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好书

2024-04-14

读书,读好书(精选10篇)

篇1: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书,是你口渴时的一杯清茶,是困难时能帮助你的良师益友,是一把可以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更是一盏引导你前进的指明灯。

三四岁时,我每天晚上都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坐在我的床头,讲起了生动的故事。有时,妈妈讲完了好几篇故事,我还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期待下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三年级时,我只按老师教的.方法去读、去记、去背;但不求甚解,更不能深层的理解。四五年级时,我便知道了如何去品书:《夸父追日>>让我惊叹不已、《一千零一夜>>令我浮想联翩、《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悲惨结局又使我泪落如珠……

特别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唐僧的善良、沙僧的勤劳、孙悟空的聪明、猪八戒的贪吃,常常使我哈哈大笑。他们师徒四人历尽艰险,翻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大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斩尽妖魔鬼怪,终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这也让我懂得,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遇到困难,我们也绝不能退缩,只要勇敢地迎难而上,就能取得成功!

让我们一起记住冰心奶奶的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有用的人吧!

篇2:读书,读好书

——与青年官兵谈读书

【授课目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认识到书籍对一个人的成才成长的重要作用,培养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授课提纲】

一、与书交友,其益无穷

二、书海无涯,贵在选择

三、知识无限,读书有法

【授课时间】30分钟

【授课内容】

谈起书,我想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它都随身相伴着我们。那么,书是什么呢?由于每个人的社会阅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回答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有人说:“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读书,是打开这宝库的钥匙。打开书本就会在面前展现出琳琅满目的知识珍宝,任你去探求,去采掘,去装载。”也有人说:“书,是人生的向导,他会开启你观览世界的窗户,引导你走向美好的生活。”今天,我就以“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为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一、与书交友,其益无穷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200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有志青年为了反抗秦王朝的暴政,四处奔走,准备投奔义军旗下。在一个小桥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人,拦住了他的去路,并要求他把老人掉到桥下面的鞋子捡上来,给他穿上,青年人照办了。可他刚给老人穿好鞋,老人却又脱了下来,丢下桥去,并命令他再给捡上来穿好,望着老人满身泥土,年轻人什么也没说,又到桥下面捡起了鞋子给老人穿好,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嘱咐青年人说:“孺子可教,明天此时桥边相会。”第二天年轻人来到桥边,老人给了他一本书。这个青年就是张良。那位老人就是黄石公。老人给张良的书就是《太公兵法》。凭借这本兵书,张良投到了刘邦手下,为西汉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同志们看,一部兵书改变了张良的一生,造就了一个历史伟人。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读书,既可陶冶情操,又可学到很多知识,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迅猛的发展,而我国还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

样一个汹涌澎湃的大潮面前,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接受最新的信息与知识,他就无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如果把实现自身价值比作美好的天堂,那么爱读书,会读书,勇于进取就是攀登天堂的阶梯。

我们每一位革命军人更应该与书交友,多读书,读好书。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由于我国目前教育条件的限制,我军士兵的文化素质并不高。每年虽然有地方大学生毕业参军,但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代表不了我军士兵整体的文化素质。有这样一个故事:某部接到上级的命令到某地接新装备。接新装备的人乘兴而去,却败兴而归,没有将新装备接回来。原因很简单,接新装备的人对新装备的技术性能一无所知,驾驭不了这些“金戈铁马”。部队只好在本团内文化素质较好的官兵抽调出一些人,进行了半年的培训,第二次才将新装备接回来。但由于广大战士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新装备的性能掌握不好,在训练中没有发挥其效能,训练效果不佳。因此战士们说:“想装备、盼装备,装备来了怕装备。”由此可见,官兵文化素质低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一方面要靠军事院校,另一方面也要靠部队的战士自发或有组织地读书、学习。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我们每天出8小时工作外,至少有两个小时的闲暇时间。如果按每个同志服役2年计算,闲暇时间达1460小时,相当于180个工作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培养起浓厚的读书兴趣,进而使自己学有所成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远大的理想和成才的抱负。其次,要爱军习武,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结合本职工作学习。第三,读书时要深钻细研,反复体味书中的奥秘,并真正消化。第四,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每取得一点成绩,都会反过来增强你的读书兴趣。

二、书海无涯,贵在选择

青年战士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对于很多知识都还不了解,人生观、价值观也不牢固,所以不但要读书,还要多读、博读,而且要分清良莠,精心选择,不能滥读。

一本好书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力量,甚至可以造就一代伟人,改变历史的进程。战士们读了它,会对成长带来莫大的帮助。对于好书,英国作家史美尔曾用“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样的话来赞美它,德国作家歌德把好书与高尚的人相提并论,他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明末丞相于谦在《观书》中曾写到:“书卷多情似帮人,晨昏尤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无一点尘。”意思是好书像老朋友,它终日陪伴着我,为我解忧,刚刚读了三千字,胸中的一切杂念便被一扫而光。拉脱维亚人苏德拉勃伦则是这样评价好书的作用:“读完一本好书,人会感到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更正直。”

而一本坏书得作用就像交了一个坏朋友,不但会使其颓废、堕落,甚至会使某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和历史的罪人,葬送一个青年的前程。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据统计,很多青少年犯罪都同接触不健康的书籍有关,人的思想是个矛盾体,积极与消极,高尚与卑下,前进与倒退的矛盾始终在激烈斗争着,人要想向上,真好比逆水行舟;可要一落千丈,却可不费吹灰之力。书中的糟粕与我们头脑中消极的不健康的不高尚的东西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一旦两者接触,就像化学反应一样,作用奇迹般的扩大,使人着魔,改变常态不能自拔。

有的同志认为,部队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们的学习任务又那么重,我们哪有时间去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其实不然,不健康的书籍就像病菌一样,无孔不入,如果我们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就会随时侵入我们的肌体,腐蚀我们的灵魂。那么,怎样判断一本书是好是坏呢?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我认为以下四个标准可以值得参考:

1.要具有引人向上、催人进取的思想性。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就可以无愧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高的事业——共产主义”的富有哲理的名言,曾经激励着几代人拼搏和进取。

2.要具备结构严谨、文笔精雕的艺术性。如:高尔基的《海燕》,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多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等。像《海燕》里的:“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一道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使我们在被那优美的语言所陶醉的同时,又油然而生一种奋起拼搏的感觉。

3.要具备富于生活、广文博采的趣味性。如《战士小百科》、《文摘周报》等报刊书籍。世界是多彩奇妙的,假如你想不断地摆脱令你目不暇接的惊奇,去走向成熟;假如你想尽快地对书籍产生浓厚的情趣,那么你就不能忽视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4.要具备科学可信、方便生活的实用性。如《摄影技术》、《家用

电器维修技术》等军地两用人才丛书。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和科学技术时代,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竞争异常激烈。假如你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你非但不能很好地保卫祖国,就是将来走向社会,也将很难有立足之地,只能被社会强大的潮流所淘汰。

综上所述,凡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的书籍,对我们成长进步都有帮助,我们都可以将它们统称为:“好书”。我们在读书方面,一定要区分书是好是坏。

三、知识无限,读书有法

好的书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集中了人类世世代代文明与知识的结晶。它像高级营养品一样,能滋补你的头脑,启动你的智慧,颐养你的品性。所以,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它,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具体方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学习。

1.博读

治学皆自读书始。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者。鲁迅先生主张“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博便无以致精。博学方能足智,足智才能多谋。

现代的军事科学,更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要在军事科学研究上焕发创造精神,重要的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想在本专业内取得成就,必须通晓专业外的种种有关知识。如鲁迅所言,专才首先应当是博才。做到博览群书:一是“有空就看”,二是“有书就读”。时间紧怎么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出来了。古人挤时间的办法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书从哪里来?“借、换、买、抄”。连队都有图书室,要充分利用起来,如有机会去地方的图书馆当然就更好了;连队干部以及战友的书也可以借来或用自己的书与之交换着看;每月的津贴费注意节省一些,用于下来的钱也可以购买自己所需的部分书籍;对于一些内容较少归还时间又紧的书,我们还可以先抄下来再慢慢看。

2.笔记

有些人确实读了很多书,可是宛若过眼烟云所得无几,甚至如朱熹所说的“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什么道理呢?这就是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时觉得会了,便没有把该记的东西记下来,随着时间流逝,记忆便慢慢淡化了。所以,我们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记笔记的好处很多:有利于纠正急于求成、一目十行、走马观花

式的读书怪癖,迫使自己慢读、细读、精读,帮助思考,加深理解,促进消化吸收;有利于增强记忆和积累资料,录以备忘,逐步增加知识,并作为日后查找、复习与使用;记笔记,还可以训练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书面表达能力。

读书时,记笔记的方法有很多。把读书的心得体会或者将原书的内容要点写出来,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二是根据需要照抄原文,甚至整篇抄录的也有。例如明朝的宋濂,幼时家贫,买不起书,便向人家借书来抄录,即使天寒地冻,砚台结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放松,他这种认真读书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般只是在原文较短的情况下,采用抄书的办法。三是写提纲。四是在原文上做记号或批注。这种方法只限于本人所有的书刊资料,切不可在公用或与他人的书籍上乱批乱划。总之,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同志们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3.多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是说学习不寻思其义,就容易受到欺蒙。大数学家高斯一语破的:“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伽利略是怎样打开近代科学的大门的呢?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不轻易放过一个思考的机会。他十七岁进入比萨大学学习,那是天主教的天下,要做礼拜。可是就连在教堂里做礼拜这样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刻,也禁止不了伽利略的思考。当别人在虔诚地祷告时,他却全神贯注地看着教堂里的吊灯的摆动,根据摆动的原则,发明了伽利略摆,为制造钟表打下了理论基础。

所谓学问,就是要学要问。问有两种,一是问人,一是问自己。问人先问己,问己才能迫使你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出问题想办法去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对己学知识的实际检验,也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开始。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就能更加激发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使知识逐渐丰富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头脑,遇到困难,就要思考着去解决而不能绕着走,也不能不假思索就求助于别人,这样才会理解深刻、记得牢固,甚至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再三思考,实在解答不了,就应该虚心求教。自然,“学问”二字,一定要先“学”后“问”。

4.躬行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事》中的两句诗,虽然讲的只是做诗,但推而广之,学到的书本知识,如果不通

过自己的实践,就缺乏切身的体会,“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学与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在行的当中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学用脱节,读书再多,也只是一座“死书库”。美国政治家华盛顿的话来说就是“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郭沫若同志曾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告诫人们,读书要做书本的主人,学到的书本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才能把书读活;否则,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死书会把你引向“死胡同”。历史上赵括的长平之败、马谡的痛失街亭等“纸上谈兵”的惨痛教训,我们在读书中一定要汲取,要把读书中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军人,我们一定要有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以闻鸡起舞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自觉抓紧时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读书,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而读书,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而读书,为个人的健康成长、建功立业而读书。

【讨论题】

说说以下几种说法的偏颇:

“书到用时方恨少,用到之时再读书。”

篇3:指导学生读书, 教学生读好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指导

小学生学习语文, 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读书。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 教育学生把书读好, 把读书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学习任务来硬性完成。 那么, 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教育学生把书读实、多活、读好呢?

一、指导学生把书读实

首先,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注重帮助和引导学生读准字词的音, 避免读错字。 这是指导学生把书读实的前提。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 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然后在上课时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对学生含混不清的生字词的读音等给予订正。

其次,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准, 不添字加字, 不丢字落字。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有的学生在读书时有添加“零碎”的毛病, 即随意添加字词;还有的学生有“吃字”的毛病, 即随便丢字落字。 这种现象虽然无伤大雅, 但也不是好的习惯。 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读书态度, 忠实于作者, 忠实于原文, 把句子读准。 这是指导学生把书读实的基本要求。 针对学生读书随意添加“零碎”, 随便“吃字”的现象, 教师要及时指出, 让学生把句子多读几遍, 巩固语感。

再次,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把长句和难句读透。 所谓长句, 是指结构比较复杂, 词语比较多的句子。 相对于短句来说, 长句理解起来更难一些, 是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考验。 所谓难句, 是指比较难理解的句子, 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学生要想读透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充分把握。 对于长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 找出主语、宾语, 定状补语, 根据需要确定如何停顿;也可以引导学生把长句分解成若干短句, 然后加以分析, 使学生理清句子的结构, 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 读起来更加顺畅。对于难句, 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读得顺畅, 还应要求学生读懂其内涵。 这要求教师要联系上下文, 对句子做出深入的分析, 指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再读起来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引导学生把书读活

(一) 进行拓展读, 培养语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 应该注重读课文, 做到反复地读。然而, 这样反复的读书工作, 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沓感。 在达到一定的度后, 再要求他们读就不会再有什么收获了。 此时, 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读书的范围, 给学生读书的新鲜感, 以继续他们的读书活动, 培养他们的语感。例如,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 教师可开展“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读书活动, 给学生提供《丑小鸭》《海的女儿》等读书材料, 引导学生读童话故事,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学习人物善良、纯洁、美好的品格, 受到人生的启迪。

(二) 变换读书形式, 感受读书乐趣

学生独自读书, 容易产生枯燥无味之感, 使学生失去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形式有很多种, 教师不应拘泥于领读和让学生自读, 而应活跃读书的形式, 使学生在灵活的读法中, 感受读书的乐趣。例如, 可以采用问答读的形式。教师从课文中提炼问题, 要求学生从中找出能够回答该问题的原句, 用朗读的形式回答问题。又如, 可以采用对比读的形式。一篇写景的课文, 景色是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色描写的句段, 进行比较读, 体会事物的变化, 情感的起伏, 等等。 此外, 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读的形式。 一篇课文里出现多个人物, 且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分角色读可以使学生深刻把握人物的内心, 了解该人物在文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 为很好地把握整篇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带动学生把书读好

首先, 教师要重视带动学生精读、细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课文, 对这些课文大多要求学生整篇背诵, 也有部分课文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 教师要带领学生精细研读, 使学生在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直至完全背诵下来, 并深深地刻印在脑海中。由于小学生发展特点的局限性, 对某些课文, 尤其是古诗词即使理解了, 也不会像成人理解的那样透彻, 而仅是理解了表面的意识, 不再有疑惑而已。 通过背诵, 深刻记忆在脑海中文章,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 就会对其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渐渐心领神会。

其次, 教师要重视带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要想学生把书读好, 教师就要带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语文教学分为不同的层次和阶段, 认识生字词是最基本的要求; 从字面上理解课文是浅层阶段;理解课文的内容要旨和表达方法, 是深层阶段; 更深层的阶段是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人生道理的“心领神会”。 上面我们提到, 根据现有的知识和人生阅历, 小学生很难完全达到对文本的更深层次的“心领神会”,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要旨和表达方法等。

再次, 教师要重视带动学生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作者写作文章是在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读者阅读文章是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双方通过文章这一载体实现情感交流。 学生读书是为了和作者交流。 因此, 学生必须深入到文章中去读, 才能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引发心灵的碰撞, 从而使交流得以实现。

篇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雖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

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篇5: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哲理名言。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啊!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增长才干,陶冶性情,提升素养,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

我知道许多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车胤等。还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的房间里到处摆满了书籍,桌子上,茶几上,书柜里,床头边,都放着他喜欢的书籍。他总是抽出零碎的时间用来阅读,甚至在病床上都手不离书。正是他刻苦读书,博览群书才造就他的卓越才能,使他成为世界伟人!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爱读书的同学,课间,他们或站在书柜前,或倚在一角,或静静的坐在座位上,沉醉于书香中,细细的品读。他们就是我们通达路小学最美丽的身影,最靓丽的风景。

是啊,他们感染着身边的同学,带动着身边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读书的行列中来。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们不光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翻开一本好书,闻着它淡淡的墨香,我们可以与李白一起欣赏唐朝的明月;与苏轼一起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可以在《水浒传》里,结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可以认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们会懂得遇事要坚强……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穿越时空的隧道,与精英们一起分享精神的盛宴,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情形啊!同学们!我们通达路小学有藏书2万余册的学校图书室,有布置精美的读书长廊和班级图书柜,为全校学生读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让我们不负大好时光,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命的需求,让迷人的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我们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

篇6: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名言

2. 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3. 韦编三绝,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卧薪尝胆,圆木警枕。

4.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徐特立

5. 天才来自勤奋。

6. 要到书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7.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8.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9. 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10.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1.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4.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5.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16.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7. 人无贤愚,非学曷成?——陆以田

18.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9.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0.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莎士比亚

21.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2.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23. 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徐干

24.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袁牧

25.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26.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27.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陈独秀

29.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30. 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科尔查克

31. 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32. 嗜书如嗜酒,细味乃笃好。 ——范大成

33.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34.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6.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8.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39.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篇7: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常听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冰心奶奶又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起初我只能模模糊糊地明白它的含义,后来真正的感受后,我才懂得了多读书能扩展知识,陶冶情操,这又让我体会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丰富哲理。

老师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书读多了,拿起笔,就能写下许多优美的文章和诗篇。一本好书,特别是那些代表人类文化精华的经典着作,对我们的成长都很重要。

篇8:读书,读好书

一、了解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当前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 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 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已经是势在必行。

学生的课外阅读绝大多数是以个人方式进行的。因此, 老师在指导自己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正视学生的时代、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 不仅允许, 而且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来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 选择阅读作品、阅读形式, 自由阅读, 自由笔记。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在当前互联互通空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 面对海量的信息源进行正确的判断、收集、整合, 同时做出应对策略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因此, 在课外阅读中,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活用信息的能力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课题。而且, 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高, 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在阅读中的潜移默化。所以,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自主性, 更应该给予学生课外读物选择的引导。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当然更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源, “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 才能真正从内心的最深处产生阅读需要, 进而主动去阅读, 去涉猎自己的所需。所以, 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 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需求, 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将阅读与快乐相联系。那么,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以为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或活动中的文章和故事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利用其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或片段来创设情境与悬念, 让学生产生刨根究底的冲动, 来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尝试。

1. 以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

教师在熟悉当前国内广为大众喜欢的期刊、书目排行榜的基础上, 进一步熟知图书内容, 并身体力行地去涉猎, 以加深对书的切身感受,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而后根据要求和内容做到: (1) 推荐的方式可以是某一期刊、具体的篇章和内容的介绍。如, 在教学《傅雷家书》节选文时, 适时给学生讲《傅雷家书》整部的主要内容以及另一部著名的家书《曾国藩家书》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此二书, 课后, 好多学生去阅读了这两本书,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推荐须有的放矢, 讲究技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起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论断, 很好地说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老师对待书籍的好态度及个人的阅读技巧, 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2. 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 往往目的性明确, 既希求有所得, 又期望自己的所得获得师长、同学的肯定与赞赏, 从而实现成就感。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可举行如下活动。 (1) 我们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 开展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专题活动; (2) 结合文言文教学, 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填写诗词名句竞赛等; (3)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重大事件, 指导学生到相关网站, 点击相关文章或专著进行阅读, 做到“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并在此基础上, 对所读知识制作手抄报进行展览, 或举行专题报告会, 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让学生在展示自己, 体验成功中促进阅读的进一步展开。

三、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和规律性, 我们做任何事情, 都要按规律办事, 讲究方法。读书亦然, 初中学生各方面学力虽然比之小学生略强。但是, 在开展阅读时同样会遇到阅历浅, 分辨力弱, 盲目性大等瓶颈。因此, 为提高阅读质量计, 指导读书方法, 制定阅读计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1. 指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好处多, 可是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就像一盘菜因为适量的味精而成为美味, 可是如果味精过多, 不仅难以下咽, 而且吃了可能中毒, 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为“趣味”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读书, 乐意去看书。

2. 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一俗语无不说明计划的重要性, 要让还不是很成熟的初中学生自觉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易的, 更何况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是有惰性的。所以, 制定可行性计划, 稳步推进阅读是必要的, 大体可以从三个各方面来考虑: (1) 由内而外, 由课内的选文而看对应的作品集, 再拓展延伸同题材、同主题作品的阅读,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完成了教材基本知识学习, 避免了原本相对枯燥的课堂学习, 又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 (2) 从丛书书目考虑。“矛盾文学奖”、“年度最佳作品”等产生的书目, 学生如能按图索骥加以阅读, 肯定会获益匪浅。

3.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得当, 在阅读中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可以根据作品性质 (名家名著, 一般名著, 消遣性、重要性、资料性) 、特色及自己的时间、精力等不同情况, 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往往收获奇效。即, 品读法;通读法;略读法;跳读法;选读法, 此五法学生可根据实际酌情采用。

4. 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积累基础上的, 积累就要记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 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 做好笔记, 阅读能力提高才能成之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有效办法是:做读书笔记;坚持写日记或周记。

篇9: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利用2012年暑期在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向来书店购书的少年儿童发放问卷82份,对济南少儿阅读类型和原因以及阅读形式、习惯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

济南少儿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部分少儿选择纸质图书阅读,其阅读习惯并没有多大改变,少数家长为孩子购买“点读笔”之类的电子书。济南少儿阅读内容多为文学类(占90%)和科幻类(83%),其原因主要是兴趣爱好。另有6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选择阅读“教辅书”。

此外,据当当网对于青少年读书情况报告显示:被调查的青少年人群中,有课外书阅读习惯的高达95.3%,有91.1%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在“读书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如何·”的问卷中,认为“非常重要”的青少年与家长的人数分别是60.94%和72.52%。以上数据说明:读书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家长和孩子深刻认识到读书对于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的统计与分析,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读书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能使人心情愉悦,读书能让人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人学会欣赏生活。书让人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鲁迅先生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佩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一直咀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时,又捧起书攻读。读书为鲁迅先生成为著名思想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读一本好书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少年儿童来说,读书除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之外,还长期在精神层面影响孩子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在日本,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每年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藉此促进儿童在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敏感度等各方面的发展,并帮助他们更深刻地把“体验人生”作为长远目标。

二、好读书:好的读书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读好书就要善于利用书籍,将读书作为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读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渠道,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少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使其终生受益。此次调查显示:少儿读物以趣味性为主,以培育少儿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的。而那种目的性、功利性很强的阅读,往往会使少儿对阅读产生畏难、厌恶的情绪,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笔者在山东济南新华书店进行社会实践时,发现最吸引孩子眼球的是一些包装精美、色彩鮮艳的书籍。笔者采访一位六岁大的孩子,问他是如何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时,他说只要封面很好看他就喜欢。针对低龄孩子的阅读心理,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这种包装精美的书籍。的确,这些外表华丽的书籍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产生了读书的兴趣。

可见,少儿书籍应该拒绝“沉重”,首先要趣味性强。孩子被书中有趣的情节内容、生动的语言和人物所打动,逐渐喜欢阅读,并通过不断提高阅读量来完善自我。孩子们通过阅读来发现故事中蕴含的哲理,这是一个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所以孩子更容易接受。其次,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当孩子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后,就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不断感悟人生哲理,提高终生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笔者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看到,刚刚开门营业的书店,少儿区就挤满了小读者,有些孩子甚至一大早自己骑自行车来到书店读书。这种读书的热情令人欣喜感动,这些孩子的读书习惯将使其终生受益。

以色列是神奇的国度,传说是上帝的故乡、耶稣的诞生地,并培育了若干诺贝尔奖得主。以色列的教育也是神奇的:“犹太人在小孩上学的第一天,要把蜂蜜涂抹在《圣经》的字母上,告诉孩子们‘书是甜的’……”父母作为孩子最初的也是终身的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孩子是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书店,家长会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籍。笔者随机对几位家长进行采访,其中刘沐希的家长说:“对于孩子来说,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阅读本身得到了快乐,而非其他。对于读书,家长要做示范,空余时间多读书,孩子受到影响,自然也就主动阅读起家长给买回来的各种读物了。”孩子爱读书,能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是家长最期盼的。家长应该让孩子读一些与其年龄和接受能力相吻合的书籍。七岁半的刘海墨小朋友,谈到最快乐的阅读经历是和妈妈一起读《八十天环游地球》。刘海墨的妈妈为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坚持亲子共读,每晚睡前半小时定为孩子的读书时间,她说:“家长应提前为孩子准备好适合其年龄段的图书,让他们在想看书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到。”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是有很大影响的。荀子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所以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

三、读好书:阅读优质书籍获得精神食粮

读书是有选择的,阅读优质书籍才能获得人类文明的优质精神食粮。尤其是少年儿童,阅读书籍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在新华书店,笔者发现多数的少儿选择的是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有趣的书籍。但是当翻开这些书时,也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过多的插画使文字相对较少,印刷空隙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购书成本,也有悖于现代社会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而且,现在的畅销书多是系列图书,一个系列多的五到十本,甚至更多,孩子若是想买一个系列的图书,就要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怎样确保孩子读的书是“好书”呢·在调查期间,笔者采访过几位家长,其中一位家长对于“读好书”有着独特见解:“对于现在的少儿来说,好书的标准除了‘如何写好作文’等有益提高学习成绩的书籍之外,还包括文学、历史、艺术等可以提高孩子知识面和学习能力的书籍。孩子的读书面不要太窄,家长要主动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书读。”父母在为年龄较小的孩子选择书籍时,应选择好玩有趣、又富有人生哲理的。

对于孩子喜欢阅读的图画、漫画书籍,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不适应孩子年龄的这类书籍出现,孩子读后不但不会对他们的成长有好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主题轻松而且印刷精美、具有詩意的图画书。当孩子阅读量增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就可以为孩子选择有益于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书籍。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读书把好内容关,这样就可以保证孩子“读好书”了。

笔者还对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许爱红女士就“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读好书’”的问题进行了深度采访。许爱红女士说:“第一,孩子读书的兴趣是第一位的。第二,孩子的读书是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进行引导的。现在孩子的时间有限,仅凭孩子的兴趣读书,很难保证孩子的读书质量。我的孩子很爱读书,她选书的参考很多,同学推荐、老师要求、网上流行、《儿童文学》推荐、家长推荐,等等。但是这其中,老师的要求是孩子不得不做的,还常常带着情绪,而同学和其他途径推荐的书孩子常常很喜欢,因此,跟爱读书的同学、家长多交流,就能够在小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情趣。第三,家长应该做孩子读书的榜样。家长的志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阅读内容,因此,家长要经常阅读,关注好书,带头阅读好书,享受好书。第四,为孩子的读书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享受读书的过程,感受与书的心灵沟通的愉悦,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纯净的事情,渐渐地,孩子就会从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提高审美的水平。”

墨子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提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少年儿童是人类文明的未来,而阅读则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相信在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下,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书中汲取精神食粮,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也是一名爱读书的人,借此机会,我就来谈论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

读书好

说起读书的好处,我可就一时半会说不尽了。

记的有一次,班里开辩论会,我是正方的一辩,所持的观点是:读古典诗词比读现在诗词好。辩论时,我时时压着对方,占优势,有时对方被我说的无法还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那时年龄还小,都不读书,可我却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小学生优秀作文》.《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因此我的资料收集的很全.文章中写古典好或现代诗太朦胧的.句子我都记下来了,到辩论时,对方不会收集资料.整理语言,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低估了我,不知道我有秘密武器---书。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取胜了!

多读书

从二年级起,爸爸给我买故事书开始,我就坚持每天读书。因为我觉得书比电视好得多,可以随时拿起放下。

在我的书柜上,有满满的两排书,这两排书是我最爱看的。种类很多,有作文书,参考书,奥林匹克数学书,散文书,小说,名著……等等。另外,一些不是很好的书,我都放在一个箱子里,加上以前的教科书,足足有7箱子呢!因为书多,我受到的教育方面也很多,从作文书中我欣赏了别人的优秀的佳作,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奥林匹克数学书使我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挖掘了潜力。总之,书读的多,有益而无一害。

读好书

书读多了,自然也学会了挑选与比较。

被我称为“上等书”的都是一些对我有好处.内容健康的书。“中等书”就是那些内容健康,但对我影响不是很大的书,像《安徒生童话》.《少年文艺》等。而那些被我狠心评为“下等书”的,就是内容不健康或只会搞笑的书,比如《漫画大王》.《沙僧日记 》.《少男少女》之类的。我把我的书等级分的很明显,只差在书上贴上标签,写上“上.中.下”等级了。只因为让自己不乱读书,多读好书,接受好的教育。

上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强者性格下一篇:蜂桶寨司法所关于开展 “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