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姓名文化的阅读答案

2024-04-08

漫说姓名文化的阅读答案(精选4篇)

篇1:漫说姓名文化的阅读答案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性情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等不予避讳的规则。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名文化是一种经过数千年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内容的独特的文化系统。B.姓名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很讲究避讳,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C.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其他民族和我国的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影响。D.姓名文化是一种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它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担负起责任。2.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B.在我们源于上古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几乎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D.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是我国民族伦理精髓的重要体现。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是( )A.如今,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B.在古代,“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但这种人名文化现象没有得以最终的延续,如今,避讳传统已在人名文化中逐渐消失。C.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D.作者之所以认为姓名文化是我国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我们的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答案:

1.B

2.A

3.C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1.原文是“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

2.B项原文相关内容是“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C项原文是“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D项体现“民族伦理精髓”的是“家讳”。

3.“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推断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和对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次为B、C级。

篇2:浅析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

1 英语姓名结构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与汉语习惯相反, 英语姓名由教名 (given name) 和姓氏 (family name) 两部分组成, 名在前, 姓在后。有时人们还会在名与姓中间加上一个中间名字 (middle name) 。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共性、宗族至上的观念相反, 西方国家的英语民族则强调个性, 提倡自我奋斗, 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与自我价值的体现, 所以将表示个性观念的名放在前面, 而将代表共性观念的姓置于其后。 (彭述初, 2009:P45)

2 英语名字来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英语民族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动荡变迁以及外族入侵, 使得英语姓名也源流纷杂, 丰富多样。从各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概貌, 是英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英语名的主要来源有;

1) 《圣经》与宗教信仰

宗教文化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 广泛的一种文化形态。西方国家大部分人都笃信基督教, 宗教意识深入人心, 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体。《圣经》也成为西方世界的金科玉律和文化基石, 对整个西方文化的作用不可估量。因此, 英语民族的姓名不可避免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浸润和影响, 很多人名出自《圣经》。例如《圣经》故事中的人类始祖Adam, 源于希伯来语, 意为“出自红土”。《旧约》中因狮笼余生而著名的人物Daniel, 意思是“上帝是审判者”。耶稣的四大使徒之一的John, 意为“上帝的恩赐”等等。这些飘散着宗教馨香之气的名字在西方社会颇受青睐。据统计, 最常见的10个男性名字中位列前三的分别是Matthew (上帝的礼物) , Michael (像上帝一样的人) , Jacob (愿上帝保佑) 。而欧美最常见的女性名字中Isabella (信奉上帝的) , Elizabeth (上帝的预言) 一直排在前列。对宗教的信仰已经沉淀在英语民族人们的血液中,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来这些自古老圣经的英语名字至今依然会在西方社会熠熠生辉。

2) 古希腊神话与西方文明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源头, 它孕育了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甚至科学。它所包含的思想精髓早已渗透在西方文化的血液之中, 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受其影响, 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代表智慧、力量与美的人物也成为英语民族取名的源泉。如:Apollo (太阳神) , Athena (智慧女神) , Daphne (月桂树—太阳神阿波罗爱慕的对象) , Diana (月亮女神) , Flora (花神) , Martin (战神) , Hercules (大力神) 等。正如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一般, 古希腊神话的火焰照亮了西方文明的星空, 并呈燎原之势迅速传播到全世界。

3) 历史名人与价值理念

为了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父母也会借用他们的名字为其子女命名。比如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里·弗罗斯特就是其父为表达对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著名将领Robert Edward Le的无限敬仰而得名。再如, 有的父母给孩子取名Lincoln, 是借用美国第16任总统Abraham Lincoln的姓来表示对他的敬崇。父母给孩子取名时, 寄托他们对孩子的美好祝福与期望。因此, 英语名字也体现了一个名族的传统文化, 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

4) 文学作品与时代风尚

文学作品的深远影响也使它们成为取名的来源之一。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为例, 许多人喜欢以他剧中人物的名字命名。例如《第十二夜》中的美丽少女Viola, 《暴风雨》中心地纯洁的女孩Miranda, 以及在《威尼斯商人》, 《安东尼奥与克莉奥佩特拉》等剧作中都出现过Antonio等。又如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也使Jane这个名字被赋予追求自由与尊严, 坚持自我的象征而成为流行的女孩名, 反映了文学作品对时代风尚的影响。

5) 长辈之名与血脉相连

与中国人取名时要“为尊者讳”相反, 英语国家人们为表达对亲人长辈的敬爱, 往往会取与长辈相同的名字。例如英国历史上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Elizabeth I)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 (Elizabeth II) , 爱德华一世 (Edward I) , 爱德华二世 (Edward II) , 爱德华八世 (Edward VIII) , 以及美国的布什父子总统, 分别被称为老布什 (Bush Senior) 和小布什 (Bush Junior) 以示区别。这是晚辈对于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依恋之情。

3 英语姓氏来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英语姓氏在中世纪时期 (约11世纪) 开始使用, 到约十六世纪末时达到完善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4:728) 。英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 到十四世纪初,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人口快速增长, 重名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区别名字相同的人, 就在名字的后面加上一个固定的符号, 这就是姓氏的由来。姓氏产生的根据形式多样, 大多源于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父名姓氏与家族传承

姓氏最早源于贵族家庭, 目的是使其家族得以延续。这类姓的结构是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 如后缀-s, -son, -ing;前缀M'-, Mc-, Mac-, Fitz-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例如Adams, Dickinson, Pauling, Fitzjohn等。

2) 地名姓氏与地理地貌

许多英语民族的姓氏起源于出生或居住的地点, 从其姓氏可以看出其祖先的居住地。例如London (伦敦) , Tennessee (田纳西) , Marsh (沼泽地) , Lake (湖) , Hall (礼堂) , Mill (磨房) 等等。英国前首相Winston Churchill的祖先大概住在教堂 (church) 旁的山丘 (hill) 上, 而美国前总统George Bush的祖先可能就是住在灌木丛 (bush) 里。这些名字反映了早期英国的地理地貌。

3) 职业姓氏与社会经济

中世纪后期, 英国经济迅猛发展, 各种职业方兴未艾, 人们在同名的人名字后面加上其职业以示区分, 成为职业姓氏的由来。从这些姓氏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当时英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例如Baker (面包师) , Butcher (屠夫) , Carter (马车夫) , Clerk (文员) , Hunter享特 (猎人) , Taylor (裁缝) , Potter (陶匠) 等等。而Smith (铁匠) 是英语中使用最多的姓氏, 这反映了在中世纪时, 铁匠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那时, 每个村庄都有铁匠, 战时做兵器, 平时做农具。

4) 绰号姓氏与喜好特征

就是以祖先的相貌, 形体, 性格特征, 或以别人出于对其祖先的崇拜、尊敬, 或表示善意或厌恶的取笑而起的绰号为姓。比如Beard (下巴上长胡子的人) , Reid (红头发的男人) , Broad (膀大腰圆的人) , Little (个子矮小的人) , Gabby (沉默寡言的人) , Hogg (自私的人) , Armstrong (胳膊强壮的人) , Boon (温和的人) , Hardy (果敢的人) 等。这类姓氏世代相传, 绵延至今。

4 英语姓名的历史渊源中的文化内涵

英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经常遭受战争与外族入侵的国家, 与外族有着广泛的交融混合。早在公元前1000年, 欧洲大陆凯尔特人的入侵, 形成了苏格兰、爱尔兰及威尔士民族与文化的起源。公元前1世纪左右, 古罗马人入侵, 为英国播撒了拉丁语和古代文明的种子。后来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该岛, 发展了英格兰民族与文化, 带来了古英语的火种。而丹麦人的入侵, 形成了英格兰的东方方言和北方方言。公元11世纪最大规模的外族入侵, 是讲法语的诺曼人征服了英伦三岛并统一了这个国家, 开创了贵族与贫民, 英国文明和法国文明共存, 英语和法语共存的局面。

外族侵入者进入的同时, 许多非英语名字也不断涌入, 这些外族名字虽然不断英语化, 但还是不同程度保留了某些原民族的特征。因此, 英语姓名也闪烁着多民族色彩。英语姓名源于许多语言:古英语、古法语、古挪威语、爱尔兰语、盖耳语、凯尔特语、威尔士语、高卢语、日耳曼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等。例如英语姓Thorp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语porp, 意为牧牛场;英语名Michael (像上帝一样的人) 来自希伯来语, Louisa (著名的武士) 来自古德语, Diane (月亮女神) 来自拉丁语, Arthur (鹰) 源于凯尔特语, Julian (年轻气盛的) 源自希腊语等。从这些异彩纷呈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多名族色彩与多元文化的交融。

5 结束语

作为英语文化的结晶, 英语姓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或普通的语言现象, 同时也是英语文化系统的载体和镜象, 不但折射英语国家的历史演变、宗教信仰、伦理规范, 还寄寓着人们的情感希望、价值追求。因此对英语姓名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从英语姓名这个窗口窥见西方灿烂的文化。

参考文献

[1]“Names”Encyclopedia Britannica, 1977.

[2]李世荣.英语姓名的文化阐释[J].延安: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42.

[3]刘玉珍.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J].天津:世界文化, 1996 (3) :28.

[4]彭述初.论英语姓名与英语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 (3) :45.

[5]孙守玉, 岳红丽.英语姓名文化渊源浅探[J].淄博学院学报, 2001 (9) :51.

篇3:姓名文化中的感恩习俗

2003年我在拙著《起名有学问》(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中谈到国人取名习俗中的“以姓为名”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清人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三云:“陈恪勤公(陈鹏年)初知西安县(即浙江衢县),邑经耿逆变后,版籍残缺,豪强侵占,多至数百顷而无税。其流亡归籍者,往往无田可耕,而转困追呼。公下车,即以清丈为急,务使税出于田,田归各户,民庆更生……邑有溺女之习,公惩劝兼施,浇俗顿革。民生女,半以‘陈名,或以‘湘名,以公湘潭人也。”用廉洁好官的姓名为自己的千金取名,真是我国姓名史中的绝唱!本来,我是想为康熙年间的父母官唱唱赞歌,并总结这种取名习俗;同时建议今天的家长,仍可创新地承袭这种取名的方法而拓宽思路,共同来医治21世纪我国同姓名的一大难题。岂知,此话说得太绝对了。所谓“绝唱”,乃大谬不然!这也正应了余英时批评的那种人:“读书要‘虚心……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怎样读中国书》)

实际上,台湾彼岸早在1996年,一位治学严谨、颇有创意的史学家刘增贵,就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汉代妇女的名字》,其中谈到汉代取名的方法,便总结了我国大陆姓名学专家很少注意到的一种取名习俗——“民众为感恩而以地方官吏之姓为子女名”的习俗。刘增贵先生还能溯源而多方求证,他列举了古书上三个重要例证,我略加白话而阐释之。

《后汉书·贾彪传》:贾彪是河南颍川人,在汉末为新息长(新息即豫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州),扬善除恶而使当地百姓摆脱贫困;民养子,男孩便取名“贾子”,女孩就取名“贾女”,竞达数干人,以此来感恩地方官吏的政绩。

《东观汉纪校注》:宗庆(或宗度)当了长沙守,政绩卓然,民养子者三千余人,男女皆以“宗”为名。

《三国志·郑浑传》:郑浑是河南开封人,于汉末为下蔡长、邵陵令(下蔡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邵陵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新化以南的资水流域),使民丰给,民间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

看来,中华民族自汉代开始,在各地均有“为感恩而以地方官吏之姓为子女名”的习俗,下至康熙年间,仍在浙江衢州实行。特别是安徽亳州、凤台,湖南长沙、新化及浙江衢州的黎民百姓,以这样的特殊方式,写下了这鲜活的信史。由于浩如烟海的史书里,关于个人取名因由的记载实在太少,大多数留在史书中的人名,仅仅是人名而已,而其命名的缘由及故事已无法得知,希望大家读史的时候,都来发掘这样感人的故事吧。

兹录余近来读书所见一条:报恩改名。

唐刘觫《隋唐嘉话》:“魏仆射本名真宰,武后朝被罗织下狱,有命出之,小吏闻者以告,魏惊喜日:‘汝名何?日:‘元忠。乃改从元忠焉。”

篇4:浅析俄罗斯的姓名文化

关键词:俄罗斯 姓名 产生背景 构成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姓名这一词语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是我们每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符号,可以说是我们的代号。在中国,姓名正是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的,姓有百家,名字却有千千万万。而在俄罗斯,姓名包括名、父称、和姓。姓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名的數量。之所以形成独特的现象,是因为俄罗斯人姓的构成来源广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因素、宗教因素、这些众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今天丰富有趣的俄罗斯姓氏文化。

名字是每个民族的人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的。人名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从中可以透视各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人们非常重视命名,中国古代就有“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人的命名与人们的生活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俄罗斯给孩子取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他们同中国人的概念相似,认为姓名可以影响人的命运,即посеешь имя ——пожнёшь судьб

у播种一个名字,收获一种命运。

М.В.戈尔巴涅夫斯基曾经指出:“人名是各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名可以反映各个民族的历史,他们的生活、信仰、期盼、幻想和爱憎等等。因此人名文化也是研究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重要信息源泉。

俄罗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广受喜爱的名字。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在20世纪20年代最流行的名字是Валентина(瓦莲京娜),和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尔)。30年代最常见的名字有Галина(加林娜), Людмила(柳德米拉), Нина(尼娜), Тамара(塔玛拉), Юрий(尤里), Виктор(维克多), Анатолий(阿纳托利), Борис(鲍里斯)等等。

一.借用外国人名命名

988年基督教传入罗斯,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外国名字。外来的基督教名字经过十个世纪的传播,到了现在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俄罗斯的土地上了。俄罗斯人已经完全接受,并且认为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俄罗斯的名字。因此,受基督教的影响和外来名字的斯拉夫化,大多源于希腊语、拉丁语等东方语言。譬如:

*来源于希腊语的:Гали

на(加林娜意为:寂静),Евгений(叶甫根尼意为:高尚的),Екателина(叶卡捷琳娜意为:纯净),Елен

а(叶莲娜意为:明亮的),Зинаида(季娜伊达意为:宙斯的后裔),Зоя(卓娅意为:生命),Ирина(伊琳挪意为:安宁),Ксения(克谢尼娅意为:好客),Лариса(拉莉莎意为:海鸥),Маргарит

а(玛加丽塔意为:珍珠),Раиса(赖萨意为:无忧无虑的),Алексанлр(亚历山大意为:保卫者),Алексей

(阿列克谢意为:预防),Анатолий(阿纳托利意为:东方,日出),Андрей(安德烈意为:勇敢者),Генн

адий(格纳季意为:好的),Георгий(格奥尔基意为:农民),Григорий(格列高利意为:不睡觉的),Кирил

л(基里尔意为:统治者),Леонид(列昂尼德意为:象狮子的),Никита(尼基塔意为:胜利者),Николай(尼古拉意为:人民的胜利者),Пётр(彼得意为:石头),Степан(斯捷潘意为:花环),Фёдор(费多尔意为:神赠送之物)等等。

*来源于拉丁语的:Наталия(纳塔利娅意为:人生的),Юлия(尤利娅意为:卷发的),Валерий(瓦列里意为:健壮的),Виктор(维克多意为:胜利者),Витал

ий(维塔利意为:生命的),Максим(马克西姆意为:最伟大的),Жанна(然娜意为:贞德),Фидель(菲杰利意为:诽德尔),Эдуард(爱德华),Эвелина(艾韦琳娜),Эльза(艾丽莎),Диана(吉安娜),Том(汤姆),Эмиль(埃米里),Павел(帕维尔意为:小的),Сергей(谢尔盖意为:高贵的)等等。

*来自于古犹太语的:Анна(安娜意为:可爱),Елизавета(伊丽莎白意为:我的上帝),Мария(玛丽亚意为:所盼望的),Тамара(塔玛拉意为海枣树),Данила(丹尼拉意为:上帝是我的审判者),Илья(伊利娅意为:我的上帝雅赫维),Михаил(米哈伊尔意为:如神者)等等。

* 来源于斯堪的那维亚的:Ольга(奥莉加意为:神圣的),Олег(奥列格意为:神圣)等等。

二.表现人物道德品质、性格特征、外貌的姓名

俄罗斯姓名在18-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曾广泛采用。如在А.П.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给主人公一个特殊的姓Очумелов(奥丘梅洛夫)。而Очумелов来源于Очумелый(发狂的,失去理智的)一词。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地指出了这位善于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寡廉鲜耻的警察,已经完全丧失人的良知和理性。契诃夫在其他作品中给另一位警察起名为Людоев-Хватаев(柳多耶夫-赫瓦塔耶夫意为吃人能手),给律师起名Мошенн

иков(莫舍尼科夫意为骗子мошенник)。这些人名极其巧妙地勾勒出了反面人物的形象。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作家,他的真实姓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他在向《高加索报》投第一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时临时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Горкий)。“高尔基”一词的意思是“苦的”;“马克西姆”则可以两种解释,一,这是作者父亲的名字,用来作为纪念,二,是原文“最大的”(мак

симальный)一词的词根。根据高尔基不幸的身世,这个笔名其含义为“最苦的人”。

在В.Л.卡普尼斯特的喜剧《诽谤》中我们可以找到Добров(多布罗夫意为:善良者),Прямиков(普里亚姆科夫意为:直率者),Кривосудов(克里沃苏多夫意为:偏心法庭)等姓名。在В.卢金的喜剧中则出现了Легкомыслов(列赫果梅斯拉夫意为:轻佻,轻浮),Притворов(普利特沃洛夫意为:故意假装),Старо

светов(斯达拉斯维达夫意为:旧世界),Самохва

лов(萨莫赫瓦洛夫自吹之意)等姓名。

有如,Кудрявый(库德里亚维意为:卷发的),Лобастый(洛巴斯特意为:大脑门的),Косой(科索伊意为:斜眼),Рябой(里亚博伊意为:麻子)等;Храбр

ый(赫拉布雷意为:勇敢),Несмеян(涅斯梅亚意为:不会笑),Молчан(莫尔昌意為:沉默寡言),Любимо

в(柳比莫夫意为:让人喜欢的),Добрыня(多布雷尼亚意为:好心肠的)等。借助这些姓名,读者比较容易产生对人物品质性格等的特征。

Н.奥斯特洛夫斯基曾为一城市警察分局局长精心设计了一个全名ТигрийЛьвови

ч Лютов(季格里·利沃维奇·柳托夫), 这三个部分分别来自动物种类的тигр老虎、лев狮子和лютов凶恶、残暴的三个词,虽然这里名、父称、姓均为真实的教会名(крестильныеиме

на),但是作者在这里将其使用,足以暗示这位警察分局局长的凶残、狠毒的本性。相反,俄罗斯人给孩子取名Орёл(奥廖尔意为:雄鹰), Cокол(索科尔意为:鹰)是希望他们能够像雄鹰一样敏捷而勇猛;取名Заяц(扎亚茨意为:兔子)或Белка(别尔卡意为:松鼠)是希望他们成为像兔子或松鼠一样灵活而乖巧。甚至还有以植物命名的如,Лилия(利利娅意为:百合花),Роза(萝扎意为:玫瑰)等。

在萨尔特科夫·谢德林笔下,人名的独特设计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Живодёров(意为:以剥皮为职业的人,残忍的人),кровопийцев(意为:吸血鬼),лиходеев(意为:凶徒、恶棍),паскудн

ик(意为:做下流坏事的人),подвохин(意为:诡计、捣鬼的勾当),подхалим

ов(拍马屁的人)等等。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寓意深刻的姓名在翻译中,由于译者仅仅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从而丧失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与人物的职业相关的名字

И.А.克雷洛夫很喜欢使用此类名字,他曾为三位诗人分别取名为рифмохват, рифмокрад(都与риф

ма韵脚有关)。他给一位大夫起名为ланцентин与ла

нцет(外科手术刀)有关。给雕塑家起名为туподоло

тов(意为钝凿子)。

И.А.契诃夫给一位音乐家起名为смычков(斯梅奇科夫是借用смычок这个词。(意为:弦乐器的弦子),另外他给一位大尉起名为гауптв

ахтов(豪普特瓦赫托夫是借用гауптвахта意为军队中的禁闭室),给一位少校起名为портупеев(пор

тупея为武装带)。这两个姓名虽然未直接点名人物的职业,但是与人物的军旅生活某些特点十分贴切。

与职业相关的还有颇具特色的商人姓名(купечески

ефамилии)。大多数商人姓名的特征并不明显,但有些姓名则与其职业有关,常由形容词和名词组合而成。诸如:гнилорыбов(格尼洛雷波夫意为гнилаярыба

腐烂的鱼),твердохле

бов(特韦尔多赫列博夫意为:твёрдый хлеб硬面包)等,用以暗示从事卖鱼和面包业的商人。

Н.А.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商人的形体特征,谋取暴利的本性等特点,创造了姓名дород

нов(多罗德诺夫意为:身材粗壮的),прибытков(普里贝特科沃意为:利润)等。

四.来自于宗教、神话的姓名

这类人物姓名若按照社会层次分则有贵族姓名(арист

ократическиеидв

орянскиефамили

и)僧侣姓名(фамилии духовенства)等。贵族姓名大多数由地名(топоним)加形容词词尾-ский、цкий构成,如пушкин笔下的минск

ий由минск(明斯克)构成,以说明人物是某地的显贵。

俄罗斯人名中有许多的名字都与宗教文化相关,僧侣姓名不少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如契诃夫的作品中僧侣名为Вратоадов(врата ада意为:地狱之门)。另外还有一些姓名出自《圣经》,如Одлуковин(луков

ый意为:魔鬼),хлебон

асущенский(хлеб насущеный糊口之粮)皆出自祈祷文《Отче наш》(基督教《主祷文》的代称)。Каин该隐(亚当、夏娃之子。他杀了弟弟亚伯,上帝惩罚他和他的后代永久流浪)<转>背叛者;凶手。Елизавета(伊丽莎白意为:我的上帝),Данила(丹尼拉意为:上帝是我的审判者),Иван(伊万意为:上帝垂青),Семён(谢苗意为:上帝听到了),Илья(伊利娅意为:上帝的力量),Олег(奥列格意为:神圣的)。与古希腊、罗马神话有关的名字如Аполлон(阿波罗意为太阳神),Зинаида(季娜伊达意为:宙斯的后裔)等等。

五.俄罗斯名著中对姓名的诠释

俄罗斯的文学家们正是巧妙地借用了寓言以特殊文化内涵为手段,从而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其中不少作品中人物起名别具匠心,饱含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爱憎之情。通过构词、联想、隐喻、谐音等手段,隐含了作者对人物道德品质的评价或暗示人物的职业、体态、性格等特征,给读者一个特殊的联想空间。

总之,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所内含的文化语义是很广泛的。除了上面所归纳的几种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构名手法。如Ф.М.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一位大公姓名为Щеголь

ской(非常漂亮的意为:讲究服饰的人)。还有些姓名不仅用来概括人物的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小说的整体情节。如契诃夫的小说《恐怖之夜》中主人公一夜内多次梦见棺材。作者为此情景精心安排了梦中相应人物的姓名:панихидин(пани

хида意为:祭悼),пого

стов(погост意为:乡村墓地),трупов(труп尸体),черепов(чере

п头盖骨)等。作者将这些姓名集中在一起,描绘了由墓地、尸体、骷髅等组成的阴森可怕的画面,从而达到了特殊的文学效果。因此对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加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透彻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原著的理解,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爱憎情感等。

参考文献

1.吴国华,《文化词汇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2.顾亦谨,吴国华,《语言与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智亚男,《俄语常用成语例解与练习》,军事译文出版社1996年。

4.赵敏善,《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军事译文出版社1996年。

5.韩振宇,《俄语学习》2002年5月第三期载“文化棱镜下的中俄人名”。

上一篇:护士张荣蓉下一篇:公司市场部助理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