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古代民间故事传说

2024-05-10

中华民族古代民间故事传说(精选14篇)

篇1:中华民族古代民间故事传说

中华民族古代民间故事传说篇一

湘南武陵山腹地有个太平寨村,群山环抱,云雾弥漫,给各类蛇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位刘老板,专门收购各种毒蛇,而且必须是活的,出价非常高,如能捉到超过三米的大“过山风”眼镜王蛇,可按每条1000元收购。

村里自古有捕蛇作药材的传统,但近年山上毒蛇越来越少,也很少有人捕蛇了。村里有个叫李彦军的青年,出生在捕蛇世家,因为办婚事急需用钱,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动了心。他想,凭着自己的祖传绝技,捕到几条大点的毒蛇没什么问题。凑够结婚的钱以后就不干了,久在河边站,没有不湿鞋的。

说干就干,他连着几天进山,很快捉了几条毒蛇,卖给刘老板,得了300元。刘老板看出他身怀绝技,鼓动他捉条大个儿的“过山风”,并再三表示一定按每条1000元收购,如超过4米,可加价到元,决不食言。“过山风”只有太平崖上最多,李彦军决定冒险上崖,让刘老板在崖下等着接货,刘老板满口应允。

李彦军经过精心准备,攀上了人迹罕至的太平崖。太平崖高四五十米,如刀砍斧劈,直上直下,崖底就是奔腾汹涌的乌江。崖上密布绿森森的箭竹林,密不透风。正因为平时谁也不敢来,聚集的鸟兽就多,一些大毒蛇也都在这里出没。

李彦军小心翼翼地在崖上走着,用长竹竿探着路,渐渐到了峭壁边上,呼啸的江水声听得真切。突然,前方的草丛中“唰啦啦”像平地起了一阵风,随即便传来急促而瘆人的“呼呼”声。

李彦军马上停脚,定睛望去,只见十几米外的杂草乱石之间,赫然盘踞着一条鳞片灰黑发亮的“过山风”,足有4米多长,茶杯口粗细。“过山风”也感到有人到了近前,前半身竖起一米多高,鼓得像皮球,蛇芯子火苗般乱抖。李彦军没想到真的遇到了这么大的“过山风”,是福是祸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眼镜王蛇是毒蛇中体形最大、最厉害的一种。一般最小的也有3米长短,超过4米的以前比比皆是,但这些年很少见了。它的毒液毒性奇强,咬人一口,若无特效蛇药,不出半袋烟工夫必死无疑。它发起威来,呼呼作响,如同阴风过山,因此山民形象地称之为“过山风”。物以稀为贵,所以刘老板才肯出大价钱购买。

李彦军很快克制住了惊慌,此刻害怕一点用处也没有,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思忖间,那“过山风”已怒不可遏,摇头晃尾,喷着毒气,迅速发起攻势,朝他直逼过来。

李彦军迅速掏出背篓里的红布,在身前晃动。这是个对付毒蛇的绝招儿,毒蛇只对移动有温度物体有反应,它以为红布是敌人。待其张嘴咬住红布后,只要用力一抖,嵌进布里的大毒牙便会应声而落。毒牙一掉,毒蛇便与普通蛇无异了,手到擒来。这一招儿说着简单,却需要超人的胆魄和极快的身手。

这时人蛇相距不到4米,“过山风”猛地一蹿,狠狠叼住了红布,毒汁喷了出来。就在这一刹那,李彦军闪电般将红布往怀里一甩,但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情形出现了:这条“过山风”似乎早料到了这一手,竟咬紧红布,顺势腾起身子,借李彦军的拉力一下子扑到他身上,蛇身在甩动中急速地缠在了李彦军的身上,大嘴松开红布,向他面部咬来。那两根弯曲的毒牙足有四五厘米长,恰似两根寒光闪闪的钢针!

李彦军大惊失色,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沉重的蛇身压得他打了一个趔趄。他咬牙,奋力稳住身体,头向后摆,气沉丹田,蓦地伸手死死扼住了扑面而至的蛇颈。

这条“过山风”不但庞大而且凶猛异常,粗硬的蛇颈狂躁地扭转着,摆动着,随时可能挣脱。李彦军钢钳般的大手想把它掐死,但蛇颈一鼓一鼓的,韧劲儿十足。

僵持了好一阵儿,李彦军因用力过猛,脚下站立不稳,侧身栽倒在地。他被石头硌得生疼,但不敢稍有放松,双手尽力把蛇头推得远些,并使劲儿往石头上撞。他的腰间有把锋利的匕首,可惜实在无法腾出手去取。他一面与毒蛇搏斗,一面还得防止失身坠下深渊,崖沿离他仅有几米远,此刻,李彦军的处境之凶险,真是危如累卵。

正当一人一蛇搏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竹林中突然又传来一阵“沙沙”声,并且越来越近。“过山风”也骤然加紧了攻势,力量又大了三成。李彦军拼尽全力,扭头一望,顿时眼前一黑,险些昏死过去。

原来一条更大更长的“过山风”正急速地游动过来,眼看相距不到二三十米了!很可能它才是真正的“过山风”蛇王!身边这条大约是母蛇。如果雄蛇王冲上来,随便咬上一口,就能让分身乏术的李彦军顷刻毙命。

山崖下传来的江水的轰鸣让李彦军心念一动,他来不及细想,双手死命卡紧母蛇颈,向崖边滚去。坠崖很可能意味着死亡,可待在崖上面公母蛇夹攻却是百分之百的死亡啊……

李彦军和身上的母“过山风”一起坠入了深渊。在坠落中,他只觉天旋地转,耳边风声呼啸。他的水性极好,在入水的那一刹那,吸足了气,一下扎进去几米深。水的拍击力太大了,李彦军顿觉全身麻酥酥地疼,几乎丧失知觉。

母“过山风”密密麻麻地缠绕在李彦军身上,因而首当其冲,受到的撞击更猛烈,完全晕了。李彦军不敢怠慢,双脚弹荡,迅速浮出了江面。见母蛇不动了,他忙拔掉它的毒牙,塞进背篓。江上白浪翻滚,涛声震天,他竭尽全力与风浪搏斗,半个小时后才爬上江岸。

上了岸,被江风一吹,李彦军冷得牙齿直打架。他头昏脑涨,往乱石滩上一躺,只剩喘气的份儿了。

正在这时,传来了脚步声,抬头看,是刘老板和他的助手。刘老板晃着脑袋说:“真是神人!我都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超出想象,刘某佩服至极!”

李彦军强打精神说:“你看看货吧!”刘老板和助手打开背篓,抓出那条母“过山风”,它并没死,又蠕动开了,但没了毒牙,谁也不怕它了。用尺子一量,好家伙,足有4。2米,真正的超大“过山风”!刘老板眼睛直了,吩咐助手把蛇放进布袋,两人转身就走。

“你还没给钱呢!”李彦军急急地喊。

“什么钱?乡巴佬!”刘老板变了颜色,转身骂道。

“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不是说好超过4米给2000元吗?”

“傻瓜!你能追上我们就给你钱,哈哈……”刘老板怪笑起来,李彦军明白了这两个家伙见自己现在虚弱,见利忘义,故意赖账,这条蛇可是自己用命换来的,绝不能白白地让他们抢走。他拼命爬起身追,无奈体力严重透支,根本追不上。

刘老板和助手一边跑一边怪笑,李彦军跌跌撞撞在后面追,距离越拉越远。眼看跑出了二三百米,突然跑在前面的助手大叫:“妈呀!老板,好……好大的毒蛇!”李彦军定睛看,果然,那条大得出格的雄“过山风”正从草丛里蹿出来,向刘老板和他的助手冲了过去!

两个家伙觉出不妙,转身就跑,雄“过山风”在后面猛追。年轻助手扔了装蛇的布袋,跑得飞快,刘老板落在了后面。片刻间,雄“过山风”扑上去,在他腿肚子上咬了一口,他发出一声惨叫,在地上打起了滚儿。雄“过山风”没继续咬他,竟扑向那装蛇的布袋,一通厮咬,很快里面的母“过山风”爬出来,它们向草丛中爬去,很快无影无踪。

李彦军不禁目瞪口呆!大“过山风”雄蛇王,竟找到这里来救自己的伴侣了。它们可能用特殊的方式呼应联络。看来禽兽也是很重情重义的。如果那条母蛇真被自己杀死了,蛇王一定饶不了自己。看来是母蛇王此时帮了自己,李彦军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刘老板背信弃义,真是可恶至极,但总不能眼看他死,他跑过去,刘老板已经休克,李彦军立即用刀划开伤口,使劲挤血水,又用嘴吸了几下。接着敷上了祖传的特殊的蛇药粉,又给他口服了药丸,助手见两条蛇已经走了,没危险了,也跑过来帮忙。

李彦军的蛇药真是神奇,不一会儿,刘老板醒过来,得知是李彦军不计前嫌救了自己,羞愧难当,一个劲儿地道谢,并从腰包里取出一大沓钱,塞在李彦军手里,李彦军坚决不要。

最后,刘老板竟跪下来说:“好兄弟,我的命是你给的,你要不收,就是骂我的命不值这些钱!”

李彦军答应收下,搀起刘老板说:“我再给你10天的药回去用,准能治好的。你答应我一件事,以后再也别收蛇了。”

刘老板接过蛇药,连连答应道:“我刘某保证不收蛇了……刚才那都是报应啊!”

“我今后也不再捕蛇了。山里没有蛇以及各种野兽,还叫山吗?”李彦军说完,转身朝村里走去。

篇2:中华民族古代民间故事传说

公鸡平素就很贪玩,好热闹。它听了太上老君的吩咐后,带上盛水的瓶子,打着明晃晃的火把,驾着祥云就来到了人间,一只只动物被它惊吓得直往外蹿,躲的躲,逃的逃。

看到这,大公鸡开心极了,挺着高傲的脑袋,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在凡间逛荡,任何人也奈何不了它。它哪里还想到取水的事?它来到龙潭边,伸长脖颈往绿茵茵、清澈见底的水中一看,潭底那金碧辉煌的龙宫一下勾住了它的双眼,它立刻来了兴致,一头扎进水里,像鱼儿一样游到了龙宫。

龙宫金瓦银柱,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美丽无比,这里可是个好地方我要里里外外地先玩个够再说。公鸡自语着。忽儿飞到梁上,忽儿落到堂中,尽情欢娱,任意飞跳,还拉了满地鸡粪。把个幽静的龙宫闹翻了天。龙王知其情况后大怒,命兵将把公鸡驱逐出了龙宫。

公鸡狼狈地逃回到岸上,觉得浑身乏力,肚子咕咕叫,便去找东西吃,此时它早忘了干什么来了,太上老君的嘱咐已被它扔到了脑后。它只想着吃东西,再不管干净不干净,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啄进嘴里,咽进肚里。再说太上老君在天上等着用水,可等等,就是不见公鸡回来。眼看天就要亮了,再不喊公鸡回来,便永远回不到天上了。于是,他便朝大地喊公鸡。

公鸡听见主人呼唤,才想到叫它做的事,于是赶紧去龙潭取水,却发觉装水的瓶子丢了。这可怎么办呢?它想空手回去,又怕主人斥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看看望天,主人的喊声一声紧似一声。它明白,再不回去,就永远回不到天上了,没办法,它只好硬着头皮先回去再说,便边拍打双翅,边朝天答应:“喔喔——来啦!”

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无论仙鸡怎样用力展翅,也飞不起来了。它这才想起临来时太上老君叮嘱它的话,间美食已经被俗化了。它若是吃了,肯定也就不能回天上来。

公鸡后悔莫及,可它又不甘心,于是每天到天亮的时候(也就是太上老君喊它的时间)就朝天上“喔喔”地叫啊叫啊......

公鸡回不到天上,只好在凡间过日子。它先去了山林里,常常遭到野猫和狐狸的袭击;它又搬至水塘边,又屡次被老鹰追杀,险些掉了性命。它孤孤单单,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吃够了苦头!后来有人见它可怜,收养了它。从这以后,鸡便跟着人生活在一起了。

不久,玉皇大帝给世间的动物赐年龄,给了鸡一百岁寿命,给了人只三岁。鸡和人都很不满意。公鸡说:“给我这么多年龄,嘴巴已啄烂了,脚爪扒断了,也难熬到头。”人说:“世间有那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只给人三岁,能做哪些事情!”

篇3:中华民族古代民间故事传说

古人的玉审美观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古人整体的审美方式与原则。玉是中国人审美观的基石。确切地说,玉应是中华民族审美观的基石。中国的玉文化太丰富了。神话传说是民族审美意识的晨曦。它对襁褓中的审美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劳苦型英雄”与“石头情结”孕育玉德

英国人类学派创始人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念,是神话产生的基本心理基础。如果从人类审美活动来看,“万物有灵”论可以使人们把一切外在对象看成富有精灵的存在,那么它们就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对象。石头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受到极大的推崇。分析中国的古代神话故事、传说:《燧人氏击石取火》———石头给人类造福;《女娲补天》———石头的作用;《大禹治水》———石破生启(夏朝第二代君主夏启);《西王母献玉》———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些传说中人们赋予石头太多神奇的功能了,表现人们对石头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求食方式”即“文明因子”可导致审美心理的不同特点和文化发展趋势,追溯民族的经济生活,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制于高山大河生存空间的阻隔,农耕生产方式相对保守封闭,土地是中国先民们生存发展的唯一物质基础,是他们物质生活的现实舞台。洪荒远古时代的人类生产活动,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必需的重要手段,史前人类最早的生产工具是石器。石器对于史前人类的独到奉献,可以理解人们的这种“石头情结”。

从生产方式来说,中国汉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方式使人勤勉、刻苦、富于耐性,做事坚忍不拔,善于把情感封闭在心灵深处而不轻易地激动和兴奋。这也逐步形成了中国人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荣的崇尚勤勉的劳动审美观念和拘谨、内向、崇平稳、尚道德的审美观念。因为整个民族心理更多地倾向于稳定和固执,审美注意的对象常常比较单一和固定。这种特点归纳为“黄土精神”,而以“黄土精神”作为支配力量的中国神话,形成了从实践精神出发歌颂人的高尚品格、勤劳刻苦、献身事业的伦理典型,这些典型成为全民族崇拜的对象。

上述神话中的英雄,多是劳作勤勉获得成功的劳苦型英雄。不像古希腊的赫拉克勒斯能独自战胜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而创造奇迹。他们是善的化身,美德和贤能的化身。人们传颂神和英雄们在救世拯民的善行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态度,更多的是颂扬“德”的美好。有人说“伦理崇拜与道德崇拜,其实并非始于儒家,它可以上溯至原始氏族社会的祖先崇拜,表现为人类一种渊源久远的深层审美心理。只不过儒家使其在理论上得到升华,并作出了重大发展”。

对燧人氏、大禹的赞美,表现了对审美享受的看法:理性和群体的事业是至高无上的,感官的享受和个体的欲望可以也应该作出让步。这种重视精神价值的满足,忽视感官享受的审美态度,从神话滥觞开始,对中国后世民族审美心态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并且随着长久的历史积累,逐步成为一种心理上的特点。道德自律对于人们审美活动的制约,就成为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个性特征,道德自律的觉悟成为中国人评价社会美的基本尺度。日本学者从比较美学的角度概括出“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的结论。中国儒家文化所注重的“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就是把人们从神话中所感悟到的潜在心理需求表层化。

而出于对神话传说中英雄美德的敬仰与对石头难舍的情怀,善于把情感封闭在心灵深处而不轻易激动和兴奋的中国人需要借助一种物体来承载这些情感。而作为“山川之精神”“月精”与“阳刚至纯之品”,被称为“大地舍利子”的玉石,以其独特的色泽、质地,当然也有实用功能,很自然成了中国人这种情感的载体。

《荀子·法行》关于孔子以玉比德的记载,更为明确地提出了“比德”的要求,在审美理论发展史上,似乎更具有艺术创造方面的示范意义。例如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夫玉之少而珉之多耶?”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智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二、神话传说在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为民族审美心理奠定了最早的根基

神话思维的“原始意象”一直活跃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肌体之中,扣动着民族精神的弦索,随时以“似曾相识”的面貌在历代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新生。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关于玉的传说和故事一直延绵不绝,“和氏之壁”讲述的何尝是一块玉的故事,歌颂的未必只是卞和识玉的才智,他为了一块“楚山璞”而失去双脚,九死不悔,这是多么感天动地的精神。这是在讴歌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是从几千年前哲人口中发出的谆谆告诫:“识物,识人。”“完璧归赵”记载的何尝只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它颂扬的是一种玉的精神,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操。《玉环》的典故: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的精神,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正是玉美的“人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而“玉不琢,不成器”这话,已超越出咏物范围,成了塑造人才的箴言,也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勤勉的劳动审美观念,对英雄的认可———需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前的那番“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经历。

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其特有的爱玉情愫,这些情愫随历史的进程不断积淀、延续,形成了丰富内涵的玉文化,也奠定了中国人的审美观。

摘要:玉是中华民族审美观的基石。在“万物有灵”中,中国人对玉石情有独钟的情感可溯源到民族的“求食方式”。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劳苦型英雄”与“石头情结”,从神话滥觞开始,对中国后世民族审美心态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道德自律对于人们审美活动的制约,就成为中国民族审美心理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审美观念,“大地舍利子”

参考文献

[1]梁一儒,宫承波著.民族审美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2][日]笠原仲二著.魏常海译.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宗白华著.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蒲震元著.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篇4:中国古代外星人传说

《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夏廑帝八年,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夏桀、商纣时期,天空曾分别出现过三个和两个太阳;晋愍帝建兴五年,三个太阳并照,左右有光晕;晋穆帝升平元年,甘肃天水一带有三个太阳同时出现。对于几个太阳同时出现,古人认为是妖孽作祟,若碰到王朝末世的动荡时期,又会将这一现象和人君无道相联系,于是就有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说法。

除了太阳并出,古书中还记载了不少不明天体划过天际的情况。西汉昭帝和东汉光武年问,天空都曾出现像月亮一样大的白色星体,后面跟着十几颗小星星。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天空出现大如瓮的红色流星,尾巴长二十余丈;梁武帝普通年间,晚上有太阳在东方升起,光亮如燃烧的火;北周静帝大象年间,出现像流星一样的天体,尾长一丈,飞入月中;隋文帝仁寿年间,有星体飞入月中;唐宪宗元和年间,有大如半张席的星体升空,星体的下半部分有光照地,周围还有一群小星星跟着;南宋恭帝德祜年间,有两颗星在天空“打架”,不一会儿工夫,就有一颗“战败”掉了下来;明世宗嘉靖年间,有红色星体如宝剑,横亘西北,发出火焰燃烧的声音,喷出像烟一样的气体;清德宗光绪年间,半空中有发光的天体自北向南经过,形状像盘子,后来光收了起来,星体就不见了。

在这些记载中,既有单个天体出现,也有天体群出现,有些与现代人发现的飞碟颇为类似。有些目击记录描述得非常详细,这或许和天文学的进步有关。

切身的感知

在这些相对正规的史书中,记录多从第三方立场对事件做客观呈现;而在非正式的杂史、笔记、小说中,对于神秘天体的记录更加绘声绘色,有的加入了切身感受,更加引人入胜。

东晋志怪小说《拾遗记》中记载,秦始皇曾见到宛渠之民,他们乘坐螺旋舟,舟的形状像海螺,而且能沉入水底航行,水浸不入,航速很快,有点类似现代的潜艇。这些宛渠人身长十丈,穿着鸟兽毛做的衣服。双方谈及远古开天辟地时候的事情,宛渠人描述得非常详细,就像亲眼见到一样。晚上,他们用粟米大小的光源照明,而且非常亮堂,秦始皇称他们为“神人”。

干宝《搜神记》中则讲述了荧惑星(火星)人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三国时的吴国。一群小孩玩耍时中间突然出现一名长相怪异的孩子,身高四尺,穿青衣,两眼放光。小孩子都围上来问东问西,结果这名来自火星的孩子留下一句“三公归于司马”后便纵身飞上天去,后面还拖着一条白练。结果,一语成谶,后来司马炎统一了三国。故事或可作为茶饭之余的消遣,不过这个故事也让我们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产生无限的联想。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唐穆宗长庆年间,八月十五晚上赏月之时,有人看到树林里有发光物,光亮冲天,形状像一匹布。那人循着光亮去找,结果只看到一只金背蛤蟆。宋乾道六年,西安官塘出现一个一丈多高的怪人,鸡头人身,从空中飘落,还试图与当地人交谈。康熙十二年,有人看到黑面人在空中飞驰,身上红光闪闪,像是着火了一样。当捕快闻讯赶到时,那人便消失不见了。

这些是出现疑似外星人的记载,还有疑似外星物体的记载。

唐代《洞天集》中记载,唐僖宗广明年间,麟德殿放置了一艘严遵仙舟,长五十余尺,发出的声音像铜铁,坚硬且不生锈,常常飞来飞去,后来飞走不见了。

宋代,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苏老看到江中忽然亮起一团火。这让他深感迷惑,并在《游金山寺》诗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诗文中说:“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人庞元英的《文昌杂录》中记载了宋神宗元丰年间秘书少监孙莘老目击不明飞行物的事件。孙家住在高邮新开湖边,有一天,天气阴沉昏暗,庄客禀报湖中有珍珠出现。当孙老和庄客来到湖边时,只见珍珠像月亮一般明亮,把人的脸都照亮了。承载珍珠的蚌壳有芦席那么大,一半浮在水上,一半像船帆一样张着,行动迅疾如风。人们纷纷划船去追,但根本追不上,最后,珍珠和蚌壳消失在远方。

民国人张瑞初在《西神遗事》中曾记载,有天晚上,星光熠熠,没有月色,众人看到天空出现一片圆光,有一亩那么大。圆光有紫和白两色,交替闪烁,令人眼花缭乱。5分钟后,白光不见了,只剩下紫光,而且光圈渐渐缩小,直至完全熄灭。

此外,清代还曾出现被外星人劫持的记载。《清史稿.灾异志》中记载,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一村民和众人上山砍竹,结果在众目睽睽下消失,148天后又出现在家中,但已经语无伦次了。而《松滋县志》中也有类似记载,时间在光绪六年五月初八。一位农家子弟晨起在屋后的山林中发现树丛中有东西,光彩异常,他过去抓,谁知感觉自己被抓住了,并飘到了天空中,耳边飒飒有风,神志恍惚。飞了不久,他突然从高空坠落,掉在了一座大山上,这时他才清醒。他看到一位砍柴人,一问之下才知道自己已经从松滋到了贵州,飞了一千多里地。最后,这位小伙子靠沿路乞讨,走了18天才回到家中。

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大多具备莫名的亮光、奇异的声响等要素,志怪小说中的疑似外星生物相对少一点。这些要素非常符合不明飞行物的特点,但毕竟是片段式的记载,很难断定它们和外星生命有关,也可能是一些天气现象。但无论如何,这些丰富的记载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之处。不过,比亲眼目睹更加神秘的,是更加具象的图画、雕刻等历史溃迹。

疑似的证据

中国最早的疑似外星人形象出现在7000多年前的贺兰山岩画中,画上的人头戴圆形头盔,外穿密封宇航服。而在另一幅岩画上,画面左上方有两个旋转的飞碟,飞碟开口处,宇航员正飘然而下,地面上的人群和动物惊恐地散开。无独有偶,清代画家吴有如晚年曾创作《赤焰腾空》图。画面中,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都在仰头看天上出现的一团火焰。画作的题记里记载,九月二十八日晚,金陵(今南京市)城南,有火球从西向东飘过,样子像巨大的红蛋,在半空飘荡。火球不像流星那样稍纵即逝,而是慢慢悠悠,很平稳,且伴着细微的声响。当时空中乌云蔽日,所以看得很真切,有几百人都目击到了。大概一顿饭的工夫,火球才慢慢消失。

UFO爱好者中曾流传过“杜立巴石碟”事件。传说一艘外星人飞船曾坠落于西藏山区,幸存者被当地人追杀,躲避在山洞中。1937年至1938年,一支中国考古队在这个山洞中发现了这些人的遗骸、留在洞壁上的壁画以及神秘石碟,碟上含有钴等金属。用超声波和电波激发后,石碟出现了有节奏的震动。碟上还有文字,据说,考古队员后来破译了文字。石碟在北京大学保存了20年,在“文革”中不知所终。更离奇的是,据说这些外星人的形象和当地民间传说对“来自云中的丑陋入侵者”的描述非常吻合,后来这起事件还被拍成纪录片。然而,情节虽然细腻,但根本经不起推敲,这件事本身就是虚构的。

无论是各种历史记载,还是更加具象的图画、雕刻等作品,似有若无,朦朦胧胧,更加为UFO事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UFO事件出现的频率更高,这也刺激着人们不断研发更高端的设备,以便冲出地球探究神秘的未知世界,去捕捉那些在地球上出现的神秘物体。所以,无论真假,UFO事件是对人类好奇心的挑战和满足,也是人类科技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篇5: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

话说鲁班师傅和娘子云游四海,有一日来到赵州地界,到了洨河渡口。

那洨河渡口是个交通要道,过往商人旅客络绎不绝,可是,洨河水宽浪大,河上没有桥梁,水中只靠一只渡船载客,一渡只能装载几位客人。

那渡船一来一往,一往一来,轮到鲁班师傅和娘子上渡船时,天色已近黄昏了。

鲁班师傅问那艘公师傅:“这洨河渡口人多客旺,为何官府不在水上修筑桥梁?”

艘公师傅回答说:“不是不想修,只是修不成啊!这赵州地界,每有新官上任,都想在洨河修桥,但是,这洨河有条黑蛟,那东西凶恶蛮横——每回桥墩还没砌成,就被那黑蛟发大水冲了去。”

过渡的路人也跟着叹息:“这黑蛟常使渡船翻侧,它是为了吃人吃畜、抢劫财物,才极力阻挡河上修桥啊!”

听这么说,鲁班师傅低声对娘子说:“我不怕黑蛟,今晚无事,我来这河上造座桥玩儿。”

鲁班娘子抿嘴一笑:“夫君旅途辛苦,这桥让我来修吧!”

话说鲁班娘子心思灵敏,手艺精妙并不输给丈夫,她曾经看见亭台,造出雨伞,从此天下女子雨天出门,便都高擎雨花,如芙蓉出水。

不一会,天黑了。那造桥人说造就造,鲁班娘子月儿初出开始动工,没到半夜,一座秀美的石桥就造好了。

娘子见时候还早,就在桥梁杆上雕刻图画,她雕刻牛郎织女鹊桥会,又雕刻丹凤朝阳百花开……图画还没刻完,那黑蛟被刻石的声音惊醒,从水面探出龙头,看到河上造了石桥,勃然大怒,当即卷起千钧巨浪,万钧潮水,直冲鲁班娘子拍打过来。

鲁班师傅听到水响,连忙起身,操起大斧来保护娘子。瞅准黑蛟龙近得前来,鲁班师傅从桥上一跃跳下,这一跳不偏不倚,正好骑到黑蛟背上。

鲁班师傅双脚夹紧蛟龙身体,用斧头扼住龙颈,大声问它:“畜生,你服我不服?”

“不服不服!除非你在我的龙颈七寸钉上钉子,否则我是绝不认输的。”

鲁班师傅听到这话很高兴,因为钉钉子这事他十分在行。

他一眼就算准了黑蛟的七寸,在龙颈七寸之处钉下一颗长钉子。

黑蛟龙龙颈被扼住,法力施展不开,巨大的浪潮慢慢退却。但它仍不认输,一味在水中翻腾跳跃,想要把鲁班师傅甩下。无奈鲁班师傅斧凿功夫了得,力度计算精妙,黑蛟龙用尽力气,还是无计可施。

鲁班师傅驯服了黑蛟龙,驾着它,来到赵州城南,把它横放在洨河上,那黑蛟龙不长不短,正正好做了一道拱桥。

回头说鲁班娘子,她雕好栏杆上的花纹,又欣赏一回,觉得雕琢精美,玲珑秀丽,她十分满意,就沿着河岸寻找丈夫。

来到城南,远望河面已架起拱形大桥,气势雄壮,就像巨龙卧在河面饮水,又像天上彩虹落到凡间。

但鲁班师傅不在桥上,也不在河边,洨河上下莫说人,连个影子都没有。娘子正担心呢,忽然间,远远看到南边太行山下来一群白绵羊,它们身形奇特,窜窜跳跳,正朝洨河走来。那羊群后面跟着一个人,正扬着鞭子,迈着大步走下来,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鲁班师傅。

鲁班师傅把羊群赶到桥上,放下鞭子,挥一挥衣袖,一只只白绵羊立马变回一块块白玉石,仍然像羊一样长着脚,洁白,温润,柔软,在月光里十分好看。鲁班师傅吩咐那长脚的石头:“来,跟着我,你砌这里;你砌那边。”那群白玉石,一块砌这里,一块砌那里,很快把蛟龙桥砌结实了。

鲁班师傅这样子造大桥,娘子还是第一回见到呢,真是大开眼界!鲁班娘子又惊又喜,飞快朝鲁班师傅跑来,她跑得太急,裙裾不小心挂到路边人家的鸡笼上,笼里的公鸡吓着了,“喔喔喔”大叫起来,这一叫不打紧,引得整座赵州城的鸡全都叫唤起来。

这会儿,就只剩下桥头没有砌石,鲁班听见全城鸡叫,心里一慌,忙赶着最后两块大石头往桥头一蹲,石头顷刻之间固定下来,大桥造好了。

这下好了,赵州洨河一夜之间造起两座石桥,一座秀丽非凡,人见人夸,一座雄伟壮丽,天下无双。人间天上,各路神仙听说这事,都纷纷称颂鲁班师傅和鲁班娘子。

但是,也有两位神仙心里不服气,要亲自来看看究竟。

这两位神仙是谁呢?一个是张果老,一个是柴王爷。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果老骑着毛驴,柴王爷推着独轮车来到桥边,鲁班师傅正在桥上忙活,那两神仙高声问道:“这赵州石桥是什么人修的呀?”

鲁班师傅忙得满头大汗,听得有人问,随口回答道:“赵州大石桥,鲁班师傅修!”

张果老指指自己的小毛驴,柴王爷指指自己的小车,又问:“鲁班师傅,你修的桥结实不结实?张果老的毛驴,柴王爷的小车要从桥上过,吃得住吃不住啊?”

鲁班师傅哈哈大笑:“你们这小毛驴,独轮车算什么?就算千军万马,我的桥也扛得住啊!”

柴王爷看不得鲁班师傅得意洋洋的样子,暗中搬来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岳名山,放在金瓦银把的独轮车上。

张果老也觉得鲁班师傅口气太大,顺手牵来一朵乌云,盖住了毛驴顶,然后打开驴背上的褡链,摘来太阳装在左边,捞来月亮装在右边。

他们才刚起步上桥,桥身马上晃悠起来!

张果老笑着说:“哈哈,鲁班师傅,如果你这桥果真能吃得住,我张果老从此倒骑驴!”

鲁班师傅一看大事不好,连忙跑到桥下,举起双手把桥身托住,这才把桥保住了。

桥身桥基经过这一压,不但没有损坏,反倒更加结实牢固,只是南边桥头被压得向西扭了一丈多远。所以,直到现在,赵州大桥上还有七八个驴蹄印呢,那是张果老留的;桥中心有三尺多长的一道车沟,那是柴王爷推车压出来的。桥底下还有鲁班的两个大手印,那是他托桥时印上去的。

赵州桥建成到现在,几千年没有倒,是因为桥身由洨河的黑蛟龙、太行山的白玉石造成,不仅十分柔韧,而且十分坚固。

张果老输了这一局,觉得惭愧,所以他遵守诺言,以后无论到哪里,都是倒骑着毛驴去的。

鲁班除了黑蛟龙,造了大石桥,为赵州人做了两件大好事,赵州人感激他,编了一支叫《小放牛》的歌,那支歌是这么唱的: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哎,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

——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

篇6: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巩县康家酿酒有些年头了。

康家酒很少流出庄外,这里有个秘密,康家酒的秘方来自洛阳福王,明末清初“康朱联姻”时朱家败落,这个朱家酒方也来到了康家,外人一般不知。

为了保证酿酒秘方不外漏,康家一代只有一人掌握整套酿酒技术,康豫就是这一代康家酒的传承人。

康豫酿出来的酒,只要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康豫不会喝酒,这是康家上下都知道的秘密,酿酒的不喝酒,小一辈人不信,问他本人自然不会有结果,问老一辈人,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康豫的儿子长大了,和邻村一家有些官家背景的乡绅结亲。按乡俗女方应允婚事之前,男女双方主要长辈要聚在一起喝顿结亲酒。康家有家酿的酒,自然酒宴上喝康家酒。康家酒的特点是绵甜醇香、回味悠长,入喉爽口甘甜,后劲很大。康家几位长辈酒过数巡后,纷纷表示不胜酒力。女方几位也担心入口甜醇的酒有后劲,渐渐地都只是在礼节上举举杯了。独有女方一位族叔自恃酒量超人,在酒席上向康家人挑战,嘴里还不干不净数落康家酒没劲,入口没一点呛劲,不如烧刀子过瘾。

康豫一直没有作声,毕竟自己是主人,再说酒桌上的酒话也当不得真,随这位族叔涨红着脸信口开河。

眼看自家的陪客都喝得差不多了,再也没人去应和客人的挑战。康豫就开口婉言劝说客人,暗示康家酒后劲较大,一会儿酒劲上来要撑不住的。谁知不说还好,一说反倒惹火了族叔,说除非答应和他斗酒,不然这门婚事他第一个不答应,要不承认自己是个人也行,这酒就免了。也许是酒劲开始上来,女方客人中有几位居然也附和起这位族叔的话,一定要康豫答应斗酒,不然就不必谈亲事了。

这下把康豫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退路了。康豫站起身,说一句“我答应”,转身叫人拿来一摞大碗,先在自己面前一字排开放好,整整九只碗。又从桌旁捧起一坛没有开封的康家酒,拍掉泥封,在面前的碗里“汩汩”倒满。

一连串的动作吓得在座的康家人目瞪口呆,有几位忍不住喊出来:“康豫是滴酒不沾的啊!”康豫报以一笑:“今天这阵仗我是不不行啊!只是有一点拜托,待会我喝赢了,不要和我说话,扶住我回去就是。”

康豫对女方客人说:“这几十年,我没有喝过一口酒,康家上下是妇孺皆知。今天既然答应斗酒,我先喝三碗,算我弥补前面的。”说完,一口气喝完面前的三大碗。

随后对挑战的那位说:“接下去我俩一对一吧!第一轮我先喝,第二轮你先喝,同意的话我们就这样喝下去,谁喝不了就认输。”女方的族叔已经被康豫的三大碗震慑了,连连点头。

第一轮两人都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下去了。第二轮女方族叔先喝,他中间停顿两次才喝完,康豫依然一仰脖子喝下去。第三轮开始,康豫双手捧碗,似笑非笑地扫视了全场,双手捧碗举过头,仍然一口气喝完。女方族叔喝第二碗时已经慢了半拍,面对第三碗酒,有些犹豫。在场的双方客人都起哄要他快点,他扶住桌子好半天才哆哆嗦嗦站起身来。他伸出双手也想着像康豫一样双手捧住酒碗,结果双手颤抖不停,酒液在晃动不已的碗四周荡出,还没举到嘴边,手一松,酒碗“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紧跟着人也软泥一样瘫了下去。

康豫说一声“承让”,慢慢走回了家,然后躺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女方那位族叔被人抬回家,躺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在床上打了一个长长的酒嗝,叫一声:“好酒!好酒量!”又翻身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带了礼品专程到康家找康豫,为自己酒席上说的不当之言当面赔礼道歉。

至此康家人才知道,康豫年轻时其实是会喝酒的,刚执掌酿酒时,酒醉误了事,因此向家族主事的保证过酿酒就戒酒。

康豫酒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家族主事的提出辞去酿酒职位,主事的征求家族长辈意见,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情况特殊,可以原谅。康豫认为自己没有遵循“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余地”的祖训,致使客人酒醉倒地。再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家族的声誉,玷污康家诚实、守信的家风家训,坚辞不就。

篇7: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故事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夸父追日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在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后羿射日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

篇8: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传说

一 抓贼

邱斌武艺高强,打得一手好镖,他是桑梓县刘员外家的护院头领。刘员外在清明节这天领着家眷回乡祭祖,邱斌和手下的五位护院喝了点儿酒,然后早早地回住处合衣睡觉去了。

半夜时分,邱斌感觉内急,他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直奔后院的厕所跑去。邱斌刚到后院,忽然发现墙上出现了一个黑影。

邱斌一见有贼,他甩手就射出了一枚狼牙镖,门楼上的黑影一声惨叫,当时就应镖而落。

邱斌领着手下几名护院,众人合力一搜,竟在后院的花房中找到了黑衣贼人。两名护院一个饿虎扑食,便将贼人牢牢地按倒在地,黑衣贼人名叫柳七,他已经起下了腿上的狼牙镖,此时镖伤处正在汩汩地流血,柳七哀声道:“邱爷,能否让我先给镖伤敷点止血药呀?”

邱斌也不想将事情做得太绝,他点头对擒贼的两名护院说:“放开他!”

两名护院撒手,柳七翻身坐起,他在怀里一摸,取出来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扁木盒子,柳七先在盒盖上敲了几下,然后将盒盖打开,将里面一种淡绿色的药粉,敷到了自己右腿的镖伤上。说也奇怪,古怪的药粉刚刚敷上,流淌的鲜血便止住了,邱斌正想凑前看个究竟,柳七怪叫一声,飞身跃起,那条伤腿竟然行动如常,他鬼魅般地冲出了花厅,然后“嗖”地一声,又一次跃上了院墙。

邱斌冷笑一声,他又抬起手来,两枚飞镖“噗噗”发出,一枚射中了柳七的屁股,另一枚插到了柳七的左腿上。

柳七重新被擒,邱斌从柳七身上搜出了那个木质的药盒,他将盒子里的药粉给柳七的新伤敷上后,果然这药粉疗效神奇,竟在转瞬间,便可令伤口止血,不长的时间里,便能令他行动如常。

邱斌找来了一条重重的铁链子,将柳七锁到了柴房内。柳七央求道:“邱护院,您看在我上有七十岁的老娘,下有七岁孩子的分儿上,把我放了吧!”

邱斌“呸”了一声,说:“放了你,你想得美,天一亮,我们就把你送交官府,到了官府,先赏你屁股一顿板子,然后将你关进臭气熏天的大牢,你就等着好好享受吧!”

柳七被邱斌一番话吓得脸色煞白,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求饶命。

邱斌压低声音说:“饶了你也未尝不可,但是你得把那红伤药的秘方交出来!”

二 骗局

柳七虽然一身贼骨,但也怕被送交官府治罪,他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同意了邱斌的交换条件。

柳七拿起毛笔,他在纸上鬼画符似的写上了一共十八味药的“贼方”。邱斌自然不信柳七,他照方买来所有的药粉,然后亲眼瞧着柳七为他配制所谓的贼药。

柳七先将木盒子中的药粉倒出来,然后按照用药量,将那十八味药的药粉一一加到了盒内。柳七将贼药配好,他关上盒盖,然后得意地在盒盖上拍了两掌,道:“邱护院,我传您贼药,您可要说话算话呀!”

邱斌拿着木盒子里的贼药,接连找人做了三五次试验,果然这贼药药效惊人,不仅立时能够止血,还可以令人在短时间内恢复行动。邱斌取出钥匙,打开铁链上的大锁,他对柳七道:“你可以走了!”

柳七在离开刘家大宅的时候,他回头叮嘱:“邱护院,如果以后你为人治伤,一个人只可用一汤匙的药量!……”

邱斌点头放了柳七后,刘员外领着家人回来,他便向刘员外辞工,刘员外诧异地问:“邱护院,你离开我家,莫非另有高就吗?”

邱斌回答:“我准备回去开一家药店,以后不干护院这一行了!”

邱斌的老家在蓟县,该县地处口外,马匪横行,又兼之民风强悍,所以开一个专卖贼药的药店,应该是大有作为!

邱斌回到老家后,他经过十天时间的筹备,邱记神药的招牌便被挂了出去,可是他将木盒子里的贼药卖掉后,邱斌重新配制贼药的时候,这才发现,他配置的贼药,根本就不好用!

邱斌面对无人买药,坐地赔钱的尴尬局面,他气得抄起了柳七那只曾经装过贼药的木盒子“咔嚓”一声,将其摔碎在了地上。

木盒子碎成了六七半,邱斌惊奇地发现木盒子的盒盖里面竟是空心的,空巢内还有装过药粉的痕迹,而且只要用手敲击盒盖,盒盖内壁上就会打开九个小孔,藏在盒盖内的药粉,就会少量地漏进木盒内。

很显然,柳七欺骗了邱斌,那贼方中并不是十八味药,而是十九味药,最后的一味药,藏在盒盖中,那才是决定贼方是否疗效如神的关键。

邱斌气得连声大骂柳七,可是柳七也不知道藏到了哪里,邱斌找不到柳七,不知道最后的一味药是什么,邱斌的药店绝对逃不脱关门的命运。

邱斌这天正坐在药店里生闷气,就听街上有人喧哗道:“县衙的捕头,竟抓住了飞天大盗柳七!”

果然四名捕头赶着一辆马车从街上走了过来,车上用铁链子锁着的正是柳七,这个柳七流窜到蓟县作案,他在行窃一家富户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坛塞外的佳酿—黄芩酒。

这黄芩酒喝到嘴里看似柔软,其实后劲极大,柳七不知道厉害,他饮了半坛黄芩酒,竟然醉倒在窃案现场。这就是他今日被擒的经过。捕快们怕柳七逃走,先是割断了他的脚筋,然后用马车载着他,耀武扬威地直奔蓟县县衙而去。

邱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急忙回到店里,先用黑纱蒙面,然后带着兵器和镖囊,飞身跃上房顶,直向蓟县县衙的方向奔了过去。

邱斌要劫下柳七,他要得到贼药的完整配方!

三 秘密

那四名捕快真的没有想到,竟有人敢在大白天劫走柳七。邱斌打翻了四名捕快,然后挥刀斩断了柳七身上的铁链,那四名捕快大喊抓贼的时候,邱斌已经抢过了一匹马来,然后他背着柳七飞身上马,向城外飞奔而去。

邱斌骑马一直来到了城外云龙山深处,柳七一见救自己的竟然是邱斌,他大声叫道:“邱护院,你即使救了我,我也不会告诉你贼方中的第十九味药!”

邱斌说道:“你要告诉我第十九味药是啥,以后你的生活归我照料!”

柳七的脚筋都已断掉,如果邱斌不在云龙山中为他安排一切,等待他的只能是被饿死的命运了。

柳七万般无奈,他只得点头同意了邱斌的要求,邱斌在深山里为柳七找了个山洞,柳七住在山洞里,就开始为邱斌配制第十九味药。当然,柳七每日的衣食住用,都得由邱斌供应。邱斌将柳七劫走后,蓟县的捕快大搜了三天,他们找不到劫匪和柳七后,这股捕盗的风头就这样过去了。

邱斌随后雇用了一个又聋又哑的伙计,让他到山上照顾柳七,柳七接下来拄着双拐,采来他需要的草药,接着将其晒干并用药磨磨碎,磨碎的神秘药粉被那个聋哑的伙计送到了山下,邱斌将这第十九味药加到了贼药之中,果然这贼药又出现了疗效如神的效果。

邱记神药卖得异常红火,邱斌赚得也是钵满盆平,邱斌这天一大早刚打开店门,就见一位顶盔挂甲的副将领着十几个亲兵从门外走进了店内。

这个副将姓吴,吴副将来自涿州府,他奉府台之命,领着七八百名精兵,到蓟县剿匪来了,既然剿匪,自然避免不了受伤,吴副将今天是上门购买贼药来了。

吴副将让邱斌将店里的一百多斤贼药都拿了出来,然后丢下了三百两银子,说:“这些神药,我都买了!”

邱斌正要告诉吴副将使用贼药的注意事项,吴副将让亲兵拿着药粉,他上马急匆匆地离开了邱斌的药店。可是一个月之后,邱斌被蓟县的捕快抓到了县衙的大堂。

邱斌对着蓟县县令牛大人叫道:“牛大人,我犯了哪条王法,你抓我干什么?”

牛大人一拍惊堂木,叫道:“吴副将就是因为敷了你的药,现在已经中毒身亡了!”

牛大人一摆手,两名衙役将吴副将的尸体用门板抬上了堂来,吴副将剿匪的时候,他的大腿被恶匪们砍了一刀,吴副将将贼药敷在一尺半长的刀口之上,鲜血和伤痛确实是止住了,可是一顿饭的时间后,吴副将就肤色铁青,身体僵硬,中毒身亡了。

邱斌用药害死了吴副将,这可是掉脑袋的罪过,牛大人叫道:“将邱斌用木枷夹起来,押入死囚牢!”

邱斌恨柳七害他,他扯开嗓子大叫道:“我知道飞贼柳七住在什么地方!……”

牛大人派捕快将躲在山里的柳七抓到了监牢,并把他关到了邱斌隔壁的监房,邱斌大声叫道:“柳七,你那第十九味药究竟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害我?……”

柳七冷笑道:“我那第十九味药里一共有三味药,这三味药都是凝血的毒药,其中最毒的就是乌头,乌头就是断肠草!”

乌头极毒,但是有另外两样毒药克制它,乌头的毒性就降得极低,将少量的乌头毒敷在身体的外面,确实可以很快地止血,但是大量敷用,却可让人凝血致命。

邱斌叫道:“你真的害死我了!”

柳七冷笑道:“我四处行窃,确实是个巨匪,但你挖空心思,总想得到我的秘方,你难道就不是大贼吗?我恶贯满盈,死不足惜,黄泉路上,咱们一起走,你也并不冤呀!……”

篇9:古代妖怪故事传说

太阳九姐妹·月亮十兄弟:中国云南布朗族民间传说中的凶神,是创世之神达米亚的敌人。据说在太古时代,月亮和太阳一样灼热,月亮十兄弟和太阳九姐妹为了破坏达米亚创造的美好世界,一起出动,令大地燃烧、星星失去了光芒,传说由于温度太高,使鱼的舌头、螃蟹的头、蛇的脚和青蛙的尾巴都缩没了。愤怒的达米亚拿起神弓追杀月亮和太阳,他射出了十八支箭,杀死了九个月亮。但是由于筋疲力尽,让一个月亮和一个太阳跑掉了,但是月亮也被吓得通体冰凉,从此无法再散发热量。由于月亮和太阳都躲了起来,世界又被寒冷包围,达米亚于是派遣动物们找月亮和太阳商谈,让他们恢复工作,月亮从此只有在晚上升起。而太阳害怕达米亚,于是他和鸡说:“达米亚不在的时候,你就叫我。”因此每天早上,雄鸡的鸣叫宣告太阳的升起。

篇10:中国古代传说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用力过猛,伤了五脏六腑,他快死时,把女儿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种子说:“这是一包百花种子,交给你了。你要往西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里有一座净土山,你可取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把这百花种子种在净土里。然后你再往东走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里,在日头洗澡的地方,那里有一潭真水,不蒸不发,你可取真水一担,浇灌百花种子,百花种子就会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那里有一潭善水,你可取善水一担,对花苗喷洒,花苗结出骨朵。然后,你再往北走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里有一潭美水,你可取美水一担,滋润花骨朵,这样,就会开出百样的花朵。你用这些花给你大哥点缀天庭,给你二哥江山添美。”盘古说完,就死了,尸体随后化为一座盘古山。

花神按父亲的嘱咐,往西走了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种子。向东、向南、向北取来真、善、美三潭里的水,精心育花。果然,百花怒放,好看极了。她高兴地报告玉帝。玉帝便随着亲妹妹前来观赏百花,他高兴地说:“妹妹不辞劳苦,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花园了吗?”

花神说:“当初父王开天辟地,叫你管九霄,叫二哥管九州,叫我育出百花给你点缀天庭,为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不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把这些百花撒向人间?”

玉帝答应了,立即唤来一百名仙女,对她们说:“我封你们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们可随意采花,采牡丹的是牡丹仙子,采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们采来的花撒向人间。”

百花仙子听罢,手托花篮,在花园中穿梭往来,各自采下喜爱的鲜花。片刻工夫,花篮就装满了。然后,她们一手托花篮,一手抓起花,纷纷撒向人间。

篇11:古代传说故事

古时候,人们时常受到洪水的侵害。大禹主动请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前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

篇12:古代经典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有一个猎人,他手执神弓,肩背箭袋,每日到森林去打猎。话说这猎人可是个特别厉害的神射手,他的箭百发百中,所以啊,他想要森林里的哪个猎物,就能得到哪个猎物。

一天,他清早出门,走进山林,在山林看到一群绿孔雀,他左手拉弓,右手搭箭,可是,他瞄准孔雀,看了好久,却没有把箭射出去。

“如果这一箭射出去,就会有一只绿孔雀要死掉。”猎人想,“孔雀太美丽,我不能射死它们。我要把它们捉回去,再修一个园子,把它们好好养起来。”

猎人把紧绷的弓弦松开,把整副弓箭轻轻挂在身旁的菠萝蜜树上,这样他就空出了两只手,可以轻便地跑上前去。

看见猎人过来,孔雀拼命逃跑。可是,绿孔雀跑上山坡,猎人就追上山坡;绿孔雀跑上山顶,猎人就追上山顶;最后,那群绿孔雀跑呀跑,跑到海滩上。猎人穷追不舍,也追到了海滩。

这可怎么办呢?前面是大海,后面是猎人,孔雀无路可逃了。走在最前面的绿孔雀没办法,只好一头钻进沙里,后面的绿孔雀也学着它的样子,一只接一只往沙滩钻,孔雀钻呀钻,钻呀钻,不一会,孔雀头和孔雀身子都钻进沙土里了,只剩下婆娑的绿尾巴,高高翘起,看上去就像一片美丽的绿树林。

猎人追上前来,紧紧抓住一只孔雀的尾巴,用力向上拔,想要把那孔雀拔出来。但是,那孔雀拼尽全力,紧紧抓住大地,任凭猎人怎么拔,它还是纹丝不动。

“我不着急,我可以等。”猎人大声说:“你们钻进沙地里,一定会憋坏的。我说你们肯定憋不了几天。我就在这里守着,你们一出来我就会捉住你们——还是快点出来吧!”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孔雀偷偷探出头来透气,见那猎人搭了一间小木屋,正寸步不离守着它们呢。

一看到孔雀探出头来,猎人高兴坏了,他飞一般扑过来,要捕捉那孔雀。

孔雀连忙把头钻回地里,两只爪子紧紧抓住大地,不敢再贸然出来了。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孔雀有时还会偷偷探出头来透气,但每次探头,猎人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前去。

就这样,一直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绿孔雀在沙地里待习惯了,它们不再探头出来透气了,它们头上和身上的羽毛渐渐变成根须,露出来的孔雀尾巴渐渐变成树叶。

篇13:古代传说故事

大家最喜欢的表演是阿清的拿手绝活—蒙眼飞刀,阿清会用布条蒙住双眼,手拿一把薄如柳叶的飞刀,而阿远则在不远处背靠一块大木板。只见阿清一甩臂,手里的飞刀“啪啪啪”像箭一般射了出去,再看阿远,身体左右两边的木板上扎满阿清掷出的飞刀,刀尖入木三分。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阿清解下布条,拿着小盆吆喝:“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此时,他们得到的赏钱是最多的。

阿清投掷飞刀可以说百发百中,这源于他从小的刻苦训练。

这一天,阿清和阿远像往常一样早早出门支起摊位,突然,一大队士兵从远处奔跑而来,嘴里大喊着让开,为后面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开道。路上的行人纷纷作鸟兽散,东街的老乞丐因为双腿残疾行动不便,艰难地用双臂挪动着自己的身躯,哪里比得过骏马奔驰的速度。

眼看马蹄离老乞丐越来越近,就要踩上的时候,一个石块准准地打在马鼻子上,马嘶鸣一声,前腿高抬,才没有踩到老乞丐。但骑在马上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受惊的马重重地把他甩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儿才停下来。

地上的人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怒不可遏:“是谁扔的石块?”

“小民无意冒犯大人,请大人恕罪。”

“你……你等着吧。”

阿清扶起老乞丐,说:“云伯伯,您没事吧?”

老乞丐捂着胳膊,满脸感激地说:“多亏阿清了,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今晚你惹到了城中权贵,请受老身一拜。”

夜色渐浓,阿清和阿远收了摊位,回到租住的地方准备休息。这时,老乞丐找上门,说:“阿清,我思来想去,这个东西就送给你们吧。”老乞丐递过来一个木盒子。

“云伯伯,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可是宝贝呦。”

阿清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两枚燕子形状的青铜符。

老乞丐指着盒子里的东西说:“这是飞燕符,把它挂在任何东西上,那东西就像有生命一样,不管你想把东西扔向哪里,那东西都能乖乖地找到目的地。”

阿远惊奇地问:“这世间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吗?”

老乞丐说:“口说无凭,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他拿出一枚飞燕符,拴在一把飞刀上,说道,“回阿清的老家吧。”

只听“嗖”的一声,飞刀就没有了踪影。

阿清看得发愣,老乞丐挪动着身体走了,边走边说:“至于信还是不信,你们回到老家就知道了。”

回到老家,阿清和阿远看到一把飞刀稳稳地插在阿清老家的门上,飞刀上挂着一枚小小的飞燕符。阿清知道老乞丐送给自己的确实是宝物,小心翼翼地把飞燕符从刀上解下来,收进木盒子里。

躺在床上,想起老乞丐的话,阿清和阿远辗转反侧。

阿远问道:“阿清,你说这飞燕符真的什么东西都能找到吗?”

阿清想了想说:“不清楚,但现在—云伯伯随意扔的飞刀真的插在老家的门上了。”

阿远沉默了一会儿,问:“那你说,如果把飞燕符带在身上,它能让我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吗?”

阿清翻了个身,说:“我不知道,明天帮你准备盘缠和干粮,试一试。”

第二天,阿远带着一枚飞燕符找父母去了。

第三天下午,阿清被两天前大马扬蹄掀翻在地的王涯大人抓走了。

阿清被带到衙门的后堂,跪在地上,抬起头看见王涯和知府大人。知府指着阿清说:“你一介草民,竟敢冲撞王大人,两天前王大人的坐骑被你的石子惊吓,最后将王大人跌落在地。你可知罪?”

阿清道:“大人,小民冤枉啊!”

知府说:“王大人身负皇命,缉拿朝廷要犯,如今因你背部受伤,无法及时完成任务,来人啊,把阿清押入大牢。”

阿清苦苦哀求,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被衙役拖进了牢房中。

第二天,阿清叫住狱卒,说:“狱卒大哥,能帮个忙吗?”

狱卒不耐烦地问:“你要干什么?”

阿清从怀里掏出二两碎银子,说:“大哥,我有要事求见知府大人。这点儿小意思,请你先拿着。”

过了半个时辰,知府来了,阿清说:“大人,如果我能抓住王涯大人想要缉拿的要犯,您能放了我吗?”

知府上下打量了一下阿清,说:“难道你有线索?”

阿清连忙跪在地上,把飞燕符的神奇告诉了知府。知府半信半疑地说:“谅你一个耍把戏的也不敢欺瞒本官。说说吧,这飞燕符如何能抓住犯人?”

“我需要两个风筝。其中一个是一般的风筝,另一个风筝需要三个人那般大,在腹部做一个铁架,一定要结实。”

知府惊异地看了看阿清,最后还是点点头,说:“我会吩咐手下人去纸鸢铺定做的,你还有什么要求?”

阿清补充道:“在牢房里,我无法施展飞燕符的法术,必须要放我回家才行。”

知府摸摸胡须说:“好。”

没过几天,知府带着一队人马,拿着两只风筝,押送着阿清回到他的家中。阿清找到藏好的木盒,从里面拿出剩下的一枚飞燕符,挂在小风筝上,对领兵头领说:“你要追的逃犯姓甚名谁,只要告诉风筝,风筝就会带你找到的。”

头领对风筝说:“去找朝廷头号罪犯颜玉清。”然后,他将风筝扔上天,只见风筝在空中打了个转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头领连忙对手下说:“快,跟上风筝。”

知府看着远去的风筝,对阿清说:“抓不到犯人,你就继续坐大牢!”说着,留下一队士兵看守阿清,自己和随从们打道回府了。

果然,风筝飞了两天就找到了朝廷正在抓捕的颜玉清。知府大人用风筝缉拿逃犯的事情一下子传遍了京城,王涯听说了飞燕符的神奇,非常生气,因为自己的功劳被阿清夺去了。

“大人莫急。”王涯身边的手下说,“听那阿清说还有一枚飞燕符,让小的帮你抢过来。”

王涯听后,拍手称好,说:“那就快行动吧。”

王涯的手下带着一队士兵,径直赶到了阿清的住处。

“开门。”他们拍打着紧闭的木门大喊道。

“别敲了,这个地方没人住了。”一个声音从房顶上传来。

他们抬头一看,阿清正抓着大风筝,大声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吧,我走了。”说完,跑了两步,大风筝带着阿清飞到了空中,转了一圈儿后,向远方飞去,门外的一群人看得目瞪口呆。

篇14:古代爱情传说故事

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上一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下一篇:班主任班级建设学习心得体会-班主任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