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诗歌朗诵稿

2024-05-02

母亲节的诗歌朗诵稿(通用14篇)

篇1:母亲节的诗歌朗诵稿

母亲节诗歌朗诵稿

母亲节英文诗歌 | 关于母亲节诗歌

《母亲的诗》

月落星尘洒满人间,

泪水充斥着我的心扉。

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

哺育了一个十多年的生命。

月光下,银针亮闪闪。

宇宙万物相互依存,

汗水留下了奋斗的痕迹。

一双饱经风霜的老眼,

瞻望着一个顽皮任性的生命。

他包容着你的一切的美好与过错,

星河中,母爱浓厚厚。

母亲的眼睛和双手,捏成了你和我。

滴上母亲的眼泪,沾上母亲的指纹。

注定了我和母亲的这段亲情。

日出日落,潮涨潮退。

海枯石烂,视光变迁......

望这你衰老的容颜,看着你增多的皱纹。

希望你再活一百年,希望你的青春再回来......

这便是我献给你的诗。

《啊,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献给母亲》

我惯于昂首阔步,两眼朝天,

我的性情也有点执拗倔强;

即使国王跟我面对面相望,

我也不会低垂下我的眼帘。

可是,慈母啊,我要对你直言:

尽管我的傲气是如此刚强,

一到你的幸福的亲切的身旁,

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缩不前。

你有渗透一切的、崇高的精神,

光芒四射,直飘向日月星辰,

是这种精神暗暗地征服了我?

回忆往事真使我感到难过,

我做错许多事情,伤你的心,

那样万分爱我的慈母的好心!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篇2:母亲节的诗歌朗诵稿

母亲节诗歌精选 | 母亲节诗歌大全

《我是你的太阳》

时间捆绑不想提起的往事

故乡永远在我脚下

一只鹰桀骜地飞过山顶

那姿态竟让我想起了

儿时的一幅幅画面

你的那双宽阔的大脚

你的那双岩石的手掌

顺水而上的那个早晨

我在你的脚下歌唱

面对那些默默的山水

我终于又像孩时一样的哭

我试图把诗歌当春天里的梦幻

我依然记得学校里红旗飘飘

座在那间漏风的教室里

聆听你耐心地讲解着

人生的方程式

几何图形在黑板上

堆积着命运的良方

你耗费了一生的努力

用身体覆盖了大山的知识和光阴

我的记忆就悄悄地

在梦和大山中生成

与干枯的风中

飘荡一滴滴飞扬的.雨

我在月光之下痴情地演奏着

属于你最后的亲弦

我在春天温和的阳光里

依然记得那一年的冬季

在雪地上留下纯真的脚印

我曾刻意地把你名字

写在一张老照片上

你说,我是你的太阳

我用时光的颜料调和的梦的色彩

我多想把渴盼,折叠成纸船

让小溪忠实地记录着

流淌着童年大山的时光

我爱你,我亲爱的母亲

我爱你,大山的呼吸,空气和水分

在青春的时光,你为我认真地设计

生命中的每一秒,每一分

在很多鲜红颜色的日子里

带着我溪流的诗句和热情

把诗歌写在你布满皱纹的额头

《走不完的路》

五月的银杏惊醒我的脚步

玉兰花还没有盛开

蜜蜂已经开始歌唱

我是一只蜜蜂呵!

我采下了一生的情感

穿过阳光和瀑布的急流

我是一块会歌唱的石头

在山涧里洗涤着双翅

洗去所有奔波的艰辛和苦痛

母亲,你那宽厚的肩膀

是我偎依一生的浓情

我把泪洒在温热的小黑碗里

很多时候,我在远方眺望

我总是把白昼和黑夜弄反

是你带着春风叩开朝霞的山窗

给我一抹嫣红,新的枝

给我黎明的音乐

给我一个永恒的梦

我爱你。亲爱的母亲

我沿着你的巨臂行走

攀越高山,我为你采摘雪莲花

并把它制造成药酒

洗去你多年的风湿病

我亲爱的母亲,一次次告别

一次次告别心灵的驿站,

为你,我亲爱的母亲

我取下一部部诗歌

那条山路,是我走不完的路呵!

山路上写满了春风的回赠

是你给了孩子鲜活的明天

你把所有的日子打磨成一根麻绳

给孩子坚固的未来

我爱那细雨和春风

它是你不甘疲惫的心灵呵!

握一手湿漉漉的鸡蹄

把眼光移向空旷与苍暮

我轻轻地淡入了大山

心灵便有归宿和坦然

月光通向家门崎岖的路呵!

夜带着我渴望的眼睛,

把相思的梦编织成粗布围裙

星星把所有的思念披在了身上

星月是你温柔的全部

《母亲节》

清早听着鸟语声

人是无比的倦怠

那意识模糊的一瞬仿佛置身于家乡

我认真的听着

森林的鸟叫声此起彼伏

妈妈的的叫声一会该传来

叫我该起床了

妈妈的叫声并没有响起

清醒的一刻有些失落

有些孤单

这异乡的小房子

已待的习惯了

习惯了不一样的气候

不一样的语言

嘈杂的各种声音响起了

我努力的想捕捉到像妈妈的口吻的那种语气

然而我注定是要失望了

母亲节呀

母亲节

没什么给妈妈

女儿

又想您了

妈妈的声音是重复罗嗦

絮絮叨叨的

从前无比的厌恶

总嫌她烦

现在却总想听她大着嗓门唠叨几句

带着慈爱的叮咛和关心的嘱咐

让人忘了漂泊的疲惫

拭去了满身的灰尘


篇3:浅谈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表达

一、朗诵表演中的情感

诗歌是一种富于魅力的情感艺术, 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自由想象空间。朗诵者在朗诵时要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运用朗诵技巧, 准确、清晰、有感情、有变化地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 将作品的思想内涵阐释出来, 把情感抒发出来。一首诗歌的演绎, 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诵。

1. 充分理解作品抓住基调的整体性

基调本指音乐作品中的主要调子, 朗诵中引进基调的概念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 作品总的态度、感情。一篇作品能不能朗诵得好,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深层含义, 细心体会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握住基调。不同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同时, 作为朗诵者还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这样有助于理解作品内容并形成相应的朗诵风格。如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两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汉江临眺》和《使至塞上》, 前一首有“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的千古名句;后一首有“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但是, 作者写诗的背景确是迥然不同的。前一首, 作者受命南巡, 考察并提拔官员, 位高权重, 一言九鼎, 风光无限。所以诗人高唱“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后一首, 随着张九龄被贬, 唐玄宗假出塞宣慰河西驻军之名, 意在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所以, 王维单车行至河边, 以悲戚之情写道:“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两首诗的背景不同, 作者的心情必然不同, 朗诵时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色彩也必然随之不同。另外, 对于作品的诠释, “功夫在诗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那“诗外”的功夫就是朗诵者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学识。因此, 朗诵者要深入生活, 体验生活, 开拓自己的生活接触面, 力求生活的广度和感受的深度;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丰富对作品深刻内涵的领悟, 不可单纯地从技巧来谈朗诵表演, 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 诠释的作品才能越准确, 表达出的情感才能越完美、越真实生动,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声情并茂。

2. 理清结构层次注意基调的变化性

把握诗歌的基调后, 要进一步对其内容与结构进行分析, 目的是为了理清其情感变化的层次。朗诵者在朗诵作品时, 基调应贯穿始终, 但并不是说全篇作品用一个腔调来读, 不同的内容、心情都应有不同的语气表达, 是异中有同, 在生动丰富的语音表现中, 有着内在的和谐色彩。另外诗歌具有“跳跃性”与“含蓄性”的特点, 所以它的潜在语比较多, 朗诵时要注意分析把握这种潜在语, 对潜在语不同的诠释, 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3. 充分发挥想象形成画面展示意境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想象对于诗歌来说, 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在因素, 充分发挥想象力是诠释诗歌作品时的必要环节。朗诵者应根据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 借助丰富的想象力, 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画面, 并迅速进入角色, 把自身融入到作品当中, 以展现出景中有情, 情在景中, 情景交融的生动形象。朗诵者的生活阅历与情感越丰富, 形成画面、展示意境的速度就越快, 诠释出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因此, 朗诵者日常要多注重生活中的细节, 锻炼和培养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敏捷的反映能力和艺术的提炼能力。

二、诗歌朗诵中的语言表现

诗歌朗诵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 是为了艺术情感表达的需要, 朗诵的语言呈现, 既要有感情色彩的千姿百态, 又要有声音色彩的万紫千红。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语音、优美动听的声音是朗诵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条件之一, 要准确而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还必须掌握好节奏、重音、语调等朗诵技巧。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 它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 是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循环往复。它是情感变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赋予音韵美的语言节奏是由舒展的音节、变化多端的语气构成的。把握节奏就要对诗行中的音节进行恰当地划分, 根据诗歌意境, 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 以充满变化的语调表现丰富、具体的感情色彩。相对于散文、小说等文体来说, 诗歌的情感变化、节奏、语调的变化相对要大, 所以朗诵中情感性的重音、停顿比较多, 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也比较大, 朗诵者应注意对它们的控制。这种控制取决于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引发状况。

三、朗诵表演中的情感与诗歌语言的融合

众所周知, 所有的朗诵技巧都是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服务的。完美的字正腔圆、圆润动听的声音所传达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而声音的技巧加上诗歌的语言, 结合丰富、细腻、准确的情感表达, 充分地体现了声音与语言结合的艺术价值, 使语言表达更清晰明确, 感情抒发更细致动人。诗歌的情感是朗诵者通过优美的声音来传递, 诗歌的语言又进一步地让朗诵者传达出所体悟到的真正诗意, 感动自己, 感动听众, 最后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 在朗诵学习过程中, 必须要重视学习朗诵者的情感与诗歌语言的融合。

首先要深刻“解诗”“解诗”就是了解诗歌的风格、创作理念与构思, 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 分析诗行、诗句甚至每个音节的内在意义, 做到全面了解作品。而且要把诗歌的思想情感, 逐步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 诗歌中的文字就是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是要“入诗”。所谓“入诗”是朗诵者要调整心态, 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为基础, 迅速进入角色。因为有了“入诗”, 才有了诗人和朗诵者的浑然一体, 才有意境的开拓和情感的共鸣, 从而将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完美地表达出来。

摘要:本文从朗诵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诗歌语言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 从而在朗诵过程中良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语言, 达到完美的朗诵效果。

篇4:诗歌的朗诵技巧

【关键词】诗歌 朗诵 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篇5:母亲节诗歌朗诵稿

母亲节诗歌朗诵稿一:

在我的心灵之中,有个地方深不可测,其竟从未所问,你是那希望之火,为我照亮我的前程,照亮着希望,在每个黑黑的夜里,牵挂的是您,在每个寒冷的夜晚,是您给我无尽的温暖,天空下起雨了,每个雨滴都在述说。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母亲节诗歌朗诵稿二:

人的躯体可以离去,而人不会离去,就象我们不会忘记祖先,忘记母亲。

母亲是身上的被,没有她会感到寒冷。母亲是菜中的盐,没有她生活就没有味道。

母亲肯定有她的痛楚。

那些游走不定的伤痛,常常挂在她的脸上,和望着儿女们的笑交织着。

母亲节诗歌朗诵稿三:

采一束最鲜艳的玫瑰花,寄托着所有对母亲爱的话,母亲说我傻,玫瑰花是象征爱情的花,不,也是儿女要送给母亲的花。

很久听不到母亲为我儿时讲的笑话,真后悔,那一段段还没听完就进入梦乡的话语。

篇6:小学生母亲节的诗歌朗诵稿

那天,

偶然发现你容颜衰老。

你的一颦一笑,

深处都是岁月的痕迹。

那天,

偶然发现你步调渐缓。

你的举手投足,

埋葬四五十年的光阴。

妈妈,

是无数人的词根。

纵使亿万斯年,

仍会流芳百世。

夜幕低垂,繁星点点

唯念你融化我心的面庞。

阳光普照,碧水蓝天

唯见你溢出的爱意。

而你想要的唯一的回报,

篇7:母亲节诗歌少儿朗诵稿

哦,

妈妈,

我爱妈妈。

我希望您呀,

永远没有病呀。

哦,

妈妈,

亲爱的妈妈,

我会永远,

陪着你呀!

哦,

妈妈,

我爱你呀,

虽然你很严厉,

但是却很爱我。

在下雨的时候,

你给我打伞。

在放学的时候,

你给我拿书包。

我希望,

你永远没有病痛,

永远快快乐乐的活着,

我会陪着你,

走过春夏秋冬。

2、《财富》

我只是小孩,

没有财富。

但我却说:

“我把所有财富,都给了母亲。”

财富,

不是物质,

而是精神上的抚慰。

我梦想着,

那一张张成绩优异的试卷,

换来母亲一张张

灿烂的笑脸。

啊,

财富,

有两种。

而我选的是后者。

我梦想着:

那梦中的试卷,

飞出去,

篇8:诗歌朗诵比赛浅谈

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严重影响了朗诵效果

朗诵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形式将文字作品所描写的事物、阐发的事理、蕴含的情思再现出来,如果字不正、腔不圆,就会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因此,朗诵者需要学习发音技巧。如,平舌音的发音要领是:发z、c、s音时,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抵在下齿背后,其稍后部位隆起与上齿龈部前接触形成阻碍;子抽打,即使这样也得不到主人的怜悯,而且同类还跟他抢食,抢暖和的被窝。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巴克选择的是站起来反抗,学会偷吃,填饱自己的肚皮,学会破冰取水,等等,把自己养得强壮威猛,这样才有力气干活,逃避主人的鞭打,才能对付同类的犬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巴克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越挫越勇,一个真正的勇士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巴克抵得上10条狼’。弗朗索瓦斯开始给狗套挽具。他需要一条新的头犬,并觉得索拉克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巴克却扑向索拉克斯,抢了他的位子。……”(3)小说中处处可见巴克的反抗与挑战,这也是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

与到处充满弱肉强食、尔虞我诈、金钱至上、人性泯灭,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的人类社会相比,野性十足的森林大自然对巴克来说更有吸引力,更适合它的生活。然而自然森林里一样有残酷的竞争,巴克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气获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巴克对他们整个来说,太过迅捷,太强壮,也太聪明了。半小时之后狼群停止了进攻,开始撤退。有一头狼缓缓地走上前来,做出友好的姿态;他们互相碰碰鼻子致意。……野性的呼唤在巴克耳边响彻。狼群前进了,他们返回森林,巴克和他们一起并肩奔跑。……”。(4)巴克最终靠自己的力量与勇气赢得森林狼群的信赖与接受,可以说这一结局也正是巴克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在战斗和挑战面前,没有同情或退让,没有退缩畏惧,只有勇气与信念才能赢得成功。

巴克最终的回归自然正是作者杰克·伦敦对自杀的人生结局的影射,巴克在北方冰天雪地等恶劣环境的奋斗象征了作者杰克·伦敦这样一个来自资本主义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人生生活背景中的痛苦挣扎和不懈的个人奋斗。除了Martin Eden,John Barleycorn等通过成功塑造“人”的形象来进行自传描述的小说作品之外,透过社会自然主义者的视线,这部以动物为主人公来描写的小说其实也正是鲜为人知的一部精彩自传作品的呈现。而这些自传作品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现实社会黑暗之处如实地描述,反映一批劳苦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无疑是对蒸蒸日上发展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重的提醒:资本主义的弊端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劳苦大众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终有一日会自取灭亡。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所生存的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发zh、ch、sh时,舌尖一定要翘起与硬腭前端接触。在发前鼻韵母时,舌尖要抵住上牙床,不要后缩,舌根不要抬起来,韵尾-n要收紧;发后鼻音时,舌头要后缩,舌根高抬,抵住软腭,声带震颤,气流从鼻腔透出,舌尖不要向前移动或抬起。另外,还要注意n和l,f和h的发音区别。掌握了汉字的发音要领,还要注意汉字声调的变化,儿化、轻声等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朗诵中彰显声音之美感。

二、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

诗歌的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或自然环境)与作者强烈的思想案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进入诗歌的意境,必须从分析诗歌的形象入手,通过想象和联想,沿着诗歌感情发展的线索,把减少的成分添加进来,把隐含的意义揭示出来,把省略的过程衔接起来,把间歇的语气连接起来,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特别是把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作者所推崇的个人奋斗主义无疑也为迷茫的人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在挑战与竞争面前,没有退缩,没有退让,唯有奋起直追、奋发图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注释:

(1)美国威勒德.索普著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作为大学教材,其中把杰克·伦敦归入到“自然主义小说家”一节中。

(2)王长荣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中认为《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爱的价值和按公平的规则比赛。仲景川在《二十世纪小说史》中用“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观点来解释《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这一阶段大部分教材的统一观点。

(3)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 4:Who Has Won to

(4)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8:The Call of The

参考文献:

[1]杰克·伦敦著.吕艺红,筒定宇译.野性的呼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3]阿尔贝特·施韦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李怀波.杰克·伦敦的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4.

[5]朱宝荣.杰克·伦敦“狗的小说”与自然主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O02.

[6]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7][美]威勒德·索普著.濮阳翔,李成秀译.二十世纪美国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8]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10]戈雪,葛红兵.现象剖析[J].文学自由谈,2002.6.

论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

(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陕西咸阳

摘要: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从解构主义角度出发,批判归化翻译、支持异化翻译,并因此开拓了翻译策略的研究空间。本文认为韦努蒂最重要的贡献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这对中国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但与此同时韦氏异化观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韦努蒂异化翻译观翻译策略的选择局限性

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被认为是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鼻祖。他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另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这一思想将翻译分为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劳伦斯·韦努蒂,作为翻译理论家,他高举解构主义大旗,吸收了施莱尔马赫的异化思想,率先对归化翻译的诸多弊端提出严厉的批评,明确地提出了异化(foreignization)或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他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他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认为翻译可以是研究和掘出来,这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有些学生在朗诵中,不了解作者的生平、诗歌风格、作品的感情基调,缺乏想象和联想,游离于作品之外,因而使朗诵呆板、暮沉,缺乏灵动之感。如陶渊明的诗歌,要读出一份质朴、纯真和恬静;王维的诗歌,读出一份静谧和澄澈来;高适、岑参等的边塞诗歌,要读出一份慷慨悲凉的意味。而很多同学在朗诵时,不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婉缠绵处不凄婉缠绵,慷慨激昂时不慷慨激昂,兴奋喜悦处不兴奋愉悦。有时候朗诵整首诗歌都是一种平淡语调,表情要么是神情呆滞进行到底,要么是淡淡微笑贯穿全篇,更没有任何手势语言加以点缀,因而读出的诗歌味同嚼蜡。

三、朗诵不出诗歌应有的音乐美感

如在朗诵《雪花的快乐》时,对诗句“我飞扬,我飞扬,我飞扬”这几个重复句处理。一般来说,这几个句子应是一句比一句的声调高。许多同学朗诵时都读不出诗歌的抑扬顿挫的旋律美。诗歌具有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从而构成它的音乐的美感。所以朗诵诗歌时,一要延长音节,强调韵脚,讲究节奏。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里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其中的词与词之间的音节要拉长,韵脚要强调。二要打开节奏,读诗歌时,一般有二、一、二的打开方法,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有二、二、二、一打开的方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另外还有根据词义灵活打开节奏,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要语调变化有致,速度快慢得当。至于语调一般可分为高声调、平直调、抑降调三类。高声调常用于呼唤、号召、惊疑等情感较为激烈的句子,如李白的《将进酒》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是高升调。平直调多用于一般的叙述说明局,表达庄重等感情色彩,如穆旦的《赞美诗》“走不尽的山峦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秘密村庄,鸡鸣狗吠,……”就是平直调。抑降调多用于祈使、感叹的句子,速度较慢,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实现差异的场所,并恢复和修订被遗忘了的译文,以建立一种新的翻译传统。这种方法不只是简单地处理翻译中常见的语言问题,而且把文化和政治纳入了“异化”与“归化”旷日已久的争论之中。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地位,有利于目的语言和文化的丰富,有助于抵抗文化霸权现象。长期以来,英美文化一直被提倡流畅翻译的归化理论所支配。韦努蒂认为,目前在大多数英语语境下,形成了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标准的非英语文学范式。这种非英语文学范式盛行主要与欧美的翻译传统,即推崇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有着很大的关系。韦努蒂用“隐身”一词指出了当代英美文化中译者的地位。他指出译者的隐身就是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他指出,这种使译文“透明”的幻想就是要求译者努力保证译文的通顺易懂。这一过程中,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掩盖了译者所付出的努力,使译者“隐身”。他分析了归化翻译在英美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原因,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的结果。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归化式翻译往往将原文的陌生感淡化,使得译作变得透明,读起来不像译文。这就意味着译者必须“按照目标语言文化价值观对原文进行我族中心主义式的分解,把原作者潜回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四是语势停连要适度。一般的诗句朗诵时除了用打开节奏的方法来做词语间的停顿外,对一句话,还要作标点符号处的停顿,特殊的情况还可根据词义、语言环境、表达感强的需要,对一句话,作突破标点符号的停顿处理。以《沁园春·雪》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时,“万里雪飘”后的“句号”按“逗号”停顿,“望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后的“逗号”按“顿号”停顿,“惟余莽莽”后的“分号”按“逗号”停顿,这样读出的诗歌才能语流连贯、诗脉相连,彰显诗歌的如虹气势。

四、不能带给听众审美新感觉

同样内容和形式的情景,反复单调地刺激听众和评委的听觉,听众和评委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会逐渐对朗诵失去兴趣。而在朗诵中,很多选手所选的诗歌标题重复,如《再别康桥》、《回答》、《雪花的快乐》、《雨巷》等,显得单一,缺乏变化;主题的重复,如歌颂祖国和爱情的诗歌占相当的比例;诗歌风格的重复,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歌占多数,现当代诗歌中朦胧诗派和格律诗派的诗歌占多数;同一时段诗歌的重复,如现当代诗歌多以“五四”时期的诗歌为中心,这诸多的重复,不能带给听众和评委审美的不断的新感受。就一场比赛而言,只有多样的形式、鲜活的内容,才能不断刺激听众的兴趣点,让大家觉得意趣盎然,如要有古今中外多个时段的诗歌;要有激情澎湃、悲壮慷慨,缠绵凄恻、委婉旖旎,清新活泼、逸趣横生等不同风格的诗歌;要有表达对祖国、亲情、爱情甚至自然之趣的诗歌;自创诗歌也应在朗诵舞台上大放异彩。配乐、伴舞诗歌朗诵,多人组合诗歌朗诵,角色化妆的诗歌朗诵,都是诗歌朗诵的新形式。

篇9:朗诵但丁诗歌的“首席肉贩”

“首席”是一个多么专业、多么至高的称号,我们听到过“首席小提琴手”、“首席编辑”、“首席设计师”,但我们很少听到过“首席肉贩”。这个发生在意大利“首席肉贩”身上的故事可能不仅会改变我们的做法,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想法。

达力奥·舍契尼的肉铺坐落在意大利的潘扎洛。这间肉铺除了历史悠久之外,并无其他过人之处,铺面规模一般,装潢普通,但却总是挤满了顾客。不仅潘扎洛的当地居民,甚至许多世界游客都会像参观景点般地前往达力奥的店铺。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买过牛肉的经历,但鲜有人会遇到肉贩一身素洁的衣服,一脸凝重的神情,边销售他的牛肉边字正腔圆地引用但丁的诗,真诚而陶醉地赞颂罗伦斯T骨牛排。甚至,当欧洲经济共同体因为恐惧疯牛病而下令销毁剩余牛肉、牛排时,达力奥买来特制的木盒,精心装入这些牛肉、牛排,在店门口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才将这些牛排深埋土中。

卖牛肉卖出万贯身家的达力奥成功秘诀是什么呢?是他的牛肉特别好吗?其实并不尽然。除了作为商品的牛肉在质量必须保证的前提下,达力奥更通过改变他的售卖牛肉的方式来改变他售卖牛肉的数量,他把销售产品的过程与方式也变做了销售的一个部分,他尊重他卖出的牛肉,一如尊重来买他牛肉的顾客。如此一来,他为他的商品无形地注入了可信赖的成功元素,想让他的牛肉不好卖可能都难了。

篇10:母亲节现代经典诗歌朗诵稿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母亲节现代经典诗歌朗诵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母亲节现代经典诗歌朗诵稿1

在母亲襁褓中

那里是阳光,是田野,是无尽的温暖

后来啊

后来

不再熟悉.......

变成孤儿

赤着双脚寻遍所有地方

渴了忍着从一条溪走到另一条溪

饿了吃树叶枯木

一转头他走过的地方都是鲜红的血印

他用芦笙呼唤母亲

悲痛的舞蹈寄予无限哀思

可寻觅太久

久到他似乎忘记了母亲

但是

梦里常常看见回来的母亲

眼里蓄满泪水已羸弱枯槁的母亲

母亲

要找到他

哪怕他已被迫成为别人的母亲

哪怕他已离开人世

母亲

要找到他

就算流尽孩儿的汗与血

就算拼尽最后的生命气息

也要找到他

母亲

母亲节现代经典诗歌朗诵稿2

幸福是什么

作者:一生铸一剑

央视很滑头,四处追问那些

为生计奔波的人:你幸福吗

民生是一幅水墨画,幸福

永远是一份知足的常乐

憨憨的脸,笑弯了

一个丰收的季节

浅薄的工资,收敛

走近闹市的脚步

只是那位农民工大哥,不该

插嘴:我不幸福,我姓曾

那些怀抱财富和权势的人

自不必问,因为他们是幸福的

幸福地像夜晚的星星

闪烁而迷离

只有一位智者,深深的思绪里

飞出一丝淡然:幸福?我不知道

是哦,疲惫的莫言

捧回了中国的诺贝尔奖

却担不起这沉甸甸的社会

我是一簇路边的野山菊

金灿灿的脸上,还挂着

昨夜梦醒时分的清露

我不逢时,偷生于枯竭的深秋

是一朵无人采摘的小花

纷乱的脚步随时把我刻入泥土

我能有什么话呢

冬天的触角弄疼了我

春天还早呢

恍惚间,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幸福,原来是一种简单

一缕寒风,我就要翩翩起舞

一只白蝶,能让我乐开了花

幸福是风儿一个明媚的.回眸

幸福是蝶儿一次爱情的驻足

幸福是一首诗,温暖一颗

漂泊的心

我很幸福,因为有一个

春天的梦

你不幸福,为什么

让我们拥抱幸福吧

和春天一起飞舞

因为,春天很大

容得下你、我,还有

很多人的

幸福

母亲节现代经典诗歌朗诵稿3

以前的你自幼在妈妈的怀里

那里很温暖

那里是你成长摇篮

在那里每天妈妈教你说苗语,教你懂事,有时候惹你笑你过得很开心

一切都不用考虑

但是

只要夜里你醒来摸不到妈妈的脸

你就会哭,不停地哭

只有妈妈回来你才会安静

就因为你离不开........

所以你得一路跟着妈妈

她把你从家乡带到他乡

把你从东边带到西边

再把你抛下

你光着脚丫走遍了所以地方

你去亲戚家,陌生人家

甚至

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在

一路上

受尽了苦头

吃尽了

各种树叶

各种人不能吃的东西

你衣不蔽体,饥寒交凑

感觉

妈妈时而回来过

时而不知去向

时而找不到

时而甜美地爱你

时而丢下你不管不问

这是你的命运吗?

你很小

却四海为家

但是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在哪里?

你的家在

广东?浙江?贵州?云南?四川?...........

还是在

非洲?美国?东南亚?老挝?南北极?........

家在哪里你已经无所谓

你只想要妈妈,找到妈妈

似乎

不管在哪里你做的事情就是等妈妈,找妈妈

每一分钟每一秒种你都在做这事

妈妈被人拐卖了?自己跑了?死了?

你都不知道

大家都在欺骗你妈妈会回来

你都会一直地等下去,找下去

很多时候

你拼凑不出妈妈的模样

你已经忘记了她的样子

看见谁你都会认为是妈妈!

对你好你都会认为是妈妈!

小鸟叫了,你喊妈妈

树叶向你招手,你喊妈妈

母亲节现代经典诗歌朗诵稿4

拿什么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从不嫌弃我

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让祖国越来越美没有白活

拿什么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无比温暖的家

为祖国分忧为祖国奋斗

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报效我的祖国

这一生无论怎么活

我不能不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永远属于我

我永远属于我的祖国

这一生无论怎么活

我不能不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使我富有

让我力量无穷

母亲节现代经典诗歌朗诵稿5

现在呢

妈妈好像已经回不来了

你还不知道

还在一如既往地等着

看着妈妈离去的方向

你总是希望她能从这个方向回来

记忆中

妈妈从太阳升起的方向离开家

你就一直盼望着

盼望着,有一天清晨,妈妈和阳光一起,温暖自己冰冷的小手

睡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玩的时候

你都望着这个方向

你在大路边等妈妈,找妈妈

在老林里也等着妈妈,找着妈妈

在山上也等着妈妈,找着妈妈

有一天

你在梦里找到了妈妈

妈妈给你洗衣服,洗脸了

你想到了曾经你在妈妈怀里的感觉

想到的妈妈的大大的脸庞

想到了妈妈慈祥的眼神

但是你醒来

一切都没了

你就会怀疑

妈妈抛弃了你是不是因为你不听话

妈妈抛弃了你是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

妈妈抛弃了你是不是因为你长得不像妈妈

妈妈抛弃了你是不是因为你.........

你总是怀疑自己

有没有想过

社会这么复杂

妈妈的失去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为了寻找妈妈

你做了很多很多

用歌声来表达

用舞蹈来表达

用你特有的方式来表达

你希望通过这些表达能唤回妈妈

即便妈妈知道了你

也不会认你

即便妈妈知道了你很想她

也不会回来

也许妈妈已经忘记了曾经

也许她是不敢

也许她嫌弃

也许.........

母亲节现代经典诗歌朗诵稿6

我折下一朵小小的花

想送给一个美丽的女人

我画了一个小小的房子

想让她住进

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梦里她依旧那样温柔

匆忙的时光能否

走得再慢一些

我想剪下一缕青丝

换走母亲两鬓斑白

我想在寂静的深夜

抚平母亲的皱纹

母亲啊

我想再牵一牵您的手

抚摸您手上的老茧

我想再靠在您的怀里

听您唱一次阿西里西的歌

我想在您熟睡后亲吻您的脸颊

像小时候您吻我一样

我总想一直看您笑

篇11:母亲节现代诗歌朗诵稿

五月槐花香漫天。

槐树开花的时节,

于我是一种殷殷的期盼。

浓浓的槐花缕缕香,

惹得蜂蝶纷纷忙。

白的若雪,

紫的轻触快乐的忧伤。

五月槐花香,

思念比夜长。

没有岁月可回首,

唯有遗憾丝缕长。

五月于季节是成长,

于我是忙碌又叠加被褥拆洗的乐章。

针是快乐的指挥棒,

引线舞动在被褥上书写诗行。

顶针戴在右手的中指上,

左手的食指尖还是有了针尖刺的伤。

其实现在不必那么辛苦,

奈何有记忆已深入骨髓。

因为一直心怀期待,

记忆便会生花美好。

“拙老婆纫丈线”

篇12:母亲节现代诗歌朗诵稿

我是春天里的嫩芽;

在你眼中

我是夏日里的红花;

在你眼中

我是秋田里的硕实;

在你眼中

我是冬空上的暖日;

呵,

你可知你在我眼中是?

在我眼中

你是我蹒跚挪步坚强的扶手

我呀呀学语温柔的唇;

在我眼中

你是迷向小鸟的天空

浪迹舟儿的海洋;

你是我对生命所有的赞美

你是我对生命所有的热爱

在你眼中

我是一生的襁褓;

在我眼中

你是永远的怀抱......

我来到世上

你成了妈妈

你从此

多了个名字

多了个牵挂

多了个盼望

多了太多的喜和怒

为了我的成长

你从此

少了想念自己

少了自己的需要

少了自己的`青春

少了自己的梦想

有一天

我惊讶

你满头白发

皱纹满面

我恨

成长为何这么慢

我恨

时间为何不倒流

我恨

年少为何有那么多的不懂事

妈妈

我长大了

你别再尽妈妈的责任了

让我们一起来抚平你的皱纹

篇13:创作性朗诵诗歌教学法研究

一.概念诠释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 即师生依据自身对诗歌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态势语技巧方面的艺术加工处理之后的朗诵, 即再创造式的诵读练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使学员全方位理解把握诗歌的内涵、情感、结构特点, 深入体验诗歌作品的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意蕴美, 全面提高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 并达成人文素质的培育和滋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导学员在初步领会诗歌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根据自身的认识、理解, 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技巧的处理和标注, 即将个人选择的情感基调、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标注在诗文当中, 然后反复练习, 使学员读出节奏, 读出语气, 读出情感。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初级阶段, 学员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对诗文进行态势语技巧方面的处理, 即对重点词、句所需要运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进行设计。比如:朗诵“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这句诗时, 视线是长、是短、还是中等距离, 是虚的, 还是实的;面部表情是刚强、坚毅, 还是豪爽、豪迈;手势是用掌还是用拳, 是用双手还是单手;劈刺的动作是在上区、中区还是下区, 是横劈、直劈还是斜劈等, 然后反复练习, 为下一阶段上台表演做准备。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中级阶段, 学员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台表演。即以登台表演的方式, 将经过自己二度创作, 亦即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后的诗歌朗诵, 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向全体学员进行展示。这一步, 是创作性朗诵的高级阶段。这时学员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发和各种口语、态势语表达技巧已浑然一体, 学员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 从而创造出我“这一个”的诗歌朗诵作品。

四.优势特点

(一) 可更深刻地把握诗歌作品内涵。读, 是诗歌教学之魂。由于朗读是脑、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是入于眼, 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化于心, 使纸上的诗变为学员心中的诗的过程, 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学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 因而作品丰厚的内涵是在朗诵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品味出来的。朗读的遍数越多, 与作者交流就越深, 理解课文的内容就更透彻。“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就是通过牵引学员的眼、口、耳、心, 在有声语言再造文学语言中的艺术形象的过程中, 激发学员全部的注意力与创造力, 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动、沟通和共鸣, 让学员走进文本、靠近作者, 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 达成对文学作品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 提升美感。文学作品为学员提供了审美对象, 而美感的产生还需要学员在实践中获得。创作性朗诵这一实践活动是对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活动, 是人文与个性结合的再创造过程。由于诗歌音调和谐, 注重押韵, 本来就富有音乐感, 而“读”使诗歌的精华润物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使学生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 所以正是在这种“创作性朗诵”的过程中, 学员不知不觉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 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到作品不同风格的美, 进而感受到诗的美, 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 涵养语感。培养语感、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有感情的朗读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即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使学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从而激起内心感情的共鸣, 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人就是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的。“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即很好地传承了这一做法, 使培养学员语感之目的得以实现。

(四) 培育战斗精神。“创作性朗诵”强调进入、交融、共鸣, 强调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强调再创造。因而, 当学员双眼放射着豪迈的光芒, 口吟“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挥手做出抽刀取剑、劈刺的动作时, 当他们伴着“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的诗句, 将右手高高举过头顶, 做出由外向内归拢的手势时, 当他们双手抱拳, 目光炯炯, 仰视苍天, 高诵“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的诗句时, 学员与作者已融为一体, “我”就是渴望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李白, “我”就是胸怀大志的曹操, “我”就是气壮山河的岳飞, ……学员的战斗精神即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体现。

(五) 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陈丹老师说:“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它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正是这样, 学员在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基调、语音轻重、语速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口语表达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态势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在这一过程中, 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 并将自身认识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 在物我交融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从而提高解读、建构作品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又很好地锻炼了心理素质、形象气质等, 从多方面培养了学员的能力素质。

五.注意事项

(一) 从理念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员读。学诗当然要从读诗开始, 作为语文教员务必要传承这一理念、重视这一环节。其道理在于, “在诗歌教学中, 熟读成诵是基于汉语的特点而形成的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数千年一以贯之, 自有其独到的价值。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者观书, 先须读得正文, 记得注解, 成诵精读, 注中训释之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 一一认得, 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 方能玩味反复, 向上有透处。”诗歌教学尤其是这样, 只有熟读背诵, 才能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体悟作者的情感与操行, 继而咀嚼其中的语文味道。还在于:“诗歌作品的精华都在字句之中, 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 这些精华是不会自动显露出来, 而只能是缎子上的文字符号, 那是“死”的, 要把“死”的变成“活”的, 只有通过读, 而且要出声地多读、细读, 才能让它在你的嘴里“活”起来, 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 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教员须加以指导。教员应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对学员加以教导、提示。“可用体态语进行提示, 用目光激发学生诵读的情绪, 用面部表情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 用手势表示诵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以此来激发学员的诵读情绪, 引导学员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在运用“创作性朗诵”教学法时, 可穿插采取教员范读、学员领读;按班次、座次, 或排、列轮读;单读, 齐读, 接龙读, 分角色读;小声读、大声读、轻声读、喊着读, 快速读、缓慢地读;模仿播音、录音、录像朗读;配上音乐、画面朗读, 欣赏 (录音、录像) 性朗读等方法, “让学生观其画、吟其词、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效果就会事半而功倍。”这样的训练可使学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兴趣。

(四) 大力倡导吟唱古诗词。教学实践证明, “音乐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诗境”。彭士强先生认为, 吟唱古诗词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熏陶情操, 健全人格, 升华艺术趣味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以曲配词诵读, 既符合词的特点, 又能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让学生融在其中, 乐在其中。彭先生说:“曼吟、轻诵、放歌诗词, 有助于充分发挥民族语言的魅力, 有助于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古诗词的怀抱, 有助于人文底蕴的增厚、精神的升华!何乐而不为?”我们可以选用彭士强先生编著的《古诗词吟诵唱鉴赏》教材, 也可选用劳在鸣先生编著的《古典诗词吟唱曲谱》, 还可选用叶至善先生编撰的《古诗词新唱》增订本 (开明出版社1998版) 。这本古诗词歌曲集创意极为新奇, 是由150首由中外经典名曲与我国经典古诗词配合而成。其经典+经典的配合, 使演唱者收获的是双份经典、双份享受。这里热心推荐邵燕祥在文汇报上“跟叶至善一起唱古诗词”的文章, 读后, 《古诗词新唱》的精妙之处就了然于心了。

篇14:母亲节的诗歌朗诵稿

下面把诗歌分为几个小节来具体说说我在朗诵指导上的做法:

“我爱听这样一首歌,我的中国心。我爱唱这样一首歌,龙的传人。”在教这两句的时候,我先为幼儿播放这两首音乐《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听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教师重点说说这两首歌的背景和歌曲内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把孩子带到一个浓浓的,充满对祖国无比深情的眷恋中,为教学诗歌做铺垫。我问孩子,你爱听这两首歌吗?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把诗歌中的“爱”字提炼出来,隐含着这个字要用饱满并且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来朗诵。指导朗诵时,我情绪激昂地对孩子说,我看谁最爱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朗诵“我爱听这样一首歌,我爱唱这样一首歌。”当孩子的感情不饱满时,我用一种失落的表情告诉他,你不爱自己的祖国。孩子听后就会把“爱”加重语气并拖音,于是老师要求的效果就出来了。在这两句的朗诵中,两个爱字是情感的起伏,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爱的激情。读的时候要一浪高一浪。仍然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幼儿体会。

“每当我听到它,我便心潮荡漾。每当我唱起它,我便热血沸腾。”朗诵这两句的时候,提问幼儿:听到它我怎样,唱起它我又怎样,这样孩子就学会了断句。并让孩子初步理解“心潮荡漾”和“热血沸腾”的意思,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内心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所以情感要特别强烈,并一点点融入到心里,读的时候语速很慢。同时神态和语气要将人带到一个无比幸福的境界里。其次,抓住两个重点词,“听”和“唱”在一抑一扬中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

“一听到这首歌,就像听到了一泻千里的江涛。一唱起这首歌,就像登上了风云万里的长城。”先为幼儿激情地讲解“江涛”和“长城”以及“一泻千里的江涛”和“风云万里的长城”,把幼儿带到波涛滚滚的长江和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中,就像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和风雨无阻的前进力量。同时让幼儿知道长城是被世界人瞩目的名胜古迹,正因为中国有长城,中国人才被全世界人刮目相看。它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所以,在朗诵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霸气和豪气在其中。教师必须满怀激情的以炫耀的表情和神情为孩子讲述历史,正是这样的讲解,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感染下带着一丝激动的心情去朗诵、去寻找感觉。

“听啊!东海的螺号在唱,南国的椰林在唱,戈壁的红柳在唱,草原的白云在唱!”在指导这段朗诵时,教师要结合上一段的内容,告诉幼儿为之骄傲的长城、长江、黄河。大河滚滚流淌的声音和长城呼呼的长啸之风让我们听到了什么?引入此段这四个排比句。听的时候,带着一种愉悦和畅快,用欣赏的眼神生怕丢到任何一个惬意声音的感觉去领会:“听啊!”同时告诉孩子,听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声音要低一点,这样我们可以听得更清楚一些。孩子的声音自然随着老师放低。后面连续的四个排比句,要像海浪一样一浪比一浪高。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我们很兴奋,看谁能用表情来告诉自己很激动很快乐。最后一句“草原的白云在唱”声音跟前三个句子的速度不一样。对孩子说,看白云把歌曲变成了催眠曲,多么轻柔,多么祥和啊!这样的话语像把孩子带到了梦境中一样,声音也随之缓慢而轻柔。

“看啊!长江像龙一样在飞腾,黄河像龙一样在飞腾,昆仑山像龙一样在飞腾,兴安岭像龙一样在飞腾!”这一段的指导,四个排比句连在一起,一气呵成,气势雄浑。读“看啊!”的时候,眼睛要明亮,如同看到你喜欢的东西突然间出现你面前。用表情和声音感受你对看到事物的喜爱。在指导时,我采用表情游戏的方法,我把自己比喻成孩子喜欢的奥特曼,让孩子用惊喜的目光看着我。接着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引出长江、黄河、昆仑山、兴安岭四个名词,同时学会了断句。为了突出“龙”这个字,我告诉孩子龙是一个很庞大的、很有威力的、身躯很长很长的神话动物。读的时候要把他长长的身体读出来。这里隐含着朗诵技巧中拖音的指导。在指导中,让幼儿知道龙在蔚蓝的天空中快速的飞舞着,展示着他娇美的身体,通俗的指导为了让孩子知道朗诵的速度要快一些。力量和重心放在最后一句上“兴安岭像龙一样在飞腾!”中的“飞腾”上,要让孩子如同看到很多条龙在飞舞一样,让孩子感受到只有读得慢一些,中间的音不要间断并且“飞”和“腾”如同两块石头重重地落在地面上,才显得铿锵有力。同时,眼睛圆睁,眉毛提起,一种霸气的表情。

“中国在唱,东方在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唱。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一段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在唱着中国的歌,那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啊!带着这份急迫地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骄傲,所以读的时候要快一些。“中国在唱,东方在唱,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在唱。”三个“在唱”中的第三个“在唱”速度要慢,指导时告诉孩子,前两个“在唱”是向世界人唱。声音要大,让所有人都听到;最后一个“在唱”是在为自己唱,所以读的时候很欣慰,并颔首微笑点头,达到心灵的慰藉。教师在指导时,可以说:我看看谁作为中国人最骄傲。这样问让幼儿把语言调整到沉稳并由内心发出的感慨上同时情溢于色。“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一句的指导要显示一种豪情,眼神刚劲有力,头略微低下,眼睛直射前方。每个字都要稳、要准、要快,流露出对自己是中国人的霸气和肯定。把“龙的传人”要赐予每个字铿锵的力量和激昂的情绪。

“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的,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三个排比句中的“是的”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第一个“是的”是衔接于上一句中的内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所以语气要低沉,一种跟自己心灵对话的感激之情。第二个“是的”比前一个语气坚定一些,同时体现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努力学习,让所有人对自己刮目相看。最后一个“是的”是站在中国的长城上向世界人宣告和呼吁自己是中国人的豪情。孩子如果没有激情,老师可以说,你的声音很多人还没有听见,这样孩子随之领会其意。让声音发出强大的震撼力。“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几个字要字字沉重,字字清晰,字字如同一座座雕像一般浩大而凝聚着所有的情。最后一个“孙”字圆润而有力度并且声音要戛然而止,声音的力量要犀利而润泽。这几句是整首诗的第二个高潮部分,声音与表情要达到与情共鸣。

“我们爱这片土地,她从屈辱和苦难中获得了新生。”这两句是对自己祖国的赞美和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幸福之情。在朗诵时,声音不要过于激昂。因为,前两句的心潮澎湃要恢复宁静和深沉。因此,读时要轻柔而含蓄,饱满而兴奋。两个“爱”字在情感中升华。当孩子朗诵的时候比较苍白,我会直接说,你不够爱自己的祖国。孩子会无形当中把“爱”的声音加重加长,使其突出。“新生”两个字要注意眼神的变化,要充满希望并隐含斗志的感觉。

“高尚挡不住绵绵的思念,海峡挡不住悠悠的梦魂,风霜斩不断滚滚的新潮,烈日融不化浓浓的乡情。”这四个排比句表达了中国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一份浓浓的中国情。告诉孩子:我们中国人是很团结的,我们之间的感情就像涓涓流淌的溪流一样,唱着婉转而动听的歌,流进祖国的怀抱。这样的比喻,孩子在读的时候语速,如同流水一般轻柔而委婉。前三个排比句是感情的一点点升华,最后一句是心灵的安慰。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三句话是整首诗情感的浓缩和凝结。在情感训练中,仍然要孩子体会心灵深处作为中国人由衷的自豪感。但这种感觉是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所以,第一句要读得轻,第二句是向所有人呐喊来表达自己是中国人的兴奋和激动不已。第三句“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是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得到的一种骄傲和豪情。每个字都如泰山一样稳重而有爆发力。同时,声音、表情和站姿要显示出一种视而不见的霸气,并用声音来震撼结束朗诵。

在朗诵指导中,段与段之间的高低起伏和节拍的快慢,随着感情的浓厚和舒展变化而变化,使整首诗声势浩大,咄咄逼人。这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老师不断地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用敏锐的眼光洞悉孩子内心的结晶。同时,用孩子易于理解的形象和实物把抽象的词汇变成身边的草木和溪流,让孩子在自然和温馨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上一篇:旅游安全之法律维权攻略下一篇:《哀江南》 教学设计示例(三)-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