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细节 传神描写

2024-04-23

放大细节 传神描写(通用7篇)

篇1:放大细节 传神描写

放大细节 传神描写

主备人:吴春霞审核人:吴桂平

训练目的:

1、了解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及注意点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作用?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端倪”细节即情节中的细微末节,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起到深化文章中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这样形容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可以“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

二、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及注意点

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有用真实指的是细节必须合乎人物特点迂腐的孔乙己才会始终穿着一件长衫站着喝酒,绝望的祥林嫂才会“仿佛是木刻似的”;典型是指选择的细节具有代表性,最能显现人物特点比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打喜极而疯的范进耳光的细节,就将一个势利小人形象立显纸上;有用指的是选用的细节必须为文章中心服务,游离中心的细节再生动对全篇来说都是有害无利的三、结合实例谈谈细节描写的方法

1、运用特写镜头放大细节选择好相应的材料后,我们还得将细节描摹出来,运用特写镜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用近距离拍摄的一种方法,把人和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刻画细节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种手法,想象一下,自己的笔如同摄像机,接近再接近你的描写对象,捕捉其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不易觉察的眼神,一句转瞬即逝的话语比如鲁迅先生描写被人取笑伤疤似的孔乙己: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2、运用慢镜头,拉长细节除了特写镜头外,影视作品中随处可觅的慢镜头也是我们刻画细节的一个好方法正常情况下很短时间就能过去的动作,在慢镜头下被

放慢拉长以“背影”为例,父亲攀爬月台的片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我的泪很快下来了

若是正常情况下,可能我们一句话就打发了——父亲翻过了月台,仅此而已但果真这样,这篇文章还能打动人吗?最经典的细节都没有了,还能成为经典吗?当然不可以

我们可以仔细看下作者是怎样将动作延长的,其实很简单,作者采取了将大动作进行逐步分解的办法攀爬月台﹦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想做微倾

3、多管齐下很多时候,我们需将很多细节描写结合起来,这样的描写会更加细腻

如“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点被浪费掉的水”“水在我们的身上滑呀,滑呀,在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滑呀,滑呀,就像母亲的手在我们身上轻轻地抚摸着,慢慢地滑动着,让人感到特别的舒服,特别的幸福一起来尽情享受这份舒服和幸福吧”

因为这一勺水“我”的每个部位、每个毛孔、每条血管、每寸皮肤都舒服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从头顶倾泻而下的水,让我全身上下都舒服了”?细节描写把模糊的感觉写清楚了,把朦胧的感受写得具体了,显得真切感人

3、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在描写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为生动,使细节更加传神比如“皇帝的新装”中面对织布机上并不存在的布匹使作者运用夸张的的手法描写夸大大臣们的语言与动作细节,客户啦他们的虚伪面目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瓣花里见天堂”,细节描写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描写时,若能抓住细节进行刻画,想必被描写对象一定会鲜活许多

四、佳作示范

半边钱

驮驮

大学学费每年要五千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在和谁商量

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

爹的寿方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位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叔以一千五百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叔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竟有“巨款”四千五百元!另外,三亲六戚这个十元,那个二十,学费算勉强凑齐了爹送我,一瘸一瘸地在悬崖烧炭摔的四天过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摸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三百二十六元零三分,他全给了我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尽管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我困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 爹解释,“给你六百,我留了二百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瘸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了车票,他身上仅剩下三十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着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

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用”

要点评析

父亲为供我读大学,将自己的棺木卖掉,甚至去卖血换钱给我做生活费作者描写了很多感人至深的细节:入定的细节,悬崖烧炭,卖血失血,推让十块钱„„这些细节将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鲜明的凸现出来,这样的父亲怎不令人伤痛落泪?

篇2:放大细节 传神描写

——《背影》细节描写赏析及写作训练 刘雅琴 此微课设计主要通过学习《背影》细节描写教会学生描写人物外貌与动作细节的方法。从以下三方面完成教学。

一、析语段,学方法

1、阅读《背影》第六自然段,找出文段中描写父亲的外貌与动作细节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通过这两处看似平淡质朴的细节描写,我们看到一个家道艰难、年老多病的老父亲对儿子真挚而又深沉的爱,父子情深跃然纸上。从而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呈现。

2、方法归纳

外貌细节描写的方法: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穿着、打扮,服饰款型、色彩,首饰,发型,脸色、神态等。

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抓住动词,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细微动作。动作细节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更要根据语境,精选恰当动词细致而又传神地表现这一人物是“怎么做”的,并能将动作过程用“细小的动作”细化出来。

无论外貌还是动作的细节描写都要紧扣人物感情与性格,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

二、运用拓展

1、下面我们通过赏析鲁迅的《孔乙己》中的两个语段,进一步认识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及作用。

(1)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2)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2、赏析鲁迅的《故乡》中的语段,加深对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及作用的认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像是松树皮了。”

综上:人物外貌和动作细节描写精彩传神,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人物形象丰满而深入人心,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鲜明突出,更能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巧妙呈现。

人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我们的文章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出现一两个精彩传神的外貌或动作的细节描写,那么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文章也就会锦上添花。

篇3:放大细节 传神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述,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抓细节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尤其是记叙文,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细节去抒写真情。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判断细节描写是否成功,可以看它是否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好的细节,可以使人物描写入木三分,写景色可以让人身临其境。记叙文的细节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节需真实反映生活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大海是由无数颗小水滴组成的, 但每颗小水滴都自成一个世界。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的文章势必要反映历史。文章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写文章不是记录历史。所以我要求学生,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生活,折射时代。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而虚假的细节则会使读者大反其胃,甚至会闹大笑话。

记得初中语文老教材中有《斗牛图》一文,记叙了戴嵩画的《斗牛图》,图中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后来这画却被一牧童指出了错误,“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然而后人亲自去斗牛场观察过斗牛时的场景,发现斗牛时牛的尾巴大都不是夹在两股之间,而是垂在腿后,尾梢向上翘起,或是尾巴左右摆动,像扑打蚊子似的。也有熟悉牛性的人提出牛尾巴的状态和牛的情绪有关,牛情绪好的时候“翘”起,情绪不好时“夹”起。固然牧童的话也有失偏颇———以自己的偶然所见以偏概全,但他毕竟能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细节需凸现人物个性

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往往通过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 展示人物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角落”,对“角落”适度放大,以期“出彩”,突出人物个性。

七年级下《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作者对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肖像描写。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无不显示出他与不幸遭遇的抗争意志。这些描写,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描写不仅做到了由远及近、从上至下的井然有序,而且做到了以形传神,充分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三、细节需触动读者心弦

所谓“细节”,就是要多加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焦点、热点,或者贴近人类永恒的情感,才能与读者产生同感与共鸣;就像绘画中在简笔勾勒的基础上敷以浓墨重彩一样,使形象更加绚烂艳丽,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扣动读者的心弦。

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中,孔乙己被打断腿后最后一次去咸亨酒店喝酒遭到了掌柜的嘲讽。

“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孔乙己那企图为自己开脱,又想保住自己读书人的面子的尴尬和窘态,以及这时无言可辩和面临生活的末路重重击打在读者的内心,一个令人可恨又可悲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五味杂陈。

细节描写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可如何写好细节呢?

方法一:动词传神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朱自清先生《背影》里的一段动作描写。它能成为后人争相传诵的经典,在于作者在朴素和细腻的文字中,灌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父子之情。这种情感没有通过直接抒情,也不是通过真情告白,而是自然流淌在这一段的细节描写中。作者通过对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把家境窘迫生计维艰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背影,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心中。

方法二:细致白描

白描是一种轮廓的勾勒,是创作朴素的、有力度的、层次感较强的、富于线条结构的人或景的最大众化的表现手法。尽管看起来只是寥寥数笔,但却包含着艺术的穿透力和建筑美。

时间既然是深冬,将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儿活气。———鲁迅《故乡》

隆冬天气,作品中的“我”回故乡满目疮痍,甚是凄凉。看似淡淡几笔,勾画出的是故乡的衰败。这样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正是由白描这一手法所蕴蓄着的。

方法三: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基础、最主要的一种手法,在初中阶段,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对偶、夸张等。运用修辞手法,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朱自清先生善于排比句的连用。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三个比喻连用,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了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突出了春天的“壮”。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赞美春天,层层相关,步步深入,比喻鲜明生动,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尾有力、鲜明。

方法四:借用标点

鲁迅先生在《故乡》的人物对话中,别具匠心地运用了二十多个省略号。全文中关于闰土的语言描写有6个地方,闰土的这6段话语中,共有10个省略号,4个在话语中间,6个在语句末尾。第一个即初见面时的“老爷……!”这是刚见面时,闰土在经过非常矛盾、非常复杂的心理斗争后,终于态度恭敬地喊出的一句话。这省略号表明闰土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怎么说,他迟疑着,也在斗争着。第二个是介绍自己孩子水生时说的一句话,“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省略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闰土还想补充一句话,却什么也没说出。第71段的4个省略号,则最能体现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 挑出去,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多年未见,“我”询问他的近况,闰土本有成千话语要说,但他只是悲苦地挤出几个断断续续的句子。中年闰土的麻木、迟钝,与少年时候的他那滔滔不绝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话语中的省略号,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描写中,用法却不相同,但它们对刻画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却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描写刻苦学习的神态,众所不同,有人紧皱眉头冥想,有人咬住笔头沉思, 还有人双目凝视……因此,要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具体生动的细节,就要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对于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更是如此。细节既然是“细”的,就要观察得细,细致入微地观察,才能写得细。比如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神情姿态,观察人物生活的环境、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篇4:人物描写最传神处在细节

诗歌创作如此,记叙类文章写作也如此。最传神处在细节,精当的细节往往能为优秀的作品插上翅膀,从而产生令人震撼的力量。细节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它要求真实而典型。归有光的祖母拿象笏时对孙子的厚望期待,藤野先生为鲁迅批改作业的圈点勾画,朱自清的父亲翻过月台买橘子的步履蹒跚……人物因这些细节而传神,我们因这些细节而感动。那么,描写人物该关注哪些细节?细节描写又该从何人手?

肖像细节是指对人物容貌、姿态、神情、衣饰等特征的描写。描写时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还应突出人的个性,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别里科夫总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的衣着和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的思想,阿Q的癞疮疤和他的“精神胜利法”,祥林嫂“间或一轮”的眼睛和她生命里没有春天的悲剧命运……思想、性格、命运都凭借传神的肖像描写得以充分表现。《水浒》“林冲见差拨”一节中,“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一处,就突出了他教头与配军的双重身份,表现了他谨慎小心、沉着冷静、隐忍顺从、顾及颜面等多种性格和心理。如果想写一个虚伪的人,可以说满脸堆笑,或说挤出一丝笑意,而这样写或许更传神:他脸上的笑容像是贴上去的。着一“贴”字,穷形尽相。

语言细节“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要切合人物的身份、经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王熙凤见黛玉时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一席话,夸了黛玉,赞了探春姐妹,讨好了王夫人,迎合了贾母,真是八面玲珑,一语博得满堂彩。《水浒》“林冲见差拨”一节,差拨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性格。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既有埋怨与嗔怪,又有满意与自豪。

动作细节是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契诃夫说:“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行动描写的目的正在于传神。严监生为两根灯芯费油而竖起两根手指,老葛朗台为攫取镀金的十字架那临终一抓,孔乙己摸出四文钱和排出九文大钱,因动词的精心选择成为传神之笔。“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男子隐隐的失望,女子羞涩中的矜持,都在动作中体现出来了。《三国演义》中有曹操献刀的故事: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献刀”一事正体现了曹操的“奸雄”性格。

心理细节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或作心理概述,或写内心独白,或用动作暗示,或以景物烘托,或绘梦境幻觉。人物心理常常要通过对话和感情变化来表现。如《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刘备的“闻雷失箸”写出了他内心的紧张,也充分表现了他韬晦深藏的性格特点。《边城》中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傩送,“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翠翠吃惊、羞涩、默然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表现;后来翠翠和打火把送她回家的人重逢,那人调侃翠翠:“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已经“长大了”的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不说话却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的感情涟漪。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新嫁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景物细节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可以用写景烘托人,可以借助他人反应表现人,可以与其他事物对比突出人。《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节,侧面烘托运用得最为出色。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在众人的哄笑里,隆隆的战鼓声中,在酒尚温的细节里,关羽的英武神勇充分展示了出来。《边城》中有这样一段:“翠翠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作者以景写情,细腻地描写芦苇、杨柳、菜蔬的繁荣滋茂、充满野性,蚱蜢、新蝉、黄鸟、竹雀、杜鹃的自由欢畅,烘托了翠翠此时烦乱而又对爱情满怀憧憬的心理。

篇5:肖像描写如何传神

首先,着意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肖像描写。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因此在描写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独特之处来进行肖像描写。

例如:《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不是泛泛来写,而是抓住“眉”与“目”作为切入点重点来写,突出她的“娇”“弱”的气质。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又如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关于老师蔡芸芝先生的描写:“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没有过多的语言,一句话就总括地勾画出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鲁迅先生讲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了,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采用画龙点晴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其次,善于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

在肖像描写中,别致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会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在肖像描写中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鲁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做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生动的刻画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形象。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节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青年的淳朴的气质。刘鹗《绝唱》“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把他的都是疙瘩的脸比作风干的福橘皮,突出他面容的丑陋。

有时描写人物外貌,可用漫画的.笔法。契诃夫的《套中人》在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貌时,就是这样漫画化的:“他(指别里科夫)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用套子包好,表也总是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遇到他拿出小折刀削铅笔,就连那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一个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眼;他一坐马车,总要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在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种经常的、难忍难熬的心意,总想用一层壳把自己包起来,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境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实际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了现实生活”。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写阿Q头上的癞疮疤: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这两段文字,都没有全面地去写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而是抓住人物外形的某一特征,用漫画笔法,带有一点夸张式地去勾勒。尽管在作品中,这两个人物在这时还是和读者初次见面,但他们的可笑的外表,一下子就深深地刻印到人们的心上。对他们的性格特征:一个是思想僵化的畸形人,一个是精神胜利法的可怜虫,也获得了具体的感受。运用漫画笔法描写人物外貌,往往在“点”上用力,漫画夸张的地方,正是人物外貌中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的关键部位。它不全面铺开,而是选准一点,把镜头对准它着力描写,好比把一个物件放到显微镜上让人们观看一样。

篇6:“传神”的肖像描写

首先, 着意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肖像描写。众所周知,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在现实社会中,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因此在描写中, 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 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独特之处来进行肖像描写。

例如, 《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不是泛泛来写, 而是抓住“眉”与“目”作为切入点重点来写, 突出她的“娇”“弱”的气质。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 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鲁迅先生讲过:“忘记是谁说的了, 总之是,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了, 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 即使画得逼真, 也毫无意思。”采用画龙点晴法描写人物的外貌, 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 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 把人物写活。

其次, 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和适度的夸张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在肖像描写中, 别致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会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在肖像描写中善用比喻的典范, 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鲁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 “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 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做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生动地刻画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

有时描写人物外貌, 可用漫画的笔法。契诃夫的《套中人》在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貌时, 就是这样写的:“他 (指别里科夫) 所以出名, 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也穿上雨鞋, 带着雨伞, 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用套子包好, 表也总是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遇到他拿出小折刀削铅笔, 就连那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一个套子, 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他戴黑眼镜, 穿羊毛衫, 用棉花堵上耳朵眼;他一坐马车, 总要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 在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种经常的、难忍难熬的心意, 总想用一层壳把自己包起来, 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 好隔绝人世, 不受外境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 惊吓他, 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 他老是歌颂过去, 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实际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 对他来说, 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使他借此躲避了现实生活”。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 写阿Q头上的癞疮疤:阿Q“先前阔”, 见识高, 而且“真能做”, 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 但可惜, 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一犯讳, 不问有心与无心, 阿Q便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 估量了对手, 口讷的他便骂, 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 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变换了方针, 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这两段文字, 都没有全面地去写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 而是抓住人物外形的某一特征, 用漫画笔法, 带有一点夸张式地去勾勒。尽管在作品中, 这两个人物在这时还是和读者初次见面, 但他们可笑的外表, 一下子就深深地刻印到人们的心上。对他们的性格特征:一个是思想僵化的畸形人, 一个是精神胜利法的可怜虫, 也获得了具体的感受。运用漫画笔法描写人物外貌, 往往在“点”上用力, 漫画夸张的地方, 正是人物外貌中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的关键部位。它不全面铺开, 而是选准一点, 把镜头对准它着力描写, 好比把一个物件放到显微镜上让人们观看一样。

篇7:细节传神,心音共鸣

【读有发现】

好奇心

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在她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时,阳光碎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女孩都是天使。但当我第一次看到她时,我觉得她不是。

她是那个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女生,不美,而且她只有一条腿。也许正是因为这,我的好奇心才会像雨后的小草一样“嗖嗖”地长了出来。

那天的阳光好像格外刺眼,中午放学后我走得迟了点,刚好看见她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楼梯。这时,我的好奇心告诉我:为什么不跟过去看看她怎么下楼梯呢?于是,我悄悄地跟了上去。只见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楼梯并不高。但对于她来说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战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

这时,我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不知是谁将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楼梯上,大概是想恶作剧吧!不知道她会不会注意到,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阳光透过窗射进来,我仿佛一下子被照亮了。我不再好奇她会怎样走下楼梯,赶紧思考怎样去弥补我的好奇犯下的错误。

于是,我飞快地朝她走去。她正努力着站起来。也许是因为太累了,她怎样努力都没有用。这时,我伸出手想把她拉起来。她抬起头,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我轻轻地对她微笑,她便也微笑着将手递给我。于是,我就这样扶着她走下了楼梯。虽然,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却从她手心的温度中感受到了来自她内心深处的温暖。这温暖慢慢地将我融化,将我的好奇心融成了一颗有爱、有温暖的心。

走出教学楼,她微笑着对我说:“谢谢。再见!”接着便向路边的垃圾筒走去,她小心翼翼地将香蕉皮扔进垃圾筒,然后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校门。耀眼的阳光洒在她瘦小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她变成了一个天使。只不过她是一个单翼的天使。她头顶上的隐形的光环温暖了我的心。我站在金急雨的花树下,将那颗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放进心中的角落,用她给我的充满爱的心温暖自己。

【文中智慧】

这是一篇规范而精彩的记叙文。题材来自当今学校生活,质朴而又亲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角度,以自己的心理活动与变化为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由“好奇”而引发,接下去是“忏悔”和“同情”,最后感悟升华;“天使”的阳光,由“刺眼”到“透亮”直至“耀眼”,融合了爱心的温暖,把“好奇”推向了人生的高境界。可以说,小作者善于运用描写艺术,每一处描写,都是那样的细腻、真切,每一处心理的变化都是那样的自然、动人,每一句话都是那样耐得起咀嚼、品味。

【悟得智慧】

一、选好“点”,抓住特征:描写的根本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使读者明白、了解某个客观事实,而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现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和情感体验。叙述是时间上的流逝,而描写是时间上的凝滞。描写的根本,就是选好“点”,抓住特征。

1.选好描写的“点”。在叙述中,什么地方需要集中笔墨进行描写呢?老舍曾说过:“写人物时要先定一个特点去描画人物。”这里就有个确定描写点的问题。描写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总是为描写对象和表情达意服务的,所描写的人、景、物等,既要突出其特征,又要能表达情感和主旨,不能单纯地为描写而描写。所谓情感和主旨,指作者在形象上赋予的生命意义、生活意义、情感意义、文化意义等。任何无益于表现形象特点和主旨的旁逸斜出的描写,不管多么细腻,多么逼真,都应该果断割弃。例如:

同样是外貌描写,鲁迅就特别善于根据表情达意需要选择描写点进行精确细致的描绘:他写祥林嫂,是通过“画眼睛”揭示她精神的创伤和苦痛;他写阿Q,着重写他头上的癞疮疤来表现他的精神胜利法;他写闰土,通过闰土的手“红活圆实”到“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的变化,反映他生活的艰辛和痛苦;他写孔乙己,则是由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表明他的身份特征和内心世界。

2.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描写对象的特征,有其外在的形态色味特征,也有其内在的性格、情感、生命特征。人无全肖之人,景无全同之景。生活中的人,百人百面目,千人千形象;生活中的景,异彩纷呈,千姿百态。抓住特征,就是指抓住能够表现情感和主旨的特征,就是就要抓住能够体现其内在特征的外在特征。

二、视听并用,点面结合:描写出生活场面的氛围与情感

生活画面是由人物活动和一定场合情景构成的生活片段、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画面,就是选取事情发展变化过程中重要阶段的情景或场面进行具体的描述,写出氛围与情感色彩,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感情的共鸣。一般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视听并用。点面结合。描述生活画面,一方面要善于抓住情景特征,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描写全景,包括背景、人物活动及自我感受;另一方面要选择典型事例的典型镜头,具体描写神态、行为、语言、心理等特点。于漪老师说,写场面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层次显豁,多方着墨”。有面,才能写出场面的气氛;有点,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激起强烈的感情。有面有点,才能写出气氛和情感,生动地再现生活真实。例如下面一篇学生作文片段:

我们赶到集市上时,太阳已经升高了。呵,这里简直是一个彩色的世界。公路的两旁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有的挂起各色衣服,有的摆起各种样式的玩具,有的摆着一盆盆鲜花,更多的是冒着热气的小吃。在原先的集贸市区内,是那应有尽有的蔬菜、鱼肉。市场上开始热闹起来,人头攒动,笑语迭涌,招呼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加上商贩促销的音乐声,组成一曲“农家乐”。原先不大的集贸市场就这样被欢乐声拉长了,被琳琅满目的物品挤宽了。呵,整个集贸市场多么热闹,多么和谐。

我和妈妈穿过人群,来到菜市上。在此起彼伏的招揽声与讨价还价声中,妈妈边问边挑选着蔬菜。我便单独行动,边走边看。刚走到一位五十多岁的菜农摊前,忽见一个年轻妇女急匆匆跑到菜摊前,把装着白菜的篮子往菜农跟前重重地一掷,满脸怒气:“你的秤!”菜农跟周围买菜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愣住了,我想:这下要吵架了!没等妇女再开口,菜农马上满脸微笑,轻声地问:“这位大嫂,怎么回事?是不是钱算错了?”“钱?我问你的秤!我刚买的菜,到公平秤上去一称,少了大半斤,你说为什么?”“大嫂,不要急,我给你重新称称!”说完,菜农便把篮子挂到秤钩上,一看,二斤六两!他忽然一拍脑子,“唉!我真糊涂!”抬起头,极诚恳地对那位妇女说:“大嫂,实在对不起,我难得做生意,称菜时忘记减掉篮子的重量了”说完,掏出钱退给妇女,旁边的人也都说:“人家也不是故意错的,现在向你赔礼道歉,退钱给你,还不好吗?”那妇女的脸色终于阴转多云:“我也不是为这几两菜,我以为你这秤有问题呢。”说完,提起菜篮子走了。一场眼看就会发生的吵闹烟消云散,热闹的买卖声又掀起来了。

(选自作文《和谐之美》)

这篇作文从两个方面突出“和谐之美”:“面”上生动描写赶集路上的情景和集市整体场面的热闹与和谐;“点”上具体叙述和描写一位菜农与顾客由误会引起矛盾到矛盾顺利解决的典型事例,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谐的关系。描写“面”的场面,抓住了最明显的特征,如集市的多彩、热闹,抓住了主要的景物,如集市上的摊位、声音,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了农贸集市的氛围。描写“点”,则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表现出平凡人的真诚、理解、宽容的美好品质、美好感情。这是运用视听并用、点面结合的成功例子。

2.动静结合,以动为主。世间事,都离不开动态或静态这两种存在和显示方式。描写生活画面时注意动静结合或以动显静,或以静示动,就会大大增强描述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更应当以“动”为主,力求通过特定环境中场景的转换、行为的变化和事情的发展等动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事物的现实意义。

“下面升国旗奏国歌。”忽然,挖土机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只见农民工们停下了手中的活,笔直地站在原地,目光有神地盯着国旗。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眼帘。大概是来不及找个相对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双脚竟站在高低不平之处。一脚悬空,可他丝毫没有摇晃,仅凭一只脚死死地抓住了地面,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脸上写满了“辛苦”,可是嘴角却带着笑容。面对这位青松般的高个子,我被震撼了。如果说,刚才一幕只是对我的一次震撼,那么,接下来的一幕则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国歌音乐响起,校园内依然是一片沉寂,可校园外却响起了农民工们嘹亮的国歌声。伴随着这一声声纯洁的国歌声,我心灵的污垢在一层层褪去。我犹如清夜闻钟,又如受了当头一棒。我和同学们挺直了自己的身体,唱出了国歌……

(选自江苏高考作文《怀想天空》)

这段文字描写学校升旗时工地上的场面,生动再现农民工在升旗仪式中的表现。不仅先点后面,视听结合,层次清楚,写出了气氛,写出了感情;而且较好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具有很浓的生活味和很强的感染力。

即使是场面描写中的景物描写,也要力求动静有致,情趣盎然地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必须说明的是,场面构成的方式很复杂,表现形态也是多样的。所以场面描写要力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表现,力求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把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典型场面摆到读者面前,以发挥其独特的表现作用。

三、合情合理,拉长、细化、放大:让细节描写传神传情

记叙文中的细节,也叫生活细节,指生活中特点鲜明、能够体现主旨或情感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包括生活小事极其细微的行为动作,最普通最常见的细微现象或镜头。细节描写,就是运用准确的动词或形容词具体细致描写事情发生过程或环节中的动作、神态变化、说话语调,以及心理感受,通过言、行、神态、心理感受传神、传情。或者,抓住能够烘托或突出神与情的常见的景色、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1.细节描写有怎样的特点?细节描写的基本特点有两条:

(1)体现在过程中:在描写场景或叙述生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

(2)传神与传情:传神,就是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世界;传情,就是细节中传达出亲情、真情、诗情。

2.如何在记叙文中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呢?

细节描写方法很多,然而,比较实用的方法是,根据传神、传情的需要,运用准确的动词,或形容词,或标点符号,拉长过程、细化动作,放大神态、突出变化,标志语调、反复特征。

(1)拉长过程、细化动作。这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活情节或人物行为,细化其发生过程,具体描写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细化这一过程中的每个动作,使这一情节或行为的内外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更好地起到传神传情的效果。例如:

那天的阳光好像格外刺眼,中午放学后我走得迟了点,刚好看见她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向楼梯。这时,我的好奇心告诉我:为什么不跟过去看看她怎么下楼梯呢?于是,我悄悄地跟了上去。只见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楼梯并不高。但对于她来说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战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

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选自江苏高考作文《好奇心》)

描写“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梯”的情景和“将香蕉皮捡了起来”的行为,运用细节描写,生动而又层次清楚地展现了这一情景这一行为的具体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每一动作。正是这过程的拉长、动作的细化,突出“她”坚韧、美丽、高尚的特点,产生感人的力量。

(2)放大神态、突出变化。这是指在特定情景和生活事件中,着意描写人物的细微神态及其变化,甚至可以带有一点夸张的色彩,使人物神态及其变化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从而增强传神传情的效果。例如上面《好奇心》中“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就是放大“手上的青筋”,突出“她”的坚强。

(3)标志语调、反复特征。“标志语调”指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在描写人物语言和自我的心理感受时,要充分运用语气词与标点符号,明显而真切地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在特征。“反复特征”指在叙事及描写过程中,有意地反复描写人物、事件、景物的一些重要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标志语调、反复特征,强化了传神传情的力量。

如何描写细节,一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一要依据人物故事内容与场景特点,或选用,或综合运用,关键是合情合理,确实能够传神传情。例如下面一篇学生竞赛获奖作文片段:

那一边,蹲坐着一位孤独的老者。他在霓虹灯下的影子,小小的,像一个黑点般渺小与脆弱。老者的那一边,依旧孤独地横着一只缺了口的、斑驳的空碗。他尽量将他的身体蜷在霓虹灯的光芒下,希望获得些许灯光散发出的热。冷——灯虽明亮,他却感受不到哪怕是一丁点的温馨。凛冽的寒风中,只有身上挂着的几片碎布陪伴他一起瑟缩着,他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会被淹没。

猛地,仿佛焕发了生机般,他直起身子,深陷的双眼看着那一边——用满是灼热和渴求的眼神看着那一边。可是,绮丽繁华的街市没有注意到他。衣着鲜亮的人群没有注意到他。自顾自向前走的人们,怎会关注那一边的一个老者?他灼热的眼神散去了,内心的渴求熄灭了,直立的身子倒下了,一声无奈的叹息传来了……

在与他眼神对视的一刹那,我分明看到他眼中闪烁的光芒与感激。我站起身,走开了。

我知道今夜,那一边的他不再寂寞。可明天呢?当他消失在城市的那一边时,便注定要守着那空空的旧碗,便注定要度过无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漫漫长夜,便注定要承受许多怅惘和无奈……

(选自作文《那一边》)

【文中智慧】

这是一篇描写个性、色彩鲜明、富有生命力的记叙文。尤其精彩的是,作者紧扣题目,抓住最典型的特征描写人物。“蹲坐”“蜷”“挂着”“瑟缩”“直起身子”“深陷的双眼看着”“灼热和渴求的眼神看着”“灼热的眼神散去”“直立的身子倒下”“叹息传来”等描写,一方面细化动作的变化,拉长动作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放大神态,细化神态变化,反复描写“眼神”特点加以强化,加上两个比喻句及“孤独地横着”“斑驳的空碗”等描写,准确生动地突出了人物渺小、脆弱、无助的凄凉境遇,给人震撼力。“对视的一刹那”“分明看到他眼中闪烁的光芒与感激”,再次描写眼神,并放大眼神特征。可以说,文章那具有个性化、生命力的描写带着我们一路观察一路思索一路唤起人情味。

上一篇:电子商务进农村解决方案下一篇:全国高考将近学生热于网上“打吊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