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英语

2024-05-09

书店的英语(共10篇)

篇1:书店的英语

The Future of the Bookstore

Class1 产经 1130071001 胡文

In my opinion, with the explosion of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he future demand for bookstores will be making the traditional entity bookstores disappear, it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e-book or the network databases.As we know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swept the world, including bookstores.It is a fact that entity bookstores are facing the enormous challenge bring about by online bookstores.Under this circumstance, many bookstores have closed down one by one.There have three reasons for people choose online bookstores.Firstly, buy books online is cheaper than going to the bookstore to buy books directly;second, relatively complete the entity bookstore, you can quickly find the book you want only to click the mouse;last, buy books online can also save a lot of time, and it can be prevent omission.In addition, the emergence of e-books have an impact to the traditional books More people like choosing internet to find information and read novels.Similarly,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The first is free-reading makes the book cost of reducing, because the general entity books are very expensive.Second, we only need to bring a small technology devices(such as u-disc)can save a lot of books.So it is very convenient.

篇2:书店的英语

去书店英语日记

Its Sunday today, my little friends Fiona and I went to the center bookstore for picking some books. We arrived at the store early morning by subway. In the beginning, there are a few persons, we both came to the comic bookshelf, and chose our best-liked comic book to read sitting on the floor. As time passed, more people came, and we found that we became roadblock, so we got up and picked several comics, encyclopedia and exercises book, paid for them, and then went home for reading.

I found we all should go to the bookstore or library more often, because we can get more knowledge from so many books. It is a place full of knowledge.

篇3:书店的英语

随着现在社会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网络书店、便捷的电子书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 国内的实体书店遭受巨大的生存困境, 即使国家最近几年政策倾向于实体书店, 实行取消图书批发零售环节的增值税。然而这并不代表实体书店新春到临, 新一轮的倒闭潮仍在全球传统书店延伸。由于这一现代消费模式的改变, 很多实体书店都要适时调整, 围绕主业拓展新的利润空间, 在“文化圈”和“文化氛围”上吸引客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台湾诚品书店。诚品书店1989年由台北仁爱路圆环创办第一家开始, 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 发展为今日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

二、苏州诚品书店的创新发展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CBD的苏州诚品书店是诚品书店的第46家门店, 也是大陆首家旗舰店 (“诚品生活苏州”) , 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秉持26年来“在书与非书之间阅读”的经营初心, 苏州诚品书店于2015年11月29日正式启幕, 以“一座人文阅读、创意探索的美学生活博物馆”为定位, 拥有50万册中外文书籍, 成为了具有苏州精神的城市文化地标。连锁而不复制的经营模式, 尊重各地文化特质, 诚品书店结合苏州这座城市中不同内涵的文化氛围创新发展出不同的特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化经营创新:

纯粹的图书销售越来越难在激烈竞争中生存, 多样化经营的出现则为实体书业的寒冬带来了一点温暖。在“诚品生活苏州”这个首创的文商创综合体中, 书店占据了1.5万平方米, 剩余的面积由文具店、休闲餐饮、服装店、家居店、展览馆、表演舞台等组成, 还有两栋塔楼作为高级文化艺术公寓出售, 以文化产业撬动房地产。也就是说在这家诚品书店, 除了买书、吃饭、喝咖啡、看展演, 还能买房。

2. 设计创新:

从空间布局、陈列设置风格到VI物品, 苏州诚品书店都有针对苏州本地的主流人群来定制, 在许多细节方面融入了苏州地方特色。落户在有“皇冠上的钻石”之称的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岸, 苏州诚品书店由台湾著名建筑大师姚仁喜设计, 在两个大堂入口处, 都有一个高6米的72层台阶大楼梯, 宛若艺术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结合了苏州园林、江南水乡等多种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元素, 旨在强调沉稳、低调又不失大器的感受。开业期间所用的布袋、纸袋、明信片等物品, 主要是以江南传统蓝印花布中的图案为设计原型, 再重新配色组合之后, 创作出了一个充满江南水乡与园林风味的视觉图案。另外, 诚品生活采集市场还入住了苏绣、苏扇、核雕等五大苏州传统工艺和民间创作团体, 通过人的参与、手的温度, 将这珍贵的手工艺参与到商业活动中来, 通过苏州本地最具特色和传承意义的手工艺技术, 不经意间拉进与苏州消费者的距离。

2.服务创新:

相比网上书店, 除了一个实体书店的阅读氛围不可替代的之外, 还可以提供独特的服务, 这一优势是网上书店无法拥有的。苏州诚品书店之所以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核心战略便是抓住企业客户, 经营顾客, 细化服务。

首先, 在实体书店内要在抓住人心方面下工夫, 经常推荐书给读者, 以读书俱乐部或“读书日”及作家签售会的活动来吸引人气。苏州诚品书店以“诚品生活苏州文创游逛生活志”为服务创新点展开一系列书展活动, 如:2015年11月2016年1月“文化的共感生活的对话”等。其次是优化服务, 如主动为客户查询图书, 帮助客户照顾孩子等, 甚至可以同城送货服务。同时网上书店进行图书、CD、DVD、文具销售, 还有团购专区、书展活动等众多内容, 从中可以看到实体书店也能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会, 发展另一个销售平台。这样诚品书店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服务渠道和盈利渠道。

3. 营销创新:

苏州诚品书店在原有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更多渠道的书籍, 满足不同顾客对不同的书籍的需要。因顾客群较多, 苏州诚品书店提供了多种品类的书籍供选择, 如小语种书籍、繁体书本等。其次, 图书与其他商品的混搭售卖也是苏州诚品的特色行销之一, 音乐类图书旁边或许就摆着音箱和耳机;当翻着旅行类书籍, 有了想走就走的念头之后旁边就有可以用上的旅行箱和地球仪;以茶为媒介的“文学茶荟”空间串起了东西方茶道文化, 书籍和茶具、香器、精致茶点融合在一起, 边阅边品。

虽然, 苏州诚品书店在经营、设计、服务和营销上不断创新, 但因是大陆第一家, 所以竞相模仿者众多, 与诚品书店风格相似的书店也正相继被“创造”, 这样对于苏州诚品书店来说压力也是日益剧增。

三、结语

在今天的互联网营销、电子图书冲击大背景下, 传统的实体书店集体遇冷, 许多书店也意识到要占据市场份额, 就要顺应当下时代的趋势--转型。苏州诚品书店成功地缔造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卖场”的实体书店零售新业态, 其中枢经营理念是“经营顾客”, 结合店面风格化设计、卖场化经营格局、精准定位、后现代式品牌等传播模式, 创造出卓越的经营。实体书店也要顺应时代趋势, 把握提升时机和机缘, 规避风险并填补不足, 完善书店管理系统, 立异经营发展形式, 使书店在时代改革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姗姗.基于“诚品模式”的内地实体书店新业态研究-以转型后的合肥科教书店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1) :150~152.

篇4:不在书店:最美的书店

在不在书店。

哪里?!

不在书店!

……

这样的对白,大概是会时时在不在书店听到的。“不在”这个词,在言语的往来间,有趣至极。不在书店的创办人麦子在谈起为书店起名的过程时说,“当初先是定了英文名字Once Bookstore,原因是这是栋老楼,once有‘曾经’的意思。后来想了各种各样的中文名字,最后定了‘不在’。‘不在’还蛮有意味的。比如现在书店一个个不在了;很多人也不在书店、不来书店了;当下书店的经营模式不同于传统书店,传统书店的印记已经不在了;我们也经营一些旧书,很多人买了书之后发现里面有读书笔记,可是你正在读的书的主人已经不在了……你会发现,人生的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不在的状态。”

不在书店藏身在一片绿意掩映中,白底绿字的店招自顾自地从绿丛中探出来,留心的人才看得见。店招上“不在书店”四个字,少了三个点,设计得精致、个性和内涵,看得出书店主人的那份用心。麦子原本在上海从事品牌投资管理工作多年,经营书店不过是他的副业——虽然现在看起来,经营书店是副业抑或是主业,大概他自己也分不清了。

2011年,因为生意上的项目合作,麦子从上海到厦门工作,寻找工作室的无意间,在华新路见到一栋老别墅正在转让租赁,抵不住诱惑,便和朋友一起把它租了下来。

“华新路”严格说来算不上一个路段名,实际上是一个华侨新村。1950年代,一大批南洋华侨归国立业。厦门市于1956年成立了华侨新村筹建会来筹建华侨的安居之所,其中华新路是厦门市中心首个特批领地,自1957后十年间兴建了五十幢左右的法式、瑞式、德式的西洋别墅(当时还有一批华侨新村建于南华路,这两处连同鼓浪屿成为了现在厦门的三大老别墅区)。如今的华新路,算得上厦门最后一片诗意的图景,有着一番大隐隐于市的味道,漫步其中,自有一份慢生活的从容。

这些老别墅而今除了华侨后人居住外,大多转卖或出租。厦门颇有名气的创意工作室32HOW、纯真博物馆都曾在此处借居,文化创意的魂魄与老别墅的气质总是能够吸引人慕名来拜访。不过这些年又多销声匿迹,一些老别墅转而经营成咖啡馆、餐厅和旅店,文化意味渐少,商业氛围渐浓,空留了老别墅的外壳在那里供人驻足抬望。现今你若是见到三三两两的人在这一片别墅区穿梭,倒多半是在寻不在书店的。

不过那个时候,麦子并没有打算开一家书店,只是想将一栋花园别墅作为工作室,多少有些浪费,所以除却三楼作工作室之用,将底下的两层空间设计成了书店。2012年3月试营业,便引来了关注,大概谁都没法抵挡住这样的书店的曼妙;到了4月,索性把三楼辟成一个敞开式空间,作为书店的活动场所。慢慢的,简餐、花店(Oncebloom)、不在电影院部分也陆续加入。那些许久不在书店的人,藉由不在书店,重新回到书店的氛围中。

不在的美,是迷失的美

不在书店的墙上贴着一句话:Vivien isn’t here。Vivien是一个让麦子印象深刻的美国客人,她曾经说这是她在亚洲旅行见过的最美的书店。

不在书店经营一年多,已被盛传为“全国最美的书店”,连书店的招聘标语都是“反正一样是工作,不如选最美的地方!”很多来厦门旅行的人,都将不在书店作为必经的“景点”,甚至一下飞机便直奔书店。不在书店的美,是令人迷失的美。它匿身于老别墅区,总是需要你花点时间寻路找去,一不留意,就迷失在红墙绿径中。当然不唯如是,它的迷失,更因为书店与老别墅叠加的韵味,颠覆了人们对书店的既有印象。

沿着华新路一路寻到13号,早有绿叶翻滚着越墙而出,院墙上还挂着早先举办的北邦“漂流动物园”和正在举行的“本”类型展览活动的海报。别墅的改造并未动到早先建筑的风貌,水磨石的外墙已变得斑驳,石柱上的纹饰依然分明。若有机会俯视这一建筑,会发现它的布局是呈船型的。船头甲板部分是花园,船舷上一围七里香飘着香;中心是错落有致的三层建筑体,周边当年栽下的牛油果树、菩提树、释迦树、心果树早已高过屋顶,叶落下来,惊吓了环形水池的几尾红鱼。绿意从花园蔓到屋内。进了屋,一楼大厅特造的一墙书架,书架中间镂空的ONCE字型中,几片嫩叶窜出来,装点着。架上的书集中在人文艺术类图书,精装书和套书居多,“蜜蜂文库·当代艺术”(《语境提供者》、《参与的恶梦》等)、“木心作品八种”(《我纷纷的情欲》等)、“关于书的书”(《译书记》、《编书记》等)、《听园》等等,更高处虽瞧不清具体书名,但满架的书看着总归是赏心悦目;书架底下是被客人翻旧了的一册《莱昂内往事》。另一些书则陈列在柜台前的几个破旧的行李箱内,多是新进入店的书,如《杀戮的艰难》、《碧山02:去国还乡》、《夜幕降临》。总也有人说,不在书店的书不够多,书店的氛围不够浓,麦子说,因为书分散在各个房间里,所以很难是寻常书店平面展示的模样。其实店里目前也有二万多册书,你只要放慢步伐,走到其中一个房间坐下来,总会遇见你要的那一本。

卤猫画展结束后还来不及撤走的画还留在墙上,大厅船形的茶几,楼道的铁丝灯罩,陪衬着书籍沉淀下来的旧打字机、电视机……每一个物件随意的惊喜,都是一番精心的布置。所以当碎花(书店里那只猫的名字)在花砖上踩着碎步或迷着眼睛赖上客人怀抱的时候,当每一寸日光沾过叶的绿,窗棂的蓝,窗帘的白,落在酒红色的椅子上时,书香穿堂而过,而那些逗留在不在书店的每一个人,捧起书的那一瞬间,必定又成为了别人镜头下的风景,令人迷失。

寻找一个点爆发

与其他书店业者不同,麦子并不介意不在书店成为“旅游景点”,他说,“不管是成为旅游景点或者其他,只要有人走进来,感受一下不在书店的氛围,我觉得未尝不可,书店并不一定要做得冷冷清清。而且大部分人还是会坐下来看看书,或者买一本书带走。”从目前的运营状况来看,图书的销售只占到书店营业额的15~20%,并不是书店的主要赢利点,但麦子认为这并不是重点,“关键是看抱着什么心态,如果抱着玩的心态,就没有那么急功近利,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就可以沉下来做许多小事情。”

nlc202309041309

但图书销售一直是作为书店核心部分在经营。不在书店的售书是不打折扣的。在当下无论网络或实体书店都以价格战促销的环境下,麦子坚持让不在书店原价销售,即使是书店的会员也只是在其他消费上享受优惠。“这当然让很多人不愿意,但是在不在书店,这是对作者的尊重。一本书出来,作者写了那么久,编辑了那么久,最后还要讨价还价?这个过程直接省掉。我觉得聪明的书店,不应该通过书的折扣来竞争,独立书店的态度是核心。”这一态度,虽然获得不少人的赞许和支持,但的确使得不在书店第一年的图书销售并不乐观,大多数到访的客人只是拍拍照就离开,或者常碰到一些客人向书店询问是否有某本书售卖,在得知是以全价销售后再无下文。不过,逼仄的生存空间,也让不在书店在后来转入更为独特独立的发展途径。

不在书店与厦门早年的光合作用或者琥珀书店不同,它并非社区型书店,并不植根于本土社区和人群,盛名带来的人气让它定位在一个很不同的点,每日从全国慕名而来的客流量绝对大过一般独立书店的本土客群。但名气并不一定产生消费,“即使全国都知道不在书店,又有多少人来消费?”麦子也自知当中的疑虑,至少并不见得有多少人愿意再买一本书,带上旅途。于是后来不在书店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旅行者喜爱的旅行书,或者小开本的便于携带的图书,这是书店的客人偏爱的。

另一方面,不在书店开始销售限量的独立出版物,比如寄售烟囱的漫画《叙事癖》,假杂志出版的刘垣摄影集《DIGITAL BUILDING》等作品。近期又与联邦走马、不是出版等几家极具特色的独立出版机构合作,通过网络预订的形式销售图书。麦子介绍说,前几日与不是出版合作的第一批五种独立出版物,包括宇向的诗集《给今夜写诗的人》,恶鸟的实验小说《Shining4》,预订第一日的数量便超过80本,效果喜人。预订形式不但保证了图书的销售,而且书店也能很快支付出版社书款,更重要的是,不在书店的气质,让其成为独立出版物推广销售的最佳实体平台。麦子说,未来不在书店会尝试利用网络平台,不仅仅是预订,也包括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选书的服务,将作为实体书店的服务平台放大。“曾经有人对不在书店有一种传统观念上的抵触,觉得你一天到晚在卖漂亮在卖萌,不好好做书,但是我觉得独立书店要理解自己,要找到一个点爆发出去。”而现在,不在书店正在引爆这个点。

只要百分之六十的过程享受

8月,台湾角头音乐创始人、海洋音乐创办人张四十三将再次来到不在书店开一场音乐讲座。去年,张四十三受邀来书店做了音乐纪录片《很久没有敬我了你》放映会后,一直念念不忘,这一次主动安排了这场活动。除了这样的音乐活动,不在书店更频繁地举办新书签售会,一年间包括马原、杨早、卤猫、李承鹏、谢咏、冉云飞、阿丁、阿SAM等作家的签售,“碧山与《碧山》”这样的活动也几乎都是场场爆棚,甚至有远方的客人专门掐准不在书店活动的日期安排旅程赶过来。定期也会举行主题电影的放映会、音乐专场,或者举办北邦“漂流动物园”这样的艺术展览。这样的活动不是轻易可以在厦门见到,并且聚合那么多人参加。

“不在书店不只是书店,是更综合的文化空间。”麦子说。他的初衷便是“让每一个来厦门的人都有一个可以看书的地方停留,让每一个纯粹的作家或是艺术家都有一个地方可以交流。”

目前,不在书店正在筹建“不在书店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的有趣之处,是由私人书架架构的,书店将一批书架开放给个人或出版社,接受图书捐赠,“每个人都有一个书店梦想,你可以成为不在书店的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书架。这些书放到这里来,设立专门的书柜,书店会提供私人书架的名片,贴在专属的书柜上。你可以在这边交换书,或者一起开拓更好玩的内容,交流和互动。”他希望,这一切变得有趣和丰富,不要变得沉重和痛苦。

麦子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不在书店,希望“被别人认可,赢利方面还可以真正的持平”。不久前,他在微博上说,三年后或许不在书店真的不在了。或许已经过去的一年半时间的勉力经营,让他也有了忧虑;但或许应该这样说,“时间只是过去了一半”,因为将有更多的期许。“其实你有百分之百的希望,但是到了百分之六十,你的满意度已经达到了。你要享受这个过程,不是非要到一百分。”

篇5:奥运英语1: 我在书店门前等你

好吗?

Perfect.  See you then.

好极了。到时候见。

See you later.

篇6: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的比较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书店正一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一些网上书店正从开业之处的亏损渐渐转向盈利。网上书店的蓬勃发展对传统书店的经营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一些传统书店已悄然倒闭。那么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究竟有什么不同?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分析。

一、网上书店的优势

1、低廉的价格

图书作为一种商品,不可避免地受到需求规律的影响。同样一本图书在传统书店通常是原价销售,(也有一些传统书店为会员提供8折左右的折扣),而在网上书店,无需成为会员即可享受7-8折的优惠,一些过时的畅销书的折扣甚至更低至2-3折。如果单纯从价格差异出发,消费者选择在网上书店购书无疑是理性的选择。

2、更多的选择

传统书店受到经营面积的限制,其所供应的图书总量是有限的,每一本在货架上展示的图书都有一定的展示成本。所以传统书店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大量经销收益较好的热门书籍。而网上书店却可以将库存转移,只需在其网站上显示相应的图书信息,每一本书的展示成本非常地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所供应的图书总量不受任何限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冷门商品虽然销量相对较少,但众多的冷门商品集合在一起,也能创造可观的收益。

3、方便的搜索

网络为图书的搜索提供了便利,消费者可以通过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关键词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如果消费者没有明确的购买目标,也可以通过网站的图书分类来选择。而在传统书店,找书只能通过货架上的标签来判断,一些书店虽然也提供的计算机系统的搜索服务,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体的货架。

4、轻松的配送

在网上书店购书,只需要流通互联网,购物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网上书店与物流业的协作越来越紧密,网上书店的网下配送效率越来越高。“当当网”近期甚至推出了全场购书免运费的活动。相比之下,传统书店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其配送服务就逊色很多。

二、网上书店的不足

1、购书存在一定盲目性

在传统书店,消费者可以随意浏览、阅读,在购书之前就对所购买的图书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网上购书时,消费者无法接触到书的实体,只能间接地了解书的内容,购买的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目前,许多网上书店都纷纷推出了用户评论,网站鼓励曾经购买过这本书的读者对图书进行打分、评论,相对减少了后来者购书时的盲目性,但是由于每个读者的需求、品位都是不同的,他人的评论是否一定有价值还值得推敲。

2、购买流程具有一定复杂性

在传统书店,购书的流程相当简单,即选书-付款-离开。而在网上书店购物,消费者需要经历注册用户-选书-填写送货地址-付款(目前以货到付款为主)等一系列流程。这个过程很容易让不太上网的客户觉得过于复杂,一是限制了顾客面,二是在购买过程中会流失一些订单。

三、传统书店的优势和未来发展

网上书店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恰恰正是传统书店的优势所在。笔者认为,传统书店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意扬长避短,与网上书店错位竞争。传统书店不必与网上书店拼价格、拼书目的全面,而应该在书店的环境、氛围上下功夫。传统书店可以选择多元化的经营,比如咖啡馆式的书店,销售饮料、提供沙发,将书店转型为一个舒适的阅读的场所;也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签名售书、专题讲座、读者沙龙等等。

四、图书销售行业共同面临的威胁

篇7:“书店开张”的对联

上联:知识千门,宜先专后博;

下联:图书万种,须细嚼深研。

上联:远求海内单行本;

下联:快读人间有用书。

上联:远求海内单行本 花钱嗜烟酒,伤身泯志;

下联:快读人间有用书 节资购图书,启慧益身。

上联:欲知今古千年事;

下联:且读中西万本书。

上联:小小店堂,诸子百家皆过客;

下联:皇皇寰宇,三才万物入奇书。

上联:万口流传新教育;

下联:千秋根柢大文章。

上联:图书腾凤彩;

下联:文笔若龙翔。

上联:图书腾凤彩;

下联:声价重鸡林。

上联:漱六经芳润;

下联:储二酉精华。

上联: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店迓八方有识人。

上联:列圣精华宵射斗;

下联:诸儒冠盖画盈门。

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上联:古今书籍凭君选;

下联:中外文章任你观。

上联:古今书籍凭君选 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中外文章任你观 店迓八方有识人。

上联:东壁图书府;

下联:西园翰墨林。

上联:传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推广九州有用书。

上联:传播四海高科技 出售古今中西名著;

下联:推广九州新知识 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上联:藏古今学术;

下联:聚天地精华。

上联:藏古今学术 欲知今古千年事;

下联:聚天地精华 且读中西万本书。

上联: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水送八方好精神。

上联: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墨染千山老精神。

上联: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笔落千山旧学问。

上联: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月落五湖旧江山。

上联: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竹送神州旧江山。

上联: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月落万家旧江山。

上联:书播四海新文化;

下联:水映千山好精神。

上联:快读人间有用书;

下联:先看红尘无量酒。

上联:快读人间有用书;

下联:不知尘世无情句。

上联:快读人间有用书;

篇8:书店的英语

前不久, 我对天津市17家实体书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显示, 17家实体书店的营业面积从50平方米—2000平方米不等, 涵盖了大中小型图书零售卖场。经营特色包括综合性门店、课本教辅专业店、少儿读物专业店、外文书店、古籍书店、社区书店、校园书店等。年销售额最高达1500多万元, 最低只有1.9万元。多元经营每家书店占比不一、经营项目各异, 但规模均有限, 难以对经营提供有效支撑。

经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第一, 17家店每平方米年贡献的销售额约为0.6万元。几年前, 就有业内专家指出, 实体书店要盈利, 每平方米营业面积每年要实现1万元的销售额。依据这一标准, 17家书店只有三家高于1万元/平方米/年销售, 一家接近。总体上, 实体书店销售水平较低。第二, 17家实体书店人均年销售额为16.21万元。有4家店高于平均值, 其余均低于平均值。图书零售的毛利率约为30%, 由此计算, 人均实现毛利约为4.86万元, 大体与职工年收入持平。需要说明的是, 统计的职工人数为一线店堂内参与实际销售的职工, 如加上财务、后勤、技术保障等人员, 人均毛利将被进一步摊薄。第三, 17家实体书店职工人均管理约27平方米营业面积, 有5家店高于平均值, 其余均低于平均值。根据图书零售业发展态势, 图书零售卖场职工人均管理面积在60—80平方米为宜, 表明实体书店的管理效率较低。

这些直观、客观的数字反映出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第一, 除少部分销售较好的实体书店具有鲜明的经营特色和较好品牌知名度外, 大多数书店销售低迷、盈利能力不足, 难以维系日常的经营运转。第二, 大多数实体书店存在人员冗余、成本高企不下、基础设施和技术投入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第三, 经营理念滞后, 多元化经营规模较小, 且大都为初级、粗放型业态, 不足以弥补图书经营不足。第四, 大部分实体书店未能充分适应并借助互联网技术, 经营理念、手段、方式等游离于互联网之外, 与时代脱节严重。

实体书店生存困境成因分析

1.图书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图书阅读, 获取了信息、知识, 修身养性, 愉悦心神。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 广播、电视迅速普及, 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增加了, 也更加便捷, 图书阅读不再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唯一的选择, 只是一种选项而已。

2.科技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网上阅读、手机阅读, 成为一种时尚, 尤其是年轻一代, 从小接触学习机、游戏机、电脑, 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没有任何阻碍, 对新兴的阅读方式接纳程度较高, 相反对纸质图书有疏离的倾向。同时, 这部分人已成长起来, 或已成家立业, 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日渐增强, 而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一代尤其是下一代影响较大, 使得纸质图书阅读份额逐渐被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所挤压。当前, 很多人在感叹没人读书了, 国家也通过各种方式倡导全民读书。这一现象表明, 纸质图书的阅读在减少。实际上, 人们的阅读并未减少。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 没有阅读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就无法生存。纸质媒介阅读减少了, 电子化阅读在呈几何方式增加, 人们依然热爱阅读、需要阅读, 只是阅读的方式、手段发生了变化。

3.科技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购书习惯

互联网技术的电商的兴起, 以及网络支付和地面物流的支持, 网店销售和网上购书得以迅猛发展。网店销售面向全球, 突破了地域限制;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突破了时间限制;无店面租金压力、便捷的比价系统、丰富的营销手段等, 具有实体书店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读者从最初试探性的网购, 到现在完全认可并乐此不疲, 使得网店逐渐挤压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 成为出版物销售市场至少与实体书店鼎足而立的、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其发展势头大有取代实体书店之势。

4.对电商和部分批发商肆无忌惮地打折倾销的法律法规不够

这种现象极大地冲击了图书市场正常的定价机制, 造成广大读者对现有图书商品正常定价不信任感, 不考虑图书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版权因素、人力、材料等逐年提高等, 无视我国与国外图书价格差距, 片面认为当前图书价格虚高, 不打折不购书, 使得实体书店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 这一现象也会造成整个出版产业急功近利, 内容重复、品质低劣产品充斥市场, 更加剧了读者对图书产品的不信任感。

5.运营成本控制不力, 营销手段单一

很多实体书店对运营成本控制不力、营销手段单一, 缺乏有效的市场创新能力和动力, 陷入生存困境。

综上所述, 实体书店陷于生存困境是因为其所处的出版行业和所经营的商品都面临着历史性的转轨过程中, 是一种无奈、一种历史的必然, 同时也蕴含着一个发展的机遇。

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对策

实体书店摆脱生存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依赖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扶持, 更要积极谋求经营转型与创新, 努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实施“互联网+实体书店”战略, 形成良性发展。

近年来, 国家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已注意到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 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 从各个方面对实体书店给予扶持, 应该说实体书店现在所享受的政策优惠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但这依然不能彻底改变实体书店陷入生存困境的实际, 依然需要国家在全民阅读、产业政策、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持续、稳定的支持, “输血”与“造血”并举, 提升全民阅读意识, 培养全民阅读习惯,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实现实体书店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除了依赖国家政策的支持外, 实体书店要摆脱当前的生存困境, 重要的是练好“内功”, 做好转型与升级, 实行“互联网+实体书店”经营模式。

1.深挖图书市场的潜力

除了超大型综合性图书卖场外, 其他中小规模的实体书店应走精致、专业之路, 深化细分市场, 以年龄、职业、收入、兴趣等分类锁定特定客户群, 如老人、女性、儿童、白领、医生等, 为他们提供精细化、私人订制式服务, 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2.做好经营商品的转型

对于复合式经营, 很多实体书店都在尝试, 成功与失败的范例都有。但不可否认, 复合式经营是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仅靠图书销售的收益, 实体书店根本无法承受日益增长的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压力, 必须寻求引入具备更高收益和成长性的产品和服务加以弥补。

实体书店要通过引入更具新意的业态, 满足读者体验需求, 使书店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附加服务, 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店购书。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 卖场如果不经营图书, 就不能称其为“书店”;如果只经营图书, 也不会走得太顺、太远。“图书+”的经营模式是实体书店的不二选择。

3.实施“互联网+实体书店”战略

在当今互联网大环境下, 实体书店的经营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卖场, 应以销售卖场为基础、依托, 并摆脱卖场的束缚, 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 努力向“7×24小时+全球”模式拓展, 将自身的经营空间和营销触角拓展至极致。互联网技术使得实体书店的经营出现颠覆性改变, 在读者管理、特定读者群服务 (私人订制) 、商品查询、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方面, 都会出现传统经营模式下所不可能实现的效果。互联网为实体书店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工具, 实体书店再也不能游离于互联网之外经营, 否则必将为时代所淘汰。

4.切实转变经营理念, 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实体书店要转变经营理念, 切实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按市场规律办事, 控制经营成本,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 降低消耗, 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形成的, 是广大书业从业者所必须承受的。乘着国家发展文化事业的东风, 大多数实体书店必定能够浴火重生, 成为城市、乡村的文化、精神的地标。

摘要:当前, 实体书店陷入生存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 引起政府部门、业内人士、各界读者的普遍关注。实体书店要摆脱生存困境, 重要的是练好“内功”, 积极谋求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的转变。

篇9:三联书店 传统书店的变革与提升

或坐在盘旋楼梯的台阶上静读,或伏于小桌凳前投入地披览,或在二楼雕刻时光咖啡馆内三两交流……芳菲四月,小长假里,位于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一如既往,浸润在纸墨书香中,阅读者众。从2014年4月23日正式开业以来,昼夜不息的灯火,不仅使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成为北京知名文化地标,更被爱书人视为温暖的家园。

“对于我们来说,‘24小时’开始是大陆实体书店运营方面的一个探索,还称不上模式。从最初的延长营业时间,到后来陆续为读者设置看书的桌椅板凳、阅读灯,准备晚上冷时所用的毛毯,都是逐步完善的。”书店4层的办公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翟德芳在被满柜图书环绕的办公室里,向记者谈起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源起,以及网络书店、电子阅读冲击下实体书店的生存发展理念。在他看来,24小时书店之所以为读者追捧,一盏阅读的明灯守望背后,是三联书店及其前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80余年始终如一的品格坚守。

变革,试水“24小时书店”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2014年4月,三联韬奋书店在网上公告,开启7×24小时试运营模式。半个月后的“世界阅读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正式开业。2015年4月23日,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海淀分店在清华同方大厦一层投入运营。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试运营首夜(21时至次日9时),书店客流逾300人,销售图书400多册,销售额近1.5万元,都创历史新高。营业初期的热火过去后,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平时的销售额比以前仍增长三至四成。有人说,“24小时模式”让老品牌焕发生机,而在带领三联韬奋书店浴火重生、开辟转型重振之路的翟德芳看来,此番成功并非如此简单。

2010年3月1日,作为内派干部、担任香港中华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的翟德芳回到内地,担任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接手分管三联书店下属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创立于1996年。图书中心开业时,内部结构的现代舒适,开风气之先的“书店+咖啡厅”布局,加上楼梯上席地而坐、投入阅读的读者,很快构成京城颇具魅力和知名度的文化风景。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阅读、购书的兴起和书店内部管理问题,图书中心销售业绩每况愈下。翟德芳直言:“专业人士建议倒闭。”

翟德芳不舍。“从1985年三联书店从人民出版社独立出来、恢复独立出版业务以来,三联人好不容易拥有一家自己的书店。这么好的店面在我们手里转让出去,三联的员工、领导和前辈们会很失望。三联书店有责任为读书人保存这处文化家园。”此后几个月,翟德芳首先明确图书中心作为中型文化学术书店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图书中心经营空间大幅调整,腾出二楼500多平方米的面积,引入“雕刻时光”连锁咖啡品牌。忆及那段力挽狂澜的岁月,他感慨道:“很艰难,很艰难!我们大刀阔斧地改进业务架构、重新设定岗位及薪酬、所有员工重新竞争上岗。与此同时,严格规范图书进货程序和财务审批手续,将长期积压的1200余万码洋的图书退回出版社,重新进货900多万码洋的新书,彻底改变店堂图书面貌。这年9月,三联书店又弭平书店亏损,图书中心重新注册,成立三联韬奋书店有限公司。”

耐得一番寒彻骨,翟德芳带领韬奋书店迎来新生。他语含欣慰地讲道:“调整当年,三联韬奋书店扭亏,第二年就实现盈利,此后运转一直不错。2012年7月,三联书店创建8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书店的社会影响力又一次提升。这些都为日后24小时运营打下基础。2013年,书店拿到北京市政府授予的200万元文化发展基金。怎样用好这笔钱?创办24小时书店的想法被提上议事日程。”

提起24小时书店,创建于1989年的台湾诚品书店被誉为经典。翟德芳曾多次去过台北市敦化南路诚品书店,灯火通明、彻夜读书的景象令他印象深刻,但回望现实,两者的差异也显而易见:“诚品模式已经不仅是一家书店,他们是先打出品牌、再借助品牌的力量实现商场、书店与零售的‘复合经营’。诚品书店承受了连续15年的亏损,直到2014年左右才盈利,三联韬奋书店显然不能照本复制。”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之后,深圳、杭州、郑州等地也相继开设24小时书店,但经营状况却有喜有忧。对此,翟德芳诚恳地给出见解:“三联24小时运营的成功有其独特因素,这就是她历史上的辉煌和一大群忠诚读者群,加上国家对实体书店扶持的增多。2014年底,三联书店又获得国家的600万书店发展基金,我们才有可能成功开设海淀24小时分店。韬奋书店的‘24小时模式’难以复制,即便是三联韬奋书店未来的分店,也不一定按此模式开办。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形式是没有意义的。”

提升,实体书店寻路网络时代

随着社会的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阅读或购书,网络时代,城市还需要实体书店吗?翟德芳给出肯定的答案:“书店不仅是了解城市的窗口,而且是公共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知名实体书店更是城市的文化景观。我国各地的实体书店,以其纷繁个性、卓越坚守,为城市贡献缕缕书香,为爱书人建构精神家园。”

亲历实体书店生存之痛的翟德芳,曾撰文探究网络时代下实体书店的未来出路,从政府支持、社会关注、书店改革和建构社会的阅读环境四个层面提出建议: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政府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实体书店的困难,以最实际的措施保护符合城市文化设施布局要求的中小型实体书店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重视聚沙成塔。由于许多实体书店面积有限,进货量不大,因此出版社方面不肯稍作让步。其实,众多实体书店销售得好,反过来也是对出版社的有力支持。

书店改革刻不容缓。实体书店要在网络时代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要努力寻求符合市场规则的经营之道。

社会阅读环境亟须重建。阅读环境的缺失,是近些年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只有全社会进入多样的、沉静的阅读,追求“读以致知”,而非“读以致用”,才可以建立一个浓郁的书香社会。

近两年,实体书店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翟德芳仍旧从四个方面细致地进行阐释:“从极端困难到现在情况好转,以前网上商城靠图书打折来扩大网点流量,贴钱打折是为了给网店做广告,打折聚人气,赔本赚吆喝,现在这种无序竞争的局面有所缓解;出版社减少了给网店的折扣力度;另外实体书店也做出相应转型,读者忠诚度上升也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整体阅读气氛在改变,2014年,“全民阅读”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建设书香社会,国家对实体书店的扶持这两年也慢慢增加。因此,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读书不仅事关个人修为,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准,也会持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希望你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中这样期待。

三联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伫立在读者心中的不仅是一间书房,更有其中蕴含的“追求真理、开启民智、支持进步”的品格。翟德芳站起身来,走到书柜前指着满柜图书给记者逐一介绍:“三联出版物没有鸿篇巨制,大多是一本本一二十万字的小书。不论主题出版还是学术著作,三联出版的书都是编辑经过努力挑选的、带有三联追求的好书,而不是在一个宏伟架构里做书,那不是三联特色。

在主题出版之外,翟德芳还不断强调三联对学术出版和大众文化出版理念的坚守。语及未来,翟德芳寄以希望:“今年4月23日,三联韬奋书店将在北京行政中心大楼一层开设第三家分店。北京市政府认为在那里理应有一家书店为前来办事的人服务,三联书店是合适的品牌。现在正是那边筹备开业最忙的时期。三联书店还有计划,未来幾年再在北京开三几家、在全国开8到10家分店,都在有条不紊、一步一步推进,在我们看来,扩张太快也未必是好事。”

篇10:实体书店的突围

去北京看“万圣”,去南京找“先锋”,去上海看“季风”,去杭州找“枫林晚”,去广州看“学而优”,去台北逛“诚品”……好的书店被认为是城市的文化地标,近年来实体书店受到网络书店和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下陷入困境,越来越多的书店正消失在城市的地图中。近日,鼎盛时期曾拥有30家连锁门店的民营书店“光合作用”因歇业而引起热议。

“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失的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独立书店,你好》

相比于网络书店的低价格,送货上门的便利服务,和24小时的无间断营业,实体书店显得处于竞争的弱势。网络书店书价折扣大,正常打六折七折,最低打两折三折;完善的查询系统,挑选方便,无需读者出门;送货上门,服务到家,这些都是传统书店不能做到的。再加上网络书店经营发生费用少,无需支付高昂的房租、灯光、空调等费用,对传统书店而言,它具有强劲的竞争力。超低的书价,更是传统书店的克星。这些都导致了传统书店经营的困难,并且这些困难会一直困扰下去,因此,传统书店必须找出出路来,方能走出困境。

面对网络书店的强势冲击实体书店也并非没有自己的优势

(1)强大的品牌效应

多数实体书店在国内建立时间较早,且部分书店已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如拥有65年历史的新华书店,由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新华书店”四个大字曾经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才产生过魔幻般的作用,同时也是许多人的首选购书地点,因而对很多人在情感上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在一线城市的大型书城,为当地人带来更多选择,特别是针对专业性的书籍,网上书店出现短缺的想象为传统书店提供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2)购书环境

传统实体书店有网上书店所不能实现的客观优点———实体店,现场享受书店的优质服务。顾客可以真实感受书架、货架,书中可以欣赏和翻阅图书,了解关于图书的详细、相关信息。这种真实感和可视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温馨、安全亲切的购书氛围,可以直接刺激读者的购书欲望和持续关注。同时在实体书店,读者可现场查看图书的内容和装帧质量等

(3)情感效应

实体书店相对与网络电子书有着更好的品牌知名度,长期在实体点光顾的店员或者图书导购员对于经常光顾的读者会有一定的了解,在读者再次进入书店后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引,对于读者经常光顾的区域进行一定的介绍和推荐,提高顾客的被认可感。

同时面对电子阅读的冲击,书店应该成为“文化孵化器”

随着生活习惯的演变,书籍在购物篮中的分量也许会越来越轻,但这不一定说明人们不爱读书,而只是读书的方式变了。怎样令读者回归读书这种传统信息获取方式,才是书店需要思考的。

法国书店联合会代表米松就对书店提出“文化孵化器”的期望。他认为,书店应该在如何把读者、学者、企业家以及政客吸引到书店来多下工夫。让人们在探寻文化、科技、哲学和政治的新观念、新动态的同时,达到交流、互动和共鸣的目的,才是书店的立命之本。

马里欧经理告诉记者,德国塔利亚书店未来将继续实行多渠道战略:首先,在实体书店内紧跟潮流,比如与热门影视等同步售书;其次,扩大其两大网络书店;第三,扩充其电子书数量,促进其自有的电子阅读器的销售等。

面对电子读物的影响,一位书店导购员告诉记者,一本书的问世从出版、发行、上架到最后到达读者手中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过程。出版商考虑向读者传递何种信息,发行方研究市场回报,书店则扮演如何引导读者选择的工作:从头至尾是一个“完整产品”。而电子读物则是一次性消费的典型,缺少人文关怀。即使网络对阅读带来极大便利,但电子阅读永远不会取代书籍。而一些已经被各类屏幕包围得透不过气的人,则把逛书店和阅读作为他们对社会压力的一种逃离。

因此,实体书店和电子商务,并非绝对你死我活的关系。即便要做纯实体书店,也可通过突出特色,吸引“回头客”、“习惯客”。最大的忌讳,则是主业不鲜明,特色不突出,结果是战线拉长,成本上升,却反倒入不敷出,丧失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四、对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建议

第一,传统书店可以在店面提供一些座位给消费者,甚至可以提供综合服务,把书店做成文化中心,增开咖啡厅、音像室、演讲台、阅读区等,加入文化休闲之旅的体验,为读者提供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平台,而不是一个简单买卖交易的书店。

第二,传统书店要提高其书籍的搜索功能,这只要在书店放臵几台电脑即可,因为很多时候去到书店都很难想要的书,而且又不知道有没有,这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第三,传统书店可以给消费者提供借阅的书籍,有些人可能会只想看这本书,但不想买下来,而书店可以通过借阅收费来进行提高盈利。

第四,对于一些大的书店,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比喻签名会等吸引读者。但是这个成本可能会比较高。

第五、双方合作实现互补。网络书店可以与实体书店进行合作,达到优势互补。

第六、实体书店可以向沙龙、会所转型。与人接触将是实体书店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七、借鉴网上书店的营销策略。如把最新的作品在网首和频道的首页推荐,可以移植到书店。

第八、送书上门,可以开通市内免费送货服务。

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书从光合作用的连锁书店购买而来,更记不得到底多少次在那里静静选书。舒缓的音乐、明亮的装潢、宽敞的书架、彬彬有礼的店员、定期更新的内部报刊,这些难道都要成为回忆,在现实中死去,不复存在?曾经电影院也遭到过劫难,各地电影院纷纷关门倒闭或惨淡经营,人们更多选择在家中收看在线电影,在电视上看电影。好在,无数爱电影的人奋力疾呼,无数电影人创新思路,无数的商人用新的经营模式复活了快要死去的电影市场。实体书店,能如电影一样活过来吗?不要当网络书店的体展示厅,不要当在线阅读的后方补

上一篇:数学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下一篇:部队现役军人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