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心得高中

2024-04-09

《穹顶之下》观后感心得高中(精选15篇)

篇1:《穹顶之下》观后感心得高中

在《苍穹之下》中,柴静不再是以一个记者,而是以一个母亲、普通市民的身份来看我们天空的中的雾霾。运用大量的数据、事件及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三个问题。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高中的穹顶之下观后感,欢迎查阅。

高中的穹顶之下观后感1

看完柴静自费百万做的雾霾真相调查,脑洞大开。忽然醒悟,过去所看到的黑,是局部的黑,现在的黑,则是系统性的黑,黑到了这个国家的骨髓里,黑的简直让人绝望。过去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而今有人在努力打破这个黑箱子。

柴静的自媒体视频好像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这还只是解析了环境中雾霾的一角冰山而已,去触碰一下金融、医疗、教育、宗教、科研等其他领域,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雾霾。我们以为了解自己的国家,其实一无所知。

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我的看法是:一个权力不受约束的政府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不看到这一点,那就是没看到问题的实质。这部片子还是非常直观地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带血的黑色利益链条上有官员、矿主、种种吃煤的人,包括自身是底层且强迫童奴干活者。大多数中国人唯一的柔情留给孩子了。柴静因母亲之忧,拍了这部片子,以孩子作为切入点,希望让坚硬的人心有所触动,如果你居然认为是煽情。你就享受雾霾吧。”

柴静关于雾霾的专题纪录片《穹顶之下》,是一部不错的雾霾科普片,如果说数据之类让观众不能产生直观印象,那么当她谈到自己找北大实验室主动要求当实验者时,研究员告诉她这个实验没法做,因为实验时要设一个伦理安全值,结果是实验室的空气比外面要好。这个细节,足以让中国人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生存环境的危险性。

国人共享一国空气,无人能够逃避。在社会共识严重破裂的今日中国,这一问题本应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但对柴静纪录片的相关讨论,表明中国社会已完全无法取得任何社会共识。

各种指责很多,柴静的纪录片表明官方已经可以熟练利用互联网舆论进行官民互动,是好事。片子传递出的价值观,也是好的。片子也是好片子。有人为柴静的未来担心,那真是没看懂整个故事的情节:

1、新环保部长刚刚上任。

2、视频一出,人民日报等官媒力推。

3、多位现任官员在片中接受采访。

4、反腐矛头已经对准两桶油。

5、之前网传两桶油要合并。

6马上要开两会了。

最强烈的意见是:柴静背后有支持力量,那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石油、中石化的产品造成污染,其实是个老问题。多年来各地民众反抗的PX项目,基本都是中石化、中石油参建的。潘岳当年批评大型国企石化所建项目不少高污染项目,且建在江河旁边,是造成水污染的元凶之一。但雾霾的出现,据说有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冬天取暖用煤、农村燃料种类等多种原因。因此,说《穹顶之下》是对准两桶油而来,实在算是超级发挥之论。

高中的穹顶之下观后感2

你见过真正的星星吗?

没有……

你见过蓝颜色的天吗?

见过蓝一点的……

你见过白云吗?

没有……

“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句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在中国,会把这格言改成:试图了解事物缘由的人,是要倒霉的。”这段话是柴静女士为张宏杰先生的著作《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所作的序中写的。历时一年,投资百万,走遍中外,为了弄清雾霾的原由,柴静女士所受辛劳我们无法想象,在这里,向柴静女士致敬。

一张张细致描绘曲线图,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一次次明察暗访,用“触目惊心”已不足以形容。我看见,烟囱燃烧的不是化石燃料,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活物的生命;我看见,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背后,是物欲的贪婪,是权利的纠缠,是挑衅法律的尊严,是漠然与习惯。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柴静女士耗时一年殚精竭虑的调查,我们对雾霾的集体警惕和重视还会延迟多久,是否,还是一如既往的把雾霾编成段子,一笑了之?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对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言谈观念进行曝光,那些灰色甚至黑色的地带还能隐藏多久。

有谁愿意重返1960年伦敦街头,行人连自己的双脚都看不见,交警需要用火把来为车辆引路?有哪一个妈妈,会把自己的孩子囚禁在家中,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笑,生怕那样会吸入更多烟尘?有哪一位“既得利益者”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穹顶之下?有哪一个国人,愿意燃烧生命去换来锦绣繁华?我想,没有人会回答“我愿意”。那么,为什么,为什么还不在建筑工地的土堆上盖一层布?为什么还不在餐饮店里装一台油烟净化器?为什么还不在油枪上装一个油气回收装置?为什么还要一再践踏法律的尊严——执行?怕拖累经济发展,怕加大失业率,怕触犯有关部门的权利……这些都不是借口,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借口是淡漠,唯一的理由是利益。

我只想春有云霞出海曙,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夏有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秋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冬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希望,这不仅仅是奢求,而是穹顶之下的我们共同担起的梦与责任。

后记:柴静女士的《穹顶之下》发布后,很多人越来越警惕与重视雾霾和环保,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趁机深挖她的往事,借机炒作,有人质疑她的动机,甚至有人说她“满纸荒唐言”,而我却只有“一把辛酸泪”。因为在当下,有太多盲从,太多恶意,太多无动于衷,太多眼睛被无知蒙蔽,太多脑袋失去理性,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像柴静女士这样真正有良心的媒体人。

高中的穹顶之下观后感3

我个人感觉柴静的整个纪录片讲解得还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当然昨晚点击率能超过3千万次这么高主要还是名人效应。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说解决方案和投资机会,清洁能源的推广肯定共识,其中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按盖茨在ted的演讲来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并彻底解决问题。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垃圾发电现在的回报非常好,因为不但上网电价有收入,还有垃圾处理费收入,每吨收费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绝对是非常刚性的,这导致它不单盈利好而且现金流强劲。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比如柴静的纪录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错的企业并且正准备投资它,它存在的意义类似于这个纪录片导致的舆论压力,让民众和政府能监督排污企业,并且是有客观标准的。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高中的穹顶之下观后感4

20_年2月28日,一部名为《《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出现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在短短的时间内,其播放量及下载量早已破亿。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一年之久的柴静,以“私人恩怨”介入公众话题。

3月1日,刚刚上任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与媒体见面,这是刚刚上任48小时的环保部部长的首次对外活动,他表示,已经完整看过《穹顶之下》,并发短信对柴静表示了感谢。并对讲述了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

此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在《苍穹之下》中,柴静不再是以一个记者,而是以一个母亲、普通市民的身份来看我们天空的中的雾霾。运用大量的数据、事件及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在片子中我们看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看到环境保护的现实性、无奈性……无论出发点如何,柴静的举动值得点赞。

在记者见面会上,陈吉宁将该纪录片和环保史上有名书籍《寂静的春天》相比,该书由女科学家雷切尔.卡森在1962年出版,唤起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一切,提出了“向大自然宣战”、“发展压倒一切”等口号,在那个时候,几乎没人去质疑它的正确性。而环境保护被经济发展有意识的忘记掉。如今,环境污染却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环境保护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我国早已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法》在1989年12月就已颁布。但环境保护年年提,环境污染仍存在。“我现在不敢笑,怕别人看到我没有牙齿”在面对柴静的提问,环保部一位官员如此说道,道出了无奈,也道出了环保执法的尴尬。

《苍穹之下》道出了中国环境污染的现实,也道出了环境保护的无奈。有法难执行,正如某些媒体报道中国法律就像TXT文本文件一样,只能打开浏览,却无法像EXE可执行文件一样,可以在实践中运行。

执法为何“过松过软”?其还是执法手段单一,主要是靠现场检查、责令停产、进行罚款,没有强制执法权,不能直接强制关停污染企业,也不能扣押、查封排污设备;甚至开出的罚单,也因为环保部门自身没有强制执法权,还得申请法院等机构执行。另一方面,过去很多地方唯GDP论,重发展清环保,甚至放纵污染。这又进一步使得环保部门成为“弱势衙门”。

党的十八会议已经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体系之中,并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五位一体”战略举措。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它赋予了环保部门多件执法利器。环保部门可直接查封、扣押排污设备的权力,环保执法有了质的飞跃,让环保执法“长了牙齿”。

古人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如今,我中国环保执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现在就需要中国的环保执法者就要顶上去,守住环境的阵地、法律的底线,不能重复之前的“过松过软”只有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让让生产经营者敬畏自己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敬畏各项环境保护法规的权威与尊严,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高中的穹顶之下观后感5

昨天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感触颇多,刚看后还觉得这个人真有勇气,很敏锐,能够击中时弊。但是后来想想里面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总的来说就是她也许讲了99%的真话,可是在其中1%最核心的部分却讲了100%的假话。如下:她讲了中国的油品等级为什么那么的低,原因是中国只有3家石油公司为了自己的垄断利益,自己指定的标准过低,大家都知道的她指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同时,她又说美国却有上千家。暗示和引导人们以为,只要打破垄断,全面开放就万事大吉了,石油问题就解决了,排放就更清洁了,雾霾就可以治理好了。事实果真如此么?

地球人谁不知道,美国早就在石油行业完成了自由竞争阶段,早就形成了以洛克菲勒为首的寡头垄断时代!所谓的美国有上千家,其他的那么多公司占有市场份额有多少?这个她在罗列了一大笔数据后却选择性掩盖起来。让人感觉证据不充分。要是按照她的逻辑,中国也有不止几十上百家,去各个大油田的附近看看,也有很多私营的炼油厂啊。那么倒回来讲,既然美国的可以垄断,为什么中国的不可以垄断,难道就是因为美国是垄断在私人手里,而中国的垄断在政府或国家手里就不行了?

话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全面放开石油行业,交给市场竞争然后形成私人寡头。问当今世界,有哪个所谓的民族资产阶级有这个实力搞得赢西方的大财团大寡头?如果真的全面放开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西方的大资本家垄断。也许放开初期老百姓会有点甜头,但是长远来看,一旦西方大资本垄断了中国的能源市场,那才是苦日子的开始。如果真的像她说的一样放开油气开采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看看前几年放开的煤炭行业就知道了,是那些黑心的私人老板更关心环保呢还是国有企业更加负责任?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可是她为什么要误导民众呢?而且有选择在两会前的敏感时期搞出这个题目?估计背后是有推手的,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编99%的真话和1%的绝对谎言的,而且在极短的时间被所有媒体发布,形成轰动效应。固然,国有企业是有问题,而且很大,但是解决的手段绝不是所谓全面放开,那样的结果就是全面被国际大资本给控制,给吃掉。没有了能源命脉,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就丢了。我们只有想办法让国企真正地为人民所监督,完善其管理职能,真正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将其摧毁。现在中国28个关键行业,据说有23个都被外资完全控制了,要是将来再全面放开铁路、军工、电信、石油等等命脉,将所有命脉行业私有化,那我们的立国基础还在哪里?我们还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么?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核心的政治问题,立国的基础动摇了,性质改变了GCD离最后的倒台恐怕也就不远了。到那时就是胡汉三又回来了。

所以,想来想去觉得,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国企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加强国企在整个经济成分里的比例问题,以及如何让这些国企真正地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让他们的的权力得到监督和制衡的问题。国企不是哪个官僚的,不是哪个利益集团的,它应当是真正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并且是为全体中国人民谋福利的。只有做到了这点,整个国家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人民才能真正的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高中的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2:《穹顶之下》观后感心得高中

从柴静的生活经历和以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说明雾霾对我们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有伤害。从柴静的孩子就可以说明雾霾伤害太大。一年中有174天是有重度雾霾的。那就是说一年有半年不能出去。

说钢铁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其实是在反面说中国的雾霾。

还有关与雾霾。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吧!从20__年武汉刚刚雾霾那几天人们争先恐后买口罩戴口罩,到20__年几乎整年雾霾天气超过250天人们依旧可以每天淡定的出门买菜、逛街、锻炼,到街上已经没什么人再带口罩。从这件事上所以可以看出,习惯就好,习惯了我们就麻木了。

预防雾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穹顶之下观后心得模板2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我家住在武汉三环的位置,在十几年前刚刚搬来的时候我记得晚上还可以看见星星,那真的是满天的繁星,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这居然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奢侈。武汉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现在走在武汉的街头,到处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处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飞扬的尘沙,我们走在路上必须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这样我们仍然会呼入大量的灰尘,而这些都是能够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们的孩子和父母。

篇3:“穹顶之下”的高中课堂

曾几何时,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头顶着湛蓝的天空。春天里,小河涓涓流水,风景似画;在夏日微风习习的朗夜,我们在满天的繁星中寻觅着北斗七星的踪迹;秋日丰收的小麦在阳光下,麦香都是泛着金黄色的;而冬天里的日出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是显得辉煌而壮丽。可是如今,河水已被上游化工厂污染了,夏日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而秋天田边正冒着焚烧秸秆的浓烟,冬天的日出也被雾霾遮盖了。

不知从几时起,央视每日的天气预报有了雾霾这一气象形式。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的,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正常吗?当然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

这个关于雾霾的调查的视频,长达2个小时,从头到尾,它的信息来源非常权威,信息也很立体,它告诉我们什么是雾霾,雾霾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

都说经济决定现在,政治决定明天,而教育决定未来。由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教育,所以应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尤其是在校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当前的高中课程,在化学、地理课堂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对同学们进行德育教育中都能突出环境保护的内容。这样文科生和理科生就都能很好地受到环保教育。

在化学课堂中突出环保教育

在高中的化学课上,老师可以将全球十大公环境污染事件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介绍环境污染事件的起因、危害、处理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化学物质以及反应方程式。例如,在介绍硫及硫化物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加入“伦敦烟雾事件”的案例。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就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大气污染,最终导致4天内死亡4000人,两个月死亡12000多人的悲剧。当时,伦敦上空的二氧化硫是平时的6倍,而且二氧化硫加上三氧化二铁的粉尘可以产生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凝结在粉尘或者细小的水珠上形成硫酸烟雾,引入到人体的呼吸系统,导致人们患上呼吸系统疾病。通过这些介绍,同学们不仅可以认识到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性,可以学习到三氧化二铁、氧化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同样,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也涉及到一系列的氮氧化物的反应。通过将化学方程式与环境污染事件结合起来教学,同学们不仅可以对环境污染事件有更多的了解,也加强了对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介绍更多的化学知识。

在地理课堂中突出环保教育

地理是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人口与城市、环境的知识,从各区域自然环境的历史的变迁中,能更好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例如,在学习老工业区的振兴——德国鲁尔工业区这课时,我们可以联想到,上世纪的鲁尔区仿佛就是今日中国的北方地区。相较于鲁尔停产整改,我们的环保措施又在哪里呢?同样,昔日楼兰古城的消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的断代,而今的臭氧空洞、全球变暖,无一不在为人类敲响警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突出环保教育

每个学校每年都会利用一两天的时间组织同学们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有的是徒步行军,有的是户外生存训练。可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很少见到环保教育的影子,但是环保意识却往往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所以在这些活动中没有理由让环保教育缺席。学校可以选择某一条受污染的河流,让同学们通过调查问卷、采访周围的村民、去当地环保局收集资料等等不同的形式,去了解河流受污染的原因,还可以比较周围居民在河水污染前后生活的变化。学校也可以与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合作,让同学们亲手操作仪器去测量学校所在地某一天的空气质量,让他们知晓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气的质量,并自己编写空气质量日志。学校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去居民家分类收集垃圾,并将分类收集到的垃圾送到资源化利用的机构和部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同学们对周围的环境污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他们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看到整个中国的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德育教育中突出环保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校非常注重德育教育。但大多数侧重在文明礼仪、诚信等方面,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孔融让梨等。而关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合一,董仲舒的天地人,万物之本等环保教育不太多。实际上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如不浪费水电,养成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的好习惯;不乱扔果皮、奶盒、冰棍纸及口香糖的胶渣;爱护鸟儿和野生动物,不吃国家保护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尽量骑自行车或步行,不要动不动就“打的”,而且绿色出行、还可以锻炼身体;崇尚朴素节俭,不追求大牌名牌用品;用节能产品,不用一次性和过度包装商品;回收废电池;并在家里也让父母文明低碳消费。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峻,雾霾、土壤污染、毒大米、地下水污染等等环境事件每年都有几起。政府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污水厂、垃圾填埋场、做垃圾分类规划。可是在中国,虽然马路边垃圾桶清清楚楚写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几乎没有人在扔垃圾前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或者他们根本不清楚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别。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远远不是在马路边多建几个垃圾桶,多建几个污水厂、填埋场那么简单。因为如果不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再多的分类垃圾桶都是摆设。用一个哲人的话讲:“要从娃娃抓起”,如果不对从幼儿园起的同学们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再多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都只会是空喊的口号。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希望家人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地散步和呼吸,不必担忧因为污染而产生的健康问题,不必去看预报讲我们的城市明天是不是有雾霾。我们无法为治理污染做多么伟大的事,但我们能从小处着手来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脚下的地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来参与进来,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那十几亿人一起呢?

篇4:穹顶之下观后感高中生作文

也恰恰是昨晚,我听到一个即将去美国留学的高中生,说着自己未来的打算,他喜欢的是历史和政治,偏偏准备学法律,因为法律在美国很吃香,他说他以后要留在美国,因为中国的政策、环境等等都不好,他还计划着买房,以后要能进入美国的大的公司,收到offer,还说着拿到美国绿卡最快的方式就是与一美国人结婚……我听着他所说的话,我不禁感慨道,天啊!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这种价值观、这种思想吗?我们那时候想的也顶多就是要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其他这些从来就没想过。这么些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例子,这似乎跟柴静的《穹顶之下》毫无关系,可是就是在《穹顶之下》的背后,我似乎看到了比环境更严峻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穹顶之下》中有几个部长、领导、老总、普通工人,每个人都很无奈,每个人都推卸着责任,他们仿佛都在说着“我混口饭吃我容易吗?”,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反而变成了经济的发展,说俗点,都是钱惹的祸。追求经济的发展本没有错,我们中国落后了那么多年,穷怕了,这完全可以理解,可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是什么,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靠的是什么去灌溉,靠的是教育。

那位高中生,最美好的年华,想的东西却是如此现实与世俗,小小年纪我已经在他身上看到了急功近利,这让我觉得可怕。我想在他的身边,他的班级,乃至他的学校,甚至是更多的中国学校,出来的都是一个个急功近利的孩子,而这些孩子背后,有着一群同样急功近利的家长与老师,而家长与老师为什么又那么世俗与功利呢?放眼望去,其实现在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这样,浮躁、世俗不堪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只谈利益,不谈内心的感受,似乎只有钱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减肥的人看到别人减肥成功了立马去问别人是怎么减肥成功的,如果别人说是靠每天坚持运动,立马就没劲了,为什么?因为寻求答案的人多么希望对方告诉他一个不靠运动也能快速减肥的方法。踏实、勤奋、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这些老祖先传下来的真理已经被人们渐渐遗忘了。我们追求着更快、更高、更好,经济是快速发展了,科技也是发展越来越迅猛,可是,这些并没让我觉得人类有多么伟大,反而让我觉得人类有多么愚蠢,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让我看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敬畏,我们可以不相信上帝、神灵的存在,但是我们不可以不敬畏自然,头上的天空,脚下的大地,呼吸着的空气,这些孕育着地球上所有的一切万物。各种杀人事件、拐卖儿童、滥杀动物等社会实事,都反映出了人们对生命的不敬畏,难以想象,当我们对生命都不心存敬畏了,这是多么可怕又悲哀啊!有因必有果,今天为了经济高速的发展而忽略的一切,未来都会偿还。

篇5:高中生《穹顶之下》观后感作文

整个一上午都在观后的沉思当中,一部作品揭示的雾霾真相竟然是行业利益、部门私利、法规虚无的产物,比如汽车燃油油品不良导致雾霾与垄断行业不肯升级可以节省500个亿有很大关系。

“繁荣”背后的丑陋也是令观众之我感到少有的低落:房地产、钢产业等地方支柱经济区域饱和过剩,并造成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破坏也不肯停下来,源于有国家的巨额资金补助在支撑。

才女柴静出身媒体但属于罕见的有责任感的时代精英,媒体人的才华与品德在她的《穹顶之下》作品中公益满满的呈现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别人明明知道也不肯说的环境中挺身而出。

柴静外表不算美女,但学识、才能、责任感上的美,远超频频靠露体吸金的艺人们的美貌。这个时代的美,显然是真才实学和脚踏实地以及为人修养信仰,智慧的真话多一些,世界会更美好一点。

篇6:高中生《穹顶之下》观后感选登

但是,作为《穹顶之下》的一位观众,我认为,“柴静的意义”是远不限于促进雾霾治理的。“柴静的意义”,应当从公民精神建设的层面来理解。

【中国社会的良知】

柴静在片子自述,她制作这部专题片的初始动机是为了给自己出生即患肿瘤的女儿追求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但是,她以个人身份,自费约100万元,并动用自己资深媒体人的社会资源,耗时一年多制作这部专题片,完成的一是个对关系中国亿万孩子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调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难”,母亲柴静在片中表达的`焦虑和渴求,是为天下孩子,当然也是为所有生存在这个“雾霾穹顶”下的全体中国人发出的。

【中国媒体的勇气】

观看《穹顶之下》,柴静作为媒体人的追究意识和批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她始终表现了新闻监督的问责立场。她追根溯源,对无论来自企业、还是官方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责任的推诿,是不留情面的质询和展示。对于非环境专业人员,柴静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既有专业方面的,又有社会方面的。她令人敬佩的勇气表现在,她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需要巨大勇气和毅力才能完成的课题,而且她成功地完成了。由此,我看到中国媒体的勇气。

【中国公民的理性】

今天的中国社会,面临公共问题,情绪表达多于理性追求,借此“国情”,便有某些“社会良知”不仅得意于自我无知无畏、以讹传讹,更以危言耸听、谣言惑众作为代言公众的常态。《穹顶之下》让我们看到,柴静作为一个非雾霾研究的专业人员,为了帮助观众解答“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不仅竭力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向国内外专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险充当实验对象。《穹顶之下》是求理、讲理,以理服人的。这个专题片的力量,是牢牢的建立在对真相的渴求、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真理的敬畏之上的。《穹顶之下》表达的是一个普通公民对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的诉求,但这个诉求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它基于深刻的公民理性。

【中**亲的希望】

篇7:穹顶之下的责任

这则材料包涵诸多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柴静在央视工作时便已致力于环境保护,离职后自费百万元耗时一年拍摄出这部“环保大片”,不难概括出一种“坚持”“环保责任”的观点;其二,“雾霾”现象的严重使其屡屡成为新闻热词,柴静纪录片的热播和公众热议中体现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中如何权衡,实际上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性发展”可作为本材料的第二种观点;其三,热播后多方声音的发酵实际上体现了在生活中,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可以得到材料中体现的第三种观点:“看待事情不能片面化”“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等。

下面是不同论点下对原材料的“改编”(运用)。

论点一:

在通向梦想的道路上,往往不是顺风顺水,道路布满荆棘。我们被讥讽,被嘲笑,被打击。一切的苦难挫折都无法熄灭心中的火焰,那理想之光正因心中的梦想清晰可见,为了它,我们愿选择坚守,孜孜以求,期待花开灿烂。

2015年2月28日,柴静自费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播映后,引起整个社会广泛关注。有人对《穹顶之下》予以极高评价,认为其切中痛点,包括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公开表示向柴静表示感谢,因为她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公众健康的视角来唤醒公众对环境的关注,让人想到美国作家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该书在上世纪60年代推动了美国的环保进程,唤起了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种种赞誉不过是对柴静多年坚守迟来的奖赏。

沉潜,等待,是最好的坚守。这短短103分钟纪录片耗费了她整整一年时间。很久以来,我们一直痛心于环境的恶化,天空的黯淡,但我们往往只会抱怨,抑或麻木的忍受。而柴静,却以柔弱的肩膀,在这寂寞天地间扛起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而终有一天,正如泰戈尔所说的那样,柴静,清晨一定会来,黑暗也要消隐,你的声音将划破天空,从金泉中下注。

点评 该片段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取舍主要是柴静纪录片的拍摄时间及引起的巨大反响。时间长达一年,足见其沉潜、专注及用心。巨大的反响正是对她坚持迟来的却也是应得的奖赏。以此可以很好地证明成功是坚持的必开之花。

论点二: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日益富庶,随之而来的是,“利益”二字蒙蔽了人们对自然敬畏与尊重的心,于是不计后果地索取,于是肆无忌惮地破坏。我们自负地享受着“万物之主”的无上荣光,却终被自然无情的报复狠狠扇了一耳光。蓝天白云成为奢侈享受,青山绿水只萦留梦中。

2015年2月28日,柴静拍摄的一部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网络播映后,引起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一天之内,几大互联网网站点播下载量加在一起已近上亿次,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该影片链接及相关评论被反复“刷屏”。这部纪录片主要针对什么是雾霾、雾霾的形成及其解决出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记录和剖析。连年的雾霾污染,已成为中国部分地区的一个“标签”。

热烈的反响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警醒——为何一时间每个人都在谈论这一话题,因为它已迫在眉睫,已经影响到我们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们并不怕死,但不想这样活着,活在阴霾之中,活在恐惧之中,活在紧闭窗户的房间里,活在厚实的口罩下。

尖锐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先孰后?

为了留给自己、子孙后代一片纯净的天空,我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所有可以炫耀的资本,在“生存”二字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国家的强大与美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创造,需要我们努力寻求真理,去独立思考,去不计个人利害地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付出和取舍。

因为,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点评 该片段重点强调纪录片的主要内容及引起的社会关注。因为材料暗示了“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观点,社会对环境问题的热切关注,足以从侧面说明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如何取舍实际上已不言而喻。

论点三:

世界无限广阔,万物复杂多变。永恒广阔中会产生多样标准;繁复多变中会衍生不同角度。

正如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热播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样。各种声音不断传来,有人对《穹顶之下》予以极高评价,认为其切中痛点,包括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公开表示向柴静表示感谢,因为她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公众健康的视角来唤醒公众对环境的关注,有人认为影片掺入了较多个人情绪因素,传说中拍摄者个人的一些“有违环保”的行为也引起了争议。但更多人认为,影片说什么,与个人无关,只要它说得对,就应该支持。这部影片有感染力,推动了社会对环保的认识,普及了科学知识,并有助于社会公众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证明,世界观不同,价值观自然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评价同一个事物,一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绝对没有1+1=2这样简单。

篇8:穹顶之下心得体会

--观《穹顶之下》有感

相信广大学生开学初时都在热烈讨论由柴静个人推出的《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作为一名关心社会现象,关注时事,关怀环境的大学生,我也观看了这一个掀起舆论**的纪录片,并且深有感触。意义

这一个纪录片一出来,便有许多争议,有人被雾霾以及环境污染情况之恶劣所震撼,有人则吐槽柴小姐数据不准确,用词模糊转义。而我觉得,不管此个纪录片数据是否有所夸大,不管柴静小姐是否弄虚作假,但是雾霾现象确实存在,环境问题确实严重,柴静退出纪录片的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便是暴露问题,显示问题,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不要忽略问题,她做到了,她达到目的了,总的来说,这个纪录片的影响是积极并且深远的。效果

《穹顶之下》的反响十分剧烈,大多数人都听说过雾霾,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雾霾具体是什么!不知道雾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雾霾对人体有什么伤害!而这个纪录片,则让大众明白了这些,让大众意识到雾霾的存在并非不影响自身,让大众知晓环境问题不容小视!感想

篇9:穹顶之下心得体会

该纪录片从三方面入手,为我们深入解答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柴静通过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一幅幅雾霾笼罩下的全国各地的照片,唤起了全体民众对环保的良知。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饮鸩止渴的行为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当今的中国早已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和看不到敌人的战争。参与者是全体中国民众,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一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换来的却是环境的破坏和家园的毁灭,这种结果令人心痛不已。

在这短短103分钟55秒的视频中,我们生动的看到了雾霾的成因,雾霾包括了什么,它们如何进入人体,又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更加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除了买净化器和口罩,我们每一个个体,还可以为雾霾的治理,做很多的事情。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不是调查记者或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但是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行动。

那么同在穹顶之下,面对雾霾,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早上出门上班,刚进电梯,一股刺鼻的烟味就向我袭来了,走出电梯,我猛地想呼吸几口新鲜空气,迎面又走过来几个叼着烟,吞云吐雾的大叔大爷,当时我就在想,这空气质量之所以那么差,甚至形成雾霾天,其实和我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关系,每个人在该禁烟的场合不禁烟,想着一口烟怎么能造成空气污染,可是人人都这么想,全国13亿人口都那么想,那空气质量怎么好的起来?

再来说说走出小区的感受吧,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都有私家车,以前建小区的时候没考虑到这一点,以至于小区里的车位停满不够用,很多人买不到车位都停到了小区外面,一出小区,一眼望去,马路两边都是车,每天这些车子排出的尾气单靠周围稀松的绿化能分解吗?一天天,一年年下来,其实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都是巨大的。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呼吁身边的每个人都要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5公里范围内出行,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如果开车,发动机空转不要超过30秒;在路上看到冒黑烟的柴油车,试试拨打12369环保投诉电话;如果看到餐馆排出大量油烟,试试建议他们安装过滤装置,或在美食网站打差评;看到工地尘土飞扬,土堆裸露;怀疑加油站油气泄露,请拨打12369;如果你家在烧煤,在能够负担的情况下,请勿使用劣质煤炭;请妈妈朋友定期清洁炉灶,保护家人健康;还可以随手拍,定位工业污染源,监督举报违法行为,并在微博中@当地环保部门;试试关注违规企业名单,拒绝购买它们的产品。

当然,除了治理雾霾,但是在雾霾尚未散去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恰巧前两天从新闻上看到了一家从事这方面产品生产的企业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佩戴防霾口罩是室外活动呼吸道健康防护最经济的解决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罩都具有这样的防护功能。从开始,防霾口罩就大量的涌现在市场上,由于没有出台相关国家标准,防霾口罩的市场可谓鱼龙混杂,价格更是高低不等,让消费者挑花了眼,也有不少地方相继报道出工商部门查出的不合规范的产品。

刚开始看新闻时还以为要曝光这家以做医疗器械出身的上市公司,说它们趁着环境污染生产不合格的防霾口罩的。仔细看下去,才发现大错特错,新闻里放的是记者与该公司董事长邓总的采访。邓冠华董事长说:“在呼吸方面,我们关注的是室内和室外,我们推出系列的产品,总的原则是把一些重大疾病,通过我们的产品营造的环境,能够给它预防,能够做尽可能的延缓,所以我和健康事业部的人说,你们不要告诉我你们卖了多少钱,要告诉我有多少人因为我们的产品而受益”,接受央视频道采访时他也曾提出,“口罩是很严肃的事情,这真正关乎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肺癌,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得到顾客的尊重比马上转到快钱更重要”。阳普医疗健康事业部在呼吸道健康方面的使命,是要为降低人类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减缓人类器官衰老而努力的,关爱人类健康是它的企业宗旨。

在阳普医疗的生产基地,可以看到他们对生产环境的严格控制、材料的严格筛选,以及对产品安全性的关注。就像邓冠华董事长说过的一句话:“要用医学精神去践行社会责任”。该企业生产的所有口罩产品都拿到国家权威机构做相关检测,确保产品的防护效果,而且为了产品本身不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他们要求自己的产品必须通过医用口罩的生物安全性三项指标,并且所有产品在环氧乙烷灭菌后全部独立包装,以免在存放时滋生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些都是一般企业不会去做的,但是他们主动做到了,这虽然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成本优势,他们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消费者负责的想法。

最后,引用《穹顶之下》视频中另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语:“最愚昧的事,是容忍自己处于愚昧之中;最麻木的事,是容忍自己处于麻木之中”。

篇10:《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作为一个新闻人,把几个关键问题都找出来并说清楚了,在科学事实上没有明显的错误,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容易的是她采访到了许多当事人,触动了长期以来敏感的话题;最重要的是可能她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到,雾霾不仅和自己息息相关,而且自己是可以推动改变的力量。这部片子必将载入史册。

首先:对于雾霾,不存在“适应性”问题。吸得越多,危害越大,特别是对小孩子。如果家有老人或家族内有人有心血管疾病史,对雾霾天需要有更多关注。空气污染还被证实与出生缺陷率提高以及新生儿体重过低有关,影响孩子一生。而谈到重现APEC蓝需要减少一半排放的问题,我们不该忘记,这个一半只是以我国的“蓝天”标准而定的,并不意味着只要减少一半就能实现民众健康的需要。2014年,北京PM10的年均值是115.8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制定的PM2.5标准,第一阶段为年平均35微克/立方米(最宽松的标准),指导值为10微克/立方米。

其次,该片对“环保是奢侈品”的概念发出了挑战。事实上,长期生活在高污染地区的底层劳动者,才是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肺癌村的环境难民,从小看不到蓝天的小姑娘,都在承受着沉重的代价。而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无论是看不见西山的北京人,还是看不真西湖的杭州人,已经在漫天雾霾中,呼吸了至少十年。人们需要工作,也需要健康,需要自在地生活。我们不该忘记,环保需要付出代价,不环保同样有代价,甚至代价更大。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部片子中给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总的来说有这么几项:提高标准,严格执法,对垄断的能源行业开放市场竞争。而它也难得地明确了这么做的阻力和要付出的代价。

具体而言是:

1.环保催动创新,以绿色低碳倒逼产业转型。导致雾霾的燃煤中,劣质煤占了很大成分,劣质煤被用在过剩产能上,形成的是浪费,现在需要淘汰这些产能,让新产业淘汰旧产业,倒逼产业转型。

2.允许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将相关信息公开,并放开能源市场,允许民营天然气进入市场竞争。

3.从国家层面,除了制定排放标准并实行监管,政府其实还有许多办法可用。比如国家的各种政策在实施前会进行经济上的成本-收益分析并将结果公示。这一点对于环境问题尤为重要。因为环境方面的收益是隐性的,长期的,覆盖全社会的,更不容易看到直观效果。也正因为没有相应的分析,我们有时往往注意不到环境政策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将环保支出视作负担。

4.在个人层面,应该自商品购买、交通出行、家庭能耗等方面实现节能。比如共享消费也是一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解决办法;也可以在购买商品是选择有绿色标识的商品;还有一种选择:降低购买商品的频率。人们购买商品的动力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整体幸福感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着收入上升而升高,与家人、朋友、社区共享的快乐才带来更深刻的幸福感。

篇11:穹顶之下,绿色飞行

柴静在《穹顶之下》提到了飞机带来的排放污染:一架飞机一个起飞就是一吨油,一个落地又是一吨油。虽然不精确,但也的确说明了民航是个高耗能行业。作为民航业内人士,我们可以比柴静更加精细地计算出一架飞机的油耗和排放量:以东航于2011年12月引进的空客A330 B-6538飞机为例,该机目前飞行了39个月,约15000小时,按照5.5吨/小时的油耗计算,共计消耗了82000多吨航空煤油,是该机最大起飞重量238吨的347倍,折合排放二氧化碳27万吨,其中污染物还包括一氧化碳未燃烃和颗粒物氮氧化物等。而这只是一架飞机的排放量,多么触目惊心。

航空运输业是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减排当然与空管和空域划分有很大关系,但作为飞行人员,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空客飞机在FCOM中有“绿色操作程序”,提供了不同飞行阶段的节油程序:

在驾驶舱预先准备中,尽量使用地面电源,延迟启动APU;在驾驶舱准备中,如果一个空调组件足以供气,则关掉两个组件中的一个;如果起飞机场不需要使用减噪程序,并且性能允许,MCDU起飞性能页的加速高度尽可能低;如果条件和性能允许,选择最合适的跑道以节省滑行和/或飞行时间;滑行中,推力尽可能低,避免使用过大推力;起飞前,关闭两个空调组件,在减爬升推力后接通一个组件,至少10秒钟后接通另一个组件;爬升中如果没有ATC限制,使用管理速度按最经济速度飞行;巡航时,在最佳高度层上飞行,及时更新风信息(风向改变30度或风速改变30节);进近时,如果条件和ATC允许,使用减速进近;如果着陆性能允许,选择形态3能减少进近时间和油耗;着陆后,如机场条件允许,使用单发滑行,在高推力后至少1分钟,APU可用且直线滑行时,关闭2发。

还有一些程序虽然没有写在手册中,但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如:落地后,情况允许,使用慢车反推;根据公司政策与性能,起飞前采用单发滑行;条件允许,延迟放襟翼、起落架;条件允许,计算好下降顶点,下降剖面,让整个下降过程尽量让发动机保持在较小的推力。

另外也建议公司要经常清洗飞机,保持飞机的表面清洁;减少飞机上不必要的负重物品等措施,每年省下的燃油费用,减少排放的效果也是不容小觑。

作为飞机驾驶员,只要我们从细节做起,参照空客FCOM中推荐的“绿色操作程序”,加上积极主动申请合适的高度,尽量申请直飞,制定连续的下降计划,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的举手之劳,不知要抵得上多少个“无车日”呢。

篇12:《穹顶之下》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雾霾的视频,让我很惊奇的是中国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平时我都没有发现,雾霾原来那么可怕,它对人体的危害原来那么大。

这几年,因癌症而死去的人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厉害,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1、汽车尾气;2、劣质煤的大量使用;3、污染企业排出的大量烟尘。以上三点是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做的是低碳环保,1、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2、我们要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或多乘坐公共汽车。3、煤经过净化以后再燃烧使用4、净化污染企业排放的烟尘。只要做到以上四点,我们的空气污染度一定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携起手来,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篇13:《穹顶之下》观后感

崔永元说:“(穹顶之下)非常好,是1个好的科普教材。它的数据、推论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觉得科普的最大作用就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崔永元还说“我认为柴静该说的都说了。就像1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一样,1个ct检查准确地诊断出了病症,而治疗要靠其他科室-做新闻的就好像做检查一样,只负责探求真相,是不应该开处方的。至于说该淘汰什么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做什么,做纪录片的不应该去涉及这些。”

很多公众人物都对《穹顶之下》发表了看法,我之所以特地将崔永元对柴静的《穹顶之下》的评价拿出来,是因为他说的这番话和我对《穹顶之下》的基本看法很相似。

一、穹顶之下的“对”

《穹顶之下》是一部很直白很接地气的科普片,柴静把一些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据,晦涩的术语等转换成具体的案例、视频和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采用新媒体全网覆盖的方式,让公众直接认识到了“雾霾”也让公众意识到了“雾霾”这个危害社会与人类的大问题。

这部纪录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讲了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办?数据的来源也很明确。所以柴静在制作这部纪录片是使用了“数据新闻”这种新型的报道方式,她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并且帮助我们去解读这些数据。至于这些数据本身暂且不提,利用数据来说话无疑是比较直观、可信、权威的,简单粗暴,让人不得不服,而且也很符合当今的大数据背景。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给我冲击力最强的也正是这些数据。

柴静的《穹顶之下》极具人文关怀,她以妈妈的身份出发,更加亲民众,接地气,使得一部公益科普性质的纪录片“软化”了,可也因此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引起公众对这件事的热烈讨论。所以,很多人也因此开始发现自己身边的污染问题,并且开始重视这些问题。

我的老家很多人家都有灶台,需要烧柴,烧干草或者是烧麦秸。每次回去闻到那种味道,我就觉得--啊,这是老家的味道。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被我认为是老家味道的东西其实就是ph2。5的来源之一。正如柴静所说,烧柴烧煤经常让人感受到温暖,所以我们往往会下意识的忽略其所带来污染问题。

而今年,我是在老家过春节。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原本静谧的夜晚被鞭炮声,放烟花的声音所打破。放鞭炮,热闹喜庆,但是那1个晚上,烟尘弥漫,空气全是鞭炮火药的味道。柴静没有提到鞭炮、烟火带来的空气污染大概是因为它们所占比例不高,但是我认为这些是春节期间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而且主要集中在农村以及一些小城镇。

还记得柴静有提到这么1个有趣的例子--洛杉矶有1种罐头,里面装的是洛杉矶的空气,上面的标语写得是:如果你有恨的人就买一罐送给他。这是1种讽刺,但如果有一空气气真得变成了人类杀手的时候,是不是我们每个人想要生存下去就都需要背着空气过滤装置?

其实生活在深圳,然后现在学在湛江,这2个地方都是的环境都比较好,所以我对污染、雾霾并没有太直观、太深切的认识。但是在看到《穹顶之下》当中,北京、山西等地方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雾霾,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对我们人类造成一系列的危害时,我才感觉到雾霾的凶狠以及来势汹汹,就像是一只长着血盆大口的怪物,企图将我们一口吞噬。我们在我们周遭很少看到雾霾,但这不代表在我们国家,雾霾不是1个大问题,就好像我们没有看到什么交通事故,但每天仍有人死于交通事故一样。

“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真的必须行动起来,一同对抗雾霾与污染。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做的事情有限,但是只要我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了。正如《穹顶之下》里面提到的一样--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搭公车、或者是与他人拼车;随手拍照打电话举报拖着黑色尾巴的车辆以及工业污染源;建议直排油烟的餐馆安装过滤装置;拒绝购买污染企业的产品。这些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到不是吗?

所以不要认为环保、治理雾霾是国家的事,我们同样可以为此做出贡献。

二、穹顶之下的“错”

而这部纪录片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有关中国石油那一部分内容。其中,柴静在采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前总工程师和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时,这位曹湘洪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柴静的犀利问题,曹湘洪每次的回答都避重就轻,这让我看得挺恼火。而接下来,柴静和环保部门去查1个小村庄的民营加油站时,老板那种嚣张的态度也让我感到愤懑。

我是个学生,不开车,所以对油价的关注度不高,但是从柴静的讲述当中我也能意识到关于石油的一些问题的严重性。而自然,中国石油、中石化也引起了我的强烈质疑--为什么他们不升级?他们垄断石油这么多年究竟攫取了多少利益?当然也质疑一些当今的民营企业,质疑它们的油的来源以及油的品质,以及质疑它们究竟是在推动中国的发展都还在给中国的发展拖后腿?

还有一点就是--柴静提到“保护落后是没办法创新的”,所以要开放市场,支持公平的市场竞争,支持新兴产业。但是这个“新兴产业”指得是哪种“新兴”?指得是“新能源”产业,还是其他私有产业抑或是外国资产?我们都知道能源对1个国家的重要性,如果把能源开放出去的话,总觉得像是把自家的后院向未知的陌生人完全敞开。

然后我与我的一位老师讨论这些问题。这位老师是在石油勘采企业长大的,也考察过民营油田、油井,她认为柴静对是有部分的论述不够专业,严谨,倾向性过强。她还说,“我只希望科学归科学,情怀归情怀,柴静的作品与美式游说团的相关性,柴氏概念股崛起,中国石油公司不止两家。深圳近十年治霾成就不是假的。”“柴静的所谓引进竞争,其实是为资本新贵进入国家命脉工程的公关,私营老板不满足财富,他们想要权,以血汗起家的人,只会把国变成他个人的家。”

这位老师说的就是两点,一就是中国石油公司不止两家,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批判。二是支持私营不一定靠谱,因为有些人会把私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之上。

篇14:《穹顶之下》观后感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不能穿越古代来和自己的行为做对比来分辨是对是错,我们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我们也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可以过的好,没有麻烦。

我觉得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想到它这么强大,它抢走属于我的颜色。被抢走的不只是天空的颜色,也将生活变得单调,无趣甚至低闷。我本是挺讨厌风这种东西,但是,现在我多么渴望来一阵风吹走它,吹走我心里的“霾”。

篇15:穹顶之下,勿忘烟霾

私人雾霾制造器

雾霾中的小颗粒污染物,即我们所说的PM2.5会对我们的肺泡、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伤害,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每一个公民的健康诉求,所以柴静所拍摄的《苍穹之下》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环境的改善需要长期的治理,并非立竿见影的事情。在这之前,有一些我们力所能及,能马上办到的事情,例如戒烟或者杜绝二手烟。

香烟对身体的危害比雾霾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2011年发表在《环境卫生展望》期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在重度污染的一天,空气中的PM2.5浓度可能已经达到了880微克每立方米,这样一个人24小时内吸入的PM2.5可能有14毫克,这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吸一支香烟就能够直接吸入12毫克的PM2.5,每天吸两支或者更多烟的人相当于天天生活在重度污染的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其官方微博上提醒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心的大家“穹顶之下,治霾同时应治烟害”,并指出,中国吸烟人数超过了3亿。不仅这些烟民自身健康受损,还会连累7.4亿非吸烟者遭受他们的二手烟毒害。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每年因“二手烟”死亡的人数也高达10万。如果已经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那么就更不应该通过吸烟在室内制造PM2.5浓度高的环境。

集大毒于一身

如果说PM2.5是对身体进行物理攻击的话,那香烟中的各种有毒物质还会对健康进行化学攻击。根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报告,香烟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几百种有毒,还有约70种属于致癌物质。我们现在对自己的食物和饮水都非常小心,为了避免摄入有毒物质,宁愿购买昂贵的有机食品和进口瓶装水,但是一支香烟就会将这些努力全部抹去。不如看看香烟中有哪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化学物质吧!

致癌物质类

甲醛:装修后有人空置新房半年才入住,就是为了少呼吸一点甲醛,怕因此患上白血病。另外,许多人不知道,甲醛的水溶液就是福尔马林,用来保存尸体,这也是殡葬业从业者患白血病几率较高的原因。

苯:很多人不喜欢汽油味,这是因为其中含有苯,人体摄入后,会导致呕吐、头晕和抽搐现象。香烟中也有苯,所以其味道令旁人作呕。

钋210:这是一种放射性很强的元素。我们因为害怕辐射甚至不愿意多做CT或者X光检查,为什么就对含有放射性元素的香烟甘之如饴呢?

氯乙烯:如果你害怕吃胶囊时不小心吃下了“皮鞋”,那也应该小心吸烟时会吸入“排水管”,因为氯乙烯是制造排水管的材料。

有毒金属类

铬:2012年,许多胶囊被查出铬超标的新闻激起了民愤,也让我们充分认识了这种金属的毒性,现在要告诉你,香烟中也有铬。

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我们非常熟悉——砒霜。一些杀虫剂中含有砒霜。除了自杀,没人会主动摄入砒霜,所以吸烟属于慢性自杀。

铅:许多女士都担心化妆品中是否含铅,但香烟中的铅比化妆品中的铅要可怕的多,至少化妆品只用于皮肤表面,而香烟却是直接吸入体内。

镉:化工厂造成的土地镉污染,导致了“镉米”的产生,摄入过多的镉会对肾脏造成负担。2013年的“镉米事件”让大家都不敢吃饭了,但烟民却还在继续吸烟。

有毒气体类

一氧化氮:如果你喜欢闻汽车尾气的话,那就继续吸烟吧。

氢氰酸: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用氢氰酸作为化学武器毒杀了集中营里的250万战俘和平民,吸烟室是名副其实的现代毒气室。

丁烷:你会在餐桌上发现丁烷,但你并不会误认其为食物,因为它存在于给食物加热的便携式气炉中。丁烷是一种燃料,别把它放到嘴里去!

甲苯:很多人说美甲有害健康是因为指甲油中的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其中就包括了甲苯。美国已经禁止生产含有甲苯的指甲油,但同样含有甲苯的香烟至今仍在贩卖。

你想多活10年吗?

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香烟对身体造成物理和化学双重攻击的后果是,减少10年左右的寿命。中国人均寿命为76岁,退休年龄为50~55岁,老烟民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刚退休就直接走进医院。患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的几率都将随着吸烟而上升,而且数字惊人。

与不吸烟的人相比,男烟民患肺癌的几率会上升23倍,女烟民患肺癌的几率会上升13倍。除了肺癌,吸烟还会增加患唇癌、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咽喉癌、宫颈癌和肾癌的几率。

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2~4倍,而冠心病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也是非吸烟者的2倍。吸烟者的动脉会变得狭窄,这样更容易患上周围性血管疾病。

吸烟者患上和死于慢阻肺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10倍。实际上,在慢阻肺导致的死亡案例中,有90%都与吸烟有关。

女性吸烟或者是“吸二手烟”的危害更大,首先她们怀孕的几率会明显降低,即使怀孕,发生妊娠并发症的几率也会提高。吸烟时吸入的一氧化碳还会让胎儿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其中的各种化学物质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有人说,相比以前,现在香烟所含的焦油已经减少了,而且医学更昌明了,所以香烟的危害也就减少了。可事实并非如此。美国长达20年的研究显示,医学的进步的确让死亡率下降和寿命延长了,但吸烟者并不在受惠者之列。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健康差距在20年之后甚至越来越大了,这在女性之中尤为明显。相比20年前,如今女吸烟者的死亡率增加了50%。薄荷味的香烟或者低焦油香烟让烟民吸得“放心大胆”或者吸得更深,自然其危害就不会降低。即使是不含焦油的电子香烟中也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想要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吸烟。

戒烟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在25~34岁戒烟的人,比继续吸烟的人能多活10年;在35~44岁戒烟的人,能多活9岁;在45~59岁戒烟的人,能多活4~6岁。随着年龄的增加,除了戒烟所带来的健康利益会减小以外,戒烟的意愿也会降低,让戒烟的难度增加。所以戒烟绝对是一件亟不可待的事。

别太高估你的意志力

大多数烟民都知道吸烟是慢性自杀,可为什么还是不能戒除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戒烟者都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了。研究显示,在没有任何药物或者其他帮助的情况下,仅有4%~7%的吸烟者能够成功戒烟。在戒烟时,大部分人是对戒烟贴或者戒烟药有非常抵触的情绪,认为它们和香烟一样会对健康造成伤害。实际上,香烟中的尼古丁只会让你上瘾,但是却不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是香烟燃烧后造成的焦油以及化学物质在缩短你的寿命。所以,戒烟贴里的尼古丁能够满足戒烟者的瘾头,但是又不会让戒烟者摄入其他有害物质。即使长期使用尼古丁贴片也比重新吸烟要好。

除了含有尼古丁的贴片、口香糖、吸入器和喷雾等香烟替代物有助于戒烟,一些不含尼古丁的药物也有助于戒烟。例如治疗抑郁症的安非拉酮能够减轻戒烟者的尼古丁戒断症状,在戒烟前1~2周就开始服用效果最佳。伐尼克兰是辉瑞公司生产的一种戒烟药物,也能舒缓戒烟时产生的尼古丁戒断症状。安非拉酮和伐尼克兰都已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作戒烟药物。

即使有药物的帮助,也只有25%的戒烟者能够坚持6个月以上不吸烟。来自其他戒烟者的鼓励、家人的监督和关心、医护人员的建议以及接受行为疗法能够让戒烟的成功率再次提升。参加戒烟互助小组,请呼吸科医生帮助自己制定戒烟计划,并将计划与家人分享是所有戒烟者都应该尝试的方法。

行为疗法不仅能够提高戒烟的成功率,还能够让这种成功持续下去,降低以后的复吸率,因为它会教戒烟者如何在心理上战胜自己的烟瘾。即使戒烟者的身体已经没有了戒断症状,也只能说生理上没有了瘾头,但只要心理的瘾头还在,一旦他们又处于压力或者遇到麻烦事儿的时候,就会再次想起香烟。戒烟有点像在治疗慢性病,如果说糖尿病患者需要一生控制自己的血糖,那么戒烟者也要一生都控制自己对香烟的渴望。行为疗法就是通过改变戒烟者的行为和思维来达到这一目的,当然,戒烟的时间越长,心理的瘾头也就越淡。

坚决拒绝二手烟

如果不想吸二手烟,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坚决拒绝。当社会将吸烟看作是一件不好和不道德的事情时,那么吸烟者就会无地自容,想要在公共场所点烟变成了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这不仅大大减少了二手烟的受害者,也从另一个角度督促了吸烟者戒烟。许多国家已经禁止影视剧中出现吸烟的画面,也禁止在公共场所或者室外吸烟。

我国已有16个城市为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中明确规定,室内公众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以及人员密集的室外公共区域禁止吸烟。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北京控烟协会提出了“无烟两会”的倡议,希望代表和委员们能够以身作则。

严格的禁烟条例出台能够让我们理直气壮地阻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如果你的家人吸烟,请不要只是告诉他们“要抽去阳台抽”,而是帮助和鼓励他们戒烟。给孩子营造一个无烟环境,既不让他们受到二手烟的毒害,也不让他们有样学样成为新一代的吸烟者。

尼古丁像海洛因、可卡因和酒精一样会让人成瘾,吸烟者往往感到在尼古丁的作用下,他们的大脑更敏捷,能帮助他们解决一天中繁劳的工作。因此,一旦停止吸烟,大脑缺乏尼古丁的时候,就会出现难受的感觉,如:

易怒、暴躁、焦虑

无法集中精力思考

对烟草感到饥渴

上一篇:普渡大学排名下一篇:山东汽车铸造企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