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作方案范文

2022-06-09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福建省工作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福建省工作方案范文

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精神,我厅组织开展《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制定《规划》的必要性

土地整治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具体措施,它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并召开视频会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各省同步开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县市级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方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细化和落实《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统筹安排全省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上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做好《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队伍,加强协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特别要考虑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编制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成果。规划修编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与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加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空间布局研究,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2、突出“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协调。加强与地方协调,加强与部门协调;二是加强衔接。要做好整治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三是加强论证。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做好咨询论证,重大工程安排要逐个进行论证。

3、做到“三个同步”。土地整治规划文本编制与专题研究同步进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试点县整治规划编制同步部署;规划编制与规划数据库建设同步开展。

三、《规划》主要任务及规划成果

(一)主要任务

《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规划的主要任务: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2、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3、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4、明确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

5、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布局安排。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6、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补充耕地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7、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推进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二)规划成果

1、规划文本。重点阐述土地整治的条件和要求,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土地整治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资金安排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2、规划说明。简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等确定的依据,以及规划方案拟定、论证、确定的情况。

3、规划图件。包括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图、土地整治规划图,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图、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增减挂钩等规划专题图。以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比例尺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相一致。

4、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评审论证材料等。

5、规划数据库。按照部数据库标准建设。

四、《规划》编制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五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2010年11月-2010年12月)。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规划编制的文件、规程和标准;收集与规划相关的有关数据,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基础资料。

(二)专题研究(2010年11月—2011年4月)。按照《规划》编制要求,设立6个专题研究。

1、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2、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3、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4、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5、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6、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三)编制规划成果(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数据库等其它规划成果。

(四)协调评审论证(2011年4月—2011年5月))。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完善规划成果。

(五)规划报批(2011年6月)。规划成果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五、工作组织

(一)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省发改委、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等单位为成员。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规划编制中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省国土资源厅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厅规划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财务处、耕保处、地籍处、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土地整治规划由规划处组织编制,耕保处配合。具体编制工作由省土地整理中心承担。 附件:

《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专题研究安排

一、福建省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客观评价《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土地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当前各地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方面的探索,提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二、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和目标任务研究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全面评价福建省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农村宅基地整治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等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分析评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明确福建省土地整治目标和主要任务,为编制福建省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由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承担。

三、福建省土地整治战略与重大工程布局安排研究 深入研究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福建省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探讨土地整治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发展的作用和途径,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基本策略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空间分布和主要工程措施,提出重大工程实施的时序安排和保障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四、福建省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和增减挂钩收益使用研究 分析我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管理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权属管理问题的主要方法与对策;调查分析目前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收益的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承担。

五、福建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在分析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生态安全情景下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我省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六、福建省土地整治实施保障与措施研究

对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手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结合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特别是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机制、手段等,保障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承担。

第二篇:福建省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方案

(2015-2017)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大型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的监管,做好2015-2017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15-2017)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5〕6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型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巡查细则〉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5〕1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巡查目的

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完善创新中医医院监管模式,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大型中医医院建设发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和经验,及时发现存在困难和问题,推动重点工作取得实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促进大型中医医院进一步坚持公益性,加强内涵和行业作风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医院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满意的中医药服务。

二、巡查范围与安排

(一)巡查范围:三级中医医院。

— 2 —

(二)巡查安排:省级中医医院的巡查由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实施;其他三级中医医院的巡查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配合做好辖区内三级中医医院的巡查工作。

巡查工作有计划、分批次按开展。每所医院巡查天数原则上不少于4天。2017年底前完成本轮巡查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院负担,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巡查工作(指针对省级以外的其他三级中医医院)将尽量结合评审、评价等工作开展。因此,计划将2012年评审的医院安排在2016-2017年开展新一轮评审时进行巡查,其他医院安排2015或2017年巡查。计划每年巡查4所医院,具体安排当年另行通知。

三、巡查内容

2015-2017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与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持续改进活动等工作要求相衔接,主要包括:

(一)反腐倡廉建设

1. 建立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监督落实,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立完善反对“四风”的长效机制,落实整改措施,开展专项治理。

2. 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

— 3 —

局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和责任分解的通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3. 推进院务公开和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行“三重一大”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创造良好的职工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与条件。

4. 严明行业纪律,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5.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规范》,培育和塑造行业清风正气。

(二)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

1. 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2. 医院管理和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宗旨、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体现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3. 参加国家、省、市及所在辖区的医疗紧急救治体系,按时完成对口支援、卫生应急、医疗救助、健康教育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开展义诊、医疗服务下乡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4. 制定并落实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具备满足临床教学、培训需求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承担在校学生临床教学和接收进修人员工作,积极派出符合条件的临 — 4 —

床医师参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面向全行业的学术活动和培训,注重师承教育。

5. 有健全的科研管理体系,具备临床研究支撑条件和平台。针对临床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临床研究,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能将成果转化于实践。

(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 制定并落实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成效明显。 2. 探索建立适合医院实际的办院模式,创新中医诊疗服务模式。

3.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药人员、护理人员等人员配置合理,落实中医医师定期考核要求。

4. 加强临床科室建设,提高应用中医药方法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能力。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

5. 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明显,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新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 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以及中医医疗技术应用达到规定要求。

7. 积极开展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工作,病区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形成有中医特色的专科护理服务。

— 5 —

8. 加强中药饮片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剂、煎煮管理工作,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开展2项及以上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服务,积极挖掘整理特色中药疗法和传统中药加工方法,并推广使用。

9. 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内容丰富。“治未病”科科室名称符合规定,功能定位准确,区域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及人员队伍符合要求。提供中医健康管理全程服务,服务规范,内容丰富,流程合理,开展服务效果追踪评估。医院重视“治未病”工作,在人员配备、收入分配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和倾斜。

10. 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四)医院管理

1.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按照核定的诊疗科目和诊疗技术开展诊疗行为,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组织开展“六五普法”工作。

2. 制定并落实符合中医医院特点,鼓励中医药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内部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3. 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体系,健全医院组织结构,完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4. 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落实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加强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 — 6 —

的质量管理。

5. 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使用行为。

6. 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7. 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8. 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的规章制度。

9. 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满足医院发展需要,探索开展信息化医疗质控模式,按照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10. 建立公立医院财务预决算报告制度,强化对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管理。

(五)医院服务

1. 组织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35条具体措施,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2. 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加强医患沟通,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巡查方式方法

(一)医院自查

— 7 —

中医医院按照上述巡查工作重点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巡查细则,结合中医医院评审和持续改进活动情况,开展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并按照要求提前准备和提交相关材料。

(二)现场巡查

按照巡查工作计划,采取暗访、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列席会议、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统计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

(三)反馈

现场巡查工作结束后,各巡查工作组撰写巡查报告,并经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或省卫生计生委审核同意后,向接受巡查医院反馈。

(四)整改

中医医院对前期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国家中医药局择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抽查。

五、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

1. 省卫生计生委根据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订本辖区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部署辖区内大型医院巡查活动。

2. 组织收看国家中医药局有关部署、培训视频会议,组织学习巡查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及专家手册。

— 8 —

3. 接受巡查医院根据大型中医医院巡查方案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单位自查方案。

(二)自查自纠

1. 中医医院按照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

2. 接受巡查的中医医院根据巡查工作计划,提前将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通过邮寄及电子邮件的方式报送省卫生计生委中医处。

(三)现场巡查

根据巡查分工和具体巡查任务,由国家中医药局和省卫生计生委分别组建巡查工作组。国家巡查工作组专家从国家中医药局建立的巡查专家库中抽取。省级巡查工作组专家主要从中医医院评审专家库中抽取,涉及反腐倡廉等有关内容的巡查,必要时从熟悉相关业务的医院管理干部中抽取。

巡查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根据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巡查工作组应当协调做好接受巡查医院的动员工作;对巡查重点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检查和评价;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现场巡查工作结束后,各巡查工作组负责撰写巡查报告。

(四)反馈整改

巡查报告经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或省卫生计生委审核同意

— 9 —

后,向接受巡查医院反馈。接受巡查医院应当按照反馈意见积极整改,收到反馈后30日内向省卫生计生委中医处报送整改方案,3个月内报送整改报告。

(五)总结交流

省卫生计生委负责总结辖区内大型中医医院巡查结果,组织开展反馈和交流,指导督促巡查医院积极整改。

国家中医药局将结合巡查工作报告,对各地大型中医医院巡查情况进行总结,适时组织召开巡查工作会议,交流各地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情况,总结巡查工作经验,完善巡查制度,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工作不力,未按要求贯彻落实的,进行通报,并按照职责权限,积极推动解决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重大违法违纪线索移送处理,对巡查工作的有关资料统一整理归档。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建立完善中医医院评价体系、强化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的积极探索,是维护公立中医医院公益性、促进中医医院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大举措。有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医院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充分认识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巡查工作取得实效。

— 10 —

(二)全面部署,认真落实

有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工作要求,全面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中医医院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中医医院要重视内涵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克服懈怠情绪,做好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院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要把巡查工作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持续改进活动、重点专科检查评估等工作相衔接,统筹安排。

(三)严格纪律,查出实效

巡查专家要加强对巡查专家手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领会。巡查过程中,要严明巡查工作纪律,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要求,厉行勤俭节约,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各有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医院要按照从严从实的要求,认真做好自查和现场巡查工作,确保不走过场,查实查细。

(四)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各有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医院要积极探索,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建立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工作制度,并形成长效常态机制,以此推动中医医院的能力提升和健康发展。

— 11 —

第三篇:福建省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方案

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指由一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提供涵盖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专业化工程咨询服务。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对于有效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化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建市〔2017〕13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市〔2017〕101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深化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方式,创新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为全面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利用两年时间在我省组织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研究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与施工的融合,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培育

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复合型人才,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的综合能力。加快规划、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转型升级,延伸各自业务领域,打造一批智力密集型、技术复合型、管理集约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为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创造条件。

三、实施部门

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由省住建厅负责,具体工作由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含平潭综合实验区交建局,下同)组织实施,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四、工作步骤

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9月)

1、开展专题调研,制订试点工作方案

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题调研,制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工作。

2、确定试点单位

省内具有建筑工程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勘察设计龙头企业,按照企业自愿原则列入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其他试点单位应具有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且同时具有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一项或多项甲级资质。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由符合条件的有关单位提出申请,经各设区市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并综合考虑企业的资质等级、综合实力、相关业绩和社会信誉等因素确定。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的试点单位数量不得超过3家,试点单位名单由省住建厅公布。

(二)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9年2月)

1、确定试点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要率先垂范,把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优先采用的建设工程组织管理方式,带头进行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鼓励非政府投资项目积极参与全过程工程咨询。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组织并公布一批具有综合性强、技术复杂、投资规模较大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项目,并报送省住建厅备案。

2、制定配套文件

省住建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福建省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和《福建省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示范文本》。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试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及时研究解决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制定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三)总结阶段(2019年3月~2019年4月)

省住建厅会同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各设区市对试点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梳理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相关工作标准,并出台《关于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广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提供制度保障。

五、试点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业务范围

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建设单位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项目特点选择全部业务或部分业务一并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决策策划、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实施总体策划、项目管理、报批报建管理、勘察及设计管理、规划及设计优化、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后评价和配合审计等工程管理活动,也可包括规划、勘察和设计等工程设计活动。

(二)探索资质资格要求

通过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资质要求和从业人员资格要求。鼓励前期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大型综合性企业承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业务。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应当具有与试点项目规模和性质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和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应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相应咨询服务,不具备相应资质的,经建设单位同意,可以将其资质许可范围之外的咨询业务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不得与本项目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企业以及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供应企业有控股、参股、隶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且不得为同一法定代表人。

担任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具有与委托内容 相适应的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一项或多项国家(一级)注册执业资格。试行建筑师负责制,鼓励注册建筑师在民用建筑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招标咨询、采购咨询、施工指导监督等全过程服务。

(三)探索委托方式

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从有利于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高度出发,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委托方式。依法必须招标的政府投资试点项目,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应当通过招标的方式发包给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经过依法发包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不再另行组织规划、可研、评估、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单项咨询业务招标。接受委托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鼓励引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市〔2017〕101号)公布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鼓励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与国际咨询公司合作组成联合体,吸收国际先进咨询管理经验,推行基于BIM技术信息平台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四)研究制定取费标准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费用应列入工程概算,原则上可按各单项咨询业务费用加总来确定,并可分别列支,各单项咨询业务费用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或参照现行市场价格由合同双方约定。全过

程工程咨询服务费可探索基本酬金加奖励的方式,鼓励建设单位按照节约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对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奖励比例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从节约投资额中列支。

(五)完善制度建设

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大胆改革创新,研究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过程中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合同示范文本、过程控制制度、监管制度等存在的问题,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省住建厅。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可以根据建设单位授权或按合同约定,在相应的工程文件中代表建设单位签章;但依法依规必须由建设单位签章的工程文件,仍应由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与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共同签章。

(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

依托福建工程学院等省内相关高校,积极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及时解决试点单位和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我省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六、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省住建厅成立全省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健全完善工程项目建设监管机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强化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市场培育和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认可度。

(二)加强沟通协调。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 强与当地政府以及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三)优化监管流程。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现有许可或监管制度存在冲突的问题,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服务,优化招投标监管、施工图审查、合同备案、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城建档案移交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为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评估机制,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对试点项目和试点单位的跟踪指导,收集整理试点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在2017年9月底前,各地要将试点方案报送省住建厅,试点项目要实时报送省住建厅;从2018年1月起,每季度末向省住建厅书面报送有关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在2019年3月底前,报送本地区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第四篇:关于印发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闽国土资综[2 011]1 5 5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为做好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现将《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办理。

(此件不予公开)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后备资源 方案 通知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年6月23曰印发

1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在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变更调查、已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农用地分等以及农业部门各项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外业调查,查清全省各类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

(二)任务

1、调查

以2010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比例尺和上图指标为标准,以已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为参考,结合自然坡度、土质土壤、灌溉水源、水分条件、地质地貌、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条件,调查全省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包括可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含未变更为未利用地的废弃园地,不包括滩涂)、可复垦为耕地的废弃建设用地。

2、建立数据库

以2010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运用GIs技术,依据外业调查记录,完成耕地后备资源图斑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入库,建立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3、图件制作

以201 0土地变更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落实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边界,制作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布图。

4、汇总

利用数据库和GIs软件,对入库的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进行面积量算和汇总。

5、分析

根据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分布情况,对照各类资料,分析评价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情况。

6、报告编写

编写省、市、县各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7、检查验收

各县(市、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完成,经县级自检、市级验收后,将辖区内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各项成果上报省厅。省厅组织有关人员对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抽查、整理、分析和汇总。

二、技术依据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 1 O 07—2 O 0 3)

(二)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 004—2 00 3)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 1 01 O一2 0 07)

(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 01 4—2 0 07)

(五)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 01 6—2 O 07)

(六)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TD/T 1 02 3—2 01 O)

(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 024—2 01 0)

(八)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 02 5—2 01 O)

(九)其他有关规范规程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与上图指标,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 1 01 O一2 O 07)国家标准,结合县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变更调查、农用地分等以及农业部门各项工作成果资料,确定调查对象。

以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底图。

开展外业调查,实地核实调查对象的地类、面积和分布等情况,填写外业调查手簿、表格,编绘外业调查成果图。

依据外业调查记录和已立项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结合县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认耕地后备资源地块。借助GIs软件,完成对外业调查信息的转绘和属性录入工作,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统计汇总数据,编制各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图,编写报告。

四、提交成果

(一)县级成果

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外业调查底图、记录、表格

2、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3、标准分幅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图

4、县、乡级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

5、县、乡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6、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

(二)市级成果

1、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2、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布图

3、市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4、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三)省级成果

1、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2、省级耕地后备资源汇总数据及表册

3、省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

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工作部署,我省于2 011年底完成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具体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2 01 1年6月1 0日~6月3 O日

编制工作方案,制定《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求》。

(二)2 01 1年7月1日~7月2 O日

开展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业务培训工作;以2 01 O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县(市、区)提取本辖区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图斑,制作外业调查底图,为外业调查做好准备工作。

(三)2 Ol 1年7月2 1日~8月31日

开展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外业工作。

(四)2 011年9月1日~9月3 O日

开展内业处理工作,建立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编制图件,汇总数据,编写报告。

(五)2 011年1 0月1日~2 0 1 1年1 0月3l目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相关成果资料整理并自检后报市级验收。

(六)2 01 1年11月1日~2 011年1 2月1 5日

完成省、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数据汇总、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相关工作。

(七)2 01 1年1 2月1 6日~2 01 1年l 2月31日

整理相关成果资料,成果归档。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以县级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部署,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省厅地籍处、规划处、耕保处、整理中心负责相关业务指导。

(二)技术保障

省国土资源厅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为基础,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技术要求》,并组织各市、县(区)及作业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开展培训。

为解决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中遇到的技术业务问题,由省规划院组织成立技术组,聘请调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中遇到的技术业务问题。

各县(市、区)也可参照省厅的做法,加强调查工作技术保障。

(三)经费保障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同本级财政部门做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经费的落实,确保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顺利按时保质完成。

七、成果检查与验收

按照《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检查验收办法》,按照县级自检、市级验收,省级抽查的制度,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检查验收。

省、市视各县(市、区)成果情况,按一定比例对各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实地核实与内业检查。

各县(市、区)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认真修改并补充完善,凡达不到成果验收要求的不予验收,并限期整改直至验收诵主寸。

第五篇:福建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工作内容、程序、任务和目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按照《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本方案未尽事项按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一、目的意义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是国有林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经营效益的主要依据,也是国有林场进行一次摸清家底,全面掌握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为森林经营、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主要任务

(一)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

1.核实经营小班界线,查清各类森林资源面积、蓄积的现状;

2.监测森林资源结构和质量状况;

3.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动态;

4.建立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和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5.完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6.完善省、设区市及国有林场三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二)经营方案编制的主要任务:

1.确定国有林场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

2.确定国有林场的林种、树种和经营类型的结构;

3.规划森林经营总体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重点工程;

4.安排两个五年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成林抚育等具体地点、时间和相应措施;

5.落实经营小班的经营类型和经营措施。

三、遵循的原则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真实反映森林资源状况和森林经营水平,科学评价林业工作成效。

2.总体控制的原则。采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调查相结合,以抽样调查控制小班调查的总体精度,提高小班调查的可靠性。

3.一查多用的原则。坚持森林资源调查与建立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相结合,森林资源调查与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森林资源调查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相结合,森林资源调查与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规划相结合。

(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原则。

1.生态优先,可持续经营原则。坚持森林经营管理从以木材生产管理为主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以利用性采伐为主向经营性采伐为主转变,严格按照“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精神,力求达到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同时,按照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围绕林业发展的方针,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又要确保森林资源的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各经营单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原则。科学培育森林,最佳组合树种和龄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森林年采伐量。并制定相适应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政策,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的多重性。

3.实事求是,科学编制原则。根据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森林采伐管理分区施策导则》结合我省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编制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四、单位的确定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单位。

1.抽样调查。1996调查时,确定以国有林场为调查总体,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或分层抽样调查控制小班蓄积量调查精度的方法:一是系统抽样结合小班调查涉及林场有14个;二是系统或分层抽样结合小班调查涉及林场有12个;三是分层抽样结合小班调查涉及林场有43个;四是小班调查涉及林场有39个。

本次调查仍以国有林场为独立调查总体,采用分层抽样结合小班调查和小班调查两种方法,根据2001年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和国有林场经营区变化情况对少数林场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整,具体是:

⑴分层抽样结合:峡阳、葫芦山、樟湖、政和、大庄、石陂、范桥、故县、和平、武夷山、水西、卫闽、松溪、寨下、埔上、路马头、止马、华侨、三明市郊、明溪、宁化、清流、永安、桃源、梅林、尤溪、水南、将乐、泰宁、建宁、官庄、五

一、楼子坝、邱家山、仙岽、南坊、白砂、金山、岩溪、西陂、利水、葛山、天马、九龙岭、中西、南靖、林下、永丰、丰田、半林、碧卿、五台山、葛坑、灵石、美菰、白沙、大湖、 陀市、南屿、白云山、杨梅岭、黄田、景山、溪口、洋口、莱舟、莘口等67个。

⑵小班调查:南平市郊、西芹、 香洋、 蟾溪、福口、水库、化蛟、后坪、古峰、 蜡洋、 水门、宦溪、平潭、北峰、大鹤、桐口、罗源、长龙、白濑、坫头、竹园、罗溪、罗山、大荣、赤湖、黄龙、白云、亭下、长芦、国强、赤山、下蔡、岭下溪、湖内、园岭、天宝、汀溪、祥溪、坂头、天竺山、树木园等41个。

国有林场分层抽样以林分优势树种(组)、单位面积蓄积量2项因子为分层依据。采用小班调查方法的国有林场要求负责回收经营区内的县(市)级抽样总体的样地。

2.小班调查。以国有林场为调查单位开展小班调查。

(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单位。

以国有林场为编案单位,按一类编案单位的要求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国有林场中不同的经营模式数据应在经营方案中予以充分分析,说明不同的经营模式的森林资源的情况、发展方向、森林资源利用和经营效果评价。

五、调查界的确定

国有林场经营区界以林场总体规划、林权证、协议书确定的界线为准,即以199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数,1996年以来依法受让的森林资源应纳入国有林场调查编案工作。

前期调查遗漏的属国有林场经营区的山林,应由国有林场调查统计。前期调查中不属国有林场经营区的山林本次可不进行调查。

国有林场经营区的山林,未按规定要求办理手续被集体或个人占用的,仍属国有林场的经营区,由国有林场调查统计。

前期调查调绘的经营区界,本期调查时有争议,但未经协商或协商未果的,仍按前期调查确定的经营区界调查统计。

国有林场协议归还并经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批准归还的集体林地应从国有林场经营区中划出。 为此要重点做好如下五项工作:

1、各国有林场应做好与当地资源管理部门对接工作,包括准确界定国有林场现有经营区的界线和经营面积,收集2003年全省统一建立的图形数据,核对国有林场的经营区界和原图形数据的准确性,做好与县(市、区)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对接,确定好国有林场应调查的范围,国有林场调查面积和经营界确定后应正式上报各国有林场管理处;

2、各国有林场管理处应将所属国有林场确定的经营面积和经营界及时与各设区市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对接,并将对接后的国有林场经营面积上报省局,并由省局汇总后报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备案;

3、各国有林场在调查规划过程中应及时、主动的与与县(市、区)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保持业务上的联系,确保森林资源调查与编案工作不重不漏;

4、各国有林场在外业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将调查范围和调查情况与县(市、区)森林资源管理部门沟通;

5、各国有林场应做好“十一五”采伐限额编制前已协议受让但未列入国有林场“十一五”采伐限额编制和“十一五”采伐限额编制后协议受让的小班登记和面积、蓄积量统计并逐级上报汇总。

六、技术方法

本次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采用传统调查技术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相结合以满足查、管、用的需要。

(一)森林资源调查采用总体抽样调查与小班区划调查相结合,定期全面调查与每年变化调查相结合。以抽样调查总体林木蓄积量控制小班蓄积量调查。以总体抽样调查估测值为准,误差小10%,修正小班调查值;误差在10%至20%的应在检查并修改误差较大的地块或类型的基础上,修正小班调查值;误差大于20%的小班应重新调查。小班调查采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信息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绘制的1∶1万林业基本图与林改林权发证的宗地界图相结合,卫片(航片)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仪器测定与目视判定相结合。

(二)为了保证前后期调查数据的可比性,国有林场小班蓄积量调查、样地蓄积量调查应采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蓄积量速见表》、《一元立木材积表》、《二元立木材积表》。材种出材率表采用《福建省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用表(二)》中所规定的材种出材率表。

(三)推广应用新技术,启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将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的图表制作、数据处理一律由省厅开发的软件完成,提高外业调查、内业计算以及成果编制的速度和质量。

(四)经营方案编制采用宏观调控与实地规划相结合,制定森林经营总体规划目标和划分森林经营类型相结合,以上期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适当进行经营规划调整,力求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的连续性。

(五)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要根据国有林场的特点、森林资源现状、和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确定两类林场的发展方向。要全面分析两类林分的森林资源状况,确定两类林分的资源培育、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向。

(六)国有林场管理处应根据所属国有林场自然、社会和经济情况,四大基地建设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等目标和条件,制定各国有林场经营类型的比例和调整的指标。国有林场经营类型的组织和调整应严格按控制指标调整到位,不得随意调整。

(七)国有林场伐区安排严格执行采伐伐区配置的11条原则,在此基础上允许国有林场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树材种和数量的需求、交通情况、林分生长情况等因素合理调整当年或下一的伐区配置。国有林场伐区和采伐指标可结转至下一。国有林场的伐区调整和指标结转要报请国有林场管理处审核并报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批准后方可实施。

(八)国有林场由于森林经营需要补充编制造林类型、经营类型、经营措施类型者应由国有林场提出申请,国有林场管理处审核后报林业厅批准执行。

七、工作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

(二)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和森林培育、保护、采伐等方面的技术规程。

(三)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

(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编制的林业区划、林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生态公益林规划。

(五)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近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成果。

八、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从2006年8月开始,2007年3月底前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任务。2007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林场各级汇总,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小班数据库和样地数据库以及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和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工作步骤为五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

(1)成立领导机构。省国有林场管理局、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各国有林场要成立调查与编案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和指导调查与编案工作。

(2)组织工作队伍。各调查和编案单位要组织与任务相适应的工作队伍,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任务。无力自行承担的国有林场可由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统一组队开展工作。

(3)制订工作计划。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各国有林场要制订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职责、阶段任务、工作时间和相关制度等。

2.收集资料

(1)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的有关图、表、文字资料。

(2)上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变化调查统计)有关图、表、文字资料。

(3)上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技术经济指标。

(4)近期林业生产、建设的统计和规划资料。

(5)近期本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资料。

(6)近期与森林经营有关的国家和地方建设工程项目情况。

(7)最新的行政区界、经营区界的有关图籍和文字资料。

(8)生态公益林规划图表和文字资料。

(9)印制各种用图(林业基本图、地理信息图、林权登记发证“宗地”权属分布图等)和用表(小班变化调查记录卡、调查规划一览表、调查用的数表等)。

3.技术培训

(1)由省林业厅统一组织对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①学习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文件和林业发展规划。

②学习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技术规程: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森林培育技术规程、森林采伐技术规程、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等。

③学习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微机软件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

(2)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可根据本市国有林场规划设计调查和编案工作的实际要求组织参加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试点

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林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应起到发现工作的盲点、解决技术难点和确定调查的重点的效果,起到统一各设区市国有林场仍至全省国有林场调查步骤、时间和技术路线的目的,确保全省国有林场按《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要求完成调查和编案工作。

(二)初步规划阶段。

国有林场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前应对编案工作中的主要事项提出初步构想,为现场调查规划提供依据。

1.拟定本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重点。

2.拟定本期经营方案编制的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和树种选择的指导意见。

3.提出本期经营方案编制的用材林各经营类型面积比例的控制指标。

4.拟定本期经营方案编制的伐区配置所需要的各类采伐类型年采伐量(未编制采伐限额前)预控指标。

5.拟定本期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经济指标。

6.提出本期经营方案编制的重点工程如森林公园、商品林基地、防风固沙林带、农田防护林农带、防火隔离带、种苗培育、集运材道路等新建或扩建的规划意见。

(三)外业调查阶段(包括样地调查与小班调查)。

国有林场样地调查,由各国有林场负责实施,样地调查数据由各国有林场组织进行处理,计算结果作为控制小班调查精度和修正小班蓄积量的依据。

小班调查由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国有林场组织调查。小班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提供软件,各国有林场运作,打印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资料。

(四)方案编制阶段:

在外业调查基础上进行森林经营方案有关项目的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更新造林的规划设计。

2.森林保护的规划设计。

3.森林采伐的规划设计。

(五)成果复制阶段: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2)森林资源统计表。

(3)森林分布图。

(4)工区林相图。

(5)工区林业基本图。

2.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

①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

②森林采伐规划图。

③更新造林规划图。

④重点工程规划图。

⑤森林经营规划设计表。

九、审批制度

(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的确认。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按规定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经营方案编制和成果复制。检查验收办法按《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执行。

(二)森林经营方案的审批制度。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负责审批,报省林业厅备案。

经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作为经营期采伐规划主要依据,国有林场的采伐规划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负责审批,报省林业厅备案。

十、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监督

(一)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管理机构。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实施应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两级监督管理。 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要按方案文本执行监督。方案一经批准,必须认真执行,不得随意修改、变动;确需修改,应报原批准的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执行。

(二)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检查评定。

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监督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列。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应成立专门机构组织检查评定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重点方案生产性指标和林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期末重点检查是五年方案实施的效果。

(三)建立方案实施信息反馈体系。

建立包括经营方案——生产计划——作业施工——经营效果等内容的信息反馈体系。信息反馈一律以各级森林资源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森林资源变化,年末进行小班资源数据输入,建立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国有林场方案实施信息反馈体系,作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检查评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采伐利用的依据。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调查与编案领导小组。

为加强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领导,要求成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方案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相关内容的技术指导,森林资源调查和方案编制的质量检查。国有林场在开展外业调查前上报开展单位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技术总负责人名单及工作计划。

(二)严格执行技术规定,搞好质量检查监督工作。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调查和方案编制工作应严格执行《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为了保证质量,省局、各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各国有林场要指定技术总负责人,具体负责业务技术工作。同时要建立成果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1.调查人员对调查材料负全部责任,第一手资料要齐全准确,记录和计算材料以及质量检查报告单等均应填写日期和调查(检查)人员姓名。对调查材料弄虚作假,除责令返工外,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2.质量检查工作分三级管理,一是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调查办公室按规定组织专业检查组,负责外业调查与内业成果的质量检查。通过检查评定工组的调查质量,提出质量检查报告;二是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按规定组织专业检查组对所属国有林场调查质量、成果检查,提出质量检查报告;三是省国有林场管理局、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质量、成果检查验收。

3.实行奖惩制度。调查与编案工作核心是质量问题,要求把质量摆在工作的首位,对质量差的予以重罚,对质量优的予以奖励,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同时要及时通报质量存在的问题。若有重大质量问题,全省通报,并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统筹安排,落实经费。

国有林场工作经费由国有林场自筹。内外业补助标准为抽样调查每个样地100-150元,小班调查按实际调查的林业用地面积计算每亩0.70-0.80元。调查经费列入国有林场经济计划,专款专用。

(四)注重安全生产,防止工伤事故。

森林资源调查与经营方案编制工作量点多、面广、分散、流动,野外作业要十分注意安全。各级领导要把调查与编案人员的安全工作时刻挂在心上,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发生工伤事故。

(五)建立汇报制度,及时反馈进度。

设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于每月25日前向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汇报工作进度、质量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省局汇总后上报省调查和编案办公室,并通报各地。

上一篇:风力发电场设计范文下一篇:放管服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