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2024-04-08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通用12篇)

篇1: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初步学习在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动作,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吹泡泡的工具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吹出一串串泡泡,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2、引导幼儿回忆吹泡泡的情景,学习5、6句歌词

教师:泡泡到哪去了?

我们来喊一喊它:泡泡 × |泡泡 × |(泡泡 抓 泡泡 抓)

引导幼儿说出“泡泡不见了”。(边说边做动作)

3、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1—2遍,在间奏处用吹泡泡的动作表示

教师:泡泡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通过动作帮助幼儿回忆歌词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吹呀吹泡泡 有大又有小 飞呀飞上天 飞呀飞上天)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有节奏的念歌词并做出动作。“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教师带幼儿听琴按节奏念歌词

重点练习在间奏处用吹泡泡的动作表示

幼儿学习演唱歌曲2—3遍

幼儿歌唱过程中,教师用歌声、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逐步退出,鼓励幼儿自己大胆跟琴唱。

4、结束活动:教师吹出许多泡泡,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结伴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极具童趣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和富有画面的歌词都让孩子们非常喜欢,由于是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本次活动的开展十分顺利,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动中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628字。

篇2: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的游戏情境,记忆歌词,掌握间奏。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在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吹肥皂泡的经验。

2.歌词磁带“泡泡不见了”。

3.幼儿吹泡泡的工具和肥皂水。

活动过程

1.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谈论泡泡。

幼儿回忆吹泡泡的情境及泡泡的`大小、颜色,以及泡泡最后会怎样的问题,教师有重点地反馈歌曲中的内容,如“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还会飞呀飞上天,最后炸掉了”,为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做准备。

2.幼儿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记忆并学唱歌词,掌握间奏。

(1)幼儿学习第一句歌词,在第一间奏处模仿吹泡泡两次。

教师范唱第一句歌词,然后幼儿创编吹泡泡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56565ˇ553)。幼儿重点练习跟着间奏吹泡泡的动作,每小节吹泡泡一次,教师带领幼儿歌唱和吹泡泡交替练习。

(2)幼儿学习第二句歌曲,在第二间奏处模仿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

幼儿说出泡泡“有大又有小”,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范唱第二句歌词,幼儿做出大和小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232325721),幼儿重点跟着间奏练习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教师边做,边轻声提示“做个大泡泡,做个小泡泡”。幼儿教师自然地跟教师,唱与做动作交替练习。

(3)幼儿学习念、唱第三、第四句歌词。

教师做泡泡向上飞的动作并念歌词“泡泡飞呀,飞上……”幼儿填空“飞呀,飞上天”。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念、唱第三、第四句乐句。

(4)幼儿看教师表演及回答教师的问题,学唱最后一句歌词。

教师按节奏说最后一句歌词,在休止处做出泡泡爆炸状,并轻轻发出“啪”。最后提问“泡泡怎么了?”幼儿自由回答,说出“泡泡不见了”。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最后一句歌词。

(5)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念一遍歌词,在间奏处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用手势和动作提示幼儿念歌词、做动作。

3.幼儿跟琴练习演唱歌曲3~4遍。

幼儿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歌声、体态等提示幼儿,注意逐步退出,幼儿自己跟琴走。

4.幼儿边听歌曲录音,边与教师一起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轻松达成活动目标。第一环节幼儿通过看泡泡、说泡泡、捉泡泡的游戏运用身体语言愉悦地掌握了儿歌内容。

篇3: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形物体能滚动,探索车轮的特点。

2、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各类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供幼儿操作的废旧物品、玩具汽车、美工区的材料、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指导:

1、动手操作,投放有车轮和无车轮的玩具汽车,让幼儿自由选择一辆玩具汽车,玩一玩、开一开。

2、谈话,请小朋友一起想一想、说一说。a.刚才你玩什么车?发现什么?b.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车跑起来?

3、幼儿自由探索。(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引导幼儿把各种形状的物品都试一试、滚一滚,找一找,找出适合当车轮的材料。

(2)讨论:a.幼儿互相说说自己拿了什么物品当车轮。b.幼儿互相比一比谁的车轮跑得快,为什么?c.说说球能不能当车轮,为什么?

3、教师小结:因为象球一样的车轮会到处滚动,不好掌握方向,而象滚筒一样的车轮只能向前后滚动,能更好的掌握方向。

4、分组活动:汽车制造厂各区材料准备:a.撕贴:提供各色蜡光纸、胶水、图画纸,让幼儿撕贴车辆,并从各种形状的图形中找出正确的图形做车轮。b.泥塑: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引导幼儿搓、捏出汽车的形状。c.找车轮:提供大小不同的无车轮卡纸汽车、大小不同的各种图形卡纸、胶水,让幼儿按照车辆大小的不同来找出相应大小的车轮。

提出要求:a、把自己制作好的“汽车”放到“停车场”内。b、引导幼儿在各个活动区自由操作。

5、讲评:幼儿互相参观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辆“汽车”。

反思: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兴趣的话题中延伸而来,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关注点,并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有关材料展开一次有趣的探索活动。活动形式宽松自由。教师始终处于观察、引导的角色,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探索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幼儿一定知识经验的支持。活动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互动非常积极,由于材料丰富、有趣,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整个活动宽松、自由,幼儿不仅玩得开心,并在玩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

篇4: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都需锻炼。本班幼儿在平时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力差,为锻炼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只勺子。

2、白糖、果珍、黄豆、红豆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化)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快思.教案网!(盐、果珍、奶粉等)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白糖、果珍、黄豆、红豆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并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小朋友分享。通过每位幼儿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发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溶化了,看不见,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不能溶化,看得见。由于实验的操作过程充满乐趣,激发了幼儿的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材料的多样性,和工具的便捷性,在今后的活动将多注意这些不足之处,尽量做到完美

篇5: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篇6: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知道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糖比水果糖块融化得快。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材料

1.白糖、水果糖块。

2.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两个,搅拌用的勺子两把。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神奇的魔术,不过在变魔术之前我要提问几个问题:

(1)师:“你们喝过糖水吗,为什么很甜呢?”

(2)用“糖水里的糖宝宝怎么不见了呢”提问,激发出幼儿探究的兴趣。

2.变魔术:请小朋友观察实验,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知道糖宝宝是被水溶解了。

3.猜一猜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糖和水果糖块谁溶解得比较快呢?请幼儿操作,观察结果。

活动总结

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糖比冰糖化得快;用小勺子搅拌可以加快白糖的溶解。

活动延伸

还有什么像糖宝宝一样会被水溶解呢?哪些不会被水溶解呢?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篇7: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能跟着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欣赏过乐曲A段。

2.物质准备:乐曲完整及分段音乐,皮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有一群小老鼠,趁着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感受乐曲旋律,理解音乐情节。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含义。

2.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的动作。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是怎么走的?它一边走一边在干什么?

3.播放第二遍A段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感受老鼠的心情,能合拍地做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动作。

引导语:小老鼠们,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一定要转头看看,说不定大花猫就在附近看着我们呢。

三、结合故事,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B段。

1.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走着走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被一块大大的、粘糊糊的泡泡糖粘住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却粘在另一只手上了,它用脚踩住用力拉,脚被黏住了;它再用手去拽,手和脚粘在一起了,它再用力一拽,差点跌倒了,但终于把泡泡糖甩开了。

(2)提问: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表情是怎么样的?

(3)结合问题“泡泡糖可能会黏在小老鼠身体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尝试从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引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引导幼儿在完整乐曲伴奏下大方表现故事内容,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旋律变化。

四、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

1.以“猫叫声”引入,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玩法:个别幼儿扮演“猫”,音乐开始时小老鼠们跟着音乐节奏大方的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要赶紧跑回家里躲起来,否则会被猫抓到。

规则:必须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后才能跑回家;若没做动作或被猫抓到者停止一次游戏。

2.师幼共同游戏。

(1)第一次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合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提醒幼儿注意遵守游戏规则。

(2)第二次游戏:提供橡皮筋,引导幼儿借助橡皮筋,形象的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

(3)第三次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运用橡皮筋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提醒幼儿注意皮筋的弹力。

五、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篇8: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感应音乐节奏[X X X-]。

2、能伴随音乐做开车和按喇叭的模仿律动,体验律动游戏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什么车开来了》

2、经验准备:认识各种车,知道各种车的喇叭声。

知道要点:

1、活动重难点:能伴随音乐做开车和按喇叭的模仿律动感应节奏 ta ta.2、指导要点:调动幼儿生活经验,随着音乐的变化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钢琴弹奏音乐《小司机》,教师带幼儿听着音乐做开车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唱着歌开车去玩游戏啦!准备还了吗?现在我们出发了!

2、练声:(C-E调)2 3 4 5 —| 5 4 3 2 1 —

小 朋 友 们 好!江 老 师 您 好!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个位置坐好!听江老师是怎样跟小朋友们问好的!(先集体问好后个别幼儿问好)

3、经验回忆,熟悉音乐旋律。

师: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刚刚我们是开着什么车进来的呀!(幼儿:小汽车)除了小汽车,你们还知道什么车,那卡车的喇叭是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的,有谁来学学?

4、肢体律动,熟悉音乐旋律。

(1)肢体拍奏(拍手),熟悉音乐旋律。

师:江老师今天有带来了首好听的歌曲,江老师唱歌小朋友拍手帮江老师大节奏。

(2)、引导幼儿一起学卡车喇叭声(笛笛笛,初步感应节奏)

师:小朋友听完这首歌曲,歌曲里面卡车喇叭声是怎样唱的呀!有谁来学学?请小朋友看看节奏宝宝也来了(出示节奏卡:[X X X-])节奏宝宝是这样唱卡车喇叭声的。

5、律动游戏

(1)、自由探索

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开卡车和按喇叭的肢体律动。

师:哦!小朋友知道卡车的喇叭声是“笛笛笛”的,那有谁啦做一下怎样开卡车的呢?

伴随音乐节奏做开车和按喇叭的模仿律动。

师:现在我们配上音乐边唱歌边开卡车按喇叭。

(2)、肢体律动

当钢琴弹到“卡车开来了”时,小朋友有节奏地小跑步,双手做开车的动作,弹到“笛笛笛”时,卡车停止,双手按音乐节奏做按喇叭的动作,注意表现[X X X-] 节奏。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学会了怎样开卡车了,江老师觉得再加上一些动作在里面就更好了,看江老师是怎样跟着音乐一起做的。

6、完整表演开卡车

教师与全体幼儿伴随音乐进行表演,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教师当车头,带着幼儿听音乐表演律动开卡车。

师现在庆小朋友们排队当车身,江老师来当车头,我们一起来边唱歌边开车。哇!小朋友们真棒,我们一起开着卡车到外面操场玩游戏吧!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符合小班年龄段的活动,从活动的开始到结束都在贯穿着游戏在其中。孩子们非常喜欢跟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这是4/4拍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唱得朗朗上口。符合小班年龄段学习。

篇9: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情景表演于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知道不讲卫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地用动作来进行表演。

3、初步学习创编演唱并表演。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动物的头饰(小羊、小兔等)

(2)歌曲FLASH、中班幼儿的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猪小弟

1、今天我们这来了一位下动物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做游戏呢。这个小朋友长得肥头大耳,胖乎乎的,吃饱就睡,走起路来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谁呀?

(小猪)

——这只小猪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猪小弟”

2、瞧,他来了——(看FLASH)

3、你们看,这猪小弟长得怎么样?

咦,他这是要去哪啊?去干什么呢?原来他想去找朋友玩啊,那他会找谁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幼儿猜测讨论。

二、欣赏歌曲情境表演,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1、欣赏第一段情境表演。

——刚才猪小弟去找谁做游戏? 小羊有和猪小弟做游戏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小羊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这么说呢?

2、引导幼儿一起学学小羊说:哎呀呀,你的身上都是泥,快去洗洗吧。

3、猪小弟还会去找谁做游戏呢?

小动物们会怎么说呢?

4、欣赏情境表演第二段。

提问:猪小弟去找谁?

小兔有没有和他玩?小兔是怎么说的?

5、引导幼儿学习小兔的话,要做出厌恶的表情。

三、学唱并进行表演。

1、带领全体有人当小羊,请中班情境表演的幼儿当猪小弟,进行情境表演,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2、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演唱,一人当小兔一人当猪小弟进行表演。

四、创编。

1、猪小弟还会去找谁玩呢?

小动物会怎么说呢?(全班幼儿一起说)感受歌曲中重复的特点。

2、全班幼儿一起边表演边演唱。

3、没有人和猪小弟玩,怎么办?(去洗澡)

4、带猪小弟去洗澡。听音乐,做洗澡的动作。

5、FLASH演示干净的猪小弟:洗完澡啦,猪小弟变得怎么样?

引导幼儿讨论:这时猪小弟去找朋友玩,朋友们会怎么说呢?会和猪小弟玩吗?

6、欣赏歌曲最后一段。

7、师小结:干净的宝宝人人爱,要讲卫生、爱清洁。

五、结束部分。

和干净的猪小弟一起做游戏。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猪小弟变干净了》,在过程中,一开始小朋友都不要当猪小弟,说它太脏了,太懒了,我可不想变成它。后来猪小弟变干净了,人人都要当猪小弟,表演的可棒了!可惜忘了拍照了,们好可爱哦。

这首是小班下学期的内容,上下来最大的是内容太多了,有四个小动物,而且每个小动物的话都有点差异,虽然我图谱这一手段帮助记忆,但要在30分的上让幼儿一一对应,又要让她们唱出来,有些难度,普遍的情况是幼儿把后面的2个小动物的话重复前面2个小动物的了。因此,给我的意见是干随把后面2个小动物去掉,这样既不会影响整体的效果,也不会干扰幼儿的记忆。

这虽然是一首儿歌,但我并不是直接唱儿歌导入,而是用一个手偶表演的故事形式先让幼儿对这首儿歌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但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学唱儿歌,所以后面的环节应比前面的要长些。

我觉得,在课堂上对幼儿的反馈、提升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幼儿出现的任何问题随机应变。这一点说说容易,但确实很难做到,这也是我今后急需努力的方向之一。

篇10: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溶解现象,产生观察的兴趣。

2、能初步记录与交流自己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糖、黄沙、赤豆若干,一张大记录纸。

2、幼儿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糖、黄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类盒、小调羹若干,记录板、记录纸、粘贴纸人手一份。

3、实验记录:用贴标记的记录形式。

谁在水里不见了姓名:

我的实验材料糖黄沙绿豆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

4、科学术语及词汇:溶解。

5、时间安排:20~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幼儿认识材料,激发实验兴趣。

教师出示装有糖、黄沙和赤豆的盒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样小礼物,看看它们是什么?

二、幼儿实验操作——谁在水里不见了

(一)幼儿猜想,到集体记录板上记录猜想结果。

1、师:今天,三种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它们藏到水里面会怎样呢?你觉得哪个宝宝在水里会不见了?

2、幼儿独立思考、进行猜想,交流讲述。

3、幼儿到集体记录板上用粘贴小红花记录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觉得糖宝宝到水里会不见,有的小朋友则认为黄沙宝宝,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是赤豆宝宝。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待会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

(二)幼儿实验,在自己的记录板上记录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①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宝宝,放在红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调羹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见了?

②如果这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小红花粘贴在“我的实验”里。

③记住,试一种记录一种,然后再去试另外一种,记录一种。

2、幼儿证实猜想:将糖、黄沙和赤豆分别投入水中,观察谁在水里不见了。

3、幼儿实验记录:引导幼儿用粘贴小红花的方式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自己的记录板上。

4、幼儿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戏做完了,哪个宝宝到水里去不见了呀?它们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看着你的记录表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

5、幼儿交流,教师记录结果在大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糖宝宝放在水里会不见,化掉了,这就是溶解。

三、经验拓展。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会像糖宝宝一样放进水里也会不见呢?我们回去再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反思:

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篇11: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但每次都是用现成的泡泡水来吹泡泡,很大程度上印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热情,素服了有的思维发展,所以我实际了这届科学活动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在探索中主动去建构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泡泡的特点。

2、通过操作,知道不同形状的棒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3、培养幼儿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让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泡泡的特点,2、通过操作,知道不同形状的棒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3、学会自治泡泡水。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吸管

2、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食盐、醋、白糖、酱油等

3、清水,废旧电线丝做成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活动过程

一:师演示吹泡泡,引起幼儿吹泡泡的兴趣,同时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经验,让幼儿初步感知泡泡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再次感知泡泡特点。

(一)设疑: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来吗?生大胆猜测,引出操作活动。

预设:1、说可以的幼儿,我让他们当场用自来水吹一吹。(通过演示自来水吹不出泡泡的过程,比老师的空说教效果强得多。)

2、说不可以的幼儿,我让他们说说理由,说说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泡泡。

(二)制作泡泡水

1、让幼儿用分别用身边的材料家在在水里。

2、吹一吹,能否吹出泡泡来。(能吹出泡泡来的就在材料旁边做上记号)

3、汇报交流制作情况,水中放入哪些材料会吹不出泡泡来,再次探索原因。

4、引导小结:泡泡水跟普通的水是有区别的,所放的东西也是有选择的,一般在在清水中加 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才可以做成泡泡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吹不出泡泡。

(三)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颜色

1、让幼儿观察用大小不同的吸管和形状不同的铁丝圈吹泡泡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虽然形状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我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泡泡水来到操场上玩吹泡泡,启发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讨论“怎样留住吹出来的泡泡”

这下,孩子们可兴奋了,都用自己的办法去试,有的用手挥,有的用嘴吹,还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吹……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再次达到**。果然,经过他们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飞上天去了,孩子们看得可开心了。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篇12: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泡泡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越来越。

2、了解小动物们的机智,感受故事丰富的想象和幽默。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挂图33号,《小朋友的书》,磁带以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出故事。

最近,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很不开心,因为笨笨狼老要欺负大家。

小动物们决定商量一个办法,不能再让笨笨狼欺负了。它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对付笨笨狼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泡泡屋》

教师第一次完整讲述,提问: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小动物们用什么办法赶走了笨笨狼?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教师结合挂图,第二次完整讲述。

提问: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什么不开心?[.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对付笨笨狼?

笨笨狼为什么灰溜溜地逃走了?

泡泡散去,笨笨狼又来了,小动物们又想了什么办法?

笨笨狼为什么又灰溜溜地逃走了?最后,泡泡屋到哪去了?

3、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

4、播放故事 录音,幼儿边阅读边看图学讲故事。

课后反思:

故事本来就是小朋友比较喜欢的,在表演环节我创设了笨笨狼去欺负小动物们的情境,孩子们很感兴趣,但过程中孩子们也听的津津有味,在做动作方面有个别的孩子只是单纯的模仿,教师可引导孩子自己做动作,问一问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而教师还可丰富表演情境,如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对付笨笨狼呢,可以用说的也可以做出动作来。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怎样在活动中为孩子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怎样运用生动的语言,发挥老师的魅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长远问题,让孩子真正的在“玩中学”、“做中学”。

上一篇:项目管理部岗位认识下一篇:西部计划志愿者绿丝带关爱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