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024-05-22

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通用10篇)

篇1: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这个题目是一个书目,《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文质和姚春杰主编。教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待孩子的严肃认真,尤其是严肃问题,在家也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忘记自己是慈祥的母亲或是仁爱的父亲。

让孩子安全而幸福地居住在他的大地上,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

教师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

家教理念定位:

1、孩子有自己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向,并不需要大人盯着她。你看,植树人哪会整天盯着树看它是如何长高的呢?园丁哪会整天整夜地盯着花看它是如何开放的呢?(刘良华)

2、做父亲或母亲的人,需要守望你的孩子,这是你的责任。你所能够做的,也就是守望,你不可以走得太远,也不可以走得太近。走得太近了,她会感到受挤压,甚至感到受压迫。(刘良华)

3、对于生活来说,我个人的失败无足轻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女儿来说,一个父亲的失败,足以让她一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朱永通)

4、女儿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也不是我们实现野心的工具,她的人生必须由她自己去书写,我们能够成全的唯有爱,对她的真爱。(朱永通)

5、无论多忙,我认为有一点是我们家长应该负起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优秀品质的养成。这些都只能是日常中的点滴教育,不能用大道理说教。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对话或者借助孩子的作文。(姜荣奎)

6、我觉得“教师”仅仅是对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而言的。在家庭教育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臵,认清自己的角色,注意避免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到家庭中,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关注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才能不出现常有人说的那种现象——种了别人的地,却荒了自家的田。(姜荣奎)

7、我坚持着不为考试成绩而批评孩子。(张文质)

8、我坚持着不为面子、金钱、焦虑而站到应试教育那一边去。(张文质)

9、我总是会坚定、责无旁贷地站在女儿的身后。我常常想,19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也许就是半个世纪以来最优秀、最善良、最纯洁的一代,无论多么艰难,我必须为保护这些孩子而尽自己的一份气力。(张文质)

10、有一次单独和孩子吃饭时,我对她说:“你要尽量多吃点,吃好点,有时间就多睡点,这样你才能和应试教育作长期的斗争!”(张文质)

11、我常想,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的童年有更多美好的记忆,童年不仅塑造未来,也是我们不断返回的栖息地,几乎可以说童年的生命质量就是一个人一生的生命质量。(张文质)

12、优秀与否,要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优秀还有没有别的标准?要是只以能否考上清华北大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话,我的孩子似乎和优秀相差太远,甚至还应该算是差生。但是,客观地分析,我认为我的孩子是优秀的,因为他善良,有孝心,宽容、大度和幽默,爱好广泛,善于沟通与交流。(孙明霞)

13、每一个与孩子关系亲密的人,都得思考着怎样进入孩子的世界。(赵跃年)

14、孩子不是你的开心果,他是社会的公民、人类的一员,他最终要以自己的形象独立于天地之间。(陈铁波)

15、一个孩子,事实上从他能够吸收信息开始,这个社会就在他面前摆上了一个瞬息万变的大镜子,他的行动和言语就参照着这个镜子里的信息不断地发展。(余岱宗)

16、“感觉统合失调症”是当代儿童的常见病。原因是,父母都忙,孩子从小送托儿所,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身体接触,也缺乏来自爸爸妈妈的拥抱。于是,身体的“触觉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这又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幸福。(扈永进)

17、无论何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你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这是我们对家庭承担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对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国家有一两千万教师,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也是

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啊,我们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柯清真)

18、“„„我最想感谢的是妈妈的微笑,是它,让我快乐度过每一天。”(陈开玖)

19、应当从小就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做错了什么事,责任应当由他们自己来承担。(张端妹)

20、家长就是家长,家长不是孩子的老师。家长即使是个老师,也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出角色定位的错误。(刘冠军)(郭娅)教育策略方法:

1、虽然“赏识”不见得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它能够让孩子发现自己,而不是失去自己。(雒宏军)

2、我一直坚信,有什么样的名字,便一定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汉字的奥妙,使得人们因为使用了汉字而培植了性格,决定了命运。(王小庆)

3、对于孩子而言,凡事都是游戏,快乐第一重要。(沈丽新)

4、我还时常对孩子说,你也要理解老师的难处,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的童年也过得非常不好,教育的失败与难堪是所有人都要承受的,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承受,变得更加坚强。(张文质)

5、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茫然无措,因为只有一条路可走,因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张文质)

6、从孩子上初中以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开始,我就知道什么是应试教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孩子的痛苦,我总是告诉她,不要害怕,你有的是时间,不管怎么样爸爸总是会有办法的!(张文质)

7、我告诉孩子,要是能考上一所一类高中当然好,考不上也不要紧,我们可以想办法到一所好一点的学校寄读,不必担心太多,你爸爸妈妈都是从乡下的中学读出来的,重要的是你对自己始终要有自信力!(张文质)

8、我常想,一个人经历了苦难,承受了苦难还不行。重要的是还要认识苦难,只有这样才可能超越苦难。但是,正是因为缺少反省和批判,我们仍在不断重复着历史的错误,我们并没有走出多远。(张文质)

9、教育孩子来不得半点浮躁,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谨慎,需要慢慢来。(黄伟红)

10、我会利用一切机会,甚至有意创造机会,在无意中,使勤奋、宁静、宽容等好习惯、好品质在他的身上固定下来。然而这一切是急不来的,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播种、浇水、松土、施肥、除草,需要阳光与雨露,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白天和黑夜,需要慢慢等待,耐心守侯。(黄伟红)

11、一个人的发展有无尽的可能性。我总以为我们不能小看每一个人,他这方面不行,那方面就可能有突出的表现;他小时候表现平平,成年之后就可能一枝独秀。因而,对于孩子,我总是充满期待——将来一定有更好的发展。但将来毕竟是将来,关键是过好当下,当下过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黄鸿彬)

12、亲近孩子,和孩子多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为孩子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心理支持是我经常做的功课之一。(黄鸿彬)

13、很多时候,父母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亲近风雨的机会。(孙明霞)

14、„„我用我的眼睛牵着她,任她在我身前身后自由地活动,不再像以往那样钥匙串一样地系在腰间。(赵跃年)

15、一提到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权威。的确,只有爱,只能培养出任性的孩子,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权威。(陈铁波)

16、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恰当的教育。你把孩子带来了,还应该指引他往哪里去。(陈铁波)

17、封闭也许是安全的,但封闭和过分的防范同样不利于孩子心灵的成长。(余岱宗)

18、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符碧玲)

19、父母也好,孩子也罢,要培养或养成一种好习惯,贵在坚持!要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关键就在于父母自身的不断成长与成熟。“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堂;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柯清真)

20、对孩子,我从不刻意教什么。童年应该是人一生中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候,我不想剥夺儿子最快乐的时光,我只想让他无忧无虑地度过。如果说一定要让他学什么,那就让他在生活中、学习中,用自己的

眼睛去看这个世界,自然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学会坚强。(林莺)

21、在家,我这样做“父亲”:培养亲情,并确保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从小事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逐步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并引导她通过一步步扎实的努力接近自己的目标;给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尚学文)

22、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来自家长的平常心。家长有了平常心,就会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就不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尚学文)

23、我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应该“多用一点巧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或习惯的“睡袍”。如果我们给孩子是劣质“睡袍”,那么,你就别想孩子的行为有多高尚。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有价值的“睡袍”,那么,孩子们会努力配之以好的习惯。(李霞)

24、“你的作业做好了吗?”这是我偶尔督促儿子时的一句问话。“做好了吗”什么意思?那就是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而且是努力做好这些作业。怎么才算做好呢?首先得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去做。其次得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朱小毛)

25、我对孩子作业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做好”,而不是“做完”。(朱小毛)个性品质培养:

1、成人看起来有知识,但丢失了好奇心。没有了这些高贵的好奇心,对身边的事与物就没有了兴致。就凭这一点,孩子就能够做人类的父亲,孩子为那些成人提供教育。(刘良华)

2、适当地展现和表现自己,当机会来临时,不必畏缩,要相信自己,展现自己表现自己比谦让内敛在许多时候更有效。(陈晓华)

3、在家里,让小孩有说话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尊重她的主张和建议,慢慢地她自己就有主张了。(陈晓华)

4、性格,把握好发展的度。培养小孩争强好胜的性格比较容易,样样拔尖样样突出,只要严格要求就行。可如果小孩太要强,也许成绩会好一点,但对其特长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张扬肯定不利。(陈晓华)

5、现在我最感欣慰的是孩子的“痛感”相当微弱,遇上再大的痛苦,她哭过之后马上阳光灿烂。(张文质)

6、我深信坚强、乐观、善良一定会成为她一生最大的财富,时间会证明这一点。(张文质)

7、“美”,虽然不是全能的,却像一盏灯,指引着生活的梦想。按照拉康的理论,美是一种“镜像”,这个“镜像”引发愉悦,启动希望,丰富生活。(余岱宗)

8、应该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着可爱、友善、美好,那么,孩子在心中就会慢慢建立起她对社会的认同感和适应感。这样的社会“镜像”是美的,也是善的。(余岱宗)

9、不管她的理想有多大,顽强、独立和勇敢都会伴她一生。(贺晓英)

阅读习惯养成:

1、要培养孩子爱读书,最好从小开始,也就是从孩子不识字的时候开始。(陈剑锋)

2、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漫长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陈剑锋)

3、让孩子从小接触优秀的图画,自然就会培养她的审美力,以后一碰到不美的东西,她就会反感。(陈剑锋)

4、阅读影响着人的微妙而复杂的情绪、情感,能平息躁动不安的灵魂,能抚慰痛苦寂寞的心。与女儿共读,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历程。(赵跃年)

5、作为父亲,作为一名山村小学教师,我能给孩子留点什么呢?我想,终我一生,也不可能有什么丰厚的家产可以供孩子继承。也许,我能给他的,唯有那一大柜子书而已;我能做的,唯有让孩子和我一样爱上读书,去书中寻找快乐而已。(张家明)目前教育窘状:

1、“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走的,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卡夫卡)

2、我时常生活在巨大的迷惑之中。也许就因为你太清楚了,却没有多少路可走,所以你必须坚忍地承受着教育中的一切痛苦。(张文质)

3、不是我们不知道正道在哪里,而是走正道太难了!(张文质)

4、我深信教育最大的变化是在学校和课堂之外发生的。(张文质)

5、我们剥夺了儿童的多样性、差异性,也不尊重他们智能的多元状态。我们教育的窄化目标背后是教育责任的严重缺失,是惯性、利益和盲目在推着教育往前走。(张文质)

篇2: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假期读了《应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内心感触很深,对于现在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真的感觉有点责任重大。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文化学习和各种技能等各方面都强于其他孩子,那么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就尤其重要。

作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我们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努力教育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希望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栋梁,可是在教育培养和引领我们的孩子走上一条正确的人身道路时,我们有多少家长能十分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孩子呢?让孩子成为明理懂事、自信好学,善良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家长应当做的头等大事。“人不学,不知义;不学礼、难立足”还真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凭着直觉触摸世界,父母作为他(她)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修养和品德在不经意中已经对孩子产生了影响,把正确言教、身教,灌输给孩子,是我们家长经常要做的。孝心、尊师尊长应当不失时机的去教育孩子,人生累,我们自己累,希望孩子不要累。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有价值,最明智的投资,让孩子早一天获得能力,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用积极热诚的态度去鼓励和训练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发奋向上努力学习,健康快乐每一天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长久得关注。读书做人的态度、方法要我们家长用审时度势的智慧去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向前。心存侥幸让孩子随破逐流不注重品德的教养、危害不言而喻;古人也提醒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时会出现骄、奢、淫、逸等性情,透过这些表像就能及时了解、纠正孩子们的行为。我们做父母的做事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告诉孩子做一个懂礼貌、有孝心、有责任感的人。现在,在有些家长的眼中,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于一切,为了保证孩子全力以赴的应试,家长可以将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使得孩子除了应试能力,其他方面都处于弱智状态,比如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现在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有了文凭好找工作。其实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社会是真正的大学堂,只要有责任心有上进心就能立足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我还认为应该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后盾,多说鼓励性、表扬的话,而且要及时表扬,鼓励是发自内心的。千万不要管制孩子,打击孩子,要正确的引导。管制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对孩子的成绩奖励非常重视,首先是表扬夸奖,然后和孩子一起把奖状贴在她的卧室的墙壁上,让孩子每天看到自己的成绩,一是一种鼓励,二是一种成就感。让孩子知道我们对她成绩的肯定,让她有继续努力的自信心。俗话说的好“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人。

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她学会休息和调整。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因为低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小,天性好玩,在这方面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孩子每天要上六节课,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在这方面,作为家长,一是为她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工作,加强补充营养,帮她解乏;二是教她自己学会休息和调整。比如听听音乐,闭目养养神、轻松活动一会儿等等。等疲惫过后马上是一个智力的高峰,在这个时段内,再要求她完成作业和阅读其它课外书籍。

篇3: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我认为, 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 学校中应该没有“学困生”。因为, 没有永远不进步的学生。学困生不是不可雕的朽木, 也不是永远无可救药。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这些学困生, 如何去“解决”这些学困生。而我们一旦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 我们就会如虎添翼, 左右逢源。

首先, 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换位思考”, 自己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例如:课上多说一声“请回答”“请坐下”“你的问题回答得很好, 比我预想的好多了”等等, 这本身就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当学困生遇到了困难时, 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当学困生发表了不同意见时, 要虚心听取, 客观评价;当学困生做错时, 不挖苦, 不讽刺, 和他们一起讨论, 启发寻找错因, 直到弄懂为止。以教师的良好的情绪感染他们, 使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心态。记得有一次, 我在教室和几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墙上张贴“小学生守则”, 让学生在下边看齐不齐。完毕后, 我下来看了看, 其实不是特别整齐, 可我还是说:“你们的眼比木匠的眼还厉害, 很好, 很整齐。”没想到这句话有了大效果, 这些一贯被看不起的学生突然间有了自豪感, 跟我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

其次, 了解是基础, 尊重是前提, 转变是目的。在实际教学中, 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 很少有成功的体验, 考试失败多, 作业错误多, 屡屡的错误和失败, 使他们灰心丧气, 产生逆反心理。因此, 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的闪光点, 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 哪怕是点滴进步, 都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而且还要善于创设情境, 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教学中可挑一些“跳一跳”基本能“摘到果子”的问题给他们做。我在教学中, 遇到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 从来就不让他们轻易地坐下。首先是老师启发他, 最好能答上来。如果还是不行, 我就让他指定一名学生替他回答, 这样拉近了学生之间的感情。然后问他懂了没有。这还不算, 我还要让学生自己再回答一遍, 这次能回答上来才算真正学会。总之一个目的, 就是让“难教育的孩子”有成就感, 不能永远学不会。

第三, 培养一颗真正的“自尊性”。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 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遭受“白眼”, 总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 不是一视同仁。久而久之产生对立情绪, 与老师正确的引导唱“对台戏”, 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学困生纪律越来越松散, 在学校度日如年。转变学困生,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学困生常有一种自卑心理, 他们往往因学习成绩差而羞于见老师, 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久而久之, 问题会越积越多, 思想包袱会愈来愈重, 学习会愈来愈困难。因而, 对于“难教育的孩子”, 我在平时非常注意多主动接触他们, 向他们提问, 找机会与他们接近交谈, 以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消灭他们的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让学困生“亲其师, 信其道”。我常讲“人格魅力”这个词, 就是告诫要注意教育引导的方法, 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心和体贴他们, 培养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心。

第四, 学会循序渐进, 拾级而上。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学困生知识“欠账多”, 认识能力差, 思维能力弱,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即降低起点, 采用慢镜头、小步子的手段, 给学困生搭起思维的台阶, 使他们拾级而上。

篇4: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1、老师不能保证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

2、老师给不了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去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3、老师给不了孩子读书的兴趣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

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是否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

4、老师不能帮你培养孩子的意志

老师更多的交给孩子的是课本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道理,坚强的意志,都要靠父母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许成绩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点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5、老师给不了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而这个是老师给不了,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

总结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说一千道一万,你的孩子只是老师N个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样,孩子是你的惟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据幸福心理学)

篇5:作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做教师的,背负的压力太大了,所以对孩子的期望更大。所以静下心来想想,对孩子要做到:

1、做孩子的朋友,不做孩子的老师。家长应将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与在生活中的角色分开,在家中做孩子的父母的同时也作孩子的朋友。不要将学校中的要求不自觉地运用到孩子身上。因为家庭不是学校,家庭中应当有家庭中的做法。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有话愿意同你讲,有活动愿意同小朋友玩、愿意同你玩。在共同的活动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当孩子有什么需要时及时合理地满足。

2、有耐心。很多教师在学校对别人的孩子即自己的学生极有耐心,但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就失去了耐心。这样做对自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

3、不要拿学生出现的问题吓唬自己,怕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而对孩子过于严厉。这样做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位儿科专家的调查发现:很多患小儿抽动症的孩子的家长的职业是教师或者是会计,原因在于这两种人往往对所做事情的结果太追求完美。)

4、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发展其个性的权力。不要一味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而令孩子失去选择的机会。

5、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从作家长角色出发的理论。按照教育理论教育孩子时,不忘因材施教。任何教育实例在有其共性的同时都有其不适性。不能往自己孩子身上生搬硬套。

6、时刻记住一句话:“孩子如果不犯错误,还要大人做什么?!”

7、“君子动口不动手”。多给孩子讲道理,多引导孩子。这样做孩子和家长的心情都好,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首先教育孩子有多种途径:

1、通过发生的事情教育,这是经常见到的,遇事把握正确的观点,要向正确方向引导,不要放纵。所有的事都要有个原则(那就是:是与非)。

2、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好的榜样,通过自己带动孩子,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要做。正确的事情带头做。例如:不骂人,讲文明,讲礼貌,不说谎话,走路不违章等等。

3、教育孩子问题很多:

例如:

责任教育:无论在家里要把家长交给的任务认真完成;在学校要把老师留下的作业认真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是自己的责任。

劳动教育:教育孩子要勤快,爱劳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亲情教育: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孝敬老人。

道德教育:教育孩子诚实,文明,礼貌。

法制教育,做好事不做坏事,爱护爱护公财产。

环保教育: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做人的教育:做人要文明礼貌、坦诚、宽容、豁达、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乱动电线、开关、不要很穿马路,不要到危险的的地方去,如:水塘河流工地等等。

篇6:孩子犯错误怎样教育好?

孩子犯错误怎样教育好?

问:当孩子犯错误,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是严厉的管教还是转移注意力,避不开不良情绪,比如说激动?

答: 有的时候孩子发展的过程中有反抗的周期,你让我做事情我不愿意做,如果通常是非原则的事情,家长不要较劲,慢慢的不答理这件事情,或者注意力分散一下,过五分钟再和孩子谈,这样孩子可能会接受。

篇7: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01

泡妈有一个朋友,大学的时候,每次和她吃饭,她总会很不自觉的的抖腿,我们私底下也曾跟她说过,“在公众场合抖腿很不雅观,让她以后注意一点。”但是她很无奈地对我们说,“我也不想的,小时候看见爸爸在家抖腿,觉得很有趣,不知不觉就模仿,现在这个习惯想改也改不掉。”

而且这个女生,大学期间经常是宿舍大门关了才翻墙回来。有一次,一位同学半夜起来上厕所,刚好碰到这位夜归的女生,结果被吓了一跳。第二天,同学对这位女生说,“夜归对女生来说不是很安全,而且半夜翻墙很危险也容易违纪,下次还是注意点。”但是这位女生说:“我爸爸也经常夜归,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而且学校也很安全。”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不管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都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就像泡妈的这个朋友,很多同学在私下都对她议论纷纷,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泡妈很欣赏一个女明星――刘诗诗,因为每次看到镜头前的她,都是把背脊挺得直直的`,一看上去就是非常有精气神,给人留下一种家教很好的印象。果不然,刘诗诗结婚的时候,看到她的妈妈端庄优雅的气质,我们就理解她身上那份气质和从容的来源。有如此气质如兰的母亲,刘诗诗当然如此出众。

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成为一个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因为任何一种品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孩子良好的教养来源于父母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漠视我们的坏习惯、小毛病,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做到“代代相传”。

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那我们就戒掉爱煲剧、爱玩手机的习惯,先让自己爱上阅读。想让孩子走路抬头挺胸,那我们走路就不要低头驼背,先纠正好自己走路的姿势。要记住一点,我们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未来。

02

这两天微博上有一个热搜#父子一起收到录取通知书#42岁的爸爸通过自学考试收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几乎同时,儿子也收到天津理工本科录取通知。

42岁的张建桥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穷看不起病,他从小就想当一名专门给村民看病的乡村医生。

17岁那年,张建桥去卫校学习医学,毕业后又去中国中医研究院实习了几年。回乡后,他到乡卫生院给当地村民看病。他每天利用空闲时间,钻研医学知识,并先后考取了执业药师和执业医师资格证,开了一家诊所。,他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10天前,他收到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张建桥“学习不止”的进取精神,成了儿子学习的榜样。17岁的张翼飞,在父亲的感染下,自幼勤奋、努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班干部。今年高考,他的分数远远超过了一本分数线。8月5日,他收到了天津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成为一个努力拼搏的人,这份努力和拼搏的精神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就像这则新闻里面的父亲,他学习不止的精神就是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最好的动力。

在朋友圈,泡妈看到很多妈妈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卖点小东西。虽然一些人的方式方法不招喜欢,但从初衷而言,个人觉得挺棒的,妈妈们可以一边帮忙补贴家用,一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小事业。这样我们的关注点不是放在各种生活琐事上面。等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可以跟他分享我们做生意的心得和感悟,而不是每天和孩子谈论柴米油盐的价格。孩子也会被我们的努力感染,不断向我们靠拢。

所以,比起用物质来引诱孩子、用别人家孩子的好成绩来刺激孩子,用打压孩子自信的激将法来刺激他,还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当孩子看到你也在努力学习,你就是他学习最好的激励。

03

很多人觉得,父母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财富,但其实是情绪。

曾有一部电影《怦然心动》,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电影里女主一家很穷,买不起房子,连修草坪的钱都没有,但是她的父母特别乐观友善,女主的幸福指数特别高。

男主和女主是邻居,但是男主家的情况却和女主截然不同,男主家里很有钱,但是他爸每天都很严肃,黑着一张脸,挑剔又刻薄。所以男主很羡慕女主,羡慕女主家里的氛围很轻松,每天都很开心,一个笑话都能笑半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内曼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能送给儿女一项能力,请认真考虑乐观主义。我们明白生活有很多不如人意,但是套用一句老话,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我们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把这份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孩子。

篇8:基层教师怎样做自己的教育研究

关键词:科研兴校,校本研究,案例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校本研究寻找解决策略,不仅能够发现学校教育教学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还能寻找到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突破口,古往今来的知名学校,没有不是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特色的。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教育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基层教师应如何开展科研,应从怎样的研究做起?

一、基于校本的研究应以案例研究为主

案例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种有效且实际的研究。是基于学校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现象和问题,是对真实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和解读。学校中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案例研究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而在学校科研方面,案例研究是高层次研究的基础,无论是个案研究还是课例研究,都是基于案例的研究。所以,基于校本的研究仍应以案例研究为主。

二、撰写教育案例是开展案例研究的第一步

什么是教育案例?怎样撰写教育案例?闫德明教授在《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一书中的导语部分写道:教育案例存在于教育事实之中,隐藏于教育现象的背后,只要存在着教育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中存在一定的疑难问题,也就存在着教育案例研究的素材。张肇丰在《谈教育案例》(中国教育学刊,2002)中讲,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吴义昌指出,从教师的角度笼统地讲,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事件,就是教师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记录教育故事、撰写教育案例是案例研究;对教育现象的追问、思考和实践是案例研究;对教学课例的打磨也是案例研究。关于“教育案例”的研究指导我们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国内外几乎每一本教育研究的论著都会对“教育案例研究”进行详尽的阐述,专题性的研究也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要做好教育案例的叙写。借闫德明教授的一句话与各位热心于教育科研的同行们共勉。“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叙写,对生命之光的记载,对教育价值的审思,记案例是教师人生收藏的财富。”

三、以案例研究为核心的教科研一体化模式

在学校教育研究中,案例研究的对象是真实、客观的教育现象或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同时,这一研究是为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是从实践研究再回到实践中去。这种研究也只有面向教育教学实践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正是因为案例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相连,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教育科研活动才有价值,才会持续发展。由案例引发思考,因思考聚焦问题,由问题的解决又促生研究行动;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记录案例、分析案例、叙写案例、研究案例的行动,不断地重塑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其实一直在开展“案例研究”,但多数为个体式、孤立的、随意的研究,没能形成团队合作式的、共识性的研究。直面真实的教育问题,做最真实的教育研究是落实新教改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案例研究以其“校本性、真实性、易操作性”的特点成为基层教师最可靠、最可行的科研方式。案例研究同时是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切入点,教科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有了这“两点、三性”,就确定了案例研究在学校教科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我们“以案例研究为核心”就是要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让案例研究更具科学性。通过规范教科研的管理,从研究的方向、课题的选择到研究的方法,再到研究具体的实施和研究结论的形成等方面都紧密跟进,达到科学实施、确保研究质量。让自发、个体的孤立研究,更加科学性。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认识现象,探求本质和规律,获得科学的认识,提出科学的观点,指导教育教学。转变过去课题研究“打一枪换一地儿”的做法,遵循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确保持续地、深入地研究。另外,各学科彼此互不协同,单独作战也会白白浪费许多资源,缺少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运用与检验几乎成为空白,使案例研究更具系统性的意义即在此。当然,我们还希望通过研究使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人专有的事,也不是带有行政色彩的研究,应该是全员的、自觉的行为。这是一项群众性事业,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

以案例研究作为核心,形成群体教育科研有力的支撑,明确长期开展教育工作研究的主旋律,促使教育工作研究适时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做科学引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把教育科研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学常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科研工作化,教学工作科研化,并且使科研成果能够长期地显现并持续发挥作用,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进而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质。

篇9:好老师教好自己孩子的思考

这样的情况我见得多了:有的老师因为家庭教育方法失当,孩子或任性,或顽劣,或厌学,或沉迷网络,或自我至上,或打架斗殴……身为教师的父母深感头痛、无奈,在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地把他打造成自己所希望的人中龙凤的“雄伟”计划失败后,就调整策略,半是不甘、半是不忍地把他交给同事去教,以期同事能够立竿见影,乾坤翻转,殊不知,这只是剃头师傅的挑子——一头热。一般情况下,到了家长无法改变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已經长大了,懂事了,他知道老师跟自己的家长是同事,不会把他怎么样,不会像对待其他同学那样对待他。因而,所作所为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老师呢,也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你自己教不好,就交给我来教,我又有什么办法?到了这个时候,师生之间往往就彼此心照不宣啦——只要你(我)不跟我(你)捅大娄子,我们就相安无事吧!就这样混个三年两载后提前“出局”,进入社会,开始演绎另一种角色。可是,没有深厚的文化储存作支撑,孩子今后会有多大出息呢?

因而,好老师没有理由不教好自己的孩子。我有一同事,好酒贪杯,打起麻将来更是日以继夜,只要没课,就邀约同事、社会闲散人员到家里吃喝玩乐,一上酒桌、牌桌,就污言秽语,乌烟瘴气,全然不顾已经长大的女儿。在污泥浊水的长期浸染下,女儿渐渐长大了,读书,那是别人的事,交朋结友、沉迷网吧、彻夜不归,才是她的最爱,初中只读了半年就辍学“混社会”,17岁奉子成婚。该老师也因嗜酒成性,缺乏身为人父最起码的责任感,遭人唾弃,吃空饷去了。像这样,连自己的子女都不愿教、教不好的老师,谁来相信他呢?谁又愿意把子女交给他来教呢?连自己的子女都不愿付出,他愿为学生付出吗?连自己唯一的子女他都没有爱心,他有爱心给学生吗?他连自己的子女都教不好,又如何教好别人的子女?事实也是这样,他始终无法胜任教师的职责。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教师,既是家庭人,又是社会人,既要为家庭承担责任,又要为社会承担责任,两肩要同时挑起两份责任,不可偏废,更不可弃之。做好老师的前提是做好家长,好父亲,好母亲,好老师应该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备受熏陶的孩子,往往会知书达理,爱憎分明,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我从教书的那天起,就一心想把我的家庭打造成书香门第,因此,我的子女从小就受到这种精致的家庭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作为回报,我的子女身上既有传统教育的基因,如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又有现代教育的特质,如勇于担当,自立自强,敢闯敢干。我的丫头就多次批评亲戚、邻居浪费水资源。亲邻们反驳她,“靠我们几个人能节约多少水啊?”她说:“如果我们都能节约用水,节约的水不就多了吗?”小小年纪就有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社会担当意识,这不是很可贵吗?而我也一直受到学校、社会的广泛信任。

我认为,身为教师,把子女培养成为有出息的人,不仅是家庭的荣耀,自己的荣耀,更是为社会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像我的子女,我就不担心他们会成为社会的麻烦。而像前面所列举的两例,其实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子女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是转嫁责任,逃避责任。这样的人,算不得好家长,也算不得好老师。

何为“好”教师?何为“好”孩子?是不是每次考试总能名列前茅,勇冠全班,就是好孩子?所带学科及格率、高分率、平均分比别人高就是好老师?是不是考上了名牌大学就是好孩子?自己班上升学率比别人高就是好老师?我想,小学生跳楼,中学生杀人,研究生投毒等恶性案件,已经对此作出了回答,无需辩驳。

篇10:激励教育之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习好

-----家长学校激励教育课件

一、课题背景

在我所任教的学校,我找我们班班长的家长来谈他孩子的情况。我跟他说,您的孩子有很强的管理能力,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树立起威信,自身素质非常强。这时办公室的另外一位老师谈起她班上的一位学生: “我们班的班长要是能有您孩子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半就好了,我们的班长阿,只是自己成绩特别好,一点都管不住人。”这时,这位家长说到: “两位老师,跟您说句心里话,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后者„”

太多的家长热切的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好,这是没有错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探讨一下这个课题,怎样才能激励孩子,让孩子学习好呢? 只有解了家长的这个后顾之忧,他们才能留下空闲去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不是吗?

二、教学目的1、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不好的根源在哪里,激励孩子,知道让孩子学习好的方法。

2、让家长明白学习好的背后是一系列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励孩子,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益于孩子学习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高,年年拿第一,家长会上受表彰,邻居同事眼里掩不住的羡慕„ 于是,家长们就各显神通,使尽浑身解数对孩子们下手,晚上和周末花重金请名师培优,成绩有进步了奖励奖品,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拥有全部的时间去学习,考试没考好就跪搓板,破口大骂„可是结果呢,孩子不但没有学习好,反而变本加厉,厌学懒惰,自私任性,让家长最初的愿景落了空,这是为什么呢,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学习好呢?以下是给家长们的一些建议:

(一)让孩子有一个追求的目标

我班上初一的孩子现在就已看得出有些分化,同样的地区,同样的老师和教室,他们每天结伴上学,结伴放学,可是为什么成绩会有着天壤之别呢?小讯是我最先发现的一个没有学习兴趣和目标的孩子,我当着妈妈的问他: “你来学校是干什么的呢?”他答:“来上学的。”

“那上学是为了什么呢?”“恩,学习的。”“学习是为了什么呢?”他沉默半饷,也没有回声。小讯爸妈给他买了电脑,于是他就成了班上的报时员,每天盯着手表看下课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小讯的目标就是玩电脑,所以他很执着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学校离他的心灵甚远,和他太不相干了。而英语课代表小钦曾一本正经的告诉我: “老师,我的愿望是在以后当一位老师,我从小就想当一位老师。”我问: “那你现在在为着这个目标做过哪些努力呢?”他答: “我每天上课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认真学习老师是怎么教给我们知识的,而且回家之后我都会复习,讲给自己听,看一些教师的书。”上课时小钦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闪着灵气的光芒,让上课的老师充满了热情和希望。而他的成绩是全班最好的。而下面的一个故事,也可以告诉我们目标对于一个人发展的影响。有一位哲学博士,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人间一切真理,竟然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每天东游西逛,虚度时日,有一天,他在田间漫步,看见一位老农在插秧,水田里没有任何参照物,老农却插得笔直。博士觉得非常神奇,于是上前问;“大爷,你怎么插得这么整齐?”老农递给他一把秧苗让他试试。博士接过秧苗,脱下鞋子下了田,插了一会,却发现插得七歪八拐,于是向老农:“我为什么插不直呢?”老农说:“你应看准前面的一个目标去插”。“是呀,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博士抬头望去,远远地看到一头水牛在地里吃草,心想:“就盯着它了。”又插了一会,发现还是插得歪歪斜斜,感到非常不理解,又问老农“为什么我还是插不直呢?”老农笑着说:“水牛总在动,你盯着它当然要插得歪歪扭扭了。你应该盯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博士这才醒悟,盯着田边的一棵柳树去插,果然插得又快又直了。插秧也要有一个固定的目标,更何况是学习呢?因此,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追求的目标,这样,他们就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目标可以使孩子脚踏实地,集中精力地去做好每件事情,用好每一分钟。当然,在设计目标时,要注意可行性。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首先设计一些设实可行,通过孩子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比如对老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设计 一个近期目标:按时完成某一科的作业,对数学测验经常得三四十分的孩子定个目标:下次测验把分数提高4—5分等。通过一个小小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实现更大的目标。

(二)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有一位哲人说过,天才就是执着的兴趣。而我深信不疑。兴趣就像发了芽的种子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可以战胜坚硬的岩石,从中茁壮的生长。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讲故事,讲杨家将,讲小八义„„ 从此我就对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喜欢去姥姥家,大人们讲话,我拿着残缺的泛黄的三国演义看的如痴如醉,老师让写作文,我就去我家的后花园去观察一草一木,静坐半饷,方才动笔,尽情的将心中的情愫一倾而尽。初中的孩子,就因为这种犹如神助的兴趣,让我年年作文第一名,享尽了赞誉和吹捧。在筹备元旦联欢会的时候,五个平时成绩不怎么好,对学习也没什么热情的同学报了一个节目,一个小品。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碰到他们时,他们总是嘴里念念有词,午休时总拉我去指导他们排练。看着几个精神气十足的小伙子,把小品表演的有声有色,有模有样的,我不禁感慨,如果能把这样执着不弃的兴趣和热情放在学习上,他们的学习还有问题吗?既然兴趣如此重要,以下是一些提高兴趣的建议:

第一,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孩子的求知欲。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还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要永远怀着问题,然后不断的去追寻答案,这样就总有使不完的劲,无法懈怠的力量。其实,书本上的知识一般来说是比较抽象、概括的,而孩子的好奇心往往是从生活中的问题开始的,比如孩子会好奇为什么天气会时好时坏?为什么会有电闪雷鸣?向日葵的花盘为什么总会向着太阳?蚂蚁为什么会排着队爬行等等。当孩子对这些问题发问的时候,实际上正是他们求知求学的体现,这时候,千万不可用这样的话来回答:“别问了。好好做作业吧!”那样,会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萌芽状态,使他们失去求学的机会。如果父母说:“你提得真好!你去查查书,有结果了告诉我好吗?”如果我们能坚持下去,生活无小事的这样给与细心的呵护和指导,那孩子的兴趣肯定会逐渐增强的。

第二,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求知欲,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无可匹敌的。如果家长本身对任何事情都麻木,不思其解。那孩子就也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这样的思维,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问题要问,没有任何问题要思考。那这就种下了冷漠厌学的根。非常危险了。一个有兴趣的家长应该经常去问问孩子,你今天学了什么呀,这是为什么呢等等,引导孩子去思考,和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探索。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作用力是巨大的。中国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旦我们的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就具有了永动机一样的可以运转正常,把我们家长从无休止的焦虑和监管中解脱了出来,以下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要与孩子明确计划学习的重要,然后与孩子一起分析他的学习状况,哪科成绩最好,原因是什么?哪科比较薄弱,应该从哪方面入手提高?学习计划要全面、具体、可行。让孩子先列出学习任务,如英语有多少个单词要背,数学有哪些概念公式要记,有多少道题要做,语文有多少作文要写,有多少课外书要看,再计算一下每天有多少时间可供学习,每项内容要花多少时间,然后把任务分配到每天、每周、每个月。这样,学习计划就制订出来了。而且制定计划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心急,要充分考虑到

孩子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最重要的是计划制订后要检查落实,尽量不要让它落空。这样坚持不懈才能形成习惯。

二是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有三大好处。首先能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容易接受。其次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新课的难点、重点,听课时更有针对性。再者,长期坚持预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那么,怎样引导孩子预习呢?可以要求孩子把一节课的教材内容仔细看一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阅读时让孩子边阅读边思考,边把内容的重点划出来,把没弄懂的地方记下来。

三是先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有一位教育家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喝醉酒的马车夫,迷迷糊糊地驾驶着马车向前走,忘记了自己运送的货物就在车后面,只是一个劲地往前赶路,结果,一路上下颠簸,货物丢了很多,他也不知道。学习也是如此,即使孩子上课再认真听讲,如果不复习,也难免遗忘很多知识。现在很多孩子只为应付作业,从不复习。这样有两个弊病,一是造成知识遗忘,二是因为听课时获得的知识课后已遗忘了一部分,会导致有些习题不会做,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使作业要花更多时间,影响作业的效率。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先复习再做作业。那么孩子应该怎样复习呢?首先要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再阅读一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反复阅读、理解、掌握、记牢,还要把课堂上没弄懂的知识弄懂,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查阅笔记和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交流等途径来解决。

(四)提高孩子的学习自信

有一个著明的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自信对孩子的学习是多么重要。著明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非常调皮和淘气,为此学校将爱迪生列为“坏孩子”,因为爱迪生的捣蛋和喜欢别出心裁,常常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最终,校方通知爱迪生的妈妈将他领走,告诉爱迪生的妈妈说这个孩子不可能有出息了。小爱迪生非常害怕妈妈会责骂他,而爱迪生的妈妈并没有责骂他,只是说了一句:“孩子,妈相信你能行”。在妈妈的鼓励下,爱迪生最终成为一个世界有名的发明家。自信心,是孩子成长中特别重要的个性品质。自信心强的孩子不会指望依靠别人的帮助,总会相信自己的力量,确信经过自己努力能取得成功。因此,自信心是一个有缺点的孩子成长为英才的必要条件。有人问居理夫人:“你认为成才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可见,自信心对孩子克服不良的习惯作用有多大,那么,父母可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我们可以让孩子按他们的方式去做事情,如孩子想游泳,不妨给他套上个救生圈,让他在水中嬉戏,做出游泳动作,他会兴高采烈地喊:“妈妈,我会了!”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增强自己的一份自信。父母亲特别要为孩子的“第一次”的尝试,这在他们一生的道路上将是一个良好的起步。家长要用

微笑点燃孩子心中的火花,用赞美来激发孩子的生命热情,我们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选择的,那么就尽可能多的去发现他们的亮点,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去激发他,然后以此为契机,让孩子各方面都能优秀起来。

四、思考与实践

(一)在给您的建议中,有哪些您觉得可以试试看?为什么?

上一篇:800米长跑运动会通讯稿下一篇:姐姐的写人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