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2024-04-16

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共15篇)

篇1: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月亮孤零零地挂在天上,我也孤零零地坐在窗前, 月亮的银光照射在我的脸上,更映衬出我内心的酸痛,嘴角咸咸的,月光伴随着泪水往下流,

最近妈妈很忙,因为姥姥得了老年痴呆,头脑不清楚,姥爷也腿脚不利落,再加上妈妈那繁忙的工作,已经把妈妈累得抬不起头了。

那天是妈妈的生日,放学后,我急急忙忙地往家赶,本以为妈妈会休息一天,没想到推开门,屋子里一片冷清,妈妈还没有回来。这时,电话响了“喂,宝贝,妈妈现在在姥姥家呢,过会就回去,你饿了就先吃点点心,滴滴……”待我还没说话,妈妈就把电话挂了。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涌上我的心头。过了很长时间,妈妈才回来,边脱衣服边问我想吃什么。看着妈妈那劳累的背影,我想起早已忘记今天是她的生日了吧?“什么都行”。我勉强笑笑说。

吃过饭,复习完功课后,我来到妈妈床前轻轻地抱住她,“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早点休息,明天还上学呢,”听着妈妈那关心的话语,我把妈妈抱的更紧了,“怎么了?没事,我只想抱抱您。”我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勉强地说出这几个字。“哎,你这孩子。”妈妈只好迁就着我,我轻轻地理了理妈妈的头发,发现在那乌黑的秀发里藏着许多白发,看着妈妈那原来白皙的脸上新增的几条皱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轻轻亲了妈妈的脸,说:“妈妈,生日快乐!”拿出我给妈妈的礼物,妈妈看着这礼物,笑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都忘了,宝贝,谢谢你。”话语被断开了,泪水从妈妈那眼睛里流出,流淌着,流淌着……紧紧地抱着我……

此时,我再也没有说一句话,妈妈那感动的流泪,流在我的心里,妈妈,我对您的爱,也藏在这份感动的甜蜜中。这份感动,这感动的时刻,将永远在我的心中,永不忘记。

学会感动

“朦朦胧胧,小巷深处,那盏昏黄的灯亮着。推开门,在低矮的饭桌上,我看到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白米饭,还有旁边的几碟小菜。爸妈一面把我迎进门,一面嗔怪地问我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每当这时,我的眼眶总是湿润的,我仿佛处在幸福的怀抱之中。又有谁知道,幸福到极致,是感动。”一名普通白领如是说。

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展现自我。在运动场上他们是英雄,可在幕后,真正的英雄是志愿者。志愿者用他们朴素的动作,竭尽所能地帮助着运动员们。从他们灿烂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升华。他们不计较得与失,用最普通的动作诠释了“感动”这个词语。没有他们,就没有每一届成功的运动会。这,难道不使你感动?

——一名观众理解的感动

倾听遥远的绝响,我仿佛看到了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杀敌的场面。沙场上,岳飞与诸多岳家军一起用生命保卫着他们热爱的祖国,但他们却惨遭卖国贼秦桧的迫害,堂堂大宋国也沦为了金国的臣民。可岳家军们奋勇杀敌的历史永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知道,在遥远的90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挚爱的祖国,壮烈牺牲。他们,永被我们感动。

从家到世界,从现在到历史,无时不刻,我们都在感动,都被感动,都在努力地学着感动。感动,一个奥妙的词汇,学会感动,一个简单的思想行为。让我们听着幸福之水的滴答声,升华着人性的光辉,倾听着遥远的绝响,一起学会感动!

篇2: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肯定有人受伤了,他们肯定会吵架打架的吧?我想象着他们吵架打架的情景:“你不长眼睛呀?怎么骑车的!”“是你没长眼睛!”……类似的吵架情景我看到过很多次,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大人碰到这些小事总是不会用一句很简单的道歉来化解呢? 我停在边上,等待着我想象的情景真实再现。很意外,我想象的情景并没有出现,意外地我听见其中的一个叔叔开口说了声“对不起,不小心撞到了你,你有没有受伤呀?要紧吗?”“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小心先撞到你的,实在不好意思,真抱歉,你有受伤吗?”

我更意外了,在我以为,即使前面的叔叔道歉了后面的叔叔也很可能会得理不饶人的,没想到后面的叔叔也很谦让。他们就这样互相抱歉着。 我从意外中回过神来,一股温暖的感觉漫漫涌上心头。原来,并不是所有类似的事情都会是我以为的那样的,虽然我遇见过我并不愿意看见的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样不讲文明的。那天遇见的事情,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深受启发。谦让,永远会在人们心田里播下温暖的种子。

篇3: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事实上,目前在网络抗争行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就论文数量来说已然相当可观,但他们研究视角大多还是聚焦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基于宏观视野的定性研究,另一个则是微观角度的技术性分析。然而,截止目前却鲜有学者去自觉关注中观层面,特别是从情感社会学视角———以参与者的情感结构和情感动员来切入探讨网络事件和集合行动的发酵动因及转化过程。基于国家间的历史传统、文化制度、法律设置等诸多方面差异,西方国家的社会抗争不论从形式上还是组织策略上正不断向成熟完善的制度化方向迈进,它的社会运动成败通常直接取决于所采用的动员形式和组织策略。但在中国当下特定的社会生态、发展进程和舆论环境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酝酿发展,很大程度上并非遵循发起方理性缜密策划的逻辑,而是情感动员的逻辑,这些构成“转型中国的互联网特色景观”(任孟山,2013);网民参与动机以及合作基础往往取决于道德对错和情感共鸣,而不在于事先输赢策略的安排和目标筹划。总的来说,相较于西方社会“依法抗争”、“依理抗争”的社会抗争传统,受个体资源、资本和接近渠道的限制,中国的社会网络抗争通常表现为“依势抗争”,甚至“以死相争”的决绝心态,愤怒、悲情、戏谑等构成推动事件发展的重要线索(郭小安,2013)。因此,对网络行动中情感动员这一研究视域进行简要梳理,有助于我们清晰认知情感因素在网络抗争行动图谱中的缘起脉络,以及情感动员的明确意涵、作用方式和情感在参与动员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同时针对情感动员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做出初步检讨和思考。

一、情感因素在社会抗争研究中的缘起与脉络

早在20 世纪初,西方社会一些关于对理性怀疑和有限界定的哲学思潮就逐渐开始引起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重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纷纷着手从不同层面检讨理性行动的种种假设,代表人物如齐美尔(Sim m el,1908)、沃尔勒(W aller,1930)、戴维斯(Kingsley D avis,1936)、戈夫曼(G offm an,1956)等。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社会学家逐渐认识到人类自身的行为并不能简单地划归由纯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来驱动而无视其它。归根到底,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情感需求与情感表达是人类有别于其它物类的显要特征,情感因素与人类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相当复杂。因而,他们在承继已有理论传统的基础上,转而对情感议题愈发重视,并发展出一套独立的命题和假设。情感自此作为一个独立命题,正式进入社会学家的研究视域,情感社会学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分支并产生广泛影响。阿莉·卢塞尔·霍赫希尔德(A rlie R ussell H ochschild,1983)著作《情感整饬:人类情感的商业化》和N ·丹森(N .D annson, 1984)论著《情感论》的出版对于这一学科门类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社会抗争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最早发轫于西方。社会抗争的过程通常伴随各种情感参与、情绪反应,因而它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情感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由此开辟出从情感角度认识、探讨社会抗争的独特视域。阶级论脉络、情感论脉络和理性论脉络这三条线索大致构成西方传统社会抗争研究的理论脉络。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 ustave Le B on)是“情感论脉络”的开辟者,他的理论核心为“群众情绪化理论”。此后,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B lum er)的“群众分类理论”、乔纳森·特纳(Jonathan H . Turner) 的“突生规范理论”、斯梅尔塞(Sm elser)的“价值累加理论”等(赵鼎新,2006),这些陆续提出的理论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情感问题在社会运动中的研究。但是,在被“理性至上”规则统治的现代社会,“理性”历来被视为真理和主流,情感研究一直充当理性动员理论的“影子”角色,从来没有真正获得过西方社会抗争理论研究的主导话语权。由于情感研究往往把社会抗争视为一种情绪集结和非理性的社会现象,比如“乌合之众”中对群体的评价“他们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G ustave Le B on,2010)。当然,这遭到一些学者(R oger,1965; M c C arthy& Zald,1973)的批评和反击,他们主张应抛弃怨恨、偏狭等字眼,主张从更客观的位置冷静分析,毕竟社会抗争从本质上来说是“政治性”而非“病态性”的行为。长期以来,伴随西方社会运动学术理论间碰撞争鸣,纯理性主义学派学者和新社会运动学者之间对彼此观点逐渐相互认同和接纳。情感因素的地位因此而得以巩固,并自成流派。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向来缺乏自身的学术传统。社会抗争行动(前面已有提到,在中国社会学语境下常被称为“群体性事件”或“集合行动”)起初主要是对西方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学科理论加以引进、吸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事件类型归纳、成因阐释、后果评估、预防建议等较浅层次的课题层面,它对贯通这类事件之中内隐和外化的情感或情绪元素关注却远不够(孙静,2013)。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检视这些理论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具体适配性,他们尝试将研究视角从社会抗争行动中的政治机会、动员结构、利益表达、组织策略、社会控制等方面向公众情感延展。研究者发现,鉴于中国社会性质本身的特殊性,受政治参与渠道、政治容忍度等各具中国特色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群体抗争遵循的逻辑并不是事前的理性设计与周密安排,而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持续造势和情感动员。有学者提出用“情绪共振”、“情感共鸣”等概念来阐释网络群体事件中情感动员机制(朱力,曹振飞,2011);有学者用“框架共鸣”来解析和衡量集群行为框架的动员潜能和效果(郑和,2013);于建嵘(2009)根据社会群体性事件目的、特征和行动指向,提出“社会泄愤”和“悲情抗争”(王金红,黄振辉,2012)的概念,弱势群体以各种牺牲自己尊严甚至生命的方式进行权益捍卫。以上这些词汇从不同程度揭示“愤怒”与“悲情”在社会抗争过程中的动员作用。

伴随网络社会崛起,互联网以其交互连接、信息迅捷的特点成为民众进行社会抗争的新通路和新工具,很多线下行动向线上转移或实现线下线上的共时联动。然而,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匿名、离散、碎片、便捷特性却很容易与非理性等特征联结起来。加之,中国当下的网民结构依然展现出年轻人、草根人群多的特点,这使网络空间充斥各种解构和戾气,这也直接导致整个中国网络空间传播生态呈现出一幅“众声喧哗”(胡泳,2008)的图景。与传统社会行动抗争形式不同,基于技术赋权,网络抗争体现更多的是弱势群体“发声”和话语权争夺,尤其在威权政治体制下更是如此。技术成为“弱者”的有力武器。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使分散的舆论产生共振合力,强大舆论压力倒逼政府改革现象时有发生。“相信围观的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几乎成了网络空间行动的通用法则和标志性口号。由此,“依势抗争”取代了“以理抗争”和“以法抗争”。换句话说,谁能够在网络上制造出情感爆点来,谁就基本掌握了某一时段的话语主导权。杨国斌教授(2013)用更为中性的词汇“网络行动”来统称这一类发生在网络空间中的抗争,并指出情感动员在整个网络集体行动中的强大能量。网络不仅是信息的集散地,也是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的场域。因此,集体行动中的情感,不是简单的资源或工具,而是斗争的动力(杨国斌,2013)。

二、情感动员的概念意涵及作用方式

目前,由于学者们专门对网络行动中情感动员的研究总体涉及尚少,因而学界对“情感动员”这一概念还未有明确定义。但从整体情况来看,通常引用较多的仍是情感社会学研究集大成者霍赫希尔德(1983)最初提出有关“情感整饬理论”中的论述,他借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 offm an)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拟剧论”,以及苏联杰出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 Stanislavsky,1948)的表演理论,将情感视为个体或群体在社会情境、规范、文化和契约规制下所运用的综合性“表演”,明确指出情感所具备的社会属性。因此,情感应被视为一种用于个体或群体形象塑造、社会交往甚至服务于某种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具备符号性和象征性。所谓情感动员,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情感表达,在持续地互动中以唤起、激发或者改变对方个体或群体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的过程(白淑英,2011)。就具体的网络行动而言,网络事件的发酵产生、延续甚至剧情反转,所依赖的是能够激发网民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表现形式、方式以及内容(杨国斌,2013)。一个网络事件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的历程就是一个情感动员完整的持续过程。

姜璐(2013)认为情绪感染与情感共鸣是联结网民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桥梁和中间纽带,通过“共鸣”个体收获事件抗争的群体合法性,因而更敢于理直气壮地将行动推进。这是网络抗争意义建构的关键环节,是情感作用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情感动员的前提是个体通过某种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信号释放,然后才能暗示或激发具有类似情感追随者的认同,如愤怒、轻蔑等种种情绪。换句话说,情感动员须拥有自身的载体,通过借助相应的情感表达方式得以实现和传递开来。互联网,尤其是当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各类社交应用竞相涌现,以极低的技术成本为网民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传播平台。有学者认为在技术高度发达、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和生活负担沉重的现代社会,微博为我们提供了情感释放和压力宣泄的平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发生特定社会事件的时期,网民通过文字影音、形象表达(包括网络副语言和网络形象符号)、评论转发和点赞来传达自己的同情或愤怒,形成影响力,左右时态发展并倒逼问题解决(白淑英,肖本立,2011)。此处所谓“特定的社会事件”,虽表达含糊,但我们应该知道其一般指发生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网络行动,如“李某某事件”、“张家川造谣事件”。当然,对于这些发生在社会转型期具有时代标杆性意义的网络事件,各类“激情剧”、“悲情剧”、“搞怪剧”(王金红,黄振辉,2012)层出不穷,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确实为一些学者研究情感动员的作用方式提供重要机遇。

谢金林(2011)通过对湖北“石首事件”个案分析表明,在网络政治抗争动员过程中情感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事件对网民的情感刺激决定了网民对事件所采取的解读方式,从而直接影响到网民的社会认同和进一步行动方略;刘嘉莹(2015)以“A PEC蓝”为例,对微博公共事件中网民情感表达方式、策略和情感动员逻辑路径进行分析;姜璐(2013)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考察网络事件产生机理,将网络事件抗议形式与传统街头抗议方式为主的社会运动加以区分,剖析网民通过情绪表达形成广泛动员作用于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同时,“孙志刚事件”、“黑砖窑事件”、“温州动车事件”、“青岛大虾事件”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网络行动虽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不尽相同,但大都表现出相似的情感动员路径与作用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三、网络行动中情感动员的情感逻辑与动力机制

网络行动中情感动员的情感逻辑,杨国斌教授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为悲情,针对的是挑战良知,激发愤怒,引起共鸣,呼唤同情的社会不公;一为戏谑,其对象是当代精英文化和主流价值,反映草根文化(亚文化)与霸权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白淑英(2011)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情感冲突的动员逻辑”,并以“傅蔚刚激情捐款”事件为例———一场本出于爱心的慈善行为最终演变成为诚信与爱心的较量,“情感冲突”逻辑之所以存在,根源自转型社会中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对立。不论是对于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还是对精英群体的“反诘戏谑”,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基于“道德震撼”的批判,道德正义感成为民众网络行动抗争议题构建的核心因素(姜璐,2013)。在这种语境下,道德感构成情感动员的核心动力机制。事实上,在普遍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运动中,道德感在长久的社会实践中得以确立。情感成为道德判断的基础,公众对客观行为或客体行为者的价值陈述源自公众社会化之后的情感。

从情感社会学的观点本身来看,我们理解网络抗争的关键在于认识“情感”。情感作为维系群体价值的纽带,是网络抗争行动中动力机制的源泉,可以聚合群体认同感。但是这种作为个体感觉和体验的情感,它绝不是仅存于我们意识之中而与社会孤立开来,它同样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形塑,并同样具备鲜明的社会属性。个体的情感表达与其社会背景和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个体的情感结构形成与情感经验积累是由他们自身长期生存于其中的社会关系、文化观念和主观意识共同决定的。某种情感由身体唤起而产生表达与释放地冲动,再结合我们所处的社会化场景来解释而被赋予特定意义与方向。因而,情感作为网络抗争行动中动力机制源泉,从更深层次来说,这种“源头活水”还是来自普遍的社会文化与社会规范。

也有学者认为集体行动中的情感是受利益的引导才会启动。因为情感并不会超然于利益之外,情感是利益诉求的结果,利益是情感的最大驱动力。对于个体来说,利益点不尽相同,但作为群体,他们之间总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这决定了他们只有自觉采取共同行动,同仇敌忾,作为“最大公约数”的共同愿景才有望实现,从而取得抗争胜利(郭景萍,2006)。同时,这种“情感能量”要想获得持续动力而进行下去,柯林斯认为,必须通过互动仪式才能将短暂的共享情绪转化为长期的“情感能量”(王鹏,候均生,2005)。强烈意志的表达往往被灌注着高度的情感能量,这是一种关乎个体对加入社会互动的积极与渴望。人们可以从共同的情感呼吁中感受到共有的成员身份,形成普遍而强烈的认同感和安全感,即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还有学者通过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分析,强调其在情感动员发生中扮演特殊而重要的角色。中国的网络抗争遵循情感动员逻辑,而谣言在这一逻辑中成为最常用的手段,谣言与情感动员相互作用、互为强化并贯穿网络抗争事件始末。谣言通过虚构情景,简化、同化和强化某些信息,以此唤醒公众的悲情和愤怒。在匿名、应激和宣泄心理的共同作用下,谣言可以通过借势造势、舆论或道德审判等不同抗争剧目,将事件逐步升级甚至激化为社会抗争事件(郭小安,2013)。谣言主要通过锐化(削去和磨尖)、脱域(象征化和群际化)和共鸣(情感交集感染)三种机制进行情感动员(蔡盈洲,2014)。王粟(2013)以2011年3 月中旬的“抢盐事件”为切入点,指出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以其模糊、高速、极端的方式进行多形态的社会动员,谣言带来的模糊状情感表达,导致更加难以预测和管控的舆论生态局面形成。

四、问题发现与讨论

通过对网络行动中情感动员相关研究问题的梳理,在有限的篇幅内笔者勾勒了其大致的学术脉络。总体而言,将情感社会学中的情感元素单独引入到网络行动研究中视角独特,但又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感。由于对这一问题讨论的起步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关注的人并不在多数,这就难免造成探讨不够深入和视野狭隘的问题。当然,最为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一)情感动员问题讨论的范围局限

通过总结,笔者发现现有研究大多倾向通过具体的网络事件来来呈现情感动员的作用方式与过程。然而,由于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内事件的发生很大可能基于同样的缘由并呈现诸多相似特征,这样一来,我们对于每天都在发生且无穷尽的网络事件进行诸如此类的分析是否还有必要?在精力和时间双重限定之下,更多考量从情感角度对海量事件“合并同类项”更显迫切。通过深入的抽象归纳,将个体置于社会化背景之下,揭示一般意义上不同情感类别下情感动员的运作模式,为我们其它研究提供直接性的参照。

(二)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批判缺位

从整体来看,大概由于研究主题限定的原因,对于情感动员问题讨论大多是从“情感”角度切入,因而现有分析几乎无一例外的强调“情感”在整个网络事件中发挥着“核心”的动员作用。然而,从现实来看,我们固然承认情感因素不是简单的资源和工具,而是作为斗争动力存在于网民的集体行动中,但是若用“情感”决定社会运动的思维是否会将我们推向另一种极端?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对于理性和情感的争论由来已久,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一直我们努力的方向。因而,对情感推崇的同时,我们亦有必要谨慎把握理性因素在这些网络行动中的作用及价值,依此做出一些批判性的思考。

篇4:关于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动的探讨

[关键词]: 感动教学、中职院校、课堂教学、情感体验

【分类号】G633.3

近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出,在称职的教育者眼中,应没有一个天生不好的学生,所有学生都是可以感化、教育的。可是,面对中职生的课堂教学难度逐年上升的现状,教师选用不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走向我们良好愿望的反面。教师只有实施感动教学、感动教育、走近学生、温暖学生,在课堂知识传授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震撼,才能带给学生成长的快乐与健康的心灵,成为孩子成功路上坚定的支持者。

一、感动教学背景与意义

中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往往在被动劝说或者逼迫下,情愿或不情愿地接受教师的知识教学。大多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提起中职教育工作,往往都有很强烈的倾诉欲望,说起学生的烦心事来,都深感焦虑与无奈。是中职生源素质逐年降低,一代不如一代吗?当然不是。那么,中职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施感动教学,震撼、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本人结合自己近几年来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心得,权作抛砖引玉,供广大同仁共同研究。

二、感动教学的内涵

从现代教育理论角度来阐述,感动教学就是教师在通过课堂内容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生命中感到震撼,受到启发的身心发展过程。感动教学必须要由教师通过进行睿智、专业的课堂教学,通过一定的学习刺激引发学生产生深刻知识认知、情感体验变化。

感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高峰体验,更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感动教学可以是由于在课堂中教师对知识的精彩讲授、深刻阐述而引发学生们的感动,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的智慧解答、观点创新。感动教学能促进学生们提升品德、增长知识、全面发展,也将促进课堂教学的艺术化、人性化、效能化,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

三、感动教学的基本策略

笔者认为感动教学最直白阐述来说,就是任课教师在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并课堂中通过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带来“感发热情、兴发感动”的学习体验。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理念,就是对感动教学的实践与探讨。笔者认为感动教学是提高中职生学习动力、提升课堂效率、推动教学理论本土化的有效方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经验分析,实施感动教学基本策略如下:

①、转变观念、破除守旧、热忱执教

我们常常在中职学校课堂看到这样的情境,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很多中职教师将这个成因归结为学生素质问题,但实则不尽然。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必须要转变固守成规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制订对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有益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目标决定结果,观念引导行动。任课教师如果连学生课堂注意力都吸引不了,只能说明其对自身的教育工作缺乏热情,针对新时代下的新问题,。教师则必然要有对教学工作的生命热情,将整个教学工作视为具有生命、热情、创意的创造性工作。

②、精选内容、制定脚本、加工教材

笔者认为,决定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教学内容。一堂课中,优秀的教学内容好比精彩演出的剧本,而是否拥有一个好剧本、是课堂教学的“观众”即学生是否专注的基础。

目前中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进入学习氛围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难以吃透教材,教学内容欠缺合理、科学、生动,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无法像一部好戏一样,让学生欣赏、共鸣、投入。这样内容枯燥的教学,不仅无法感动学生,甚至误人子弟。笔者曾经系统地研究过教师资格培训基础教材《教育学》中相关的内容,其实在该基础教育理论书籍中早就给了我们广大教师明确的指引。举例来说:如在精选课堂教学案例方面,教育学在“教育与人的发展”一章做了《伤仲永》、《印度狼孩》等精品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中职教师不仅应从中学习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更应从中汲取精选教学内容,深刻认识课堂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精选教材案例、教学内容感动学生发奋读书的宝贵经验。

③、展现亮点、精细设计、教法独到

教学设计的都是围绕教学活动为核心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要激发学生的热情,然学生被求知的快乐所感动,就要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策划。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个体对教材的理解也是有限的,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感动学生的生命,燃起他们的对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教学中的亮点、高潮频频出现?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质量受诸多因素制约,而影響课堂感动因素的有: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共鸣等等。

这些关键点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配置,都可以让学生感动:

1、课程设计是通过过教师对课堂环节策划,使教学活动生动精彩,从

而使学生震撼感动。

2、课程内容是指经典、精辟的教师授课,此元素也是感动教学的关键要素

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准、讲授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才具有意义。

3、教学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相关的各种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

意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呈现,完全受教学活动品质的制约。只有学生的表现得到了他人的认可,或达到自身的满足,才能使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最佳。

4、教学共鸣是指以上几点的共同影响下,而产生教学过程中共同发展的互

动氛围。

除上述所说的几点要素之外,我们也要尽量注重在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围绕学内容进行一些比较有亮点的学习互动。第一是设计个体活动:如问题创设、知识复述、解题创新等。第二则是组织群体活动:如师生交流、小组写作、班级讨论等。

四、结论

篇5: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那是我的英语录音文件,是拿来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那倾注了我的心血,是我不停地练习,磨破嘴皮,咬了多少次舌头而得到的。

中午,上完体育课的我回到教室,满心欢喜的。不料,班长却告诉我:“你可能不能参加比赛了!”笑容立即从我脸上逝去,我的心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迫不及待地问道:“为什么?”他说:“参赛要求一个邮箱只可发送一个邮件,而我只有一个邮箱,所以……”

哎,已经截稿一小时了!我的心顿时凉了下来,有一种崩溃的感觉涌上心头,鼻子一酸,眼泪就润湿了眼眶。

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我不断地练习,纠正读音,从未放弃过。在那艰辛的日子里,我没有喊过哭,,叫过累,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但最终却因为我的疏忽而失去。正因为我倾注地太多,失去时就会感到失落、悲伤。

在最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总是最温暖的,让我诉说了所有的痛苦。母亲二话不说,她的眼神似乎告诉我:孩子,要坚强。

第二天早晨,我惊奇地发现书桌上有一张纸:“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终将来临。”人生中总会遇到许多机会,把握机会当然重要。但一旦机会错失了,也不要悲伤,还有很多机会需要你去把我。你应该振作起来,鼓起勇气,迎接更多的机会。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常有,不要因此而悲伤。

篇6:写感动的初一500字作文

我想每人也经历了很多的“那一次”,它使我们懂得了很多;成熟了很多,而且的那一次让我感动到流泪了。

记得那时年龄很小,而且自己的身子脆弱,吹下冷风便感冒,那正是一个严冷的冬天。妈妈回家乡探看公公,她怕我受不了,便自己一人回家乡。留下我和爸爸俩人看荚冬爸爸从来不做家务与煮饭的,可妈妈回乡,不得不劳动起来。见爸爸在厨房做早餐待了一小时左釉冬可出来只见,爸爸两手拿着煎得黑黑的荷包蛋,我想爸爸一点是重新做了很多次,然后我便向厨房走往,拿了一张小椅子放在地上,爬上往,以自己以前经常看着妈妈炒蛋的经验,独自炒了两个蛋。固然不是很好,但也成功了,爸爸见了连忙抱起卧冬赞叹道:“小小年纪已经会炒蛋了,太棒了!”不一会儿,可能刚被风吹了一阵子,而自己穿 的衣服太单薄了,忽然有点不舒服的感觉,爸爸见我这样子边忙碌起来。让我回房间躺下,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过往了,之间爸爸双手冻得红通通的,他还拿着一条毛巾帮我擦冷汗,慈爱地说:“你一定是着凉了,来,做起来,爸爸喂你喝汤药。”爸爸小心翼翼地喂我喝药汤,药汤的味有点怪怪的,可喝完后,便觉得舒服多了。原来这一药汤是爸爸煲的,他整整煲了三个小时,在厨房看火看了三小时,让我打从心底里的那份感受。我边喝边湿了眼睛,爸爸为了我烫伤了手,可总是一直装没事,爸爸对我的爱,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谁说只有伟大的母亲,我的是一个伟大的父亲,难道这不让我感动得流泪吗?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篇7:写感动的初一500字作文

前几天晚上,半夜几点多,我发高烧。当时,我妈发现我的身体很热,她叫我起来量一量体温高不高,我一量体温,不好!发烧了,烧得还不轻,烧到了38度6。我妈妈连忙给我奶打电话,让她过来。我奶来时,我妈一会儿一问我感觉怎样。我奶到了,我妈、我奶便带我去看病。当时,我感动的哭了。

当是已是深夜12点45分了,几乎连个车影也看不到,更何况我们家还这么偏僻,只好向村口走去等车。我妈背着我,边走边给出租车打电话。到希望幼儿园的时候,我妈说:“这天太冷了,你需要多穿点!”说着把自己的棉衣给我穿上,把自已的围脖给我戴上,这时已到村口,正好有出租车来了,我们坐上出租车,说去人民医院。坐在车上,我妈看我生病难受的样子,她心里也很不好受,好象生病的是她自己一样。不一会儿,就到了人民医院。

医院可真冷呀!那一阵阵寒风,让我毛骨悚然。我们先挂号,我看见妈妈已经很疲惫了,她还打起精神,带我看病。这一次我哭了。我们到住院部看病,看了病我们回家。

在医院门口,正好有一辆出租车,我们打车回家的路上,我妈妈实在是熬不住在车上睡着了。当我看见我妈因劳累而脸上已有皱纹时,我的鼻子陡然一酸,眼泪止不住的又流了下来。

篇8: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1 电视情感类节目感动受众的真谛之一“真”

此处的“真”更为具体的是指电视节目的真实性,或者说是节目制作者真诚的态度。情感类电视节目最为本质的属性就是真实性,一旦情感节目离开了真实,就会欺骗社会公众,成为创收视率的工具,感动观众无从谈起。因此,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一定包含着制作者的真情实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一档好的电视节目。

1.1 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电视情感类节目是有故事的,不管是以当事人现场口述的方式,还是以主持人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述,一定要保证故事内容的真实性,不能因为创收视率或者迎合某类观众的口味而在内容中掺杂一些不相关的因素或者弄虚作假。这类电视节目之所以能感动观众,其生命就在于故事的真实性,如果失去这一生命,即便能在短时间内感动观众,那么这样的感动也是不长久或者假的,一旦被曝光,不仅电视节目被封杀,也会给观众的心理造成阴影。如果电视情感类节目是非故事性的,如《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节目,节目的制作者也要保证节目的真实性,此处的真实性就是指相亲的男女双方一定是因为真情而牵手,而非为了节目的需求而牵手。

1.2 观点的客观性

电视情感类节目往往都会有节目嘉宾,这些嘉宾都是对人类情感、心理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士,有的嘉宾甚至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因此,这些观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的情感和心理产生影响,甚至有的观众会因为嘉宾的观点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也是为何情感类电视节目感动观众的原因之一。由于节目嘉宾的观点会产生上述影响,所以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观点一定要是客观的,是从事实出发,真真切切地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节目的人和事,给观众一个良好、客观、真实的引导,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偏信一方,或者表达一些比较极端的观点。

2 电视情感类节目感动受众的真谛之二“美”

此处的“美”,并非指“美丽”或是“漂亮”,而是自由之美,人性之美。电视情感类节目不同于广播类情感节目的因素就在于电视情感节目存在画面,给人更为丰富的画面感受,这可能也是电视情感类节目感动受众最为直接的原因。如何展现情感类节目的“美”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在观众最忌讳的就是电视制作人对镜头的过度使用,以偏概全,不能完整地、原封不动地将事情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是将其本身的价值观强加于观众。

尊重事实是电视情感类节目的“美”最为真实的体现,如果缺少此基础,所谓的“美”也就成为虚假的,也就缺乏了人性之美和自由之美。因此,节目制作人需要做的就是将情感类节目中的故事或者人物的原貌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电视镜头将故事的过程和人物的心态完完整整地展现出来,主持人或者嘉宾要尽量减少对观众的干扰,让观众从镜头中真实感受故事和人物的存在,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情感类节目的“美”,也才能真正感动观众。

3 电视情感类节目感动受众的真谛之三“善”

电视情感类节目之所以能感动受众的灵魂就是其具有的德育功能,也就是此处所讲的“善”。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道德和美是亲姊妹。”情感类节目所体现出的美中就蕴含了善,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在当前社会中,有一些现象会体现出中国社会道德的缺失,情感类节目所体现出来的“善”,不仅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对现实社会缺失道德的揭露和批判。因此,人性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善来体现的。

情感类节目对传统道德的弘扬和对现实道德缺失的批判始终是其主旋律,这也是情感类节目的魅力所在。如江苏卫视的《情感之旅》节目,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故事,来揭露人性丑陋和社会道德缺失的一面,进而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人间所存的人性之美,呼唤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回归,使人能更加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提高整个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的形式不仅使当事人的内心得到合理宣泄,也使其体会到人间的冷暖。“善”或许就是情感类节目存在的真正价值。

4 结语

真、善、美是人间不可或缺的东西,也是现在人性所需要的东西。因此,情感类电视节目只有将“真、善、美”完整地体现出来,才能真正感动观众,才能受到观众欢迎。如果节目制作人只是为了收视率,跟风而作,那么不会成为一档好的电视情感类节目。

摘要:所谓电视情感类节目主要是以爱情、个人生活、家庭婚姻等构成一期电视节目的主题曲,围绕着这些问题,在节目主持人和情感类专家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电视,情感类节目,感动受众

参考文献

[1]王利飞.电视情感类节目感动受众的密码解读[J].文化商业,2010(9).

篇9:写感动的初一500字作文

人的良知究竟沉浸在哪里我不得而知,藏羚羊那黑漆漆带着懵懂的探寻的眼光里有对人类的血泪控诉,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人类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但自然界中我们都明白,生命太过渺小。

汶川大地震,那摧枯拉朽的巨震下掩埋了的不只是人类的轻狂和造次,还有血肉和生命。一夜间分崩离析,一夜间大地倾覆,泪水和着哭喊交织成直指心灵底处的重创,那一刻,世界几乎崩塌了,生命竟然只是一瞬间就可以完结的,那些遇难的同胞张着无助的眼睛,悲痛和无力的泪水透过照片和荧屏直冲脑海,在那里与藏羚羊的眼神慢慢重叠,那一刻似乎遇难者和藏羚羊一样无助和懵懂。心灵局颤,人类摆布了山间精灵的命运,结束了他们轻盈跳动的生命,自己却在大自然面前避无可避,有一种循环跳脱的感触袭上心头,难道这就是天理这就是命运?

然而,我错了,在那个执着的把已逝的妻子绑在自己身上也要去看医生的大汉悲痛的声音里,在那个为了一个班级的孩子而放弃了自己的孩子的老师的哭喊中,眼泪忽然就流了下来,那一刻,我被对生命的执着和信念所感动了,终于意识到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不只是文明,还有自己的命运。而血泪亲情是人类骨子里最珍贵的情感,它,支撑着所有人,传承,繁衍,成长,这就是人类的足迹。

篇10:初一作文一件感动的事500字

记得那是年初的事了……

“呼……呼……”一阵寒风袭来,伴随着大雪而来。的冬季的雪真是一场接一场这使路面上留下了一层层的积雪。因此,早上都会传来清洁工叔叔、阿姨扫雪、铲雪的声音。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小区的各个角落。他们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我们出行方便而操劳着。如果没有他们,地面上的积雪将会让人们的鞋不干净,甚至将鞋打湿,令人感到丝丝寒意。他们的工作对我们真是雪中送炭啊!多似寒冬中的热咖啡啊!想象着他们长时间站在寒冷的室外,他们是多么不易啊!

他们没有休息,总是默默无闻。也许,有部分人认为他们的工作是低微的,而我认为他们和他们的工作是最神圣的。他们是最可敬的!他们的工作是令人感动的!

经过打扫,如今的街道,变得十分干净,马路上的车辆的行驶也通畅了。这是他们工作的结果。

我想,清洁工叔叔、阿姨非常希望路面上洁净,那我们就开始保持卫生整洁,就会令他们欣慰些了吧!

篇11: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在茫茫人海中,我是哪一个?”一首《祖国不会忘记》让多少人敬佩着在保卫祖国的军人们。他们为祖国而无私奉献,为祖国的美好未来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作为代价!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个让我既敬佩又感动的人,他就是感动中国人物中的一名扫雷员。

他虽然只是一名扫雷员,但是他却富有坚强的意志,他可以为保护战友和同伴而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名扫雷员就是杜富国。10月11日,在边境扫雷行动中,杜富国和战友们在扫雷过程中,身边的战友不小心踩到了雷,杜富国见状急忙说:“快退后,危险,让我来。”后续进一步查明情况的过程中,只听见“轰”的一声,雷爆了……倒下的时候,杜富国下意识地就倾倒在战友的身前,帮他挡住了那些雷片的袭击。结果,战友只是皮擦伤,而杜富国却因此双眼失明,双臂截肢。看到这里,我鼻孔发酸,内心极为感动!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杜富国在医院醒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的战友没事吧?”只到医生说了句:“他没事,只是擦伤了皮而已。”他才安心地闭上眼睛休息。

在杜富国登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舞台的那一刻,我觉得他是最耀眼的。正如颁奖词所说——“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这便是新时代的军人!

篇12: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小时候,记得有一次在母亲工厂的门口,我和朋友们一起玩耍,感到太热就把外套脱了下来,回头一看,只见母亲向我走过来,拿起外套拉着我的手,让我穿上了,我也许是因为刚才玩累了,便到厂里随便找了两张纸板,躺在上面睡着了。

醒来后到厂门口才发现太阳已经下山了,这时母亲过来了,把我抱在怀里,眼圈红红的。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当时发现我不见后,就到处找我,四处寻找无果后,还报了警。

等到我该上初中时,由于要住校,所以,快开学那几天一直在收拾行李。其实要带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但母亲一直在唠叨:“这个药别忘带了,注意身体,这个毛巾也别忘拿了,还有这个……”

我心想:我是去读书,又不是去旅游,所以,当时我拿走的东西很少。结果到了学校水杯没拿,是母亲送过来的,生病了,是母亲带着我去医院的。但母亲却从来没有骂过我。

篇13:初一令我感动的人作文500字

无意间,我看到了一个舞蹈节目,名叫《千手观音》。这个舞蹈共十几个人,他们在舞台上,就像十几只天鹅翩翩起舞;他们的舞姿楚楚动人;最让我喜欢的就是,他们仿佛让我看见真的千手观音一样。就这样,我喜欢上了《千手观音》这个舞蹈。在学校,和同学们讨论这个舞蹈,回到家我在网上查询他们的资料,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网上说这个舞蹈的表演者都是聋哑人,最让我震撼的是他们的领舞——邰丽华。很小的时候她就失聪了,从那时她就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什么也听不见。跳这个舞蹈她很累,她需要把所有的拍子都背在心里,这个无声的天使在无声的世界里从未悲伤过,也从来没有哭过,她说:“除了听不到声音我不相信我比别人差,我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这句话,她面对生命是那么乐观,在她的字典里没有“哭”这个字,只有“坚强”这两个字,在感动中国人物的获奖者中,她是赢得掌声最多的一位,而这些掌声她却只能看见,而听不到。

你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颤动,而心灵的颤动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就算你不说,你也是最美的。你让我感动,让我感动的是你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品质。邰丽华,谢谢你,你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成功。邰丽华,你让我震撼,让我感动,你那坚强不屈的意志,让无数人明白只要坚持不懈,任何人都会成功,身体上的缺陷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美好。

篇14: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一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看见了一个女子正在哭。我从他们的谈论中知道了是有一个小偷偷了这个女子的钱。果然,我看见一个穿格子衣服的人正慌慌张张的逃跑。

街上的人也知道了这件事情。骑自行车的人用自行车挡住小偷跑的方向,没骑车的人用自己的身体死死的挡住路口。这个小偷看情况不对,正在这危机的时刻。小偷突然看到了一条走廊。他提起腿来就跑,跑的比风还快。

在这条走廊里,一位奶奶正在卖鸡蛋。但小偷因为估计着自己的事情,没注意。就把这位老奶奶的鸡蛋全部撞翻了。一个个“小太阳”躺在地上。

老奶奶看这个人跑的慌张,就看看后面追上来的人,还带有几个警察。就知道了事情。于是跑上前去,抓住小偷的腿死死不放。

眼看后面的人就要追上来了,小偷可不顾她是个老年人。先是一脚踢上去,老奶奶的身子立刻软绵绵的,倒了下来。但他的手还是抓住小偷的腿不放。小偷又往老奶奶的脸上一拳,打的老奶奶里流出了鼻血。这位老奶奶可真勇敢啊!

到了最后,后面的人追了上来。把小偷抓住了,他们也非常的感谢这位老奶奶。

篇15:关于感动的初一作文500字

那还是上三年级的时候,刘老师接了我们这个班。她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长头发、大眼睛,从你身边走过的时候会有一种香味,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我清楚地记得刘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刘老师站在讲台上,柔顺的头发披在肩上,含着微笑看着我们,说:“同学们好!”那声音很是清脆,钻进你的耳朵,心里就会豁然开朗。我忽然发现我的目光再也无法从刘老师的身上移开了!

刘老师很爱学习,在课下总是捧着一本书,看得很入迷,记得老师对我们说过:“我和你们在一起很是开心,课下读书是把学的知识输进脑子里,课上给你们上课是把知识输出来的时候。”刘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

常言道:“良师益友”,在课上刘老师是我们的良师,在课下,刘老师是我们的益友!

老师对我们很是亲切,教我们跳广场舞,一起制作精美的班级文化。老师请过我们去“饺子屋”吃饺子,给我们买过手套。做韵律操时,老师总会细细的观察我们,动作做的不到位的时候,刘老师会手把手的教。刘老师让我们在学校也能感觉到家的温暖了!

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里养满了吊兰、芦荟等常年绿色植物,我感觉我们的班级更像一个桃花园,我们这些小桃花们在好学的园丁的培养下,总会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但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个细心培养我们的园丁!

上一篇:游延安心得体会下一篇:九都中学建立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