。

各位党员、村民代表要率先行动起来,不仅要带头加入基金会,多做贡献,还要向村民宣传、讲解基金会成立的意义和带来的实惠,带动全体村民广泛参与,让人们明白,这是一件造福乡亲、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全村老少的好事。

我提的第二点要求是,基金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父老乡亲们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基金会组织机构成立后,要在党总支、村委会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工作,接受会员的监督,向上级负责、向会员负责。基金会工作人员要不负会员的信任,为父老乡亲们服务,做到热情周到,体贴细致、不出差错。要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按章程办事,专款专用,严禁挪用、贪污,为会员负责,为父老乡亲们负责。

各位党员、村民代表、父老乡亲们,成立尊老爱幼互助爱心基金会,是一项利村、利民的好事、实事,将促进咱们村尊老爱幼事业深入开展,推动咱们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形成更加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这

项工作的实施,可以说将成为村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大事,咱们每一个人的贡献都将列入发展史册,可以说功德无量。

希望各位村民、有爱心人士积极加入到基金会中来,奉献爱心,分享爱心,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为全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篇3:感人事迹:尊老爱幼,互帮互助

如今, 他退下来了, 却并没有闲下来, 反而更忙了。他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农业实践经验, 发挥余热, 帮助农民群众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改变生活, 叩响致富之门。对此有人不解地问:辛苦了一辈子, 为什么不在家好好休息, 还要如此辛勤奔波呢?他的回答是, 责任所致。虽然退下来了, 但他仍然心系“三农”, 总想着为家乡的农民增收致富做点什么。

1 执着追求潜心研究

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作为一名杰出的农业科技专家, 曹成海立足于互助农业实际, 为青海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世纪90年初期之前的漫长岁月里, 在青海高原的农业区, 人们随处可见的是又低又矮的小油菜。这种小油菜曾是青海浅脑山地区老百姓种植的唯一油菜品种, 苗身短, 结角少, 产量低。在一段不算短暂的岁月里, 这种小油菜一直扮演着为老百姓榨取食用油, 满足一年口福之需的角色。

油菜变身为经济作物, 成为向老百姓腰包填钱的“金籽玉粒”, 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情。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变革的直接推动者恰恰就是曹成海这些农业科技专家。

1954年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一个农民家庭的曹成海, 就是吃着这种小菜籽油长大的。在农村长大的他, 对于农业和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恢复高考后, 曹成海幸运地进入了兰州大学, 在生物系学习植物专业, 1977年9月毕业后回到互助县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之后的曹成海便一头扎入高产油菜新品种的科研培育, 一干就是近38年。

38年来, 他潜心于农业科技研究, 忘情于互助这片气候条件独特的沃土, 亲自建立试验田, 组成科技工作者团队下地劳作, 扎根试验田, 住在田边、吃在田边、干在田边, 精心实施高产作物新品种的研制, 顶酷暑、冒风雨, 执着追求, 反复实践,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他共陆续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1999年“互丰010”杂交油菜试种成功, 并通过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得到省级成果登记, 同时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种油菜的产量比普通油菜平均每亩要高出50kg以上, 最好时收成能多出80kg, 可观的收成使“互丰010”迅速成为全省范围内“油菜种植革命”的头号领军作物, 受到广大农民的格外青睐, 并以一年胜似一年的规模和速度进入全省农区的大片土地。

这在青海农业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也让曹成海这些农业科技专家喜出望外, 激动不已!

2 孜孜不倦硕果累累

曹成海在研制“互丰010”杂交油菜成功后, 乘胜追击, 继续致力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的研发, 决心帮助青海所有农区农民通过种植优质油菜作物走上发家致富的路子。于是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 在青海农业史上不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在不久后的几年里, “青杂1号”、“青杂2号”、“青杂3号”、“垦油一号”等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相继研制成功, 并得到很快推广, 全省范围内油菜种植的收成记录被一次次刷新、刷新!

根据青海省浅山、脑山、川水等不同区域对农作物的复杂要求, 他对号入座, 一一研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耐寒性能的油菜新品种, 满足了不同地区群众的需求。他和他的团队所研制的成果, 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 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六项、四等奖四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一项。

这些优质杂交油菜除供应本县和全省外, 还辐射到甘肃、宁夏、新疆、内蒙等外省地区, 在整个西北广大的农业种植区得到积极推广, 累计推广面积达800多万亩。

为了将新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他以超人的胆识, 科学的头脑, 建立了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 以育、繁、推广、供、销和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和农用物资经营体系, 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奠定了基础, 并大胆尝试, 建立了青海省互丰杂交油菜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从事杂交油菜制种工作, 在互助县加定镇建立了青海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 从1996年制种16.8亩发展到2000年的10 000亩。到2005年, 10年间累计建立制种基地24 500亩, 基本满足了全省及周边省区的种植需求。

优质杂交油菜制种, 如今已成为互助县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而杂交油菜种植已成为整个高原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成为省内当之无愧的一大经济作物。

青海的广袤土地, 见证着杂交油菜带来的全新变化。

青海的广大农民, 体验着杂交油菜带来的美好生活。

他还编写了《互助县农技推广成果和技术资料》、《农业技术资料选篇》、《粮油实用科技知识问答》、《农业科学技术手册》、《青海省农业实用科技手册》等科技书籍。培育出了东春1号小麦、东青1号青稞、互薯202马铃薯等新品种。在众多的成绩面前, 他并不满足, 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时刻想的是互助县的农业生产。

在农民由衷的敬仰和土地真情的呼唤中, 曹成海以俯首劳作的姿态、不解追求的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继续着他的事业, 书写着他的辉煌, 不断改变着农业和农村的面貌。

在青海高原, 在农业战线, 说曹成海是一个英雄, 毫不为过。

3 服务“三农”, 普及知识

多年来, 曹成海心系“三农”, 不断探索强农富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毕生的追求, 始终践行“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帮助农民致富”。他面向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利用原有的科技成果、实践经验, 活跃在田间地头, 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技术。他经常走村入户, 面对面, 手把手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近几年来, 他每年指导培训农民达4 000人 (次) 以上。

4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38年的奋斗, 也换来了许多闪光的荣誉。2010年4月27日,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曹成海在一片掌声中走上领奖台, 接过写有“全国先进工作者”烫金大字的荣誉证书。那一刻, 他再次被推上众人瞩目的焦点, 成为全县广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创优争先”、勇攀高峰的模范和标杆。

走近曹成海, 人们为一连串光辉熠熠的荣誉所深深折服:

1984年2月国家农牧渔业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授予他“先进个人”称号;

1995年2月国家农业部、人事部、国家科委等六部委授予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7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8年被国务院决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荣获“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服务奖, 同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

2001年他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同年被青海省科技厅授予青海省农业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03年荣获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

2007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

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篇4:感人的动物互助

鹦鹉鱼

在地中海里,生活着一种名叫海鹦鹉的鱼,它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如果它们中间有哪个伙伴被钩索钩住了,其他同伴见了,就会冲上前去救助,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咬断钩索救下同伴。

螃 蟹

螃蟹在脱壳时,常常成群结队地趴在一起,凡是不脱壳的,或者是已长好硬壳的,就主动地担当起哨兵的职责,在洞外放哨,保护同伴免受天敌的伤害。

蚂 蚁

蚂蚁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同类中非常友善,且习惯于把食物送给饥饿的伙伴吃。每一只蚂蚁的体内都有一个附胃,当其他的同伴需要食物时,他会毫不吝啬地将附属胃中储存的食物奉献给对方。有时甚至自己腹中已空,也毫无怨言。

酿蜜蚁的工蚁中的较小型者为储蜜蚁。天气好时,早晨采蜜蚁便全部出动去采花蜜。傍晚归巢后,便把蜜从自己的嘴里吐到储蜜蚁的嘴里。一只储蜜蚁被装满蜜以后,就不再活动,生怕消耗过多的蜜。当到了没有花蜜可采的季节,蚁王、幼蚁和采蜜蚁均靠吮吸“活蜜罐”里的蜜维持生命。“蜜罐”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干瘪,直到蜜尽死去。蜜罐蚁的献身精神是何等的感人至深!

如果一群蚂蚁突然遇到了泼来的水,一会水干了,有几只蚂蚁在湿漉漉的泥土上又恢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蚂蚁被埋住半个身子,尽管努力挣扎也爬不出来。这时,便有几只行动自由的蚂蚁前去救助。它们费力地救出两只被困的同伴后,仍不肯离开,在救助的现场,啃咬着泥土,忙碌着什么。这是因为它们的嗅觉很强,发现还有被泥土完全埋住的同伴。不一会儿,被埋住的同伴就露出了触角,直到把同伴完全救出。

鹦 鹉

在非洲热带森林中有一种鹦鹉十分好客。它们不仅同族中相亲相爱,而且还关心别类鸟雀。当它们在林中聚餐时,如果看到其他鹦鹉和别的鸟类飞临上空,就会热情地高唱“迎宾曲”,邀请“客人”光临,共进美餐。

鲣 鸟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时看到:一只鲣(jiān)鸟飞落枝头,接着又飞来一只,嘴里衔着食物,降落在那只鸟的身边。先到的那只鸟连忙转过头来,接受了送进嘴里的食物。现在并非哺育雏鸟的时期,怎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他用望远镜一瞧,真相立即大白:原来,接受食物的那只鸟的下喙(huì)几乎齐根断去,无法觅食,同类是来救助它的。

山 雀

自然科学家皮特,有幸目睹到鸟儿互相救助的动人场面。一只山雀在飞翔时不慎撞上树枝,跌落到地上。同伴们见状,纷纷飞落到它的身旁,进行抢救:有的拍打翅膀,有的用喙尖摩擦。经过一番急救,那只昏迷过去的山雀慢慢苏醒过来。又过了几分钟,那只受伤的山雀就和伙伴们一起飞走了。

大 雁

大雁在飞行时,排成人字形队列,打头的一只最为费力气,因此它们飞行个把小时后,第二只就会主动地顶上去,将头雁换下来。雁阵尾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雁阵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在鼓励落后的同伴。即使有大雁因为过度疲劳或因生病而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头雁会委派一只健壮的伙伴,陪伴掉队的同伴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

抹香鲸

一头抹香鲸被捕鲸炮击中了,群鲸不但没有逃走保命,反而快速游向受伤的伙伴身边,开始用吻去顶它,从一旁靠住它,尽力地将它抬出水面,好让它能呼吸到空气;即使它没有力气时,也不致于呛水而死。这时,可以看到许多头抹香鲸挤在捕鲸船附近,似乎在向人类抗议。

海 豚

海豚喜欢群居,经常是几只或几十只生活在一起,互相有个照看。如果哪只海豚受了伤,便会有两只海豚前去救助,一左一右地扶持着,使它不致沉入水中被淹死。另外,当小海豚出生时,如果离开母体后没有立即浮出水面,这时就会有其他成年海豚帮助母亲,一起将小海豚推到水面上,以免窒息而死。

黑猩猩

1977年的一天,大约60多只黑猩猩连续两天在午夜时分,大闹喀麦隆的欧拉姆泽村,寻找被抓走的同类。原因是当地猎人捕捉了一只小猩猩并把它转移。这群大猩猩不停地敲击村民住所的门窗,搅得全村鸡犬不宁。见到这种情况,村长只好下令释放了小猩猩。小猩猩一回到猩猩群里,大猩猩们立即欢呼着回到了大森林里。

老 鼠

老鼠虽然糟蹋粮食咬坏衣物,令人痛恨,但它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两位战士在宿舍里抓到一只老鼠,用细铁丝将其拴在门外示众。夜里,门外老鼠叽叽声不断。他们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十几只同伴围在它的身边着急,还为它弄来了麦穗和馒头等“慰问品”。

老鼠在搬家时,即使它们遇到险情,也不肯抛下那些瞎眼或瘸腿的同伴不管不顾,而是让瞎鼠衔着另一只健壮老鼠的尾巴,带着它转移;对于瘸鼠则是让它衔着前面的鼠尾巴,后面的一只鼠则衔着它的尾巴抬着它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感人事迹: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相关文章:

奥运感人事迹04-10

汶川感人事迹04-22

感人事迹材料05-11

感人事迹作文范文05-26

感人事迹文章范文05-26

感人事迹征文范文05-26

留守儿童感人事迹07-09

老师任教感人事迹07-09

热力公司感人事迹07-13

寻访英雄感人事迹07-20

上一篇:曲艺小品大赛活动计划下一篇:非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