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

2024-05-15

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共8篇)

篇1: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实践环节。要改变过去的单一的讲授方法,把 讲授、辅导、自学 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训练。

2.加大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充分利用继续教育 机制活、形式多、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 的特点,以培养大批用得上、留得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骨干为目标,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3.知识经济的实现与发展是一个“知识经济化”和“经济知识化”的双向互动过程,站在经济发展背后、充任其支点的,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将其物化、创造出新的价值的人才。

4.一个人的知识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素养或说修养,也即他所掌握的知识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5.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解决好“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关系。P1

546.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得以成立的 基石,没有学习就没有学习型社会;另一方面,认识学习也是我们认识学习型社会的窗口与工具,了解有关学习的相关概念将非常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

7.自主是 创新 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好坏。

8.所谓 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 认知(认识)策略 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9.专业技术人员大都从事 以脑力为主的劳动,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之一。

10.专业技术人员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1.需要我们从学习是一门科学的视角上,树立学习的新观念,构建学习的新模式,真正做到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12.间接沟通 则指人们通过中间人或借助中介技术手段(如书信、电话等个人媒介和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介)而进行的相互沟通。

13.信息接收的阻尼源于信息的接收者,因而被称为继发性障碍.14.专业技术包括依照法律已取得 知识产权的专业技术 和 未依照法律取得的知识产权 的专业技术。

15.完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在贯彻落实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全国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条例》。P56

16.学习力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最本质的能力,应引起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以 锻炼和培养。

17.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在 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只有通过学习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18.创造性学习是提高创造智慧的起点,是引发创新思维的“闸门”,闸门一旦开启,人的潜能就会如泉水般涌出。

19.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20.非正式沟通多为由“小道”而传播的消息,而“小道”又具有多向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因而非正式沟通被称为葡萄藤。

1.“组织协调能力包括ABCD(多选)p48A.组织力量B.指导基层工作C.协调各方面力量D.以上都对

2.”作坊式的继续教育规模的缺陷是ABC(多选)p66A.资源浪费B.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培训项目C.A和BD.以上皆错

3.“关于实践对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素质获得的重要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BC(多选)p90

A.通过实践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的真伪

B.通过实践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的适用性

C.通过实践,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创新

D.理论指导实践,是将现存理论简单套用于实际,也不是在实践中简单地遵循某个原则行事

4.迈向学习型社会在教育领域意味着经历历史性的转变包括ACD(多选)p199

A.学习对象的转变B.学习组织的转变C.学习时间的转变D.学习制度的转变

5.社会学习的四个维度的关系包括ABD(多选)

A.在学习型社会之中被整合为一体B.又同时作为社会学习的工具而存在 C.四者完全独立D.同的社会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而进行不同的选择

6.所谓创造性教育是ABD(多选)P210

A.在创造性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的B.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教育 C.须专门的课程和形式D.使学生形成一种带有情感色彩且自动化的学习活动

7.“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的服务对象不包括 ” ACD(多选)P5

5A.阶级斗争B.经济建设C.文化建设D.思想建设 8.“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根本性的推动力量是 ” ABC(多选)A.知识B.智力资源C.信息D.经验

9.“人才开发工作的科学性可通过相互关联的四项指标来描述、评价 ”(多选)ABC网

A.理性B.科学性C.有效性D.时间

10.“ 关于学习力是专业技术人员最本质的能力说法错误的是 ” ABC(多选)

A.学习力决定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力B.学习力决定着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力

C.学习力决定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D.学习力对专业技术人员诸项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应该的指导思想是什么ABCD(多选)

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C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D毛泽东思想,马克思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12.下列属于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BC(多选)

A.管理和决策B.教育和培训C.资源和资本D.人才和教育

13.“知识经济从产业结构来看,可以分为:” ABCD(多选)

A.农业经济B.高技术经济C.工业经济D.第三产业经济

14.“ 世界科技在21世纪很有可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新趋势”ABD(多选)

A.绿色化B.复杂化C.微型化D.市场化

15.“学习的能力所包含的层面包括” ABD(多选)

A.对人类已经创造知识的继承和掌握能力 B.去发现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C.对于这些知识的转化能力D 对未知知识的好奇能力 16.“人们享用物质的、精神的和劳动的生活资料的方式不包括” BCD(多选)

A.消费生活方式B.闲暇生活方式C.日常交往方式D.家庭生活方

17.“ 一个人的知识素养(或说修养),也即他所掌握的知识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 ABC(多选)

A.知识素质B.知识结构C.知识系统D.以上皆错 18.专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道德素养包括 ABCD(多选)

A.大公无私B.坚持己见C.胸怀宽阔D.勇于负责

19.“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纲要的主要任务: ”ACD(多选)

A.完善继续教育法规体系 B.强化继续教育监督机制

C.完善继续教育教学体系 D.创新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20.出现“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在下列那个时代。ABD(多选)

A.第一次社会分工后B.第二次社会分工后C.19世纪以后D.工业革命后

1.下列哪些不是专业技术的特征。D(单选)

A.专业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智力成果

B.专业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的主要手段

C.专业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非一般公众可以圣人

D.专业技术性工作或职业,一般社会普通公众所能从事或胜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三类人员指 ” C(单选)

A.商业、服务业人员B.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C.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D.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3.“ 对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实行下列何种制度。”(单选)A 网

A.聘任制B.任命制C.轮岗制D.竞选制

4.“对专业技术人员政治素养的要求包括”D(单选)

A.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性B.是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彻底性 C.高度的民主意识D.以上皆是

5.“ 新世纪,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的教育思想是” A(单选)P51 A.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B.强化专业知识C.强化政治素养D.强化综合素质

6.“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的主线是”C(单选)P46

A.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D.高层次人才培养

7.“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原则是”A(单选)P56 A.兼职为主、兼专结合的B.专职为主C.兼职为主D.以上都错

8.“培养继续教育工作人才应该主要培养 ” A(单选)P

54A.高层次人才B.管理人才C.紧缺人才D.专业技术人才

9.“以什么为先导的现代科学技术将取得比20世纪更加辉煌的成就” A(单选)

A.信息技术B.工业技术C.生物技术D.农业技术

10.下列不是知识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所必须的元素是C(单选)A.知识B.人才C.资本D.智力资源

11.知识经济与人才开发之间的关系是 D(单选)A.互相依存B.互相制约C.互相促进D.以上皆对

12.所谓学习能力是指人在学习活动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 A(单选)

A.心理特征和智力因素B.心理特征C.智力因素D非智力因素

13.“学会学习的根本标志,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学习方法体系指的是 ”B(单选)

A.务实学习B.创新学习C.终身学习D.主动学习

14.“我们之所以认为学习力是专业技术人员最本质的能力是因为 ”D(单选)

A.学习力决定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力B.学习力决定着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力

C.学习力决定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D.学习力对专业技术人员诸项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5.“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包括 ” D(单选)p140

A.树立学习是工作的观念B.树立学习是创新的机会 C.树立学习是竞争力的观念D.以上皆对

16.“学习的过程中,第一阶段是 ” A(单选)A.鉴别阶段B.归纳阶段C.扩散阶段D.整合阶段

17.“学习的动力,着眼与学习的 ” A(单选)A.目的性B.过程C.方法D.能力

18.““支撑效应”:是指“终身教育体系”对什么的支撑”B(单选)A.学习运行体系B.社会创新体系C.终身教育体系D.学习组织体系

19.“ 信息发送的阻尼源于什么,因而被称为原发性障碍。” A(单选)A.信息的发送者B.信息的接收者C.反馈渠道本身D.传播渠道

20.学习型社会兴起的社会动因主要是 A(单选)p200 A.社会变迁和学习的变革B.经济水平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水平的发展

21.“组织协调能力包括 ” D(单选)A.组织力量B.指导基层工作C.协调各方面力量D.以上都对

22.“ 继续教育资源利用的方法是” D(单选)

A.“小而全”的作坊式工作机制 B.市场化、社会化 C.规模化 D.B和C

23.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哪个特点 B(单选)p88A.目标的目的性B.学用的一致性C.内容的广泛性D.结构的层次性

24.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两两组合,形成不同的四个层次 其中第四个层次是 A(单

A.完整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B.能学=学习动力+学习能力;

C.应学=学习动力+学习毅力;D.也许能学=学习能力+学习毅力

25.人们享用特质的、精神的和劳动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 A(单选)

A.消费生活方式B.闲暇生活方式C.日常交往方式D.家庭生活方式

26.学习型社会中个人的核心生活方式是 C(单选)A.消费B.娱乐C.学习D.工作

27.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 D(单选)A.人力资本B.技术中的知识C.资本和资源D.AB

28.“公务员要自觉地、主动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活动规律又被称为 ”B(单选)p150

A.学会B.会学C.爱学D.以上皆错

39.“下列关于沟通的说法错误的是 ” B(单选)

A.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收者、反馈构成了沟通的五个必要条件

B.只要满足这样的五个条件,沟通就是成功的、有绩效的C.这五个条件也是影响沟通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

D.要最大限度地将这些因素的“正功能”得以发挥,从而使得社会沟通最终顺利地运行

30.“唯一不遵守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工具是”B(单选)A.技术B.知识C.人力D.资本

1.掌握某项专业技术知识理论或操作技术手法,还必须以其掌握的专门知识理论或操作技术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的人,才能称得上为专业技术人员。(判断)∨

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都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断飞跃的过程。∨

3.专业技术人员要提高知识素质,首先必须不断地获得知识,提高知识水平,而实践(学习)是它的最基本途径。× p89

4.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判断)∨ p2

215.通过学习理论,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的真伪。(判断)×

6.我国社会生产、经济状况、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差距还很大,与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差距就比较小。(判断)×

7.实践是一切知识产生的源头,这是就实践在知识形成中的高层(基础)作用而言的。(判断)× p90

8.学习型社会是指一个拥有学习运行体系作为核心管理方式的社会。(判断)∨ p16

19.学习型组织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判断)∨p171

10.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将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判断)×

11.世界上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等等,都需要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才能解决。(判断)×p

5212.学习力决定着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力。(判断)×

13.社会教育:主要指家庭、学校、社区、单位等社会其他实体对个人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4.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判断)∨

15.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判断)∨

16.不同的学科对学习的有关定义一样,其中没有差别。(判断)×

17.专业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智力成果。(判断)∨p3

18.创造性学习是灌输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判断)∨

19.任何一个人,无论其学习多努力,实践多积极,获得的知识总还是有限的。(判断)∨

20.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判断)×

篇2: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

工作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共20分)

1、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

3、调查研究能力:

4、公共卫生事件:

二、单选题(6个,每个2分,共12分)

1、下列能力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A.观察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绘画能力 D.记忆力

2、在亲身体验、参与实践时,其学习效果最好,这种人属于()A.视觉学习者 B.触觉学习者 C.听觉学习者 D.行动学习者

3、关于研究能力,下面说法不正确是()A.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

B.调查研究能力强调的是深入动态的社会现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C.理论研究能力是调查研究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D.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能力要兼顾调查研究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4、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三种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是()①创新精神 ②创造性思维 ③研究能力 ④实践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由三个阶段所构成:科研成果的生产性试验(中试)、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易、。()

A.科研成果的转化 B.科研成果的国际化 C.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D.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6、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系统。国外的应急管理研究把这一系统分为四个阶段,简称4R模式,下面关于这一模式正确排序的是()

A.缩减—反应—预备—恢复 B.预备—反应—缩减—恢复 C.缩减—预备—反应—恢复 D.预备—缩减—反应—恢复

三、多项选择题(4个,每个4分,共16分)

1、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的性质表现在()

A.差异性 B.革新性 C.排他性 D.接受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学习原则有()

A.循序渐进 B.博约结合 C.质疑求新 D.学用结合

3、选择调查研究课题应注意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A.要处理好总结性调查研究课题与倾向性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 B.要处理好超前性调查研究课题与后续性调查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 C.要处理好同质性思维与异质性思维的关系 D.要处理好“冷”课题与“热”课题之间的关系

4、有人认为“信息就是生产力”,那么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时,信息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哪些信息收集能力()A.信息调查能力 B.信息分析能力 C.信息识别能力 D.信息整合能力

三、简答题:(4小题,每题9分,共36分)

1、科学分析调查资料能力的基本要求。

2、怎样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品格?

3、简述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建设的注意事项。

4、评判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的标准有哪些?

四、论述题(16分)

请你结合自己的职业,谈谈你对“工作——学习——乐趣”三角关系的认识。

《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学习能力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总和。它不仅指知识信息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指提高自身能力以对变化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应变。

2、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有五个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五是集体自加工。

3、调查研究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能力,它主要包括选择调查研究课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前期准备的能力、调查研究实际情况的能力三个方面。

4、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单选题:每个2分,共12分

1、C

2、B

3、C

4、C

5、D

6、C

三、多项选择题:每个4分,共16分

1、ABD

2、ABCD

3、ABD

4、ACD

三、简答题:每题9分,共36分

1、能够抓住分析问题的突破点;能够有分析问题的敏感性;能够成熟地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能够独立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要树立自信;要强化意志;要培养兴趣;要培养质疑精神;要培养创造性的认知风格;要培养积极的人生观;要培养职业道德;要具备良好的资源与机制。

3、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勇于实践、锐意进取;要注重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4、(1)扎实掌握本专业或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在危机发生时能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的知识和智力支持(2)有效掌握本行业发生的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制定可行的公共危机预警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善于化解矛盾(4)面对突发事件时,头脑清醒,反应灵活,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态发展趋势和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5)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篇3:刍议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 约占我国人才总量的50%左右, 承担着各类具体专业技术工作。他们的创新能力关系着我国科、教、文、卫、体等诸多方面发展水平和前景, 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专业技术人员想不想创新、会不会创新、能不能创新, 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潜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是机关事业单位提高办事效率、效能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掌握创新方法, 提高创新能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关键。

(二)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008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当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46万人, 是世界上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但从每万人口中的研究人员数量来看, 日本是64.2人, 美国是46.5人, 英国是30人, 法国是32.6人, 德国是34人, 而我国只有9.3人, 不及日本的1/6;从论文的相对引用影响率 (RCI) 来看, 美国是1.47, 英国是1.36, 德国是1.21, 日本是0.91, 中国只有0.58, 排在第十位。以上数据告诉我们, 中国是人才大国, 但还远不是人才强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我国赶超世界的瓶颈, 成为关系我国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创新是专业技术工作的本质属性, 没有创新就没有技术的突破, 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成果的出现, 没有创新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核心能力, 是综合素质内涵之一, 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前提, 是克服困境、破解难题的关键。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水平、创新实践能力, 既是由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决定的, 也是由我国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所决定的。

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 个人因素

1. 认识不够。

缺乏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大制约因素。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每天从事的都是重复性工作, 工作单调且繁琐, 这使大家很少去思考创新的价值、意义和方法, 对自己的要求也只是停留在完成现有的事情上, 很少去拓展工作领域, 很少去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

2. 付出不够。

创新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足够多的经验, 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和提升, 大多数人忙于眼下的工作, 无法或不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习、思考、参加训练, 致使许多具备创新潜质的人知识陈旧、方法落后、思维封闭, 丧失创新的机会。

3. 思维不够。

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从事某方面的具体工作, 造成他们知识单一、技能单一, 进而造成思维方式单一;导致知识之间、技术之间、思维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 结果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这种条条块块的思维方式不符合创新思维的要求, 缺乏创新思维是制约创新能力提高的核心因素。

4. 联系实际不够。

创新的级别分类告诉我们, 90%的创新属于小级别创新或普通创新, 这些创新来自具体工作。工作程序的一次有效调整, 工作方法的一次改进, 工作思路的一次转向都是创新的表现, 许多人都把创新想得很高深、很神奇, 只是从理论上寻找突破, 科技前沿寻求创新, 而忽视自己的具体工作实际, 最终影响创新成果的产生。

(二) 社会因素

1. 环境不够。

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环境相对封闭, 制约着思维发展的空间, 再加上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思想的影响, 容易形成保守的观念, 如:“重传统、轻创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枪打出头鸟”等思想, 这些守旧的思想和保守的管理体制结合在一起, 成为束缚创新发展的一张无形巨网。

2. 投入不够。

我国教育支出只占GDP的2%, 世界教育支出加权平均数为5.33%, 国家投入的教育费用严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加上我国非常重视普通教育, 留给培训的费用更少, 在培训费用中大多是用于管理人员考察, 真正留给技术人员培训的费用寥寥无几, 再加上社会和单位没有重视培训的习惯, 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提升基本上靠自己投入, 这使得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只能进行维持性学习而很少进行创造性学习。

3. 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够。

当前培训以知识的学习为主, 缺乏对创新思维的训练, 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 形式单一, 方法呆板, 缺少新意。在这种教学状态下, 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培训当成了一种任务, 甚至看做一种负担, 而没有当做学习的机会, 从而影响了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4. 培训师资不够。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国家有关部门只提供培训教材, 具体培训工作由各级各部门自行组织, 市级以下可以说没有专职的培训教师, 临时抽调人员充数, 教师本身就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致使培训流于形式, 没有效果, 参与培训的学员也没有积极性, 白白浪费培训资源。国家应在每次培训前, 先培训师资, 再逐级进行, 师资有保证, 培训才会有效果。

5. 评价机制不够。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只看完成情况, 很少关心工作过程, 很少去分析研究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很少去探索和思考同样的工作有没有新的方法, 有没有更省时、省力的解决途径, 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专业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形成墨守成规的习惯, 制约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途径

(一) 培养创新理念

提高对创新作用的认识, 使大家认识到创新是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破解专业技术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特殊问题、疑难问题的需要;是破除思维定势、改进思维和工作模式的需要;是破除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意识,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需要;养成面对工作用新眼光看问题、新思路想问题、新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不断探索新的解决途径。

(二) 充实创新知识

学习创新理论, 了解创新的特点和原则, 掌握创新的步骤, 懂得创新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 在工作中努力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学会如何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 着眼于实际, 在工作中有所创新。

(三) 培育创新环境

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加强舆论的引导和宣传, 形成以“创新为本”的文化氛围, 引导大家形成以新理念为指导、以新思路为主线、以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模式;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 用创新作为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标准之一;建立宽松的工作环境, 允许尝试和探索, 启迪创新思维, 建立创新机制, 激励大家创新、创造的欲望。

(四) 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对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的学习和训练, 丰富思维方式, 训练多层次、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的习惯, 才能捕捉新现象、提出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五) 关注工作实效

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 不会动手实现, 整天空想, 在概念之间转来转去, 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创新的火花往往是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迸发出来的, 是建立在对自己工作领域的问题、方法了如指掌的基础上, 离开自己的工作仅停留在思想阶段的创新并不是真正的创新, 实现了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综上所述,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也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公务员培训中心) ■

篇4: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刑侦技术人员如何增强专业能力培养,全文在具体论述中主要从刑侦技术人员的研究现状以及增强刑侦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刑侦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培养;研究分析

刑事犯罪案件的侦破与刑侦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着直接关系。近年来,我国采取了相关措施,降低了刑事案件的发生率,但是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却是不断提升,增加了案件的侦查难度,而有效提高刑侦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极大的促进刑事案件的侦破,本文主要就刑侦技术人员如何增强专业能力培养分析如下:

一、刑侦技术人员现状分析

1.刑侦技术人员在专业水平方面参差不齐

刑侦技术人员中一部分是早期从事刑侦技术的工作人員,还有一部分是近年来警校毕业的学生,这样刑侦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存在差异,早期的刑侦技术人员经验丰富,但是没有最新刑侦技术的理论支持,刚毕业的刑侦技术人员虽然理论较为充实,但是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在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刑侦技术人员缺少“信息导侦”的意识,在侦办案件过程中对于社会资源的使用能力有限,刑侦技术人员在专业水平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实际工作效率较低[1]。

2.刑侦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这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高科技犯罪已经成为了刑事案件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当前我国刑侦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刑侦技术手段、方法以及相关设备还存在明显不足,此外,刑事犯罪现场勘验系统建设尚不完善,造成了在刑事案件侦办中能够获取的现代化信息十分有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刑侦技术人员的办案水平,使得在犯罪现场不能获得相对完善的信息。

3.部分刑侦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强

刑侦技术人员在案件侦破过程中需要四处奔波,搜集相关的案件资料,在案件侦破中经常需要加班,不能保证规律的饮食和休息,部分刑侦人员的家属还会受到犯罪分子的恐吓和威胁,这些都使得部分刑侦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全力以赴,对于刑侦工作抱着马马虎虎的态度,严重影响到案件的侦破进度。因而部分刑侦技术人员的综合所致有待提高[2]。

4.多部门配合协调能力有限

刑侦技术人员在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除了依靠刑侦技术部门外,网安、现场目击者、当地派出所以及治安管理部门等均属于案件侦破过程中信息的来源,但是在实际的刑侦中,刑侦技术人员与相关部门配合协调能力有限,影响到刑事案件侦破中重要信息的搜集,除此之外,可能因为多个部门配合协调不到位造成犯罪分子的逃脱。

二、增强刑侦技术人员能力培养的合理建议

刑侦技术人员在刑事案件侦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刑事案件的侦破速度,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前刑侦技术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只有不断提高刑侦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刑侦队伍的建设,具体的给出如下建议:

1.重视刑侦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刑侦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刑侦技术水平以及开展刑侦技术工作的基础,在综合素质提升方面首要解决的就是刑侦技术人员的思想问题,刑侦技术人员在案件侦破中经常会面临各种血腥的场面,而且会看到更多的生离死别、人情冷暖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对刑侦技术人员的心理造成影响,而心理方面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所以在强化刑侦技术人员思想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应时刻的进行思想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践行“两学一做”,重视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政治学习,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刑侦技术人员的思想。在具体的思想教育中,应体现出不同思想教育的内涵,重点应从与刑侦技术人员日常工作相关的方面开展,确保每一位刑侦技术人员都有良好的思想,能够根据形式案件自行调整心态,保持足够的动力去完成案件侦破。在具备良好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刑侦技术人员的个体差异不断地强化综合素质[3]。

2.针对性的提高刑侦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刑侦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对此应提高刑侦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在业务能力培养方面,既要重视普遍性,同时还应重视差异性,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经验交流、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业务能力的提升。比如:对于非警校毕业的早期刑侦技术人员需要就当前刑侦技术的发展以及运用等理论知识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普及。对于警校毕业,但是刑侦技术运用经验不足的,可由早期刑侦技术人员进行经验交流,提高工作经验较少刑侦技术人员的实战经验,在可能的情况下,由早期刑侦技术人员与刚毕业的刑侦技术人员成立互帮学习小组,取长补短,缩小不同刑侦技术人员在业务能力方面的差异,保证整个刑侦技术人员团队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业务能力提升方面,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重视刑侦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刑侦技术部门可举办刑事案件模拟赛,然后由不同小组刑侦技术人员进行侦破,根据侦破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既能使刑侦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同时还能丰富刑侦技术人员的生活,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3.重视刑侦技术应用中的细节性

刑侦技术人员在案件侦破中大多数的信息均来源于案发现场,而且多为细节性的问题,因而刑侦技术人员在侦查中的细节管理非常重要,在现场勘察中,不同的刑侦技术人员有明确的分工,任何一个案发现场都应该仔细的观察,尤其是一些纤维微量物证或者是血液等生物物证的提取,严格落实“一长双责责任制”,通过刑侦技术应用中的细节性管理,增加信息的来源。

三、结束语

刑侦工作在案件侦破中具有重要作用,刑侦技术人员作为刑侦工作的关键,需要不断地强化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提升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利军,梁美丽.探讨如何加强刑侦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3(21).

[2]林少强.刑侦专业化建设实践与探讨[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2(02).

篇5: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

一、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共20分)

1、学习能力:

1、学习能力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总和。它不仅指知识信息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指提高自身能力以对变化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应变。

2、P373、p874、p1295、p164

二、1、创新性学习的能力,辨别和吸收有用信息的能力

2、动机阶段、领会阶段、3、选择调查研究课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实际情况的能力

4、编辑材料、使用数据

5、模仿创新、自助创新

6、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

7、产业化、国际化

8、减缩、预备

9、危机原因分析能力、危机影响分析能力

10、及时性标准、协同性标准

三、1/ABC2/B3/C4/ABD5/ABCD6/ABCD7/ABCD8/ACD9/D10/ACD

四、简答题:(4小题,每题9分,共36分)

1、科学分析调查资料能力的基本要求。答:能够抓住分析问题的突破点;能够有分析问题的敏感性;能够成熟地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能够独立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怎样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品格?要树立自信;要强化意志;要培养兴趣;要培养质疑精神;要培养创造性的认知风格;要培养积极的人生观;要培养职业道德;要具备良好的资源与机制。

3、注意事项有那些?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勇于实践、锐意进取;要注重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4、答:1)当机立断,及时控制事态2)敢于突破常规,果断决断3)循序渐进,稳妥应急处理4)及时化解危机,标本兼治

5、评判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的标准有哪些?

1)、安全性标准2)、及时性标准3)、协同性标准4)合法性标准5)效益标准

篇6: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几项属于内职业生涯范畴的是()A.工作能力

B.工资待遇

C.工作环境

D.工作内容

2.团队精神能够使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不包括()。

A.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B.每个人都是主角

C.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

D.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

3.德鲁克认为激励员工“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而非满意度”。

A.以下都是

B.成就感

C.认同感 D.责任感

4.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成为生产力和核心要素。

A.管理

B.知识

C.创新

D.技能

5.工作是人们终其一生发展()、表现人文情怀、体现人生价值的基石。

A.理想与人生

B.理想与道德

C.思想与认识

D.思想与观念

6.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 ERG理论中的需求要素不包括()。

A.尊重的需要

B.生存的需要

C.联系的需要

D.成长发展的需要 7.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

A.物质奖励和晋升奖励

B.物质奖励和薪酬奖励

C.物质激励和考核奖惩

D.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8.一个用人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自身的人才资源都是(),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结构上,都会出现供求失调的问题。

A.无限的

B.有限的

C.均衡的

D.失衡的

9.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

A.相同的

B.不相同的

C.变化的

D.一致的

10.专业技术人员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A.主体性

B.客观性

C.主观能动性

D.推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1.以用为本的核心是满足发展的需要。包括()。所以说,人才的使用过程就是力求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过程。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职业发展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12.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新机制。

A.优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B.改革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C.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D.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13.“责任”一词在生活、工作中都随时被我们挂在嘴边,屡见不鲜。新华词典中关于对“责任”的解释:份内应做而未做或者未做好应当为此承担的过失。责任分为三种()。

A.家庭责任

B.企业责任

C.社会责任

D.职业责任

14.企业要大力倡导以用为本,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更加坚决地突破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企业要做到()。

A.以提供平台来保障才有所施

B.以持续开发来保证才有所长

C.以合理授权来激发才有所创

D.以优化激励来兑现才有所值

15.每一类人才都有自己特殊的成长规律。但我们现有的人才评价政策,尤其是职称评审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人才成长规律,这就会影响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否回国创新创业的选择。因此,要增加政策的()。

A.灵活性

B.科学性

C.恒久性

D.差异性

16.下列哪些不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A.生理需要

B.情感需要

C.安全需要

D.尊重需要

17.让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做保障,为了优化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我们要()。

A.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严格管理

B.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新机制

C.搭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发展的平台

D.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合法权益

18.为了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就需要健全()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与此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

A.专业化

B.信息化

C.产业化

D.国际化

19.非常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的人,下面哪些名言可以体现危机意识()。

A.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 B.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C.做企业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D.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20.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特点包含()A.专门人才

B.知识工作者

C.脑力工作者

D.高学历人才

三、判断题

21.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答案】

22.制度激励是社会需要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根本性激励机制,它是管理激励的基础或前提。【答案】

23.内驱力不仅仅是生理需求产生的紧张状态,也是心理上的。【答案】

24.可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不同的类别,为同一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职务等级、职能等级的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答案】

25.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并非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 × √ × √ × √ 【答案】 ×

26.般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掌握某一特殊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以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专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依照法律或合同、协议享有特定权益和承担相应的义务,获得相应权利和相应利益的人。【答案】

27.专业技术人员的内生动力是专业技术人员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主观的意向,以及勇于实践,实现自我发展的精神追求。【答案】

28.搭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发展的平台,就是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答案】

29.学习有两种根本方法,一是向书本学,二是向实践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两种方法。【答案】

篇7: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

填空题

1专业知识创新能力2素质业绩

3素质4自主创新能力公共危机应急处理能力 5博约结合学用结合6目的性价值型

7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

8系统辩证创新法正面与反面综合分析法

9想象力分析能力决断能力

10批评下结论

11加、减、扩、变、改、缩、联、学、代、搬、反、定

12流畅性灵活性

13技术经济

14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

15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16危害性多发性持续性

17缩减反应

18公共危机的预防公共危机的评估

19狭义

20及时性标准合法性标准

21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

22特殊能力23外化

24实践性创造性25社会性需要性 26革新性27学会做事

28关注保持复制29拉力压力

30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31情感反应

32组合交换

33对传统事物的扬弃

34设计学习活动载体

35学习能力

36审察

37穷尽

38调查研究能力理论研究能力

39调查研究能力理论研究能力

40针对性可行性

判断题

篇8: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创造力是创新能力的根源, 立足专业技术人员深处社会实践一线的工作现状, 我们认为要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可以从建立以下工作体制、机制入手。

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规划体系

从世情、国情、党情环境的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出发, 在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定位进一步科学化、明晰化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规划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规划体系, 是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需要, 有意识的建立和培养一支适应国家高新产业发展,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极其重要的。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无论是蓬勃发展的信息、新能源、航天航空产业, 还是传统的工业制造行业, 无不存在在空前激烈的竞争。我国在许多产业中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和下游, 从事加工、组装工作, 产业附加值低, 却付出了环境污染、资源、原材料消耗等较大的代价。转变我国在产业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必须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新审度中找寻出路。瞄准高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 提升我国的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在工作设计中突出创新能力, 建立创新工作机制

随着产业分工的逐渐精细化, 各种工作被人为的分成了若干互补相关的环节。而处在各个工作环节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往往被分配来做几项乃至一项简单的工作, 如拧螺丝、焊接某个部件等工作。这种将整个工艺流程碎片化的工作设计, 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产品的整体观念和认知。常此以往, 人的创新能力被逐渐抹杀, 对新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也是一种较大的损失。

当然, 流水线式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数量, 我们将流水线式的工作流程和对员工工作的整体认识结合起来。明确告知工作人员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性能、功用等, 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工作人员交流会, 请他们提出自己在工作的某个环节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集众人之智, 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创新性的想法和改进措施运用到工作创新中去, 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适应创新型工作的需要, 我们还可以采取工作交流、岗位轮换等措施, 让员工体验学习不同的工作岗位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使员工成为适应本单位多岗位需要的全能型人才。推动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为创新型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建立基于创新能力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和任用机制

事业单位管理条例再次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工作人员选聘的基本工作机制。我们在贯彻和落实公开选拔任用工作人员的基础上, 还要将创新能力作为选拔任用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同等条件下, 优先录用创新能力突出和已经做出一定创新成果的人员, 以创新的工作机制来鼓励员工想创新、能创新。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按照科学、公正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以评价促奖惩, 以奖惩带工作。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创新带给自己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树立创新工作就是提拔晋升的前提的思想意识, 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投入到创新工作中去。

四、推进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打铁还需自身硬。专业技术人员要创新, 为单位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掌握创新的科学方法。为此, 国家和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培训的力度。让想创新的人有方法和努力的方向。采用顶岗培训、情景模拟等方法, 让参加创新能力培训的人员面对挑战、激发思维, 增长才干。

五、关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规划

专业技术人员往往认为单一的专业工作就是其一生的工作内容, 缺乏上升的空间和途径。各用人单位要改变这种单调的职业生涯观念, 给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以科学的规划和指导。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认识到, 通过创新, 除获得工作岗位级别的晋升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外, 还能够加入到管理层的工作, 对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有了发言权和决策权。确立自己主人翁地位。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感觉到, 创新工作不但得得经济利益还能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更能在更广的层面上获得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以更大的热情去创新, 将创新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

六、改进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体制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体制, 国家要在保证公平正义的前提下, 加大实施绩效工资的力度。对于那些做出突出贡献、重大创新工作, 为家社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 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让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创新带给自己和家庭的利益和好处。

绩效工资要真正体现出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奖惩倾向。不能做老好人、吃大锅饭, 实行平均主义。对于重大科研创新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人员, 实行公司股份配额、按比例分成等奖励机制, 让创新型技术人员逐步树立要致富做项目, 做出成果能致富的思想意识。同时也带动本单位和社会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投身到创新工作中去, 产生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想创新的良好创新氛围。

七、完善激励体系, 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多层级、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西方学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呈金字塔结构, 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 从下往上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激励, 必须从需求层次理论出发, 深入研究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差异化需求特点, 用针对性的内容和方式予以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 人们的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基本得以满足, 高层次的需求日益凸显。特别是高端人才, 单纯的物质奖励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和调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就要将更高层级的心理需求满足作为对这些人进行激励的重点, 为他们创造更为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 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宣传报道力度,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可, 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实现良性心理循环, 为下一步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做出更大的努力。

八、结语

上一篇:化工安全常识下一篇:学生学期家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