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

2024-04-29

《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通用14篇)

篇1:《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

高中文言文背诵技巧

这样,如何提高背诵文言文的速度和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高中生面前的重要问题。虽然说根本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熟读成诵,但是若能掌握一些背诵的技巧,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不一试?下面根据本人背诵和教学文言文的经验和体会,结合高一新教材中的背诵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邹》文”)来谈谈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背诵文言文。

一、利用比较整齐的句子来速记成诵。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专门来记忆它们,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比如《邹》文中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几处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记忆。

二、比较相关相似语句的异同来速记成诵。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语句,它们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用求异的方法来分别记住它们。比如《邹》文第一段中有邹忌和妻妾客问美、回答的几句话,它们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很快找到它们的差异。邹忌的三次问话,第一次和第二次用的都是“……孰与……”这种句式,区别在于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个“城北”;第三句用的是“……与……孰……”这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而三人的答话中,妻妾都用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种反问句式,只是妾言不由衷,少说了“君美甚”,而客人的答话纯属敷衍,所以用了一个语气较弱的一般否定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辨清了差别,记忆自然要方便得多。

另外,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句子,它们也有一些用语上的区别,对这些区别加以辨别,也将有利于我们的记忆。

三、巩固中间段落。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对处于突出位置的事物容易记住,而对处于不明显位置的东西则总难有深刻的印象。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首尾两段是突出的段落,在精力分配平均的情况下,我们对它们记得要相对牢固一些,而中间的段落由于受到来自前后的干扰,记忆的效果就要差一些。我们可以在对全篇记得较熟之后,把中间的段落抽出来专门记忆一下,这样背诵中的薄弱环节就能得到加强,对文章就算不能倒背如流,起码也能“正背如注”了。

四、强记段首、段尾的标志语和转换语。背诵文言文,由于缺少丰富的语感和对内容理解得不够深透,使得我们虽然熟记了每段文字,但在由一段转到另一段时,总是好忘记下一段开头的语句,因一句而误了一篇,实在可惜,而且要是在课堂上卡了壳,那场面也很难堪。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当然有的。那就是在熟记了每段之后,把每段开头和结束的语句串起来,组成一个全文的框架。对《邹》文,可以给它搭起一个这样的“怪”架子:“邹忌修八尺有余……欲有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王之蔽甚矣。王曰……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战胜于朝廷。”对这个框架专门记忆一下,再去背诵全文的时候就不至于上下段脱节,上气不接下气了。

五、利用提纲来提示背诵的内容。俗话说“纲举目张”,提纲对强化记忆和提示背诵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把《邹》文的内容提炼为“朝(zhāo)服问美——暮寝思美——讽王以美——齐五纳谏”,不仅能让我们在背诵时迅速理清思路,而且在尝试背诵时会成为一条鲜明的线索,提示自己的思维往下一个内容转换,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背诵的效率。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版快,占了30分(以后有可能增加),小现代文阅读部分的选择题,大多学生能应付自如,取得好的成绩。最让学生头疼的是大现代文里的主观题,历年来,这里也是很多考生的瓶颈。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主观题解题能力是备考过程中的教学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观题的解答是有一些法子的。

一、理解考点要求、了解考试内容

现代文阅读最重要的一个考点就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和“整合”是获取信息的一个过程,“筛选”强调对各种信息的性质、价值、作用等做出判断和选择;“整合”是强调在筛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加工、提炼、重组。从考试内容看,一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方面主要有词语的含义、句子的意思、作者的观点等。二是考查对文章形式的理解,这方面主要有文章结构、作者思路、表现方法、语言特点等。

二、把握答题的基本原则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从原文中找答案、尽量用原文的句子组合回答”,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也有利于评分标准的统一。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牢牢记住这一原则。具体来说,有三种形式: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以文章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

三、把握“近距离”找答案的筛选原则

筛选是关键,是答题的第一步,“近距离”原则符合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近距离”原则就是说从问题出现的位置附近来找答案。

篇2:《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

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③耑:作者的堂侄。 ④孤:同辜。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大人 B.私心 C.蹉跎 D.后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㈤(17分)17.(4分)(1)贬官,降职 (2)是,本来是 (3)完成,准备好 (4)过去的,早有的 18.(2分)C 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蹈出 笑容。(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 (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

20.(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2分) 21.(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向往山水之情

篇3:新课标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一、精彩回放史传性文章, 积累丰富的文史知识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 包罗万象, 无所不有。从春秋战国到近代, 从孔子到近代的孙中山, 从语录体到纪传体, 从诸子散文到游记散文, 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是, 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多以史传性文章为主, 因此, 应该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史传性的课文上, 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作家作品、史书体例、文化知识 (古代官职、历法、礼俗) 、历史典故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认真阅读课文, 了解上述有关的知识, 以备高考考试时能做有效的参考。

二、掌握正确的解题原则

1.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不管是字、词, 还是句子, 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它的意思才是明确的。我们解题时, 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 根据上下文来进行判断、理解, 才是准确的。有些语句, 题目里引出来了, 有的考生就不愿再把它放到原文中去考查, 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一定要改过来。

2. 联系试题, 抓住题眼。

一段未学过的文言文, 即使是浅易文言文, 也有一些词句是一般考生不能透彻理解的。对这些地方, 能猜个大概意思即可, 不必深钻死抠。需要深钻的地方, 必须是题眼所在。所谓题眼, 就是试题在文中的对应点, 这既是测试的内容, 也是文中的关键, 必须把它抓住, 再结合上下文, 深入思考, 才能正确理解, 选准答案。

三、重视课文后的练习设计, 积累文言实词

新教材中文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 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 一词多义现象等掌握情况, 如第一册《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设计在复习时是不可忽视的, 可以此为基础, 进行逐个认识, 比较鉴别, 掌握规律, 归纳实词的意义、用法。

四、归纳整理虚词意义及用法表格

新教学大纲列出“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 而《考试说明》又在此基础上缩减到8个, 数量明显少于文言实词, 但是使用率却很高, 虽无实际意义, 但其语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 在历年高考中都要设计一道文言虚词使用的题, 考查学生。这样, 复习时就应该利用课文中虚词使用的实例, 逐个整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便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如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 列出“虚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 认真填写, 并且随时把复习时见到的实例填写到表格中。但是, 应当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去死记字典的意义, 因为那是生疏的, 而课文却是我们熟悉的, 为什么舍熟而就生呢?

五、总结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规律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在今年高考中轮空, 不考。但是, 在复习时仍需要认真对待, 不可忽视。虽然不直接考查, 但是在阅读高考文言材料、翻译句子时都可能碰到。如果不能够了解古代一些特殊用法, 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就有可能某些句子读不懂, 或不能顺利地翻译文句。因此, 对这一点, 也应该略作了解。

六、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和技巧

从2002年高考开始将文言翻译的考查由第一卷选择题安排至第二卷, 由考生直接翻译。平时学习时, 有教师讲授, 又有注释和工具书相助, 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碍。但是, 高考改为直接考查学生的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增加了难度。因而对高三复习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 复习时重温课文译文, 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 熟悉一些翻译的技巧, 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 以意译为辅, 关键是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原意。切记不要臆测大意, 误将大意当做译文。复习时, 重新通读高中新教材中文言文课文, 以课文作为积累文言知识、应试训练的材料, 认真进行“反刍”, 在高考文言文测试中将会受益非浅。

总之, 文言文同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 文体不同, 内容各异, 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文言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能在读懂文本上多下功夫、想办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文言文的教学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摘要: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力度, 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 解题时就能游刃有余。

篇4: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子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校改)

【注】①归钺:人名。 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 ⑤窃:偷偷地。 ⑥致:送达。 ⑦饥:饥荒,年成不好。 ⑧奉迎:迎接。奉,敬辞。 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接连地;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

(2)钺贩盐市中_______

(3)而己有饥色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武汉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日:“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日:“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日:“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日:“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日:“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

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endprint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6分)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⑦汤镬⑧,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⑨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⑩,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亡: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④夷灭: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古代的兵器。 ⑧汤镬:古代的大锅。⑨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⑩衿:衣襟。 ⑾ 决:通“诀”。

背景资料: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B.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南京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模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诗选》)

[注]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0):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闻/谢紫微言

B.向使/善工模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endprint

游大林寺序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附近自己建造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中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华()

(2)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这几个地方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前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涉及的实词较多,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断句题在广东省试题、江苏南京市试题、江西省试题中都有体现。断句是否准确,取决于考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这种题考查考生对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河北省试题中的第5题“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湖南长沙市试题中的第4题?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比较典型的概括文意类试题。

广东省试题中的第3题“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江苏南京市试题中的第4题“‘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

篇5: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广东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子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校改)

【注】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接连地;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

(2)钺贩盐市中_______

(3)而己有饥色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武汉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日:“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日:“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日:“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日:“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日:“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

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6分)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⑦汤镬⑧,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⑨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⑩,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的兵器。⑧汤镬:古代的大锅。⑨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⑩衿:衣襟。⑾ 决:通“诀”。

背景资料: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B.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南京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模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诗选》)

[注]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0):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闻/谢紫微言

B.向使/善工模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游大林寺序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附近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中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华()

(2)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这几个地方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前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涉及的实词较多,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断句题在广东省试题、江苏南京市试题、江西省试题中都有体现。断句是否准确,取决于考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这种题考查考生对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河北省试题中的第5题“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湖南长沙市试题中的第4题?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比较典型的概括文意类试题。

广东省试题中的第3题“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江苏南京市试题中的第4题“‘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

篇6:文言文阅读题:文化经典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②也,不知其仁也。”“赤③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①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②宰:家臣、总管。③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孔子的学生。

1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路虽然能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但是并不是说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是仁。

B、冉求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所以孔子始终是反对冉求的。

C、公孙华虽然能言善辩,知道礼节进退之道,但是不一定就能遵守并达到仁的境界。

D、在孔子看来,他的三个学生虽然各有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15、结合下面选段,分析孔子的思想。(3分)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答:

参考答案:

14、B(实际上,孔子也是很欣赏冉有的。《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三人皆可从政,认为“求也艺”。《先进》说政事才能要数冉有、季路。)

15、孔子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仁”。他们虽然各有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做到仁,就要做到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或者说,利己、利人、利家、利国、利天下的就是仁。)

参考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篇7: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甲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塞翁失马》)

【乙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②泛指农具。

1.文中画线句子中应该有两处停顿,请用“/”在句中画出。(2分)

居 一 年 胡 人 大 入 塞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 (2)人皆吊之 ( )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兔走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塞翁和宋人看待事物有什么不同?(2分)

1.(2分)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一处1分)

2.(4分)(1)逃跑 (2)(对不幸表示)安慰;慰问 (3)带领 (4)跑(一小题1分)

3.(4分)(1) 靠近长城一带(边塞)的人,战死的人有十分之九(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2)兔子不能再得到,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成为宋国人的笑料)。(一句2分)

篇8:巧做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传统的答题方法分为三步:局部―整体―局部。即先从理解字、词、句入手;通读一遍全文,了解其大意,形成整体印象;然后返回头来分析题干内容,遵循从前到后的原则,一一解答题目。这种做法不仅程序复杂,耗时费力,更糟的是读完一遍后不见得就明白了文意。一旦读不懂,就会不知所措,心里紧张,如此答题,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通观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最后一道题(有时是倒数第二题)是对整篇文章的分析、综述和评价。这道题每年都有,复现率100% ,且出题方式基本没有变化。这一题的考查重点是概括和评价文段内容,既然是概括和评价,就不会只涉及一个方面,必然照顾到整篇文章。所以,这道题的题干A、B、C、D四个选项,是对文章从头到尾的分析和概括。题干中既然蕴含有一个详细的分析概括,做题时为什么不从这里开始呢?因此,做文言文阅读题时应突破传统的答题模式,由旧三步变为新三步:整体―整体―局部。

第一步,整体。做文言文阅读题时,不要慌,不要急着先读原材料,而是首先把最后一题的四个选项读一遍。读过之后,就会对原材料的大体意思有一个清晰的印象。现举近两年的.高考题加以说明。

的文言材料记述的是裴矩的故事,分析综合题是14题。文段中,首先介绍的是裴矩的生平及隋文帝、隋炀帝对他的赏识,此即题干A;其次,介绍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所好,深得炀帝欢心,此即题干B;然后,介绍义兵入关,裴矩劝炀帝归京,后看到天下将乱,想方设法全身避祸,此即题干C;最后,介绍裴矩入唐后放言直谏,受到高度赞扬,此即题干D.题干各项与原材料一一对应,可以说是对材料从头到尾的分析和概括。

的材料是关于李广将军的,分析概括题是15题。选文先写李广的身世及在平定吴楚时建立的卓越功勋,此即题干A;再写李广武艺高强,足智多谋,此即题干B;然后写李广不善言辞,重义轻财,此即题干C;最后写李广勇担过错,引刀自刎,此即题干D.题干各项与原材料的对应分毫不差。

有人会问,题干中不是有错误项吗?不用担心,错误项就一个,且错的只是其中的一句或一个词,出题者绝不会开三个错项而让你选一个正确项。

第二步,整体。带着第一步留下的整体印象,然后再从头到尾地读原材料,这样理解起文意来就顺利得多了。更可贵的是,一些难解的字、词、句可能已在分析综合题中有所提示,这么一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就容易多了。

这一遍读下来,对材料的文意就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了,此时再看材料后各题,大部分题目就能迎刃而解了。

第三步,局部。这一步是为了完成难题和进一步验证已做的题。要仔细看各题干,在材料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句和段落,这样,两相反复比较,答案自然就能找出了。

文言文阅读中的分析综合题(最后一题),相当于读本中的“阅读提示”,对阅读材料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篇9:《妪与虎》文言文阅读题

妪与虎

曾有老妪①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②而不进,若伤其足者(A)。妪因即③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B)。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C)④,别妪而去,似媿⑤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⑥焉。妪登垣⑦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⑧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⑨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选自《唐语林校证》)

①老妪:老妇人。 ②羸(lěi)然:瘦弱的样子。跬步:半步,相当于今天的一步。 ③即:靠近,走近。 ④奋迅阚(hǎn)吼:大吼一声。 ⑤媿(kuì):同“愧”,愧感。 ⑥阙:空。 ⑦垣(yuán):矮墙。 ⑧呵:大声呵斥。 ⑨伺:等待。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有老妪山行 山行 (2)若伤其足者 若

(3)乃前伤虎也 乃 (4)妪具说其由 由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虎因为老妇人替自己拔出脚掌上的芒刺,对老妇人心存感激,每天将捉到的`麋鹿、

狐狸、野兔等丢到老妇人家中报恩。

B.村里的凶徒杀了人,官府怀疑老妇人是凶手,欲将其抓捕,老虎来救老妇人,老妇人担心老虎被抓,就登上矮墙对老虎说:“我很感激你,请你不要来救我了,赶快走吧。”

C.文中的老虎通人性,懂得感恩,但它好心却办成了坏事。所以,我们感谢别人也要讲究方法,注重效果,避免适得其反。

D.《黔之驴》中的虎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面对貌似强大的对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老妪与虎》中的虎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即使怀着美好的愿望做事,也要权衡利弊,考虑后果。

6.请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

(2)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7.根据情境,在文中A、B、C三处各写一个句子,将虎此时要对老妇人说的话表达出来。(6分)

(A)

(B)

(C)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4.(4分)(1)沿着山路行走 (2)好像 (3)竟然是 (4)缘由、原因

5.(3分)B(“凶者”不是指“村里的凶徒”,而是指老妇人被村里人当成凶犯。“老虎来救老妇人”以及老妇人对老虎说的话都不正确,应是老妇人登上矮墙等着老虎来,对老虎说“我对你的回报已是感激不尽,我现在要向你叩头,请以后千万不要再把咬死的人扔进来了。”)

6.(5分)(1)老妇人看虎的前爪,脚掌上面扎了芒刺,就替它拔掉了芒刺。 (2)老妇人就把这件事全部告诉了家族里的人,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

篇10: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到过南海这件事或“之”

3、D(难道)

4、第一次表探询的语气,第二次轻蔑的语气或第一句表疑问,第二句表不屑一顾)

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或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成行)

6、D

篇11: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 、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E(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E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示不广

(2)是恶得不贫()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4)亚死,悉归他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必因人得之因噎废食B.鬻及借人为不孝爱屋及乌C.未免往来于怀毁于一旦D.作诗戒其后舍我其谁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小题4: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2分)

小题5:“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扩散

怎么

事物的道理

全部

小题2:C

小题3:(1)后来把“E”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重点词:讹、殊、气象)

(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重点词:成、旋、省略介词“于”)

小题4:排解自己出借图书不能收回的郁闷

篇12:扬州郭猫儿文言文阅读题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一直挟猫儿同至寓(邀请偕同) ②俄闻父呼其子曰(不久)③郭起请奏藻技(小技) ④历历不爽(清楚地听,没有差错)

2.本文作者一共写了哪几种声音?

答: 群鸡乱鸣声,父呼其子并谓其子声,子饲其猪声,群猪争食声,吃食声,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肉上案声,买卖数钱声,买肉声。 点拨:从模拟的声音之多,表现的技艺之高;从模拟的声响之有序,表现的叙事有条理可以看出。3.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父子杀猪卖肉 。

4.翻译“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答: 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互不相同,各有区别。

5.试分析本文与课文的异同。

答:与课文一样,本文也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一对父子晨起喂猪、杀猪、卖肉的过程。不同的是在写法上课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本文则是正面描写为主。

【翻译】扬州有个叫郭猫儿的.,擅长口技表演。清康熙年间,我在扬州时,一位好友偕同郭猫儿一起来到我的住所。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主人爽快地答应了。郭猫儿于是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数扇,不放置灯烛,坐在屏后,主客也安静下来,等着表演开始。

篇13:司空太子太师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勣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小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勣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闺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胡须。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勣常谓人: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译文】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勣病重,唐高宗将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服侍他。唐高宗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勣就服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说:我本是崤山以东的种田人,遇到圣明君主,位至三公,年纪将近八十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一日,李世忽然对他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天稍好些,可以设酒席共同高兴一番。于是儿孙全都聚齐。酒席将散时,他对李弼说:我自己知道病好不了,所以想与你们决别。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我的安排。我的葬事完毕,你即搬进我家居住,抚养儿孙,仔细监察他们,凡有心志不端,结交行为不正之人的,都先打死,然后报我知道。此后便不再说别的话了。李勣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决断;和人讨论事情,能从善如流。打胜仗,则把功劳归于下属,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出死力,战无不胜。临战时选派将领,必选择相貌丰满的人。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薄命的人,不值得与他成就功名。 家内和睦而严肃。他姐姐曾患病,李勣虽已任仆射,还亲自为她煮粥,风向逆转,烧焦了头发胡须。他姐姐说:仆人和婢妾不少,何必这样自己吃苦! 李勣说:不是因为没有人使唤才这样做的,看着姐姐年老,我自己也老了,虽想长久为姐姐煮粥,办得到吗! 李勣常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蛮横的贼,逢人便杀。十四五岁时是个难对付的贼,遇到不愉快即杀人。十七八岁成为好贼,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成为大将,用兵使人免于死难。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4分)

(1)修短有期(长 )

(2)酒阑,谓弼曰(尽、完)

(3)爇其胡须(烧)

(4)顾姊老,勣亦老(只是)

19、对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2分)

(1)致位三公 (2)故人思致死 (3)勣则饵之 (4)战胜则归功于天下

A.(1)(2)同(3)(4)也同

B.(1)(2)同(3)(4)不同

C.(1)(2)不同(3)(4)也不同

D.(1)(2)不同(3)(4)同

20、以下加点字与勣则饵之中的饵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D

A.春华秋实 B.袖手旁观 C.经天纬地 D.斗折蛇行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5分)

(1) 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

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从我的规定嘱托。

(2) 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

如果他们有思想品德不像样,结交流氓无赖的,就先都打死,然后报告皇上。

22、上文主要记载了徐勣与人的四次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徐勣是个怎样的人? (3分)

他本是一个农夫,小时无赖嗜杀,后来逐步改变,成为大将。(1分)

对子孙要求严格,看重姐弟情谊。(1分)

病重时能平静地对待死亡。(1)

篇14:《梅园记》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梅园记 邹浩

岭南多梅,土人薪视之,非极好事,不知赏玩。余之寓昭平也,所居王氏阁,后半山间,一株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余杜门不出,不见他植何如。问之土人,咸谓少与此比。然此株正在王氏舍东,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篱,丛篁榛棘,又争长其左右。余久为之动心,顾王氏拘阴阳吉凶之说,不敢改作。顷遇花时,但徘徊路侧,徙倚篱旁,与之交乐乎天而已。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

一日,坐阁上,闻山间破竹声,策杖往观焉。则王氏方且遵路增篱,以趋岁月之利。欣然曰:时哉!时哉!喻使辟路而回之,撤篱而远之,视丛篁榛棘而芟夷之,环数百步,规以为圃,曾不顷刻,而梅已,拔立乎云霄之上,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西归之日,前瞻龙岳。回瞩仙宫,左盼魏坛,右盼佛子,其气象无终穷,悉在梅精神之中矣。

夫天地,昔之天地也;山川,昔之山川也。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果不异耶?梅虽无言,余知之矣。昔之晦,非梅失也,时也;今之显,非梅得也,时也。人以时见梅,而梅则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故虽寿阳之妆,不以为滥,傅说之羹,不以为遭,而况区区管窥之异,又奚足一。姑与客饮酒。

(选自《粤西文载》)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土人薪视之 薪:柴火

B.咸谓少与此比 咸:都

C.与之交乐乎天而已 交:一起

D.喻使辟路而回之 喻:说明

答案: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园中之梅“失时”和“得时”的一组是(3分)( )

A. 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

使辟路而回之

B. 环数百步,规以为圃

撤篱而远之

C. 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篱

丛篁榛棘而芟夷之

D. 丛篁榛棘,又争长其左右

前瞻龙岳,回瞩仙宫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姓王人家的屋后半山间的园中之梅,在久翳“丛篁榛棘”之后,终于因“时”而彰,“拔立乎云霄之上”。

B.“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表现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C.“姑与客饮酒”一句,平淡中见激情,写出了作者因梅得时而生,把酒临风的快意心情。

D.作者以“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的“梅的精神”自况自勉,显现了其宠辱皆忘的豁达胸襟。

答案: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5分)

(2)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5分)

答案:

(1)想要请客人喝上一杯酒,终找不到铺荆而坐共叙情怀之地。(得分点:延、班草、大意)

上一篇:北非西亚局势动荡是由西亚北非的经济下一篇:2022捞油队一季度职工思想动态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