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24-05-16

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通用8篇)

篇1: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北京中经科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09-20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09-20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07-2008年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我国化肥行业特性分析

一、产业技术特征

(一)化肥的种类

(二)主要化肥的性质与功效

(三)化肥的生产工艺

二、化肥行业规模经济状况

三、行业议价能力和盈利模式

(一)行业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是价格接受者

(二)以成本为导向的竞争盈利模式

第二节2007-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7-2008年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经济及展望

第三节2007-2008年我国化肥市场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化肥各项政策分析

(一)出厂限价政策

(二)各种优惠政策

(三)出口限制政策

二、我国化肥市场开放对行业的影响

三、化肥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度分析

第四节我国化肥行业市场化分析

一、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分析

二、化肥行业市场化的可行性及影响分析

三、化肥行业市场化即将来到

四、化肥行业市场化的影响

第五节化肥行业结构调整与循环经济分析

一、化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二、化肥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化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四、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

第二章2007-2008年国际化肥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07-2008年全球化肥市场供需分析

一、2007-2008年全球化肥供需情况

1商情部:电话:

(一)2007-2008年全球化肥产量情况

(二)2007-2008年全球化肥供应情况

(三)全球尿素供需情况

二、2007-2008年全球化肥消费情况

三、未来全球化肥需求预测

第二节2007-2008年国际化肥市场走势

一、国际化肥市场价格现状

二、国际化肥价格走势

三、全球氮肥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2015年和2030年世界肥料需求预测

一、预测世界肥料需要量的主要依据、原则和方案

二、2015年和2030年世界肥料需要总量和主要作物需肥情况预测

三、世界肥料市场趋势和不同地区肥料需求预测

第三章2007-2008年我国化肥相关产业分析

第一节2007-2008年天然气市场发展分析

一、全球天然气供需回顾及发展展望

二、我国天然气行业概况

三、我国天然气产业现状分析

四、2007-2008年我国天然气市场价格动态

五、影响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因素

六、我国天然气市场矛盾及未来发展展望

第二节2007-2008年我国煤炭市场发展分析

一、2009-2012年煤炭市场运行分析及预测

二、我国煤炭产量分析

三、2007-2008年煤炭市场不同煤种供求态势分析

第三节2007-2008年我国磷矿市场发展分析

一、磷矿概况

二、我国磷矿石产量及进出口分析

三、磷矿石市场现状

(一)磷矿石价格高居不下

(二)磷化工企业抢占磷矿资源

(三)我国磷矿石供需情况

第四节2007-2008年我国农业市场发展分析

一、2007-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二、我国耕地现状分析

2商情部:电话:

三、2007-2008年我国粮食供需及进出口分析

四、2009-2012年农村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

(一)2008年我国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特征

(二)2009-2012年农村经济运行形势及展望

第四章2007-2008年我国化肥市场运行分析

第一节2007-2008年我国化肥市场分析

一、2007-2008年我国化肥市场回顾

二、2009-2012年化肥市场展望

(一)国际上支撑化肥高位运行因素

(二)国内支撑化肥价格高位运行的因素

(三)化肥价格上涨的抑制因素

第二节2007-2008年化肥价格运行分析及2008年走势预测

一、2007-2008年化肥价格变化情况

二、2009-2012年化肥价格走势预测

第三节2007-2008年我国化肥市场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2007-2008年化肥旺季市场分析

二、2007-2008年化肥市场关联问题分析

三、2007-2008年化肥市场动态分析

四、化肥价格上升及其原因

第四节我国化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9-2012年化肥价格走势分析

二、化肥应用的发展方向

三、主要化肥品种发展趋势

(一)有机肥发展趋势

(二)纳米肥料市场预测

(三)液体化肥发展前景

(四)优质复混肥市场前景

四、化肥细分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第五章2007-2008年我国化肥子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2007-2008年我国氮肥市场分析

一、2007-2008年我国氮肥市场综合分析

二、2007-2008年氮肥产销情况

三、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2007-2008年尿素市场分析

(一)2008年尿素市场分析

3商情部:电话:

(二)2007-2008年尿素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2009-2012年尿素市场前景预测

(四)2009-2012年全球尿素发展趋势

五、2007-2008年碳铵市场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2007-2008年我国磷肥市场分析

一、磷肥市场综述

二、磷肥行业将进入整合期

三、2007-2008年我国磷肥产量

四、2007-2008年钙镁磷肥市场分析

五、2007-2008年国内外磷肥市场分析与展望

第三节2007-2008年我国钾肥市场分析

一、钾肥行业概况

二、2007-2008年钾肥市场现状分析

三、我国钾肥产能及价格分析

四、2007-2008年我国钾肥供需情况

第四节2007-2008年我国复(混)合肥市场分析

一、复合肥产业综述

二、复合肥市场价格情况

三、2007-2008年国内复合肥市场行情分析

四、我国尿基复合肥生产与市场前景分析预测

第六章2007-2008年我国化肥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2007-2008年山东省化肥市场分析

一、2008年山东化肥市场回顾

二、山东化肥市场供给分析

三、山东化肥企业逐步整合第二节2007-2008年四川省化肥市场分析一、四川省化肥产量分析二、四川天然气供应制约化肥企业发展

第三节2007-2008年河南省化肥市场分析

一、河南省化肥产量分析

二、河南化肥市场特点

三、河南省化肥市场调查分析

第四节2007-2008年湖南省化肥市场分析

一、湖南省化肥产量分析

二、2008年湖南省化肥供需情况

4商情部:电话:

三、湖南化肥施用问题

第五节2007-2008年湖北省化肥市场分析

第六节2007-2008年安徽省化肥市场分析

第七章2007-2008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市场分析

第一节2007-2008年我国化肥市场进出口现状分析

一、2007-2008年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分析

二、2007-2008年我国化肥各区域进出口量分析

第二节2007-2008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市场特点

一、2008年中国化肥进出口格局

二、化肥进口渠道的变化及影响

三、化肥行业出口势头不受政策影响

第八章我国化肥消费市场及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2007-2008年化肥消费市场综述

一、2007-2008年我国化肥市场价格行情

二、化肥消费者调查分析

三、2007-2008年中国化肥行业需求形势分析

第二节化肥市场营销分析

一、化肥营销中的问题及对策

二、化肥企业营销误区

三、化肥市场的营销策略

第三节化肥行业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一、我国化肥市场开展连锁经营的必要性

二、化肥连锁模式的SWOT分析及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三、化肥连锁终端的管理

第九章2007-2008年我国化肥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我国化肥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我国化肥产业竞争的优势

二、我国化肥产业竞争的劣势

第二节2007-2008年我国化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我国氮肥市场竞争分析

二、我国磷肥市场竞争分析

三、我国钾肥市场竞争分析

四、2007-2008年复合肥市场竞争分析

(一)2007-2008年复合肥市场竞争综述

(二)复合肥市场竞争表现分析

5商情部:电话:

(三)复合肥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第十章 2007-2008年我国化肥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中国中化集团

一、中化集团企业概况

二、中化集团企业历程

三、中化公司市场化经营状况

四、2007-2008年中化化肥经营动态

第二节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优势与风险

三、公司经营情况

四、公司财务数据

第三节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云天化经营动态

三、云天化主要财务指标

第四节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经营动态三、四川美丰主要财务指标

第五节盐湖钾肥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经营动态

三、盐湖钾肥主要财务指标

第六节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湖北宜化化工公司介绍

二、湖北宜化化工经营动态

三、湖北宜化化工主要财务数据

第七节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产业情况及发展优势

三、华鲁恒升经营动态

四、华鲁恒升主要财务指标

第十一章 影响化肥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6商情部:电话:

第一节 行业成熟度分析

一、化肥行业增长的弹性分析

二、化肥行业稳定性分析及风险评估

第二节 化肥行业供需分析

一、化肥行业供给分析

二、化肥行业需求分析

第三节 化肥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推动化肥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二、拉动化肥价格下降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上游原料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上游波动对化肥行业的影响

二、我国化肥行业资源战略

第五节 行业政策的影响因素

第十二章 化肥产业投资方向推荐

第一节 国内化肥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所面临的机会

四、外部威胁

第二节 2009-2012年我国化肥子行业投资风险

一、氮肥行业分析(中性评级)

二、磷肥行业分析(中性评级)

三、钾肥行业分析(增持评级)

第三节 我国化肥行业产品发展重点

第四节 我国化肥行业技术发展重点

一、我国化肥行业技术现状

二、未来我国化肥行业技术及科研开发重点

第五节 具有投资价值的化肥企业

7商情部:电话:

篇2: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化肥概述1

第一节化肥定义1

第二节化肥行业发展历程2

第三节化肥分类情况3

第四节化肥产业链分析4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4

二、化肥产业链模型分析6

第二章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1

第一节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11

一、宏观经济11

二、工业形势12

三、固定资产投资14

第二节化肥行业相关政策18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18

二、其他相关政策21

三、出口关税政策23

第三节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25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27

第三章中国化肥生产现状分析30

第一节化肥行业总体规模30

第一节化肥产能概况31

一、2006-2013年产能分析31

二、2013-2017年产能预测32

第三节化肥市场容量概况35

一、2006-2013年市场容量分析35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36

三、2013-2017年市场容量预测38

第四节化肥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42

第五节化肥产业供需情况43

第四章化肥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45

第一节国内产品2011-2013年价格回顾45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46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47

第四节2013-2017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3年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50

第一节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现状50

一、化肥行业品牌发展现状50 25 48

三、化肥市场需求层次分析5

5四、我国化肥市场走向分析56 第二节中国化肥产品技术分析59

一、2013年化肥产品技术变化特点59

二、2013年化肥产品市场的新技术60

三、2013年化肥产品市场现状分析62 第三节中国化肥行业存在的问题66

一、化肥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66

二、国内化肥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69

三、化肥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71第四节对中国化肥市场的分析及思考7

3一、化肥市场特点7

3二、化肥市场分析7

5三、化肥市场变化的方向76

四、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的新思路78

五、对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的思考81 第六章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概况85第一节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态势分析85第二节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特点分析86第三节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供需分析87 第七章化肥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89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89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89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9

1三、替代品威胁分析9

2四、供应商议价能力9

4五、客户议价能力97 第二节化肥市场竞争策略分析100

一、化肥市场增长潜力分析100

二、化肥产品竞争策略分析10

2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105 第三节化肥企业竞争策略分析108

一、2013-2017年我国化肥市场竞争趋势108

二、2013-2017年化肥行业竞争格局展望110

三、2013-2017年化肥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13 第八章化肥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117第一节2013年化肥行业投资情况分析117

一、2013年总体投资结构117

二、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119

三、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120

四、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122第二节化肥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26

二、可以投资的化肥模式129

三、2013年化肥投资机会1

31四、2013年化肥投资新方向132 第三节化肥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3

5一、殴债危机下化肥市场的发展前景13

5二、2013年化肥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136 第九章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140第一节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预测分析140

一、未来化肥发展分析140

二、未来化肥行业技术开发方向1

42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145第二节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148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148

二、渠道重心下沉150 第十章化肥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155第一节主要原材料155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11-2013年价格及供应情况156第三节2013-2017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157 第十一章化肥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159第一节上游行业分析159

一、发展现状159

二、发展趋势预测160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化肥行业的影响16

2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化肥行业的意义165第二节下游行业分析168

一、发展现状168

二、发展趋势预测170

三、市场现状分析17

3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化肥行业的影响17

5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化肥行业的意义176 第十二章2013-2017年化肥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180第一节当前化肥存在的问题180第二节化肥未来发展预测分析18

1一、中国化肥发展方向分析18

1二、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规模18

3三、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84 第三节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87

一、市场竞争风险187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188

三、技术风险分析190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19

3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19

5第十三章化肥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198

第一节A公司198

一、企业基本概况198

二、2011-2013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01

三、2011-2013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03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04

第二节B公司207

一、企业基本概况207

二、2011-2013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08

三、2011-2013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10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13

第三节C公司216

一、企业基本概况216

二、2011-2013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18

三、2011-2013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21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23

第四节D公司225

一、企业基本概况225

二、2011-2013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27

三、2011-2013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28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30

第五节E公司234

一、企业基本概况234

二、2011-2013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37

三、2011-2013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39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40

第六节F公司243

一、企业基本概况243

二、2011-2013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44

三、2011-2013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46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49

第十四章化肥地区销售分析253

第一节中国化肥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253

第二节化肥“东北地区”销售分析254

一、2011-2017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254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257

三、2011-2017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三节化肥“华北地区”销售分析261

一、2011-2017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261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263

三、2011-2017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四节化肥“中南地区”销售分析267

一、2011-2017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267-4-259 26

4三、2011-2017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270 第五节化肥“华东地区”销售分析27

4一、2011-2017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27

4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277

三、2011-2017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279第六节化肥“西北地区”销售分析28

1一、2011-2017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28

1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283 第十五章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投资战略研究286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化肥行业投资策略分析286

一、化肥投资策略286

二、化肥投资筹划策略289

三、2013年化肥品牌竞争战略291 第二节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品牌建设策略29

3一、化肥的规划29

3二、化肥的建设29

5三、化肥业成功之道296 第十六章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300第一节中国化肥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300第二节化肥产品投资机会301第三节化肥产品投资趋势分析302第四节项目投资建议30

3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30

3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30

4三、产品投资方向建议306

四、项目投资建议309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311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312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3144、销售注意事项317------------------------------【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化肥产业链结构图

图表:2003-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图表:2003-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图表:2011-2013年CPI指数趋势

图表:2013年1-12月我国工业增加值情况 图表:2013年1-12月主要产品市场容量统计 图表:2011-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图表:2011-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图表:2011-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图表:化肥质量指标情况表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市场规模统计表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产能统计表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产能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化肥产能及增长率预测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市场容量统计表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市场容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2011-2017年中国化肥产能利用率变化 图表:2011-2017年中国化肥产能利用率变化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化肥市场容量及增长率预测 图表:化肥行业生命周期的判断 图表:2011-2017年化肥国内平均经销价格 图表:2013年我国化肥市场不同因素的价格影响力对比 图表:2013-2017年我国化肥零售价格预测 图表:2011-2013年我国化肥出口地域平均结构图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进出口量统计表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2013-2017年我国化肥进出口量预测表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化肥进出口量预测图 图表:化肥行业环境“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图表:2011-2017年我国化肥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变化 图表:2013-2013年化肥五强企业市场占有率预测 图表:化肥生产企业定价目标选择 图表:化肥企业对付竞争者降价的程序 图表:2013年消费者对化肥品牌认知度调查 图表:化肥产品功能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化肥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化肥产品价格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化肥产品价格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化肥产品价格影响程度分析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图表:2013-2017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图表:2011-2013年2季度公司一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2013年2季度公司一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图表:2011-2013年2季度公司一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2013年2季度公司二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篇3: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1)产销平稳运行,回升幅度高于全国工业。

生产:2013年机械工业结束了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工业的状态。1~12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10.9%,高于全国工业1.2个百分点,12月当月12.7%,高于全国工业3个百分点。

销售: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2013年各月增幅均在12%~13%之间。各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幅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2)主要分行业及产品产量增长差异明显。

在64种主要产品中近60%的产品产量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4种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1~12月产量实现同比增长的产品39种,占比为60.9%,产量同比下降的产品25种,占比为39.06%。

农机行业:

今年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第10个年头。农机产品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继续实施的带动下,多数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但农机主要产品增减分化,其中,中小型拖拉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持增长,大型拖拉机、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同比下降。2013年各月大型拖拉机产量的增幅普遍低于上年各月增幅。1~12月大型拖拉机产量6.33万台,同比下降1.66%;中型拖拉机产量52.13万台,同比增长13.92%;小型拖拉机产量194万台,同比增长4.91%。中小型拖拉机增幅高于大型拖拉机的增幅。

汽车行业:

2013年汽车产销跨上2000万辆台阶,创全球历史新高。2013年全国汽车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

工工程机械行业:

在2012年工程机械产品产量全面低于2011年背景下,2013年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产销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1~12月份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产量同比实现微增2.05%。其中挖掘机产量14.89万台,同比增长1.4%,年内首次转为正增长。装载机产量18.99万台,同比增长1.85%。

机床行业:

2013年机床工具行业处于低位徘徊运行状态;产能利用率低,市场规模整体萎缩;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持续下降;机床出口未见明显好转,长期保持增长的进口也出现大幅下降。2013年机床产量延续了2012年产量持续下降趋势,但降幅逐月收窄。1~12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72.59万台,同比下降1.54%,其中数控机床产量20.93万台,同比增长2.16%,从趋势看,2013年下半年数控机床产量增幅高于金切机床增幅,主要受上年基数影响。

电工电器行业:

2013年电工行业进入了中速增长期,1~12月电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增幅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013年发电设备继续延续了上年低迷的趋势。1~12月生产发电设备1.27亿千瓦,同比下降4.82%。其中水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同比下降4.75%、8.34%,风力发电机组同比增长9.61%。

(3)利润增幅快于产销。

1~11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150亿元,同比增长15.68%,高于同期主要业务收入增长(13.46%)2.22个百分点;1 1月当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27.17亿元,为年内新高,同比增长19.26%,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04%)2.22个百分点。

(4)反映效益的指标持续小幅改善。

反映效益的主要经济指标,前7个月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为同比下降。8月份开始转为同比正增长。1~11月行业利润率6.65%,按主营业务实现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6.4%,低于行业利润率0.2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3.91%、成本费用利润率7.18%,资产负债率为56.17%,继续下降,上述指标环比继续好转。

(5)三项费用增幅回落,库存保持低位。

三项费用增幅比上年增幅明显回落。2013年1~11月企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33%,比上年同期(9.64%)下降3.69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98%,其中利息支出增长6.18%,均比上年同期增幅(32.42%)、(32.62%)回落超过26个百分点。1~11月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2.21%,低于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企业库存及产成品增幅均保持低位。1~11月企业存货同比增长6.83%,比上年同期7.03%,回落0.2个百分点。存货中的产成品增长6.13%,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从存货及存货中的产成品增幅看,近几个月呈现小幅提高。

(6)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滑态势趋于稳定。

2013年机械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趋于稳定,各月累计增速大体在16%上下。2013年全年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16%,比1~11月(17.45%)微降0.29个百分点。当月投资波动较大。10、1 1、12月当月投资增长持续回落,当月投资从10月高点26.32%回落至12月9.91%,回落16个百分点。

二、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民营企业增长较快。

1~11月机械工业共有民营企业5.9万家,占机械工业企业数的78.38%,民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36%,高于同期机械工业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国有、三资企业4.75、5.48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6.74%,比上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对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63.69%;民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02.46亿元,同比增长16.31%,分别高于国有、三资企业3.39、0.2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2.69%,对机械工业利润的贡献率54.52%。1~11月民营企业累计出口1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27%,高于同期机械工业平均水平9.5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34.78%,比上年提高2.88个百分点。

(2)区域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1~11月中、西部地区机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46%和18.61%,高于东部地区3.38和6.53个百分点;从占比看,中西部地区合计占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2.76%,较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利润占比为31.65%,较上年提高0.64个百分点。从区域投资完成情况看,中部地区增速高于其他地区,且所占比重也较上年提高了0.63个百分点。

(3)出口结构持续变化。

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加工贸易在全部出口额中的占比已由2003年的55.31%下降到2012年的35.7%和2013年1~11月的33.4%;与此同时,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则明显上升。技术密集度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出口开始发力。发电设备、工程机械、汽车等技术附加值较高的机械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我国机械工业对外投资地区已包括德、美、香港、意、日、法、英、波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捷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年底重点企业累计订货恢复性回升,但分行业表现不一。

2013年以来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虽然比上年同比下降的趋势有了一些好转,但总体看,订货不足仍是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2013年1~12月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额同比增长12.47%,虽然呈现逐月小幅提升,但订货增幅情况在各个分行业表现不均,有些行业仍显不足,如机床行业、重型矿山机械行业、工程施工机械,部分发电设备企业以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等。

(2)企业主营业务盈利水平下滑。

机械工业利润率呈现下滑的态势,现已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8.38%的历史高点,下降至今年1~11月的6.65%。特别是主营活动利润增长并不乐观,1~11月机械工业主营活动利润增长6.93%,低于利润总额增速8.75个百分点。

(3)应收账款增长,资金占用压力较大。

1~11月应收账款达31779亿元,创近年来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5.35%,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17.4%,占同期流动资产总计高达32%,企业回款压力较大。

(4)机械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低位徘徊。

今年以来机械工业价格指数继续延续上年低迷的走势。截至2013年12月机械工业当月价格指数已经持续25个月低于100%,累计价格指数持续24个月低于100%。从趋势看,12月份机械工业价格指数当月98.7%,累计98.6%。

四、2014年行业发展预测

预计2014年机械工业市场新增需求将低位趋稳。常规发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普通机床等行业将继续处于需求低迷状态;高档机床、机器人及自动生产线需求将上扬;工程机械市场将有所恢复,由大起大落逐渐回归正常;汽车和农机产销增速将逐渐回落,但大型高端农机产品市场仍将较旺。

篇4:中国男子足球行业发展预测报告

摘要根据蒋氏能量平衡分析法,阳极则阴,阴极则阳,中国男中经过十年的暴跌和调整,球市正在慢慢复苏,人气开始回升,国家队在亚洲及世界的排名将会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重点是我们不仅得在人文上看到男足的发展,更要在商业角度上看到中国男子足球行业的商机。

关键词蒋氏平衡分析中国男足商业角度

我们应该都有印象,赵本山和宋丹丹在一个小品里有一段对白:什么运动纠心?足球!什么运动最纠心?中国足球!这句话不仅仅是幽默,也很真切的反映了中国足球行业在中国人心中的地目。

这也是我选择中国男子足球行业的发展来作为我的预测对象的原因,因为这不仅是最具有吸引力话题,同时也是最适合去验证的事实。

中国足球在人文上的影响十分大,这主要是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和运动观念的改变,但这个并不是我要论述的重点。重点是我们不仅得在人文上看到男足的发展,更要在商业角度上看到中国男子足球行业的商机。

中国男子足球行业的商机巨大。首当其冲是可观的门票收入。例如2011年8月的中韩之战,入场观众的人数超过3万,门票的收入就已经超一百五十万。但这巨额的门票收入并不是全部,在广告方面上,收入更是十分可观。无论是在宣传上、还是在会场上、或者是在球员服饰上,任何一个商标,都是一个有实效的宣传,因此这些都是商家十分重视的宣传手段。另外,在每场比赛的纪念品和每个球队的服饰售卖上,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对于这个商机,并不是近期才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恒大地产在这方面的重视,深刻了解到中国男子足球行业的发展潜力。对于恒大地产来说,房地产行业开始走向顶峰,根据蒋氏平衡分析法www.jiangsph.com,我们可预测房地产行业经过多年的暴涨后将会有对应的暴跌,这符合着阳极则阴,阴极则阳的道理。于是,在将无太高利润的房地产行业,恒大地产开始不断地介入中国男子足球行业,转型向足球行业发展。这些大企业的介入也促使得球市在近几年里开始复苏。

虽然我们知道中国男足的排名一直在世界范围里靠后,但是我仍然预测中国男足在此后的五年里必将暴涨。

分析中国男足行业的发展实力,不能够只通过中国男足在世界球队里的排名来衡量,因为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全面、可持续的分析方法——蒋氏平衡分析法。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男子足球行业的内部环境、中国国人的关注度和中国男足的水平来综合分析中国男足行业的涨跌。例如2006年和2007年中国男足的排名较04、05要靠前,但是中国男足的内部环境十分差而且国民对足球行业的关注度逐渐下降,所以中国男足的总体实力,仍然是在下降。通过对近几年对中国男足行业全面分析,我们得出了图中的结果。

我们把01年到现在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暴跌期、调整期、回升期、发展期。

暴跌期(2001年——2007年)。这段时期上有一个很特殊的节点,就是01年的最高点(中国男足行业的阳极之点),很明显我们可以联想到2001年中国男足提前获世界杯决赛的门票,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这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男子足球行业的综合实力,使其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峰。根据

蒋氏平衡分析法,阳极则阴。于是我们看到,之后几年里由于男子足球内部“环境”的不断恶化,踢假球和赌博事件的屡屡发生,导致中国男足的水平在世界排名不断下降,同时也失去了许多的球迷,球市十分低迷。这也是造成这个时期暴跌的原因。

调整期(2007年——2009年)。在中国足球行业一直暴跌的形势下,促使中国男子足球行业内部积极的打黑打赌,通过司法手段,在中国足球行业强制推行公平原则,积极整顿行业高层管理者,挽救中國球市。例如中国足协原副主席谢亚龙因涉嫌操纵足球比赛收受贿赂犯罪,经检察机关批准,已被依法逮捕,4月份将被提起公诉并审判。这一系列的举动,不断净化中国足球行业的内部环境,这是保证中国男子足球行业的健康和公平发展的前提。

回升期(2009年——2010年)。通过前几年的调整,净化了中国男足的环境,给后来男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也不断提高了中国男足的实力。另外大型企业对男子足球行业的介入,例如恒大地产的介入,使中国男子足球行业有了足够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国人对健康、运动观念的改变和对中国男足的信心逐渐恢复,球市开始复苏,中国男足人气逐渐回升。

发展期(2011之后),根据蒋氏能量平衡分析法,阳极则阴,阴极则阳,中国男中经过十年的暴跌和调整,球市正在慢慢复苏,人气开始回升,国家队在亚洲及世界的排名将会是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

运用蒋氏平衡分析法,通过对中国男足十年来综合实力全面分析和走势,预测中国男足在此后的五年必将是一个暴涨的时期。予以平复中国足球行业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中国男足将迎来一个人文和经济共同递进的双盈阶段。

(作者介绍:蒋健才先生于1956年出生.70年代中后期上山下乡做知青。80年代和90年代初在大国企工作,93年下海。自幼非常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优秀代表中医文化。二十年磨一剑,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础上,成功独创了蒋氏平衡分析法,成为中国将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全面、系统地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一人。)

篇5: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2008年1-11月,中国核力发电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2,877,173,000元,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372,958,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0,548,918,000元。2009年1-11月,我国核力发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10,486,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9,706,462,000元。

2009年,我国大陆11台、总装机容量908万千瓦在役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全年累计发电量692.63亿千瓦时,发电设备利用小时7914小时,平均负荷因子达到90.34%,均创历史新高。2009年,国家加大核电领域投资力度,陆续核准、开工一批核电项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在2008年核准四个核电项目14台机组的基础上,2009年又核准三门、海阳、台山三个项目6台机组;在2008年新开工6台机组的基础上,2009年又新开工9台机组。2009年核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76.3亿元,同比增长74.91%。

中国正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已刻不容缓。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鉴于近几年中国核电的超常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在2010年已经着手对《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到2020年,则可能达到80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5%,发电量的8%。

慧诚咨询发表的《中国核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核电的特点、发展历程、核电站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电力产业、国际国内核电行业的发展概况,并对中国核力发电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随后,报告对核电行业做了设备制造分析、技术发展分析、原料供应分析、建设动态分

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分析了核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您若想对核电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核电站建设运营,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一章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中国核电行业发展概况

1.2中国核电行业总体运行概况

1.3中国核电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章 中国核电行业产业分析

2.1 中国核电产业概述

2.2 中国核电产业现状解析

2.3 中国核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4 核电电价特性分析

2.4 核电发展政策动态

2.5 中国主要地区核电发展分析

第三章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技术分析

3.1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

3.1.1中国开展新一代核电技术研发

3.1.2中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探讨

3.1.3核电建设二代技术应用空间巨大

3.1.4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路线

3.2 中国核电技术研发动态

3.3 核电技术发展趋势前瞻

第四章 中国核电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4.2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4.3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4.4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4.5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4.6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4.7核电泰山联营有限公司

4.8泰山核电公司

4.9泰山第三核电公司

4.10 江苏核电公司

第五章 中国重点核电项目介绍

5.1 已建核电站项目

5.2在建核电机组

5.3拟建核电机组

篇6: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监管加强

2018年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分工方案》明确了市场监管总局牵头涉及的重点任务,涉及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治理各种中介服务乱收费、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检验检测监管等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牵头,2018年对投诉举报涉及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逐步形成规范的检查程序。对重大突发事件涉及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排查。2018年底前在全国推广使用检验检测机构移动APP,2019年底前建成全国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大数据系统,实现各级监管数据互联互通。

(二)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检测行业作为社会发展催生的新兴服务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行业随之兴起并快速发展起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检验检测机构认可分析报告》,对2017年上半年检验检测机构认可总体数据、初次申请、审定、认可资格处理、机构变更处理等情况进行了公布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CNAS累计认可检验检测机构8865家,同比增长12.1%;累计暂停检验检测机构认可资格1289家,累计撤销检验检测机构认可资格601家。

为了充分发挥协调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枢纽作用,搭建起政府、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和社会之间合作互信桥梁,多省都纷纷出谋献策,加快省市检测机构行业发展。接下来还需不断通过在战略研究、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共同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撑。

(三)互联网+检测

检验检测产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浪潮的洗礼下,检验检测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利用互联网促进检验检测企业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

2017年,科技中心试验测试技术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2.0)上线运行。依托“互联网+”,实现检测全流程、全要素在线无缝管理,是LIMS2.0系统建设的初衷。这一系统实现对检测任务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使实验室随时了解每项检测任务的状态,了解人员工作完成情况,随时查询委托单位实验委托量、款项结算情况,实现检测全方位监控。

二、不利因素

(一)检测机构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主要由国有机构、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三部分组成,但是发展却很不均衡。近年来,外资机构凭借经验丰富、专业性强、涉及领域较宽、公信力高,抢占了我国很大的检验检测市场。而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和民营监测机构因为自身和所处的环境因素影响,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民营的检验检测企业,严重存在着散、乱、弱、小问题,行业总体服务能力和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有机构资金雄厚、装备先进、服务项目齐全、服务项目范围广,但是一直承担的都是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质量检验检测任务,灵活性也相对缺失,对于更广泛的市场需求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民营机构由于灵活的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很容易了解到市场的需求,所以有服务效率高、发展快、更灵活多变等优点。但是从整体检验检测行业的水平来说,有技术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做强做大的特点,同时对于现在频频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不能做到大而全,大多只能服务于中小企业。

(二)门槛低

由于检验检测“门槛”低,所以很难形成全球性的品牌和检验检测机构,有的企业甚至为了利益弄虚作假,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检验检测收入预测

2016年,我国检验检测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较2015年增长14.73%。截至2017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6327家,同比增长9.30%;检验检测服务业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377.47亿元,较2016年增长15.13%。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将达到2,734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25%,2022年将达到4,65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预测

4,6585,0004,0002,7343,0002,0001,0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3,5843,1314,086中国检验检测营业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预测

2016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达到468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731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98%,2022年将达到1,567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预测

1,5671,6001,20073***8E2019E2020E2021E2022E1,1068991,328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测

2017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为72亿元。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到96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0.49%,2022年将达到278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测

300250200***18E2019E2020E2021E***022E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亿元)

篇7:12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改善

2017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周期性回升和中国经济转型不断取得进展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平稳回落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稳步推进,过去主要由地产和基建等投资拉动的粗放增长方式逐渐发生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开始出清、集中度开始提高,消费升级逐渐成为总需求上升的主要贡献力量,这些有利的经济变化反映在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指标上,就是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在经历了经济回落初期从高位的回落之后,进入2017年开始企稳并呈现触底回升态势。

(二)有效信贷逐步回升

本轮经济增长中枢回落和结构调整快速推进的初期,确实给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经过了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主动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强化风险管理和多元资产处置的过程之后,整体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形成的高峰已经过去,银行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度过了资产质量风险的考验,跨周期经营的能力得到检验和提高。根据2017年上半年末中国银监会披露的数据,行业整体不良率稳定在1.74%,部分银行和部分地区的不良资产比率已经出现双降,拨备充足对后续继续消化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以及支持未来利润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经过此轮周期的考验,中国银行业更加注重提升资产质量的战略布局能力,同时探索了不良资产转让或证券化、债转股等新型的处置方式,强化了风险化解和处置能力。从不良资产的区域形成观察,这一轮不良资产比率明显上升,发端于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当时长三角地区新增的不良资产占到当年全国银行业新增不良资产的相当大的比例,经过几年来对不良资产包袱的消化和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长三角地区的银行经营状况已经开始明显好转,不良资产比率呈现稳定回落态势。

(三)信用风险压力趋于平稳

伴随着中国银行业重组与改革的进程,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较早地以自信的姿态与国际接轨,监管透明度不断提高、监管体系不断完备,为引导银行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监管框架。2011年4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较早地将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等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共识进行了本土化。中国银监会在流动性、拨备覆盖率、风险集中度、不良资产率等传统审慎监管工具的基础上,陆续引入并更新了资本、拨备、流动性、杠杆率等银行监管工具,银行监管的工具箱不断充实和完善。2016年初引入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监管框架不断完善。2017年中国银行业监管更加关注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监管协调性和跨市场监管能力得以提升,对于银行业的平稳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支持企业走出去能力越来越强 与国际主要同业相比,我国主要银行在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未来发展速度虽然可能放缓,但现有优势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今年最新发布的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中,中国上榜银行已达126家,比上年又增加了7家,再创新高;中国超过欧盟,成为上榜银行一级资本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四大银行均跻身前十行列,工商银行连续五年雄踞一级资本第一的宝座。

在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中国银行业的全球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以支持“一带一路”为例,截至目前,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中资银行通过银团贷款、产业基金、对外承包工程贷款、互惠贷款等金融工具,有效开展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中国企业“走出去”。

(五)金融科技大力推进

金融科技将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圈,银行网点和员工逐渐从“交易型”向“服务型”转变。2018年,上市银行电子化替代率进一步提升,网上业务量和网下业务量的比例将接近1:1,柜面员工人数占比减少,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等岗位的员工人数占比将有明显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金融机构的脱媒,同时随着市场上理财产品的多样化,过去银行业的大行霸权时代或将终结。除了传统大行间的竞争,各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各种金融服务公司等也加入了银行业竞争大军。

(二)监管政策严格

监管政策更趋严格,客观上对银行的资本金管理、合规经营等提出更高要求,银行惯常使用的以量补价、以价补量等经营策略将难以为继。

(三)风险的管理压力加大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深化阶段,在终结银行业利润高增长时代的同时,将大幅提升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压力。

(四)传统业务的发展受到挤压

债券市场加速扩容,证券市场与保险市场新政加快推出,金融脱媒步伐明显加快,商业银行存贷汇等传统业务不断受到挤压与蚕食。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预测

2016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8%;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5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年末下降7.1个百分点;2018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260万亿元,同比增长7.0%。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将达到270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27%,2022年将达到371万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预测

***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负债总额预测

2016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0%;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负债总额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8.4%;2018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总额达到240万亿元,同比增长6.6%。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总额将达到248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73%,2022年将达到334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总额预测

***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总额(万亿元)***

篇8:2016年房地产行业12大预测

房地产仍是经济“稳定器”,全力“去库存以拉投资”。

一方面,当前国内投资疲软,国外经济回升乏力,进出口持续下滑,而且目前未见2016 年局势能有所扭转的契机,明年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因此,2016 年经济增长仍需支柱产业——房地产托底,经济着力于“供给侧改革”形成有效供给,促进消费总量提高和消费升级,推动家庭对居住及其服务需求的升级,从而进一步拉动房地产市场景气度。

另一方面,近来习近平、李克强接连表态,楼市要着力去库存。房地产行业库存问题就是供需错位,没有形成有效供给,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如何化解广大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尤其是在常住人口净流出、存量住房需求饱和的城市,将成为2016 年甚至未来二三年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预测二:政策

紧密服务“房产下乡”,整体宽松与分类调控并存。

虽然2015 年房地产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调控政策均取得了十分显著成效,然而房地产市场产能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性过剩的库存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仍是库存积压的重灾区,同时各城市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趋势仍在加剧。因此,2016年房地产市场政策面仍将维持宽松局面,“去库存”仍将是2016年政策调整重点,强化“分类调控”也将是房地产行业政策的一大主旋律。

除了继续降首付、降税费、取消不合时宜的行政干预、挖掘新增需求等刺激存量需求的措施外,最根本仍是从土地供应源头真正落实“有供、有限”,扩大土地有效、合理供给。

预测三:投资

开发投资在下半年有所回升,全年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

在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等进入“寒冬”,在宽松政策推动下商品房销售显著好转并在2015年创新高,但销售与投资背离的现象并没有扭转,库存问题仍是2016 年制约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的阿喀琉斯之踵。根据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开发节奏和库存情况来看,2016 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仍会继续回落,维持低位运行。

预计到下半年开发投资增速将会触底回升,一方面虽然高库存会延迟投资传导效应,但良好的销售行情势必会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在下半年增加。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存量快速去化后,开发投资节奏必然会逐步加快;另一方面,在于2015 年的开发投资持续下滑,造成可比基数大幅下降,出现同比增幅回升。最后,从经济“稳定器”角度来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与GDP的增速大约应该在1 :0.7左右。以此来看,如果GDP要最低维持6.5%左右的增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则需要保持在10%左右。

预测四:供应

新开工与土地成交双降致整体低位,一二线城市或小幅回升。

鉴于2015 年以来持续下滑的新开工面积增速和土地成交规模同比锐减33%,同时,目前整体楼市供过于求的基本面并未改变,而政府也一再强调推动楼市去库存,维护市场稳定健康的重要性。预计2016 年楼市供应整体将维持偏紧,继续维持低位,或有进一步小幅下降可能。

就各能级城市来看,一线及南京、苏州、武汉、合肥等库存压力较低、市场较为平衡或已经供不应求的城市,在“有限有供”调节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若适度增加土地供应,并控制房价非理性上涨,新增供应仍有较大回升空间;而青岛、大连、宁波、沈阳等压力较大城市,市场回升明显,库存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016 年供应量或将小幅上涨;对于当前市场去化压力最大的三四线城市来说,供应高低还在于市场去库存效果,若2016 年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提振,供应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或继续保持低位甚至小幅下降。

预测五:销售

总量仍将维持相对高位,预计在2014年和2015年水平之间。

从2015 年全年的市场表现来看,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对全年行业销售起到了关键作用。预计在政策继续宽松、“去库存”成为国家任务之后,2016年全国房地产行业销售面积和金额会保持平稳,总量维持相对高位,与2015 年水平持平或略有下降,预计年销售面积维持在12 亿-13 亿平方米,销售金额预计在8万亿-9万亿元之间。但在2015 年的高基数水平下,2016 年销售同比增速将会显著放缓。首先,改善型需求集中爆发甚至部分城市需求透支,2016 年改善需求会回归常态。其次,三四线城市经济基础薄弱、外来人口较少,市场存量需求有限,而政策推动农民买房、新型城市化等短期内对其库存去化难有立竿见影之效。

从城市来看,一线及南京、武汉等成经济基础强势、人口吸纳能力较强、土地消化周期较低、规划利好进入兑现区的城市仍将持续热销;库存压力减轻的宁波、青岛、昆明等压力城市,2016年若找不到新的需求点,市场成交表现或将出现反复。三四线城市中,经济基础较好、外来人口较多、需求较为稳定的城市,如东莞、无锡、常州、佛山、中山等城市,市场需求或在去库存政策下有进一步上涨可能,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仍将缓慢去化。

预测六:房价

各线城市价格分化进一步加剧,三四线城市房价仍有下行可能。

整体来看,在行业投资额不断下滑、新开工不见起色之下,预计2016 年各城市房价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一线城市和需求旺盛的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仍充足,库存去化压力大的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则堪忧。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其一,地价推动房价,目前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愈发火热,北京、上海接连拍出地王就可见一斑。其二,开发商更珍惜投资机会,在中央“控供应”的方针下,开发商会愈发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线城市投资机会,对于项目运作也会更多的注重利润率而非周转速度。其三,需求基数保证去化。在庞大的需求人口基数下,开发商在一线城市开发项目更有底气,从历史经验来看,即便项目短期内因售价较高而去化缓慢,但只要不是区位过于偏僻,两至三年内也都可以完成较好的销售成绩。

但对于深陷库存压力之下的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例如哈尔滨、青岛,我们认为未来房价上行空间仍然有限,甚至还有回落的可能。此类城市大多拥有这三类特征,其一,商品住宅库存、土地库存过高,其二,人均住房面积较大,改善型需求并不强烈,其三,对外来人口吸纳能力不足,多依赖本地居民购房。

预测七:库存

部分城市库存压力走低,但多数城市仍难见实质性好转。

房地产行业整体库存高企、结构性过剩的问题依旧,主要是当前的非重点城市销售仍处下行通道,拖累整个市场的库存去化,再加上前期投资和建设规模的高速增长,待售面积仍会持续增加,就年底中央屡次表态看,行业“去库存”将继续深化执行。

我们认为2016 年部分城市的库存去化压力将持续走低,但去库存步伐或不及2015 年如此显著,其一,2010年执行限购以来长期积压而形成的改善需求高峰已过,尚未出现新需求突破点接棒。其二,房价上涨制约新增需求释放,2015 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再攀新高,深圳、上海、苏州等热点城市的典型板块房价上涨20%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政策特别关注的三四线城市中,那些经济基本面较好、聚集人口较多的城市,未来库存去化会有更多亮眼表现。对于沈阳、大连等土地库存较高、去化压力较大的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市场而言,短期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仍难有实质好转。三四线需求释放应是长期过程,目前中央虽然多次强调去库存,并且将政策重点放在了刺激三四线城市需求上面,意图在购房落户、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购房更多补助。但目前的事实是,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城市承载力存在欠缺,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学校、医院来满足大批量农民进城后的工作生活需要,三四线的库存问题根本上还是经济发展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预测八:需求

集中释放后改善需求将回落,农民购房将释放更多刚性需求。

在经历集中释放高峰期之后,预计2016 年改善、高端住宅需求占比将有所回落。同时,随着未来小户型产品供应的增加,一二线大户型产品或有更多回落的可能。

同时,2016 年政策着力推动“农民进城购房”运动,将释放更多的刚性需求。目前,部分二线城市和多数三四线城市成交情况并不理想,希望通过农民工补贴买房等政策,进一步引导需求释放,缓解三四线市场库存压力。从2015 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态来看,2016 年政府会再接再厉通过新型城镇化等各项政策加速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恢复楼市信心。而农民进城购房、租房所对应的需求恰恰是刚需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刚需产品占比上升应是大概率事件。

基于以上两点,预计在成交结构上,2016 年国内商品住宅市场将向小户型偏移。但各线城市的成因存在差异: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重点城市是因为改善需求高峰已过,未来刚需产品成交占比相应上升;三四线城市和部分非核心二线城市则是受去库存政策影响,新型城镇化、农民进城购房、租房会带来更多刚需,推升刚需产品成交占比。

预测九:土地

供需低位徘徊,城市热度分化加剧,热点城市地价继续上升。

全国土地市场成交量已连续两年低位徘徊,根本原因是全国城市商品房库存一直处于供远大于求的失衡状态。在较大的去化压力下,房企普遍遵循谨慎的拿地策略。2016 年这一状况不会改观,全国土地成交总量徘徊不前仍是大概率事件。但增速有望止跌回升,因为受成交惯性上升拉动,越来越多的房企需要补充土地储备库存,拿地力度应该不会小于2015年。据此研判,2016年全国土地市场成交总量有望“止跌回升”,但增幅不会很大。

按城市能级看,一线城市土地市场预计仍会延续2015 年的热度,二线城市土地供求持续整体回暖,供应和成交会有一定程度的放量,城市间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剧,三四线城市受需求端低迷影响,成交会有所下滑。

一线城市和杭州、南京等二线热点城市受商品房高去化带动,土地出让楼板价会继续上升,在激烈的竞争下,热点城市总价地王和单价地王的峰值和频度都会大概率超过2015 年。高库存的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成交楼板价会维持相对稳定。

预测十:企业营销

大规模营销强势宣传,需求定制成为新潮流。

随着行业的不断变化,市场由“产品导向型”发展为“客户导向型”;加之互联网浪潮,房地产的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房企也在逐步适应着市场形势的演变而创新着现有的营销方式。就内部而言,集团统一布控、各城市项目全覆盖因规模效应提升传播效率而得到广泛应用;而外部则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联合第三方机构达成客户共享、联合宣传;二是借助互联网工具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精准营销及需求定制。

依据对2015 年营销特征的总结,预计2016 年房企营销主要有以下三大方向:

一是大规模营销趋势将延续,强势宣传提升关注度。未来更多的房企将逐渐重视全渠道轰炸式营销模式,规模效应不仅能促进单盘销售,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而且自上而下,全体总动员也有利于短时间内造成轰动效应,将宣传效率提升。

二是利用大数据描摹客户“画像”,精准营销成为可能。借助线上线下渠道获得客户数据后,企业可以将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潜在购房者的身份特征、偏好、行为特征等影响购房的因素,为客户“画像”。对于企业内部目标客户群体,房企可以直接有针对性的推送广告,提升营销效率,同时节约营销成本。并且随着未来数据采集量和精确度的提升,大数据将在房企营销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是房企营销将回归产品本源,模块定制带来营销升级。随着“互联网+”营销的不断升级,产品定制方式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万科、绿地、景瑞等房企都开始了对这个领域的探索,纷纷推出自身特色的定制化产品,绿地的“百年宅”、杭州万科 · 光璟的定制家装和杭州景瑞 · 悦西台的eplus服务模式均为典型代表,预计2016 年,房企将会继续深化产品迭代、家装定制和物业升级这三方面的服务内容。

预测十一:企业运营

强者生存,多维度经营变革在即。

行业正在急剧发生变化,2016 年房企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去库存压力增大,转型进入深水区,行业将进入一个存量活和整合的新常态。展望2016,房企还将从利润与规模、产品与布局、土地与融资、创新与升级等维度入手,积极应对市场新常态。

利润与规模:去库存时代,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行业难以再呈现爆炸性增长,去库存和行业升级将是接下来的主旋律。房企一方面采取包括互联网、金融、降价折扣、租售结合等多种手段促进去化;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技术升级、管理优化等手段提高成本管控和精细化运作水平。

产品与布局:改善型产品渐成主流,城市竞争强者生存。未来改善型产品、多房户型将继续受到市场欢迎。三四线城市市场艰难的情况将持续,实力房企方有一席生存之地。一线城市持续火热,盈利空间继续压缩,而二线城市潜力板块,或将成为有眼光、有实力房企的新选择。

土地与融资:并购整合势不可挡,融资环境或将出现分化。行业并购整合势不可挡,反而成为房企规模扩张和降低土地成本的重要途径,甚至是捷径。整体资金环境将继续宽松,然而三四线城市项目与中小房企的融资难度将变大,资本将向实力房企倾斜。

创新与升级:竞争力提升之利器,企业永葆发展之动力。为应对复杂环境,提升行业竞争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房企继续围绕着产品、营销、融资、管理等领域在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升级,而各种跨界合作也会越来越多。

预测十二:企业战略

觅资本、去库存,迎接大数据时代。

随着房企多元化转型战略逐步落地,2016年,房企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将更为深入,转变思路去化库存,对大数据的应用将成为未来趋势。

借力资本市场,房企的现金流将得到改善。在本届政府大力推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本质将更加显现。房企将会利用好宽松的资金面,进一步尝试发行金融创新产品,获取更多渠道的资本支持如引入金融机构为股东,分拆有潜力的业务上市,推动新业务转型。

建立创新模式,加大存量物业利用。中央当前对于去库存十分重视,并酝酿推出相关政策。而在房企层面,通过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服务模式来加强存量物业的利用,如联合办公、酒店托管等,将成为一大趋势。

上一篇:园林城市创建倡议书下一篇:微软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