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笔试题嫌疑犯

2024-05-08

推理笔试题嫌疑犯(通用7篇)

篇1:推理笔试题嫌疑犯

数字推理笔试题

第1题:在面积相等的.四个几何图形中(a为正五边形,b为正方形,c为正三角形,d为圆形),周长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a和c

B.c和d

C.b和d

D.b和c

第2题:1, 4, 3, -1, -4, -3, ( )

A.-2

B.0

C.1

D.-1

第3题:1, 2, 3, 7, 22, ( )

A.37

B.66

C.155

D.43

第4题:1, 4, 7, 2, 8, 3, ( ), 9

A.6

B.5

C.2

D.1

第5题:0, 2, 6, 12, 20, ( )

A.28

B.30

C.40

D.48

篇2:推理笔试题嫌疑犯

数字推理 (1-5 题)下列数列中都缺少一项,请你选出你认为最符合数列排列规律的

一项,

2, 8, 32, 128,

A 256

B 169

C 512

D 626

2 119, 83, 36, 47, ()

A -37

B -11

C 11

D 37

3 3, 10, 21, 36, 55, ()

A 67

B 76

c 78

D 81

4 2, 5, 10, 17, ()

A 19

B 26

C 29

D 33

5 40,3,35,6,30,9,( ),12,20,( )

A 15,25

B 18,25

C 25,15

篇3:推理笔试题嫌疑犯

小说开始, 花冈靖子因为无法忍受前夫富坚慎二的骚扰, 和女儿花冈美里一起, 在家中将富坚杀死。这一案件中, 靖子与美里是凶手, 只要警方确认死者身份, 顺藤摸瓜的调查下去, 靖子和美里很快就会被警方指控。但是案件因为靖子的邻居——数学天才石神哲哉的参与而复杂起来。

作为平时并没有与靖子一家有过多来往的石神来说, 即使察觉到靖子家里的凶杀案, 也并没有无可推脱的理由参与进来帮助靖子掩盖犯罪事实。他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个, 那就是他深爱着靖子。

但是, 即使深爱一个人, 也不代表一定要因为她犯罪。这里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在面对法律和自我感情时的一个选择。小说中, 毫无疑问, 石神选择的是自己的感情。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来说, 孔夫子本人就倾向的“伦理大于法律”多少在漫长的历史中对日本社会有所渗透, 那么作为这样的社会的一员, 石神做出帮助靖子掩盖犯罪事实的选择也是情理之中, 更何况, 他对靖子的感情早已超越一般的情欲, 而达到一种自我牺牲的境界。

二、爱的背后

石神对于靖子的付出在常人看来无疑是震撼的。如此来说, 靖子在接受石神这样的付出之后, 似乎应该绝对忠诚于石神才对得起他。然而, 东野的笔下讲的并不是一个两情相悦的童话。

在富坚案件发生后, 靖子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叫做工藤邦明的男子。这个男子是她以前做陪酒职业的老主顾, 一直以来都很照顾她, 人也不错。靖子的朋友都有意撮合她们。就连靖子本人, 对工藤邦明也抱有一定的好感。

在得知这一事情之后, 石神开始调查工藤, 并跟踪他, 给他写威胁信。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常人之举。跟工藤往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 靖子已经背叛了石神。相信很多读者都无法原谅靖子的所作所为, 书中也多次提及, “也不想想石神为了靖子到底做了什么。”

但是问题在于, 靖子并不一心深爱石神。可以说, 在富坚事件之前, 他们并没有过多往来。还是靖子工作的便当店老板娘小代子告诉靖子石神天天来便当店买便当很有可能是为了来看靖子, 才引起靖子的注意。杀害富坚, 本身就是为了摆脱富坚对靖子母女的骚扰和控制, 如果说为了要掩盖罪行而委身石神, 一辈子都要听从石神的话, 这对于靖子母女有什么意义, 控制她们的对象只不过从富坚变成了石神。

从石神方面来说, 他当然可以义正言顺的对靖子这样的做法生气。并且, 对于靖子喜欢的对象, 深爱靖子的石神当然也有好奇心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故事仅限于此, 读者当然也不会满意, 心灵更不会因此而震撼。石神的所作所为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为了最后为靖子的顶罪更顺利, 为了靖子能更彻底的摆脱嫌疑, 他不惜假意威胁工藤, 并给靖子写信, 从而把自己贬为一个变态跟踪狂。

小说最后, 石神终于向警察承认杀害富坚慎二的凶手就是自己。案件到此似乎是水落石出, 靖子的嫌疑也彻底洗清。工藤邦明也向靖子求婚, 并承诺自己有能力照顾好靖子母女。

在小说后部, 东野终于为我们揭开谜底。一年前, 当对生命失去信心的石神准备自缢家中的时候, 恰巧搬来的靖子母女前来拜访。在看到靖子母女之后, 石神的身体“彷佛被某种东西贯穿”。对于纯洁美丽的靖子母女, 石神认为她们“是自己不该触碰的对象。”自此, 他开始明白数学的本质, “对于崇高的东西, 光是能沾到边就够幸福了。妄想博得名声, 只会有损尊严”。因为靖子母女, 石神重获生之喜悦。

石神的背后正揭示了社会对于人力资源分配、利用不合理造成的人生悲剧。怀才不遇的现象从古至今, 对于本有抱负的人来说无疑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与不幸, 所以, 当靖子母女无意把石神从这一痛苦中解救出来时, 她们对于石神的意义和恩情, 只有石神自己明白。

三、弱势的群体

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 靖子母女在面对富坚慎二时是弱势群体。虽然靖子与富坚已经离婚, 但是游手好闲无赖死皮的富坚依旧对靖子母女纠缠不休。

在没有实际的犯罪行动以前, 法律当然无法保护靖子母女, 靖子母女的痛苦该由谁来解除?在这里, 小说有意无意的将社会中弱势的妇女问题尖锐的提出来。正是因为弱势的妇女在受到并未构成犯罪的骚扰时, 并不能通过社会机制有效的保护自己, 才导致她们可能采取过激行为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或许可以把这称为预测自卫。

小说中对于流浪者的群居地进行了多次细致的描写。从生活环境到生活状态, 他们被社会抛弃, 没有工作没有住房, 甚至在他们的聚居地, 也鲜有团结互助、相互关心。所以, 当“技师”消失后, 并无人注意, 甚至说注意到也无人关心。正是利用这点, 石神才选择没有后患的“技师”下手。

在整个案件中。“技师”并未与任何人产生任何实质性重要关系。他之所以与案件联系, 被石神选中, 仅因为他的消失无人问津。整个过程, “技师”都是一个无辜者, 一个彻彻底底的牺牲者。然而, 更加可悲的是, 他的死, 他的伤害, 在偌大的标榜文明法治的社会中并没有人替他讨一个公道。同样是弱势, 靖子母女有石神的保护, 那么惨死的“技师”呢?谁会来保护他?

于是, 故事结尾, 发现真相的汤川学告诉了尚不知情的靖子, 导致靖子因为无法忍受心灵的折磨前去警局自首。石神的计划自此轰然倒塌, 他所做的一切无论设计的多么完美都付诸东流, 小说结尾, “石神继续嘶吼着, 草薙觉得他彷佛正呕出灵魂。”石神彻底失败了, 也许东野希冀以此来慰“技师”的在天之灵。

《嫌疑人X的献身》呈现给我们犯罪背后的种种无奈以及与人性的羁绊。也许从人的感情来说, 这些罪犯都情有可原, 甚至他们的犯罪为的偏偏是救赎。不仅《嫌疑人X的献身》, 甚至《白夜行》, 不仅东野圭吾, 甚至伊坂幸太郎, 日本文学界的本格推理正在展现犯罪背后的人性来探讨社会探讨人类自身的道路上前进着。

摘要:2006年, 东野圭吾的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出尽风头, 除了一举夺得日本最高文学大奖直木奖之外, 还获得“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年度三大推理小说”第一名以及被票选为“年度最受欢迎小说”, 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备受好评。

篇4:推理笔试题嫌疑犯

例1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材料,题目重点想表达秦汉以后皇权的神化,巩固和加强统治。“祭天”因为皇帝是天子,“祭祖”因为官民从自己的祖先而来,所以两者共同点就是“从何而来”的伦理观。同时“祭天”“祭祖”执行者不同,“祭天”是皇帝独享的,目的是要突出皇权,“从何而来”的关联只是为加强皇权统治所服务的。A项祭天、祭祖并不能视为一种宗教行为,并且题目并不是想考查权力的来源。C项未能点出“祭天”“祭祖”的本质差异。D项不符合“秦汉后”的时代特征,也不是题目要表达的主旨。B项,借助人伦巩固统治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 B

点拨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皇帝借助“天子”身份是为了和普通官民相区分,突显皇权;其次要能在“祭天”和“祭祖”之间建立起联系,两者依据相同但形式不同,正是通过相同纽带达到不同的实质目的;最后对四个选项的语言表达、与题目联系加以甄别,选出答案。

例2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儒道佛三教并行。题目核心信息是儒道佛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变化。此题最好用排除法作答,A项太过绝对,皇帝好恶会对宗教传播构成影响,但依据材料并不能看出决定其兴亡,而且唐武宗“灭佛”也并未使佛教灭亡。B项偏离了题目材料,而且在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家思想。D项材料中无法看出,佛教能够与儒、道并行,证明其社会基础并不薄弱。C项无法从材料直接变现出来,只能通过对题目材料信息进行推理后发现,统治者时而尊道、时而尊佛,时而灭佛,而儒家并未受统治者较多的干预,相对佛道而言儒家地位确实最为巩固。

答案 C

点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能够对材料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文本信息不够,但逻辑推理却弥补了信息的不足问题,然后利用关于儒学的知识背景,便可推定。这就是逻辑的魅力。其它三个选项无论从表达的准确性,还是与材料的关系上都有明显的错误,当碰到无法直接准确选择答案时,适时运用排除法对于拨开题目疑云、找出思路是大有好处的。

例3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的比例约为2∶1;而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题目材料说上海是国产电影制作中心,而上海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的比例远低于北京、天津,问题是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所以题目想要问的其实是为什么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A项无法体现出上海与京津的比较。B项单纯通过比例并不能得出京津放映的外国片比上海多,也就不能说明京津更具热情;D项,一个地区民众心态是否开放的衡量标准是复杂多样的,国产片的多少可能受社会心态的影响,但也可能是京津地区受到其它种种限制和影响以致放映较少,而并不是说京津民众不喜欢看国产片。C项,京津国产片放映比例低,一方面由于当地国产量少,另一方面国产片从其它地区流入少。国产片从上海流通到北京和天津有各种苛捐杂税,电影拷贝自然价高,高成本的影片在放映中当然会减少。C项既能解释材料现象,且符合逻辑。

答案 C

点拨 此题答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上海是国产制作中心”,相较其它地区在国产片上面具有优势。其次要看清问题,重点放在上海和京津地区放映情况的比较上面。之后联系课本知识,在中外竞争中,外资凭借其特权享有相较于民族资本更多的便利,而民族工业受到国内的层层剥削与限制。此题也可用排除法,其它三项明显与题目设问方向、材料主旨不符。

例4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雅典民主制度。题目材料核心意思是“自杀是需要批准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可不可以自杀、让不让自杀,而在于自杀行为是否得到了批准。A项明显的表述错误,无从看出雅典法律体系已经完备。D项,经批准的自杀行为时合法的。B项有较大的迷惑性,但应该注意该法律条文的主旨在于加强对个人行为的管制,并非是尊重生命。既然尊重生命价值,为何不禁止自杀?还存在批准?批准自杀的生命就是没有价值的?

答案 C

点拨 此题答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核心,要求同学们能够准确运用“自杀需要批准”这一信息,并能对它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出制定这一条文的目的是将自杀权利进行限制,,而又不禁止自杀的深层含义,对选项仔细甄别,方能选出答案。

结合上述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针对此类题目,答题时第一步依然还是要能准确提取材料核心信息,紧接着就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了,“二选一”是同学们最怕的,这也是最考验同学们分析问题能力和勇气的时候。我们需要又一次回到材料核心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推理不是一定要脱离选项单纯针对材料,也可以针对选项通过推理材料加以验证,找出其中逻辑最严密、最符合题目主旨的选项,然后勇敢地写上你的答案。

1.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

2.1944年,中共《解放日报》在美国国庆日发表社论,表示:“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了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 )

A.民主和民族解放是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B.中共民主与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C.西方国家的民主精神影响深远

D.中国与美国战时同盟关系确立

3.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B.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篇5:数字推理类笔试题

1)等差,等比这种最简单的不用多说,深一点就是在等差,等比上再加、减一个数列,如24,70,208,622,规律为a*3-2=b

2)深一点模式,各数之间的差有规律,如 1、2、5、10、17,它们之间的差为1、3、5、7,成等差数列。这些规律还有差之间成等比之类。B,各数之间的和有规律,如1、2、3、5、8、13,前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

3)看各数的大小组合规律,做出合理的`分组。如 7,9,40,74,1526,5436,7和9,40和74,1526和5436这三组各自是大致处于同一大小级,那规律就要从组方面考虑,即不把它们看作6个数,而应该看作3个组。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用乘法就能从一个组过渡到另一个组。所以7*7-9=40 , 9*9-7=74 ,40*40-74=1526 , 74*74-40=5436,这就是规律。

4)如根据大小不能分组的,A,看首尾关系,如7,10,9,12,11,14,这组数 7+14=10+11=9+12。首尾关系经常被忽略,但又是很简单的规律。B,数的大小排列看似无序的,可以看它们之间的差与和有没有顺序关系。

5)各数间相差较大,但又不相差大得离谱,就要考虑乘方,这就要看各位对数字敏感程度了,

如6、24、60、120、210,感觉它们之间的差越来越大,但这组数又看着比较舒服(个人感觉,嘿嘿),它们的规律就是2^3-2=6、3^3-3=24、4^3-4=60、5^3-5=120、6^3-6=210。这组数比较巧的是都是6的倍数,容易导入歧途。

6)看大小不能看出来的,就要看数的特征了。如21、31、47、56、69、72,它们的十位数就是递增关系,如 25、58、811、1114,这些数相邻两个数首尾相接,且2、5、8、11、14的差为3,如论坛上答:256,269,286,302,(),2+5+6=13

2+6+9=17

2+8+6=16

3+0+2=5,∵ 256+13=269

269+17=286

286+16=302 ∴ 下一个数为 302+5=307。

7)再复杂一点,如 0、1、3、8、21、55,这组数的规律是b*3-a=c,即相邻3个数之间才能看出规律,这算最简单的一种,更复杂数列也用把前面介绍方法深化后来找出规律。

篇6:农村信用社数字推理类笔试题

农村信用社数字推理类笔试题

下面unjs求职网给大家介绍的`是农村信用社数字推理类笔试题,希望可以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1.0,3,8,15,( ),35 A.12 B.24 C.26 D.30 2.121,729,2401,3125,729,( ) A.100 B.1 C.0.5 D.125 3.22,44,86,( ),3210,6412 A.108 B.168 C.78 D.1118 4. 2/5, 3/7, 4/10, 6/14, 8/20, 12/28,( )(09江西) A.224/56 B.14/32 C.20/48 D.16/40 5.168 183 195 210 A.213 B.222 C.223 D.225 6. 0,1,1,3,5 (11) A.11 B.18 C.24 D.30 7. 3,9,6,9,9,27, ( ),27 A.15B.18 C.24 D.30 8. 2,12,6,30,25,100,( ) A.96 B.86 C.75 D.50 9. 4,23,68,101,( ) A.128 B.119 C.74.75 D.70.25 10. 323,107,35,11,3,( ) A.-5 B. 1/3 C.1D.2

篇7:推理笔试题嫌疑犯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类比推理是要求运用逻辑学中的这种方法,根据给出的一组或多组相关的词,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总之,先在两组词或者多组词之间“找关系”,然后在选项中找到符合这种关系的词组就可以了。本文简单介绍类比推理中出现成语时从哪些角度找“关系”。

一、词义关系

词义关系即是考察两个词之间是否是近义、反义还是比喻义、引申义等。【例1】殚精竭虑:鞠躬尽瘁()A.绞尽脑汁:有心无力 B.卧薪尝胆:含辛茹苦 C.博闻强识:孤陋寡闻 D.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答案】D。解析:殚精竭虑和鞠躬尽瘁是近义词,见微知著和一叶知秋是近义词。

二、语法关系

从语法角度可以把成语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类比推理中常考的有一下几种:

1.并列结构——千山万水、五光十色 2.偏正结构——出水芙蓉、窈窕淑女 3.动宾结构——包罗万象、逼上梁山 4.主谓结构——八仙过海、愚公移山 【例2】围湖造田:饮鸩止渴()A.卧薪尝胆:学以致用 B.忍辱偷生:削足适履 C.兢兢业业:刻苦奋进 D.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答案】B。

解析:题干成语都是并列结构的成语,其中“围湖”、“造田”、“饮鸩”、“止渴”都是动宾结构的词语,且“围湖”是为了“造田”,“饮鸩”是为了“止渴”,只有 B 项符合。

三、感情色彩

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成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例3】狐假虎威:狗仗人势()A.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B.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C.困兽犹斗:狗急跳墙 D.画蛇添足:鹤立鸡群 【答案】C。

上一篇:高一综合素质评语下一篇:党课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