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营小学2003——2004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

2024-05-03

头营小学2003——2004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共3篇)

篇1:头营小学2003——2004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

2013—2014(下)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本学期,我校将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原则,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之中。通过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2013——2014第二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成立的德育领导机构,能在师生中全方位活动,使德育工作有成效。

二、教师们在德育领导班子领导下能够做到:

1.积极参与学校每周二开展的政治学习,做到了有计划、有记录、有体会。期末时学校进行考核,成绩良好。

2.教师们能以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真正体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和不定期家访工作。

3.教师们在全学年中能认真坚守工作岗位,实施上下班签到制,有事、有病请假。

4.各班主任能够上好每一节班队会,并在会上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思想教育,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认真学习的习惯。

三、就学生而言,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此,我校通过学校、少先队及教师的多重影响而展开活动的: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学生的言行举动入手,使得他们有一个合格学生最基本的条件,展开切合学生实际“纪教周”活动,“流动红旗”、“文明班集体”活动,“读好书、唱好歌”活动,最终达到校园内师生精神风貌高尚,尊重教风风气浓厚,师生会面相互道好教育。

2.学校加强了升降旗活动,并实施“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同时又在每学期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文艺等活动,校教务处还积极组织各班由专门教师负责的课外文体小组,着力于使学生的思想由理性向感性的上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学生从繁忙的课业负担中脱离出来过度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上。

3.少先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计划明确,活动内容丰富,体现教育性。

总之,本,我校的德育工作,在通过上述活动项目的展开下,目的在于必须达到强化教师思想素质,改观学生精神风貌,而体现出我校良好的校纪校风、教风,以达到学校总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头营小学 2014年7月2日

篇2: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据上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仅在上海市内的小学生中, 就有24.39%的中小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 对自杀做出认真考虑的人数也已达到了15.23%, 更有5.85%的学生曾付诸过实际行动, 甚至还有1.71%的学生自杀未遂。而在众多的自杀原因的调查中, 学习压力过重则成为学生自杀的第一重要因素, 其次就是因为早恋、父母离异等原因。面对这一现实, 如何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亟待探讨。

一、认真观察学生, 善于发掘学生优点, 因材施教

俗话说, 夸出来的孩子最优秀。身为老师, 我们首先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喜好习惯, 因为每个人都会因为其成长环境的不一而会不自觉地被熏陶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性格, 就比如说: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经济不好, 而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就会明显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 那么这样的学生一般他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再比如说一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 那么他在对于学校传授他知识的过程中, 必然会对文学方面的知识产生一种熟知的喜爱。

因此, 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喜好和优点去合理地安排教育内容, 可以适当地将他们安排进提问、互动等环节, 正确地引导、教育他们, 让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分别去学习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继而达到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善于发现教材, 结合教育实际,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我们都知道, 中国文字, 博大精深, 每一个汉字中包含着诸多内容。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识字认字”是最常见的一项内容, 而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 每个学生大概总共要学习2500 个字。那么, 我们就可以根据汉字的各个结构来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 并引导学生们对这些汉字进行细致的观察, 通过形象的讲解和教育让孩子们明白汉字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且在分析字形的同时, 放任学生们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在掌握字形结构的同时也能接受到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比如“, 人”字是我们常见的字, 也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字。在甲骨文中是“, 人”就是我们人类站立的形象。而在我们的教育中, 许多老师会把“人”比作我们的两只手, 左手用来帮助自己, 右手用来帮助别人。其实, 只要我们稍稍动动脑子就能想到其他更好的比喻。比如, 我们可以把“人”字的两笔比作为我们的两只脚, 一撇代表我们的左脚, 一捺代表我们的右脚, 这就是要告诉我们走路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做人, 安安稳稳做事。

如此以来, 学生把这个字也深刻地记住了, 我们老师的德育目的也达到了。甚至我们还可以再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以引导, 鼓励他们大胆展开想象, 发散创新思维, 用新想法来诠释他们眼中的那个“人”字。

三、学会放低姿态、尊重学生, 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1. 学会放低姿态, 尊重学生。 作为老师, 或许会有很多人会想, 我是教授知识的长者, 孩子应该要学会尊师重道, 不得忤逆、不得有异议。殊不知, 我们身为人师, 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更多时候, 我们是学生眼里的榜样;假如我们高傲, 孩子们则会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高傲;假如我们不尊重他们, 他们以后则会不尊重比他们弱的人。为什么古人经常说教育即是言传身教, 你做到了言传, 但是却忘记了身教, 那么你的缺点或许就会被孩子们给学走, 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这样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

在学校, 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 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年轻一点的老师。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这些年轻的老师都比较能和学生们站在同一个角度想问题, 继而他们不会把“自己是老师”的这些理念时时刻刻放在脑子里。对于学生们而言, 这些年轻一点的老师就像是大哥哥和大姐姐般的亲切, 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将自己的心事或者秘密说出来。这样一来, 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篇3:借助行为德育,推动小学德育工作

一、正面行为德育,激发积极情感

作为师者,我们应该用心捕捉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德育行为,从学生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入手,塑造他们看得到、感受得到、可信可行的德育典型,从而引发学生们自觉向学的蝴蝶效应。

如我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发现,班上经常有学生丢失铅笔、橡皮擦。我并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们进行批评教育,把“小偷”、“偷盗”、“警察”这些强硬的词汇灌输给他们,而是反其道而行,通过一些学生正面的德育行为,间接地开展关于“诚实守信”、“拾金不昧”、“保管好自己的个人物品”等品德教育。如我们班的学生小杰捡到铅笔上交时,我对他“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学生们向他学习,捡到东西要主动上交或者归还给失主。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发现班上“拾金不昧”的学生可多了,即便是一块小小的橡皮擦,或者是衣物上掉落的小饰品,学生们也能主动上交,从而“不拿别人东西,即便是捡到的东西”顺其自然地渗透到他们的大脑中,由外在的行为逐渐转变为内在的品德。

在两三个星期的正面表扬后,我又开了一个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在行为德育初见成效后,通过认知加以强化,并延伸“捡到东西要上交,别人东西不能拿”这个话题,将其升华至我们诚信层面。通过这种正面行为德育的教学模式,委婉地开展了关于“诚实”的德育教学,确保这些可爱的小学生们不会被“偷”这种粗暴的教育形式吓坏了,在呵护童心的同时,传递正能量。

二、反面行为德育,强化品德认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借助学生们的反面德育行为,将错就错,引发思考,让学生们明白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虽然说了对不起,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虽然知道自己错了,却还是知错不改。如在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介于中高年级的分水岭,有的学生开始出现一定的攻击性,只要稍微一点矛盾,就容易引发争执或是打闹,而原因总是让人哭笑不得。因此,当我得知班上三名男生在“大闹课间”后,我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劈头盖脸的批评,而是把三人先晾在一边,由他们自己去“自由发挥”想象,自己做了什么。随后,在少先队课中,我则召开了“民主评议会”,由他们三个人各自陈述,发生什么事情。通过情境再现模式,让学生们感受到“痛的相对性”,同时,让他们深刻地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开口就把手指向别人,张口就是“他先打我的!他先骂我的!他也打我了!……”通过他们,我由此延伸,引导学生们重新认识你身边的小伙伴,想一想,最近你有什么地方误会他了,伤害他了,让学生们展开小组探究,给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爱的拥抱。

三、引导行为讨论,巩固德育成果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法独特,他们对行为的判断与理解和我们不尽相同,可谓别有洞天。在德育教学中,以其不厌其烦地教学生们怎么做,叫学生们这么做,不如试着听听他们的心声,并在听与说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般地给点引导,巧妙地让他们顺着我们预想的角度,尝试去思考如何做。

这个时候,我就会尝试开设一些以学生们日常行为为话题的“茶话会”,以少先队课为平台,创设轻松愉快的下午茶时间,以此激发学生们侃侃而谈、唠唠家常的积极性。随后,我常在“茶话会”中适时地插入一些具有冲突性的生活话题,如考试时,好朋友向我求助,我该不该帮助她?分发试卷时,我发现老师记错了分数,该不该告诉老师?好朋友把教师的扫把弄坏了,却嫁祸给他人,我该不该说出实情……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发学生们对这些两难行为的大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与合作的过程中,尝试合理地解决问题。

总之,德育虽说是个老话题,但教学则需要新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空讲道理,把学生们变成一个个能说会道却不会做的“小先生”,而要让他们虚心地做,在行动中感知品德的力量,在行动中内化前行的动力,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开创德育教学的新高度。

上一篇:六星级心态总结下一篇:吴天祥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