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2024-05-09

东南大学考博真题(通用9篇)

篇1: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2010东南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考博题

1.三级胺、二级胺、一级胺、氨在质子酸中的碱性大小、在体积大的路易酸中的碱性大小不同的原因?

2.三个化合物中哪些具有光活性,为什么?

3.顺-1,3-二甲基环戊烷与水的SN1反应产物及机理

4.酮肟的贝克曼重排产物及机理

5.二分子乙烯酮加热的产物及机理

6.蒽在CS2和硝基芳烃中与乙酰氯发生反应,在CS2中,酰基取代9,10位的氢,在硝基芳烃中,酰基取代1,4,5,8位的氢,解释这种溶剂效应。

7.自由基取代反应有一个诱导期,呈链式反应,举例并说明。

8.碳正离子往往用酸催化,碳负离子往往用碱催化,举例并说明。

9.饱和碳原子的亲核取代一般分为哪几类?详细阐述其各种影响因素。

篇2: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课 2 总 分 复试权重

普通招考115周恩来政府 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中外 政治制度、国际关

系60606021540%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心理学60606021540%行政管理、教育经 济与管理60606022040% 注: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再参加思想政治理论科目考试。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人数考试科目备注 44 120401行政管理

05公共政策①0001思想政治理论②

1001英语、1002日语选 一③2704行政管理学④ 3724政策理论 考博常见问题

一、考博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

1、目标明确

确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确定报考学校和导师,不要再对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虽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来说,考个名校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不要同时准备两所学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2、复习时间六个月以上

能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儿去,想要超越对手,时间是一个宝贵的因素。复习时间越长,对考试内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复习很短时间就能考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3、复习方法正确

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复习时一定要找到该校出题的规律,切不可到书

店找一些资料搞题海战术,要知道,一门课程出到卷子上可能只有二道题,如果你有心把该校近五六年考博卷拿出来看一看,再把近几年的研究生的期末考试题拿来研究一下,估计你可以做出题老师了。在这方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

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如果说考博有什么捷径的话,应该就在于此。

4、导师关系处理恰当,否则你面试、调剂时可能会有麻烦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同意你报考。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找导师的熟人介绍一下,导师一般也会要你。还不具备的话,那你就脸皮厚一点,让他明白你为报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导师也是人,会有同情心的,不要因为一次拒绝丧失信心。实在不行的话,换一位试试,总有导师会要你的。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你。

5、经济上要有一定的支撑

包括人际关系费用,找该校的对口复习资料费用,报辅导班的费用,考试费等等,该花的最好不要省,只要是对考博成功有利的。因为这些钱对于博士生出来后的待遇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二、专业课如何复习

对待专业课的认识,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本专业,甚至发表了不少文章,专业课应该没问题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专业课复习的要求。其实现在博士录取时,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即使及格了,如果成绩较低,总分排名靠居后,也会影响导师对自己的印象。提高专业课的复习效率,育明考博告诉大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了解学术动态

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局势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查看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 的论文一定要熟记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问题上考察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该导师的博士生取得联系,要求提供去年的专业课考试的考题(一般专业课试题有10%一30%的重复率,而各高校却不提供专业课考题,或者要求他提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笔记(老师近期关注的重点大多都在其中,也可以请他大致谈谈考试出题的倾向以及考试的感受和经验。自己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可以寻求辅导班的帮助,省时省力。

2.复习阶段

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力加强。

在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个人看书习惯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这里要注意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第三遍则是直

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映不出来。

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比较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犷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比较扎实,报考该专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看起,学习该专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一般课程大致浏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行。而对考试指定课程,则应反复阅读,重点突破。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复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一是自己的硕士论文刚做,对本专业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掌握得较全面;二是如果是报考本校的导师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资料,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选修该导师的专业课,从而在专业和感情上与老师靠近,这对下一步的面试很重要。劣势一是不少硕士生精力投放在找工作上以使接触该专业时间较短;二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三、考博英语如何复习

硕士阶段的学习使考生在专业课部分很难拉开分数。反倒是英语科目,由于基础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会影响到考试整体的分数档次,考博英语难吗?如何复习达到高效?

1、题型由于考博英语试题由各招生单位自己独立命题,所以不同院校的考博英语试题题型风格不尽相同。就题型而言,一般都含有词汇结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汉英互译、作文题。很多院校初试不再考听力,而在复试通过口语形式考查。但有些院校仍在初试考查听力,甚至很重视听力分数。有些学校还有改错题,应用文,甚至其他题型。少数院校不考作文,但翻译比较长。很多院校主观题的分数所占比重都较高,占1/3甚至1/2比重。

2、难度考博英语重视考查翻译、写作等与攻读博士学位相关的应用能力,所以其难度不能简单与其他考试比较。但一般来说,考博英语试题的难度约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但少数院校比六级难,有些院校甚至只相当于四级水平,甚至同一院校不同年份的难易程度也迥异。这是由于考博英语试题的命制没有其他英语水平考试、选拔考试规范,往往因出题人不同而有区别。所以,报考相应院校的考生一定要看一看该院校近年的考博英语真题。给大家推荐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外夏岩教授主编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

3、词汇保守估计,考博英语需要掌握7000~8000单词,900常用动词短

语。当然,一般掌握了六级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词汇,通过考博英语也没有多大问题,只是词汇题可能失去少数分数。长期关注和研究考博英语试题,反对有些所谓考博英语词汇书所讲的考博需要掌握1万甚至1万以上词汇的观点。事实上,背诵那么多词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考博英语考查的重点不是考生掌握了多少词汇,而如上文所述,是阅读、翻译、写作能力。所以,词汇够用即可,建议复习自己当年很熟悉的考研词汇、六级词汇,然后略加拓展,如可看看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词汇、新托福词汇、部分GRE词汇。有些院校公布了词汇表或参考词汇表,但实际出题人并不怎么按大纲出题。英语说到底还是个水平问题。

4、语法大部分院校考博英语试题都不直接考查语法,但语法有必要全面复习一下。这也不怎么花费时间。

5、阅读可以做一做对应院校的考题,也可做一做考研阅读真题、大学英语六级真题,有些院校考博英语试题选自考研真题原题、六级真题原题。

6、翻译英译汉相对来说比较好做,但不好得分。相反,汉译英虽然看起来难,但往往容易得分。所以应该多准备。

关于翻译部分,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逻辑直译: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7、作文一般都是命题作文,即给定题目写一篇200-250词的议论文。作文应当认真准备。这是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的项目。

考博辅导的流程

我们育明教育针对这一专业的辅导一共有七轮,第一轮讲授报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专家推荐书的注意事项,如何联系导师,如何写作博士期间的攻读计划,考博英语考试的技巧和准备方法,研究成果和个人陈述的技术性处理等,本部分不算课时;第二轮是对核心参考书的分析讲解,主要是理清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提出背景和评价,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学科框架;第三轮在第二轮的基础上进行常考专题的讲解,是对第二轮和深化和凝练;第四轮是针对真题的难度深度广度灵活度和缜密度以及出题老师的特点,就出题老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重点,上课的笔记讲稿,论文,研究课题成果等进行深度讲解;第五轮是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第六轮是模拟练习,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第七轮是面试指导。主要包括:如何做一个有特色、有伏笔、有吸引力的自我介绍,如何着装,语气语调神态肢体动作练习,英语口语集训及问答,模拟面试等。相信经过这七轮的立体化无死角的复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考博英语

虽然说XX学校自己命题,但是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是非常中规中矩的,和其他学校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其实各个学校的考博英语都没有多大的区别。为什么每一个学校都不公布考博英语的真题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存在互相抄袭的情况,有的都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英语这门学科和专业课的准备方法很不相同,英语必须要有实力,我们提倡“高能高分,高分高能”,实力是最重要的。但是不是让大家漫无目的的学,准备考博英语是有方法的,我们聘请了研究考博英语的专家北外英语系系主任夏岩教授作为考博英语课题组长,在研究各个学校的考题的基础上,发现了各个学校

出题很有共性,在此基础上夏教授牵头编写了一套资料,包括词汇、完型、翻译、作文、语法等九部分,凡是用过的同学无不受益匪浅。其中《考博英语真题解析》这本书已经由河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书是夏岩教授精心挑选的引用率最高的学校的试题,你好好做做,考试的时候说不定就有惊喜。

篇3: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反复做过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的五六套真题和市面上挑选的五套模拟题之后, 我发现教材是四级真题和模拟题中所有知识点的源泉。四级真题就像星级饭店里摆放的正餐, 每套题都可圈可点, 就像每道菜, 且每套真题之间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保持不变, 变化的只是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而模拟题则像路边的普通餐馆, 每套题中有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妙, 就像餐馆用来招徕顾客的特色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同一套题中, 各题型难度不一, 且不同套的模拟题难度也不一致, 很难找到做真题时那种对于某个知识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有一点是模拟题的硬伤, 即模拟题所给的答案, 尤其是阅读部分的答案模棱两可, 甚至是生搬硬套, 不像真题答案思路清晰, 解释到位。模拟题的效度与信度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由以上教学实践得知, 如果想考好四级考试, 最重要的是学好教材, 在此基础上反复研究多做真题, 模拟题做两到三套就可以了。因此, 对于教材、真题和模拟题的关系, 我的结论是:教材和往年的四级真题是四级考试的真正“粮仓”。下面我就教材、四级及其真题的特点逐一说明, 并举例证明教材与真题的关系, 以及四级真题的规律性。

1. 教材

我校公共外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本套教材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郑树堂任总主编, 依据教育部2007年7月以教高厅【2007】3号文件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简称《课程要求》) 编写的。《课程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的设计中, 《读写教程》与《听说教程》同为主教材。其中, 《读写教程》以主题为中心组织单元, 针对词汇、语法、结构、翻译、阅读等多方面提供进一步操练的内容。《新视野大学英语》通过以《听说教程》和《读写教程》为主线, 同时配合《综合训练》,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2. 英语四级

英语四级, 即CET-4,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的缩写。这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教学考试;考试的主要对象是根据教育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自1986年末开始筹备, 1987年正式实施, 目的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 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 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国家教育部委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 (1993年前名为“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设计组”) 负责设计、组织、管理与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CET4) 的目的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 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 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

为检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无论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符合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要求, 其考试结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

1) 采用新题型, 增加主观题的比例;

2) 设作文最低分, 使师生更加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3) 报导平均级点分, 以准确反映学校的总体教学水平。

从1999年5月起在部分院校逐步实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 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此外, 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已开始开展CET计算机化考试的研究, 并于2008年12月份在全国59所高校 (每所高校100名学生参加机考) 试点进行了四级机考, 从而使CET考试更具科学化和现代化。

3. 四级考试与教材的关系

现行传统纸质的四级考试的题型是2006年6月试行, 2007年1月全国实施的, 由四个部分组成, 分值如下:听力理解 (35%) , 阅读理解 (35%) , 完型填空 (10%) , 写作与翻译 (15%) 。在此暂不详述各部分考核的内容、题型与答题方式, 单就这几部分考核形式与教材的关系加以简单的描述。

先看听力理解部分, 听力理解部分占考试分值的35%, 是四级考试制胜的一个大题型。而《新视野大学英语》每册教材对英语听说能力都很侧重, 并有专门配套使用的教材《听说教程》和《视听说教程》。其中《听说教程》的体例编排非常契合四级考试题型的要求, 尤其是听力部分的短对话、长对话和短文部分。听力部分的“Understanding a Movie Dialog”其实也和四级听力考试中的“Compound Dictation”相似, 只不过选材来自于经典影片, 比四级考试的标准语速———约每分钟120词的考查方式更灵活、更生动有趣。《视听说教程》的选材则增加了口语的比重, 不但使学生听, 而且要他们说出口。因此, 这两本教材对学生的听力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再来看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及写作与翻译, 这三部分考查的知识点和技能实际上都可以通过《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获得。《读写教程》的每个单元都有两篇课文, 课文A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skimming和scanning的阅读技巧获得文本信息, 课文B则在每篇文章之前都有一个关于阅读技巧的讲解, 并结合课文设计了习题。因此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只要学生认真听讲, 练熟课文提出的技巧, 无论是快速阅读还是深度阅读, 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材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至于完形填空、写作与翻译两部分则是考查平时学生在学习教材及其他英语学习材料时对语言点的日积月累的基本功。《读写教程》每册书都循序渐进地增加了每篇课文阅读材料的字数与难度, 除个别话题外, 大多数话题都是社会热点话题, 新颖有趣。每单元前面的“Preview”部分其实都可以说是一篇或发人深省的或其人心智的小演讲, 并且课后的习题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4. 四级真题的规律性

由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四级考试是一场非常科学的英语标准化测试。然而细细推究, 它还有规律性的一面, 因为四级考试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是固定的, 不同的是考核方式。下面举三个实例证明四级考试的规律性 (例题出自2006—2009年12月份及2006年、2008年6月份共六套真题中) 。

例一:in much the same way—“在很大程度上”

四级考试对本词组的考查分别在2006年6月份完形填空第78题, 和2007年12月份完形填空第72题中出现, 只是出题点不同, 请看此知识点在上述两套真题中出处。

*This measures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wearer’s brain, in much the 78 way as some machines used for medical and research 79, and communicate wirelessly with a clock unit near the bed. (CET-4, 2006.6.24)

78.A.familiar B.similar C.identical D.same

*The effect of a consumer’s mood can be thought of in 72the same way as can our reactions of the 73 of our friends———when our friends are happy and“up”, that tends to influence us positively, ... (CET-4, 2007.12)

73.A.thus B.much C.even D.still

由上可见, 两套题考查同一个知识点, 只是变化了考查方式, 一个是让选择单词same, 另一个则是让选出单词much。我猜测再次考查此知识点的话, 该是考查单词as了。

例二:derive—“来自, 源自”

这个单词的考查分别在2007年12月的完形填空第69题和2008年12 月份阅读理解15选10题型的单词备选项中出现。原题出处如下:

*Moods should be 69 from emotions which are usually more intense, ... (CET-4, 2007.12)

69.A.derived B.descended C.divided D.distinguished

*Part IV

Section A单词备选项E[derive] (CET-4, 2008.12)

例三:produce—“生产, 制造;培养”

这个单词的考查分别在2008年6月的完形填空第69题和2008年12月份的完型填空中出现。原题出处如下:

*Universities have always aimed to produce men and women78 judgment and wisdom. (CET-4, 2008.6) (注:本句中produce并非出题点。)

78.A.with B.under C.on D.through

*It causes them to think about how they might control the experiences of children to 85 responsible and productive adults.

85.A.multiply B.manufacture C.produce D.provide

篇4: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如果说这两年的自主招生语文试题有哪些区别的话,那么我们的结论是:今年的试题难度更贴近于高考。在正式考试前,清华阵营的负责人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试题的难度一定会高于高考。到了今天我们终于明白这句话的隐藏含义:试题难度高于高考,并不意味着试题难度较以前自主招生不会降低。比如诗歌鉴赏,先前的命题特点是挑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的名不见经传的诗作,比如去年的皎然,以及夏令营的方干,这类诗人的特点是“高中不重要,大学也不重要”。而今年的辛弃疾,则干脆绕过“高中不重要但是大学重要”的沈佺期、宋之问等,直接降低到了“高中重要、大学也重要”的阶段,相信考生对此一定会感到得心应手。此外,作文题虽然保留了过去的观点罗列,但是“时事”色彩已经淡化,对“忧患意识”的评价更像是一道高考题。相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文章的立意难有过人之见,真正决定作文层次的,也许只有引用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了。

综上,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样的结论:自主招生清华阵营的语文试题,风格已经越来越与高考趋同,其所谓的“难度高”,也只不过在相对的意义上见仁见智。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主招生清华阵营的语文试题,不但是可以准备的,而且是一定能够准备的,甚至是必须要加以准备的。放弃自主招生清华阵营的语文试题,基本上就相当于放弃高考——如果我们联系到自主招生清华阵营语文试题没有基础题和大段的文言文阅读,答题时间也只减少了一个小时,在答题速度方面,自主招生相对于高考,也并没有提高多少要求。

篇5:清华大学历年法理学 考博真题

(个别题目表述可能有所出入,仅供复习参考)

2006年

1、论活法。

2、论法的合法性。

3、论宪法的政治属性与法律属性。

2007年

1、论历史法学派的“历史”。

2、论法的正当性基础。(或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3、论习惯法的概念与功能。

2008年

1、论法学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2、《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引起社会很大反响,请评析这一现象。

3、论为权利而斗争。

2009年

一、简论题(任选一题)

1、慎子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生,发于人间,合于人心而已”。试分析之。

2、德沃金说:“法律是道德的一个部门。”试分析之。

3、简述吴经雄在中国法学史上的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题干给的是历史法学的一段材料,要求分析之。(内容很长,大约千字有余。)

2010年

仅一道题:晚近三十年中国法制建设的经验。(100分)

2011年

只记得有以下两题:

1、简述中国司法的特质。

篇6: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1、试论风险社会下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和发展

2、阐述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的关系

3、社会治理中的合作

4、“当人们抱怨官僚组织的问题时,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其归咎于官僚组织的管理问题。而事实上,问题出在官僚组织的治理上。”,谈谈您对上述这句话的理解。

2013年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

1、现代社会的政府治理模式类型

2、论述民主行政理论

3、请阐述成本——利益分析方法的作用和有限性

4、公共政策过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政策,请选择一个写份研究计划

复试:

请阐述公共性和合法性两个概念

篇7: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民法

1、论公共利益与征收和政府优先购买权(40)

2、从我国《侵权责任法》看预防侵权(30)

3、正确认识我国现行法定夫妻财产制(30)

商法

1、论我国国有公司内部治理制度缺陷及其改革(40)

2、从金融危机看商业性评估和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30)

篇8: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一、“考研热”, 一波两折, 理性回归

1999年, 许多高校持续扩招后, 大量本科毕业生已逐年涌入社会, 劳动力市场的人才结构调整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迅速增加, 加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从而出现劳动力与工作岗位“供大于求”,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有所降低, 工作收益随之减少。因此,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前景, 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 推迟就业, 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1]。恰逢许多高校也正招兵买马大量扩招硕士研究生, 于是, 许多本科应届毕业生继续深造, 甚至少数已毕业生本科生也辞职重归象牙塔, 推动了“考研热”的迅速升温。曾一度, 考研不仅变成了本科生缓冲就业压力的出路, 中国教育似乎也陷入了怪圈, 在极短时间内从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化教育, 一夜间涌出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总体上看, 中国的教育是踏上了一个台阶, 但实际上标杆性的人物却寥寥可数, 特别是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领袖更是凤毛麟角, 社会对学术顶尖人才的崇敬度也随着下降。同时, 硕士研究生“批量式”涌入就业市场时, 却发现远不是当年考研时所期待的攻读硕士研究生就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 一方面, 由于考前没有认真分析毕业后的就业市场, 一窝蜂挤向热门专业, 毕业时才发现社会对这个专业的岗位人员的需求已相对饱和;有的没有注重职业生涯规划, 随波逐流“混文凭”, 毕业时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群体。另一方面, 就业市场依然狭窄, 就业前景依然不明朗, 许多硕士研究生徘徊在就业的“尴尬地段”, 来回奔跑于人头攒动的求职市场。硕士研究生就业大军犹如当年考研大军, 浩浩荡荡却似乎希望渺茫, 有的甚至对于当年放弃不错职位为了美好的理想选择读研而后悔莫及却无可奈何。

于是, 人们开始反思:原来, 高学历并不一定带来预期的高收益。“考研热”似乎也随着就业形势而呈现涨停趋势, 2007年, 硕士研究生报考首次呈现降温现象。可以说, 在目前研究生就业极为严峻的环境下, 这是一次理性的回归, 值得欣喜。一方面, 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虽令人担忧, 但也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对就业市场的清醒认识, 硕士研究生学历并不等于就业上岗证;另一方面, 近几年扩招后, 许多高校已经基本饱和, 学校从师资水平、实验室平台等综合因素考虑出发, 逐渐意识到现阶段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 走质量型发展道路才是硬道理, 才能使综合素质的优势成为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因此, 诸多原因导致考研热开始“退烧”, 如高校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缺陷、部分研究生不健康的心态和“混日子”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严肃性、媒体夸大的负面宣传降低了公众对研究生教育的公信力等。

有专家认为, 考研“降温”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就业现状有密切联系, 它是对高校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转变培养目标的良性警醒。虽然这种“降温”现象, 不排除一些大学生考虑到3年后就业形势未必能够好转, 所以干脆先就业再谋求深造发展;出国热、考公务员热也分流了部分打算考研的学生, 甚至有已被录取的研究生, 因为考研后又找到合适工作而放弃读研。但无论任何, 经历了这场波折, 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大多都能比较准确定位和理性选择考研, 心态相对平和, 认为考研或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或是借助考研转换到自己更喜欢、更好发展的专业等, 并且大多能结合自己的能力与素质情况, 根据专业要求、职业定位、社会需求等因素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理性对待考研而非盲目跟风、随波逐流。

二、“考博热”, 悄然升温, 众说纷坛

在诸多对“考研热”理性回归的评论和当前研究生就业不景气的社会环境下, 一股“考博热”却在人们的舆论空隙中悄悄铺开。这股热流是否能真正改善目前研究生的就业现状, 为研究生的“就业寒冬”带来温暖?而“考博族”是否会担心“重蹈覆辙”———3年后一样要面对就业的尴尬?但无论这是否是一场高学历与“零风险”的赌注, “考博族”依然有他们选择的原因。

(一) 形势所迫的抉择

鉴于当前研究生的就业现状, 有的硕士毕业生选择直接避开就业高峰, “两耳不闻求职事”, 专心捧起书本冲刺博士研究入学考试, 希望通过考博延缓求职压力;有的硕士研究生因“找不到好工作”又不甘心勉强就业, 而再进行二度择业, 干脆将“博士”当做“职业”, 给自己3年时间期待“东山再起”;有的认为, 硕士所读的专业较为冷门, 只能在“不限学历、不限专业”的岗位上挤破门槛, 没能发挥专业优势, 而真正合适的工作起点是要求博士学位, “考博是最好的出路”, 继续“书山漫漫勤为径”;也有对科研比较感兴趣的硕士研究生, 放弃了毕业时待遇和发展均不错的企业, 选择继续深造, 为取得高学历跨入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积累资本。

(二) 增加砝码的规划

博士学历虽一纸文凭, 却是发展的筹码之一。尤其是在事业单位, 博士学历本身就是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 无论是评职称、晋级、科研评奖, 甚至包括解决家属户口等, 持有高学历在许多关键时候就相当于持有通行证和优惠证。而在这种功利氛围中培养出来的真正抱着毕生从事研究心态的博士生又能有多少?

当然, 除了博士学历, 许多研究生不再单一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科研, 考证, 成了他们默认的选修课, 如教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计算机等级、托福、GRE、日语二级、驾驶证等, 没有学分, 却可以为求职增加筹码。因为许多研究生的求职意向局限于职业稳定、待遇优厚、工作环境好、有令人羡慕的假期的高校或是有相对实力的国家省部级科研单位, 而这些单位也在不断地抬高门槛, 一般高校的专职老师甚至是实验员、科研单位的基层研究员, 不仅标明要博士学历的研究生, 还要有诸多附加能力。因此, 更多硕士毕业生继续深造, 希望博士学历可以为进入这些意向单位增加入门的筹码。

(三) 临时避风港

有的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缺乏自信, 毕业时依然没有足够勇气走入社会, 于是抱着不作为的心态, 冷眼旁观就业形势, 选择暂时避开就业峰期, 回到象牙塔, 将攻读博士作为避风港, 期待毕业时风平浪静, 再扬帆起航。

三、理性选择考博

(一) 风险与收益并存

无论是在高校还是科研单位, 高学历人才依然受青睐。持有博士学历的毕业生不仅给自己建立起进入社会的信心, 也会多一次敲门的机会。但是, 考博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方面, 博士研究生毕业时, 大多青春年华已逝, 年龄劣势凸显, 就业面反而越来越窄。网上有一则笑话, 说博士之后是壮士, 壮士之后是烈士云云。但毕竟多读几年书, 付出的成本也更多, 就业期望值肯定比较高, 要求自然就多。然而可供选择的岗位却少, 同时, 大多博士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而无缘于中高层技术、管理岗位。另一方面, 由于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以及就业政策的约束, 加上用人单位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 因此, 许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显得更加谨慎和理性。当前社会中“唯学历高”的年代逐渐被淘汰, 高学历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因为许多博士的年龄与阅历不成正比, 毕业时年龄一般在27—30岁左右, 但大多是“直线型”研究生, 缺乏社会经验, 思想比较单一, 可塑性不高;长期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生活又会使人觉得他们办事稍欠灵活, 人际交往过于死板。而对于招聘博士, 由于企业在初期的人力资本上需要更多的投资, 他们会更注重求职者的技术和经验, 许多工作可以由硕士和有经验的本科生胜任, 且待遇要求明显低于博士, 这对企业来说拥有更高的“性价比”, 是获取利润的途径之一。因此, 对于注重质量的企业为博士提供的岗位数量十分有限, 博士毕业生也正遭遇“学历歧视”, 随时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所以, 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 提高个人的就业核心力比高学历来得更具竞争性, 博士研究生在求职时更需要从实际出发, 摆正心态, 适当降低期望值。

(二) “海归派”的竞争

俗话说:“天外有天, 人上有人”, 拥有博士学历在就业上并非就有十足保障。出于科研或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或为了增加人才储备优势, 或企业为了装点门面, 许多科研单位或高校开始青睐于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博士, 一般不留本土的博士, 甚至减少招聘国内高校博士毕业生, 而是期待“海归派”博士带来更多国外新的发展理念和科研动力, 这也是科研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一种趋势。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归派”, 高校实施了许多诱人的政策提高待遇水平, 于是, 国内博士毕业生只能再降低期望值, 转战于一般的职业学校或中学和普通企业。“海归派”的竞争, 也给国内的博士毕业生敲响了警钟:在科研上拓宽知识面, 及时汲取和借鉴国外研究先进的思维理念, 争取有所创新, 在能力上进一步提综合素质, 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 改变求职模式

在当前危机共存的就业环境下, 先择业再就业不仅是硕士研究生提倡的就业途径, 博士研究生也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摒弃一职定终身的固定模式, 争取求职的更大主动性。先就业, 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地区发达、工资很高, 而是在基层工作中先储备更多的实战经验, 危机过后再重新择业, 将自己的就业、择业过程变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模式[2]。毕竟中国正处于经济上升和转型时期, 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的趋势, 因此, 真才实学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高尖端人才, 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博士毕业生在掌握了深层的理论知识后, 通过“螺旋式”的工作经历与经验积累, 对于二次就业将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四) 敢于尝试创业

为缓解就业压力, 国家颁布了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并提供各项援助。但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并不多, 更多的是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缺少理论知识、运营经验、技术支持、经费支援等而遭受夭折的命运。博士研究生掌握了系统更深层的理论知识, 在读期间一般是跟着导师完成有关的项目或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具备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 有的在申请课题项目上也有很多经验, 或是在基层进行过实际锻炼, 因此, 他们本身更具有创业优势。同时, 也可利用导师课题的资源, 进行项目合作, 或通过导师的人际关系与企业进行合作, 降低创业前期风险和资本投资, 并取得技术支持。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 也为劳动力市场增加了就业岗位, 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取得双赢效果。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生创业的政策, 建立研究生创业机制, 为研究生的创业开拓更广泛的平台。

综上, 透过“考研退热”和“考博升温”的现象, 看到了研究生就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 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考博的升温是否又会引发新一轮研究生就业困境或是真正缓解就业压力?高学历是否会被无限贬值?如果学历不再论英雄, 是否会让更多人不再潜心科研?研究生的就业市场是否在“升温”与“退热”中取得平衡?如何引导研究生争取面对“考博热”?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如何真正培养出就业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值得有关教育部门及社会的深思。

摘要:高学历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社会的进步需要拥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人才来推进。这种需要正是对研究生的一种肯定, 同时也促进人们对高学历的追求。通过对“考研热”和“考博热”的分析, 提出冷静对待和理性选择考博, 并就此现象提出一点思考。

关键词:考研热,考博热,研究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卿石松.教育回顾、城市婚姻与就业歧视[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9) :21-24.

篇9:东南大学考博真题

说起造血干细胞捐献,还得追溯到2004年。那年正值中国红十字会的百年诞辰,中华骨髓库又恰好迎来第100 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庆祝仪式。当时,我正在读大二,出于好奇,参加了这个仪式。当了解到红十字会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的艰难历程,以及许多志愿者感人的捐献事迹之后,我禁不住热血沸腾。仪式结束后,红十字会现场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我毫不犹豫地捋起衣袖,留下了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员。

作为一名医科生,我深知非亲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率低至几十万分之一。因此尽管做了志愿者,时间一长,也逐渐淡忘了此事。

2009年11月17日,我意外地接到了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告诉我说,我与上海某位女性白血病患者低分辨配型成功,希望我慎重考虑捐献一事……

在家人、朋友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及全身体检,并被安排在2010年3月中旬进行捐献。不巧的是,3月13、14日是我参加博士生英语考试的时间。在如今医疗界普遍高学历的大环境下,考博对我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起初,我试着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协商,希望能将捐献时间延后或提前。不料,要更改移植时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一方面,移植手术必须在患者化疗间期内进行,患者移植前需要住进无菌层流舱内,更改时间势必会影响到层流舱位的安排和患者的治疗步调;另一方面,对捐献者的身体状况也有一定要求,比如女性要避开生理期,不能过度疲劳等。综合考虑下来,唯有三月中旬这一周最适宜捐献。经权衡再三,我决定放弃考博。作为一名医生,救助病患是我的使命,不管用的是医术,还是仁心,都义不容辞。如果为了考博而放弃救人,我会后悔一辈子!

3月中旬,我如约住进了第一人民医院的特殊病房,注射干细胞动员针剂成了我每天的“功课”。平心而论,已经做了近两年住院医生的我十分不习惯“患者”的身份:每天早晨6点被护士叫醒抽血、天天换胳膊打针、被护工阿姨领着四处做检查……从照顾病人到被医护人员照顾,身份的转变让我体验了当医生时不曾有过的感受,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

3月13日、14日,我接受了2天、每天4个半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在漫长的采集过程中,我的全身血液需要通过特殊的体外循环管道,分离出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血浆。尽管每天的循环总量高达10000毫升,但能够分离出的血浆仅100毫升。当我看到辛辛苦苦分离出的血浆被护士小心翼翼地装入运送箱,想象它不久之后将被输入患者体内,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的时候,所有的疲惫和不适都被抛在脑后……

如今,我早已回到医院工作,很健康,也很快乐。回想捐献当时的情景,真的很感谢在百忙之中赶来医院为我打气的医院领导和同事们,还有一直守护在我身边的家人。

上一篇:关于战马的观后感600字下一篇:林业局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