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2024-04-28

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通用9篇)

篇1: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总结了河蟹池套养鳜鱼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处理、基础饵料培育、苗种选择与放养、日常管理和防治病害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河蟹池套养鳜鱼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 者:占春丽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渔业局,安徽安庆,246006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S968.25 关键词:池塘   河蟹   鳜鱼   养殖技术  

 

篇2:鳜鱼套养河蟹技术初探

1 养殖条件及方法

1.1 池塘条件

范福才塘口面积为48×667 m2,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平均水深1.6 m、坡比为1∶2.8,土质为黏壤土,淤泥厚度在15 cm左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饵源充沛,进排水方便且配套完善。交通和电力便捷。

1.2 曝晒塘底及清塘

冬季干塘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1~2个月时间的曝晒,达到清除有害物、病原菌、防病和休塘养塘、轮作的效果。在2月中下旬进水30 cm,每667 m2用100 kg生石灰现化后全池泼洒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及有害物。

1.3 微孔管器的安装

采用短条式增氧系统,分三级,即主管、支管及固定于其上的接头———微孔曝气管。增氧机功率配套为一个2 k W的机组。微孔管需设置400 m,总供气管道采用内径为5.5 cm、壁厚0.5 cm硬质塑料管,支供气管为微孔橡胶管,直径为1.2 cm。安装方法为:总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高于池水最高水位20 cm,并贯穿整个池塘,呈东西向。在总供气管两侧间隔8 m,水平铺设一条微孔管,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到离池埂1 m远处,并用竹桩将微孔管固定在高于池底15 cm处,呈水平状分布。

1.4 进水施肥

3月15日开始向池中注入新水,注水时用40目网绢过滤,防止野杂鱼及鱼卵等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养殖池中,注水深度在50 cm左右,同时施入经发酵过的鸡粪1 600 kg,用于培养水质。

1.5 培育基础饵料

3月20日开始移栽水草。以微孔支管为中线设置5 m左右水草带,水草带间距为3 m。品种以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蒲草等水生植物为主。但要控制水草的面积,一般水草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以零星分布为好,不要聚集在一起。夏季池内应放养些水花生用于遮荫,约占整个池面的1/2左右。水草栽种结束后,即开始投放2冬龄的鲫鱼,具体做法是:每667 m2选择性腺发育良好、无病无伤的鲫鱼2~3 kg,用3%的食盐水消毒5 min后下塘,待水温回升后让其自然繁苗,为鳜鱼提供丰富的饵料鱼。

清明前后,每667 m2投放活螺蛳500 kg,即作为河蟹的优质动物饵料,又起到吸收水体肥度,净化水质的作用。

1.6 苗种放养

鳜鱼苗:选用本地苗场繁育的,要求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为5~6 cm,下塘前先用3%的食盐水消毒5 min后下塘,截至5月5日共放养19 200尾鳜鱼苗,每667 m2放养鳜鱼苗400尾。

蟹种:选用本地培育的扣蟹,要求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病害,活动能力强,规格为100~120只/kg,每667 m2投放600只。

1.7 水质调控

1.7.1 调“新”即适时换水:

3—5月水深控制在0.6~0.8 m, 6—9月逐步调高到1.2~1.6 m, 9—11月水深稳定在1.4 m左右,养殖期间每10~15 d注水1次,每次10~20 cm。养殖池应经常检查水质,勤换新水,及时捞除剩食和污物,保持池水清洁。同时水体的深度一定要保持在1.2 m以上,以防影响鱼蟹生长。夏季换水不宜选在中午,一般应选择在傍晚时进行,每次换水应至少留有原池水中的3/5作为底水,不能将池水彻底换干。气温高时应适当缩短换水间隔,一般是3~5 d换水1次较为适宜。

1.7.2 调“优”即调节溶氧。

将溶氧控制在4.5~5mg/L。在生产季节,微孔增氧器阴雨天24 h开机,晴天下半夜开机6 h (00:00—6:00),具体开机时间和长短还要根据鳜鱼、河蟹的存塘量、健康情况和水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1.7.3 调“盐”即补充钙质、维生素和无机盐。

换水后可根据条件补充水中的无机盐类,在河蟹脱壳期间,尤其要增加钙离子的含量,一般每667 m2水面可用生石灰5 kg化水后全池泼洒补充。其他无机盐类的投入,可以用较少的数量,经常投入水体中即可。在饲料中拌入多种维生素,提高鳜鱼、河蟹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功能。

1.8 饲料的投喂

在饵料投喂上,坚持科学合理的方法。鳜鱼饵料我们根据情况实施补充。具体措施为“三看”和“三适”:一看池边鳜鱼活动情况,决定是否投喂饵料鱼。二看观察鳜鱼的生长和饱食度,及时补充饵料鱼。三看野杂鱼密度情况,决定是否补充饵料鱼;“三适”为适时,适口,适量补充饵料鱼,保证鳜鱼的摄食生长需求。

河蟹的饵料投喂坚持“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科学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喂管理,放养初期饲料品种以新鲜小鱼和颗粒饲料为主,中期以颗粒饲料为主搭配玉米、小麦、南瓜,后期以小鱼、颗粒料搭配青饲料。

1.9 日常管理

(1) 做好巡塘工作。通过巡塘,了解鳜鱼、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及防止敌害的侵袭。 (2) 做好防病工作。不定期施用漂白粉等药物。出现病死鱼、蟹立即弄清原因,抓紧治疗,排除致病、致死因素,保证鱼、蟹快速健康生长。烂污的水草及时捞除,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3) 检查增氧设施。如发现增氧设施运转有故障或有损坏,应立即报修。 (4) 检测水质。如溶氧状况,充氧效果,可用溶氧仪定时测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 记好工作日志。

2 养殖结果

具体收获情况见表1、投入情况见表2。

注:产值660 112元;成本315 116元;利润344 996元,折合每667 m2利润7 187.42元。

3 讨论与分析

金湖县有河蟹养殖面积14万亩,蟹池套养鳜鱼技术得到了很成功的运用,一般每667 m2利润增加300~500元。但鳜鱼池套养河蟹,只是该养殖户在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的尝试,在养殖户的精心管理下,每667 m2利润达到7 187.42元,这在金湖县是很难做到的。

微孔管增氧对池塘底层增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采用微孔增氧设施,在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增加了鳜鱼、河蟹的产量、规格及品质,具有一本万利的功效。适宜在水产精养殖中推广应用。

篇3:河蟹塘高密度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一、清淤消毒

1. 塘口整理。冬闲时使用机械挖除池塘内长年累积的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约0.15米,并用挖泥机械推土整理成池形规则的6只塘口,堤宽增至4~5米,坡比约1∶2.5,有效蓄水深度2米,净面积为176亩。清淤整理于3月初全部完工。

2. 池塘消毒。整理完成后进水0.1米深,用生石灰80千克/亩清塘,清塘后第五天注水至0.5米深。

二、设施配备

1. 机电配置。①水泵和叶轮式增氧机。每只塘口配备水泵和叶轮式增氧机各2台,功率分别为3千瓦和2.5千瓦,呈对角线分布。安装水泵的目的是促进池水循环流动。②微孔增氧机。按0.3千瓦/亩的标准配备,并在塘中设置好条式曝气管。③投饵机。每只塘口安装1台,安装时间可稍晚,主要用于10月份后补充投喂草鱼饲料。

2. 防逃围栏。在每只塘口的四周坡面上侧用钙塑板设置高约0.5米的河蟹防逃围栏。

3. 隔离围网。每只塘口在距池边10米远的地方设置高约1.2米、长60米、宽60米的塑料围网4口,用于种植苦草。早期放养的河蟹则集中囤放于围网外侧,与苦草种植区域隔离开,避免其咬断苦草嫩芽,影响苦草的正常生长。

三、水草管理

1. 前期。3月20日在每只塘口内设置的网围外侧和“井”字形的浅沟里种植伊乐藻,呈“回”字形;5月初在网围内侧撒播苦草种子,每亩用种量为0.5千克;6月底、7月初待苦草生长旺盛后再撤除塘内围网。

2. 中期。6月初和7月初各施用1次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千克/次,用于肥水促进水草生长。

3. 后期。国庆节后,塘中水草覆盖率达70%,为减轻人工刈割水草的劳动强度和避免对河蟹正常生长造成影响,通过采取投放草鱼的手段来减少塘中水草的总量。10月底,塘中茂密的水草被草鱼全部吃光。

四、种苗放养

表1 苗种放养明细

五、饲料投喂

投喂河蟹的配合料为浙江宁波出产的“天邦”料,投喂饲料鱼采用的是江苏金坛产的常规鱼种料。冷冻冰鲜鱼总用量为72吨,蟹配合料总投喂量为10吨,饲料鱼常规料用量为20吨,每月投喂的饲料占比详见表2。在投喂时间上,一般是14时先投饲料鱼常规料,让饲料鱼先吃饱, 17时再投喂蟹配合料。

表2 饲料投喂月份占比明细

六、水质调控

1. 水位。考虑到池中鳜鱼和饲料鱼的生长需求,水位控制要比普通蟹塘要深,前期只加水不排水,一般每10天加1次水;中后期保持较高水位,保证混养鱼有足够的水体空间。具体的水位控制参考值见表3。

2. 调水。从6月份开始,每15天使用1次微生物制剂(自制EM菌),用于调节水体的水质。

3. 增氧。从6月份开始开动增氧设备,同时开动水泵,促使水体循环与流动。开动时间依据天气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每天增氧设备开动时间参考表4。

4. 水质检测。从6月份开始,每15天检测水质1次,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水体中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七、病害防治

5月底和9月底各用1次硫酸锌,用于预防纤毛虫病;8月中旬和9月下旬各用1次二氧化氯消毒剂;从6月份开始每隔15天内服三黄粉和板蓝根1次,3~5天为一疗程,每天用量为饲料量的1%。通过上述措施,全年未发生导致大量死鱼和死蟹的事故。

八、养殖效益

河蟹从9月25日开始试捕上市,其他鱼类干塘起捕,收获情况与效益分析详见表5至表7。

九、总结与分析

1. 效益分析。作为池塘中主养的河蟹和鳜鱼,扣除种苗和饲料成本,毛利润分别为96.224万元和33.34万元,从中可以看出,在保持河蟹毛利润的基础上,相比普通养蟹池塘增收约1/3,每亩增收1894.3元,效果相当显著。

2. 生产环节分析。①饵料鱼。从干塘时池中饵料鱼只剩部分鲢、鳙鱼,而没有鲫鱼来看,如果饵料鱼的数量始终保持充足,能够保证鳜鱼的摄食所需,且鳜鱼的放养数量还能适当增加,产量、规格也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相对效益也会随之提高。②增氧。从7月份水质检测的数据来看,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偏低,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微孔增氧曝气管的数量,以确保池水氧气充足,为河蟹和鳜鱼营造更加适宜的水体环境。

3. 销售环节分析。①时间。河蟹销售从9月25日开始,11月为销售高峰期;鳜鱼则是干塘捕捉。②方式。河蟹销售批发市场占70%、上门现购占10%、网上销售占20%,可以看出批发市场销售占主要份额,但销售价格相对较低;鳜鱼则是集中销售到批发市场。

4. 有待改进环节。①水质调节。全部使用自制EM菌作为水质调节剂,较为单一,若适当混用一些芽孢杆菌,调水效果会更好。②围网撤除。5月初撒播苦草种子,当苦草长到10厘米高时就撤除了围网,结果幼嫩的苦草全被河蟹咬断,后期只能通过种植伊乐藻进行弥补。

总之,在蟹塘中高密度套养鳜鱼,只要保持池塘水体溶氧和饲料鱼充足,技术上是可行的,养殖效益大幅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陆 云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215600;杨正锋 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邮编:215600)

篇4: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1 池塘建设

河蟹喜静易受惊, 养蟹池塘应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排能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土或者壤土的地方, 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 面积0.7 hm2左右, p H值为6.8~9.0, 最佳p H值7.5~8.5, 透明度为40 cm左右[1]。蟹池较浅的可在塘内侧开挖80 cm左右、宽3~4 m的蟹沟, 便于河蟹高温季节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沟底。防逃墙要求高50~60 cm, 埋入土内10~20 cm, 材料可用水泥板、钙塑板、石棉瓦等。进排水都要用较密的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封好套牢, 以防养殖对象逃逸和敌害随水进入。蟹池要进行清整消毒, 保持水深10 cm, 用生石灰1 050~1 500 kg/hm2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 如果时间仓促, 也可用漂白粉消毒, 石灰药效7 d左右, 漂白粉药效2~3 d, 沟塘内要移植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 塘内应放养水浮莲、蒿草等浮水及挺水植物, 供蟹觅食或者附着, 为蟹放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春清塘大约1周后放鲜活螺蛳4 500~7 500 kg/hm2, 让其自然繁殖, 螺蛳作为河蟹的活饵并清除部分残饵, 大螺蛳也可被成蟹扎碎吃掉。一般在池塘的一端或者中央深水处用网围开辟出面积为蟹池1/5左右的暂养区, 将河蟹集中培育到5月初, 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再将河蟹放到池塘里。

2 种苗放养

一般2月下旬至4月初, 水温5~10℃时开始放养蟹种, 选用长江亲蟹繁殖的蟹苗, 1 kg蟹苗数在16万只左右, 经过4 d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 出池时池水盐度在5‰以下。蟹苗色泽纯正, 游泳爬行活跃。要求放养的蟹种大小适中, 规格整齐, 体质健壮, 爬行活跃, 附肢齐全, 无病无伤[2]。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放7 cm左右鳜鱼种450~750尾/hm2。从外地购回的幼蟹, 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较长, 应将幼蟹连同包装袋放在水中浸泡2~3 min, 取出放置10 min后再放入水中浸泡2~3 min再取出放置。如此反复2~3次后, 放入5‰的食盐水中浸泡10 min后再放入暂养区内进行强化培育。蟹种放养一般应选择持续晴暖天气, 水温较高时投放, 以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一般产蟹300 kg/hm2以上的商品蟹可投放优质蟹种60~75 kg/hm2, 产蟹450 kg/hm2以上的投放蟹种90~100 kg/hm2, 产蟹750 kg/hm2以上的投放蟹种150~180 kg/hm2。

3 饵料投喂

投喂原则:按蟹不同发育生长时期, 精饲料、青饲料、粗饲料和动植物性饲料科学搭配。蟹是杂食性动物, 其饵料为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商品配合颗粒饵料。常见的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豆饼等谷物饵料以及南瓜、西瓜皮等多种蔬菜;动物性饵料主要是小鱼、小虾、螺蛳等低栖动物以及动物内脏等。投喂量要根据个体增重、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加。一般按照“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 刚下池时多喂动物性饵料以增加其体质, 逐渐搭配粗饵料至6月下旬。到9月初高温季节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 防止河蟹性早熟。9月中下旬起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 增加河蟹营养积累, 以利蟹黄和蟹膏的增长, 有利于增加河蟹个体重量和质量, 同时积极开发廉价动物饵料源来降低成本[3]。投喂方法做到多点定位、定质、定时, 少量多次。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以16:00—17:00投喂为主;定量即根据蟹的生长阶段季节具体气候而掌握投饵量, 18℃以下按蟹体重0.5%左右投喂, 18℃以上按1.1%左右投喂, 即根据蟹体重保证蟹吃足, 忌忽饱忽饿;定质即培育蟹种前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后期以植物饵料为主, 白天投喂量占总量的30%, 傍晚占70%, 以第2天略有剩余的量来掌握;定点即每10~20 m2设1个固定的投饵点, 以防投饵不均引起争食残杀, 也便于检查摄食情况。

4 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 查水质状况, 测水温, 观察池水变化, 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池水初期偏肥, 后期偏瘦。蟹种刚下池时水位保持50~70 cm, 以利水温升高, 促使幼蟹活动生长, 以后逐渐加深水位。炎热的夏季, 为保证池水溶氧充足, 水质清新, 必须保证水深1.2~1.5 m。平时定期换水。要勤于巡塘, 观察蟹的动态, 随时冲水换水, 使水域保持良好水质。换水时要先排池底老水后灌外河新鲜水。检查河蟹摄食活动情况, 检查池中有无残饵, 调整饵料投喂量, 并打扫食场及时捞除食饵防止腐败, 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被蟹吃完, 应及时补栽。查防逃设施完好程度, 尤其是大雨大风天气要随时检查, 严防河蟹逃逸。查病害生物敌害侵袭, 发现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蜕壳蟹的管理, 蜕壳时严禁换水, 否则因水压差或脱水造成死亡;蜕壳期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受惊;适当多投饵, 防止互相残杀。

5 病害防治

防治细菌性疾病用1 mg/kg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泼洒, 或0.1~0.2 g/kg的土霉素拌饵投喂。甲壳病初期背壳出现分散的红斑点, 以后连成一片, 进一步发展为中间溃烂, 周围黑色, 可泼洒15~20 mg/kg生石灰加以控制。纤毛虫病, 可用0.25~0.40 mg/kg孔雀绿或5~10 mg/kg福尔马林 (40%) 治疗。生物敌害主要有水蛇、青蛙、蟾蜍、水老鼠、鸟类等。要搞好预防设备, 阻拦它们进入蟹池, 一旦发现及时捕杀。平时要做好池塘消毒清池工作, 选择优良蟹种放养, 放养时消毒, 做好水质管理, 饵料投喂荤素搭配合理, 保持水面积1/3~3/5的水草, 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消毒, 调节水体生态环境防病。防病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混养的鳜鱼, 防止用药不当造成鳜鱼的死亡[4]。

摘要:介绍了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包括池塘建设、种苗放养、饵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 以供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河蟹,鳜鱼,池塘,套养技术

参考文献

[1]占春丽.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4) :295.

[2]吴学军, 颜怀宇, 李素华.河蟹池塘中套养不同饵料来源鳜鱼的模式探讨[J].科学养鱼, 2010 (5) :66-67.

[3]任孟忠.提沟式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 2001 (2) :4-5.

篇5:河蟹池塘套养鳜鱼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分开。一般情况下,只要适合河蟹养殖的池塘都可以套养鳜鱼,但是池塘在放养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以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另外要在池内四周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积一般为池塘水面的30%~50%,这样不仅有利于为河蟹脱壳提供隐蔽的场所并滋生河蟹爱吃的水生底栖生物,同时也有利于鳜鱼藏身其中捕食野杂鱼虾。

二、鳜鱼的套养规格及密度

鳜鱼为底层鱼类,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对饵料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基本不摄食死鱼虾等,主要以捕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为食,其饵料系数为6左右,因此鳜鱼的放养数量要结合池塘中往年的野杂鱼虾数量而定,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6月上旬放养5~7厘米的鳜鱼种10~15尾/亩,若规格太小,其捕食野杂鱼虾的能力弱,则成活率低。如果往年池塘中的野杂鱼虾数量很少,可以在池塘中放养部分2冬龄的鲫鱼,让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的饵料鱼,一般每亩池塘放养5~6组鲫鱼,雌雄比为2∶1。

三、日常管理

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日常管理十分重要,在管理上仍以河蟹为主,鳜鱼则以池中的野杂鱼虾为食,起到池塘清野的作用,只要合理控制套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就无须另外单独投喂饵料。但鳜鱼对溶氧量要求较高,而许多养殖户的塘口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底淤泥偏多、水质恶化等情况,经常造成溶氧量不足而导致鳜鱼缺氧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经常冲注新水,保持水中溶氧丰富,一般7~10天注水1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另外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以改良水质。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池中安装微孔增氧等设备,以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四、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因鳜鱼也属特种水产,河蟹为甲壳类动物,它们对物体的敏感性较一般的鱼类要高,因此,在用药时要小心谨慎地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要计算准确。高温季节,最好每隔15~20天使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剂改良水环境以降低鳜鱼和河蟹的发病率。

篇6:水库套养鳜鱼技术

宁国市地处长江以南, 位于安徽东南部, 紧临长三角边缘, 与浙江省安吉县、临安市交界, 境内有小水库78座。山塘小水库野杂鱼多, 年底又能干塘起捕, 为了提高效益, 水库实行套养鳜鱼模式, 该模式投入小、成本低、高产出、高效益。一般在5—6月, 套养5 cm以上鳜鱼种300~450尾/hm2, 可产商品鳜鱼150~225 kg/hm2。为此, 现将水库套养鳜鱼技术总结如下。

1 水库条件

杨树岭水库、大冲水库的面积分别为9.3、2.7 hm2, 2个水库都是以投饲养殖草鱼为主。其中, 杨树岭水库的防洪灌溉面积逾66.7 hm2, 水库的泄洪渠干渠全长逾3 000 m。水库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18407.4—2001) 》的要求, 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1—2001) 》的要求。

2 苗种培育

苗种采用网箱培育方式, 网箱面积为2~6 m2, 其长×宽×高的尺寸为2 m×1 m×1 m或2 m×2 m×1 m或3 m×2 m×1 m, 用竹、木固定在水质较好的池塘或外荡, 敞口, 网箱口高出水面20~30 cm。网箱材料选用40目尼龙网片, 放养密度一般为400~800尾/m2, 经7~15 d培育成6~8 cm的大规格鳜鱼种。3 cm左右鳜鱼夏花放养前要进行消毒, 可以选择用3%食盐水或3 mg/kg硫酸铜浸泡5~10 min。在培育管理中, 要做到经常洗箱、换箱, 保持箱内水质清新, 溶氧充足。每天上午和下午, 要定时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鳜鱼种的摄食、生长和饵料鱼的消长情况, 同时要根据检查结果随时补充饵料鱼的数量和调整其规格。疾病预防可用3 mg/kg硫酸铜或3%食盐水浸洗, 4.5 cm以前每2 d浸洗1次, 4.6 cm以上每3 d浸洗1次。培育过程中要配备增氧设备, 发现浮头立即增氧[2]。

3 放养前准备

春节前捕鱼干库, 经过20 d的暴冻曝晒后, 进行水库消毒, 为了充分氧化有机质、杀灭病原体, 可以撒干生石灰750kg/hm2, 紧接着封涵关水。此外, 还要对放养饵料鱼的池塘进行消毒, 为了彻底杀灭病原体, 可以采取用生石灰2 250 kg/hm2调浆全池泼洒的方式。将放养的鳜鱼鱼种和搭养品种暂养于容器中, 于放养前进行浸洗消毒, 消毒液可以选用20 mg/kg高锰酸钾溶液或3%食盐水或3 mg/kg硫酸铜溶液, 一般浸洗时间为5~10 min。为了防止病原体从饵料鱼中带入养殖池塘, 应对定期投喂的饵料鱼也用上述方法进行消毒[3]。

4 苗种放养

4.1 池塘饵料鱼的放养

鳜鱼终生以小鱼、小虾为食, 其为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对于刚孵化出的鳜鱼苗即可捕食其他鱼苗。而且鳜鱼的食量比较大, 一般食量达自重的10%~15%时方可达到饱食状态。在鳜鱼养殖过程中, 投喂饵料鱼有一定的选择性, 即鱼苗阶段以鳊鱼为主, 鱼种阶段以鲫鱼、鲮鱼为主, 成鱼阶段以易得和适口的小鱼为主, 宁国地区基本上用小鲫鱼、鳊鱼、野杂鱼等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喂养鳜鱼的饲料鱼来源有人工饲养和野生鱼类采集, 为取得好的效益, 要求饵料鱼鲜活、大小适口、无硬刺且供应及时。虽然凡是没有硬刺的小鱼虾和小泥鳅, 都可以作为鳜鱼的饵料鱼, 但从来源、经济、喜食等方面考虑, 应选择鲫、鲢、鳊鱼苗种较好[3]。饵料鱼采取2次放养的方式, 第1批放养鳙水花, 经20 d培育达2~3cm规格后, 转移到网围水域再培育。第1批鱼苗转移后, 对池塘进行消毒, 7 d后蓄水放入水花, 经过15 d的培育, 体长达2.5 cm左右, 作为鳜鱼 (5 cm) 饵料鱼[4]。

4.2 鳜鱼苗放养

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 放养6~8 cm大规格的鳜鱼鱼种, 不仅成活率比较高, 而且生产把握性大。一般放养15 000~18 000尾/hm2。首先将6~8 cm的大规格鳜鱼种转入水库网围水域。在网围水域经过14 d的培育, 待鳜鱼体格达12 cm左右时, 可以撤开围网, 使鳜鱼和饵料鱼自然进入水库。

5 日常管理

前期池塘和围网内的鱼苗全程投喂水花料。鳜鱼苗入池后, 要注意勤观察鳜鱼苗捕饵状况, 如鳜鱼苗捉鱼采食状态、暂养池塘几天后适口饵料是否充足、鱼苗是否有异常现象等。一旦发现问题, 要仔细查明原因, 并迅速采取措施。应根据鳜鱼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 投喂相应的饵料鱼。还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8—9月用生石灰进行预防, 每月泼洒1次, 用量为150 kg/hm2。由于鳜鱼喜在滩涂觅食, 因此可以采用硫酸铜挂篓的方法防治鱼病。此外, 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 大库养殖期只流入沼液, 不放流沼渣, 也不投任何饲料, 以确保水质良好。为了使水质长期保持活、肥、爽、嫩的状态, 池塘及网围水域可以根据水质状态适时投放“特效资源再生素”进行改善[4]。

摘要:介绍水库套养鳜鱼技术, 包括水库条件、苗种培育、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供鳜鱼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鳜鱼,水库,套养技术

参考文献

[1]姜殿春, 周云龙.小水库套养鳜鱼试验[J].黑龙江水产, 2003 (2) :48.

[2]梁长辉.内陆山区小 (二) 型水库套养鳜鱼技术初探[J].渔业致富指南, 2012 (20) :31-32.

[3]宋爱昌, 刘洪青.小型水库及池塘套养鳜鱼试验总结[J].江西水产科技, 1997 (1) :45-46.

篇7:河蟹套养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

一、苗种放养

蟹种规格为100~160只/千克,每亩放养500只,套养青虾、翘嘴红鲌、鳜鱼、黄颡鱼等某一品种的放养密度如下:青虾0.5万尾/亩或者是抱卵亲虾2千克/亩;翘嘴红鲌规格10~15厘米,30尾/亩左右;鳜鱼规格5~6厘米,10~20尾/亩;黄颡鱼规格25克/尾左右,80~100尾/亩。如果选择多品种套养,则放养密度要相应地降低。

二、生产管理

河蟹按正常方法养殖,每亩投放300千克左右的鲜活螺蛳,同时移栽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种植面积占总水面的60%左右,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河蟹主要投喂小杂鱼、蚌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一般不需要单独给套养特种水产品投喂饵料。在养殖生产管理中,要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因为鳜鱼、黄颡鱼、翘嘴红鲌、青虾的耐氧力都很低,一旦缺氧很容易出现死亡。

三、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选用的药物必须对养殖品种没有危害。

四、适时起捕

河蟹的起捕一般从10月开始,也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来确定起捕的时间。青虾规格达到4厘米以上就可以起捕上市;鳜鱼、翘嘴红鲌、黄颡鱼可以在年底干塘起捕。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洪泽县水产局 邮编:223100)

篇8: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1 池塘条件

选择适合蟹、虾、鳜多品种养殖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电力配套、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的地方。池塘东西向, 长方形,光照足, 面积以10×667 m2~30×667 m2为宜,便于管理,水深保持在1.5~2.0 m,埂宽不渗漏, 池塘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防止蟹、虾、鱼外逃和敌害生物进入。按1台/10×667 m2配备自动投饵机,按0.15 kW/667 m2配备微孔增氧设备。

2 防逃设施

河蟹、龙虾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池塘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选用抗氧化的钙塑板,沿养殖池埂四周内侧埋设,钙塑板高60~70 cm,埋入土内10~20 cm压实,高出地面50 cm,板与板之间从头处应紧密,不留缝隙,每隔1~2 m竖1根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并稍向池内倾斜,将板打孔后用细铁丝固定在桩上,四角做成圆弧形。这种防逃设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当前养殖者广泛使用的一种防逃设施。此外,在塘埂外侧,用高1.2~1.5 m,底部埋入土内10 cm,用木桩或竹桩固定的聚乙烯网片包围池塘四周,以防青蛙、鸭子等敌害生物跳入池内。

3 放养前准备

3.1 清塘消毒

冬天干塘后清除杂草和池底淤泥,加固塘埂,同时对池塘四周的防逃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经修整过的池塘需冬冻曝晒15~20 d,然后用150~200 kg/667 m2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并随即均匀翻耙底泥。生石灰清塘不仅能杀灭有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而且能改善池底土质,而且还能补充蟹、虾、鳜发育生长所需的钙质。

3.2 注水施肥

待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注水施肥培育饵料生物。通常施复合肥50 kg/667 m2、碳铵50 kg/667 m2。有条件的应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200 kg/667 m2,一次施足。因为发酵好的有机肥肥效慢,肥效长,对蟹、虾、鱼的生长无影响。

3.3 种植水草

河蟹、龙虾同属甲壳类,食性相似,也具有同类相残的特性。因此,种植水草是河蟹、龙虾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通常蟹、虾、鳜混养池塘内,以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为主,水草面积占全池面积的60%~70%,水草不足,要及时补充,水草过密,要人工割除,以确保养殖池塘有足够的受光面积。种植水草有四方面的好处。一是作为河蟹、龙虾、喜食的天然优质植物性饵料,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二是为河蟹、龙虾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以防被敌害发现,并减少相互残杀。三是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含氧量,并可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富营养化,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四是在高温季节水草能起到遮阴降温作用,为蟹、虾、鳜鱼创造健康生长的优良环境。

3.4 螺蛳投放

适量投放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为河蟹、龙虾提供喜食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螺蛳投放采用两次投放法,第1次投放时间为清明前后,投放量为200~250kg/667 m2。第2次投放时间为8月份,投放量为100 kg/667 m2左右。螺蛳价格低,来源广,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还能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

4 苗种放养

4.1 蟹种放养

选择以长江水系野生河蟹为亲本繁殖的蟹苗,经过自育或在本地培育而成的优质大规格扣蟹放养。要求蟹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爬行敏捷、无伤无病。放养规格为50~80只/kg,放养密度为500~600只/667 m2。放养时间在2月底或3月初,也可选择在冬季放养。

4.2 龙虾放养

要求放养的龙虾规格整齐一致、个体丰满度好,爬动迅速有力。龙虾的放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将上年养殖的成虾留塘养殖,让其自然繁殖小虾苗,留塘成虾量为8~12 kg/667 m2。2~3年后,将不同塘口的雌雄龙虾进行交换放养,以免因近亲繁殖而影响龙虾种群的长势及抗病力。另一种方式是选择本地培育和湖区收购的幼虾放养。放养规格为4~5 cm,放养密度为15 kg/667 m2左右。放养时间在4—5月。

4.3 鳜鱼放养

选择经强化培育后的鳜鱼苗放养,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光滑、体色鲜艳、无伤无病。放养规格为5~6 cm/尾,放养密度为15~20尾/667 m2,具体放养密度视池内野杂鱼数量而定,如果往年池塘中的野杂鱼较很少,则可在池塘中放养5~6组/667m2的2冬龄鲫鱼,雌雄比为2∶1,让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的饵料鱼。鳜鱼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6月初。放养鳜鱼可充分利用池中的野杂鱼为饵料,实现低质鱼向高质鱼的转化。

另外,2月底—3月初投放规格为6~8尾/kg的鲢、鳙鱼种,放养密度为30~50尾/667 m2。放养滤食性鱼类,能充分利用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资源,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又可维护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病害的发生。具体667 m2放养苗种情况见表1。

上述苗种在放养前必须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 min,以杀灭苗种体表的寄生虫和病原菌。浸洗苗种所使用过的盐水需另行处理,切不可让其进入养殖池内。

5 投喂管理

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以河蟹和龙虾为主,3—5月以投喂小鱼、配合饲料为主;6—8月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饲料为主,小鱼、配合饲料为辅;9—10月以小鱼为主,搭配一定量的小麦、玉米、配合饲料等。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吃饱、吃完、无残饵的原则确定,通常总投喂量占河蟹、龙虾体重的4%~6%,每天投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

鳜鱼以养殖池塘中的鲜活野杂鱼为饵,鲢、鳙鱼以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资源为饵,所以这两种鱼类的饵料不必再作考虑。

6 水质管理

6.1 春季水位调控

春季以浅水为主,水深控制在0.5~0.8 m,这样有利于水温升高、水草生长、螺蛳繁殖及河蟹和龙虾的蜕壳生长。

6.2 夏、秋季水质调控

夏、秋季经常注入新鲜水,控制水深在2 m左右,透明度保持在35~40 cm,这样有利于蟹、虾、鳜鱼的摄食和快速生长。每20 d用10 kg/667 m2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既起到调节水质和消毒防病的作用,又能补充蟹、虾、鳜鱼生长所需的钙质。也可采用光合细菌、枯草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和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铵盐等。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溶氧,稳定pH值,以增加蟹、虾、鳜鱼机体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

6.3 微孔增氧的使用

根据水体溶氧变化规律,确定开机增氧时间和时段。一般3—5月,阴雨天半夜开机,至日出停止。6—10月下午开机2 h左右,日出前再开机1~2 h,连续阴雨或低压天气,21:00—22:00开机,持续到次日中午.养殖后期勤开机,以利于增加蟹、虾、鳜鱼的规格和品质。有条件的应进行溶氧检测,适时开机增氧,以保证水体溶氧在6~8 mg/L。

进入8月份,是河蟹、龙虾、鳜鱼浮头季节,这时应该减少施肥,加强观察。如发现蟹、虾群集塘边,聚在草丛,惊动不应,光照不离,或发现鱼类头部浮出水面的现象应立即开机增氧,避免意外发生。

7 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将病害防治贯穿于整个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

蟹、虾、鳜鱼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因放养密度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的缺陷,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病害发生。病害防治,主要通过药物预防与治疗措施加以控制。在春季的“大麦黄(4月中旬到5月下旬)”和“白露(公历9月7日左右)”前10 d,都要用药物预防1次,一般先杀虫1次,隔日再消毒1次即可。注意在选用杀虫剂时,不得使用对蟹、虾、鳜有危害的药物,严禁使用菊酯类和敌百虫类的药物。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大蒜素等药物制成药饵,定期投喂,可增强蟹、虾、鳜的体质,提高其肌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8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夜间增加一次巡池,检查蟹、虾、鳜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检查有无剩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塘口记录。

9 适时捕捞

篇9:河蟹套养沙塘鳢生产实用技术

河蟹池塘套养沙塘鳢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沙塘鳢能与河蟹共存、互补的特点,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河蟹的品质、产量和规格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具有生产成本低、投资少、饲料投喂少的优势,河蟹吃水草,沙塘鳢食小虾、小杂鱼,花白鲢吃浮游生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从而提高了河蟹养殖效益,也为河蟹养殖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一、养殖设施

1.池塘条件

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池塘,面积5~8亩,水深1.5米,常年保持水位0.8~1.2米,土质为沙壤土,淤泥较少,注排水系统完善,能进能排,排灌分开。

2.防逃设施

池塘要有防逃设施,以防敌害侵入或鱼蟹逃走。可用有机纱窗和硬质塑料薄膜共同防逃,用高50厘米的有机纱窗围在池埂四周,将长度为1.5~1.8米的木桩或毛竹,沿池埂将桩打入土中50~60厘米,桩间距3米左右,然后在网上部距顶端10厘米处再缝上一条宽25厘米的硬质塑料薄膜即可。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

在蟹种和鱼种放养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抽干池水,拔除池边和池底的杂草,清除过多淤泥,使淤泥保持10~15厘米。放种苗前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漂白粉25公斤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以彻底消毒、除野、灭病原菌和敌害生物,并曝晒7~10天,使底泥中的有机物充分氧化还原,达到清除有害病原菌的目的。

2.种草

清塘消毒一周后用60目筛网过滤注水20~30厘米,种植复合型水草,即浅坡处种伊乐藻,池边种水葫芦,在池中心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相间轮植,并加设围栏设施,待水草的覆盖率达到60%~70%时拆除。高温季节在较深的环沟处用绳索固定水花生带,以利沙塘鳢栖息、隐蔽和捕捉食物,还可改善水质。

3.营造环境

沙塘鳢喜生活于池塘的底层,游泳能力较弱。因此,营造生态环境很重要,可在池底铺瓦筒、瓦片、大口径竹筒、报废大轮胎或灰色塑料管等作为栖息隐蔽物。

三、苗种放养

1.蟹种的放养

3月10日前,在围栏外的河蟹暂养区,亩放规格为120只/公斤左右的自育蟹种800~900只。

2.沙塘鳢的放养

沙塘鳢的投放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各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一种是直接放养沙塘鳢苗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强,每亩放平均体长3厘米鱼苗800尾或4厘米鱼苗500尾;另一种方式就是放养沙塘鳢亲鱼,让它们自行繁殖来扩大种群,方法是在围栏内的水草保护区,每亩投放体型匀称、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沙塘鳢亲本10组(雌雄比为3∶1),雄性亲本规格在80克/只,雌性亲本规格在70克/只。同时在水草保护区内放置两只两端开口的地笼,作为人工鱼巢,有利沙塘鳢受精卵附着孵化,待4月底繁育期结束后取出地笼。

3.青虾的放养

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池塘中适量放养一些青虾,在鱼苗放养之前15~20天投放抱卵虾,使其恰好在放养沙塘鳢苗时有幼虾供其摄食,另外还可以增加池塘养殖效益。

4.其他配养鱼的放养

3月中旬,每亩可放养规格为200克/尾鲢鱼50尾、100克/尾鳙鱼10尾调节水质。

5.放养的注意事项

放养时间选择晴天早晨或阴雨天进行,蟹种和虾苗下池前要连同运输箱一起用池水浸泡、提起静放,反复3~4次,待虾蟹的体表及鳃丝充分吸水,排出鳃腔内的空气后,多点投放,防止集中放养造成堆集死亡。放养时把虾蟹散放在离岸很近的浅水中,让其自行爬走。

所有苗种在放养时都必须先进行消毒,可用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或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15~20分钟,浸浴时间应视鱼的忍耐程度灵活掌握。

四、养殖管理

1.水草管护

水草的管护是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蟹池套养沙塘鳢技术的关键。草丛是沙塘鳢、蟹、虾生活生长的主要场所,因河蟹喜食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黄丝草的根,故应采用增加饵料投喂量的方法予以保护,对遭到河蟹破坏的苦草应及时捞出,防止腐烂败坏水质。伊乐藻、轮叶黑藻高温季节生长较快,极易出现生长过密和封塘的现象,故应在高温季节来临时(5月25日左右),运用割茬的方法,即用拖刀将伊乐藻、轮叶黑藻的上半段割除,也可用带齿的钢丝绳将伊乐藻、轮叶黑藻的上半段锯除,使其沉在水下20厘米左右。以增加水体的光照量,促进水草的光合作用。

2.饵料投喂

建议用配合饲料投喂,每天投喂2次,一般上午10:00、下午17:00左右,上午投喂量占30%,下午占70%,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饵料遵循“四定”和“四看”原则,并在池中设置食台,日投喂量要根据水温、天气、生长情况和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

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河蟹为主,全年采取“防、控、消、保”措施。

“防”:坚持以防为主,把健康养殖措施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重点把握清塘彻底,定期加水、换水,定期消毒,定期应用微生物制剂,使池水经常保持肥沃嫩爽,营造良好的蟹、鱼、虾生态环境。

“控”:梅雨期结束后,是纤毛虫等寄生虫的繁殖高峰,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每月用纤虫净泼洒杀虫一次(150~200克/亩),亩用1%的碘药剂200毫升兑水泼洒全池。

“消”:就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或其他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杀灭水体中病原体。

“保”:水体消毒用药按药物的休药期规定执行,保证河蟹和沙塘鳢健康上市。

4.捕捞上市

11月下旬,根据市场行情可用抄网或网兜在水草下抄截,再用捕拖网在水底拖,最后干塘捕捉。挑选性腺发育成熟、体表正常、无鳞片脱落的沙塘鳢作为亲体,为来年保种,其余可暂养,适时销售。

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希望引起广大养殖户的关注,就是在池塘中养殖时,河蟹捕食不到沙塘鳢,但是当用地笼套捕河蟹时,钻入地笼的沙塘鳢会被河蟹残杀、摄食。因此,我们在进行河蟹捕捞时需用自制的带9股12号有节网笼梢的地笼,以利于钻入地笼的沙塘鳢逃脱,避免损失。

(安徽省天长市农业委员会 羊茜 占家智 邮编:23930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相关文章:

鳜鱼养殖04-21

鳜鱼养殖技术要点04-19

河蟹养殖技术05-02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论文04-16

河蟹养殖技术管理论文04-20

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05-28

上一篇:高一语文卷面分析下一篇:文采飞扬的求职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