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24-05-01

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通用7篇)

篇1: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瓯海区地处浙南沿海,是温州市重点产粮区。多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的总体规划,积极出台扶农优惠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的刺激了我区农机化的进程。使农业机械在农村农业生产使用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抢季节保农时,抵御自然灾害,促生产,夺高产,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在近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有所放慢,特别是98以来更为明显。为此笔者就这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因素

1、经济投入的影响资金是农机化发展的必备条件,前些年区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农机手购买农机具采取区农机推广站补助33%,乡镇补助33%,农户自筹34%的1:1:1方案,农户投入较少的资金就能拥有一台农机具,从而兴起了购机热潮。但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区政府大力抓工业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工业经济。大大缩减了发展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从我区农机推广站来看,财政拨款用于补助的资金,从前些年的几百万元减到去年的50万元,到今年只有30万元,而且补助的比例和范围也逐年缩小。而农机具的价格仍然走高,导致农户自身难以承受购买新机具的经济负担。另外,近些年的农药、化肥、种子价格一直上升,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高,但农产品的价格却依然很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使的农户难以从中看到多少效益,影响了农机户的购机热情,影响到农机化发展速度。

2、领导对农机化认识的影响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机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农机化重要性的还不多,甚至个别领导对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范畴中该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还不很清楚,认为农机部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在我区98年以前农机部门是一个副局级单位独立存在,到今年农机部门被并入区农林渔业局成为一个科室。其职能的大大缩小,间接的影响到我区的农机化发展。

3、城镇化进程对农机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区的娄桥、潘桥、茶山、梧田等几个重要的产粮乡镇,大批连片的农田被征用建设工业园区,使得我区可耕作农田只剩下泽雅等山区半山区的梯田和三垟、南白象等水网地区的零星水田。由于泽雅、三垟、南白象等地的田块均为小田块,规模经营的程度比较低,基础设施如机耕道路条件较差,以致农机具难以在此发挥其技术优势,导致我区农机化发展速度的下降。

4、农机队伍素质的影响第一、近年来我区农村商品经济稳定发展,使农村劳动力纷纷向非农产业转移,务农劳动力锐减。使得农田操作人员大部分为“

38、60”型,他们大多知识层次较低。农机具的效益好坏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的高低,如果不懂得如何使用,即使最好的机械也无法产生效益,而且还会挫伤农户对使用农业机械的信心,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声誉。第二、96年的“三定”工作把乡镇农机干部并入乡镇管理,使的乡镇农机干部都以乡镇的工作为主,轻视了线上的工作。另外在乡镇他们都身兼数职,也使的他们无暇顾及线上的工作。并且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年龄较大,年轻有专业特长的也不愿意在这条线上干,纷纷跳到其他线上,使得近些年我区乡镇一级的农机推广体系几近瘫痪。再有近些年一些乡镇领导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变为“养老院”,把一些村级年龄大退下来,不懂农机的干部安排到乡镇农机站从事农机推广和技术指导,导致我区农机推广干部的素质逐年下降。

5、农机具使用可靠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误了季节,种不下去,收不上来,就无法弥补。农机具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必须耐用可靠,如果农机具一用就坏,无法作业,就等于一堆废铁。随着前些年农机热的抬头,各生产厂家都盯着这块肉,他们大力扩展生产数量却放松了对质量的把关,使的一些机具的使用性能很差,虽然厂家在售后服务方面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在农忙时都派来了几位“三包”服务人员。可近些年因机具损坏而不能使用的事件仍层出不穷,打乱了农户的整个计划安排,误了农时,农户怨恨。使农户对机具使用产生不信任,影响到农户的购机热情,影响了我区农机化的发展。

二、我区今后农机化发展的对策面对近些年我区农机化发展缓慢的态势,在新形势下,笔者以为我区的农机化事业要走“投入要增加,服务要完善,执法要规范,推广要加强”的发展之路。

1、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快农机化进程农机化的发展与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是分不开的。许多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财政补贴政策,足以说明这一点。据有关资料报道,加拿大为43%,美国为64%。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坚持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还要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加强工作力度,建立农机化发展资金及其管理制度,把推广新型农业机械经费纳入全区财政预算,对新发展农田主要作业机具实行财政资金补助;农业信贷部门要为农机化发展提供适当的信贷额度和利率优惠;要广泛采取股份制、租赁制等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广大农民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

2、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我们要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工作重点来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化规模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全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从而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提高农机经营效益,达到兴机富民的目的。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3、扩大粮田规模经营,加快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

篇2: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大连旅游业,发展缓慢,原因,解决对策

一、旅游产业发展对当今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被誉为“无烟产业”“永远的朝阳产业”,并成为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繁荣和发展的新兴力量。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住得好,而是想更多地开拓眼界、丰富人生阅历、了解未知的世界,满足天性中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于是旅游就应运而生了。从1899年意大利人波狄奥发表《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花费》起,到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有很多专家从经济角度研究旅游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作用。主要学者及著作有:罗马大学旅游经济教授马里奥蒂和他1927年出版的《旅游经济讲义》,德国学者德国学者博尔曼和他1931发表的《旅游业概论》,1935年德国学者发表的《旅游业概论》等。他们认为旅游的含义基本上是经济活动。[1]

(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要求将旅游业培养成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三十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由1933年的4152万人次增长至2013年12907万人次,增长了21%;收入由1993年的46.83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516.64亿美元,收入涨幅非常巨大,仅30年的时间就增长了十倍之多。数据表明旅游业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产业,有了人口消费的需求,才能扩大城市内需,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带动经济投资、促进资本运作,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带动国内的GDP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以大连初期旅游业的发展为例:2007年,大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83.3亿元,比1978年增长77倍,30年年均增长16.2%;商业固定资产投资30年累计达到390.79亿元,年均增长22.5%;商业增加之年均增长20.1%,带动大连商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迅速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城市。[2]

(二)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2014年全球旅游业对全球的经济直接贡献达23648亿美元,约占GDP比3.1%;2014年旅游和旅行对GDP综合贡献达75809亿美元(占GDP比约9.8%),2015年综合贡献额预计提高3.7%,至2025年,年均GDP贡献额提升3.8%,2025年贡献额达113819亿美元,占比10.5%。相当数量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的社会投资、就业、税收已占本国总量的10%以上,而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更是超过20%。[3]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更多国家比拼的是文化软实力,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

二、厦门旅游业的发展策略剖析及大连发展的不足

(一)厦门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和规划。

有一项关于大众的国内旅行喜好的调研,在“是否选择有海城市”的问题中,63.22%人选择了是;而“有海城市中你最喜欢哪个”的问题中,选择厦门的占29.71%,名列第二,大连却不在前列。大连和厦门共同拥有以海景为主的自然资源,风光优美,交通发达,为什么厦门现今仍然保持健康良好的上升趋势发展呢?首先,厦门市政府于1995年制定了将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规划,并把旅游业作为第一发展产业。几年内,厦门旅游业发迅速,接待人数与经济效益在国内城市中持续排名第六,发展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其次,近几年旅游模式发生了转变,随着国家放假制度的改革,假期时间短、次数频繁,人们不再倾向于跟团出游的传统方式,而是希望结伴进行短期出游。厦门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通过贴合不同停留时间、不同年龄人群的旅游需要,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创新地使用手绘地图,将不同的线路标注于地图上,免费发放。地图设计可爱、受众面广、简洁明了,使自驾游的散客能快速地掌握自己的行程规划。2014年,厦门手绘地图的发行量已达到一个月30万册左右。

(二)大连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不足。

2012年大连国际旅游收入87349万美元,2013年收入81341万美元,增长值为-6.9%,这说明大连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退化阶段。2015年,对23个经济总量靠前的城市进行排名发现,经济增长的上半年,大连的城市经济增速为3.5%,排名最末;而厦门城市经济增速为6.8%,比大连高出近一倍。其研究院认为,未来大连等排名落后的城市如果找不到新的发展模式,其经济在全国排名会继续落后。[4]为什么我们在与厦门等城市拥有一样的资源和影响力的情况下,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却每况愈下呢?

首先来分析旅游产业的属性。旅游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型产业,要求产业的发展、规划必须始终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以购买者的需求为导向。在主导买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今天,我市旅游业发展却并没有结合这一点:第一,大连环境交通建设较差。在火车站等人流高度集中的地方,遇到秋冬季节大风天气时甚至出现垃圾飞上天的情景。环境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第二,近一年大连开通了地铁,但由于沿海狭长的地形影响,山地众多,道路建设困难,交通种类繁多,外地游客无法快捷抵达目的地,并且黑车屡禁不止,欺骗外地游客的事件频繁发生。第三,旅游项目开发不足、数量不足、质量不足。游客的消费太过零散,没有形成良好的利益链条。

三、对大连旅游的启示

(一)治理环境是重中之重。

游客旅游的初衷是欣赏美的风景,净化心灵,一个城市的环境是递给游客的第一张名片。应加大对城市清扫机构的检查力度,保证景色优美,保留原有的特色,环境整洁、不受污染,才能让旅客满意,树立起大连旅游的良好口碑。

(二)整治交通及推行地图。

扩建地铁线路,整理线路不明确的公交站牌;严厉打击黑车、出租车的宰客行为,设立有效的投诉体系及行政处罚措施,保护旅客的利益;设计大连地图并标注清晰的路线图,于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免费发放,方便游客的出行等。

(三)结合时代发展科技化服务。

培养旅游消费需求是解决旅游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带给旅游业的机会和挑战,以手绘地图为平台,整合零碎资源,将其串联成新的特色旅游线路,起到重新规划旅游项目的作用,而且成本低廉;贴合不同年龄的人群,不同数量、关系的散客旅客,设计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为旅客“量身定做”;开发一些不受季节因素影响、富含文化底蕴的景点项目,填补大连冬季旅游的空白。在如今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利用开发APP直接可做到通过手绘地图引导旅客为核心——发散网络服务平台——与商家直接联系,使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便捷化、人性化;手绘地图也将成为新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制作成本低廉、工时快、便携的优点都将给游客带来新体验;也可牢牢抓住“散客”这一块不小的经济效益蛋糕。随着开发和规划的日益完善,大连对国内外旅客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乔正康.旅游学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亮.试论述旅游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积极影响和作用[J].中国学网,2015(12).

篇3:农机工程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农机工程;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38

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根基,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大力扶持农机工程技术的发展。笔者通过本文总结了我国农机工程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农机工程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研发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农机与农艺结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促进农机工程更好发展;四是农机工程服务体系较薄弱;五是农机工程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1 农机工程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

农民在耕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作业工具不够先进,在进行大规模播种时所配备的生产设备和农用器具较少,严重影响到农民的耕作效率。我国农机产品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整体水平尚处在发达国家初级阶段,存在着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农业机械功能单一,耕作机械品种仍不齐全。尽管耕整地联合作业、种植与施肥施药联合作业、耕种复式作业等均能提高工效,降低作业成本,但目前国内农机企业生产的耕作机械,很难满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与此同时,目前棉花生产所需的育苗移栽机械、中耕除草机械、块茎类果实的挖掘式收获机械、软秸秆田间处理机械等也严重缺乏。

农机工程中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得不到提高,致使各地区各种农作物的收成得不到有效改善,让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经济收入提高较迟缓。

2 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耕作机械技术、产品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单一机械技术与国外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的差距;我国中小型、单一功能与国外大型、联合与复式作业机械的差距;我国普通机械制造工艺装备与国外激光切割、柔性加工等先进装备的差距;我国几乎单一的钢铁材料与国外金属、塑料、橡胶以及特殊钢材的差距;我国手动、半自动机械技术与国外全自动、遥控、信息化技术的差距;我国初步替代人工作业机械与国外作业高质量和操作舒适化的差距。

3 农机与农艺结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促进农机工程更好发展

农机与农艺的高度融合才能促进农机化及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技术与农机必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也要参考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以及农作物的种类等。农机产业应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品适应性,更好地为农艺服务。所以农机化部门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经常沟通,经常探讨,努力寻求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为我国农机化事业和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农机工程服务体系较薄弱

国家相关部门对农机工程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在各地区建立完善的农机工程服务体系,农民在耕作时采用的方法比较老套,没有系统的农机工程服务体系加以引导,农民在耕作时比较盲目。政府部门没有给各农业地区下拨足够的农业扶持经费,地区相关的农业工作无法及时顺利进行。

另外农户购买农机后的售后服务也不完善,根据《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机销售者要对农机产品质量负责,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很难解决“三包”问题。生产厂家与销售企业互相推诿,售后服务差,水平低,致使农民购买农机需要“三包”时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与补偿。

农机工程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我国农机工程事业良性发展,因此创建科学合理的农机工程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5 农机工程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规章制度与相关政策不健全,致使各个农业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难以开展农机化工程,无法充分发挥带头的作用。国家对农业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还比较薄弱,无法保障农机生产工程的作业质量。

6 结语

我国的农业工程研究院要加强对农机工程作业的实际研究工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化农业耕作设备,结合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加以运用与创新。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突出农机工程建设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位置,让农业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工业工程研究院每年都要派出专业的科研人员到农村进行实地的考察和调研工作,让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留守在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地区,帮助该地区的农民尽快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阮建雯,商茹,陈立畅,等.云南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4,(2):245-248,252.

[2] 杨文彩,朱有勇,张汝坤,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七产业农机农艺融合工程技术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122-125,129.

[3]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3).

[4] 涂志强,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 中国农机化,2005,(05).

篇4: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年金——在国际上被称为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 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制度。它由企业发起建立, 国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它既有利于保障和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为政府基本养老分挑重担, 又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从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对我国年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规范, 八年时间过去了, 让我们看看市场发展情况如何?

一、企业年金现状:发展缓慢、成效甚微

数据显示, 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 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50%左右;中国情况如何:截至2011年12月底, 企业年金经过7年时间的推广、发展, 全国参与的企业才4.47万家, 参与职工不到1%。广东共有185万家企业参加基本养老, 但参与企业年金的只有2262家, 比例更低。

到2012年上半年, 全国年金规模只有4200亿, 这与前几年保监会预测到2010年我国年金规模将达到1万亿、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 中国的企业年金将达到1.8万亿美元的数字相差甚远。再来看看参与年金的行业和企业情况:从目前全国建立年金计划的3.5万多家企业中, 涵盖的行业仅30多个, 其中垄断行业仍旧是主角, 如银行、证券、基金、电信、煤炭、电力、石油、石化、民航、铁路、港口、交通等, 占了90%以上。而在国民经济中企业数量占比多、雇员多的中小企业, 占比不到5%, 这与他们在国民经济中创造了55%的GDP地位极不相符。由此形成的以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一户独大”、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的倒三角型局面, 令人担忧。

二、国家政策:自愿为主、优惠不多

国家在企业年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2004年颁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明确了企业和个人缴纳比例。但是, 2008年财政部发布34号文, 规定年金的企业所得税优幅度统一为4%, 该缴费如果进入个人账户则必须纳个税。后来发布的国税[2009]694号文规定:企业为个人缴纳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 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 (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 , 不扣除任何费用, 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 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这对企业年金市场影响颇大:因为税优幅度太低, 对企业、员工个人都没有吸引力, 不少已经建立年金的企业削减缴费规模, 更多的企业进入观望状态。2009年, 财政部又发布27号文, 将企业税优幅度提高到5%, 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才重新考虑年金计划。8年来年金市场的波动, 直接受到税优政策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实行年金制度的国家有什么优惠政策:

第一, 缴费比例方面:英国规定企业养老保险计划雇主和雇员的总费率不能超过17.5%;瑞典规定企业的缴费率上限为13%。在个人缴费方面, 加拿大规定, 个人向注册退休储蓄计划的缴费为上年工资的18%;美国401K计划中雇主为职工的存款可以按工资的15%缴纳, 员工向个人退休账户缴款不超工资的25%。

第二, 税收抵扣方面:大多数国家, 像美国、加拿大、英、法、德、荷兰、丹麦、日本国等, 对实行年金计划的企业, 无论雇主还是雇员在缴费阶段都可抵扣所得税应纳税额, 免税。

第三, 延期收税方面:大多数国家对年金的收税, 放在领取阶段 (即EET模式) ;美国的税率是15%。这种延期税收模式, 有利于鼓励企业雇主和雇员缴费的积极性, 政府虽然减少眼前的税收, 但在以后阶段的税收将稳步增加。

第四, 投资收益方面:在实行年金制的国家里, 政府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中获得的收益, 实行免税是非常普遍的做法。

第五, 政府投入方面:有数据统计, 美、英政府用于企业年金税收减让的隐性支出达到了政府在公共养老保险显性财政支出的20%~40%。在美国和澳大利亚, 该项隐性支出约为GDP的1%, 英国为3%。美国每年为企业参加养老基金提供的税收优惠数额高达500亿美元;英国约为150亿英镑。

三、中国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作为一项自愿型的制度, 对国家、企业、个人都有好处, 在不少国家发展很快, 而中国的企业和员工为什么不愿意参与这个制度呢?是激励不够、还是参与的方式不方便、还是没有需要等其他的一些原因, 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 基本养老缴费负担过重:在美国20多万亿美元养老金总资产中, 政府养老金占比12.5%, 企业年金占比64%, 个人退休账户占比23.5%。在中国, 2011年养老金总资产2.65万多亿人民币中, 政府基本养老金占比89.5%, 企业年金10.5%, 个人退休账户几乎没有。我国企业承担的基本养老金费率大约在20%左右, 而美国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担的社会保险税 (养老、伤残和遗嘱保险) , 仅为12.4%。国际经验认为, 企业缴费超过10%就要“亮黄牌”。可见, 现有基本养老高费率政策, 势必挤占企业年金发展的空间, 也使不少企业力不从心。

第二, 税收优惠少:研究国外所有成熟私营养老金计划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 税收优惠是促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我国企业缴纳部分只有不超过工资总额5%的部分可以免税, 存入个人账户要缴个税;个人缴纳部分也不得免税。这些都直接限制了企业和个人参与企业年金的意愿。

第三年, 第政府3推期广中力度旬不刊够。据劳动保障部的调查显示, 企业经营者 (中总知第道企51业0年期金) 的只有40%左右, 而真正有所了解的不到T2i0%m。e企s业年金市场是一个多行业提供服务的市场, 牵涉到财政、税务、社会保障以及专业监管、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政府的主要作用除体现在立法、税收和监管等宏观层面外, 通过宣传、引导、鼓励企业建立这种制度也是必要的。但人们看到的却是, 各金融运营机构成了宣传、引导、培育企业年金市场的主力军。8年来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特别积极,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不惜在宣传、营销、运营系统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至今也不能摆脱亏损的局面。

第四, 企业顾虑:成本增加、负担过重。首先、税收优惠有限:因为只有5%的优惠, 大多数经营者认为没有吸引力、也没有这个责任。普遍认为建立企业年金计划还不如直接向员工发放公积金、奖金, 或解决青年人购房、买车等现实需要, 更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 员工流动性大: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到10年, 员工选择的余地大、流动性也大, 企业如果为员工缴了年金, 而该员工辞职后, 钱拿不走, 企业仍要为其专门管理账户、投资等, 非常麻烦。再次, 运作成本问题:对众多小企业来说, 规模小, 年金积累较慢, 金融机构往往视之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企业支付计划的成本相对较高, 而且是一笔要长期支出的费用。最后, 自愿为主原则:即使是效益好的外资企业或国企, 雇主对政府强制的基本养老金、公积金等政策都会严格执行, 但年金作为自愿则不同, 他们要面对利润考核的沉重压力下, 至于成本费用等其他支出能省则省。

第五, 员工顾虑:拿不到钱、先缴税。 (1) 2009年的694号文规定:个人缴费部分要与当月工资合并后缴个人所得税, 企业缴部分也要缴个税。这对员工来说, 钱没拿到, 税反而先缴了, 何时退休、在哪里退休都是非常遥远的未知数, 所以, 大部分员工是不愿意参加年金计划的。 (2) 账户转移问题:如果职工离职或者处于失业状态, 并且新工作单位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那么该职工的年金账户, 就会发生转移、保留问题, 原单位仍然要缴费、提供记录年金缴费、待遇支付及投资收益等信息的服务。 (3) 短期利益心态:许多人认为企业年金是几十年以后的事, 金额又不大, 不如眼前多增加收入, 看得见、摸得着。因此, 对雇主给予的股权、实物、现金、不动产等奖励会更满意。 (4) 员工作为企业中的弱势群体, 与雇主没有谈判的筹码和能力, 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雇主意识淡薄、企业缺乏民主机制、内部表决机制等, 这也是建立企业年金的障碍之一。

四、促进企业年金业务快速发展的对策

参与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少, 覆盖面窄, 是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 要想改变中国养老保障结构, 增加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账户比例, 就要设法提高当事人参加年金的积极性:

第一, 解决税优是关键: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制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现行税收政策已表明不适合企业年金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财政收入年年增加、国家实力日益强盛的今天, 在解决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问题上, 政府应考虑给予企业和个人更多的减、免税优惠。只要有吸引力, 就可从根本上调动各当事人缴费的积极性。

第二, 对经营者的鼓励:这就要求政府考虑对于那些负担已很沉重的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降低基本养老缴费比例, 让企业有多余的“能量”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国有企业管理机构, 也应该对积极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负责人, 在考核上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政策。

第三, 解决中小企年金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资金量小、职工流动性大、企业生命周期短、内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在建立企业年金上存在很大阻碍。但如不系统性地思考扶持中小企业问题, 对中小企业采取针对性的优惠、减负方式, 激发出企业自主参与的意愿和有效途径, 那么没有中小企参与的企业年金制度是很难快速发展的, 也是不坚实的。

第四, 尽快出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计划, 启动个人年金计划。这种在个人所得税之前允许扣除一定额度的养老计划, 简单易操作, 让那些没有机会参与企业年金的员工和行业流动性大的员工, 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该方式国外早已发展成熟, 像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IRA计划那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近50%的家庭主动参与了该计划。它对国家整个养老体系的稳定作用日趋明显。

第五, 解决个人账户管理过严的问题:一是年金账户退休才能领取, 多数人不愿考虑几十年后的事。如果能考虑有特殊困难时作抵押贷款用, 将是个突破。二是账户转移问题:如果有良好的转移机制, 使养老金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衔接顺利, 使之成为一个相对整合的整体, 那就可以解除参与者的顾虑, 使大家对未来养命钱的保值增值更有信心。

第六, 加大对养老的投入: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用于“党政事业在编和临编人员的工资、退休、医疗、公招、公车、公出、办公等费用占了约50%左右”;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的支出仅20%左右;而美国政府财政支出中医疗、教育、养老、社会福利四项之和为59%。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 要求各级财政将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提高到25%左右, 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参与年金计划的能力和积极性。

由此来看, 我国企业年金还处在起步阶段, 中国要建立多支柱、多层次、均匀受力的养老保障体系, 政府有必要深入研究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只有解决了制度障碍, 才能推进企业年金的健康、快速发展, 才能发挥其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当中国老龄化趋势汹涌来袭时, 国家、政府、民众才能淡定自若。

摘要:作为我国养老体系之一的企业年金制度, 从2004年正式推动和全面规范铺开以来, 虽然政府和各金融机构对此市场非常看好, 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企业和员工不愿接受企业年金的角度出发, 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 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提出看法。

关键词:企业年金,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2008]34号.

[2]《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总局函.[2009]694号.

[3]美国个人退休账户对补充养老的支柱作用.中国养老金网:2005.12.

[4]梅哲群.美国401K划对中国企业年金保险制度的启示.中国经济时报:2007.11.

篇5: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人口迁移;隐性失业;公共物品;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93-01

一、洛阳农民收入的现状调查分析和特征

(一)近五年来洛阳地区农民家庭收入现状

洛阳市农业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近五年来,全市农村经济规模逐年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在增长,但是增速趋缓。如果考虑到物价水平的上涨,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更加缓慢,甚至在降低,用于农村扩大再生产的投入相对减少,这将影响整个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

1.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从工资性收入结构上看,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为255元,在本乡地域劳动得到收入为1186元,外出从业得到收入为89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15.5%和18.5%。2.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2008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为1943元,占纯收入比重42.3%,拉动纯收入增长4.3个百分点。2008年畜牧业纯收入增长近三成,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29.6%。3.家庭非农产业经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2008年,农民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为636元,同比增加90元,增长16.4%,对全市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16.1%。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征

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洛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洛阳地区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趋缓,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所以城乡居民收入比在扩大。2.农民收入增长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增长渠道相对单一。数据表明,农民收入中工资收入的比例超过一半,其他方面收入所占比例很低,而工资性收入增长相对稳定,因此,这种相对单一的收入结构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3.农民财富积累难度加大。洛阳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慢,去年的纯收入还要用于购买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子女上学,生活消费,近五年来洛阳地区的价格CPI、PPI持续上涨,导致广大农村家庭用于这些方面的开支增加,所以农民财富积累难度加大。

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政策因素

1.劳动力要素政策制约对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如果不考虑城乡迁移成本,劳动力迁移的倾向性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正相关。所以,如果一个地区城乡预期收入差距较大,而迁移成本相对较小,如果没能迁移,必将影响初始相对贫困的地区人们的收入。统计数据表明,洛阳地区城乡预期收入差距较大,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他们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而户籍制度使农民进入城市承担高昂的成本,加上对农民的就业歧视存在,这就降低了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所以应该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推进万户农民进城镇,增加农民收入。

2.公共品的供给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公共品投入不足,在洛阳广大农村(如洛阳新县正村乡),尤其是洛阳地区贫困黄土高原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条件仍十分落后,造成当地农副产品等无法运往市场,农副产品没能为当地农民带来应有的收益。

(二)影响农民收入的经济因素

不健全的农村市场环境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的速度。农民朋友对虚假广告判断失误,导致经济损失,也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因此需要有关部门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保护农民利益,为加快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三)影响农民收入的人文因素

人们的消极的从众心理、盲目攀比的心理、不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导致盲目消费、攀比消费、人情消费、迷信消费,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增加了额外开支。

三、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

(一)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推进万户农民进城镇

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短期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只能进入城市的非正式部门,这就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因此政府应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逐步使进城务工的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各种福利和社会待遇,纳入城市就业管理,逐步消除就业歧视,为加快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二)政府应加强对公共产品投入,并鼓励民间资本到农村投资。

公共产品所需经费应由政府提供。除了政府投入、金融支农外,来自集体组织、企业资金、私人资本、外资等多种形式的资本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三)政府应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民增收的保护与支持

政府应引导农民以市場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还要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进行补贴,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四)政府应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与消费方式

一是要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二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图书馆、媒体等形式让广大农民学习技术科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徐远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2011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洛阳市统计局.洛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 =356.2009-03-02.

[2]洛阳市统计局.2008年洛阳市人口状况发展报告[EB/OL]. http://www.lytjj.gov.cn/list.asp?unid=447.2009-06-26.

[3]约翰逊.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69.

[4]曹风云.农村社会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352.

[5]赵冈.农业经济史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27.

[6]李昌平.我向百姓说实话[M].北京:远方出版社,2004:3.

篇6: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的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普遍偏低, 可以说, 机械化栽植发展缓慢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然而, 水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本身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和潜力, 因此, 我们要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明, 我国水稻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机、农艺配合不完善, 传统思想观念、耕作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当多的农民群众不能接受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 致使一些地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进展缓慢, 整个推广工作可谓是喜忧参半。

1 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发展缓慢的原因

1.1 稻产区传统农业与机械化生产方式不相适应

与机械插秧配套的相关技术不过关、机械效率难以发挥、投入多、成本高和效益差有关;尽管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但其机械化的程序相对复杂, 专业育秧整个机械运作的规模较小。而且许多农民尚未很好地掌握机械插秧机育秧技术, 水稻抛秧育秧苗达不到插秧机使用要求。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受水稻直播技术影响, 当地农民大多选择水稻抛秧、水稻直播技术、抛秧、直播方便, 便于管理, 一般情况下, 水稻产量不受影响, 成本低, 节约时间。另一方面, 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秧苗的标准进行育苗, 用种量、床土的厚度等都达不到标准, 影响插秧机的使用效果。

1.2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缺乏有机结合

农艺规范、经营管理模式与机械化技术不相适应;机械育苗质量差, 壮秧效果不达标;软盘床土厚度不够, 秧田管理不科学;插秧时植伤率提高, 田间保苗率下降;秧田管理粗放, 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

1.3 农机手不能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技术

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工作量大, 促进农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耕地机械化作业面积较广, 综合农业经营水平较低, 农业机械化发展潜力巨大, 尤其是花生、油菜籽、大豆等作物的潜在发展水平低, 机械化推广仍处于试验阶段, 急需精通业务、潜心工作的推广技术人员。

1.4 国内水稻插秧机性能差及效率低

国内水稻插秧机可靠性差, 生产效率低, 水稻插秧机进口价格高, 农民难以接受。机插水稻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插秧时造成植伤, 是机手在机械性能、操作方法等掌握不当造成的, 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 工作方法不到位, 在弯曲的幼苗, 导致幼苗死亡或大缓苗时, 调查发现, 有7~8每穴植物, 损伤最多5~6株, 基本完成后剩余的仅为1~2株苗木, 这些大多是由栽植密度场的产量不足造成的。即使勉强成活但生长周期缓慢。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 后一段时间内喷洒杂草时, 相应的领域保持水层易受潜叶蝇期间损坏程度高的绿色, 分蘖, 抽穗, 以及相应的成熟度被推迟。广大农民有购买的强烈的欲望, 但机械的购买和使用成本高。插秧机只能工作30天左右, 必须把育苗工作以软盘方式提供。本季种植结束, 这些农业机械尤其是插秧机械便长期处于“失业”及“待业”状态。

2 推广水稻机械插秧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基层领导支持力度

坚持基层组织领导的支持, 加强农田建设, 改善硬环境, 促进机械播种的各种环境。按照“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配套建设, 妥善推进”的原则, 综合土地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水平, 如财务资源整合农业发展项目, 根据对基本农田, 水等领域的当地条件, 道路, 排水系统科学的统一规划, 将田地建成田面成块, 完善土地肥力, 完善较高的标准的农田肥力, 促进机械播种, 以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水平。

2.2 扩大基层宣传面

坚持开展模范领导和带头作用, 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促进种植机械化的软环境的优化。老百姓是一个最诚实的团体, 机械插秧作为输入和输出的比较效益, 只要让群众看得见, 摸得着, 他们就会逐渐理解和接受新事物。因此, 我们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市场, 包括出版各种宣传的小册子, 举办巡回展览和其他活动插秧机向量机种植水稻插秧技术教给农民, 让农民感受到机械播种才能给自己带来的成效和利益。

2.3 提供领先技术支持

坚持以领先的技术来指导机械化插秧的水平, 通过创建村级育秧工厂, 提供技术支持, 以促进机械化种植。机械移栽技术幼苗要求较高, 一家一户难以适应, 以村庄作为单位或通过专业服务机构, 实行厂村一温室育苗, 既要避开恶劣天气和洪水对啮齿类动物, 而且能更好地确保种子质量。通过规模化的育秧做到一个统一的水稻品种进行育秧的规模, 将有助于规范生产, 实现高效率。

2.4 构建组织服务系统

坚持以服务为龙头, 以发挥大型粮食和农业合作组织的带动效应, 构建农业建设和农业服务业的连锁专业效果。要优化、整合农业资源, 能够发挥能人的作用, 促进大型和农业专业组织的发展和跨地区作业, 致力于农业合作, 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化、社会化。

2.5 加大政策鼓励力度

坚持政策鼓励, 加大购置机械的补贴购买力度。推广机械插秧作为一个重要衡量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举措, 要提上议事日程。可以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小组, 精心组织宣传活动的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推进。为了提高机械插秧机器的购置补贴, 可以除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外, 县累加补贴。同时地方政府按照插秧的实际面积进行作业量补贴, 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热情, 提高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的比例。

2.6 完善农机协作机制

建立农机、农业协作机制, 强化技术融合。突破机插秧的技术“瓶颈”, 农机、农艺相结合, 成立农机、栽培、土肥植保等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 亲临现场指导农民育秧、机插、管理。

3 结语

我国水稻插秧机由于现状“薄弱”, 没有得到迅速推广, 从而制约了水稻粮食生产的效率。所以, 推广插秧机在农机化过程中位置“重要”, 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现状。

参考文献

[1]吴乐红.皖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之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 2011, 42 (3) :18-19.

[2]郭明晖.水稻栽插机械化在赣南丘陵山区的推广应用[J].南方农机, 2011, 42 (4) :15.

[3]陈世海.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探讨[J].湖南农机, 2009, 36 (5) :1-2.

篇7:我区近些年农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发展速度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运动,它分为舞蹈啦啦操与技巧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项目特有难度、过渡配合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发展十余年时间,深受大众喜爱,迅速得到推广,普及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但经过了这十几年的发展,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舞蹈啦啦操参与人数远远超过了技巧啦啦操参与人数。通过调查取证,多处走访,对现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所在,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促进加快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发展的步伐,与舞蹈啦啦操和谐并步发展,为我国啦啦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赛事参与现状

自2010年起,为促进啦啦操的全面普及,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下属的中国蹦床技巧协会啦啦操分会加大了啦啦操推广与办赛力度,首次进行了分区赛与总决赛相结合的赛制,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和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更是我国啦啦操运动的一场盛会,来自各地城市的代表队之多,参赛人数之多,竞技水平之高令人瞩目。可是在过去两年的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和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中,大部分队伍参加的都是舞蹈啦啦操比赛项目,一少部分队伍参加了技巧啦啦操比赛项目(见表1)。

2分析与研究

2 . 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所需综合素质能力较高, 耗费学时更多

首先,技巧啦啦操包含了4类难度动作,分别是托举类、抛接类、翻腾类和金字塔类。按照难度动作的难易高低,每类难度动作从简到难均划分为1~10级。4类难度动作无一不涵盖了对动作技术的严格要求和对运动员自身各项素质及能力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如绝对力量、身体协调性、对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爆发力、肌肉耐力,这些素质与能力非短周期训练所能及。而舞蹈啦啦操包含了3类难度动作,分别是平衡与柔韧类、跳步类和转体类。按照难度动作的难易高低,每类难度动作从简到难也同样均划分为1~10级,该3类难度动作对动作技术确有要求,但对运动员自身各项素质的要求并非像技巧啦啦操项目那样要求甚高。

其次,在技巧啦啦操中,托举类、抛接类和金字塔类难度动作无一不需要若干名运动员共同协作完成,即便每名运动员达到了的各项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默契配合,方能完成一个难度动作。而舞蹈啦啦操的全部难度都仅是个人能够完成即可,无需协作完成。

综上两点原因可看出,完成一个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比完成一个舞蹈啦啦操难度动作要困难很多,需要教练员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辅导学生,在时间成本上舞蹈啦啦操就占据了很大优势。而在中小学和非体育专业院校中,学生练习啦啦操的时间一般只有在中午、大课间或者学生晚上没有课的时候进行,训练时间较短,且人员不能保证每次到齐。在赛前训练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练员更倾向于培养一支舞蹈啦啦队以快速提高队伍整体竞技水平。

2 . 2教练员专业素养尚不具备较高水准, 难以进行深入的专业指导

技巧啦啦操的4类难度动作融合了技巧、体操运动元素,极具专业性,危险性较大,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 无疑更是对教练员的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无较强的业务能力或未曾亲身接受过技巧啦啦操、体操、技巧项目专业训练者是很难进行安全、规范、有效的教学及训练的,在教练员对技巧啦啦操认识不够全面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训练是非常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据调查统计,在往年带队参加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的教练员中,曾接受过体操、技巧项目专业训练者屈指可数,曾在本科期间进入过校技巧啦啦操队训练者也是寥寥无几,多是从事非体操类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其各自专项大多是舞蹈类、田径类、球类、武术类等。因此,对于技巧啦啦操这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运动来说,大多教练员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更青睐于选择危险性较低的舞蹈啦啦操来进行教学和训练工作。

2 . 3技巧啦啦操所需专业场地配置不够, 保护设施不齐全

由于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除了翻腾类难度外均需要运动员协作完成,无论哪一名运动员发力的大小、方向等原因没有与同伴默契配合,都有可能造成队员之间受伤,足见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据调查统计,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常见受伤原因大多是摔伤、挫伤和扭伤,因此技巧啦啦操对训练场地及保护设施有较高要求,需要在体操垫或专业训练比赛地毯上进行训练。即便是翻腾类难度动作不需要队员之间协作完成,但由于翻腾类难度动作对动作技术和运动员力量素质都有较高要求,稍有不慎也会出现受伤,因此对于翻腾类难度来说,学生也是十分需要体操垫或专业训练比赛地毯的。而舞蹈啦啦操对于训练场地和保护设施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其3类难度动作即便在地板或水泥地上完成也不致于导致严重受伤,舞蹈啦啦操运动员常见受伤原因大多是肌肉拉伤和在跳、转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或力量薄弱造成的关节扭伤。

据走访调查统计,在很多学校中,没有较为充足且质量良好、适宜的体操垫,更没有专业训练比赛专用毯。由此看来,在没有适宜场地和保护设施的情况下,舞蹈啦啦操又是占据了很大优势,教练员即便有能力教技巧啦啦操,也不得不只能进行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工作。

3结论与建议

3 . 1结论

(1)技巧啦啦操较之舞蹈啦啦操所需运动员综合素质能力更高,同时团队共同训练,培养出一支技巧啦啦操队伍所需花费时间和精力更大,而每天学生训练时间较零散且不统一,人员不能保证每次到齐,在赛前训练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练员更倾向于培养一支舞蹈啦啦队以提高队伍竞技水平。

(2)技巧啦啦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于大多啦啦操教练员未曾接受过体操、技巧项目的专业训练或未曾在本科期间进入过校技巧啦啦操队进行专业训练,因此在专业素养上尚未达到较高水准,难以进行安全、规范、有效的教学及训练,因此教练员更青睐于选择舞蹈啦啦操来进行教学和训练工作。

(3)技巧啦啦操项目对场地和保护设施具有一定要求,而多数校园中缺乏充裕且质量良好、适宜的体操垫作为技巧啦啦操训练场地,而舞蹈啦啦操对于训练场地和保护设施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因此受场地和保护设施的制约,教练员不得不只能进行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和训练工作。

3 . 2建议

(1)在中小学校园中,校方及老师应加强学生在体操类项目的运动能力培养,严格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体操内容的要求,以增强学生力量素质、翻腾能力、协调性等综合素质,这对发展学生技巧啦啦操运动将具有很大帮助。

(2)无论是在全国性还是省市级的啦啦操教练员培训班中,应对技巧啦啦操教练员进行细致、有效的专业指导,针对教练员专业水平各不相同的现实情况,将技巧啦啦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对此将技巧啦啦操教练员分成三个小组,各小组针对不同难度动作多给予在教法、辅助练习以及保护帮助等内容的讲解,并在可行的情况下让教练员亲自训练,体验动作,感受动作技术要领。再者,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可委派专业技能较强的技巧啦啦操教练员深入各校园,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指导,其学校带队老师也能在专业技巧啦啦操教练员的教学训练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一举两得,更好地促进了技巧啦啦操项目的发展。

上一篇:鞋子皮鞋的广告语下一篇:的保育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