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与读好书

2024-05-24

好读书与读好书(通用10篇)

篇1:好读书与读好书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自xxxx发起“读一本好书”活动以来,一本本或益于生活或益于工作或益于个人心理的书籍在团员青年手中传递开来,每位认真读书的人,都在阅读时,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应该说,此时读书对于广大团员青年是一个很好的形势教育。正值企业改革发展的阶段,新鲜事物的诞生,观念的根本转变,企业文化的深入,都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首先适应,接受,才能带动更多的人。《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点燃了我们的工作激情;《影响一生的心理学》挖掘了我们的心底,改变了对事物的看法;《向解放军致敬》升华了个人对集体的忠诚、敬业与奉献;《狼图腾》让我们从狼的智慧中学会协作„„从各种书籍中我们增长了知识,收获了感想。

敬爱的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同时他还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后者讲的则是实践。我想,每一位主动拿起书来读的人,都会将学习到的东西付诸于实践中的。借着这次学习读书的东风,希望每一位团员青年都有来读好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那样思考就会多于牢骚的。

同样是温家宝总理的话送给每一位正在或将要读书的人: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罗琴

篇2:好读书与读好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哲理名言。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啊!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增长才干,陶冶性情,提升素养,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

我知道许多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车胤等。还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的房间里到处摆满了书籍,桌子上,茶几上,书柜里,床头边,都放着他喜欢的书籍。他总是抽出零碎的时间用来阅读,甚至在病床上都手不离书。正是他刻苦读书,博览群书才造就他的卓越才能,使他成为世界伟人!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爱读书的同学,课间,他们或站在书柜前,或倚在一角,或静静的坐在座位上,沉醉于书香中,细细的品读。他们就是我们通达路小学最美丽的身影,最靓丽的风景。

是啊,他们感染着身边的同学,带动着身边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读书的行列中来。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不光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翻开一本好书,闻着它淡淡的墨香,我们可以与李白一起欣赏唐朝的明月;与苏轼一起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可以在《水浒传》里,结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可以认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们会懂得遇事要坚强……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穿越时空的隧道,与精英们一起分享精神的盛宴,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情形啊!同学们!我们通达路小学有藏书2万余册的学校图书室,有布置精美的读书长廊和班级图书柜,为全校学生读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让我们不负大好时光,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命的需求,让迷人的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我们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篇3:好读书与读好书

“书富如入海, 百货皆有。人之精力, 不能兼收尽取, 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著名的大文豪苏轼站在历史的长廊里呼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高尔基在世界的天空召唤。

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无一不以自己的精神和智慧向我们展示读书的裨益, 因此说——读书好。可是令人忧思的是, 现在的孩子从小浸染在各种电子产品里, 对纸质的图书提不起一点兴趣, 以致到高中阶段造成了阅读和写作的困难, 怎么让孩子认识到读书的乐趣和好处呢?我觉得这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

1. 老师在课堂上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达读书的好处。

如果一个老师能以丰富的阅读知识充实课堂, 耳濡目染, 肯定能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在这时若能适时推荐好书阅读, 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室里设置专门的图书角, 鼓励大家把自己喜欢的好书拿出来一起分享, 并且为自己的书附上推荐理由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在学生中树立好的榜样。

按学习小组每组推荐一个读书能手, 每周给学生做一次读书心得交流, 以报告和问题交流的方式进行。这样既可以让推荐的选手感受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增强自己的自豪感, 又可以在分享中得到被分享的乐趣。而且榜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使全体学生感受读书的好处, 增强读书的兴趣。

二、读好书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能引导我们与优秀的人物为伍, 使我们置身历代伟人之间, 如闻其声, 观其行, 见其人, 使我们与他们情感交融, 悲喜与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更认清自身的渺小与浅薄, 从而让自己更发奋更努力。然而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择有益的也是阅读者的一个苦恼, 因为“书也, 药也”一本好书是一剂良药, 而一本坏书就是一剂毒药。怎样选择好书呢?

1. 拒绝各类低俗的漫画类书和各种网游小说。从小学到初中以致高中, 这种低俗漫画一直在流行。这些多是日本漫画, 极其幼稚的情节, 充斥色情和暴力的各种图画, 却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废寝忘食”。还有的同学到馆读书, 会借一些网游小说、玄幻小说, 要么穿越、要么具有超能力, 当问起同学们为什么选取这类书籍时, 很多同学都会说:“随便看看。”建议同学们读一些有益于学习、生活、工作的书籍, 同样是用来“随便看看”, 何不用文学巨匠的作品来阅读。一两本的好书, 可能没有效果, 但是读的时间长了, 他们就会在你的心里埋下种子, 等到有一天破土发芽。

2. 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 一本好书首先要是积极而并非消极的, 这样才对看书的人有帮助, 有启发, 或许心情愉悦, 或者动情动义!有这样的说法, 要读书就读50年以上的好书或者5个月以内的期刊。苏轼就说“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往往是经典的好作品。近期的期刊是最新鲜的材料, 是我们了解身边, 了解世界的窗口, 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3. 适合自己的书才是好书!有的人爱看这个类型, 有的人爱看那个类型, 无论哪种类型, 好书就是要符合自己的喜好, 对自己的胃口才行!

4. 孟子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在阅读的同时要时刻思考, 否则“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好读书

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 则礼义不交, 便觉面目可憎, 语言无味。”读书可以塑造和陶冶一个人的品行, 不断提高个人涵养。读书又贵在专与恒, 只有抱着专心致志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最好的朋友, 也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读得一本好书, 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书海中自由徜徉, 感受书中跳动着的文字仿佛变成了一个个有灵性的生命, 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时, 心灵就会变得充实, 视野也会变得开阔明朗起来的时候, 会真切的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在几百年前就给我们这样的警示, 时间的飞逝给予我们的有可能是残忍, 但是书籍给予我们的却是点点温馨与安慰, 也只有精神财富是冷酷的时间所无法剥夺的。

书能够让我们从中外名著中懂得人生的意义, 做人的道理;从唐诗宋词中领略祖国壮美的山河, 博大精深的文学历史;从散文小说中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彩……

篇4:多读书与读好书

记得当年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首长教育我多读书时经常拿某政工干部非常喜欢读书,以至于把书读到几乎没书可读的地步,甚至连医学、工程、机械方面的书都读,尤其是擅长于读词典,不管说到哪个词条,他都能大致知道页码范围,一翻即得。这个不知是否真实的人和事,一直成为我贪婪读书的动力之一。

如今,若干年过去了,想必不会再有无书可读的情况,因为那时,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百废待举,书籍印刷出版远远跟不上人们的阅读需要,因此才会出现无书可读,不得不去读词典的情况。现在的出版业非常发达,书籍多到令人无论如何都看不过来的地步。可是,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中进行选择,提高读书效率,尽可能地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少读无用的书,或者是误人子弟的废书。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正在步入现代化建设征程的当今中国,尤其需要通过阅读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阅读习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整本阅读变为选择阅读,从详细阅读变为快餐阅读,从家庭或图书馆阅读变为网络或手机阅读,就连书本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单纯的纸质书本变为电子书本等,有的人甚至完全不读纸质书本了。

面对这种阅读变化,我要说的是,本人无意指责快餐阅读,因为毕竟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非常需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而快餐阅读绝不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要想充分享受阅读乐趣,必须进行深度阅读和广泛阅读,也就是要多读书。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增长知识、拓宽視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我的体会是,每天挤出一两个小时,读读杂志、小说,或者散文、特写、随笔等,还要在网络上阅读新闻,了解各类信息,以此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能够做到多读书。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所读到的书都是好书和高质量的书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以从专家、学者向全社会推荐的优秀书目中,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喜好有选择地阅读;其次,还可以通过先阅读书评,了解书的内容和专家评述,从而作出是否优秀作品的评价,再确定是否阅读;第三,可以从每年出版的新书目录中寻找好书;第四,可以以作者来确定是否优秀作品,许多名家治学精神严谨,所写之书多为精品,绝无半点粗制滥造,自然应该成为我们阅读的首选;第五,可以从每年大量出版的名著精选中找出自己最喜爱看的书来阅读,因为,出版社的编辑们已经帮我们事先选好了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完全用不着我们再花功夫去选。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尽情享受阅读之美!

篇5:好读书与读好书

来源:兴庆区供电局 作者:郭立梅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因为: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不珍惜宝贵的时间,人生的岁月也会变得短暂;不总结失败的经验,简单的事情也会让你办砸。把读书当成长,你就会勤奋努力;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其实,人生是一本书。有的写得精彩,有的写得平庸;有的写得厚道,有的写得轻薄;有的写得恢弘,有的写得小气;有的写得平顺,有的写得曲折;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遗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空白!所以,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学习。

篇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演讲稿

演讲者:严海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兴义市下午屯中心小学六(1)班严海文,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如何才能让这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并让其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呢?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更富有价值呢?我想应该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童话书,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但最终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读武侠小说,让我们对朋友间两肋插刀在所不惜,仇人间你争我斗水火不容的爱恨情仇唏嘘不已。三毛笔下让人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开怀大笑的流浪故事,最早开启了我对未来、对远方无限的憧憬与幻想。厚重的历史,诡秘的政治,放在读物里,也都变成了一个个或警示或励志的趣味故事。

在祖国和平的蓝天下,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我们比先辈拥有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能心无旁骛(wù)、夜以继日的遨游学海,向书山攀登,成了新一代读书人。在书中我们能品到李白的潇洒,苏轼的豪放,鲁迅的冷峻深邃(suì)和冰心的意切情长。就像高尔基所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读书能带给我们最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能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藉(jie)。朋友可能会离去,而书却永远是我们最忠诚的伙伴,多读书能让我们永保青春!使我们感味与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之间的交流,从而打开历史的大门。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阳台上支一把座椅,任由思绪在文字间跳跃,让故事的凄苦沐浴上缕缕阳光;阴雨绵绵的天气,泡一杯热茶,捧一本好书,让低落的心情融入温暖的情节。闲适的周末,邀两三好友,带几本好书,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共同分享阅读的喜悦。轻松自在的傍晚,慢悠悠地步入书店,或坐或蹲或站,满心欢喜的与伙伴们一起贪婪地翻阅书籍。安静地夜晚,在电脑屏幕前点击大千世界,品味人间百态,一天的疲劳也就在感叹世界之精彩中悄然释放。暖暖的台灯下,懒散地倚在床头,放松所有的关节与神经,翻几页书籍,然后安然入睡。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如果生活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生活没有书籍,就象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人生路上,书是我们每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赐予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我们为了提高素养,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智慧,开阔视野,积极带头多读书,读好书吧!努力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祖国21世纪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7: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名言

2. 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3. 韦编三绝,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卧薪尝胆,圆木警枕。

4.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徐特立

5. 天才来自勤奋。

6. 要到书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7.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8.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9. 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10.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1.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4.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5.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16.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7. 人无贤愚,非学曷成?——陆以田

18.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9.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0.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莎士比亚

21.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2.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23. 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徐干

24.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袁牧

25.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26.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27.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陈独秀

29.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30. 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科尔查克

31. 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32. 嗜书如嗜酒,细味乃笃好。 ——范大成

33.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34.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6.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8.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39.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篇8:好读书与读好书

近两年的中考名著考题逐步采用截取名著片段, 据此展开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考查的形式。如:2013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 就以《朝花夕拾》中某一篇文章片段为基础, 要求学生回答作品篇名, 对相应语句解读因果。这种考查形式意在通过有意识地再现名著片段, 唤醒阅读记忆, 检测出学生有没有真正阅读过名著。

初中生学业紧张, 在有限的语文课内是无法花更多的时间组织集体阅读的, 加上学生的阅读基础与能力存在差异, 如何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 真正推动每个学生读好一本书?为此, 我尝试拓展名著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关注学生阅读差异性, 以学生的个性阅读学习助推教师《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授。

一、拓展时间与空间, 关注阅读差异, 充分发挥学生在名 著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1.假期整体阅读, “梯度导读”正视差异。

寒、暑假, 可暂时让学生成为时间的富翁, 我通常会在这一时期布置学生阅读下一册语文教材中所推荐的名著, 并做适度导读。

一是结合教材上“推荐阅读”版块, 提示阅读注意点。如给《朝花夕拾》做导读时, 就要求学生“细读书前的《小引》, 并从此养成读书先读序的好习惯。读任何一部书, 都应当首先读它的序、跋及出版说明、凡例等, 以便对该书的内容、体例、成长过程、书名含义等有所了解, 再读正文。”这些提示既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又可针对该部名著提示相应的注意点, 让学生更好地读通、读懂名著。

二是结合学生阅读基础与能力的差异性, 提示阅读方法。如:阅读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可选择朗读、背诵法;阅读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可选择圈点批注法; 阅读基础与能力较好的学生可选择速读法。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课堂序列荐读, “个性5分钟”控制差异。

在语文课堂上固定开辟“课前5分钟”读书交流平台, 让每个学生都能走上讲台交流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我事先安排名著荐读计划表, 将名著的每一章每一回或每一篇安排到个人。每个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能力上各有侧重, 存在差异性, 所以, 我明确了名著荐读的内容, 主要包括: 前情提要———先将前一个学生所讲的上回内容做简要回顾, 让每个学生每回的推荐在大家的脑海中能前后自然衔接, 形成一个有序的阅读体;本回概要———概括本回主要内容;亮点赏析———可以从人物形象刻画、环境氛围烘托、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 选择最喜欢的字词句段做赏析; 佳文美读———选择最喜欢的一段原文有感情朗读; 每回一问———从本回内容中设计一个问题, 考察其他学生是否对本回内容有所了解。

学生在准备荐读稿时能根据自己的语文能力有所侧重, 如:学生小雯, 语文成绩中等, 阅读理解能力也不算突出, 但在做名著《水浒传》的荐读中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抑扬顿挫的语调、铿锵有力的声调、适时的动作、夸张的神态, 一下子将我们带进了说书表演现场, 博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为名著阅读, 她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读”推荐, 让一些即使能将这一片段理解赏析做得很好的同学也自叹不如, 毕竟《水浒传》的原文要读通顺、读出感情, 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样的荐读既激发了其他同学继续阅读的兴趣, 而且对小雯来说, 提高了阅读名著的兴趣。

3.课后博采众读, “合编一份报”缩小差异。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 在课堂上的名著荐读全都完成以后, 我会继续组织好课后阅读小组, 每组人数为4~6人, 对名著的阅读做进一步补充与归纳, 然后每一小组合作编制一份名著阅读小报, 作为阅读成果在班内展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 相互启发, 实现信息交换, 资源共享, 加大信息与思维的量。

二、结合名著“点”与“面”, 引领阅读热情, 适时发挥教师 在名著阅读中的主导作用。

名著推荐与阅读既然安排在教材中, 就免不了备上一节课, 上好一堂课。我通常将这一堂课安排在期末复习, 在确保每个学生都已读完名著后, 再搜集学生的荐读稿、阅读报, 根据他们的阅读情况, 设计课堂教学。旨在搭建交流平台, 缩小阅读差异, 引进多方思考, 推动终身阅读。

1.导入。

用教材名篇之“点”带动相关名著之“面”。比如, 由《智取生辰纲》切入《水浒传》, 我先放一段相关影像, 与大家一同观赏。学生在前期的阅读中, 主要通过纸质媒介, 而依赖不同感官的个性化阅读方式似乎比单纯的视觉阅读更有吸引力。

2.交流、整合。

看完视频后, 引导学生思考:①题目中的“智”字体现在哪里? ②杨志做事谨慎精明, 押运生辰纲为什么失败了? ③杨志后来的命运如何? ④本文出现了多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引导他们看名著就要知道名著写什么、怎样写, 还要学会概括人物性格与人物相关的情节等。然后让学生交流在名著中所读到的与杨志相关的其他内容, 将前期的个性阅读加以整合, 学会全面评价杨志, 进而全面评价整本名著中的每个形象, 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3.多方位思考。

引导学生将电视情节与原著进行比较, 借助原著的阅读, 点评影视形象的呈现, 学生在享受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化、立体化、具体化的同时, 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鼓励大胆质疑, 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感悟原著的魅力。

篇9: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利用2012年暑期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向来书店购书的少年儿童发放问卷82份,对济南少儿阅读类型和原因以及阅读形式、习惯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

济南少儿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部分少儿选择纸质图书阅读,其阅读习惯并没有多大改变,少数家长为孩子购买“点读笔”之类的电子书。济南少儿阅读内容多为文学类(占90%)和科幻类(83%),其原因主要是兴趣爱好。另有6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选择阅读“教辅书”。

此外,据当当网对于青少年读书情况报告显示:被调查的青少年人群中,有课外书阅读习惯的高达95.3%,有91.1%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在“读书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如何·”的问卷中,认为“非常重要”的青少年与家长的人数分别是60.94%和72.52%。以上数据说明:读书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家长和孩子深刻认识到读书对于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的统计与分析,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读书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能使人心情愉悦,读书能让人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人学会欣赏生活。书让人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鲁迅先生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佩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一直咀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时,又捧起书攻读。读书为鲁迅先生成为著名思想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读一本好书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少年儿童来说,读书除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之外,还长期在精神层面影响孩子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在日本,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每年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藉此促进儿童在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敏感度等各方面的发展,并帮助他们更深刻地把“体验人生”作为长远目标。

二、好读书:好的读书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读好书就要善于利用书籍,将读书作为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读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渠道,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少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使其终生受益。此次调查显示:少儿读物以趣味性为主,以培育少儿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的。而那种目的性、功利性很强的阅读,往往会使少儿对阅读产生畏难、厌恶的情绪,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笔者在山东济南新华书店进行社会实践时,发现最吸引孩子眼球的是一些包装精美、色彩鮮艳的书籍。笔者采访一位六岁大的孩子,问他是如何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时,他说只要封面很好看他就喜欢。针对低龄孩子的阅读心理,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这种包装精美的书籍。的确,这些外表华丽的书籍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产生了读书的兴趣。

可见,少儿书籍应该拒绝“沉重”,首先要趣味性强。孩子被书中有趣的情节内容、生动的语言和人物所打动,逐渐喜欢阅读,并通过不断提高阅读量来完善自我。孩子们通过阅读来发现故事中蕴含的哲理,这是一个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所以孩子更容易接受。其次,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当孩子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后,就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不断感悟人生哲理,提高终生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笔者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看到,刚刚开门营业的书店,少儿区就挤满了小读者,有些孩子甚至一大早自己骑自行车来到书店读书。这种读书的热情令人欣喜感动,这些孩子的读书习惯将使其终生受益。

以色列是神奇的国度,传说是上帝的故乡、耶稣的诞生地,并培育了若干诺贝尔奖得主。以色列的教育也是神奇的:“犹太人在小孩上学的第一天,要把蜂蜜涂抹在《圣经》的字母上,告诉孩子们‘书是甜的’……”父母作为孩子最初的也是终身的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孩子是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书店,家长会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籍。笔者随机对几位家长进行采访,其中刘沐希的家长说:“对于孩子来说,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阅读本身得到了快乐,而非其他。对于读书,家长要做示范,空余时间多读书,孩子受到影响,自然也就主动阅读起家长给买回来的各种读物了。”孩子爱读书,能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是家长最期盼的。家长应该让孩子读一些与其年龄和接受能力相吻合的书籍。七岁半的刘海墨小朋友,谈到最快乐的阅读经历是和妈妈一起读《八十天环游地球》。刘海墨的妈妈为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坚持亲子共读,每晚睡前半小时定为孩子的读书时间,她说:“家长应提前为孩子准备好适合其年龄段的图书,让他们在想看书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到。”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是有很大影响的。荀子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

三、读好书:阅读优质书籍获得精神食粮

读书是有选择的,阅读优质书籍才能获得人类文明的优质精神食粮。尤其是少年儿童,阅读书籍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在新华书店,笔者发现多数的少儿选择的是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有趣的书籍。但是当翻开这些书时,也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过多的插画使文字相对较少,印刷空隙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购书成本,也有悖于现代社会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而且,现在的畅销书多是系列图书,一个系列多的五到十本,甚至更多,孩子若是想买一个系列的图书,就要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怎样确保孩子读的书是“好书”呢·在调查期间,笔者采访过几位家长,其中一位家长对于“读好书”有着独特见解:“对于现在的少儿来说,好书的标准除了‘如何写好作文’等有益提高学习成绩的书籍之外,还包括文学、历史、艺术等可以提高孩子知识面和学习能力的书籍。孩子的读书面不要太窄,家长要主动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读。”父母在为年龄较小的孩子选择书籍时,应选择好玩有趣、又富有人生哲理的。

对于孩子喜欢阅读的图画、漫画书籍,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不适应孩子年龄的这类书籍出现,孩子读后不但不会对他们的成长有好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主题轻松而且印刷精美、具有詩意的图画书。当孩子阅读量增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就可以为孩子选择有益于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书籍。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读书把好内容关,这样就可以保证孩子“读好书”了。

笔者还对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许爱红女士就“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读好书’”的问题进行了深度采访。许爱红女士说:“第一,孩子读书的兴趣是第一位的。第二,孩子的读书是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进行引导的。现在孩子的时间有限,仅凭孩子的兴趣读书,很难保证孩子的读书质量。我的孩子很爱读书,她选书的参考很多,同学推荐、老师要求、网上流行、《儿童文学》推荐、家长推荐,等等。但是这其中,老师的要求是孩子不得不做的,还常常带着情绪,而同学和其他途径推荐的书孩子常常很喜欢,因此,跟爱读书的同学、家长多交流,就能够在小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情趣。第三,家长应该做孩子读书的榜样。家长的志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阅读内容,因此,家长要经常阅读,关注好书,带头阅读好书,享受好书。第四,为孩子的读书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享受读书的过程,感受与书的心灵沟通的愉悦,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纯净的事情,渐渐地,孩子就会从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提高审美的水平。”

墨子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提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少年儿童是人类文明的未来,而阅读则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相信在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下,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书中汲取精神食粮,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 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膨胀着、裂变着,由此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方式、文化与精神活动要求和内容的改变。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阅读活动以锐不可挡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由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里,笔者就课外阅读指导的话题抛砖引玉,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   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要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成为一个核心的课题。此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二、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2、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知道中国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从而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各种阅读材料,特别是范围广泛的课外阅读,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没有边界的感受空间。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 充分感受了祖国文字的奇妙与伟大。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对各种阅读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通过读报、看书去获取知识、信息,懂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   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3)   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3、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              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              学会做笔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4、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认为对文章鉴赏的多样性,应当得到老师的尊重。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 在学了《三顾茅庐》后,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章节,作个简单的人物评析。有的同学就提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他的一种计策,说明他狡猾,用多种表面工夫去感动诸葛亮。其实,他根本没什么本事,又列举许多事,来说明他出谋靠诸葛亮,开战靠张飞,关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脱开书本,结合当今社会讨论刘备到底算不算一个成功人士? 学生讨论异常激烈。从《三国演义》原著来看,大家发现作者褒扬的刘备确实不算一个有勇有谋之士,不过他这礼贤下士一德也实在地让他掳获了人心。当今社会,如果有了这样的品质就能比较成功地搞好人际关系,受益也是匪浅的。所以联系自身,我们大家一致总结出:德、才并重才能真正地成功。 其实很多人、事都需要一分为二地被看待,不管是在书上还是在现实中。当我们在进行阅读时,能做到不尽信书,学会全面看问题,难道不是更能培养出实在的分析、评价能力? 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冰心老人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同行们,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杭州市濮家小学  赵伟群

上一篇:留在以前随笔下一篇:小石潭记原文与表现手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