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有所做为那你应该怎么做散文

2024-05-10

如果你想有所做为那你应该怎么做散文(精选2篇)

篇1:如果你想有所做为那你应该怎么做散文

如果你想有所做为那你应该怎么做散文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心有多大路就有多远;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在人为等等。

这句话似乎太夸张了,但很多时候细想之的确如此;我们整天无休止的工作,有些人津津乐道,兴致勃勃,干劲十足,成绩突出,进步明显,能力素质提高很快,得到晋升。有些人感觉枯燥乏味,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怨声载道,成绩平平,在岗位上干了一百年,素质没有提高,职位也没有晋升,依然原地踏步。前者令人学习,后者令人惋惜,是心态决定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怀着雄心壮志,满腔热情,决定去轰轰烈烈的干一件大事,结果一败涂地,我们的理想甚至经不起现实的轻轻一碰,便烟飞灰灭,荡然无存。我们的自信心受到空前的摧残,从此一蹶不振。这个世界不会有那么多大事等着你去做,我们多数人也不是天才,也没有那个能力,不要好高毋远,我们需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但不每天都做同样一件小事;用脑子想事,不能白做事,不断储蓄自己的知识,用手培养自己的韧劲,在工作中历练自己,把自己打磨成一把利剑。一旦出刀,即震魄夺魂,斩金断玉,所向披靡。

脚下的路让我们走的踏实稳健,心中的路我们走的久远悠长,路要规划的宽长,但每一步都要走的踏踏实实,千里之行,使之足下。跑步之前,先腑下身子,跳高之前,先曲双膝,很多时候我们跪下的`绝不是精神,而是更好的奋起。

把工作当成一种兴趣来做,你会越做越有劲,越做越出色,越做越有信心,既然做了,我们付出了,就一定出色,就一定要有效果,我们绝不做费时不讨好的事,这是庸人的做法,我们虽不是智者但也不能糊涂,我们渺小但我们不卑微,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面对这个世界,每一小步你不踩实就会摔跟头,谁都无法回避失望和难堪,谁都难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但这一切不能成为我们展现自己的理由。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对手,超越了自己,你就超越了一切。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

心里装着太阳,就算下雨我也不怕。对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大爱之心生活处处有感动和力量,一个回眸的微笑,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个小小的关怀也让人消除莫名的忧伤和困惑。你会发现你很幸福,你很快乐,你对一切都那么有信心,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无形中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许多事情看似付出,实则是最好的收获。这样在一次次枯燥面前,在一次次失败面前,你更多的是奋起的勇气,而不是雪上加霜的绝望,或是众人拆墙的无奈。

最后送朋友们几句话:遇到矛盾冷静些;遇到讽刺忍耐些;遇到困难坚强些;受到委屈克服些;了解情况全面些;工作繁忙细致些;处理问题慎重些;待人接物热情些。欢迎做客!共同讨论!

篇2:如果你想有所做为那你应该怎么做散文

第一次咨询

小西 (化名) :我的父母时常吵架, 我应该怎么办?

知心姐姐:咱们先写出来有哪几种解决办法, 好不好?

小西:阻止、劝说, 不让妈妈离家出走。

知心姐姐:嗯, 很好。你在思考。能告诉老师你多大了?

小西:我15岁了, 我的姐姐18岁了。

知心姐姐:你的感受和希望, 我是明白的。但大人之间的事, 自有他们的原由。

小西:可是妈妈走了。今天早上妈妈要和爸爸离婚, 我知道自己不能决定他们的幸福。

知心姐姐:

1.多跟你的姐姐沟通, 一起来促进家庭的和平。

2.选择平静的时候, 分别跟他们谈谈你们的感受和希望。

3.如果无效, 那也不是你们的错。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吧。

4.如果想妈妈了, 可以给她打电话或去看她。

5.即使他们分开了,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依然爱你们, 你们也依然可以继续爱他们, 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表达你们的爱。老师说这些, 你看如何?

小西:谢谢。可是我们怎么过年呢?一家团圆是最幸福的时候啊!

知心姐姐:既然家是四个人的。就自然需要大家一起来想。要不, 你跟姐姐找爸爸开个家庭会吧。向爸爸了解一下吵架的原由, 帮他分析一下, 然后一起想个办法把妈妈接回来。或许现在, 妈妈更想念你们呢!

第二次咨询

小西:我们跟爸爸在一条战线上, 没有和妈妈一块儿走。

知心姐姐:呵呵。你爸爸好幸福啊!但为了让妈妈回来, 你们还是要让妈妈感觉到你们这个家需要她。不然, 她不是与你们的距离更远了吗?你们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吗?

小西:当然不愿意。

知心姐姐:尝试一下上面说的一些办法, 怎么样?

第三次咨询

小西:妈妈给我们打电话了, 她让我们去找她。

知心姐姐:嗯。去了多安慰妈妈。要让她感觉到你们两个需要她, 不能没有她!这样, 家对她来说才更有意义。慢慢再做双方的工作吧。

小西:我们想让爸爸和我们一起去, 他俩不会再吵吧?

知心姐姐:这个, 还是不要急。你们先去看看妈妈的意思嘛。

小西:哦。

知心姐姐:呵呵, 比如带个小东西, 说是爸爸送给妈妈的, 表示道歉。可以是一包巧克力。呵呵, 情人节一般都送这个, 又不贵。多增加些你们自身的能量, 照顾家, 照顾自己。比想别的更有实际意义, 你说呢?

小西: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

知心姐姐:嗯。也可以这样理解。我想, 照顾好自己, 是首要的。然后依情况来协调他们的关系。毕竟, 他们之间关系好不好, 有时不是你们能左右的。而做好你们自己, 是你们可以控制的。你说呢?

小西:好的, 谢谢知心姐姐。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我的父母时常吵架, 我应该怎么办?”

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 一般是对家长吵架的不理解, 或者感到无助。这时, 首先要鼓励他们思考如何面对和解决现状, 当他们做出了一定思考、想出一些办法后, 心理教师可继续将可行的建议引入到他们的思考中。上面的咨询提出了五点建议。通过这五点建议让学生明白, 面对现状哪些可以尝试。

●“可是我们怎么过年呢?”

从第二个问题中,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对家庭圆满的渴望, 也迫切想为改变家庭现状做些事情。咨询师为孩子摆出一个事实:家庭中的事情有时不是她一个孩子能左右的, 她自身的力量有限, 不要苛求自己去完成无法实现的目标。

最后一部分, 咨询师开始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地学会面对生活, 把关注家庭不圆满的焦虑情绪转移到如何学会提高自己的能力、照顾好自己上面。

第三部分:生活中的思考

我很高兴这个孩子能够信任我, 与我交流她的烦恼, 能够帮助她也让我感到快乐。但我又为她有这样的童年而难过, 她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完整的家。

但新时代的教育观让我不得不告诉孩子:家靠不住了, 就要学会靠自己! (残忍的成长, 无耐的成长。) 人注定是要成长的, 这种经历可以让一个孩子加速成长, 或许对她来说, 这也是有利的地方。

小时候, 我的父母整天骂、吵、打, 也让我和弟弟心烦不已。爸爸常陪我们玩、给我们买好吃的;而妈妈则非常严厉地对我们“大呼小叫”, 所以, 我和弟弟向来是站在爸爸一边的。于是在他们的战争中, 当妈妈弱势时, 虽然表面上我们也去“劝劝”, 但其实我们还是挺高兴的, 感觉有人为我们报仇了。

但那种环境, 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利影响。以至于我成年后, 一直有着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存在非常强烈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对我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学习了心理学后, 我渐渐地懂得了自己童年未完成的事件, 懂得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现在才得以体会“当事人”的心境。

同上面的这个孩子一样, 正是由于家庭环境如此, 我和弟弟才非常独立。特别是我, 因为不信任别人, 就形成了很多事都想在前、做在前的习惯。现在想来, 当初的动机都是怕做错了挨妈妈训斥。

当然也想对家长们说, 争吵是婚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磨合, 婚姻真的无法继续时, 也请告诉你的孩子:“爸爸和妈妈在一起不快乐, 分开两个人都会快乐些;爸爸、妈妈依然是爱你的, 这点永远都不会变。”

想对孩子们说:既然无法选择家庭和父母, 那么面对困境时, 就多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吧!古人云:尽人事, 听天意。自是有理。

第四部分:写给从事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者的话

上面这个“QQ在线心理辅导”案例沟通的时间并不长, 但我能从小西的话语中感受到她的无助与焦虑。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她希望家庭能恢复完整, 但她又感觉自己无能为力, 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支撑着她想做各种努力。

但由于学生在家庭中处于劣势, 他们面对不能理解的现实时更多的还是无耐与焦虑。这种焦虑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如, 上课走神儿、不爱说话、不爱活动等。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 这样的情绪会对孩子成年后的人格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 发现学生出现这些情况时, 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就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 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老师的工作也更丰富起来。在帮助一所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学校做家庭教育报告会时, 我结识了顾老师, 她是一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健康老师。

她把学校的心灵小屋经营得丰富多彩, 主要开展的工作有:电话咨询、面对面的心理辅导、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制作心理健康方面的班报、开展心理健康周、开办心理健康讲座等。

为了让更多的心理工作者能从中取到“真经”, 我向顾老师咨询了她的工作心得, 她说:在这些形式中, 制作心理健康方面的班报、开展心理健康周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效果是最好的。形式总结如下: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扩大参与的人数。充分实现心理健康宣传的目的。

●可以逐步组建完善的校内心理健康互助队伍。一个心理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参与所形成的力量是无限的。

●加强不同学校间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交流, 真正达到知识与经验的共享。

…………

为家长开办心理健康讲座无疑是另一个开展心理工作的“法宝”。如同上面案例反映出来的现实情况一样, 目前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法等因素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为家长开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起着“治本”的作用。

那么, 如何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呢?顾老师与我分享了她的一些心得:

●开办的形式要丰富。由于家长都太忙, 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同, 所以, 一般一个学期只有借助家长会或家长学校的时间来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报告会。其他时间, 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与家长沟通:开设家长教育咨询信箱 (信件或电子邮件) ;通过邮件或者学校网站, 让家长定期阅读家庭教育方法方面的知识;日常电话沟通等。

●报告内容要丰富。将专业知识通俗化、案例化;事例选择要贴近家长的生活和关心的事项;组织家长代表进行互助交流;给家长推荐一些非常好的读物, 增强家长对科学教育理念的关注等。

上一篇:另类课堂下一篇:宜昌中考物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