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2024-04-27

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选14篇)

篇1: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印度儿童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很感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

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十分好,想象力丰富。因为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

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赋。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之后,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十分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教育:

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拉姆的与众不一样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

二、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样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取适宜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三、我们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我多么期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忙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我的光彩。

篇2: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其实整个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在画画比赛上校长宣布伊夏打败了尼克的时候,尼克从紧张到喜悦的心情都,他是真心希望伊夏能够得到冠军,倒不如说他希望那个小时候的自己也能够得到这样的嘉奖,他对伊夏的父母说的话,也正是他想对自己的父母说出口的话吧。虽然不知道他是怎样好起来的,是不是也遇到了看见他的人,但是因为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所以,再看到这样的孩子,就会很心疼。

这让我想起来我生命中的“尼克”老师,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我和老师聊起来最近的生活和内心的一些困惑,老师说了一句话,她说“你看起来是个坚强的女生,但其实,你也只是有一个坚强的外壳而已,我以前也是这样,所以现在看到这样的女孩子会很心疼”。当时,听到这句话,眼泪差点就掉下来了。以前也有人这么说,但是,她跟其他人都不一样,她说得很认真,她让我知道,她确实经历过跟我一样的事情,也让我相信,她是真的明白我此刻的感受。

伊夏的父母也在这件事中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他们也开始明白,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不同之处,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一颗星星。

篇3: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里, 却是千人一面, 千部一腔, 千篇一律的“规范”教育, 很多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z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给予特别对待而湮没了他们超凡的能力, 变得比普通人更无能,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个特殊儿童的特殊经历。不过影片的主人翁伊桑是幸运的, 他的超凡能力最终被发现, 障碍也最终被克服。为了从这部电影里吸取一些经验, 以便更好指导我们的实践, 我特地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剖析, 希望对我们的学习研究能有所裨益。

2. 研究方法一

2.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2.2 情景设置

2.2.1 学校

八岁的伊桑跟所有普通孩子一样, 在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 遗憾的是, 读到三年级的他, 居然还不会拼写, b和d永远分不清, k和h总是搞错, 单词的字母顺序经常颠倒, 在他眼里, 字母总是在跳舞, 一会面向他, 一会背向他, 一会在这里, 一会在那里, 使他永远也无法正确地拼读出单词, 更谈不上拼读句子和课文。因此, 作业本上全是红叉, 试卷全是零分, 被老师惩罚和同学取笑已成为他学校生活中的“惯例”。

2.2.2 家庭

伊桑有一个殷实而幸福的家庭, 父亲永远很忙, 无暇管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贤淑的母亲自然而然地成了伊桑家庭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伊桑永远也不能像他哥哥那样按时完成作业, 按时起床, 按时吃早餐和按时上学。他总是要在妈妈的督促下, 极不情愿地写作业;在妈妈的再三呼唤下, 极不情愿地从睡梦中醒来;在妈妈的连塞带灌下, 极不情愿地吃完早餐;然后在妈妈的又拖又拉下, 匆匆忙忙地登上等候已久的校车, 和哥哥相比, 伊桑无疑让妈妈头痛、心焦而又无可奈何。

2.2.3 社会

伊桑很羡慕在一起踢球的小朋友们, 可他只是和他的狗在一旁观看。当他试图把小朋友们踢的球扔给他们时, 他却犯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错误———他没有方向感, 居然将球扔到了别的地方!伊桑受到了小朋友们的侮辱和嘲笑。他羞愤难当, 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扑向羞辱他的小朋友并将他的胳膊咬伤。结果, 小朋友的母亲到他家告状, 伊桑又被父亲打了一巴掌, 若不是母亲及时制止, 伊桑可能会被父亲打得更惨。

2.3 研究结果

老师、父母、同学均未发现伊桑是一个特殊儿童, 而将其视为懒惰、疯狂、不用心的孩子。伊桑的眼神开始变得空洞和迷茫。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他选择了逃学, 独自一人在路上闲逛。自由驰骋的幻想和无拘无束的感受让他得了片刻的轻松快乐和解脱。由于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拼写, 他开始抵制母亲的训诫, 不做家庭作业。他常常一个人呆着, 也更不愿说话。

3. 研究方法二

3.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的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3.2 情景设置

3.2.1 学校

伊桑的父母被迫将他转到了一所寄宿学校, 在这里, 他同样要面对让他难以克服的诵读困难, 他同样要受到教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一次偶然的机会, 学校给他们更换了美术老师。新来的美术教师给他们带了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首先, 他将歌舞形式引进课堂, 释放掉了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气氛;其次, 拿走了让学生临摹的模型,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能力, 任意创造自己的作品;再次, 让学生亲近自然, 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他始终没有忘记关注每一个学生。伊桑空白的画纸, 不苟言笑的神态以及远离人群的举止, 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开始从各个侧面了解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包括向伊桑的同桌了解他平时的情况, 查看伊桑的作业, 到伊桑家是造访等。他终于对伊桑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是一个具有诵读障碍, 同时又具有超凡绘画天赋的孩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开始根据伊桑本身的特点, 帮助他一步步克服诵读障碍, 并创造各种条件, 帮助他重拾信心和勇气。最后, 他成功地说服校长举办了一次展示伊桑超凡天赋的绘画比赛。

3.2.2 家庭

伊桑被迫转学后, 伊桑的父母只能定期去看他, 当伊桑的情绪在学校里跌落到谷底时, 他的父母及时赶来并给予了他必要的抚慰, 伊桑的哥哥还送给他一盒24色的水彩颜料, 以示对他绘画的支持。

3.2.3 社会

伊桑的新同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他非常同情伊桑, 并成了他的好朋友。另外, 为了发掘学生的超凡才能, 学校还特地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 并邀请了著名的美术专家当评委。

3.3 研究结果

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了伊桑的特别之处, 开始同情并帮助他, 父母和兄弟也一改往日的做法, 开始给予他精神上的抚慰和鼓励。伊桑开始积极主动地练习拼写, 练习朗读, 并一步步克服了诵读障碍。而且他还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现他超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制作了一个让全班师生为之惊叹的会动的小帆船, 并在学校举办的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中一举夺魁!伊桑开始变得自信而快乐。

4. 讨论

上述两种不同的情景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么,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1 良好的家庭和教育的环境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基础。

4.2 因材施教的学校教育是超常儿章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4.3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个体体验到自己被他人接纳, 从而提高其自我的价值感。

5. 结论

对于那些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学校、家庭、社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特殊的教育, 以便让他们克服障碍, 发挥其超常能力, 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心理学报.1986年第2期.

篇4:地球上的星星

坐在校长办公室里,聽着各科老师带着嘲讽与斥责地列举着伊夏在学校里的“斑斑劣迹”,伊夏的父母又羞又恼。因为着校长的劝退,只好把儿子带回了家。爸爸始终无法接受,为什么大儿子一直都是成绩出众,名列前茅,伊夏却学不好,被老师认为是启智儿呢。妈妈尽管很心疼孩子,却也恨铁不成钢,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把伊夏送到离家很远的一所寄宿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伊夏害怕、抗拒,反复央求爸爸妈妈,可是没用。爸爸还是没改变主意,小伊夏站在校门口,噙着泪水目送着爸妈还有哥哥开车径直回家去了,只留下他一个人在这里。新学校里,伊夏面对的情况并没有改变,还是每天都要上自己不喜欢的课,甚至这里的老师要求更加严格,开始伊夏很努力去学,可是一翻开书本,书上的字母就好像都跳起舞来,伊夏总是无法把字写好把音读对。“为什么不好好学?你是白痴吗?” “上课不要老走神!”“这里又错了,蠢货!”伊夏经常被打手心、罚站、罚跪,没人理解,同学嘲笑,家人也“抛弃”了他,渐渐地,伊夏变得郁郁寡欢,封闭自我,课业也不学了,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而就在伊夏都快要“放弃”自己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新的代课老师,美术课老师尼克先生。嘿,这位老师特别有趣呢,第一次见面,吹着笛子扮成小丑就进来了,惹得孩子们开心大笑。“那是树吗?还是一个穿着斗篷的人?外面在下雨吗?还是天空不小心忘了关水龙头?……”尼克老师很轻松地带动起孩子们的活跃性,鼓励孩子们大胆发挥创意,可以天马行空,随心作画。很快,尼克发现了伊夏不同于其他孩子,伊夏一直不说话也不动笔。洞察力敏锐的尼克觉得伊夏的眼里充满着害怕与绝望,细心的他找到伊夏的同学询问,和其他老师交流,甚至不辞辛苦地跑到伊夏的家里了解情况。他发现其实伊夏并不是智力有问题,他只是先天性地对于“阅读”和“书写”有障碍,并且意外得知小伊夏很喜欢画画, 对色彩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尼克决心要帮助伊夏,所以先在课堂上告诉伊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名人们小时候同样有着阅读障碍,但后来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现身说法”表示自己小时候跟伊夏有一样的境遇,但自己并没放弃而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帮伊夏重新树立起自信。在课余时间通过做游戏的方法,从沙盘勾画、用颜料、橡皮泥写字,再到用电脑玩游戏来改变伊吓对字母的敏感性,逐步地教伊夏克服了障碍学会了阅读和书写。还因材施教,让他的绘画天赋得到充分发挥,并最终在全校的绘画比赛上赢得了冠军。在尼克的帮助下,伊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他第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奖后的他哭着扑进了尼克的怀里,是的,他成功了,也是尼克成功了。

篇5:教师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

第四部分:伊桑是个天才。伊桑在其导师的帮助下,走出了阴霾,赢回了自信。伊桑本来就是个天才。父母的惊讶和感激,教学风气的转变,伊桑的快乐,无不让人感到希望和快慰!

我们有时候也是个小孩子,一直满努力,一直没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四处碰壁,妈妈不能为力,爸爸又视我们甚高,我们无力又困惑,我们也需要一位导师,指点我们走出困惑,走出迷茫,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我们一步步走来充满艰辛,在面对别人渴望的眼神,怯弱的内心,是否有勇气去战胜自己和他人的困顿,去宽慰一颗颗如同我们曾经害怕和困惑的内心!不一定是指引的灯塔,或许只是一句“你还好吗?”。

篇6:教师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是一个印度小男孩伊桑的故事。在三年级时,他因为不及格而留级。然而,不管他怎样努力,成绩都没有好转,令父母大伤脑筋。在一次与小伙伴的玩耍中,他一不小心将球扔出了墙外,不知情的父母便给他扣上了“调皮”的帽子,并且把他转到了一所寄宿制的学校。

可是,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糟糕了。他的成绩如此的差,老师们对他没有好脸色,还经常体罚他,他也慢慢由原来的开朗变得自卑,上课时经常发呆、走神。所幸的是,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姆在课堂上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开始关心他、开导他、辅导他……渐渐地,伊桑开始从自卑中走出来,还在由尼克姆举办的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伊桑也从老师们心中的差生变成了优等生。

就如尼克姆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优点。”就比如伊桑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拉扬学习很好、中规中矩一样。而在现在,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优中优人才?于是,孩子们就被放在了“全面发展”的模型中,丢掉了自己原有的长处,反倒变成各方面成绩平平,说好不好,说坏不坏,所谓“多则不精”也。

在所罗门部落中,人们为了得到木材,并不会去砍树,而是一拥而上大声骂那棵树。过不多久,树就会受诅咒而死。

在当今社会中,家长也经常会骂自己的孩子,还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如果真的成钢了那还不错,但是,现在大多数都是将铁变为了石头,这又是何必呢?就像那颗树一样,渐渐地“枯死了”。

篇7:教师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里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夏伊同学,一个是尼克老师。夏伊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可是他已经上三年级两年了,总是期末考试不及格,于是他爸爸便让他转到了另一个有名的学校就学,在这个学校他遇到了尼克老师,于是便开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当尼克老师看到这位学习不好的夏伊同学时,不但没有嫌弃他,还总想想方设法地帮助他,尼克真不愧是个好老师,他仔细检查了夏伊同学以前的作业,一眼就看出了毛病,夏伊同学不是笨、不是懒,而总是把字写反,比如把“b”写成“d”,把“p”写成“q”,知道了问题所在,老师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了耐心地开导、启示,之后又教他语文、数学、英语,在不断的学习中,夏伊同学的成绩渐渐提高了,成了班里不错的学生。

篇8: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一、不同视角的不同定位

(1) 大众视角下伊夏的定位

大众视角下, 伊夏以一个后进生的形象存在, 顽劣、不思进取。上课总是在发呆, 成绩永远的吊车尾, 不守规矩做出夸张、搞怪的动作挑衅老师的权威。经讨论, 老师们建议他在特殊学校就读。

(2) 尼克视角下的伊夏的定位

学习障碍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 (口头或书面语言) 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 (1) 尼克通过对作业本比对, 认为伊夏患有学习障碍, 顽劣是他无能地掩饰, 他更加需要帮助。

二、什么造成了伊夏的“失败”?

1、错误归因

教师将伊夏成绩差定为智力问题, 武断地下结论并没有进行正确的分析解答。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归因, 造成了伊夏学业上的挫败感。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 仍不见任何起色, 促使他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 也导致了自我厌倦、自我放弃。

2、错误的引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将 (7—11岁) 定为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一个与同伴交流的需要以及被同伴 (主要是同性同伴) 接受的需要与日俱增的阶段发展的关键是勤奋地学习, 获得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家长、教师以及其他重要他人对儿童的努力的肯定、赞扬是很重要的。 (2)

针对伊夏的问题, 教师采取了批评、责罚的方法。随后事实也证明教师的否定、批评是没有效力的,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使得伊夏产生自我怀疑, 催发了伊夏的自卑情绪。

3、缺乏正确的评判体系

学校教育之下, 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原则。在影片中, 伊夏成绩差, 被归为后进生的行列。事实上, 伊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伊夏具有画画的天赋, 这种天赋在以成绩为标准的学校制度之下完全被掩盖。假使学校教育具有多元化的评判体系, 伊夏的自身价值就会得以体现, 也就不会造成伊夏传统意义上的“失败”。

三、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意义重大。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正确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伊夏起初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失败品, 但是伊夏的失败是一个人的失败吗?伊夏既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范例, 当下的学校教育制度中下存在众多的后进生, 他们是否真的如教师眼中那般无可救药。众多实例显示, 学习并不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很多学习上的后进生在社会中有所成就。这也说明, 学校的评价制度是不全面, 有弊端的。那么, 当下的学校教育如何转变?

(1) 学校的转变

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判体系。成绩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构建适应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下, 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 获得自我认同感。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找出正确的方法,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教师的转变

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正确的归因。对于学生的状况, 能做到细致地了解。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 全面的理解, 做出分析研究。研究学生产生这种不足之处的原因所在, 是环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或者是自身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 采取不同的措施, 实现学生的转变。

其次, 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会形成自身的自我认知, 但往往也会产生自我的怀疑, 难以对自身形成正确、客观的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只有批评、处罚两种。批评、处罚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反之这种教育方法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起到反作用。

心理学上人和人互动就会形成社会性, 社会性强化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形式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3) 赞扬就是一种社会肯定形式的社会化强化, 对于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的学习与管理中, 教师可以首先使用赞扬的方式积极引导, 肯定学生, 实现学生心理上的共鸣。通过影片, 可以发现游戏法、兴趣法也是有效的引导方法。

再次, 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 是值得认同的, 对于学生的个性不能一味地压制, 要学会尊重,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果斯基认为, 学生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 现有的水平与潜在的水平。学生处于着眼于最近发展区, 肯定学生, 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之所以走入误区, 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自我认同感。尊重学生的个性, 以宽容的心态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坤从.《地球上的星星》看儿童学习障碍问题[J].大众心理学, 2013年第03期

[2]张向葵, 桑标.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年第35页

篇9: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的主人公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班上的小涵小朋友,一个有初步语言交往和书写障碍,却极富音乐与数学才能的孩子。记得刚入园的第一次家长会,其他宝贝都依偎在家人身边,只有他,好奇地摸索着教室里的一切,摸摸小床,开开柜子,完全不理家人和老师的劝阻。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从不主动与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有时我经常主动找他聊天,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头也不抬地说:“你叫什么名字?”不管我问他什么,小涵就像台复读机一样,重复我的话。集体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坐好并与老师积极互动着,只见小涵半跪在小椅子上,东张西望,刚让他坐好,不一会转过身又背对过去了,有时还喜欢将小椅子故意放倒,再扶起来,如此反复。特别是到户外活动时,总看见他只要出了教室,就疯狂地晃动着自己的身体,满脸笑容,嘴里还嘀咕着什么。美术活动时,一开始我就纠正他不正确的拿笔姿势,现在是改过来了,可是依然在纸上乱画,一直停留在涂鸦阶段。综合种种情况,我很担心,小涵是个“特别”的孩子,有必要和他家长沟通。

但是贸然地向家长提起小涵的在园情况不太好,于是我向小涵妈妈了解他平时在家的情况。他妈妈很无奈地拉着我的手说,她也发现自己孩子有点“特别”,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没怎么带他,直接交给了年迈的奶奶。小涵从小就一个人玩,没有同伴,没有人愿意蹲下来与他交流,久而久之,他习惯了无语,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把自己锁在了一个人的世界里。进入幼儿园后,在集体活动中,父母意识到了孩子情况的严重性,这时才匆匆采取措施,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帮助孩子需要耐心的引导和默契的家园配合。

于是我们和家长积极商量着对策。首先我们从现在的情况分析,小涵只是具有自闭症倾向,与人交往有障碍,但对外界事物是有反应的,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只要我们耐心引导,情况一定会好转的。态度上有坚定目标后,我们就要着手具体实施了。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要积极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与其交流。刚开始小涵总是重复我的话,每次我都立刻纠正他,父母在家也是这样,久而久之,他能回答简单的问题了。平时因为不善表达,小涵与同伴偶尔会有肢体冲突,有一阵孩子们总告状说小涵抓人,已经有好几个孩子被伤了。无奈之下他妈妈剪短了他的指甲,并给他带上了小手套,但我百思不得其解,小涵应该不会主动攻击他人,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平时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有些孩子对小涵说话很大声,或是无意碰到他,小涵感觉受到威胁,没有安全感,无助的他才会选择抓人来保护自己。了解了原因后,我特意在班上开展了一节关于如何解决同伴之间矛盾的活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人际交往经验不足,这时就需要我们成人正确地引导,多动口,不动手。孩子们说到做到,不再大声对别人说话,遇到问题会用语言沟通解决。即使小涵还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他能听懂他人的话,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了,抓人风波总算过去了。

小涵的家长发现孩子对钢琴情有独钟,于是在家买了架钢琴,妈妈每天陪伴小涵练琴。小小人儿一到钢琴前就像换了一个人,不再如坐针毡,他能将刚学过的歌曲在钢琴上用简谱弹出来,让我们大家刮目相看!难得孩子有如此感兴趣的爱好,我们老师和家长决定一定要坚持下去,说不定极富音乐才能的小涵长大后会是一名钢琴家呢!

可爱的小涵就像是那颗陨落在地球上的星星,他自身极具耀眼的光芒,他需要重回广袤无垠的天空,在那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光彩,但他需要一位引导者,帮助他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也许是家长,也许是老师,也许是未知的任何人。面对这颗闪亮的星星,让我们携手共同托起它冉冉上升的希望!

篇10: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起初我也以为他只是一个调皮、不爱学习、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注意力不集中、脑洞比较大、思维比较活跃的小屁孩。剧中一些他的想象简直太可爱了,数学测试上3乘以9那题,他把它们想象成地球与冥王星最后得出答案是3的逻辑也是贼赞。 一口小龅牙,笑起来牙齿全部露出来,天然无公害的笑容,对爸爸妈妈的撒娇,对欺负他的小孩即使打不过也回击,而后在洗澡时肆意地发泄也是可爱极了。

后来他不笑了,那个小画册中渐渐消失的他让他的妈妈几度落泪。爸爸的不理解,妈妈和弟弟的无奈,寄宿学校老师的羞辱,自身不想被拆穿的羞愧,一切的一切都让他变得小心翼翼,瑟瑟发抖。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记得主演有阿米尔汗,可是看了将近一个小时都没有看到,我还在怀疑是不是我的记忆出了问题。

但我想,一定会出现一个人拯救他的,是的,热爱美术的他遇到了懂得爱与理解的尼克老师,会吹笛子的小丑美术老师。因为有相似的经历,因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因为那颗博爱而伟大的心,他是上天派来拯救他的,后面的发展可想而知,他赋予了爱与耐心、给他讲故事,教他写字,教他画画,最后获得了第一名。

其实看完之后我有联想到最近的高校学霸自杀的事迹。因为他的定时说说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关注到了这件事,因为从小爸爸的高要求,考了98分都要挨一巴掌的孩子,在高考之后突然觉得人生没了意义,带着情绪冲动地选择了离开。宁愿尸体扔在大街上,也不要把他带回家。他是有多想摆脱那个他一直生活的地方啊。

好像说多了,但其实,如果依夏没有遇到尼克老师,那他会怎样呢?这世上一定会少了一个天才的存在,他不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不会得到爸爸的理解"他自己的一生将会在黑暗中度过,地球上将会少一颗星星。

所以渺小的我们需要爱,需要理解。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都有他的长处,他的存在一定是对这个世界有一定影响的,巴拉巴拉能量啊啊啊啊……

关于初中生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2

浓稠的颜料在地板上肆意漫延;支离的作业本中满是老师的责骂与颠倒的数字;男孩忧郁的眉眼终于得到舒展时,大家才发现他是一粒星,只是陨在大地。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勾勒出一个印度男孩的面容,从忧郁彷徨到微笑自信。从小被街坊邻居欺负,口角渗出鲜血也只能低头沉默;在他眼中数字左右颠倒,简单的加减法于他变而为星际大战;唯一喜爱的绘画长久被人忽视,颜料层层涂抹,缤纷的色彩遭到无情的唾弃。年幼的孩子被迫离开父母,来到寄宿学校。从天明、从无眠的恐惧到被定位为差生。踽踽在校园湖畔,看蝌蚪四下游动,他眼里只剩畏缩。

我想,没有人了解他,没有人关注他,他从做错第一道数学题开始被迫跪下。如果只能与自己爱的人天各一方;如果向前行却双足无力;如果仅有的光线是来自旁人的冷眼,这世界,难道还有任何色彩吗?

所幸一位美术老师走近他,戴着小丑的红鼻子告诉他爱因斯坦也曾遇到数字障碍。擎起胆怯的他与他共舞,让他起来。让星星,重新亮起来。

男孩又一次出现在湖畔,这一次,他背着画夹。

即使是星星,让尘世的灰蒙住了光,亦无法闪烁。应像跳格子般前后跃动,避开世俗重击,别让瞳孔失色,别让自己蒙尘。

看作家刘同的文字《谁的青春不迷茫》。第一眼觉得作者将费大篇幅倒尽苦水。不料打印字一排排滚入眼帘,泪水竟不自觉爬上眶来。曾被无数人取笑,甚至被断定身前已无路可走。可他仍在坚持,拿着相机,握着纸笔向天涯。在灰心丧气时仍选择站起,犹如乐曲跌入低谷又攀上高潮。

在书桌前迟疑,仿佛他也是一粒星,在我面前轻巧地褪去铅华。卢思浩说:“选择站起,在你还有余力的时候。”轻轻的墨香与饱含深情的话语让他终于在人群中,打开了属于自己世界的门。

有一双大眼睛的印度男孩微笑着将画作递给扶他站起的恩师,抬眼环视天空流云。惊鸿一瞥,却见老师已绘下自己大笑的侧脸,背景是泼散的颜料,全体同学起立,为他鼓掌。星星开始闪光,终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爱,地球上的星星,亮起来,就闪现了自己的光辉。

关于初中生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3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 ,讲述的是一位有阅读障碍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存在阅读障碍,他所犯的错误不被理解。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伊桑是无可救药的。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又故意毁坏邻居的花盆,甚至当着父母的面动手打人,撒谎、逃学。课文读不出,考试时,整张考卷上只填了一个空,而且还是错误的。万般无奈之下,伊桑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在这里,伊桑因为不会读写,经常受罚,孩子的内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的内心感到的更加孤独、害怕。甚至连自己喜爱的画画也放弃了。然而,没有人真正理解孩子是多么的富于幻想: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一个装有小鱼的水瓶,一个水坑,甚至是书本上、试卷上的一个个的字符都能引起他无限的想象。

很幸运,伊桑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美术老师拉姆。这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赋和梦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通过伊桑在学习中犯错的方式和重复犯的错误中发现了伊桑在学习上的困惑 ,是阅读障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更为可贵的是拉姆对伊桑实施的特殊的方式,最终使伊桑从学习的困惑中走了出来。

看完这部影片,拉姆老师对伊桑深深地爱感动着我,也是我 思考应怎样来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约束能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很弱。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的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认知及思考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便是同样的错误,学生犯错的原因也可能不同,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应不同。尤其对那些错误经常犯错的学生,不能被错误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式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像拉姆老师那样关心尊重学生,读懂学生真实的思想,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并施与针对性的教育才会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教育。才会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于初中生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4

前几天,我看了侯老师给我们写的信中推荐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地球上的星星》,晚上我就看起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讲了一位男孩,他的名字叫伊桑,一开始他的学习很差,还经常给老师家长添麻烦,可能因为他叛逆的心理,他想取得他想要的自由,伊桑的爸爸因此把他送进了一个新的学校,虽然说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是伊桑还是像在原来的学校的一样不停的给老师添麻烦,不断的捣乱,这里的老师校长同样拿他没有办法。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美术的代课老师,他的第一节课穿了一身小丑服吹着笛子来了,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但是伊桑还是一个人低着头坐在那,不参加任何活动,过了几节课,这位美术老师就发现伊桑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他想帮助这个孩子重新找到自我,老师就去他家进行了家访,才知道原来伊桑是一个非常有画画天赋的小孩子,但是因为他希望被重视所以变得更加叛逆,老师想到了原来的自己,所以他想帮这位孩子找回自信,就用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教他学习,让他找回自信,还特意举行了画画比赛,当然伊桑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又重新找回了信心,这是多么好的一位老师。

我觉得伊桑真是幸运,遇到一位理解他的老师,这里最让我感动得是老师教伊桑读书写字,虽然那一段片段没有多长时间,但是给我的印象却非常深刻,伊桑开始连8都写不好,可是经过他的努力,他写出的数字8就工工整整了,特别好看了。刚开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有句话说的好:有一个好老师,就能教出一个好学生。

我觉得我们的侯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我们班也有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有学习好的学生,但是侯老师从来不偏向谁,都是一视同仁,对我们还特别好!

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总是用一些有趣的方法让我们去探索,自己发现新的知识,所以我要珍惜和老师度过的每一天!

关于初中生看《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观后感5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因为种类的不同,他们需要适合自己的成长的土壤、温度以及湿度。相信每粒种子都有生根、发芽、享受阳光甘露的滋润,拙壮成长的渴望。

我永远不会忘记伊夏孤独、胆怯的眼神,他走路小心翼翼的姿态,说话声音就好象是呢喃的感觉,黑夜一个人在卫生间依偎墙壁哭泣,想妈妈想家的样子。

伊夏是个有画画天赋的可爱孩子,在他的脑海中字母曾经不停的跳跃,组成完美的画幅,他有极高的艺术天分,却没人知晓,他的学习成绩很糟糕,于是,除了母亲之外的所有人都在质疑他的学习能力。由于学校的“遵守纪律,刻苦勤奋”等等校训,让小伊夏对学习绝望,他不跟其他伙伴玩,因为他们会嘲弄他,欺负他。他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的小狗,鱼儿和风筝,是他的乐趣,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因为外界的压力,小小的伊夏开始安静,开始沉默,开始封闭自己。

幸好,幸好这时出现了一位老师——尼克,他注意到了这个过分安静的孩子。虽然他只是一个美术老师,可是,爱,一种伟大的爱,让他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个孩子。终于,当他站在伊夏父母面前的时候,我们和伊夏的父母一起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原来伊夏是一个认读障碍的孩子,可是,他并不是智商低下,相反他非常的聪明、有才华。可就是因为认读困难,别的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对他来说是那么的艰难!他,不是不努力,不是懒惰,只是因为他不能。

原来我不是你,我真的不明白你的痛苦。

一个孩子,仅仅是因为认读困难,就被剥夺了欢笑的权利、学习的权利和生存的权利吗?

终于,伊夏在老师的指导下,拥有了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所以他重现久违的笑容!真让人喜极而涕!

我们身边的“伊夏”并不少见,他们在别人眼里就是懒惰、撒谎、不学习、行为怪异的问题生,但是他们也有天才的一面,他们眼中的世界还是美好的,他们一直在期待“尼克老师”的出现。如果你是老师,即使你做不了“尼克”,也千万别伤害这些“伊夏”,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都是闪亮的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发光的位置。

篇11: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于是,为了教育好伊夏,父母将他送到严肃封闭的学校,这一天翻地覆的环境变化让伊夏顿时感到无助与彷徨……

一天,学校来了一位美术老师,尼克。他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都很喜欢他,而且很快从中找到了快乐,唯独伊夏还是闷闷不乐,这使得尼克老师注意到了这个小男孩,开始关注他。尼克老师用自身经历,耐心的帮助和关心着伊夏,终于,在尼克老师为他举办的绘画大赛里,他克服自己的内心,找回了快乐。

电影结束,我感动极了。电影中伊夏的父母就是我们父母的真实写照,他们在我们身上的付出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触极其深刻的`一幕幕是,当伊夏的妈妈翻动他的画册形成一部动画片的时候,当他在操场上自由自在快乐奔跑的时候……而伊夏也是因尼克老师的出现才改变了不会被普遍教育抹杀孩子才有的天性,反而变得人见人爱。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想我们的家长和教育从业者该反省一下他们的教育制度了,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不然教育出来的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就是编写好程序的机器人!这不仅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还是一部可以告诉你教育真谛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才是同文学、音乐以及美术并存的艺术巨作!

电影的出现用来教育人,鼓舞人,让人们摆脱悲伤,重振希望,这才是电影所能给予观众的正能量!

★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 地球上的星星的观后感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 观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的观后感1000字篇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大学生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小学生

★ 地球上的星星作品观后感

★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00字

★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看心得

篇12:看《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看完这个影片对我心灵感触挺大的,也让我从中学到更多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知识,正如地球上的每一个孩子就是一颗颗星星,我们要精心地用心灵去发现,才能看到星星散发出来的光芒和力量.这个影片中的小男孩伊夏是一个不爱讲话,学习成绩很差,以致于他在三年级读了两年,数学还考零分,所学的各个科目都考不及格,他很难去听懂一些指令,但是他想象力却极其丰富,这就是他伊夏不同于其他与他同龄的孩子的地方.看这个影片,它能让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获益匪浅.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书!

先从他的家庭教育来说吧,伊夏的家庭条件还挺好的,它的妈妈在他8.9岁的时候还为他的穿衣及他的日常生活,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就养成了他懒惰的动手能力,还有他的父母在让他做事的时候,他要好就才能反应过来,他的父母就没有发现他的这种异常,相反地换来的却是他爸爸的指责,呵斥,有时还带有打骂正如索罗门群岛的寓意一样给他一个鼓励关心他就更好的生活下去,相反这这样下去孩子就更加叛逆,压力也大了,他和他的哥哥同在一个学校,他们却截然相反,哥哥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第一,而他每次都是倒数第一,他们的父亲每次都是说怎么和别人去争,怎么生存,每一家长都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却忽略了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健康,只想着让孩子成绩好,却不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多么压抑,压力是多么大,失去了童贞的光彩,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要相信他们,这样她才会自信起来,其实每一个父母都爱孩子,只是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从学校教育而言,伊夏所在的第一个学校因他成绩差把它开除

了,把他否认了,在第一个学校里教他的每一位老师眼中,都说他不行,每次上课他都会被罚站,会被老师斥责,记得在一个细节里面,一位老师让他找出形容词,他一些指令有些障碍,他自己就不知道讲那了,还要同桌帮他,老师就没发现异常吗,在批改作业时,老师就没发现他犯的错误模式吗?也许是同学太多,顾及不到,也许是他们没有用心,老师还骂他不要脸的小孩,这无言是一种不尊重,对他的心里也有影响呀,抹煞孩子的自尊心,在另一个学校里,所谓的体罚学校,只要孩子没做好,没有听老师的话,那就是错的,就会受到老师的惩罚,或是打五下手指,或是跪在门口,这就是在体罚学生,再不尊重学生,老师没有放低自己的姿态,而是把书本的东西学死了,恶杀了孩子们的自主想象力,直到尼克老师的出现,他发现了这个孩子,他拯救了这个孩子,他的教学课堂中,他是让学生自己想象着画,学生在这种引导下学的知识就赋予了灵性,每个孩子都放得开来,带着自信学习,老师的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都应该是像尼克老师那样,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把知识学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如伊夏,也许有的孩子在一个学科上不感兴趣,但是他在别的科目上却是一个佼佼者,我们要学习尼克老师,怎样去改变一个学生,如何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去发现问题,合理的去解决,找到好的教育方法,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和家长一起教育好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篇13:看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对于这部广受热捧的剧, 有人讽刺性地认为, 这部电视剧是一部给女性观看的“A片”, 此话虽然难听, 但是却有一定的道理。在这部电视剧里, 男主角都教授几乎包含了所有女性对另一半的幻想。但是, 通过网上的一些统计调查发现, 该剧也有很多男性粉丝, 这虽然表明了该剧的成功, 但其深层意义却值得我们玩味。

一、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成功原因推测

女性观众为该剧疯狂的理由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 但该剧在中国网站点击量超过20亿, 在整个亚洲地区持续走红,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甚至也在微博上为该剧叫好, 说明该剧并不只包括女性粉丝, 其原因是什么?

(1) 文化是具有性别化的。尽管女性主义者一直在为性别平等努力, 但是在文化作品中, 针对女性的作品仍然与针对男性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甚至可以说文化分为男人的文化与女人的文化。传统意义上, 高雅文化 (艺术) , 如美国西部片具有男人味, 大众文化 (娱乐) , 如肥皂剧具有女人味。可以印证的是, 目前流行的一部美国政治局《纸牌屋》, 其严肃现实的剧情确实吸引了更多的男性观众。但是在《来自星星的你》中, 可以看到编剧与导演在韩剧创新方面的努力。例如, 该剧中的富二代男二号李辉京的形象, 就是以往传统韩国偶像剧的男主角形象, 而该剧男主角的形象却被设定为一种更中性化, 更具有魅力的人物。此外, 本剧中有不少的动作戏份, 这些动作戏份当然不是只针对女性的。而且, 该剧在浪漫化人物定型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人物丰满的心理上的刻画, 这些原因都是不能将该剧简单地划为女性文化 (或者说女人的文化) 的原因。

(2) 该剧对文化逼真的顺从。文类逼真即虚构现实的规范和常识, 文化逼真即社会的规范, 它受不断改变的文化话语和新出现的社会群体压力所影响。在《来自星星的你》中, 该剧虚构的男主角是一个来自星星的外星人, 这样天马行空的设定, 仍然在剧中有对其虚构故事的规范与解释, 其中都敏俊与一位朝鲜时代大夫的对话, 更是将该剧的逻辑归入传统文化的逻辑中。例如, 世间万物都要与天地生气相合, 不然不能持续。文类的逼真与文化的逼真是相互影响的, 这不仅体现在文类逼真要顺从文化逼真, 也体现在文类逼真对文化逼真的反作用上。例如, 大众文类会介入社会的变革, 这一点在剧中有诸多体现。剧中男主角厚刘海的新奇发型, 就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流行模仿的对象。

(3) 儒家文化的极大体现。韩剧里面的人物看起来青春靓丽, 可骨子里都坚守儒道, 描写的家庭故事、显现的文化精神多围绕儒家的道德核心进行, 韩剧情节结构围绕谁也离不开的“爱情、友情、亲情”打转, 具有广泛的人性、人情;日常家庭生活中温馨的氛围和细腻的细节, 很容易打动女性观众。儒家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影响了剧中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儒家文化的推崇这种文化认同, 也是韩剧在我国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4) 跨屏化互动营销。这也是新型韩剧较以往的不同, 是一种革命式的发展。《来自星星的你》通过爱奇艺PPS网络双平台吸引年轻观众, 观众在收看的同时亦可以参与对话题的讨论以及推动剧情的发展, 再通过置顶新浪热门话题, 吸引观众参与话题, 使观众更能身临其境, 两者互动, 以此来推动电视剧收视率的发展。

二、《来自星星的你》所带来的消费价值

(1) 电视剧收视率的创收。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 《来自星星的你》是以最高收视率顺利收官。据韩国收视率调查机构尼尔逊 (Nielsen Korea) 调查, 27日播出的《来自星星的你》最后一集的收视率为28.1% (全国范围) , 较26日 (26.7%) 上升了1.4个百分点, 并创下了该剧开播以来的最高收视率。该剧在韩国播出时最高收视率达27.4%, 网络最高收视率达68.3%, 均位居韩国2013年迷你剧第一位。其在中国网站点巨量超过10亿, 并在整个亚洲地区走红。其如此高的收视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令人叹为观止。

(2) 男、女主角大量捞金。《来自星星的你》捧红了金秀贤, 其多金专情, 随时解救女主于危难之中的男神都教授形象俘获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满足了许多女性关于白马王子的幻想, 也将久未出现在观众视野中的野蛮女友全智贤重新装扮, 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俏皮可爱的“二千”形象与其貌似冲突的女神形象并重, 获得了观众极大的喜爱。有数据显示, “都教授”风潮令金秀贤在韩国、中国、泰国、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地区的人气高居不下, 金秀贤各地粉丝见面会及商业活动络绎不绝, 其中尤以中国 (含台湾、香港地区) 邀约最多, 金秀贤在3月初至4月底短短两月内, 共赴中国出席了两场商业活动、三场代言记者会、四场粉丝见面会, 频率惊人。更有消息称其60天16个代言, 90秒亮相值7位数;至于全智贤, 也达到了十分钟上千万代言费的身价, 甚至剧中的男二号“辉京”也大量出席内地粉丝见面会。

(3) 影视文化的深入传播。这里所说的影视文化即指影视剧本身所传播的文化内容、思想以及附属文化的传播。影视剧的畅销自然会带动相应文化的传播发展。韩剧之所以能在似乎不断重复的剧情中, 王子公主灰姑娘的陈词滥调中, 寻得生机, 也摆脱不了各种包装。韩剧剧情紧跟时代, 将三大宝中的车祸、癌症、死得早, 换成穿越、奇幻、悬疑;男主人开始摆脱传统大男人形象, 以时髦小生的形象出现;女主人公也变得更为自主独立, 其更具流行趋势的妆颜动作形态也为其树立了好的国际形象, 以此获得观众新的关注度。这些韩剧新的流行趋势, 也成了韩剧新的标杆, 形成其特色。

(4) 物质文化的又一轮轰炸。韩剧明显优于我国国产影视剧的一点是, 剧中人物所使用的车, 甚至所用手机、化妆品乃至各类服饰小饰品等等, 都尽量选用韩国本土制造产品, 让其更具韩国特色, 来推动本国文化硬实力的发展, 树立其文化大国形象。《来自星星的你》播出后, 在韩国, 剧里主人公所穿的服饰以及出现的各种产品, 基本上都是售罄, 营销手段非常成功。而在中国, 各商家借此剧畅销推出类似物, 以剧中“同款”、“韩国进口”等为招牌促进销售。食品店相应推出的“炸鸡啤酒套餐”招揽顾客, 显著推高炸鸡和啤酒销量, 店内生意火爆。甚至是男主角中性化的打扮都受到追捧, 粉丝竞相模仿。“韩流”文化可谓“大行其道”。

(5) 韩国本土旅游的再次兴盛。韩剧自畅销以来, 其所带来的韩国文化的传播, 其对本土文化、本土资源的推广, 自然也吸引了大批韩剧粉丝。各旅行社也以当季流行影视剧的拍摄点为旅游卖点, 推出系列游。《来自星星的你》大火之后, “我和教授有个约会”、“来自星星的你旅行团”等以此为嘘头的线路热销。其多处拍摄取景地:仁川大学、市立博物馆、松岛采石场、南怡岛、三清公园、新村漫画咖啡厅、画廊阿马斯253咖啡厅, 小法兰西村等地也成了粉丝的必去之处。由此可见其对本土旅游业的极大促进作用。

三、影视剧发展新启示

韩剧所带来的韩流, 以及其对韩国经济文化的促进, 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告诉我们, 发展才是主流。国产影视剧的内容形式也应该相应地与时俱进。如今, 网络日益发达, 受众选择更加自主化, 这就更加考验媒体人的营销手段。

某部影视文化剧的盛行也许是短暂的, 但其对物质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与其配套的物质文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这部影视剧的长盛不衰。正因如此, 不只聚焦于对剧情的开发炒作, 而通过当下盛行的文化活动去开发其潜在的物质文化影响力, 推出相应的配套物质或者精神文化产品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连环效应才能使影视剧文化得到更好更长远的传播。这是目前我国文化活动开发中所不足的, 也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林洁琛.对韩国电视剧在中国流行现象的跨文化解读[D].苏州大学, 2005.

[2]邹淑娟.韩剧流行原因及受众接受心理分析[D].西南大学, 2008.

[3]耿明海.论韩剧的女性化叙事与女性形象[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 (03) .

篇14:《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中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去表现伊桑的一系列古怪行为。他上课捣乱,父母被叫到学校,自己却一点也不害臊;他逃学,却让哥哥尤汗来写谎编的请假条,或许正是有了这些铺垫,我们才能感受到后面的精彩与感动,也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在一个原本就身心“不正常”的孩子面前有这样的老师陪伴左右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对于那些在生理上存在差异的孩子来说,为大多数孩子设计的教育模式无疑是一场噩梦。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有整体的、既定的步调,停留在画图阶段的伊桑,下一阶段如同一个更高的台阶,别人能轻松地走上去,他却不能。其实他只是差一点点,只是需要花费多一点时间。

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是将其归因于(如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自己的“不够勤奋”。可喜的是伊桑遇上了一位好老师,在他的开导下,伊桑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慢慢跟了上去,甚至超越了老师,获得了画画比赛的冠军。

上一篇:高村小学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项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一班主任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