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2024-04-20

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共18篇)

篇1: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今天是孩子们第一次玩颜料,担心孩子弄脏衣服,所以提早给爸爸妈妈出了个温馨提示——可以给孩子穿旧衣服或者带个外套什么的。

事实上,孩子们从上次认识了油画棒开始,对颜色和涂涂画画这个动作已经有了很浓烈的兴趣。所以,今天孩子知道又可以画画的时候觉得分外开心,教学活动也听得非常认真。

活动第一个环节:认识颜料(红、黄、蓝、绿)。

活动第二个环节:示范瓶盖做画(强调颜料作画的要求)。

活动第三个环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活动第四个环节:幼儿作品评价。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了比较多的问题。

一、多媒体操作活动中材料的呈现方式比较凌乱。

为了让孩子们能比较直观的观察颜料作画的过程,我用了投影仪在电视上播放的形式来让孩子观看。但是因为要呈现给孩子的材料比较多,有四盘不同颜色的`颜料盘、美工纸、抹布,感觉自己在拿放材料的时候很乱。一件教具示范好之后,应该找个合适的地方放下来,不至于教具太多而乱放。

二、颜料调制太稀、太多了。

在孩子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太多的颜料会让瓶盖吸附上很多水,然后瓶盖放到纸上后会很湿,导致泡泡的圆圈分外粗犷。还有,颜料太多了,孩子把画面弄得很湿,有的孩子会拿抹布去擦,这个情况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在以后的颜料作画活动中,事先教师要多多自己操作下,尽可能多的发现材料会导致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多种材料的呈现方式下,要更加有序和合理。

篇2: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1、能用多种颜色吹泡泡,并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

2、尝试用吸管吹出泡泡,探索吹泡泡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有多种颜色的泡泡水、吸管大于幼儿人数、白纸贴在泥工板上是幼儿人数的俩倍、清水一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宝宝,看!这是什么?伸出你们的小手,试试能把这美丽的泡泡接住吗?

(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儿主动接泡泡。)

二、探索留住泡泡痕迹的方法并实际操作验证。

1、教师:刚才你接住泡泡了吗?泡泡在哪里呀?

哦!泡泡不见了!

2、教师:这些美丽的泡泡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宝宝的小手碰到就破了,不见了,真可惜。宝宝能想个办法把这美丽的泡泡留住吗?(幼儿讨论,教师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画下来、拍照…)

3、教师:我也有一个好办法,想知道吗?

演示:用有颜色的泡泡水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用白纸接住。

4、教师:看,泡泡留在哪里了?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泡泡在白纸上留下了它的痕迹,让我们一起来把泡泡留住好吗?

幼儿用白纸接泡泡。

5、小结:泡泡在你的白纸上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痕迹,绘成了一幅美丽的泡泡画,三、出示工具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画的制作过程。

1、教师:看!谁来了?听,小狗说话了:宝宝们,看,我用吸管在白纸上吹出了美丽的泡泡画,你们能不能也用吸管吹出一幅美丽的泡泡画呢?

2、好,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3、教师融入幼儿一起吹泡泡,在吹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

(1)将吸管一头蘸上颜色水,舔一下。

(2)对着纸,轻轻地吹出一个泡泡,纸上就留下了一个彩色的泡泡。

(3)不要总用一种颜色吹,换颜色时要把吸管清洗一下。

(4)移动纸时要双手端平。

四、结束

篇3:小班美术活动:魔幻泡泡

“玩泡泡”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我试图通过吹泡泡、盖泡泡,让幼儿与魔幻泡泡来一次有趣又亲密的接触,以此获得表现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个活动中我以幼儿的体验感受为主,让幼儿自觉地跟着音乐情境进入到魔幻世界中,最后通过提供宣纸做成的风筝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当幼儿看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是富有美感的作品时,他们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泡泡水吹出泡泡,初步感知泡泡易破的特征。

2.观察泡泡,自由表达吹泡泡的发现和感受。

3.用制造出来的泡泡进行玩色游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碗、彩色泡泡水、吸管、宣纸风筝、抹布、亮光纸做的小尾巴、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拇指交叉变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召唤着我们,宝贝们,神奇的魔幻之旅开始啦!(张开双臂变蝴蝶)蝴蝶张开美丽的翅膀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呢;(食指开合变瓢虫)瓢虫哥哥趴在树叶上,不停地扇动着小触角;(双手叉腰变柳树)柳树姑娘弯着腰向我们鞠躬行礼;(转动拳头变露珠)调皮的小露珠咕噜噜滚落下来,一眨眼工夫就不见了。(做邀请状)宝贝们,欢迎来到魔幻王国!

二、观看魔术表演

1.教师变魔术。

师:小朋友们,魔术表演现在开始了。(教师神秘地从衣服袖口处变出吸管)

2.教师利用吸管吹出泡泡,请幼儿观察。

师:看!我变出了什么?这些泡泡像什么?

幼:像小鱼吐出来的泡泡。(像鸡蛋、像气球、像冰激凌、像圆圆的皮球、像软软的果冻、像苹果……)

师:我是怎样变出泡泡的?

幼:用吸管吹出来的。

师:我是怎样吹的呢?

幼:呼呼地吹。(向外吹、用力吹、使劲儿吹、嘴巴鼓鼓地吹……)

3.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总结吹泡泡的方法。

师:两个手指轻轻握住吸管的上端,用劲向外吹,把泡泡吹得大大的、鼓鼓的、高高的,千万不能让泡泡溜到外面去哦!

三、吹泡泡

1.用吸管吹泡泡。(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向外吹,不要往里吸)

师: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幼:是红色。(是桔色、是绿色、是蓝色)

2.再次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感知泡泡易破的特征)

师:看看碗里的泡泡,到哪里去了?

幼:泡泡变小了,泡泡破掉了……

师:泡泡真是个调皮的家伙,一会儿工夫就破掉不见了。

四、泡泡盖画

1.请魔法风筝帮忙留住泡泡。(教师演示盖画)

教师取出用熟宣纸做的风筝,轻轻地盖在吹起的泡泡上。泡泡随即破裂,颜料晕染在了宣纸风筝上面。

2.幼儿体验泡泡盖画。

(1)尝试:幼儿和教师一起用宣纸风筝盖在泡泡上。

(2)游戏:听音乐,找不同的颜料去吹泡泡、盖泡泡。

(3)再次体验:幼儿带着风筝绕场地飞跑,飞一会儿,吹一会儿,盖一会儿,让不同颜色的泡泡水在宣纸上晕染开来,产生特殊的效果。

3.夸夸我的魔法风筝。

师:举起你的风筝,比比谁的风筝最美丽。

幼:我的风筝五颜六色,最美丽。(我的风筝有红色、黄色、绿色,最美丽;我的风筝五彩缤纷,最最美;我的风筝像花儿一样……)

五、放飞风筝

1.给美丽的风筝装上小尾巴。

(1)师:小风筝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她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条美丽的小尾巴,可以飘得更高更远!

(2)幼儿四散开来,在活动室寻找尾巴,把尾巴贴在风筝的尾部。

2.师幼一起玩风筝。

(1)师:贴上小尾巴,小风筝要展翅高飞啦!(师幼一起取下绳子,跟着音乐,让手中的风筝飞舞起来)

篇4:小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泡泡”

1.让幼儿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能大胆选择色彩涂刷,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画有小鱼的画纸

2.各种颜色的油画棒若干

3.已调好紫、黄、蓝三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小金鱼》进场

幼儿跟随《小金鱼》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做游戏吧!(顺着椅子游,正好坐下)

师:宝宝们,坐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吧。(坐下来)

二、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玩得真开心,喘口气吧!哎!一喘气吐出一个大泡泡。

师:宝宝,你们刚才看妈妈是怎么吐泡泡的。

1.教师出示范画画泡泡

师:小蜡笔,转呀转,转出一个大泡泡(转出一个小泡泡、转出一个红泡泡、蓝泡泡)转个泡泡手拉手,转个泡泡躲猫猫。(画时用力)

师:哪个宝宝愿意吐个泡泡呀?(举手回答)

师:宝宝,你过来。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请两个幼儿说儿歌。(宝宝,用力呀,不然泡泡就破了。夸得语言:你吐得泡泡又大又圆;可爱的小泡泡;调皮的小泡泡;你看它是躲猫猫的小泡泡;看,这是一对友爱的小泡泡。)

小结:我们吐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我们来给泡泡照张相吧!

2.教师出示排刷和颜料

师:我们请小排刷和颜料来帮它们拍照吧!

师:妈妈喜欢紫色的。

师:小排刷,手中拿,紫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左边起右边停。紫色照片拍好了,小排刷要回到自己的家呀。(示范:不小心弄到手上颜料,怎么办?让幼儿回答)

师:宝宝,你们是不是也想试试呀?

幼:想。

师:好,轻轻地游到画纸前,用油画棒画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然后用你喜欢的颜色给它们拍张照片吧!

三、幼儿操作

幼儿作画时,教師指导并用语言提醒幼儿:宝宝,用力吐一个大泡泡;小泡泡;小鱼想吐一个手拉手泡泡。

四、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师:宝宝,把你的照片放到这边空地上,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泡泡。看看其他宝宝拍的是什么颜色的照片。它是紫色的,五颜六色的照片真漂亮。

五、结束部分

篇5: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的分析:

二、目标的确定:

从幼儿的角度来思考,目标与内容的呼应,并结合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如下目标

1、感知玩泡泡游戏的乐趣。

2、学习用瓶盖画圆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的准备:

▼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表演法、扮演体验法、提问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幼儿的学习方法是:体验法,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物质准备:

1、可以吹出泡泡的物品,粗细不同的吸管。

2、画好小鱼的画纸、作画工具彩笔人手一份,大小不同的瓶盖。

▼人员准备:班主任,辅导老师共同参加

四、活动的实施:(重点)

▼第一个环节(准备)

向小朋友们说明今天的游戏内容,出示教具。(准备)

▼第二个环节:(演示)

辅教吹出泡泡,班主任老师徒手黑板简笔画“小鱼吐泡泡”

▼第三环节(互动)

▼老师们发放画纸,教导小朋友画泡泡

▼发现小朋友画不圆,出示大小不一瓶盖画泡泡。

▼交换大小不一瓶盖和颜色不一的彩笔作画。

第四个环节巧妙的设计问题(巩固)

1、小鱼吹泡泡画得好不好?(为了表扬小朋友)

2、泡泡用瓶盖画圆不圆?(为了说明用辅助工具)

3、多种颜色泡泡漂不漂亮?(为了提升审美观)

▼结束部分:(提升效果)

表扬幼儿们的表现,让幼儿们在鼓励中成长,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五、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要以游戏等幼儿喜好的方式进行,寓教于乐。

教学过程需充分注意幼儿安全问题,安全第一。

鼓励是成长的催化剂。

篇6: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设计思路:

我发现小班小朋友很喜欢泡泡,没事的时候在洗手时玩着手中的肥皂泡泡,在嘴里玩着泡泡沫,这是很不卫生的,还有的小朋友把泡泡玩具带到幼儿园,他们很喜欢,追着泡泡到处跑,兴奋得不得了。于是我抓住这个兴趣点,并设计了这节美术活动----泡泡出画,让幼儿体验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颜色吹泡泡,并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

2、尝试用吸管吹出泡泡,探索吹泡泡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有多种颜色的泡泡水、吸管大于幼儿人数、白纸贴在泥工板上是幼儿人数的两倍、清水一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宝宝,看!这是什么?伸出你们的小手,试试能把这美丽的泡泡接住吗?

二、探索留住泡泡痕迹的方法并实际操作验证。

1、教师:刚才你接住泡泡了吗?泡泡在哪里呀? 哦!泡泡不见了!

2、教师:这些美丽的泡泡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宝宝的小手碰到就破了,不见了,真可惜。宝宝能想个办法把这美丽的泡泡留住吗?

3、教师:我也有一个好办法,想知道吗?

演示:用有颜色的泡泡水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用白纸接住。

4、教师:看,泡泡留在哪里了?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泡泡在白纸上留下了它的痕迹,让我们一起来把泡泡留住好吗?

幼儿用白纸接泡泡。

5、小结:泡泡在你的白纸上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痕迹,绘成了一幅美丽的泡泡画。

三、出示工具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画的制作过程。

1、教师:看!谁来了?听,小狗说话了:宝宝们,看,我用吸管在白纸上吹出了美丽的泡泡画,你们能不能也用吸管吹出一幅美丽的泡泡画呢?

2、好,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3、教师融入幼儿一起吹泡泡,在吹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

(1)将吸管一头蘸上颜色水,舔一下。

(2)对着纸,轻轻地吹出一个泡泡,纸上就留下了一个彩色的泡泡。

(3)不要总用一种颜色吹,换颜色时要把吸管清洗一下。

(4)移动纸时要双手端平。

四、结束

教师:宝宝吹出的泡泡画真漂亮,可是泡泡画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收干才可以展出。来,让我们把泡泡画小心地搬回教室,等干了开一个小小展览,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首先运用让孩子们捉泡泡的游戏,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中感知圆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绘画兴趣。从而使他们由感知----熟悉----记忆----再现,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快思.教案网!用吹泡泡的形式来画画幼儿第一次接触,非常感兴趣,虽然看似简单的吹泡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碰到了种种挫折,但孩子们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当终于吹出一个个漂亮的泡泡时,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对待幼儿的作品,发现孩子变轻松了,我也轻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比我们大人还可爱的多,美丽的多。

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学会了用他们全副的精神去做他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活动结束时,我还让幼儿相互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再次达到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效应。同时也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自主评价,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

篇7: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画有小鱼的背景图,每组一张。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小鱼游》音乐,录音机。

4.《小鱼吐泡泡》课件。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鱼吐泡泡》课件,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1)师:小鱼宝宝们真可爱,一边游水还会涂吐泡泡呢!小鱼吐得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啊?它们是怎样吐泡泡的啊?

(2)出示画好的小鱼图:

师:图上的这些小鱼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3)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3.教师示范,明确注意事项

(1)教师示范用瓶盖印泡泡的方法。

(2)教师明确印画的要求,提出注意事项。

4.幼儿印画

(1)幼儿随着《小鱼游》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

(2)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瓶盖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该颜色时用抹布擦去。

5.互相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同伴间互相欣赏泡泡的大小与颜色,分享集体创作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篇8: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一、导入环节中的语言技巧

将必要的导语变无效提问为直接简要的陈述

例1:

[分析]:

这一段开场白是吹泡泡活动中必要的语言:启动活动、交代名称, 既然无法省略, 那怎么讲才能尽快进入主题呢?

首先, 这是一个预设的科学活动, 教师没有做其他可供幼儿选择的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 他就是要组织幼儿进行吹泡泡的体验。对此, 幼儿没有其他选择, 而可以自主选择的部分在活动过程的后面环节里;其次, 玩的愿望其实是在紧随其后的吹泡泡实际体验中获得并得到强化;再次, 在此处提问显然是一种“伪征求意见”的形式, 无法实质面对幼儿不同的想法。所以, 修改为第三次教学的语言形式。

二、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例2:

(1) 不用排比式地提问, 每次解决一个问题, 帮助幼儿明确要思考的重点、难点, 为继续学习作铺垫。依次提问能帮助幼儿有序地思考。第一次提出的问题, 是为了明确重点:知道泡泡棒是正方形的;第二次提出的问题, 是为了引出难点:泡泡棒的正方形口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呢?这两个问题依次提出, 为的是启发幼儿关于“棒与泡泡的关联”的思考, 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 按照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知顺序提问。幼儿对平面图形的认识顺序是:○、□、△, 所以将出示“△”调整为在“□”之后出现。

(3) 力求问题与教具出示的一致性。当幼儿看见的是时,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形?要回答是什么形状确实很难, 幼儿尽管犹豫了一下, 还是能够说出;但用遮挡法, 遮住泡泡棒的手柄, 突出△部分, 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正确的答案才能匹配, 也才是幼儿口中的三角形。

三、过渡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的技巧

例3:

例4:

过渡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的有效使用, 能够引发幼儿主动表达, 促进认知。用泡泡棒沾上泡泡水, 从不同形状的洞洞中吹出的泡泡居然是一样的, 这与幼儿在活动“猜想”部分的结果大相径庭, 是很有因悬念而获得的意外惊喜。而这个惊喜虽是经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 但还没有归纳总结, 多数孩子还沉浸在吹泡泡、玩泡泡的快乐中, 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操作过程, 观察、比对记录表, 需要教师用夸张、惊讶的表情、语气, 手势的指引、适宜的停顿等, 恰当地留下空白部分, 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回答来发现其中的趣味。

四、科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比如在例2中, 教师原来的提问语是“能吹出什么形的泡泡”, 后来修改成“能吹出什么样子的泡泡”, 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呢?我们知道, “圆形”等用“形”字表述是用来描述平面的, 而泡泡是立体的, 那么提问就应该问:泡泡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什么形的”。

形状和形体是不同的几何概念, 教师的提问与答案应具有概念上的准确性, 才不会误导幼儿, 造成他们对平面与立体的混淆, 才不会影响其今后关于几何的学习。这种情况在其他科学活动中也时有发生, 例如在学习数量时, 有的教师使用量词不够准确, 把一支香蕉说成“一个香蕉”, 一把椅子说成“一个椅子”, 一面钟说成“一个钟”, 等等。这样给幼儿造成量词搭配的错误认识;再如, 明明是在比较粗细, 却说成比较大小。因此, 教师应该讲究语言的准确性, 不能因为自身不准确的语言, 导致“科学”两字发生偏差。

五、科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的作用

(1) 明确活动内容。在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内, 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等。

(2) 启发、引导幼儿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

(3) 为幼儿营造层次清晰的思维环境。

(4)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

篇9:小班美术活动:子弹壳拓印画

在我园学军特色课程下,我们小班开展了《兵器真有趣》的学军特色主题活动。我们的孩子在众多的兵器中,对枪情有独钟。打枪需要什么?当然是子弹啦!小小的子弹壳也有许多的小“秘密”。那就让颜料和子弹壳两个好朋友来告诉我们吧!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喜欢用水彩笔、印泥等印印玩玩。在特色主题活动中,我们给他们提供舞台,满足他们的拓印需求。我们用颜料和子弹壳在白纸上进行拓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来尝试点点、印印、滚滚等,创作一幅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二、实践与操作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子弹壳进行拓印画,感受拓印画的艺术美;

2.尝试用滚、点、印等方法,丰富作品内容;

3.体验拓印画的乐趣,敢于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每组桌面放有子弹壳若干、调色盘并调好颜料、抹布、水粉纸等;幼儿事先穿好罩衣;子弹壳模型坦克、飞机。

活动过程:

1.出示子弹壳,玩一玩子弹壳。

(1)出示子弹壳,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玩过吗?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每人一个子弹壳玩一玩。

(3)小结:子弹壳的玩法。

教师边玩边总结:子弹壳可以吹哨、滚一滚,可以竖起来两个互相敲一敲。

2.探索:子弹壳和颜料做游戏。

(1)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幼儿。

师:子弹壳还会和颜料做游戏,我们来看看它们怎么做游戏的?

(2)引导幼儿用玩子弹壳的方法,尝试将子弹壳沾上颜料在纸上涂鸦。

教师示范将子弹壳轻轻压到纸上,纸上出现一条印痕。

(3)幼儿在报纸上尝试拓印。

师:猜猜它还能变成什么?

教师用印子弹壳的方法,印成一朵花或太阳。

我们用子弹壳圆圆的头也来和颜料做游戏,怎么玩呢?

启发幼儿先思考、尝试,然后教师介绍变成雨点、变成珍珠项链等。

教师先让幼儿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自由涂鸦。

师:刚才我们玩子弹壳时,子弹壳还能滚一滚,现在有颜色的子弹壳滚一滚会怎么样呢?试一试!

幼儿在报纸上自由尝试各种滚法,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可以变成什么?

3.欣赏范画,感受作品的美。

欣赏教师作品,引导幼儿猜一猜这是怎么画的?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用子弹沾颜料压出来的,还有的是用子弹壳的头印出来的,还有的是滚出来的。

4.边示范边介绍拓印方法及操作规则。

(1)子弹壳在颜料里滚一下后,用手拿起轻轻在纸上印一印、点一点或滚一滚,变成你想要的东西,变成太阳、树、雨点、小河等都可以。

(2)要注意纸面要干净,颜色没了再到调色盘中滚一滚。

(3)印好后的画要放在桌面晾干,然后用抹布擦干净小手。

5.幼儿用子弹壳自由创作。

(1)幼儿选择材料,自由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欣赏幼儿作品。 三、成效与反思

子弹拓印画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通过幼儿自由地探索子弹壳的玩法,对活动的重点环节进行了调整,明确在拓印中的规则和要求。在教师语言的提醒下,幼儿能明确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做什么。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教师也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间。对于子弹壳做的艺术品——坦克、飞机模型的出示和欣赏也恰到好处。因为有了规则的细化,在活动过程中,层次就很分明,逐步引导幼儿,如放松玩一玩,说一说,动一动,幼儿兴趣高涨,说到和颜料做游戏,幼儿好奇地围了上来,观察老师怎样用子弹壳和颜料做游戏,示范过后,让幼儿自己做游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探索子弹壳能做什么。幼儿在表述时有了自己的想法,思维比较活跃。活动时间是有限的,“互相欣赏作品”作为活动延伸在活动后开展,让活动更加圆满丰富。

幼儿的作品有满幅的圆点的图案,是来表现衣服的花纹;也有一枝“梅”似从墙角伸出;也有大师的随性而提……孩子们的创意无穷!

四、对话与解读

活动素材:

子弹壳制作艺术品

创新之处:

在生活中树叶、玩具等物品都可以拓印,但是子弹壳在生活中不是很多见,是我们部队幼儿园特有的资源,幼儿玩起来的方法很多,我们抓住子弹壳的特性,请幼儿尝试点点、印印、滚滚,创作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专家点评:

篇10:托班美术教案泡泡画

1。启发孩子用数种色彩吹小泡泡,并用吹小泡泡的方式画画。

2。培育孩子对美术的`兴致。

3。培育孩子较佳的卫生习惯。

教学预备:

1。每一组1份各自用数种水彩色彩着色的洗洁净,每个人1根吸管。

2。范画:小泡泡画1张。

3。每个人1张画画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带孩子玩捉小泡泡的游戏,激起孩子兴致。

二、展示范画,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

(展示范画)教师:看!这用笔画上有种种色彩的圆圈,多漂亮呀!你们想明白他们是怎样话出来的吗?

三、展示工具教学材料,幼儿教师演示小泡泡画的过程。

1。这儿有五种色彩的吹小泡泡用的水,他们是红色、黄色、绿色、兰色与紫色。另外还有吸管,用吸管蘸上色彩水后就可吹出漂亮的小泡泡画。

2。幼儿教师演示小泡泡画

(1)将吸管一头蘸上色彩,舔一下。

(2)对着纸,悄悄地吹出一小泡泡,纸上就留下一五颜六色的小泡泡。

(3)别总用一种色彩吹,要常常变换色彩吹出不一样色彩的小泡泡。

四、交代要求,孩子动手操作,幼儿教师指导。

此刻请孩子来吹小泡泡画画,要求把画纸上都画满小泡泡。

孩子动手操作,幼儿教师指导,协助孩子领会吹小泡泡的方式,做好吹画作业。勉励孩子把空白画纸都画满。叮嘱孩子留意卫生,别把染色的小泡泡吸入嘴巴里。

篇11: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1.引导幼儿用多种颜色吹泡泡,并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准备:

1.每组1份分别用多种水彩颜色着色的洗洁净,每人一根吸管。2.范画:泡泡画1张。

3.每人1张作画卡片。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玩捉泡泡的游戏,引起幼儿兴趣。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出示范画)师:瞧!这画上有各种颜色的圆圈圈,多漂亮呀!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话出来的吗?

三.出示工具材料,教师演示泡泡画的过程。

1.这里有五种颜色的吹泡泡用的水,他们是红色、黄色、绿色、兰色和紫色。还有吸管,用吸管蘸上颜色水后就可以吹出美丽的泡泡画。2.教师演示泡泡画

(1)将吸管一头蘸上颜色,舔一下。

(2)对着纸,轻轻地吹出一个泡泡,纸上就留下一个彩色的泡泡。(3)不要总用一种颜色吹,要经常变换颜色吹出不同颜色的泡泡。四.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现在请小朋友来吹泡泡作画,要求把画纸上都画满泡泡。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完成吹画作业。鼓励幼儿把空白画纸都画满。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篇12:《吹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1、通过尝试用吸管吹泡泡的方法作画,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兴趣。

2、引导幼儿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配有1份分别用红、黄、蓝水彩颜料着色的洗洁精,1根吸管。

2、幼儿人手一份熊猫“吹泡泡”画面及吹泡泡玩具一份。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小熊猫的生日到了,熊猫妈妈问小熊需要什么礼物,小熊猫说:“妈妈,要是你能送我一套吹泡泡的玩具,那该多好呀!”妈妈答应了小熊猫的要求,真的送给它一套吹泡泡的玩具。小熊猫可高兴啦!它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吹起了泡泡。

2、教师边念儿歌,边吹泡泡。

3、幼儿练习吹泡泡,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圆又大。

4、小熊猫吹了好多的泡泡,可是现在有点不开心,因为泡泡都飞走了,能不能把泡泡留在家里呢?

教师示范:“小吸管,手中拿,放放平,轻轻吹,‘呼’,找个空位子坐一会。”教师边念儿歌,边将吸管一头蘸上颜色,拿平吸管,轻轻地吹出泡泡,并将泡泡轻轻地放在图画纸上,纸上就留下了一个彩色的泡泡。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提醒幼儿用多种颜色吹出不同颜色的泡泡,鼓励幼儿把空白纸吹满。

6、带领幼儿到外面去做吹泡泡的游戏,看看在太阳底下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反思:

篇13:小班绘本阅读活动:小老鼠学画画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语言、情节重复且充满趣味性的图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盲目性大,不能长时间地静心阅读。

绘本《小老鼠学画画》内容本身就多彩、有趣。故事以形象逼真的小老鼠为主角,以它们跳进不同颜色的颜料桶画出相关联的物体为主线,在不断跳跃、不断绘画的重复过程中感知色彩间的关联。这样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符合小班孩子的阅读特点。为了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对阅读更有兴趣,我选择对画面进行处理,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表述,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愿意大胆地猜测和表述小老鼠学画画的过程,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图书内容详见视频。重点图片设计意图:图1,妈妈在门外的喊声有符号提示,小老鼠未拉出之前仅在洞口露出一点尖尖的嘴巴,有助于幼儿对画面细节进行观察。图2,小老鼠用红色画出的物体开始是折起看不见的,在幼儿猜测之后再自上而下展开。图3,三个可折叠可拉出的黄色颜料桶,动静结合吸引孩子的注意。图4、图5,幼儿可以在自制绘本上实现故事情境中的“变”。绿色的颜料桶内能一个接一个拉出绿色的植物和动物;紫色的颜料桶内把白色的葡萄放进去,能“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活动过程

一、集体阅读

1.集体阅读大图书画面的前两页。

提问:这是谁?它想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表述。可以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教师从自制图书的墙洞内拉出一串老鼠,让幼儿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多少只。

提问:谁出现了?它们想干什么呢?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五只老鼠的动作,从动作中解读、猜测老鼠间的对话。

2.做一做,说一说。

提问:第一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红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教师可将老鼠跳进红色颜料桶里的情境游戏化,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模仿跳入颜料桶的动作,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你变成什么颜色的老鼠了,你用红色可以画出什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老鼠用红色画了什么。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苹果”时,教师可以追问“你吃过的苹果是什么味道”;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棒棒糖”时,教师可以提问“红红的棒棒糖可能是什么口味的”;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蝴蝶结”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戴蝴蝶结,戴上蝴蝶结感觉是怎样的”,激发幼儿对自身体验的表述。

提问:第二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黄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可引导幼儿对生活中黄色的物体进行回忆,如黄色的水果、黄色的动物以及黄色的日用品,并根据种类进行大胆猜测、表述。

二、自主阅读

提示: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前提问“还有三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内?画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过程中注意对个别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让书平摊在桌上,一页页翻看,轻声交流等。

1.依次提问: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老鼠?小老鼠用绿色画了什么?除了小老鼠画的,你认为绿色还能画什么呢?小老鼠用紫色画了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小老鼠用蓝色画了什么?

提示:借助提问引发幼儿阅读画面后充分表达,同时运用辅助性提问“绿色还能画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颜色的关注。绿色的老鼠画了圣诞树和叶子,教师可在大绘本上“变魔术”,从绿色颜料桶内拉出绿色的物体。紫色的老鼠在小绘本上画了葡萄和茄子,可以让幼儿到前面的自制绘本上“变一变”,把白色的葡萄放进颜料桶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2.延伸提问:五只老鼠都跳到画册上画画了,到底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回到教室里和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篇14:小班绘本阅读活动:小老鼠学画画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语言、情节重复且充满趣味性的图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盲目性大,不能长时间地静心阅读。

绘本《小老鼠学画画》内容本身就多彩、有趣。故事以形象逼真的小老鼠为主角,以它们跳进不同颜色的颜料桶画出相关联的物体为主线,在不断跳跃、不断绘画的重复过程中感知色彩间的关联。这样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符合小班孩子的阅读特点。为了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对阅读更有兴趣,我选择对画面进行处理,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表述,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愿意大胆地猜测和表述小老鼠学画画的过程,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图书内容详见视频。重点图片设计意图:图1,妈妈在门外的喊声有符号提示,小老鼠未拉出之前仅在洞口露出一点尖尖的嘴巴,有助于幼儿对画面细节进行观察。图2,小老鼠用红色画出的物体开始是折起看不见的,在幼儿猜测之后再自上而下展开。图3,三个可折叠可拉出的黄色颜料桶,动静结合吸引孩子的注意。图4、图5,幼儿可以在自制绘本上实现故事情境中的“变”。绿色的颜料桶内能一个接一个拉出绿色的植物和动物;紫色的颜料桶内把白色的葡萄放进去,能“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活动过程

一、集体阅读

1.集体阅读大图书画面的前两页。

提问:这是谁?它想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表述。可以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教师从自制图书的墙洞内拉出一串老鼠,让幼儿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多少只。

提问:谁出现了?它们想干什么呢?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五只老鼠的动作,从动作中解读、猜测老鼠间的对话。

2.做一做,说一说。

提问:第一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红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教师可将老鼠跳进红色颜料桶里的情境游戏化,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模仿跳入颜料桶的动作,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你变成什么颜色的老鼠了,你用红色可以画出什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老鼠用红色画了什么。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苹果”时,教师可以追问“你吃过的苹果是什么味道”;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棒棒糖”时,教师可以提问“红红的棒棒糖可能是什么口味的”;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蝴蝶结”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戴蝴蝶结,戴上蝴蝶结感觉是怎样的”,激发幼儿对自身体验的表述。

提问:第二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黄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可引导幼儿对生活中黄色的物体进行回忆,如黄色的水果、黄色的动物以及黄色的日用品,并根据种类进行大胆猜测、表述。

二、自主阅读

提示: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前提问“还有三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内?画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过程中注意对个别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让书平摊在桌上,一页页翻看,轻声交流等。

1.依次提问: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老鼠?小老鼠用绿色画了什么?除了小老鼠画的,你认为绿色还能画什么呢?小老鼠用紫色画了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小老鼠用蓝色画了什么?

提示:借助提问引发幼儿阅读画面后充分表达,同时运用辅助性提问“绿色还能画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颜色的关注。绿色的老鼠画了圣诞树和叶子,教师可在大绘本上“变魔术”,从绿色颜料桶内拉出绿色的物体。紫色的老鼠在小绘本上画了葡萄和茄子,可以让幼儿到前面的自制绘本上“变一变”,把白色的葡萄放进颜料桶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2.延伸提问:五只老鼠都跳到画册上画画了,到底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回到教室里和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篇15:《吹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在吹泡泡的游戏情境中尝试用炫彩棒画封闭圆,并用手指蘸水晕染,感受涂鸦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炫彩棒画封闭圆

环境与材料:

经验准备: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对泡泡的外形特征有了解;认识常见的颜色。

物质准备:课件PPT,红、黄、绿、蓝各色炫彩棒若干,绘画纸若干,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今天韦韦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你们认识吗?你们吹过没有?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及大小,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结合PPT课件)

: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泡泡飞得高高的,有的泡泡飞得低低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泡泡们在一起玩游戏。

二、绘画操作:吹泡泡

1、教师示范讲解

过渡语:吹泡泡的游戏真好玩,炫彩棒笔宝宝也要来吹泡泡。(放音乐)

教师示范画。(儿歌指导)

2、幼儿绘画操作

过渡语:还有很多炫彩棒笔宝宝也想来吹泡泡,你们来和它们一起吹泡泡好吗?

重点指导:

封闭圆、换色、蘸水晕染

四、欣赏交流:

篇16:《吹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在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和分辨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和人吹泡泡时的动作等。

2、让幼儿把游戏活动中所观察到的、体验到的,大胆地用画表现出来。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让幼儿自带吹泡泡用具。

2、准备红、黄、蓝、绿、紫等水彩。

3、印好或画好的趣味智力游戏图“小丑少了什么”。

4、幼儿添画图。

教学过程

1、户外观察活动

教师先引导幼儿带着自己的吹泡泡玩具到户外尽情地玩一会儿。然后,教师组织幼儿围成圆圈,找一两个会吹泡泡的幼儿到中间吹,其他幼儿边观察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刚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泡泡的大小一样吗?”

“在蓝天和阳光下,泡泡都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看见小朋友吹出的泡泡后,欢呼跳跃,七嘴八舌地说:“泡泡吹出来是一串串的”;“泡泡有大有小”;“风一吹泡泡都飘起来了”;“泡泡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泡泡有红的、黄的、绿的,还有一半红一半绿的”……)

2、教师适当总结

幼儿的回答后,再引导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或让他们自由结伴游戏,彼此观察对方吹泡泡时的动作、表情等。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玩、一起吹,最好多吹出几个大泡泡,让幼儿感到惊喜,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提出要观察的具体问题:“吹泡泡时嘴是什么样的?”“两只手拿着什么?”“身体是什么动作?”幼儿观察完了,也玩得差不多了,教师带着他们回到教室。

师生对话

教师先让幼儿闭上眼睛,趴在桌上稍加休息,边休息边动脑筋想一想:准备画什么?怎样画更有趣?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心中的想法去画。 3、教师演示画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出一串一串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

4、幼儿作画

幼儿经过观察、思考,急于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鼓励幼儿先直接用笔在纸上作画。幼儿作画时教师不干涉,让幼儿自由地画。

5、拍画游戏

课后可让幼儿分组做拍画游戏(用圆形模具蘸上各种水彩,拍印在黑纸上或深色纸上,同时将画好的人物剪下,贴在纸上)。在教师帮助下,幼儿边玩边集体创作大型壁画吹泡泡(将幼儿分组拍画的吹泡泡画连接起来即可)。壁画可以张贴在画廊里,也可以在教室中专门开辟一块创造天地专栏,展示幼儿的作品。这不仅能锻炼幼儿敢于下笔的胆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贴、拍等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篇17:小班美术活动《吹泡泡》教案

美术活动是孩子宣泄心情、想象,创造新鲜事物的理想活动。它最能体现孩子对世界以及所有事物的原始看法。吹泡泡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有趣的活动,孩子们玩起来乐此不疲。本次活动力图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从吹泡泡游戏的趣味性出发,借助泡泡鲜明的形象特征,把孩子的想象作为美术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在富有兴趣的活动中想象做画,拓展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乐园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活动目标:

1、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并能创造美。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养成良好的做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小鱼头饰、泡泡水、抹布、吸管(人手一根)、颜料(红、黄、蓝、绿橙)。

2、熟悉歌曲《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玩吹泡泡的游戏,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教师和幼儿扮演小鱼跟随音乐的节拍走进教师。教师:“鱼宝宝们,我们一起去水里游一游吧。(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走进教室。)在水里游泳真快活,我们一起来吐泡泡吧!”(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吹泡泡。)

分析:这一活动环境的创设很有童趣,让孩子扮演小鱼的角色,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游戏的需要并积累吹泡泡的经验。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将泡泡吹落在画纸上,引导幼儿想象添画。

1、引导幼儿讨论留住泡泡的方法。

教师:“彩色的泡泡可真漂亮,可是泡泡一会儿就不见了。你们有没有办法将泡泡留下来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幼儿一起尝试。)

分析:从玩吹泡泡游戏激发兴趣,到想办法将泡泡留下来,将游戏活动过渡到教学活动,一切那么自然。同时,引导孩子们团结起来运用集体的智慧,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体现了尊重幼儿教育行为。

2、引导幼儿想象添画。

教师:“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我看到的泡泡是圆圆的。我看到的泡泡是彩色的,好漂亮。

师:你觉得这些圆圆的泡泡像什么呢?幼:圆圆的像太阳、的像气球、圆的像盘子……

分析: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唤起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大胆地想象和创造,为后面的想象添画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你能不能试着把刚才的泡泡变成太阳呢?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小结:“因为太阳是个圆,泡泡也是一个圆,将圆圆的泡泡添画上光芒就变成了太阳!”

四、欣赏与评价。

教师:“快邀请你的好朋友快来看看,告诉他,你将泡泡变成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篇18:画泡泡小班美术教案

一、触摸颜色,激发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幼儿“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有兴趣,并感到愉快”。借助什么来诱发幼儿对手指印画的兴趣,从而喜欢上手指印画呢?从心理学讲,红红绿绿的颜色对小班的孩子很有吸引力。所以,开始时我只给他们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们在纸上随意点点,说说自己点的什么。后来, 我再给他们准备一些带背景的纸,如天空、草地、大树、海洋等,一次一种,让他们给背景添上各种点点,或变成雨点、露水、苹果、小鱼等。开始几次点画色时,由于手眼不协调,幼儿常常会把颜料到处点,添画不恰当,但经过几次练习,一个个终于印完了。每一次我都帮他们写上名字,装饰后贴在墙上,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极有成就感,都开心极了。有了成功的起始,接下来我又准备了一些稍微复杂的背景如桃树、林间小路等,让孩子们用手指添画桃花、鹅卵石等。孩子们在点画时,手眼协调能力明显不同,会越来越准确地点到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孩子们作画的兴趣也有增无减。

二、欣赏美图,积累经验

小班幼儿容易受周围人文环境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室内外的环境和墙饰的美化都作了精心布置,让幼儿感受到无处不存在着手指印画的美。这样,能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幼儿在受到这种文化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了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我还在带领他们外出活动或散步时,随时给他们介绍美的手指印画图案,教他们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动植物的造型,哪些是可以用手指来画的,哪些是需要添画的,积累孩子的经验,并给孩子留出一面涂鸦墙,让他们用手指在上面印出自己看到的或心中想到的画,促进心、眼、手的协调。

三、用心探索,收获成功

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于外界的新奇事物往往感到好奇,喜欢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也愿意去尝试新的活动材料。就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他认为:“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只有自己亲身感受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 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些有情节的手指印画,如小蝌蚪找妈妈、节日的气球等,让他们自己动手玩指印画,让小手随着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而作画。例如在玩手指印画小蝌蚪的时候,有的幼儿会将小蝌蚪排成整整齐齐的,说是小蝌蚪在排队找妈妈;也有的幼儿把小蝌蚪的头聚在一起,尾巴朝外的,说它们一起在想找妈妈的办法……在每次活动中,也有些幼儿印出来的图案达不到心中想象的物体的形象,会和我求助。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有“物我同一”性(即他们会认为生活中的玩具、树木、小草等跟他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的特点,为顺应他们的心理特征,我们采用了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我教幼儿用两个指印画小鸡,但有的幼儿往往将指印分得很开。我悄悄告诉他们小鸡的头和身体分开了,会非常疼的,会哭的,孩子很快便会把它们连在一起。这一次次有趣的手指印画活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这也说明他们的手、眼、脑已经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协调。

四、尝试合作,众手成画

幼儿能够单独创作了,能不能合作创作呢?我觉得幼儿不仅是个体,他还是社会人,将来需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所以幼儿学会与他人共处,掌握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纲要》也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通过手指印画活动中互相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如手指点画《腊梅开花了》,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几张大纸,画好树干,指导孩子和同伴合作,一起为腊梅树添画漂亮的花。孩子们虽然站的挤挤挨挨,却是忙而不乱,一个个心、眼、手一致,众手齐动,点点成画。你点一下,我点一下,朵朵梅花开了满满一树。还有小朋友在天上添画出云朵,在树下点了几个手指印,添画上长着火柴一样手脚的小人呢!看着自己的成果,小家伙们争着介绍自己创作的梅花。看来让幼儿和同伴合作手指印画,不仅能促进幼儿自身的手眼协调,还促进了他们和同伴之间的协调, 更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无穷的创造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手指印画适合小班幼儿,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手指蘸颜料的感觉,发展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涂鸦方式。在完成一幅作品的同时,幼儿的小肌肉和手指的灵活性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在点画活动中感受到了美术的无限乐趣。手指印画不仅让幼儿们觉得画画是件容易而有趣的事情,而且能激发幼儿们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小班幼儿的手眼协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每个孩子创作的指印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世界上每个人的手指指纹都是唯一的。教师要让幼儿学习手指印画,来逐步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会为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优势,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小餐饮监管下一篇: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你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