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经典例题

2024-05-07

自动控制原理经典例题(共6篇)

篇1:自动控制原理经典例题

(1)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图1Z204013),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由此可见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 计划P(Plan)可以理解为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中,“计划”是指各相关主体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文件,“计划”还须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审批执行。

● 实施D(Do)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计划交底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标准,从而规范行为,全面地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 检查C(Check)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各类检查都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出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

● 处置A(Action)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处置分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例题: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中,处置分两个步骤。其中第一步骤的工作内容是:()

A.核对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B.评价计划执行的结果;

C.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D.信息反馈管理部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答案:C。

例题: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PDCA的中文解释为()

A.计划-实施-对比-处置;B.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C.计划-实施-对比-纠偏;E.计划-实施-检查-纠偏;

答案:B。

(2)三阶段控制原理

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阶段控制构成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 事前控制 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尤其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制订质量计划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目前这三种计划方式基本上并用),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资质较低的企业在承建中小型的一般工程项目时,往往把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曲解成“以包代管”的模式,忽略了技术质量管理的系统控制,失去企业整体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项目施工计划的指导和支撑作用,这将造成质量预控的先天性缺陷。

事前控制,其内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二是按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的控制。

例题:目前,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计划方式有()

A.施工组织设计;B.质量控制计划;C.质量保证计划;D.质量管理体系;E.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答案:ABE。

● 事中控制 首先是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对质量产生过程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管理下的自我行为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技术能力,去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其次是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自他人的监督控制,这里包括来自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检查检验和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

事中控制虽然包含自控和监控两大环节,但其关键还是增强质量意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即坚持质量标准是根本的,监控或他人控制是必要的补充,没有前者或用后者取代前者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在企业组织的质量活动中,通过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来发挥操作者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来达到。

● 事后控制 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订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是周密,事中约束监控的能力越强越严格,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理想的状况就是希望做到各项作业活动“一次成功”、“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但客观上相当部分的工程不可能达到,因为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因此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 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3)三全控制管理

● 三全管理是来自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同时包融在质量体系标准(GB/T19000一ISO 9000)中,它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应该是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这一原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同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例题:三全控制管理中的“三全”是指()质量控制。

A.全面;B.全过程;C.全员参与;D.全部。

答案:ABC。

● 全面质量控制 是指工程(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全面质量控制还应该包括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如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总包,施工分包,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都会造成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例题:全面质量控制指的是()

A.过程质量;B.工程质量;C.工作质量;D.原材料质量;E.半成品质量。

答案:BC。

● 全过程质量控制 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GB/T19000强调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管理原则。按照建设程序,建设工程从项目建议书或建设构想提出,历经项目鉴别,选择,策划,可研,决策,立项,勘察,设计,发包,施工,验收,使用等各个有机联系的环节,构成了建设项目的总过程。其中每个环节又由诸多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相应的具体过程,因此,必须掌握识别过程和应用“过程方法”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的过程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

● 全员参与控制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看,无论组织内部的管理者还是作业者,每个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一旦确定了质量方针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全员参与质量控制作为全面质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理论认为,总目标必须逐级分解,直到最基层岗位,从而形成自下到上,自岗位个体到部门团队的层层控制和保证关系,使质量总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岗位。就企业而言,如果存在哪个岗位没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质量目标,说明这个岗位就是多余的,应予调整。

更多一级建造师精品资料:http://kaoshi.china.com/yijian/wangxiao/ 一级建造师学习:http://edu.21cn.com/kcnet580/

篇2:自动控制原理经典例题

2.设某2FSK系统的传码率为1000B,载频为1000Hz和2000Hz,(1)若发送的数字信息为10010,画出相应的2FSK信号波形;

(2)若发送的数字信息是等概的,试画出它的功率谱密度草图。

(3)计算2FSK的带宽和频带利用率。

3. 某2FSK系统的传码率为2MB,“1”码和“0”码对应的载波频率分别为10MHz,15MHz。

(1)请问相干解调器中的两个带通滤波器及两个低通滤波器应具有怎样的幅频特性?画出示意图说明。

(2)试求该2FSK信号占用的频带宽度。

4.已知数字信息为1011010,分别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画出2PSK、2DPSK及相对码的波形。

(1)码元速率为1200B,载波频率为1200Hz;

(2)码元速率为1200B,载波频率为1800Hz。

5.某二进制数字相移键控系统传码率为1800Baud,载频为3600Hz,数字码元序列为11010010;若j或Dj考相位如下图所示。

(1)请画出相应的2PSK信号和2DPSK信号的波形;

(2)请画出2DPSK差分相干解调的接收框图;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比r=10dB,试求解调器输出端的误码率;

(3)基带信号取第一过零点带宽,试求接收端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带宽。

=0代表“0”,j或Dj=p代表“1”,参参考载波1 1 0100102PSK前一码元2DPSK

6.设二进制信号采用2DPSK系统传输,码元速率为1000波特。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n0=2.5×10-8W/Hz。(1)画出相干解调和差分相干解调原理框图;

(2)1 0 1 1 1 0 1 0如果Δφ=0o代表数字信息“1”,Δφ=180o代表数字信息“0”,请2PSK写出下面2DPSK波形所代表的信息序列(图中第一码元波形为参考位);(3)采用差分相干解调时若要求误码率不大于10-6,求接收机输入端所需的信号功率。

2DPSK

篇3:自动控制原理经典例题

关键词:丧失控制权,母公司,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一、丧失控制权日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处理原则

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 应当区别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个别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即对于处置的股权,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同时, 对于剩余股权, 应当按其账面价值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相关金融资产。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原有子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按有关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在此不做深入探究。

处置部分股权投资后, 母公司有其他子公司, 仍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则分以下步骤一一进行处理:首先, 对于剩余股权, 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其次, 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 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再次, 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 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最后,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相关利得或损失的金额。针对这一规定, 在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 有如下例题进行阐述:

例:20×7年1月1日, 甲公司支付6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 当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 包括商誉100万元。20×7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 乙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75万元, 其中包括: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50万元、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升值25万元。

20×9年1月8日, 甲公司转让乙公司60%的股权, 收取现金480万元存入银行, 转让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 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20×9年1月8日, 即甲公司丧失对乙公司的控制权日, 乙公司剩余4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20万元。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 乙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 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其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分别如下:

1. 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

(1) 确认部分股权投资处置收益:

(2) 对剩余股权改按权益法核算:

经上述调整后,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 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为270万元 (600×40%+30) 。

2.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480+320) -675+25=150 (万元)

由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经确认了120万元的投资收益,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作如下调整:

(1) 对剩余股权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调整:

(2) 对个别财务报表中部分处置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

(3) 从资本公积转出与剩余股权相对应的原计入权益的其他综合收益10万元, 重分类转入投资收益:

二、对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具体会计处理的误读及改进建议

1. 合并财务报表中会计处理对准则的误读。

笔者认为, 上例中的会计处理对于准则规定存在两处误读。第一处是以所处置的子公司的该部分股权取得的对价 (即售价) 与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之和, 与按照原来的持股比例计算出来的应该享有的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这二者之间的差额来衡量投资收益的具体金额是不太恰当的, 主要是对于被减数这一部分的表述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比如上例中, 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应为575万元[ (500+75) ×100%], 子公司该净资产的金额中是没有包括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合并商誉的。因为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中合并商誉的确认是与投资整体相关的, 即只有在达到控制标准、形成母子公司后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才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该项投资中所产生的商誉 (即合并商誉) 进行确认。而在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中, 会计准则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及后续计量属于投资者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 均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本例题在计算中所采用的675万元则是在考虑了合并商誉的金额100万元后得出的。

第二处是所转出的其他综合收益是与子公司原来的股权投资相关的, 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丧失控制权后, 即二者不再是母子公司后, 母公司针对其所控制的其他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合并财务报表中视这一部分损益已经实现而需要将其从资本公积中转到当期投资收益中去, 故而所转出的资本公积的金额应该是在原有持股比例下所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全部, 而不是如例题中所理解的那样, 转出与剩余股权相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 这一处理不仅缺乏理论依据, 容易造成实务操作中的困惑, 而且有悖于会计准则原意。

2. 对两处误读的改进建议。

针对这两个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第一处所出现的问题, 可以将原文中的表述作适当的调整, 改为:所处置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对价 (售价) 与剩余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之和, 与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账面价值之差, 应该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因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为体现对子公司投资计价的权益基础,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要由个别财务报表中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要将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随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而随时调整, 从而反映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账面价值。这样一来, 投资收益的金额则是处置部分股权交易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与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列示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然后还需再加上因控制权发生改变而转出的与原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 这样便是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所要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全额了。

而对于第二处的问题, 亦可以将准则重新表述为:在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下, 与原子公司股权投资在控制权转变前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 丧失控制权时全部转为当期投资收益。首先, 不仅要转出与所处置股权部分所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 该部分股权由于已经处置, 根据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相关性原则, 与其投资相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自然需要转出;其次, 剩余部分股权所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则因控制权的丧失, 根据准则规定视为投资收益实现而需要从资本公积中转出。

3. 改进后的会计处理解析。

经过这样的重新表述后, 对于上一例题,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如下: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480+320) - (600+50+25) +25=150 (万元) 。由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经确认了120万元的投资收益,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还需要作如下调整:

(1) 对剩余股权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调整:

(2) 对个别财务报表中部分处置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 我们所确认的处置部分股权的收益为120万元 (480-600×60%) , 对于这部分处置收益, 20×9年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予确认的金额是75万元 (480-675×60%) , 故而对于剩余的45万元 (120-75) 需要做出调整, 反映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就应该增加20×7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期间的所有者权益, 所以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已经在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的这部分处置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 即由投资收益还原到所有者权益对应的科目中去。在此,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一部分 (50万元) 是由子公司增加的净利润形成的, 另一部分 (25万元) 是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导致的资本公积的增加, 从而账务处理如下:

(3) 从资本公积转出在控制权转变前按原持股比例已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25万元, 重分类转入投资收益:

可以看出, 将准则规定重述之后的会计处理更加合理且易于理解,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各个会计账户的总计金额虽然没有变化, 但是改进后的会计处理更切合准则原意, 每个项目表现出来的经济业务的实质和交易金额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充分地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以及相关性等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

篇4:拼音训练经典例题选编 

1. A. 僭(jiàn)越鸟瞰(kàn)忍俊不禁(jīn)

B. 商榷(què)奇葩(bā)戛(jiá)然而止

C. 沉疴(kē)熨(yùn) 贴 渎(dú)于职守

D. 整饬(shì) 确凿(záo) 时乖命蹇(jiǎn)

2. A. 咆哮(xiāo) 对峙(zhì)提纲挈(qiè)领

B. 内疚(jiù) 攻讦(jié) 色厉内荏(rěn)

C. 混淆(xiáo) 碑帖(tiè)余勇可贾(jiǎ)

D. 稽(qǐ)首渊薮(shù) 矫(jiǎo)枉过正

3. A. 尽(jǐn)管 矜(jīn)夸 开门揖(yí)盗

B. 尽(jìn)力癫痫(jiǎn) 呱呱(gū)坠地

C. 押解(jiè)剖(pōu)析安步当(dàng)车

D. 虚妄(wàng)机械(jiè)显(xuǎn)赫一时

4. A. 粗糙(cāo)狡黠(xiá)擢(zhuó)发难数

B. 牟(móu)利 泊(bó)船 腹(fǔ)背受敌

C. 罹(lí)难 皲(jūn)裂 反璞(pǔ)归真

D. 惬(qiè)意 龋(yǔ)齿亘(gèn)古未有

5. A. 马厩(jiù) 觊觎(yú) 戎马倥(kōng)偬

B. 垂涎(xián) 投奔(bēn) 运筹帷幄(wò)

C. 电荷(hé) 阔绰(chuò)放荡不羁(jī)

D. 斡(wò)旋 龃(jǔ)龉 醍(tí)醐灌顶

6. A. 挑(tiāo)拨暂(zàn)时 瑕瑜互见(jiàn)

B. 联袂(mèi)执拗(niù)悄(qiǎo)然无声

C. 戏谑(xuè)辞藻(zǎo)啼饥号(hào)哭

D. 亵(xiè)渎 属(shǔ)意严惩(chéng)不贷

7. A. 吮(shǔn)吸 悭(jiān)吝 缠绵悱(fěi)恻

B. 切(qiè)磋 殒(yǔn)命 设身处(chǔ)地

C. 破绽(zhàn) 发酵(jiào) 揠(yà)苗助长

D. 伺(cì)候拗(ǎo)断 如法炮(pào)制

8. A. 赏赉(lài)歃(shà)血 物阜(fú)民丰

B. 勾(gòu)当掮(qián)客自怨自艾(yì)

C. 窈窕(tiǎo)偎(wèi)依 唾(tuò)手可得

D. 骄横(héng) 廖廓(kuò)风声鹤唳(lì)

9. A. 击柝(tuò)晕(yùn)车 焚膏继晷(guǐ)

B. 校(jiào)正间(jiān)隔 一蹴(cù)而就

C. 刈(yì)除口讷(nà) 杞(qǐ)人忧天

D. 鸟瞰(kàn)摞(luò)起前倨(jū)后恭

10. A. 肯綮(qìng) 咆(páo)哮 别出机杼(zhù)

B. 要(yào)挟肇(zhào)祸栉(zhì)风沐雨

C. 伫(zhù)候数(shǔ)落越俎代庖(bāo)

D. 荼(tú)毒颤(chàn)栗蛊(gǔ)惑人心

11. A. 折(zhē)腾翘(qiào)首 妙维肖(xiào)

B. 鸩(zhèn)毒 累(lèi)赘 不落窠(kē)臼

C. 箴(zhēn)言 胡诌(zhōu)偃(yàn)旗息鼓

D. 埋(mán)怨 纤(xiān)维 金蝉脱壳(qiào)

12. A. 豇(jiāng)豆看(kān)守 忧心忡(chōng)忡

B. 脊(jǐ)梁 愤懑(mǎn) 敛(liǎn)声屏气

C. 租赁(lìn)蒙(méng)骗 孑(jié)然一身

D. 缜(zhén)密 恣(zì)意 风流倜傥(dǎng)

13. A. 讪(shān)笑 虔(qián)诚 暴戾恣睢(suī)

B. 猥(wěi)亵 挟(xié)制 平上(shǎng)去入

C. 龌(wò)龊 讥诮(qiào) 间(jiàn)不容发

D. 折(shé)耗 证券(juàn) 原形毕露(lù)

14. A. 恪(kè)守 笑靥(yàn) 呼天抢(qiāng)地

B. 行(háng)伍 羞赧(nǎn) 无耻谰(làn)言

C. 惭诈(zuò) 擢(zhuó)用 力能扛(gāng)鼎

D. 祛(qù)除谄(chǎn)媚 为(wèi)虎添翼

15. A. 眨(zhǎ)眼 隽(jùn)永 虚与委蛇(yí)

B. 梦魇(yàn) 装帧(zhēn)浑身解(xiè)数

C. 皱缬(xié)赝(yīng)品相形见绌(chù)

D. 滂(pāng)沱 诡谲(jué)宵衣旰(gàn)食

16. A. 坍(tān)塌 牵强(qiǎng) 锐不可当(dāng)

B. 岿(kuī)然 缫(cháo)丝为虎作伥(chāng)

C. 长吁(xū)浸渍(zé) 瞠(chēng)目结舌

D. 聒(guō)噪 酗(xiōng)酒 户枢不蠹(dù)

17. A. 嗔(chēn)怪黩(dú)武徇(xún)私舞弊

B. 殉(xùn)难 阽(diàn)危养尊处(chǔ)忧

C. 疆埸(yì) 翩跹(qiān)自给(jǐ)自足

D. 冬蛰(zhé)渣滓(zǐ) 相(xiāng)机行事

18. A. 装帧(zhēn) 拙(zhuō)劣风靡(mí)一时

B. 甲胄(zhòu)拯(chéng)救 封妻荫(yìn)子

C. 靡(mí)费饮(yǐn)马怪石嶙峋(xún)

D. 脖颈(gěn) 拎(lín)起顺蔓(wàn)摸瓜

19. A. 庇(bì)护 慰藉(jiè)一柱擎(qíng)天

B. 鞭鞘(qiào) 砧(zhēn)板 功亏一篑(kuì)

C. 踯躅(zhú) 遗(wèi)赠 成绩斐(fēi)然

D. 纨袴(kù)佛(fú)家宵衣旰(gàn)食

20. A. 纾(shū)难 炮(pào)制 大腹便(pián)便

B. 屏(píng)息遒(qiú)劲未雨绸缪(móu)

C. 愆(qiān)伏沙碛(qì)强(qiǎng)词夺理

D. 讥诮(qiào)嵌(qiàn)人 方枘(nà)圆凿

21. A. 蹊(qī)跷抵(zhǐ)掌 别出机杼(zhù)

B. 假(jiǎ)期黝(yǒu)黑引吭(háng)高歌

C. 痉挛(luán) 桎梏(gù)望风披靡(mí)

D. 日晷(guǐ) 鳜(guì)鱼 箪食(shí)壶浆

22.A. 假期(qī)角(jué)逐 差(chā)强人意

B. 血泊(pō)纰(pí)缪相形见绌(chù)

C. 勾(gōu)当 温馨(xīn) 蹉(cuō)跎岁月

D. 轶(yì)事 比较(jiǎo) 咄(duō)咄怪事

23. A. 龃龉(wú)椽(yuàn)笔 济(jǐ)济一堂

B. 悲恸(tòng)楔(xié)子犯而不校(jiào)

C. 莞(wǎn)尔骸(hé)骨同仇敌忾(kài)

D. 狙(zù)击杳(yǎo)然 振聋发聩(kuì)

24. A. 畏葸(xǐ)渲(xuàn)染 矫(jiāo)揉造作

B. 倾轧(zhá) 倩(qiàn)影忐忑(tè)不安

C. 沮(jǔ)丧 涎(xián)水否(pǐ)极泰来

D. 体恤(xù) 猥(wèi)亵 罄(qìng)竹难书

25. A. 宝藏(zàng) 呆(dāi)板 味同嚼(jué)蜡

B. 恫吓(hè) 感喟(kuì) 良莠(yǒu)不齐

C. 针砭(biān) 孱(càn)头 退避三舍(shě)

D. 角(jué)斗 劲(jìn)旅 咫(zhí)尺天涯

26. A. 场(cháng)所 逮(dài)捕 疾风劲(jìng)草

B. 应(yìng)届 赂赂(lù) 飒(sà)爽英姿

C. 功绩(jì) 星宿(sù) 揆情度(duó)理

D. 谈吐(tù) 麇(qún)集 短小精悍(hàn)

27.A. 扼(é)要 游弋(yì) 风驰电掣(chè)

B. 娱(yú)乐 伺(cì)候 强(qiáng)人所难

C. 蓓蕾(lěi) 犒(kào)赏 锲(qiè)而不舍

D. 讹(é)诈 口供(gōng) 行若狗彘(zhì)

28. A. 哺(pǔ)育 对峙(zhì) 面面相觑(qù)

B. 模(mú)样 歼(qiān)灭 广袤(mào)无垠

C. 场(cháng)院 拓(tuò)片 一暴(pù)十寒

D. 答(dā)应 症(zhēng)结 惝(tǎng)恍迷离

29. A. 号háo 号叫 号丧 号哭 号淘大哭

B. 强qiáng 强制 强迫 强化 强词夺理

C. 帖tiè 字贴 碑贴 画贴 俯首贴耳

D. 累lěi 累计 连累 累赘 危若累卵

30. A. 角jiǎo 号角 角落 头角 群雄角逐

B. 笼lóng 笼子 牢笼 笼屉 烟笼雾锁

C. 量liáng 思量 打量 测量 量体裁衣

篇5:电大《美学原理》往年例题

和____。4.游戏说 席勒 斯宾塞 5.人的外在美体现在__三个方面。5.形貌美 服饰美 风度美 8.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____、____、-------三种。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1 6.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_画面运动性 时空自由性 心理真实性

7.在审美文化中,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一审美生产 审美调节 审美消费

8.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包括形象性 娱乐性 自由性和普遍性。9.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10.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是以情感为中介形成有机统一体的。对。审美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审美中的情感活动以感知因素作为基础,审美中的情感活动通过想象因素自由扩展和抒发,审美中的情感最能在感性里表现理性。情感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11.简述应该怎样学习美学。1)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2)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3)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和美学的历史学习。(4)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12.简述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1)丰富的情感性。(2)意义的象征性。(3)形象的模糊性。13.试论艺术美的主要特征。1.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2.优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3.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13.答案要点: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艺术形 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 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 欣赏也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 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得艺术 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艺术美的审 美性又体现为真、善、美的结晶。

二、填空题I每空1分,共15分)

4.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____ 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____ 和____。

5.审美文化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一------、--------、--------6.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两大重要特征是“ 一”与“一 ”。

7.现代西方早期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有________说、____说、----一说和-----一说。

9.表情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待征。10.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述优美的美学特征。

12.简述喜剧艺术“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和基本方法。

五、论述题(共30分)13.试论人的内在美。

1.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 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 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2.绘画艺术是一门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 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3.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审美与教育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活动既是一种教 育活动,又是一种审美活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客观社会生活 审美理想 情感愿望5.审美生产 审美调节 审美消费6.消解 复制7.移情 内模仿 距离 直觉8.否定型喜剧 肯定型喜剧 含泪喜剧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9.要点:对。音乐中有组织的乐音,通过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幅度和能量的大小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人们繁复多样、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

10.要点: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 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四、简答题I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答案要点:(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 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 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3)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 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每个要点5分)12.答案要点:(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2

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五、论述题(共30分)

13.答案要点:(1)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内在美是抽象的、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它必须通过外在的言行来体现,内在美的感性形式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听其言,观其行,而后能窥见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作为一种社会美,人的美是有深刻的 社会内涵的,人的内在品质的社会价值是判断人的美的重要尺度。(5分)(2)具体而言,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精神美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人的崇高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丰富的 美好情感和智慧、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等。①人的美和崇高的理想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理想就是人们在头脑中预想的。希望实现的目标。在美的理想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图景的富有激情的想象,它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的新世界的蓝图,也是人的精神美的集中体现。②人的精神美还体现为人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③具有丰富的美好情感。美好的情感是人的人格美的主要体现,对人类生活和生命充满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之情、真挚的爱情、真诚的友情、令人感到温暖的亲情等,都是人物美的重要构成成分。④聪明智慧、渊博的学识有助于增强人的美感,是人的内在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格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的美。性格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 方式。性格决定人的活动方向和心理风貌,使人的精神具备了个性感情特征,是人的内在美的 重要方面。性格美的表现是热情、开朗、活泼、诚恳、果断、稳重、刚强、机智、幽默等。(10分)4.艺术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

一、----------一。

5.-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 动的图景,其中主要包括--------、---------

一、——-

一、_--------等几大类型。6.鲍姆嘉通于——年在《——--------》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一概念。

7.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环境的美,其中物质环境美可以分为自然 环境美、-----------美、_ _______美。

8.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形体、节奏、____、-----

一、——-一等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

9.摄影艺术应如实再现被摄对象,而不应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10.形象性是美育的首要特点。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要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内容。12.简述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五、论述题(共30分)

13。试述“移情说”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1.现实美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等等。2.电影艺术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 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蒙太奇和 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3.审美客体特指审美活动中的客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并与审美主体构成对象性关系的另一方。审美客体自身具有规定性,是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4.形象性 主体性 审美性

5.原始器物与装饰品 原始造型艺术 原始歌舞 原始神话 6.1735 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 7.人文 社区环境 居室环境 8.色彩 质感 空间组合

三、判断题f每小题5分,共10分)

9.要点:不对。摄影艺术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要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任何艺术品之所以产 生美感,都是因为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10.要点: 对。美育从欣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艺术美,它们的首要特征都是形象性,人人都要通过欣赏美的形象来接受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答案要点:人本主义强调审美活动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把审美活动看作是人的“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阶段,看作人的“自我实现”的重要一环,看作能使人获得巨大精神享受的“高峰体验”。审美实质上就是对自我本质和价值的关照。(每个要点3分)

12.答案要点:(1)画面运动性。电影和电视作品主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的画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2)时空自由性。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成形象的展示,而且也要求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3)心理真实性。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但能够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而且能够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能够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征。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每个要点5分)

五、论述题I共30分)

13.答案要点:(1)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移情说”美学在西方许多国家具有很大影响力。移情说的先驱是德国美学家费希尔(1807-1887)和他的儿子,他们有关审美

中移情作用的论述,为后来的“移情说”开了先河。一般认为,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 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1851-1914),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 觉》、t论移情作用》、<再论移情作用》等。立普斯的移情说成为早期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中最 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5分(2)移情说的功绩在于对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3

发生的根本原因。2.园林艺术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有实用功能又可供人休闲或观赏的自然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3.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型”,是在人的知觉中呈现出来的式样,具 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特点。什么是移情作用呢?就是指人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往往不自觉地将无生命、无情感的事物当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与此同时,人自身又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进而和事物发生共鸣。(10分,包括举例说明。)(3)立普斯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的,他重点研究了审美欣赏心理,他认为审美欣赏实 际上就是一个移情过程。立普斯认为,审美感受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来自审美主 体的内在情感,也就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同情感”。只有这时,审美客体才在审美主体心目中成 为审美对象。由物我分离、物我对立的状况升华为物我同

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审美的 境界。(10分,包括举例说明)4)移情说对于移情作用做了细致研究,特别是立普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了人在观赏几何形体时产生的心理错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这是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移情说又是一种唯心主义美学理论,它把这种美感中的移情现象从认识论范围扩大到本体论范围,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无所谓美丑,一切都只是人的主观移情的结果,他们看不到人类实践活动是 移情作用的基础,反而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都不过是“我”的移情的结果,这就成为地地道道 的主观唯心主义了。(5分)

4.---------年----------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这一年被称为美学作为独立 学科诞生的纪元。

5.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____、____、__三者合一的。

6.音乐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包括丰富的-------性、意义的——-------性、形象的____ 性。7.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不同,戏剧可以分为一-------、----------—、-------——三种。8.一-----心理学家---------哪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9.审美生产是指审美产品的____与____。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 10分)10.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形象的间接性。11.“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2.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13.简述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共30分)

14.请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1.“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 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 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 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审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1750 鲍姆嘉通 5.歌 乐 舞 6.情感 象征 模糊、7.喜剧 悲剧 正剧8.奥地利 弗洛伊9.刨作 制作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0.要点: 对。因为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的,而语言具有抽象性,欣赏者必须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才能形成艺术形象。

11.要点: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 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 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四、筒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答案要点:(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 特征。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得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艺术美的审美性又体现为真、善、美的结晶。(每个要点5分)

13.答案要点:(1)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再现出 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2)在审美活动中,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具有想象力,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越强 烈;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形成审美理想,不能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更美的现实美和 艺术美。

(3)审美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和中介,审美对象往往在想象中被 涂上一定的情感色彩,同时,主观情感也在想象中得到自由抒发。(每个要点5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4.答案要点:(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4

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 与严峻冲突。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比分析:(2)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3)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 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4)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 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5)力量上的弱与强。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主客体双 方的平衡、统一、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崇高的事物则体现 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调力量巨大与气势磅礴,追 求一种阳刚之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国的-------------被称为“美学之父”。

5.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三种类型。

6.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____ 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 ____与____之情,能起“陶冶”作用。

7.摄影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是--------、--------和--------。

8.蔡元培提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一-------、---------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 10分)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0.建筑艺术主要以空间组合、形体、节奏、色彩、装饰等为艺术语言。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要说明社会美的审美意义。12.简述喜剧艺术的审美作用。

五、论述题(共30分)

13.举例论述人文环境美的主要内容。

1.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

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 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2.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色3.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 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 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近代(或1750年前后)德 鲍姆嘉通 5.欧洲园林 阿拉伯园林 东方园林 6.《诗学》 怜悯 恐惧 7.画面构图 光线 影调 8.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9.要点: 对。这句话就是强调客观现实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自然美丰富生动,是艺术家创造的源泉}强调在艺术创造中,要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察客观对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艺术要靠艺 术家用“心”去创造,而不是摹写自然,基本正确地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10.要点: 对。空间组合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形体是建筑物的总体轮廓,节奏是指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规律的排列和变化,色彩和装饰是突出建筑物艺术形象特性的辅助手段。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答案要点: 概括起来进,社会美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

第二,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第三,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社会美能够激励人去积极地追求、创造美的生 活,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每个要点5分)

12.答案要点:(1)喜剧艺术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了审美需求,激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喜剧引发的笑声,能够成分展现人们的优越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8分)(2)喜剧中的讽刺作为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敌人的反动、腐朽、伪善,揭露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习惯势力及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增强人们与丑恶现象和错误现象做斗争的力量和志气。(7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3.答案要点:(1)广义的人文环境是指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狭义的人文环境特指一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风尚构成的社会氛围。人文环境的美是进步社会形 态的表现,是进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表现,是先进的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人类美好的社 会人文理想的体现。(2)构成人文环境美的要素包括先进的生产力和进步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繁荣的文化事业等。(3)生活方式即人们在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生活方式的美是与社会进步相

适应的文明、健康、科学的活动方式体现。文明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度统一,以及精神生活内容的极大丰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活动方式,体现为劳逸结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f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指按照科学的规律生活,“终身学习”体现了当今文明 生活方式的特征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等。5.人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6.电影是将艺术与一-----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答案要点:

书法艺术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5种。

(1)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又叫“秦篆”,小篆字形整齐,转角处多呈弧形。(2)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隶书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处多呈方折。(3)楷书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风格古雅,整齐端庄(4)行书,在魏晋时期得以完善,其特点是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5)草书始于汉代,最早由隶书演变而成的“章草”,后来发展为“今草”,唐代出珊“狂草。”(每个要点3分)

12.答案要点: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4分)(2)提高审美能力。(4分)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____和____ 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7.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形象的一-------性、题材和内容的——性、审美情感的性。8.社区环境美的主要内涵包括________、一——、---------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9.大众文化就是大众传媒。

10.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要说明书法艺术的种类和特点。12.简要说明美育的主要任务。

五、论述题(共30分)

13.试述审美“心理距离说”的基本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种类,主要包括音乐、舞蹈这两门艺术。2.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综合艺术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3.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4.美感 审美活动

5.形貌美 服饰美 风度美 6.科学 画面 蒙太奇 长镜头7.间接 广阔 共鸣 8.清洁卫生 服务设施齐备 美观且有地方特色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9.要点:不对。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是既具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事物。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等。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乃至文化教育方式、审美娱乐方式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对大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完全可以讲,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物质前提,没有大众传媒,就没有大众文化。

10.要点:对。因为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体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在对优美的事物审美的过程中,只有从生理的快感到精神上的愉悦。

(3)培养审美创造力。(4分)(4)塑造完美人格。(3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篇6: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原理内容及例题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47-60 【原理内容】(1)原理:①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都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③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⑵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述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微观主要考查: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作答要根据材料从狭义或广义去作答。狭义一般涉及原理②③,广义从考虑狭义的要点外,还要注意两点: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典型例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参考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原理:⑴因果联系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特点。⑵原因和结果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混淆。⑶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1)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⑵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①一定的原因必然会引起一定的结果要求具有预见性,即认真分析原因,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正确指导行动;②一定结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要求具有预见性即从后果中分析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常表述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微观考查有二;一是将该原理作为整体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的,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二是考查方法论⑵,如运用因果联系原理说明XX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应当怎么办? 【典型例题】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一只发泡餐具成本仅为7分钱,而治理其所造成的污染却要花7角钱。但一些企业只讲自己的经济利益,依然大量生产。为此,国家经贸委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国家经贸委的行为的正确性。【参考答案】①一切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把握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实践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根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特点,不难预见其生产和使用的严重后果。国家经贸委据此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和使用,有利于遏制它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因此是正确的决策。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

P55-58 【原理内容】原理: ⑴整体处于的统率的决定地位;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⑵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3)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局部也制约着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⑴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⑵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备注:本条原理非常重要,宏观考查常表现为一些热点如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部崛起等,涉及“当局部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或表述为: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微观考查常常按照“理一析”分两个层次作答“整体处于统一帅的决定地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局部影响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局部”。

【典型例题】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3%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凹陷之忧”(科技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参考答案】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中央适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着眼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关键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部塌陷”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正确的。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65、67-70 【原理内容】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狭义)①如实地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广义)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含狭义三点。②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③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④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备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现为一些热点如提高科技自主创新涉及方法论的第三点:要具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或常表述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微观常常考查方法论 “怎样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究竟从狭义还是广义作答主要依据材料;如问“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则一定从广义作答。另,注意宏观考查可能涉及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有统一。

【典型例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抓紧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且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它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当前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扎扎实实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 【参考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①材料首先坚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历史过程。②认识并指明了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③认识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④还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P119、122-123 【原理内容】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充分发挥有利条件的促进作用,尽量抵制和削弱不利条件的不良影响。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表述为:事物发展的内和外因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内外因结合。微观考查:根据材料按照“理一析”结构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三个层次作答;或按“理一析一结”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中央政府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主要依靠天津自身的力量和加强区域合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采取有力措施给支持和帮助,简述其中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⑴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必须依靠提高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实现更大发展。⑵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必须把争取国家的支持与自身的努力结合起来,才能有力地促进新区实现飞跃发展。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坚持适度,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P127-132 【原理内容】原理: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其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⑴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①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②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不同从而引起质变。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⑶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 ⑴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变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保持其原有性质不变,因此,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坚持适度原则。⑵ 事物的发展最终都要经过质变来实现,因此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⑶ 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表现为:XX材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微观考查:⑴原理内容,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展”三个层次按照“ 理一析”结构作答;⑵方法论第三点:要重视量的积累: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不同从而引起质变,因此还要学会优化结构”两个层次按照 “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载人航天,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后,我国圆满完成“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预计在2007年左右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2年,我们要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实施飞行器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更遥远的星体。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参考答案】①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②“神

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③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136 【原理内容】原理:(1)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3)新事物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因为:第一,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第三,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方法论:既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备注: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

【典型例题】2005年7月9日朝美两国代表在北京会晤,同意在7月25日开始的一周内重开六方会谈。至此,已经拖延一年多的六方会谈进程再次启动,而因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无限期退出六方会谈引起的半岛紧张局势也随之缓和。虽然就新一轮六方会谈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下断言为时尚早,但通过美国和朝鲜两个主要当事国在近期的一系列表态可以看出,双方对最终解决朝核问题都展现出了积极的姿态和一定的灵活性,新一轮六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试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朝核问题前景的看法。【参考答案】(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其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虽然六方在实质性问题上还有较大的分歧,但这是前进中的曲折,在六方的共同努力下,朝核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2)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会谈各方发挥主观能动性,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8矛盾的对立统一 →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P86-89、P113 【原理内容】原理:(1)矛盾是指事物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2)二者有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3)二者具有同一 性,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狭义)即要求我们对立中把握,统一中把握。(广义)即坚持矛盾分析法。⑴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涉及: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理解转化或表述为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微观考查:⑴本条原理的总体内容,如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说明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等,分“二者具有对立性”和“二者具有统一性”两个层次2按“理一析”结构作答。⑵广义的坚持用矛盾观点看问题即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分三个层次按照“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目前,我国中医的从业人数只有27万人,中、西医的发展极不均衡。由

于对中、西医相结合的片面理解,中医异化是中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医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甚至有一部分人声称要废除中医。卫生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废除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抹杀。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我国中医的现状进分析。【参考答案】答:(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看到中医治病养生方面的长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医存在的一些不足。(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用西医的标准看待中医必定不能正确认识中医。(3)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中医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流是好的,不能因为中医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其全盘否定。9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P91-92 【原理内容】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方法论: ⑴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⑵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备注: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表述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一分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或涉及方法论(1),如: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水污染后,哈尔滨市政府当即决定向市民公布真相,并就保证居民用水具体措施发出公告。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让百姓在第一时间了解实情”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矛盾具有客观性.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回避和掩盖矛盾。微观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表述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典型例题】过去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和发展的世纪.每一次科技创造和发明都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都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科技的发展给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等等.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一观点要求我们看问题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材料中既指出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指出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10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95-98 【原理内容】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为: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③ 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特点。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⑴ 原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⑵怎样:分别正确把握特殊性的表现①②③,④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主流。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是正确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微观考查:⑴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因,分“是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⑵“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四个层次按“理— 析”结构作答。一定注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因此,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主流。

【典型例题】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异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分区推进政策思路是正确选择。

【参考答案】答: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由于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因此应选择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采用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带动我国整个经济长远发展。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P101-103 【原理内容】原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⑴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⑵二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⑴(认识事物)有利于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⑵(开展工作)有助于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如:先试点后推广、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XX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微观考查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这要求我们从特殊性当中概括出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这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两个层次按“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简要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从特殊性当中概括出普遍性。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属性和发展规律,即矛盾的普遍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这要求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全国各地农村实际情况各异,是矛盾的特殊性。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特殊规律,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1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抓重点、中心、关键 【原理内容】 原理:⑴在事物发展过程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⑵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会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方法论:⑴要善于抓住重点(中心、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⑵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抓重点“中心、关键。微观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中心、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典型例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用主要矛盾原理简要说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参考答案】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其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各项农村政策的实践者。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根本原因是我国农民素质低。③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也是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13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把握主流P110-111 【原理内容】 原理:⑴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⑵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⑶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备注: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善于把握主流。微观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唯物辨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典型例题】材料一: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的一次地下核试验,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一致谴责朝鲜的核试验,认为朝方的核试验对东亚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安理会敦促朝方立即重返六方会谈,希望找到应对朝鲜核试验的适当措施。

材料二:2006年10月中日韩三国掀起一阵外交旋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至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促进各层次交流与合作,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其后安倍晋三9日访问了韩国;韩国总统卢武铉13日应邀访问了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谈谈对世界和平问题问题的认识.【参考答案】(1)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2)当今世界,和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流,是世界的主题 ;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但是支流。(3)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争取和平,避免大战是完全可能的。14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P112-113 【原理内容】原理:(1)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其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着重把握其矛盾的主要方面。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离开重点的两点是均衡论;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的重点是一点论。

方法论: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又要善于把握重 点和主流。

备注: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常表述为:XX材料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微观考查按“理一析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唯物辩证法认为,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主次矛盾之分和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析”按“坚持两点论”和“ 坚持重点论”两个成层次分析。

【典型例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15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明天》的讲话。他说,纵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但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互相交织。同整个世界一样,本地区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同时毒品泛滥、跨国犯罪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贫困化问题还未根本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形势?

上一篇: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素材500字下一篇:经济工作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