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

2024-04-12

田阳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通用7篇)

篇1:田阳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

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 阳开办发〔2017〕6号

★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印发《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暨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工作实

施方案》的通知

各股室、管理中心:

现将《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暨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7年6月3日

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暨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暨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以下简称“三年一争当”)工作的要求部署,为确保我办“三年一争当”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经办班子研究,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履职能力、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党风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建设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能力业绩好、作风形象好、廉洁自律好、防腐能力强的“五好领导班子”,争当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排头兵,为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统筹谋划、分项实施、逐步推进,着力解决“五大问题”(针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还存在淡化思想政治建设,理想信念弱化,党性锻炼效果不佳、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班子内部制度执行不到位,班子凝聚

力战斗力不强、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担当精神不足、进取意识不强、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干事创业激情不够、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够坚决,“四风”顽疾仍然存在,深入联系群众不到位、一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廉政教育流于形式,廉洁风险防控力度弱)。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县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

三、时间步骤

(一)领导班子建设年工作。

从2017年4月中旬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实施准备、全面推进、自查整改、总结验收四个阶段进行。

(二)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工作。从2017年4月中旬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宣传动员、自查自纠、集中整改、评议考核、巩固提升五个阶段进行。

(三)争当全区营造“三大生态”排头兵工作。

从2017年4月中旬开始,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2017年修复整治、2018年涵养提升、2019年全面优化、2020年巩固扩大四个阶段进行。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成立办 “三年一争当”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长:罗横湛

党组书记、主任 副组长:罗桂荷

副主任

王翠翠

副主任

副主任

成 员:陆秀琴

扶贫移民搬迁股股长

黄伟光

扶贫培训股股长 莫有业

项目管理股股长 刘元超

社会扶贫管理中心主任 黎建伟

产业开发股股长 零

资金管理股股长 陆英文

综合股股长

蒙中山

扶贫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黄艳英

金融扶贫股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股办公室,由王翠翠担任办公室负责人。

五、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领导班子建设年

坚持问题导向、严实导向、问责导向、激励导向,全面梳理交通运输行业影响全县投资环境的主要问题,对照问题提方案、出实招,开门整改,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和完善交通运输领域助推全县投资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二)投资环境综合整治年

坚持从政治大局高度出发,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紧扣全力建设精神高地主题,全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选人用人、党风政风、反腐倡廉等重点工作,营造信仰崇高、从严从实、奉献拼搏、风气优良、崇廉拒腐的政治生态,争当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排头兵。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政治觉悟,培育先进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严格组织生活,严密体制机

制。抓好选人用人工作。深化选人用人改革,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优化干事创业机制。强化党风政风建设。筑牢制度堤坝,锻造优良作风,拓展服务平台。扩大反腐倡廉成果。构筑拒腐制度防线,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营造崇廉尚廉氛围。

(三)环境保护巩固提升年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为主,预防优先,治理着力,风险防控”的总体思路,以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争当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排头兵为目标,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落实好“气十条”、“水十条”、等环保工作,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改善全县城乡环境面貌,为决胜小康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四)争当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排头兵

坚持从社会大团结高度出发,紧扣全力建设团结家园主题,全力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民主法治等重点工作,营造民主和谐、安定有序、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态,全力建设团结家园,争当营造团结和谐社会生态排头兵。强化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特色文化魅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维护民族团结和谐。打牢民族团结发展基础,巩固民族团结新型关系,建好民族团结骨干队伍。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深化发展人民民主,率先完善法规体系,打造特色法治品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争当团结和谐社会生态排头兵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全面配合强化环境保护执法,实施环保攻坚,健全环保设施。着力提升城乡品位,参与建设宜居城市、美丽乡村。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完善规划,改革创新,健全政策机制,加快培育生态文化。

(六)争当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排头兵

依托山清水秀自然生态优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宜居城乡为重要内容,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为保障,科学规划、创新突破,做美扮靓、绿色崛起,全力营造布局合理、山美水美、生态宜居、绿色循环、共生共荣的自然生态,全力建设美丽田阳,争当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排头兵,为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增强责任担当。办各股室、管理中心要高度重视,把“三年一争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开展。全办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从大局出发,深刻把握“两年一争当”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精干力量,明确责任,落实责任,确保“两年一争当”工作见实效。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和本办宣传阵地,印发工作简报,加大对本办开展“三年一争当”的重要措施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凝心聚力,营造开展活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要紧扣主题,突出行业特色。要围绕“三年一争当”工作的具体要求,明确活动要求,结合办工作要点,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把推进全县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推动经济科

学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办发展再上新台阶、助推全县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要强化监督,全面持续推进。“三年一争当”领导小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定期检查、随机督查、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活动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对活动落实有力,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活动推进不力,工作落实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

公开方式:依法公开

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7年6月3日印

篇2:田阳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

关于抓紧做好当前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

住房改造建设几项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扶贫办、各帮扶单位: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抓紧做好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总体规划和计划工作的通知》(粤贫办„2011‟26号)要求,现就做好当前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几项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会粤府„2011‟24号文和„2011‟26号文精神。高度重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县(市、区)扶贫办将上级主要精神及时向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及时与帮扶单位沟通。

二、认真开展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核查工作。在2010年7月我市上报省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数基础上,各县(市、区)扶贫办要与各帮扶单位逐村逐户将2010年12月各帮扶单位年终报表录入省扶贫信息网的住房困难户数据进行认真核查。经县(市、区)政府批准后,于4月2日前将《广东省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

户核查情况统计表》一式两份上报市扶贫办。

三、认真制订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计划。按照粤府„2011‟24号文和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精神,经与佛山市扶贫办沟通,指导意见是:2011年完成全市186条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各帮扶单位制订帮扶农房建设工作计划;面上非贫困村的农房建设,端州区、四会市当年完成任务,制订农房建设工作计划,高要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按照两年完成,分别制订2011—2012工作计划(意向)。经县(市、区)政府批准后,务必于4月6日前一式两份上报《县(市、区)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计划明细表

(一)、(二)》。

四、认真做好电脑信息化管理等前期工作。在完成核查工作之后,由新符合扶持条件的农户申请填写《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申请登记基本信息表》,提交建房前照片。为保证如期完成农建任务,有条件的,可制订《建房协议》或《承诺书》。附件:

1、广东省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核查情况统计表

2、广东省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核查情况明细表

(一)3、广东省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核查情况明细表

(二)4、肇庆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情况表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农村住房建设通知

篇3:田阳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

■西固村的脱贫致富路

西固村位于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北端, 这个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贫困状态的偏远农村, 在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双联帮扶工作开展以后, 如今的西固村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当地的教育问题成了省扶贫办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自2012年双联工作开始,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在宕昌县阿坞乡西固村, 开展了一系列对帮扶点小学在内的学校援助工程, 省扶贫办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出发, 特别设立专项资金, 加大了对帮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极大地改善了师生们的教学环境。在省扶贫办的帮扶下, 如今拔地而起的西固村西固小学, 就是帮扶行动后的代表之一。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省扶贫办在西固小学原有的基础上翻新了教学楼, 扩大了教室面积, 硬化了学校操场。在针对西固小学课桌严重受损无法使用的问题, 投入专项资金购置课桌及学习用具, 为孩子们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除了援建学校, 帮助西固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也成了双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宕昌县属于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 加之受岷江、白龙江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切割, 境内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地形地貌异常复杂, 而西固村, 恰巧就处在山峦往来交错的中心带。古老的村路泥泞不堪。

直到双联行动开展以后, 这里的一切都变了, 西固村在省扶贫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 乡村两级干部广泛深入调查摸底, 明确了发展重点, 坚持把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架桥修路, 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突破口, 采取项目带、部门帮、群众筹的方式, 多方筹措资金, 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 先后组织实施了村道路硬化、惠民广场修建、产业开发等项目, 有效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条件, 新修及拓宽村社道路2.4公里, 硬化村道8400平方米, 修建排水渠道1200米, 建成休闲广场1个, 极大地促进了西固村的基础建设发展。

甘肃省扶贫办对村民危房改建, 引水入户问题, 也进行了大力扶持。除此之外, 扶持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 也成了省扶贫办双联行动的一个突破口。

西固村平均海拔2200米, 年均降雨量450毫米, 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宜中药材种植。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宕昌县阿坞乡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帮扶、科技服务等办法, 建成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16000亩, 同时制定了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惠政策, 带动了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2012年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西固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亩, 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 中药材种植真正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会宁县大山川村的蜕变

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通过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 大山川村发展起了蔬菜大棚种植, 建起了新农村, 让村民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双联活动开展以来,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积极协调资金, 帮助大山川村调整种植业结构, 在巩固当地全膜粮食种植的基础上, 新建高架蔬菜大棚240座。村民董永恒就是受益的一员。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系银行贷款帮扶董永恒修建了一座日光温室大棚, 主要是给大山川村和邻村的大棚种植户提供辣椒苗子。董永恒主要负责辣椒的种植和管护, 棚里共培育了30万株辣椒苗子, 可以同时满足大山川村和邻村的大棚种植户的需求。

温室建立之初, 董永恒和他的合伙人由于资金有限, 只能用洒水壶一株一株的为秧苗浇水, 这样不仅耗费人力, 还导致有些秧苗因为浇不到水而影响生长, 甘肃省扶贫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联系资金为他们修建了蓄水池和喷灌设备。经过一年的摸索, 如今董永恒已经把这个育苗基地做得有声有色, 销路自然不成问题, 一些新建大棚的种植户更是要经过预定才能在他这里拿到秧苗。

在甘肃省扶贫办的帮扶下, 大棚种植户的收入有了极大地提高。每座蔬菜大棚占地只有0.5亩, 但却能为农户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 董永恒和他的合伙人靠温室育苗的年收入也能达到近8万元。

同时, 考虑到大山川村地处干旱地区, 以往村民们在山坡上种植粮食, 不利于水分的保持, 甘肃省扶贫办又筹措资金改造机整梯田1200亩, 减少了水土流失, 提高了产量。改造后的梯田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土壤保持水分, 但是依旧不能彻底改变当地靠天吃饭的现状, 没有雨水, 地势较高的梯田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灌溉。省扶贫办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刘强在驻村期间了解到这一情况, 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 经过省扶贫办的协调, 修建了3座高位水池, 主要是通过滴灌, 这样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解决了22座蔬菜大棚和110亩地的灌溉问题。

自从大山川村被列为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省级试点村后, 省扶贫办作为双联帮扶单位, 为大山川村的新农村建设积极奔走, 争取资金, 新建新农村集中住宅60套, 让常年住在山上吃水困难和交通不便的村民全部搬迁到山下居住, 并在新农村住宅区和道路两边栽植树木2400棵美化小区, 同时配备的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更加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出行。大山川村因为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乡县的新风貌

东塬村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 土地贫瘠, 山大沟深, 这里的老百姓过去基本上都在靠天吃饭。随着双联工作在陇原大地上的全面开展, 东乡县在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帮扶下, 开展的养羊、修路、产业帮扶等多项工程, 让村民们逐步摆脱了贫困, 走向了致富之路。村民杨哈三是第一批被省扶贫办确定双联帮扶的对象。

在双联帮扶行动以前, 杨哈三全家的经济收入只靠一只羊。双联帮扶以后, 扶贫办帮助杨哈三盖了4间羊棚, 现在他养着15只羊, 收入在不断提高, 已经基本摆脱了贫困。在省扶贫办的帮助下杨哈三还建起了鸽子笼, 养鸽子也给他带来了经济收入。

受益的并不仅仅是杨哈三, 自2012年双联工作开始, 甘肃省扶贫办在东乡县开展了一系列对各个帮扶村在内的养殖援助项目, 除了对困难农户进行养殖帮扶, 还分别对东塬、马场两村投入专项贷款资金, 帮助养殖大户发展生产。

双联行动以来, 甘肃省扶贫办把促农增收作为推进双联行动的重点, 按照产业化要求, 大力推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 挖掘提升种植业效益, 发展出了养殖业、劳务输出和商贸流通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同时, 对东乡县赵家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和劳务输出也进行了大力扶持。

除了危房改建, 通村公路设施建设也是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三年前, 这里的百姓出行是“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 过去的土路不但窄而且坡陡, 通行往来十分不便。为此, 甘肃省扶贫办始终把公路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双联工作开展以来, 实施硬化通村公路27公里, 新建渠道9公里, 实现村村通路, 路路通畅。

东乡县锁南镇是典型的山区残塬, 干旱少雨, 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吃水难, 成了锁南镇的发展瓶颈。为帮扶群众, 甘肃省扶贫办在锁南镇团结村、马场村各投入20万元互助资金和230万元项目资金, 在锁南镇进行了一、二级堤灌维修改造, 更新自来水管道三公里, 浇筑U形主水渠2.3公里, 极大地解决了这里老百姓最迫切的用水难题。水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作物的发展。马场村地处山区, 海拔较高, 是种植啤特果的良好产地。自来水问题的解决, 使得马场村种植经济作物有了保障, 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在啤特果种植上获得了收益。

■东滩村的新生活

东滩村地处武威市南部, 属于典型的高原干旱山区。高海拔导致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 早晚温差大, 全年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以上, 使得这里成为了最适宜种植人参果和红提等经济作物的地方。祁永先是村里最早种植人参果的农户之一, 眼下祁永先的暖棚里挂满了果实, 可谁能料想到, 把人参果种植做得风生水起的他, 几年前却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导致连年亏损, 甚至一度放弃了人参果的种植。

祁永先的人参果棚是在2006年建立起来的, 刚开始建起来的时候, 种的人多, 经济效益也可以。但种了两年以后, 市场行情不好, 人参果价格下跌, 很多人放弃种植人参果。祁永先加大了力度, 但由于继续亏损, 无奈也放弃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女儿女婿开始外出打工。祁永先的人参果棚墙体倒塌, 钢架生锈, 再无法种植。

双联活动开展后,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选派到东滩村的任职干部尚小锐, 积极走访贫困农户, 了解民情, 然后召集村干部商议解决村民们遇到的实际难题, 并把问题汇总到省扶贫办, 统一协调资金, 开始帮扶像祁永先这样的贫困户。把祁永先的人参果棚重新修建好, 又种上了人参果。人参果行情逐渐转好, 价格上涨, 祁永先一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东滩村路不好, 虽然人参果效益好, 但是运输困难, 通过省扶贫办双联帮扶, 硬化了村组道路, 两边的排水沟也修好了, 运输人生果和来收人参果的车也多了。

篇4:田阳扶贫开发办公室文件

肇双办„2010‟75号

关于开展2010年肇庆市扶贫开发“双到”

考评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扶贫办,市直和省驻肇及佛山市各帮扶单位:

为检验一年来我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效,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促进“双到”工作扎实开展,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的通知‣(粤贫„2010‟14号)精神,以及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肇庆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的通知‣(肇贫„2010‟3号)要求,经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评办公室研究,现就我市开展2010年扶贫开发“双到”考评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评内容和标准。按照•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和•肇庆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要求,肇庆市直和省驻肇单位、佛 山市帮扶单位帮扶的186条村和各县(市、区)单位帮扶的贫困户部分分别对照相应的•工作考核表‣内容和计分标准进行。

二、考评对象和时间。考评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考评省定186个贫困村,即市直和省驻肇单位帮扶的131条贫困村和佛山市帮扶四个山区县的55个贫困村,时间在12月1日至12月13日。根据粤贫„2010‟14号通知要求,我市定于12月1日至6日为贫困村与帮扶单位自评和镇委考评完成时间;12月7日至13日为县(市、区)和市考评时间。12月14至16日为市集中整理考评资料上报省时间。第二阶段考评县(市、区)单位帮扶贫困户部分,以帮扶单位自评,县(市、区)考评为主,市采取随机抽查30%贫困户进行考核。初定时间在2011年1月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考评方法。

市考评组主要采用“一听、二看、三查、四访”方法,即听帮扶单位汇报一年来的帮扶情况,看帮扶成效,查阅档案资料,访问贫困户,对照考评标准,逐项核实。根据我市“双到”实际情况,市考评组重点考核帮扶单位资金投入的力度,尤其是对贫困户的帮扶资金到位多少,驻村干部是否有住村,帮扶成效是否明显,记录卡台帐和电脑录入等资料整理是否规范。

考评计分权重为市考评组占50%,县考核占20%、镇占20%,帮扶单位自评占10%。考评组不在现场公布考评分数。

四、相关准备工作

1、各县(市、区)要落实领导,加强力量负责考评工作。各级扶贫(双到)办要积极支持,落实业务骨干,配合做好市的考评工作。

2、各帮扶单位要按时提供考评的相关资料,并准备简短的汇报。

3、届时要召集村委会干部和部分贫困户代表(8-10人)座谈。

肇庆市扶贫开发“双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主题词:扶贫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考评

通知

肇庆市扶贫开发双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2月3日印发

附市考评小组名单:

第一考评小组(负责怀集县70个贫困村)

组 长:张伙明(市农业局党组成员、调研员)副组长:郭树泉(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黄伟权(市扶贫办副主任)

成 员:吕贵德(市直机关工委副调研员)

刘杰(市财政局副科长)张明锋(市扶贫办科员)陈丰伟(市扶贫办科员,联络员电话:***)怀集县扶贫办4人。第二考评小组(负责鼎湖区、高要市、广宁县共48个贫困村)

组 长:黄 涛(市政府机关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吴 伟(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市军转办主任)成 员:朱志茂(市扶贫办主任科员)

钟柳清(市扶贫办科员)莫盛芳(市扶贫办科员,联络员电话:***)鼎湖区、高要市、广宁县扶贫办各2人 第三考评小组(负责德庆县、封开县68个贫困村)

组 长:匡德炳(市纪委派驻市交通运输局纪检组组长)副组长:孔令炬(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李志怀(市农业局农村建设与改革科主任科员)

梁欢欢(市扶贫办科员)

篇5:汕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文件

汕贫„2011‟6号

关于印发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

住房改造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实施细则

二○一一年七月三日

抄送:各区(县)扶贫办、财政局,市直和省驻汕各帮扶单位。汕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7月4日印发

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 住房改造建设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开展、扎实推进我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2011‟24号)、《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实施细则》和《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全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为8133户。从2011年开始至2013年,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任务,每年安排改造建设2711户。

第三条 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分类指导,自力更生、多方支持”的原则。

第二章 实施对象

第四条 本次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的实施对象为: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我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核查和确认工作的通知》(粤贫明电„2009‟1号)的要求上报,并经省扶贫办核查确认的8133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

第五条 对2009年底已划定的8133万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享受省、市的扶持政策:

(一)户口在农村而全家人口在城镇已购买住房居住。

(二)家庭成员已建有或购买住房。

(三)户主夫妻一方或双方均为乡镇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工

—1—

作人员,固定领取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发放工资收入。

(四)户主有劳动能力但因长期不参与劳动,或因吸毒等违法违纪行为而造成贫困的家庭。

(五)全户户籍已经户籍管理部门注销的农户。

(六)在2009年12月底已核查列为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实施对象,如在2010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期间在帮扶单位帮助下已改建好住房,或已领取帮扶单位住房改造建设扶持资金1万元以上的农户。

(七)在2010年12月底已完成住房改造,并已领取省级或市级补助资金的农户。

(八)其他按法律、法规规定不能享受政府扶持政策的农户。第六条 在2009年12月底前已核查列为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现临时以家庭兄弟多、需分家居住为由,以“多户”申请扶持的,只能扶持一户。

第七条 在2010年已列入住房改建计划,但至今未动工的,如属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可调整列入2011年扶持范围。

第八条 2011年至2013年工作期间,对2009年底前已核查列入扶持范围的对象,如出现本实施细则第五条的情形不再享受省、市扶持政策的,由镇政府提出具体农户名单,报区(县)扶贫部门审定后汇总报市扶贫办。

第三章 补助标准

第九条 省财政从2011年至2013年共安排8133万元专项资金,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扶持我市8133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建设或改造住房。市、区(县)两级财政合计按每户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安排地方专项补助资金(市级3000元,区(县)2000元)。省级补助资金必须落实到户,市、区(县)两级补助资金可由各有关区(县)在确保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的

—2—

前提下,指导各村统筹用于有关村庄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

第十条 各地要根据农户筹资能力、住房改建难度等因素,分类确定到户的补助标准。具体要求:

(一)对具备一定自筹资金能力的低收入贫困农户,应作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的主体,认真做好引导、发动和服务工作,切实将省补助的1万元落实到户,市、县两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再统筹安排补助资金。

(二)对在户口所在地长期借用他人住房的无房户,在将省补助资金落实到户的基础上,市、区(县)两级财政再安排补助资金并落实到户。

(三)对家庭没有劳动力的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一户多残和重度残疾人户等特困群众的危房改建,要统筹各级财政、帮扶单位和社会募捐资金,给予全额扶持。

第四章 资金筹集

第十一条 各区(县)要按照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捐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资金。具体要求是: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住房改建的主体,引导农民树立自筹自建为主、外部扶助为辅的观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和亲帮亲、邻帮邻的良好民风,组成互助小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针对低收入农户资金筹措能力普遍较低的问题,各地要因地制宜,指导有改建任务的村逐步建立村级互助金,通过村民互助的形式为村民暂借建房资金。

(三)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户改房建房的贷款支持,积极开展住房改造建设小额贷款工作,探索引导保险资金参与投资农

—3—

村住房改建,有条件的区(县)或乡镇政府可积极筹集资金为农户住房改建小额贷款提供贴息。

(四)各地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依托“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等平台,积极开展“为贫困农民安居乐业添砖加瓦”募捐活动,并统筹安排部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

(五)对列入扶贫开发“双到”范围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帮扶单位要切实把解决其住房困难问题作为“双到”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的《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与被帮扶双方工作责任》(粤贫[2009]12号)有关要求,落实帮扶责任,充分发挥单位和驻村干部的作用,帮助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筹措改房建房资金,指导和帮助贫困村做好住房改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第五章 规划指导

第十二条 各区(县)要认真编制本地区2011-2013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总体规划和计划。在制订总体规划时,要结合村镇规划、村庄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责任、扶持措施、改建标准,细化市、区(县)两级财政扶持资金安排方案和补助到户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编制计划时,要掌握如下原则:一是59个省定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建任务全部列入2011计划。二是改造建设任务较轻的金平、龙湖、澄海、濠江区和南澳县,全部列入2011计划。三是任务较重的潮阳、潮南区列入2011-2013计划。四是结合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将所有经过改造或新建的住房在建成当年纳入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保障范围。

第十三条 住房改造建设要在满足最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按农户不同类型实行分类指导。具体要求是:

—4—

(一)对有劳动能力和一定自筹资金能力的贫困农户,应鼓励其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采用安全、经济、适用的岭南新民居设计方案,建造结构牢固、经济实用、具有岭南特色的安居房。对主体结构尚好且具有当地建筑文化保留价值的泥砖房可采用加固维修方式进行改造。

(二)对长期借用他人住房的无房农户,可由村委会按政策规定和村庄规划合理安排宅基地建设安居房。

(三)对家庭没有劳动力和缺乏自筹资金能力的低保户、单亲户、残疾人户等农户,可以行政村为单位,分片集中建设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面积适当的公益性住房进行妥善安置。对于五保户,可以行政村为单位或由镇政府统筹建设(扩建)敬老院等进行安置。

(四)对已参加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的农户,其住房改造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予以适当优先安排。

第十四条 各区(县)要从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实际出发,合理控制建筑面积和总造价。对于建设资金全额由政府扶持的五保户、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住房建设面积可控制在户均24平方米左右;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贫困户,建房面积可根据家庭人口规模适当增加。

第十五条 各区(县)可以自然村为单位,选择村民聚居和危房分布较集中或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需集中搬迁安置,且群众建房积极性较高、地方政府和农户筹资能力较强的村庄,组织开展整村改造示范村建设。示范村建设要把住房改建与旧村改造结合起来,把村庄环境整治与农村“五改”(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灶)以及宜居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村庄建设与名村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把示范村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对于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产业特色和民居特色的村庄或古村落,要加大保护和价值挖掘的力度,按照名村的要求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

—5—

第十六条 各区(县)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基地”政策,改建住房时或先拆旧屋后建新房,或建新房后必须拆旧屋。对确需搬迁异地重建的,要按照村庄规划进行新宅选址。选址严格勘察地形地质情况,从有利于防洪抗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出发,避开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并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对实施“整村改造”拆旧建新节余的建设用地,可由村集体统筹使用。鼓励地方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出让方式,提高农村拆旧建新节余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

第十七条 区(县)扶贫部门要会同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了解情况,编制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房设计图集和施工方案,免费发放给农户参考。要组织技术力量,对住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要组织协调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与运输,并免费为农民提供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服务。区(县)扶贫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开设住房改建咨询窗口,面向农民提供住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和管理。

第十八条 各区(县)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可以区(县)或镇(街道)为单位,按市场化运作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从减轻农民建房成本和提高农房建设质量的角度出发,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一建设,实现规划、设计、施工统筹推进,加快建设进度。

第六章 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各区(县)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核实、确认扶持对象,建立健全区(县)专项补助资金发放制度。各区(县)、镇(街道)、建设村(居)要认真做好扶持对象的审核、申请、登记工作,要在原上报贫困危房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实,对初步确定为扶持对象的,由贫困户本人提出住房改建申请,由农户一

—6—

式3份填写《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申请登记基本信息表》(附表1),经村委会集体讨论审定,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农户资料作初步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名单统一报区(县)扶贫部门审定,再由区(县)扶贫部门按规定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

区(县)扶贫部门要将本区(县)扶持农户名册报市扶贫办备案,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核查,确保扶持对象真实准确、补助资金落实到户。

第二十条 省扶贫办将建立全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和报表制度,对各地的工作动态情况实行信息化跟踪管理。各有关区(县)扶贫部门要相应建立专项档案,落实逐户登记造册工作,并运用电脑管理,按省设定的统一程序运作,保证情况准确,信息通畅。具体要求是:

(一)各有关行政村村委会(含贫困村)要配合所在乡镇(帮扶单位),负责做好本村申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对象的家庭基本信息核实工作,做到一户一档。

(二)各有关乡镇(街道)负责建立本乡镇(街道)包括贫困村在内的所有扶持对象专项档案,逐户登记造册,对农户住房改建申请表、政府补助审批表、资金到户签领凭证、改建前后住房资料等要整理归档,规范管理,做到一村一册。

(三)各帮扶单位负责贫困村内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基本信息录入和每月进展情况的信息更新。各镇(街道)负责面上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基本信息录入和每月进展情况的信息更新。

(四)各区(县)扶贫办在指导本地区各有关镇(街道)和帮扶单位做好信息录入工作的同时,负责辖下所有乡镇录入的基本信息包括每月进展情况的审核和更新,并在每月月底前将本地区的信息通过系统确认上传至市扶贫办。

—7—

(五)市扶贫办负责汇总审核各区(县)每月的进展情况,在每月的5日前将上个月的进展情况信息通过系统确认上传到省扶贫办总网。

第二十一条 省、市、区(县)专项补助资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管理。要严格执行到户补助标准,及时拨付,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各区(县)要建立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加强资金拨付管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省、市将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一律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为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实行村(居)先申请拨款,然后完善报帐手续。具体做法是:各村(居)按贫困户改建房建设进度申请拨款(见附表5),区(县)扶贫办会同区(县)财政局核实同意后,按省的补助标准分二期拨付到村、再由村分发到户,首期预拨每户5000元作为工程的启动资金,待项目完成后拨付第二期补助资金。市、区(县)的补助资金按是否统筹的实际进行报帐制管理。由农户签领并办理完善领款凭证,凭证应具备改建户领款金额,领款人签名,村委会书记或主任签名,村委会盖章,镇(街道)农业办审核(见《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领取住房改建扶持资金签收表》--附表4)。各建设村(居)要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十三条 各有关区(县)要按省、市下达的任务,相应落实本级项目工作经费,确保当地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工程规划、建房设计、建档立卡、信息录入、数据更新和统计、人员培训、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章 责任分工

第二十四条 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工作的责任主体为区(县)政府。市政府将根据各区(县)上报农村低收入住房困

—8—

难户数量,与各区(县)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书),实施政府主要领导问责制,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地、各有关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区(县)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做到目标到区(县)、任务到区(县)、责任到区(县)、资金到区(县),并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六条 全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工作由市扶贫办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市发改、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残联、妇联、金融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帮建促建工作。各区(县)扶贫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按要求将改造计划、改造进度、资金安排等情况,以及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等以专报、简报、通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报送市扶贫办。

第八章 检查考核

第二十七条 全省实行“省督查到区(县)、市督查到镇(街道)、区(县)督查到村、镇(街道)督查到户”的督查工作制度。市扶贫办牵头发改、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残联、妇联、金融等有关部门每年对各区(县)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检查验收。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资金(含社会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第二十八条 要按照《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粤发„2008‟9号)、《汕头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方案》和汕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汕头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汕贫„2010‟6号)的要求,把各区县每年完

—9—

成住房改建任务的情况作为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以及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二十九条 市扶贫办每年将各区(县)完成改建情况报告市政府。改造建设任务完成后,市对成绩显著的区(县)政府给予通报表扬,对扶持政策不落实、工作不得力、完成工作任务较差的区(县)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扶贫办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

1、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申请登记基本信息表

2、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建房前后照片对比

3、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进展情况统计表

4、广东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领取住房改建扶持资金签收表

5、广东省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专项资金 拨付申请表

6、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验收表

(一)7、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验收表

(二)8、广东省汕头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对象审核责任书

篇6: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上报2011扶贫贴息贷款

项目申报材料的通知

各县区扶贫办:

根据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扶贫贷款贴息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云贫开办发〔2006〕227号)精神,市扶贫办将对2011年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进行申报,请你们将3月上旬上报的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形成单行申报材料,以文件形式上报市扶贫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材料内容:项目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贷款额度、贷款利率、承贷金融部门意见、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贫困地区群众的受益情况等。

二、上报要求:请各县区形成文件上报市办老区科。如不按时上报,视为放弃,不再向省办申报。

三、上报时间:3月底前。特此通知

云南省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申报

一、政策依据

1、《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3、《云南省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意见》。

二、申报条件

能够带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流通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三、申报资料

1、经下一级政府或扶贫领导小组同意的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2、当地计、经委等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关立项批复。

3、当地农业银行对该项目的意向性书面意见。

4、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5、可行性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6、项目所需要的环保评估报告。

7、贷款主体与当地扶贫部门签订的扶贫协议,明确扶贫责任和义务。

8、贷款主体对当地政府部门的郑重承诺,明确在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遵守扶贫协议、专款专用、不违规违纪。

四、申报程序 扶贫贷款实行分级管理:国家重点扶持县的县级扶贫部门负责对50万元以下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地(州)市级扶贫部门负责的分两种情况,对国家重点扶持县(包括省级)50—500万元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对非国家重点项目扶持县(包括省级)300万元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省市级扶贫部门负责的分两种情况,对国家重点扶持县(包括省级)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对非国家重点项目扶持县(包括省级)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推荐立项。

篇7:田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田阳县旅游资源丰富, 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目前, 在广西建设旅游强区, 广西旅游面临多区域合作、区位优势强化、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建设的机遇背景下, 田阳县旅游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 科学地对田阳县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 对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形成合理的战略框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县域概况及旅游资源特征

2.1 县域概况

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 百色市域中部, 右江河谷中游, 位于珠江西江经济带上, 县辖8个镇、2个乡。东邻田东县, 南接德保、靖西县, 直至中越边关, 西与右江区接壤, 北接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田阳地处桂西资源富集区, 是广西西部旅游联盟的成员之一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西西部的经济、农业、交通、文化、旅游交汇点, 又是百色乡村旅游规划环城乡村游憩带、右江河谷壮乡田园乡村旅游带的重要节点。

2.2 县域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2.2.1 旅游资源总量丰富, 类型多样

在旅游资源类型中, 田阳县旅游资源8大主类齐全。在31亚类中, 田阳县有30亚类, 占亚类总数的96.77%以上, 在155个基本类型中, 田阳县有101个, 占基本类型总数的65.16%。据统计, 田阳县三级以上的旅游资源比例为53.9%, 占田阳县调查的旅游资源的一半以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2], 三级以上的旅游资源均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 因此, 田阳县不但旅游资源丰富, 类型齐全, 而且旅游资源品位较高, 特色明显表1。

2.2.2 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 组合度好

田阳县旅游资源基本上覆盖全县, 各乡镇均有旅游资源分布, 且各类旅游资源相互交错、互为融合, 县境内拥有以敢壮山布洛陀壮民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 以“二都暴动”红色革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 以玉凤休闲度假为代表的养生文化, 以芒果、圣女果连片种植的生态有机农业, 以露美片区、活旺河、百东水库、睡美人山、央律红枫等为代表的自然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 各具特色, 各展魅力, 而且以上各类旅游资源交相辉映, 组合度高。

2.2.3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大集中, 小分散格局, 各区域资源特色突出

田阳县旅游资源分布 (图1) 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 南北两翼旅游资源相对较少, 各乡镇的旅游资源点相对集中, 各资源之间跨度不大。从整个县域上看数量并不平衡, 个别乡镇旅游资源较少, 但资源特色较为突出。田阳县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在县城田州镇、百育镇、那坡镇和那满镇, 其他乡镇的旅游资源数量则相对较少。百育镇和田州镇是田阳县旅游资源最集中的两个镇, 二者均以敢壮山布洛陀壮文化、特色农业资源、田阳历史革命和自然山水风光资源为主要特色, 田州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比百育镇更为深厚。那坡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乡村资源比较突出, 那满镇自然山水风光、特色农业资源、乡村田园风光等方面的资源见优、坡洪镇、洞靖乡、巴别乡、玉凤镇和五村镇的旅游资源比较分散, 空间跨度较大, 但在自然风光、特色乡村、养生环境等方面有比较好的开发价值。

3 存在的问题

3.1 旅游开发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丰富, 但是规范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少, 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几乎没有;二是旅游景区数量少, 缺乏深度开发, 影响力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三是已开发的景区景点产品单一、内容单薄, 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 游客量受季节、节假日影响大:四是旅游商品还处于初步开发状态, 品牌建设未得到充分重视, 没有集中统一的旅游购物场所, 旅游购物一体化程度不高。

3.2 旅游产业规模小

田阳县现有的文化旅游产业经营单位和旅游企业规模小, 生产经营能力弱, 经营领域窄, 尚未形成旅游产业链条, 缺乏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造成了旅游资源丰富但无产业, 有品牌无优势, 经营效益不乐观。2012年, 田阳县旅游综合收入约8.7亿元, 占全县GDP的13%, 低于广西平均水平, 2013年旅游综合收入略有所增加, 约11.1亿元[3]。

3.3 旅游基础设施较薄弱

目前田阳县许多景区或景点的对外道路为砂石路或者狭窄水泥路, 无法满足游客的通行需求。多数景区建设不够完善, 缺乏配套的旅游接待、管理服务设施, 以及相应的景区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垃圾箱、休息座椅等接待服务设施欠缺。另外, 整个田阳县只有一家星级宾馆, 中高档次的接待能力明显不足, 旅游标识引导方面的服务设施也有待提高。

3.4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田阳是壮族的聚居县, 壮民族文化特别是布洛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田阳县壮族布洛陀文化资源开发率不高, 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地方文化产业优势[4]。旅游产品内容单薄、文化内涵不足, 吸引力不强。另外, 田阳县是明代抗倭女杰瓦氏夫人的故乡, 那坡镇古街是民国时期著名大商号黄恒栈的经商地, 历史文化底蕴浓厚, 拥有以“二都暴动”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 以玉凤休闲度假为代表的养生文化, 但是这些文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开发。

4 开发利用构想

4.1 开发思路

充分挖掘和利用田阳县自然、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实现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市场多元化、旅游企业规模化、旅游设施现代化。通过发展旅游, 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提升田阳县旅游产业价值, 提高田阳居民生活品质, 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2 开发结构

综合考虑田阳县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的分布、资源和文化特色、交通的通达性等因素, 并考虑区内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发效益的提升, 对旅游发展框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确定田阳县旅游业的战略框架为:“围绕一个文化旅游核心, 开发两条旅游廊道, 构造三大旅游板块, 创建了一个旅游集散中心, 突出三大旅游品牌, 建设五大旅游基地”。

4.2.1 一个文化旅游核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田阳本地的壮族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地域内涵, 在旅游开发中必须坚决围绕壮族文化旅游核心, 充分挖掘布洛陀文化、土司文化、那文化、歌圩文化、舞狮文化等田阳壮族文化的精髓, 将田阳县打造成为右江河谷乃至桂西的文化旅游高地。所有旅游项目开发, 都必须注重田阳壮文化元素的应用,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营造出县域范围的壮族文化氛围。

4.2.2 两条旅游带

(1) 右江河谷乡村旅游廊道。以现代农业观光和特色水果采摘为基础, 以旅游村镇为依托, 以右江河谷生态田园风光为背景, 以田阳历史民俗文化为脉络, 全力打造百育-那满-田州-那坡的右江河谷乡村旅游廊道, 重点开发现代农业观光、生态农业休闲、特色乡村休闲、历史民俗文化体验、滨河休闲旅游等产品, 加强右江河谷乡村旅游主题培育和建设, 激活整个田阳右江河谷地带的旅游业增长, 并作为百色市右江河谷旅游增长带的重要环节, 对百色市旅游业做出贡献。

(2) 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廊道。以田阳到巴马的公路为纽带, 以玉凤养生名镇为基础, 整合山里人农庄、长寿山等资源, 打造玉凤山地壮族养生小镇, 增强养生休闲体验和中途服务功能, 改善和丰富公路沿线的绿化景观与养生宣传, 将田阳到巴马的公路打造成为长寿养生的特色旅游廊道。

4.2.3 三大旅游板块

(1) 中部右江河谷旅游板块。田阳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板块。范围包括田州、百育、那满、那坡、头塘五镇, 主要突出布洛陀文化旅游核心, 以田阳历史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开发为重点, 以文化体验、文化观光、农业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度假等为主要功能, 围绕布洛陀壮祖文化旅游品牌、国家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桂西旅游夜归地品牌三大品牌建设, 以大项目和精品项目为带动, 促进该区域旅游业全面发展。

(2) 北部丘陵山地旅游板块。田阳融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的关键板块。范围为玉凤镇, 以特色养生体验为主要功能, 重点设计和组织特色养生游线, 建设特色养生项目和开发生态休闲养生产品。加强与巴马旅游联动, 共同建设国际长寿养生旅游目的地。

(3) 南部石山地区旅游板块。田阳乃至百色的山水观光休闲板块。范围为坡洪镇、洞靖乡、巴别乡、五村乡。利用百色-靖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一有利条件, 以无污染的秀美山水环境为本底, 以特色乡村和山水景区为主要基点, 以自然山水观光、乡村休闲、特色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主要功能, 开发能满足散客和自驾车游客需求的特色产品, 打造成百色乃至桂西最大的乡野山水自驾车和自助游目的地。

4.2.4 一个旅游集散中心

即桂西旅游集散中心, 按照百色和田阳同城化发展的趋势, 依托田阳县优越的交通区位和交通设施条件, 建设桂西旅游集散中心, 充分发挥百色巴马机场、右江航运、南昆高速和南昆高铁的作用, 有效对接南宁都市圈、北部湾经济圈、“泛珠”区域等地进入桂西地区的旅游客源, 完善旅游换乘体系和旅游标识建设, 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 打造桂西旅游集散中枢。

4.2.5 三大旅游品牌

(1) 布洛陀壮族文化旅游品牌。以底蕴深厚的布洛陀文化为核心, 以丰富灿烂的壮族文化为基础, 以文化体验、祈福养生为主要功能, 以打造“世界壮族朝圣地”为目标, 通过核心景区建设、布洛陀品牌宣传和推广、大型节事活动组织和文化研讨, 大力发展文化体验、祈福养生旅游产品, 增强田阳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2) 国家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品牌。依托百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右江河谷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 以特色乡村为支点, 组成全县生态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网络, 其中重点发展百育和那满农业与乡村旅游, 借助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这两大平台, 吸引国家级和东盟合作的农业项目进驻, 依托田阳优势的芒果产业资源和圣女果产业资源, 做好特色旅游村镇建设, 力争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3) 桂西旅游夜归地品牌。利用好田阳县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将田阳打造成为桂西旅游集散中心, 向北连接东巴凤, 向西联通百色, 向南对接靖西, 以此为基础, 打造桂西旅游夜归地品牌, 重点建设田阳县城城区的旅游项目和接待服务设施, 以田州古城景区为核心, 构筑县城旅游吸引物体系和旅游接待体系, 推进特色休闲街市、中高档酒店、旅游商品集市等旅游休闲与接待设施建设, 提升县城接待水平和服务档次, 丰富县城旅游景观, 策划夜间活动, 建成游客在桂西旅游首选的夜晚住宿地。

4.2.6 五大旅游基地

(1) 布洛陀文化旅游基地。以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旅游景区为核心, 以田州古城、布洛陀芒果风情园、瓦氏夫人文化苑、玉凤山地壮族养生小镇等不同类型的景区为支撑, 深入挖掘布洛陀和壮族文化, 融合农业、文化、养生、城建等多种产业发展, 以布洛陀和壮族文化为主轴, 形成丰富多彩的布洛陀文化旅游线路,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利用, 打造世界知名的布洛陀文化旅游基地。

(2) 国家生态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基地。以百育镇的百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为核心, 以田阳右江河谷地区连片果园农田为基础, 以四那乡村旅游区、布洛陀芒果风情园、兴城圣女果农业休闲旅游区、聚之乐农业生态旅游区、那吉国家生态村、活旺河景区、那满“醉美乡村”旅游区、那戈屯、那贯屯等景区景点和特色乡村为支撑, 以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和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完善田园景观、科技观光设施、休闲度假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力争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并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两大平台, 不断扩展田阳农业和乡村旅游知名度。打造世界知名, 全国一流的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基地。

(3) 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基地。依托玉凤镇与巴马一脉相承的长寿养生地理环境, 以及布洛陀文化中的养生内容和田阳农业资源, 积极融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 开发养生驿站、祈福养生、养生水果等特色养生内容, 并发挥南部无污染的自然山水环境和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等优势, 建设融合乡村休闲、文化体验、山水观光和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将田阳打造成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中的重要长寿养生旅游基地。

(4) 田州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深入挖掘田阳历史文化, 开发田州古城景区、瓦氏夫人文化苑、花茶红色旅游区、那坡古镇景区、三坡古圩景区等历史文化景区, 组织田州文化之旅、右江红色之旅等主题游线, 并加强对右江河谷历史文化考证和研讨, 建成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5) 右江河谷红色旅游基地。深入挖掘红七军在右江河谷革命历史, 开发那坡古镇景区、花茶红色旅游区、那驮“将军村”等景区景点, 策划右江水上红色游船项目, 建成百色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一环。

4.3 开发策略

4.3.1 构建多元旅游产品体系

要使田阳旅游业做大做强,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状况, 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创新开发, 构建多元旅游产品体系, 如布洛陀壮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田阳历史文化体验、生态农业休闲、特色养生度假、观光游览、红色旅游、自驾车、节事、乡村休闲等, 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增加田阳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4.3.2 加强区域联动

田阳县的民族文化、养生文化、生态农业、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且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通过加强与百色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德保县、田东县等周边县市的区域合作, 强化区域联动的实施, 构建跨区域的旅游线路, 积极融入西江黄金水道旅游带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旅游发展格局, 形成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线路或与邻近的市县形成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网络体系, 增强旅游竞争力优势, 使田阳成为西江黄金水道旅游带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节点。

4.3.3 优化旅游市场结构

从市场空间上说, 要突破当地市场,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 开拓中远程市场, 近、中、远相结合的市场空间结构:从市场层次上讲, 要巩固原有布洛陀壮族祭祖朝圣的文化旅游市场, 通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丰富壮族文化旅游内容, 将局限于特定日子的旅游客源转变为日常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 并加强乡村农业休闲、生态养生、乡村养生等市场开发, 形成多方面、多档次相结合的市场层次结构。

4.3.4 突出重点, 建设精品

通过突出重点、打造精品, 利用旅游精品的活力和影响力带动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田阳应通过旅游规划或引导性投资来加以指导和控制, 紧紧抓住本地特色, 结合旅游市场需求, 开发一批“精心规划、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管理、精心服务”的旅游精品, 以高品位获取效益, 以高水平赢得市场。

4.3.5 文化驱动

文化驱动是以文化的提升壮大旅游产业的战略。充分发挥田阳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 依托田阳县厚重、丰富和高品质的壮族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 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策划和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树立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思想观念, 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及其产业化发展, 形成产业链长、综合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产业, 走出一条靠文化支撑、靠文化提升、靠文化取胜的旅游发展道路。

摘要:指出了田阳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特点突出, 品位较高, 但开发利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分析了田阳县旅游资源, 从大区域旅游战略角度提出了开发思路和战略布局,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发策略, 以期为田阳县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田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田阳县志纂委员会.田阳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9.

[2]吴必虎, 俞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107~112.

[3]佚名.田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EB/OL]. (2012-02-06) .http://www.gxty.gov.cn/Category_234/Index.aspx.

上一篇:局中层正职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唐多令,唐多令邓剡,唐多令的意思,唐多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