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之缘的造句

2024-05-02

不解之缘的造句(通用10篇)

篇1:不解之缘的造句

不解之缘造句

1、别看他当初落魄不堪的样貌,他也以前和音乐有段不解之缘。

2、比尔盖茨从高中开端就跟盘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3、自从年法国的迷信家率先从大海的藻类中提取了碘,碘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4、从小热爱收藏的王兵,不知不觉就与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

5、自从上次在小明的生日会上相识,他们之间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6、自从第一次见到小明那一刻之后,他的样貌就始终在我的心中缭绕,好像冥冥之中咱们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7、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明显地刻着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的痕迹,蕴含着种种不平凡的经历。

8、古到今,正因竹的特有构造加之成长广泛,与我国礼貌艺术,尤以美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9、自从第一次取得少儿作文大奖后,他仿佛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0、他从小就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11、两家公司有着千头万绪的不解之缘。

12、她从小就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因他不懈的发奋才使得他有此刻辉煌的成就。

13、从小酷爱珍藏的王兵,人不知鬼不觉就与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

14、立刻就要小学毕业了我是多么的不舍啊正因我与和我在一齐年的同学有了不解之缘

15、这个从不喝酒的人,在之后的四十年里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16、自从上次在小明的诞辰会上相识,他们之间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17、华罗庚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他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一辈子都投入在这项事业中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8、"叮叮当当"的凿石之声,象一支柔曼的.儿歌,伴着孙煌走过了难忘的孩提时期,或者正由于如斯,他这毕生便和石头刻刀结下了不解之缘。

19、由于它要依靠别的树才能生长,因此都蔓生在林区,也因此和山区的少数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山区各族人民喜爱的野果。

20、早在报纸出生初期,便和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

21、酷爱写作的他很早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22、从小开始,他就和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23、她从小就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因他不懈的尽力才使得他有此刻光辉的成绩。

24、家庭环境的影响,以致他年青时就与经商结下了不解之缘。

25、热爱写作的他很早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26、他那历尽沧桑的脸,显明地刻着与大陆有着不解之缘的痕迹,蕴含着种种不平常的阅历。

27、这一重大的发明,从此转变了马里埃特后半生的运气,使他由一个以前大名鼎鼎的一般博物馆馆员一跃而成为享誉国际的学者,从此他与埃及考古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篇2:不解之缘的造句

1、“叮叮当当”的凿石之声,象一支柔曼的童谣,伴着孙煌走过了难忘的孩提时代--或许正因为如此,他这一生便和石头、刻刀结下了不解之缘。

2、从古到今,由于竹的特有结构加之生长普遍,与我国文化艺术──尤以美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3、由于它要依靠别的树才能生长,所以都蔓生在林区,也因此和山区的少数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山区各族人民喜爱的野果。

4、然而,理性的本体化已经使理性和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5、事实上,文学和民俗的不解之缘,并不仅仅存在于民间文学或所谓俗文学之中。

6、从同乡到伴侣施雅风院士与冰川有不解之缘,他是中国冰川研究体系的开拓者。

7、好像她们这两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姊妹,和农村孩子结了不解之缘似的.。

8、西夏的绘画、雕塑、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成就,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少西夏的艺术珍品,来自西夏佛事活动的用品。

9、酷爱写作的他很早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0、从我第一次见到雄鹰的那一刻起,它总是在我的心头缭绕,仿佛冥冥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11、李太白与酒结下了那样的不解之缘,实在有道理得很!怀素又想起了与李太白的那场知遇。

12、可以试想,有了要强的性格垫底,加之与生俱来对酒的嗅觉和敏感,说张荣烈这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便不足为奇了。

13、这个从不喝酒的人,在后来的四十年里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14、我想:造物主所有的功绩,仅在于其使人类具备了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经验智慧付诸符号集成的能力,于是便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15、他从小就和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16、当他接触到第一部文艺作品--一本描写抗日军民打日本鬼子的小说时,他就被迷住了,从此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五二年,全军开展的向文化大进军运动,对这个渴求读书渴求知识的少年军人,真是如鱼得水,旱苗遇上了春雨。

17、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绘画、雕塑结下不解之缘。

18、它是我们旧游之地,工作于斯,写作于斯,许多文友结交于斯,大海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呵。

19、由于我的一个学生和山西师范大学的不解之缘,我得以看到孙铭有教授主编的这一套“文艺理论研究丛书”。

20、华罗庚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他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一辈子都投入在这项事业中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21、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22、民国八年他被县衙选派往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留学,因为学习的是经济部门,而当时又深感乡间的农民受地主剥削的疾痛,于是在马克斯主义目濡耳染之下,便与唯物论结了不解之缘,结果成为共产党的信徒。

篇3:蔡襄与洛阳的不解之缘

蔡襄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 (1012) , 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散文家。蔡襄是于宋仁宗景祐三年 (1036) , 升任西京留守推官, 于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0年) 春迁调入都。蔡襄在任内曾写过《陪诸君会史馆园》《和王胜之游普明院》《过白乐天坟》《陪尹子渐、申安礼宿香山寺》《游龙门香山寺》等诗作, 后来还写过《梦游洛中十首》这一组诗。也正是在洛阳的这四年中, 蔡襄不仅在政治才能上达到成熟, 更为其文学书法打下了结实的底子, 也奠定了他一生的文学艺术价值观。洛阳的文化传统、名胜古迹、风物山川或隐或现地影响着蔡襄的文学创作和气质品格, 这些景物也是蔡襄笔下的重要题材。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蔡襄与洛阳的关系。

一、政治生涯的成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治世思想, 也是中国古代每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目标。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这也是有宋一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政治人格。蔡襄也无出其外, 纵观蔡襄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 每时每刻都是忧国忧民的典范。最为历史称道的当属《四贤一不肖》, 景祐三年五月, 范仲淹因“越因职言事”贬官, 余靖论救之, 尹洙请求一同被贬, 欧阳修也移书责问右司谏高若讷, 亦先后被黜。蔡襄作长篇组诗《四贤一不肖》褒扬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 而独独讽刺高若讷。由于其诗是名震两京, 契丹使买书归, 张于幽州馆。这是蔡襄首次卷入上层政治斗争, 虽然没有亲身参与, 但是因为其爱憎分明的政治感情名震朝野。这次政治斗争也体现了蔡襄政治思想的成熟。为了国家的兴盛, 他不畏惧凶险, 弹劾奸臣, 举荐贤臣。

政治思想的成熟还体现在民本思想的成熟上。蔡襄出身农家生于现今的福建仙游枫亭农村。他在诗作《读乐天闲居篇》中写道:“嗟予出寒素, 家世尝力农。”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也是蔡襄的好友, 在《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里写道:“年十八, 以农家子举进士。”上面的史料则表明蔡襄出身于下层农家, 这就使他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 对农业生产比较关心, 同农民比较接近, 所以他对农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蔡襄认为当政者必须在政治上树立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要爱民, 为民办实事, 要发自内心的爱民。他把民本作为天下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 同时是国家存废兴亡的重要因素。景祐三年冬, 蔡襄请假赴江阴搬取家眷, 途中遇奉诏还台之新授侍御史庞籍, 言及仙游老儒茅知至及漳、泉、莆三郡税丁事。曾经两上《上庞端公书》, 向朝廷上奏请求免除漳、泉、莆三郡身丁税。可见蔡襄不仅仅是一个热爱家乡的赤子, 更是一个置农民利益为上的官员。

二、文学、书法的成熟

蔡襄在文学上的成熟主要是通过和谢景山的书信往来表现出来的。蔡襄在《答谢景山书》中云:由道而学文, 道至焉, 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 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 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 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 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 无能过人, 其句读高下, 时亦类乎古人, 无足怪也。【1】《再答谢景山书》又云:夫传道莫若言, 传言莫若文。言者, 道之所由;而文者, 言之所存。道充乎中, 造次而言, 无有不极于文也。其道馁焉, 而其文虽工, 终亦莫之至也。【2】蔡襄明确提出“文”应以“道”为主, “由道而学文, 道至焉, 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 困于道者多矣。”这里所谓的道, 与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文以明道”是一脉相承的。蔡襄在以后的文学创作方面重“道”、在书法方面复古的思想, 可以说在这时候已经形成。

三、蔡襄诗歌与洛阳地域景观

蔡襄的诗歌作品共计四百二十三首, 其在洛阳也做了为数可观的诗歌, 洛阳美景无数, 文人机会又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 蔡襄也不例外, 他写的一些洛阳景观的诗歌均发自真情实感, 随着蔡襄仕宦生涯的刚刚开始, 一切都处于积极向上的阶段, 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歌也显得意气风发。

提到洛阳, 首先想到的便是洛阳的牡丹花和芍药花。洛阳的牡丹独步天下, 冠绝古今。从隋代起, 就被冠以“国色”“天香”的称谓, 民间有俗语称:“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到了宋代, 花事活动更是前所未有, 据《墨庄漫录》记载, 西京 (北宋时洛阳为西京) 牡丹闻天下, 每年牡丹花盛开时, 西京太守都要举办“万花会”, 所到之处举目皆花。凡是到过洛阳的游人都会被她的雍容华贵所倾倒, 蔡襄也不例外。

洛阳周围胜景无数, 蔡襄在洛阳时与同僚一一踏遍,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而其中要数洛阳的园林和寺院, 在蔡襄笔下提到的有绿竹堂、史馆园、普明院、香山寺、白马寺、嵩山等。在后来的生活中, 洛阳时期的生活也无法让蔡襄忘怀, 每每忆起洛阳, 心中有诸多美好的回忆和感慨, 《梦游洛中十首》便是一组回忆洛阳生活的佳作。例:

梦游洛中十首之十

天际乌云含雨重, 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安否, 青眼看人万里情。

这一首上联的写景极具特色, 远远的天际乌云层层叠叠, 而云中的雨使得它分外沉重。而后半句确写到近处楼前的红日照彻整座山, 这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 如此矛盾的景象统一在诗境中, 可见此诗之妙。最后两句就是怀念嵩阳居士, 感谢他对自己的另眼相看。

综上所述, 洛阳造就了蔡襄, 并为蔡襄的政治、文学、书法艺术的成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 蔡襄也为洛阳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资产, 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美谈。

摘要:蔡襄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 (1012) , 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散文家。曾在洛阳任职, 在洛阳的四年中, 蔡襄在政治, 文学、书法上达到了成熟, 他也留下了许多关于洛阳的诗歌, 洛阳留给蔡襄很多的收获和思考。

关键词:蔡襄,洛阳,政治,文学,书法,诗歌

参考文献

【1】[宋]蔡襄, 《蔡襄全集》陈庆元等校注,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第527页。

篇4:职业路上的不解之缘

新年刚过,孙文海有了新身份。就在本刊策划“《创业邦》2008最具潜力的VC”评选活动之初,他仍是ePlanet Ventures的执行董事,评选揭晓之时,他已转身成为寰慧投资(GGV)的合伙人。

在VC这个不大的职业圈内,跳槽并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对于核心决策权在海外的基金而言。事实上,孙文海作为ePlanet Ventures第一名中国员工,至离职时已服务近6年之久。这次跳槽与他之前跨度颇大的职业转变相比,不过是为了寻找拥有更多自主空间的新机会,也在寻找最适合自己风格的基金。

寻找最合适的土壤

在孙文海新加入的寰慧投资中,有两位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和李宏玮都是在2005年时先后跳槽而来,他们分别来自德丰杰(DFJ)与集富(JAFCO)。

准备离开德丰杰时,符绩勋已是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总监,一共参与包括投资百度在内的十多个项目的他曾一度打算“独立”,与几个朋友成立新的基金,但最终接受了寰慧共同创始人之一吴家麟的邀请加入。

符绩勋与吴家麟已是老相识,他们曾在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共事5年。当时吴家麟在科技局下面创立了一支基金(即Venture TDF),符绩勋则是科技局投资部经理。直到2000年,吴家麟又创立了一支新基金(即GGV),符则加盟了德丰杰。

在符绩勋转投寰慧之前,同样来自新加坡的李宏玮也被吴家麟招揽过来。李吴二人相识于2002年,当时李宏玮服务于集富亚洲,正在组建团队的吴家麟向其发出邀请。直到2005年6月李宏玮跳槽之前,寰慧和集富亚洲还共同投资了包括新进半导体、大连海辉、兆日科技等数家公司。

李宏玮觉得,相对于集富亚洲略显保守的投资风格,GGV在看清方向后“放手一搏”的气魄才是吸引自己最大的魅力所在。她表示:“打牌的时候,如果整个局面对你更加有利时,你会不会追加赌注?GGV一定会。”

相形之下,徐传陞就很幸运,一下子就找到合适自己的基金和伙伴,并和自己的基金一块成长。2000年以董事身份加入Venture TDF中国投资基金的徐传陞(2003年升任合伙人),与汝林琪一道负责TDF在中国的投资业务,到2004年底Venture TDF III投资基本完成后,两人面临着方向选择。经过再三思考,汝、徐两人决定成立新的基金,并到美国募集了1.3亿美元,其中来自包括耶鲁和普林斯顿等著名大学基金,成立了“TDF Capital China Ⅱ L.P.”基金,Venture TDF更名为TDF Capital(上海华盈)。到2005年8月,李宏玮的前同事、集富亚洲原副总裁钟晓林作为合伙人加盟后,“TDF”这个名字又有了巧合的新意义(原是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的缩写),恰是汝(Tina Ju)、徐(David Su)和钟(Forrest Zhong)三人英文名字第一个字母的组合。2007年4月,华盈牵手美国硅谷顶级风险投资公司KPCB,后者宣布成立其首支海外基金——凯鹏华盈中国基金(KPCB China)。基金平台大了,自己的舞台也更大了。

智基创投的吕强的经历也较典型,智基是他进入创投行业后第一家基金,这一呆就是7年多,这段时间也是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就是在智基中通过默默努力的积累,一步一步从普通的投资经理升为合伙人,他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基慢慢壮大的过程。

2000年他加入智基时,公司只有三个人——陈友忠、吕强和一个秘书,真正做项目的只有陈友忠、吕强两个人,从这一年起吕强几乎参与了公司的所有项目。但在2002年前后,国内投资环境并不看好,智基甚至关闭了北京办事处。“风险投资这个行业在美国其实很成熟,但是在中国比较新,行业本身难免上上下下,行业我是长期看好的,几十年内都有得做。”吕强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吕强的功劳和辛苦被陈友忠看在眼里,他也顺理成章地被提拔为合伙人。

而2005年博士尚未毕业就加入NEA的蒋晓冬则认为自己不是非常有野心的人。他痴迷于NEA特有的企业文化:既有大学教授,也有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甚至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但是他们都没有架子,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而纯粹。蒋晓冬说:“我太喜欢这种气氛了!他们当中有10多人都做了15年以上,根本没有想离开,我想这就是NEA的魅力所在!”几个星期前,他被提升为NEA迄今最年轻的合伙人。

投资银行Vs.企业出身

熟悉创投行业的人,都比较清楚,这个行业的主流是两类出身的人,一类是从投资银行,一类是从企业,尤其是一些技术类型的企业。

1995年李宏玮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新加坡加入航空航天科技部工程发展中心,成为一名系统工程师,主导战斗机升级工作。战斗机升级的目的是让它更具攻击力,这项工作难度高且风险巨大。几年工作下来,李宏玮至今认为这是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

随后李宏玮又选择回到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攻读MBA。2001年毕业时她是同级学生里惟一被摩根士丹利录取者,但投行内部竞争非常激烈,李宏玮称那段时间里甚至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一年后,她转入VC行业,加盟集富亚洲。

与李宏玮一样,不少VC从业者都有投行工作背景。英特尔投资部中国区总监及首席代表叶冠泰之前曾任职于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刚刚加入寰慧投资的孙文海也有投行经历。

1995年机电专业毕业的孙文海先在一家国企做了4年工程师,后经过MBA学习后进入中金公司从事投行工作。但他觉得投行更像“青春饭”,除了脑力之外还需要很多体力支出,如熬夜准备材料以及与客户搞好关系等,不是可以一辈子去从事的事业。于是孙文海又在一个师姐的介绍下转入VC行业, 并认为更适合自己的特点,是其“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2007年刚刚转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出任副总裁的徐峥也是“投行派”中的一员,只不过他在这两种行业之间没有实现直接跳转,甚至又去企业里转了一圈。

早年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MBA毕业后,徐峥直接进入投行工作,但他认为投行看企业时只是雾里看花,站在市场推广者的角度想办法把项目推销出去,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浩辰传媒(IT168)担任CFO。在此期间,徐峥成功帮助浩辰传媒获得了1,200美元融资,投行工作经验积累帮了他的大忙。

融资期间,徐峥开始跟很多风险投资进行接触,其中便包括因为投资了新浪而在中国名气很大的华登。尽管华登最后没有向IT168投资,但徐峥跟他们有了很多交流沟通,在投资理念和价值判断上都很认同,交易没做成却成了好朋友。

徐峥觉得“比较守业”的CFO职位并不适合自己的性格,比较有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他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又顺势加入VC行业。当然,他认为CFO的职业经历对自己后来的工作不无裨益,“如果做过CFO,都会比较理解企业,对了解你要投资的这个企业有很大的帮助。看待企业的问题比较深刻,会更清楚公司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关注。”

目前担任赛富(SAIF)投资基金合伙人的羊东,在进入VC行业之前也有数年的投行经历。他1997年从美国南加州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直接进入美林证券,后又服务于所罗门美邦(现花旗集团投资银行部),直到2000年加入软银中国。

具有比较长的产业工作背景的人,在创投行业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了解产业、懂得运营,是他们最大优势。他们中间有些人在国际性大公司担任高管,对企业的管理、财务、市场,运营比较熟悉,对行业发展也比较了解;还有些人自己直接创立过公司,对创业企业的了解更加深厚。

美国红点投资的中国区负责人袁文达,原是iTelco通讯公司创办人并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以及Opentel通讯公司创办人。NEA合伙人蒋晓东在加入NEA前,在美国ONStor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广工作。此前,在IBM沃森研究中心从事智能人际交互的研究。正是丰富的产业工作经历,使得他们在投资相应或者相关领域时得心应手。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骁军在2004年加入IDGVC前,主要从事技术类工作。作为NASDAQ两家上市公司的技术骨干,他曾参与并领导了多个芯片的设计与开发。也曾就职于美国Airvana Networks公司,负责该公司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扩展。

“在博通公司及迈威尔半导体公司工作期间,虽然不是自己创业,但作为公司最早一批员工,见证了公司从小到大,直到上市的创业历程,后来自己也创业过。这些经历使自己能够切身体会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如在不同阶段,公司会面临哪些问题。

人生规划明确

与那些不断寻求变化的人相比,联想投资执行董事王俊峰的职业经历要略显简单。1995年7月,从兰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只身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光华木材厂制胶车间当上了一名化学工程师。

“大学期间,自己确实很喜欢化学,但到工厂后,发觉现实与梦想间存在较大落差。”在国企上班混日子的现实,让王俊峰觉得“当化学家的梦想是不可能了”,于是转行就成了当时的他的一个现实考虑。“当时,自己很喜欢IT,甚至可以说有点迷恋。”

笑称“连每期《北京青年报》中缝上二手电脑的行情都不放过”的王俊峰,终于在1997年初如愿进入了联想集团,迈入IT业大门。凭借自己的努力,4年后王俊峰已升至联想集团大客户部副总经理职位。

“但有一天早上起床后,突然觉得特别累,想离开一段时间去充电、休息一下,当时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尤其当工作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挣扎的时候,我选择了放弃。”王俊峰这样向记者描述当初自己的状态,随后他决定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攻读MBA。

出国留学期间,王俊峰认识了一位朋友,此人工作兼有个人投资与财务顾问的性质。从他那里王俊峰慢慢知道了风险投资业内的一些事情,还一起去谈过项目,逐渐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当时刚好学校开设了一门这方面的课,叫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是请两个加拿大的风险投资家来讲的,我就跑去旁听。发现这门课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两个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讨论一些最新发生的投资案例。”

2003年7月,王俊峰回国过暑假,当时正赶上“非典”,“哪里也去不了,无所事事,就托一位联想的老同事向联想投资打听,看有没有实习的机会。后来,联想投资的人面试了我两个小时,第二天就通知来实习了。”

王俊峰被分在了负责传统行业的一个小组工作。“期间,我也在市场上抓了几个项目回来。公司可能觉得我有这方面的潜力,两个月实习期满离开时,负责人告诉我,毕业后如果考虑移民,就留在那边。如果要回到国内,而且想选择投资行业,可以考虑回来。当年底,我就决定重回联想。”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骁军几乎同期(2002年~2004年)在沃顿商学院读MBA,并开始对金融领域产生兴趣,加上此前自己的一些技术从业经历,最终促使他在毕业后选择了IDG,进入VC行业。

智基创投的经营合伙人吕强也是在商学院学习期间(1998~1999年),对风险投资产生兴趣的,因为当时正值互联网第一波高峰,而他发现美国五大互联网公司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身影。毕业后,吕强一直寻找相关机会,终于在2000年,从当时供职的德隆跳到了智基创投。

缘分使然

华登副总裁王一敏同样是在海外读完MBA学位后进入VC行业的,而与其他人略有不同的是,她高中毕业后就到美国念大学。喜欢跟人交流的她一开始选择了心理学专业,但后来又担心这辈子都要跟疯子或者病态者打交道,王一敏又转到了差异巨大的电信专业学习。

1999年大学毕业后,王一敏加入爱立信,负责亚太区的移动数据业务。直到2002年,她又回到美国,进入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MBA。

2004年底,一位朋友将临近毕业、正在找工作的王一敏推荐给了华登,而当时她对华登还一无所知。直到3个月后,王一敏终于收到了与华登董事长陈立武的见面邀约,这次见面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陈立武非常直白的告诉她,华登现在不招人,只是为了给好朋友面子才见一面。王一敏也索性以轻松的心态与陈交谈。“可能是因为没有负担,大家都很放松”,他们俩居然聊了一个多小时,觉得很谈得来。

陈立武随之改变了对王一敏的看法和态度,当天下午就安排她参加了很多会议,一次并没被当真的面试居然迅速变成了认真的选择。2005年1月,王一敏正式加入华登,她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缘分。

篇5:迷惑不解造句

2、他说出这样的话,真叫人迷惑不解。

3、仅仅使敌人感到神秘还不够,必须使敌人迷惑不解,达到无所适从的状态,并要使敌人在这种状态中丧失行动自由,不能调动部队采取反机动的行动,甚至使其部队自行瓦解。

4、汤姆跑到门外,那些人彼此迷惑不解,好奇地看着,再问哈克,他此时却张口结舌。

5、尽管他滔滔不绝地讲得很详细,但我听了还是迷惑不解,只好要求他再次说一遍。

6、这次的题目真难,我们几个都迷惑不解,可是,那小子却神气十足,晃了晃题目,不假思索,就动笔答起题来。

7、中心思想迷惑不解,后来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终于可以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8、愚蠢的人在别人把事情都办成了,还迷惑不解。聪明的人当事情尚未发生,就已经预料到了结果。

9、他做事总是故弄玄虚,叫人迷惑不解。

10、事情的发生使人迷惑不解。

11、你可以读读这些书并依此付诸实践,你会变得迷惑不解;或者,我们可以用我们余下的时间来反思和评估是什么让我们幸福。

12、哲学家看了看迷惑不解的弟子,朗声道:“难道你们看不到他的心灵在快乐地散步吗?”。

13、就在我迷惑不解的时候,门外走廊里又传来了“黄督察、黄SIR”。

14、我迷惑不解的.看着杨胖子,“这有什么意思”。

15、司徒健心里有些迷惑不解,前两次故意的设下诱饵,甚至不惜以身做饵,“隐身人”。

16、,但见那四只狼亦是一脸的迷惑不解,都摇摇头,表示不知。

17、第二章死者身上的伤口让老郝迷惑不解。

18、叶轩身后的戴娜脸上同样也是一副迷惑不解,如此年轻的高手竟然从来没听说过。

19、看着梁建斌迷惑不解的表情,江山笑了笑,说到:“武器都是有生命的。

20、他用迷惑不解的眼神看着杨旭东,心在不停的问着自己,“这还是杨旭东吗?是我眼花了,还是我的听力有问题,听错了?”。

21、一串串珍珠般的雨滴落在地上,溅起了一片水花,发出滴滴嗒嗒的响声。我把手伸出窗外接雨滴,奇怪?小雨珠怎么回在我的手里打转转?我有些迷惑不解。

22、当卡尼曼先生以决定性的证据向这些可怜的被试告知他们的错误时,所换来的不是改过自新的承诺,而是迷惑不解的沉默,接着便忙自己的事去了。

23、不过,如果跳出收费规则本身,再审视一下这些收费规则的制定者,我们也许对此不以为奇,也许会更加迷惑不解。

24、以前我读文章不求甚解,经常看上一遍两遍还是对里边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迷惑不解,后来我学会了用心去读,精读细读,带着问题读,终于可以在看一遍后就恍然大悟了。

25、当初玛丽玫瑰号下沉的速度太快,仅有极少的400多名船员和士兵生还,由于下沉的地方离海岸非常近,悬崖上的那些值班员都能够听到了人们溺水时发出的叫喊声,但当时他们只是感到迷惑不解,不知道怎么回事。

26、那天整个下午他都有着一幅如痴如梦,心事重重的神色,这表明他对这一切迷惑不解。

27、一天,他去伦敦一家高级商店要买一种叫“密诺莱特”的东西,店员露出诧异的神色。哈里又慢慢地,一字一顿说了一遍这个词,那个女售货员还是迷惑不解地摇了摇头。

篇6:大惑不解怎样造句

(1) 我和胜子在旁边见了都大惑不解,虎子现在这个状况虽然很奇怪,但不至于能把人吓成这副模样吧?于是我们都好奇地向虎子望去。

(2) 冷血凝大惑不解,而且身上被蔓藤勒的很疼。

(3) 他们,全瞪着一双大惑不解的母猪眼,惊心丧魄地看着宋继柳。

(4) 高翔在办公室环视了一圈,也是大惑不解地说:“是啊,办公室怎么会出现蜈蚣呢?的确很奇怪啊。

(5) 光幕中的虚影竟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让三人大惑不解的话语,而看那人的脸部竟然双目湿润,透着无限的悲伤。

(6) 此时,蓝袍少年心中大惑不解,忍不住发问:“宗兄,为什么突然离开,刚才我们大可以把宝剑带走啊!那小子根本不是你的对手,何必管他同不同意。

(7) 听到这话的士兵们大惑不解,一名老兵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8) 众人只见两人不动,大惑不解,突然莫无非大叫一声不好。

(9) 申智鉴大惑不解:逃?干嘛要逃?国军守不住长江就要逃吗?你是县长,你应该逃,我还用逃吗?我现在火腿生意正做得很好。

篇7:毛泽东与拐杖的不解之缘

毛泽东使用拐杖由来已久。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毛泽东行军打仗, 翻山越岭, 喜欢拄拐杖。1927年9月, 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途中遭到敌人逮捕, 后虽脱险却落下脚伤。毛泽东说:“秋收起义我的脚烂了, 就是拄着一根树枝当拐杖, 上了井冈山的。”[1]137当时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宛希先同志看见毛泽东行走艰难, 特地找人为他准备滑竿, 几次催他坐滑竿, 他都拒绝了。到了井冈山以后, “毛泽东拄着拐杖宣布上井冈山的三条纪律, 其中一条就是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2]2。此后, 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 行走在井冈山崎岖陡峭的山路上, 更是离不开拐杖。

长征途中, 毛泽东把自己的马留给伤病员骑。1935年2月下旬, “在桐梓通往遵义的崎岖小道上, 毛主席带着几名警卫战士在泥泞中走着。他拄着拐杖, 两只卷起的裤腿上沾满了泥水, 脸上的水珠一颗一颗往下淌, 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可他还是一股劲地往前走”[3]17。爬雪山时, 毛泽东把自己的担架让给伤病员用, 打摆子发高烧的机要秘书黄有凤躺在毛泽东的担架上, “而毛泽东却拄着拐棍, 迎着刺骨的寒风, 一步几滑地向着雪山高峰走去”[4]182。1935年9月18日, 毛泽东和主力红军陕甘支队一起攀登终年积雪、山道陡峭的岷山。“当日天空晴朗, 毛泽东拄着拐杖和大家一起攀登。他鼓励大家说:努力爬, 别停下, 停下会冻伤的, 坚持就是胜利!”[5]4在毛泽东的带领下, 红军终于胜利地登上了山顶, 翻过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雪山。

1947年, 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20余万军队向延安发动重点进攻, 当时我军在陕北不足3万人, 形势非常紧张。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 毛泽东沉着冷静, 决定采用“蘑菇战术”对付强敌。他带领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转战于陕北的大山之中, 牵着敌人的鼻子到处转, 将敌人磨得精疲力竭, 然后伺机歼灭敌人。转战途中, 毛泽东患了肺炎, 连日咳嗽不止, 身体十分虚弱, 徒步行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警卫员孙振国见了, 便拿着自己背干粮用的柳木棍对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 这样走起路来也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接过柳木棍, 拄着在泥泞的小路上试走了几步, 感到很是满意。”[6]229在转战途中, 毛泽东身边离不开的“三件宝”是柳木棍、帆布躺椅、补丁棉袄。毛泽东拄着这根平凡无奇的柳木拐杖, 转战陕北, 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同胡宗南军队兜圈子, 最后打败了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

对这根普通至极的拐杖, 毛泽东却视为至宝, 十分喜爱。身边的警卫员都非常清楚, 毛泽东喜欢用自己经常用的东西, 用熟悉了有感情, 即使以后有了好的也不换。有一次, 警卫员李银桥对毛泽东说:“你手里这根柳木棍, 那算什么?不过是孙振国扛行李包袱的木棍子。他送给主席用, 主席一用就再不肯换, 掉到山下, 宁愿等人捡回来也不肯换一根新的。”[7]11后来毛泽东又把这根柳木拐杖带到了西柏坡。由于工作繁忙, 毛泽东很少去爬山, 就把这根棍子放在警卫值班室。17岁的警卫员马武义刚调到毛泽东身边, “对柳木棍的事儿一点儿也不知道, 见值班室闲着一根木棍子, 觉得当搅火棍儿挺好的, 就拿这根拐棍儿捅火, 慢慢地, 拐杖越烧越短, 就丢到火里烧了。”“后来部队首长来到西柏坡, 听说这件事后, 派人送来一根缴获的好手杖。毛泽东见了说:‘这是哪来的?’警卫员说是前线首长派人送来的。毛泽东却说:‘这是地主老爷们用的, 我不用。’”[8]11949年3月, 党中央迁入北平, 那根手杖一直闲置未用。

拐杖是毛泽东出行时必不可少的随身用品。有一年秋天, 毛泽东带着女儿李讷、李敏等人一起外出游览京郊香山, 来到香山脚下, 负责安全保卫的随行人员才想起忘带拐杖了。无奈之下只好从附近农家弄来一根很长的细竹竿。“这根竹竿比1.8米以上个头的毛泽东还要高出许多。工作人员有些歉意地对毛泽东说:‘主席, 忘记带拐杖了, 试试这根竹竿行不行?’毛泽东接过竹竿, 笑着说:‘冒关系, 就用竹竿吧!’还风趣地说:‘这根竹竿好长呀, 比我还高!’”[6]230说毕就拄着这根竹竿与孩子们一起兴高采烈地爬香山。

20世纪60年代初, 毛泽东在杭州登丁家山。上山前, 随行人员才发现没有带拐杖, 于是就地取材, 从住地附近的竹林里砍了根竹子给毛泽东临时当拐杖。登山途中, 毛泽东和随行人员开玩笑说:“你们也要弄根拐棍嘛, 三条脚上山比两条腿稳当呢!”登上山后, 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根拐棍不要弄丢了, 带回北京去!”[9]12后来, 工作人员将这根竹棍带回北京, 刨掉竹拐杖的竹节, 把刺手、不光的地方都修光。还在竹拐杖底部绑上一块蓝色的橡胶皮, 这样既减少了拐杖着地时的震动和噪声, 又可以起到防滑作用。毛泽东对这根工作人员精心加工过的竹拐杖很满意, 称赞他们做事细致, 考虑周到, 既省钱, 又实用。随着时间的迁移, 竹拐杖上端被毛泽东摸得又光又亮。

1965年毛泽东在长沙会见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 两人素来交情甚笃。有一天散步, 胡志明主动向毛泽东提出互换拐杖, 留作纪念。毛泽东拒绝了, 他看了看胡志明手中漂亮的拐杖, 风趣地对胡志明说:“就用我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 换不得, 换了你就太吃亏了!”“用金子换竹子, 不合算哟, 我不能让你吃这个亏。”[9]12不久, 毛泽东带着自己的竹拐杖重上井冈山。有一天, 毛泽东拄着拐杖攀登宾馆后山, 爬上山坡, “他高高地举起手中的拐杖, 寓意深长地说:这东西是个好武器, 平时可以帮助我们走路, 坏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 打击敌人”[10]149。

1966年6月17日, 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 在韶山滴水洞住了12天。韶山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特意从长沙买了一根精致的雕花拐杖, 放到他的房间里, 告诉他外出时用。毛泽东感谢乡亲们想得周到, 但没有接受这根精致的雕花拐杖, 他仍旧拄着自己的竹拐杖, 踏遍故乡的山山水水, 离开时也没忘记随身带着”[10]149。

得知毛泽东喜欢用拐杖, “山东潍坊市青联曾送给毛泽东一根漂亮的龙头拐杖, 但他从未用过”[11]21。1975年3月, 莫桑比克萨莫拉主席访华时也赠送毛泽东一根精致的拐杖。这根木拐杖长83.8厘米, 选用莫桑比克优质乌木精雕而成, 拐杖的最上端是个圆形的手柄, 它的下方有个毛主席的头像, 该头像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所悬挂的毛主席画像为原型, 表情祥和, 神态丰满。拐杖的中间部分装饰有两条类似藤蔓缠绕树干的图形。整根拐杖造型奇特, 曲线优美, 既实用, 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毛泽东外出巡游并没有使用这根精致的木拐杖。他还是喜欢从杭州郊外带来的那根竹拐杖, 拄着它登上山海关, 爬上十三陵, 又带着它到故宫看国宝。

篇8:我与《家人》的不解之缘

我的生活有了《家人》的陪伴后,精神上得以升华。对每一本《家人》我都爱不释手,但又忍不住推荐给朋友们阅读。每一篇文章我都是怀着虔诚的心态去拜读。对于标题的确立、结构的组织、内容的选择、语句的表述,我都细细品味,从中汲取充足的知识养分。

看完一本,我和朋友们就会仔细咀嚼,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比较,认为贵刊确实与众不同。《家人》杂志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有着独具特色的文章与资讯。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它是一本必读刊物。

2009年国庆节期间,我在广西梧州市旅游时,偶然看到一帮人正围在一起阅读《家人》杂志,这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我迅速抓拍了这一幕让我感动的情景。在此刊登与广大的《家人》读者们,共同分享。广西韦嘉良、黄征

来信

我看了《家人》2009年第12期文章《万分之三的爱情》之后,对主人公小蓉的遭遇感到很心痛。因为我也是RH阴性血型,所以非常能够理解阴性血型的女性,在生育时会面临的危险。我有个不情之请,希望《家人》的编辑能够帮我联系这个女孩,没有特别的想法,就是想交个朋友,以后遇到困难互相帮助。

福建 刘连波

看完上期图说《只有新娘的婚礼》,很有感触。在如今这个社会,离婚犹如家常便饭,却从没见过对爱这么死心塌地的人。更何况,外国人给我的感觉一向是对爱情很随便的。嫁给照片里的新郎的新娘,看似荒唐,却让人领悟了爱的真谛。

广西 朱 橙

老家,确实是一个令所有人敬畏、感恩的词汇。如果《家人》不做《远去的老家》这样一个特别策划,恐怕我永远意识不到在老家头发都已经花白的父母的心情。他们是我情感的港湾,只有在孤独无助时,我才会想到给他们一个电话。《远去的老家》让我从梦中惊醒,我不能让慈爱的双亲那热切的眼睛期盼得太久太久。

上海 宋安伦

读者眼

婆婆嫌我长得丑

第一次见婆婆时,她说:“你是小陈啊?哟,本人比照片上看起来丑。”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并没有在意,以为婆婆在开玩笑。可自那以后,她逢人就说:“我那个儿媳妇各方面都不错,是个公务员,家庭也好,她爸爸还是教授呢。就是长得丑了点,不过我儿子喜欢,我也就同意了。”

考虑到婆婆除了说我丑之外,其他方面对我都挺好,经常给我买衣服、鞋子,还抢着做家务,我也没计较这件事。直到最近一次家庭聚会上,婆婆居然当着我爸妈的面说我丑。我爸妈当时就发火了,和婆婆好好理论了一番。

爸妈回去之后,我见婆婆满脸羞愧。之后,她再也没说我丑了,可她仍旧喜欢到处闲逛,遇到熟人就说:“我那个儿媳妇真不错,从小到大,都是他爸妈的骄傲。大学的时候,还是礼仪队的成员呢,身材可好了……”

北京陈钦如

为幸福离婚

去年11月,丈夫有了外遇。对方足足比我小10岁,22岁的年龄,年轻美貌,是我这个“黄脸婆”无法相比的。我欲哭无泪,失望和伤心折磨着我。我决定离婚,可丈夫说,他需要这个家,他会和那个女人分手。

第二天,那个女人闹自杀,虽然后来被抢救了过来,但从此就对丈夫百般纠缠。我问他还要不要这个家?要的话,就尽快和那个女人彻底分手。并且,我开始主动对他好,希望他明白,我也珍惜这个家。可越是这样,他越是对我冷淡,和那个女人更是打得火热。

这样一个对自己心不在焉的丈夫,让我心寒到了极点。今年1月,我告诉他,我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我要离婚,他惊诧,希望我再给他改正的机会。我毅然地说:请给我的幸福让路。

篇9:张耀庭与丹江口的不解之缘

初见张耀庭, 他身穿红色运动装, 神采奕奕, 让人浑然不觉他已是80高龄的老人。身体硬朗, 健谈, 为人随和, 这是笔者对张耀庭的第一印象。午后的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过来, 张耀庭与武术、与丹江口的故事娓娓道来。

与武术结缘

张耀庭与武术结缘是从登封开始的, 1978年, 他任河南省登封县常务副书记, 在调研中了解到少林寺的一些情况, 提出首先抓基础建设, 倡议重修少林寺, 重整少林雄风, 促使少林武术走向世界。

张耀庭武术“缘”的第二步, 是他担任河南省体委主任期间。他保护、推广、传承太极拳、少林拳, 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至今, 太极拳、少林拳不仅在河南、在国内家喻户晓, 而且誉满全球, 在这方面张耀庭可以说功不可没。

与丹江口结缘

张耀庭的初次丹江口之行是在20世纪90年代, 他对武当山宏大的建筑群以及道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此规模庞大的道教建筑群, 这在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张耀庭说, 以佛教文化为主导的少林寺能够在全世界打响品牌, 而以道教本土文化为主流的武当山为什么不能在全世界产生影响呢?

来过丹江口, 看过武当山, 张耀庭从此有了一块“心病”——将武当山的名气传播出去。为此, 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力量, 四处奔走呼吁, 扩大对武当山的宣传推介。他先后3次来武当山考察, 多次到湖北省政府各部门协调沟通, 希望重修武当。

曾经有一次, 他受香港一位爱好武术的朋友所托, 协商捐赠30亿资金重修武当, 可惜种种原因, 此事未果。“未能将武当文化打造成与少林寺一样的品牌,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遗憾。”张耀庭说。多年来, 他一直关心武当山及道教文化的发展, 关注着武当山一步步走向世界。

推崇道家文化

张耀庭赞赏道家文化。 道法自然, 尊道贵德、济世利人、上善若水……道教所倡导的这些理念他耳熟能详。他一直很推崇道家文化规劝做人的思想, “道教是我们的本土宗教, 我们要加以传承和保护, 大力挖掘和弘扬道家文化, 并不遗余力地促进道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张耀庭喜欢打太极拳, 这是健身的好方法之一。他的日常生活很规律, 每日打太极拳, 读书, 散步等。问及养生的方法, 他归结为自己心态好, 凡事宠辱不惊, 并称之为精神的修行。

指点发展思路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他也关注时政, 思考一些重大问题,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 除了颐养天年, 还是多看看报纸, 关注国家的发展。”他说。

张耀庭称赞丹江口的变化日新月异。距离上一次来丹江口已经有十几年了, “当时还没有这座桥呢。”他指着水都大桥说。他还通过电视关注了我市8月份的第五届全国摩托艇联赛。

提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张耀庭说:这是一个世纪性的工程, 库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当了解到我市许多企业关停、经济下行的形势, 他说:“丹江口要打响武当山这个旅游品牌。旅游经济的效益, 远远超过企业带来的效益。”他给笔者算账, “当年少林寺一年的门票收入达12个亿, 还不包括旅游带来的其他效益。”而要做好旅游业, 不能只做旅游观光, 要注入文化的内涵, 这才有看点。谈话间, 他指点着“江山”。

篇10:与狮子的不解之缘

这个灵感源泉还需要追溯到香奈儿和威尼斯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威尼斯,这座不朽之城,浮漾于海天之间,如梦、如幻、如歌。这里,适合做梦,也适合遗忘,令人沉醉不已。暮色四合之际,夕阳余晖为整个城市镀上闪耀的金光,宫殿的轮廓、流淌的运河,还有嘉柏丽尔·香奈儿最爱、宛如迷宫的窄街小巷……一切都美得如此不真实。这就是威尼斯。她,香奈儿女士经常漫步其间,甚至有意无意地迷路直至夜幕低垂。威尼斯抚平了她的伤痛,令她重拾对人生的热爱。

嘉柏丽尔·香奈儿的一生至爱卡柏男孩(Boy Capel)于1919年圣诞节前数天骤然离世。他们相依相恋了十载,卡柏了解她一直积极追求独立自主,于是资助她开了第一家店,让她如愿以偿。他不但平等对待她,更让她明白了爱的真谛:既不设羁绊,亦不求回报。

卡柏男孩遽逝,香奈儿女士来到了威尼斯!这个奇妙城市彻底改变了一切!她在这里重获新生,从深切的悲痛中苏醒过来。她的艺术家朋友米西亚与荷西·马利亚·塞特(Misia and José-Maria Sert)夫妇每年总会来到这座总督之城(City of the Doges)朝圣,过去数星期以来一直不断游说她的同行。一开始,她对这个历史名城大运河背后的破落残旧不以为然,但她渐渐在宁谧的教堂找到安慰,特别是萨鲁特大教堂(La Salute),让她逐渐淡忘了哀伤。她沉迷于这座城市的醉人魅力中,不能自拔。

嘉柏丽尔·香奈儿跟随荷西·玛利亚·塞特参观了博物馆、宫殿,闲逛了横街小巷。她后来回忆道:“他熟悉一切,如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安托内罗·达·梅西纳(Antonello da Messina)的云游路线、圣徒行传、天才艺术家丢勒(Durer)十四岁时的雕刻作品……画家阿尼巴·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所用的清漆……”她沉浸在美的世界,浑然忘我。

荷西·玛利亚·塞特带她领略了威尼斯的绚美壮丽,走遍拜占庭帝国的遗迹,在圣马可大教堂内欣赏了祭坛后的黄金屏风(Pala d’Oro)。这件三米长的杰作镶满了浑圆光亮的宝石,见证了金匠的鬼斧神工,那份绚丽夺目的震撼,深深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

香奈儿女士认为她在威尼斯与狮子的首次邂逅绝非巧合,而是一种命运的预兆,一个重新整理自己人生轨迹的机缘。这里给予了她新的力量,让她再次振作。而狮子既代表了威尼斯的守护者圣马可,同时亦象征了复活的能量,一如神话中的狮子以自己的活力,拯救了三只濒死的幼狮。

从威尼斯来谈最新的系列,香奈儿最新推出的“Sous Le Signe Du Lion”臻品珠宝系列,以58件璀璨闪耀的作品展示狮子无与伦比的魅力,向香奈儿女士致敬。这58件作品,每一件都由工匠巧夺天空,精细雕刻,小心打磨。嘉柏丽尔·香奈儿当年在圣马可大教堂和邻近的托切罗岛(Torcello),欣赏了华美瑰丽的拜占庭时期马赛克镶嵌画,而“Lion Mosa?que”捕捉了其中神韵,彰显了高级珠宝工坊的高超技艺,俨然一帧以白K金和钻石镶嵌而成的画作。这些璀璨闪耀的珠宝奇美夺目,款式包括项链、胸针、手镯、腕表和戒指,在闪烁的宝石中可见半侧面的狮子头像,并略带浮雕效果,令雄狮的造型更栩栩如生。

无论在十二星座或是自然界中,狮子都是万兽之王,具有王者的气势;它也是威尼斯的守护神,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力与美,它在嘉柏丽尔·香奈儿的创作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2012年的香奈儿高级珠宝作品首见狮子造型,它是香奈儿女士经典创作语汇的一部分,亦是一个重要的灵感源泉。

香奈儿女士着迷于一切标志、符号和数字,喜欢让各式各样的物件和幸运符围绕在自己身旁。这个以狮子标志为灵感的顶级珠宝系列,每一件都蕴藏着嘉柏丽尔·香奈儿的人生故事,更全面呈现了香奈儿高级珠宝无与伦比的绝佳创意与精湛工艺。

香奈儿女士对威尼斯的古典美感受甚深,而当时这个城市正从欧战地破坏中复苏,她也转而体验20世纪20年代生气勃发的生活形态。这个系列中“Lion San Marco”戒指就是向圣马可大教堂的狮子致敬,纪念香奈儿女士和威尼斯的初遇。这枚黄K金和铂金材质的戒指在顶端镶嵌了青金石镂刻的狮子和黄钻镶嵌而成的星星,星星中央为闪耀的白钻,华贵夺目,全球仅限量推出五枚。

嘉柏丽尔·香奈儿决定把威尼斯视为家。她生于1883年8月19日,狮子座,正与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别名为“La Serenissima”(即安平城邦)的威尼斯,随处可见狮子的标记:宫殿的大门以及三角形门楣、马赛克镶嵌画及石雕……立于花岗石柱上的圣马可飞狮正是威尼斯的守护者,昂然挺立俯视全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几百年前,意大利人沿海筑城抵御外族侵袭,令威尼斯坚不可摧,这与嘉柏丽尔·香奈儿的个性互相呼应。她早在妇女能够独立自主前,便已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她位于康朋街的寓所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珍藏,狮子是其中常见的符号,既有镀金青铜亦有大理石材质,或端坐于桌子上,或化身为壁炉上的木雕,造型栩栩如生,系列中的“Lion Céleste”白K金镶钻胸针正是以香奈儿女士寓所内的威尼斯狮子雕像为蓝本,雄狮之爪踏在地球之上。另一款“Constellation Du Lion”胸针和耳环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黄K金镶嵌黄钻和白钻、黄色蓝宝石及发晶,完美结合了雄狮和彗星这两个香奈儿女士钟爱的标志。

上一篇:幼儿园国庆节公开课教案下一篇:高三励志议论文10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