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2024-05-17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共9篇)

篇1: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掌握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基本方法,主要内容有传递函数和信号流图等数学模型的建立;

统稳定性、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的时域分析;

频域法和根轨迹法;

系统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系统状态空间建模及其求解;

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线性定常系统

状态反馈及观测器设计;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二、考试范围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构成;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信号流图的组成、建立及梅森增益公式;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输入量及扰动量作用下的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一阶系统动态性能;

()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典型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欠阻尼阶跃响应、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代数稳定判据;

()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

稳态误差的定义、系统类型、稳态误差分析与静态误差系数。.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度根轨迹作图的一般规则、典型的零、极点分布及其相应的根轨迹;

()系统性能分析:稳定性分析、增加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利用主导极点估计系统的性能指标;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频率特性;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应用;

()稳定裕度;

线性系统的校正法

()校正装置:超前、滞后网络的特性;

()系统校正的频率响应法:超前、滞后校正设计;

/

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控制器:控制法则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

信号采样和保持;

()

离散系统数学模型:差分方程和脉冲传递函数;

()

离散系统稳定性及稳定性判据;

()

离散系统稳态误差及动态性能分析;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建立、转换、标准型;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状态方程的解;

()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

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

()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反馈极点配置和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

()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

篇2: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一、课程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课程,以讲授原理为主的纯理论性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一套较完整的分析、设计系统的方法。同时,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和专升本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改革背景

《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以数学为基础,理论性非常强,如果采用平时考核加闭卷考试的方式;在考核内容上重理论轻应用,主要以知识点考核为主,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以及实际应用还基本处于空白;考试成绩还较片面,考试成绩无法如实的反映出学生对此门课程的理解程度,因此有必要对考试模式进行相应的修改。改革后采用理论考核+虚拟仿真等环节组成,主要是加大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虚拟仿真可以采用MATLAB仿真软件来实现,完成每一章节的内容相应的实验,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完成应用实例的验证。此种模式可以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查力度,避免学生单凭突击复习或者死记硬背便能得高分的考试形式。

三、改革措施

具体实施方式:理论部分的考试形式以试卷为主,主要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解决简单的自动控制问题。虚拟仿真主要是考察学生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析和求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问题。考核形式主要是重点章节的理论部分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仿真结果能够正确的分析问题。

总成绩=理论部分*50%+仿真实验*30%+平时考核*20%

四、预期成效

改革后考试模式既考理论也考操作,既考期终也考平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明显提高。虚拟仿真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结合工业实际的应用问题进行仿真,而不拘于特定题目,充分照顾到学生不同能力表现的需求。

篇3: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一、考试改革方案

1. 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系统设计和分析方法。该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 课程以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点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的三大分析方法, 即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和频域法及系统设计等。针对考试方式和内容上存在的不足, 在考核内容方面, 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要考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在考核内容上增加系统设计、系统应用的考核比例, 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增大实验成绩的比例, 实验成绩比例增加到20%。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比例, 在实验环节中除了课上实验之外, 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 以考察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3) 加强平时考核力度, 通过采取阶段测试、小论文等多种方式, 使考试与学习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 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 进一步规范平时成绩的打分与记录, 促进平时成绩考查的规范性, 使平时成绩真正能够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充分调动学生在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2. 考核模式,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 (包括作业、平时测验、小论文) :

15%;阶段考核:10%;期中考核:15%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 (闭卷) 40%。 (1) 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作业和表现, 作业、平时测验和小论文。作业是学生消化理解课上所学的内容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加深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 定期进行作业总结, 表扬先进, 对作业差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 督促他们认真按时作业。另外, 增加撰写小论文的考试方式作为考试方式的补充, 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子主学习, 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和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阶段考核, 阶段考核为不定期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情况。每个学期进行两次以上考核, 检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防止学生期末突击。 (3)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采用开卷的考核方式, 学生可以参考教材、笔记和作业。这样学生在复习期间可以不把精力过多地用在盲目用在背记公式和概念上, 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概念的理解, 训练灵活的解题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4)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对学生知识的全面考核, 采取集体命题方式, 试题的内容范围按教学大纲的要求, 覆盖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分基础知识题、能力考核题和综合运用题, 采用了填空、计算、分析、设计等多种考试题型, 对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全面考核, 作到重点、难点突出, 在命题过程中特别强调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设计能力的考核, 基础知识部分占60%、综合题占20%、能力考核题占20%。这几种考核方式结合起来, 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考核, 而且, 能充分利用各种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教学目标。

二、考试改革效果分析

1. 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高了教学质量。

考试改革促使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主为提高学生能力为主, 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如现场教学、专家讲座、录像教学等,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在准备小论文过程中,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相关参考资料, 获取知识, 消化和运用知识, 弄懂论文中的问题。按照小论文的要求促使学生自学习很多知识, 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大了实验教学考核力度, 实验成绩占期末成绩的20%, 增加实验学时数,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的训练, 实验课由原来的8学时增加到12学时, 增加了4学时的综合设计实验, 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成绩比例, 学生通过实验,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 学生在全国、辽宁省各种电子大赛、全国智能建筑技术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4.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考试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出勤率大大提高, 在98%以上, 课堂纪律良好, 通过师生互动, 学生积极思维, 保证了课堂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学生作业质量有明显提高。学生答疑人数增多, 学习风气明显好转。

5.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工作。

这种考试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且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准备小论文期间, 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 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教师讨论, 促进了教师的自身学习和提高。另外, 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针对性强的新素材, 有利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考试改革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总结, 只有把教学和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立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考试方法, 不断地完善考试考核制度, 才能使考试改革不断地推向前进。实践证明, 考试改革对学生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重要作用, 我们要不断完善考试方式和考核方法, 把考试改革不断的引向深入, 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现行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特点, 提出了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考核采用以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为主的全面系统的课程考核模式, 分析了课程考试改革的效果, 实践证明:考试改革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考试方式,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改革考试方式, 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 2005, (9) .

[2]张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 2009, (12) .

[3]郑居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10) .

[4]坐艳芳等.论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目标与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7) .

[5]张德江等.教学与教研互动教法与学法共融[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0) .

篇4: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构设计原理;考试方法改革

作者简介:李朝红(1974-),女,河北献县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67-01

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目前已有近200所院校分2批次被列入该计划名单。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特点是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1]这就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时也必须着眼于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达到以考促教的目的。提倡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并不是摒弃考试。相反,素质教育更重视考试,更重视改进考试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一、现阶段“结构设计原理”考试存在的问题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即所谓的平台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工程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及其强度、变形的规律,具备将来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该课程涉及土木工程中包括桥梁、隧道、地下、铁道、市政、涉外、建工等所有的专业方向,覆盖面广、课时多、学分多,地位十分重要。

现阶段“结构设计原理”一般采用书面闭卷考试形式,试题主要是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以期末年级统一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课程的评定成绩。这种考试无法有其公正性的一面,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考试范围狭窄,命题单一、陈旧

该课程有很多规范中的公式、构造要求。闭卷考试的形式往往会给出题造成很大的限制,导致单纯考核记忆性题型比较多,答案唯一,甚至几年不变的考试内容依然存在,对学科的新增内容、交叉学科和相关领域的涉及更是无从谈起,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空间很小。由于课程内容多,学生往往要求教师考前划定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这势必造成学生的视野狭隘,思维僵化,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也为考试时出现抄袭、夹带等作弊行为提供了方便。考试内容单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忽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很难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养成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这在后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也已显露出来。

2.学习效果难以全面反馈

考试统一安排在期末,学生往往只知道考试成绩而不知道错在哪里,难以全面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考试周进行的考试科目往往比较集中,学生的压力很大,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3.仅计入期末成绩,导致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仅将期末考试作为总评成绩,加之试题不灵活,造成部分学生旷课、上课不听讲、不写或抄袭作业、考前突击性质的靠押题、背题通过最后考试,这样的学习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由于身体不适等客观原因,期末考试没考好,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构设计原理”考试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考试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中,而不能仅仅由最终的一次期末考试决定。将平时基于能力素质锻炼培养的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考试有机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激发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分散和减轻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心理和生理压力。[2]因此建议结构设计原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1.建立客观公正的平时成绩考核体系

平时成绩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发展素质教育。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增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掌控能力,促进教学相长。平时成绩考核体系由考勤、作业、课堂讨论或学习报告三部分组成,占课程总成绩的30%~40%。

考勤的形式应该灵活,特别是在大班授课时学生人数很多,为不占用有限的课时,学生出勤的考核可由班长、学习委员完成或是教师不定期采用随机点名的形式。出勤成绩可占总成绩的10%。

作业成绩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对作业中发现的抄袭现象应严厉批评教育,帮助学生改正不良风气。客观题要有明确的标准,主观分析题对新颖的求解思路和创新性的观点应予以足够的肯定和鼓励。作业成绩可用五分制来衡量,每次批改后直接给分。这样不仅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也能对教师批改作业的认真负责程度予以监督。作业成绩可占总成绩的10%。

课堂讨论或学习报告成绩是由教师选择与课程主要内容有关的经典案例或工程实际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造能力予以评分。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独立地发现其中的奥秘。结构设计原理作为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工程实际问题,也为该项成绩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教师可选择合适的学习阶段,提前几堂课将讨论的问题公布,预留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准备的时间。学生可以自己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大家可就其观点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引申拓展和正确评价,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更趋灵活和更具深刻性,创新能力得以提高。[3]由于课堂讨论占用时间较多,为提高考试改革的可操作性,也可采用灵活的形式,比如就某一专题撰写学习报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结构设计大赛等。该项成绩根据开展次数和难易程度可占总成绩的10%~20%。

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绝对不能凭教师对学生的印象笼统加以评判。教师必须要投入相当的精力,做好各项评分记录,并在期末考试之前予以公开,做到公平、公正,有据可查。

2.灵活、开放的期末试卷综合命题

期末考试是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检查考核的重要手段,因此考核内容和方式必须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成绩可占课程总成绩的60%~70%。

面向工程、面向实践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准则。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区别就是强调实践。[4]依据这一原则,“结构设计原理”的期末考试可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闭卷,考核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开卷,允许学生参考规范和教材,测试正确应用规范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期末试卷命题要注重增强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学科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出发,突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增加体现学科行业发展进步内容的含量。试卷命题要从知识性命题转到能力性命题,题目内容不仅仅是基本理论方面的题目,应更重视工程设计、实践应用方面的题目,要让开放性的无标准答案题进入试卷。这种考试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目前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的考试方法相接轨,有益于学生毕业后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質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2]孙雅珍,侯祥林.理论力学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501-503.

[3]毕重,聂淼鑫.《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案例教学[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31-133.

[4]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40-142.

篇5: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本门课程考试用于湖南工学院2014年“专升本”优秀学生的选拔,命题内容以黄坚主编的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为主要参考书,全面考查考生对自动控制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及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灵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初步联系工程实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二、考试范围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重点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2)理解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被控对象,被控量,给定量,干扰量等);

4)理解对控制性能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控制系统稳、准、快的要求;

5)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出系统方块图的方法。

2.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2)了解建立系统微分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

3)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一般求取方法;

4)理解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5)掌握系统结构图的建立、等效变换以及开环、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

6)掌握应用梅逊公式求取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3.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1)了解典型控制过程及性能指标;

2)掌握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掌握劳斯表的排列和表中元素的计算方法;

4)掌握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和确定系统各种参数的稳定取值范围;

5)掌握二阶系统欠阻尼情况下性能指标的计算;

6)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4.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1)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系统和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频率特性的画法;

3)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的基本特点;

4)掌握Nyquist稳定判据及其在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5)掌握系统稳定裕度的概念及计算;

6)掌握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7)熟练掌握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的对数幅频曲线和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相应系统传递函数。

三、考试题型(总分100分)

1.填空(20分左右)

2.选择题(20分左右)

3.计算题(40分左右)

4.分析题(20分左右)

四、参考书目

[1] 黄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1

五、提示说明

篇6: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课程代码:0034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系统交付用户使用以后,直到报废为止的所有软件活动都属于系统()A.运行阶段 B.维护阶段 C.评价阶段 D.运行维护阶段

2.计算机中必须安装、并起着核心作用的系统软件是()A.操作系统 B.语言翻译软件 C.编辑软件 D.数据库管理系统

3.下列有关快捷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快捷方式图标指向的一定是一个应用程序 B.快捷方式图标只能由系统创建,用户不能创建 C.删除陕捷方式图标等于删除了对应的应用程序 D.快捷方式图标的左下角带有一个小箭头 4.Excel工作簿默认的文件扩展名为()A..DOC B..XLS C..TXT D..PPT

5.在Excel中,若要快速打开最近使用过的工作簿文件的方法是()

A.工具栏上“打开”按钮

B.选择“文件”菜单中“打开”命令 C.快捷键Ctrl+O

D.选择“文件”菜单底部工作簿文件 6.直接法静电复印过程的四个步骤依次是.()A.曝光、显影、转印、定影 B.充电、曝光、转印、定影 C.充电、曝光、显影、定影 D.充电、显影、曝光、定影

7.在原稿、镜头、感光版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将原稿完整图像投射到感光版上的曝光方式是()A.狭缝静止曝光方式 B.全场扫描曝光方式 C.全场静止曝光方式 D.狭缝扫描曝光方式

8.我国公文管理工作发展的人工管理阶段是()A.50年代以前

B.60年代以前 C.70年代以前 D.80年代以前

9.下列不属于数据维护的是数据()A.修改 B.打印 C.删除 D.备份

10.将文件或档案内容主题的自然语言转换成为规范化的主题词法语言的过程叫做()A.主题词 B.主题标引 C.主题词维护 D.分类标引

11.以下选项中不包含在文档一体化含义中的是()A.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 B.文档规范一体化 C.文档信息利用一体化 D.文档保存一体化

12.用于网络的通讯介质主要有无屏蔽对绞线、屏蔽对绞线、光缆、无线连接和()A.绝缘电缆线 B.多股电缆线 C.双股电缆线 D.同轴电缆线

13.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策略除了有横向策略外,还有()A.分布策略 B.纵向策略 C.集中策略 D.迂回策略

14.海利公司的主机(haili)在上海热线上的正确域名是()

A.online.haili.sh.cn B.haili.online.sh.cn C.haili.online.cn.sh

D.online.haili.cn.sh

15.电子邮件窗口的文件夹中有收件箱等选择,但不提供的选择是()A.发件箱 B.已发送邮件 C.已转发邮件

D.已删除邮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列属于书面信息生成与处理的办公活动内容的是()

A.编制图表 B.汇报 C.批阅公文 D.录音 E.拍照片

17.CPU是计算机的指挥中枢,它的主要技术指标除了主频率外,还应有()A.指令周期 B.执行指令速度 C.字长 D.寻址能力 E.内存容量

18.构成Excel公式的主要元素有()A.运算符 B.工作表 C.函数 D.变量 E.参数

19.下列属于办毕公文处理工作的是()A.摘编 B.归档 C.盖印 D.暂存 E.登记

20.对已经接收的电子邮件主要的处理操作除了打印外,还可以对其进行()A.删除 B.复印 C.转发 D.回复 E.保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l.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硬件维护、软件维护和__________。

22.在Windows中,能快速实现中英文输入法切换的组合键是__________。

23.Excel能识别五种类型的数据:数值、日期、时间、公式和__________。

24.在传真机工作步骤中,将原稿扫描后产生的反射光信号变为相应电信号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25.公文运转的具体过程组成是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和__________。

26.在计算机网络上可以向其它入网计算机提供共享资源服务的站点是__________。

27.目前有两种最流行的浏览器软件,一种是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另一种是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8.虚拟办公室(狭义的理解)

29.文字块(Word)(写出定义、与文本的关系以及操作原则)30.文档一体化计算机系统 31.防火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2.简述在Word编辑窗口中,新建一个文书文件的过程。33.试述Excel中三种单元格地址引用的区别。34.简述光导材料用于静电复印的两个特性及其含义。35.简述公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维护公文处理流程的主要工作。

36.简述局域网的含义及其主要特点。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37.请使用Word下拉菜单实现文档的第一个段落与第三个段落交换位置。

38.简要说明传真机的工作原理。39.试设计一个收文数据库文件结构。

(字段数不少于9个,且必须包含收文处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必要内容)

40.目前文档一体化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41.说明文档一体化系统中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42.请写出INTERNET采用的TCP/IP协议的层次体系结构,并简述各层次提供的功能。考试大收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B

5、D

6、C

7、C

8、D

9、B 10.B11、D

12、D

13、B

14、B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6.A.C、E17.A、B、C、D18.A.C.E

19、B、D20、A、C、D、E

三、填空题

21、数据维护

22、ctrl+空格键

23、正文

24、光电转换

25、办毕公文处置或办毕公文处理

26、服务器或网络服务器

27、NetscapeNavigator

四、名词解释

28、虚拟办公室就是将传统的办公室变成了时间上是全天候、空间上是办公人员所能到达的一切场所的办公室。

29、(l)一段连续的文章

(2)最小到一个字符,大到若干页

(3)应遵循先定义后操作的原则,同一时刻只能定义一个块

30、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文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系统。

31、防火墙是设置在本网络与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即在开放与封闭的界面上构造一个保护层,以防止意外或潜在4 的破坏侵入本网络。5

五、简答题 6 32(1)“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7(2)在“模板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文档模板

8(3)在编辑窗口编写文书内容

9(4)编辑结束保存文件

33(1)相对地址:当公式被复制或移动时,移动到新位

1置的公式中的地址随其位置改变而相应改变,并保持各个

2参数相对位置不变

3(2)绝对地址:当公式被复制或移动时,移动到新位置的公式中的单元地址保持不变,其他表示方法是在相对地15 址的行和列代号前加“$”符号(3)混合地址:同一单元格地址的行和列既有相对地址17 又有绝对地址,绝对地址的行或列代号前加“$”,采用相18 对地址的行或列地址随位置改变而相应改变,而采用绝对

地址的行或列的地址保持不变 34、用于静电复印的光电材料是一种具有光敏特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材料具有光敏特征和静电特征。其中,光敏特征是指光导材料在暗处呈绝缘性,在明处呈导电性。静电特征是指在暗处对光导材料充电时,其表面会积累静电电荷。

35、公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维护公文处理流程的主要工作:

定义流程,增加流程,删除流程,修改流程,显示流程

36、将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连而成的网络称为局域网。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包括:

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

六、综合题

37、(1)选定第一个段落,“编辑”菜单中选择“剪切”命令(2)将插入点定位在第三个段落的起始位置,“编辑”菜单中选择“粘贴”

(3)选定第三个段落,“编辑”菜单中选择“剪切”

(4)将插入点定位在原第一个段落的起始位置,“编辑”菜单中选择“粘贴”

38、传真机的工作原理:

(1)图像扫描。在发送端通过逐行扫描的方法将原稿图像分解为若干像素元的过程

(2)光电转换。原稿扫描后产生的反射光信号变为相应电信号的过程。

(3)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图像的接收记录。将接收到的图像电信号利用同步扫描的方法进行还原的过程。

39、收文数据库文件结构

字段名 收文号 收文日期 来文单位

类型 C C C

宽度 20 10 30

小数位数

文件号 性质 类型 密级 紧急度 题名 正文份数 附件份数 页数 文书处理号 分类号 承办者 主题词 提要 全文

C C C C C C N N N C C C C M G4 8 4 8 70 3 3 4 8 14 70 50 10 10

0 0 040、目前文档一体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机关内部文档一体化。即将文件、档案工作有联系的内容进行配合、交融,精简不必要的环节,实现文件登记与档案同步。

(2)机关之间从机构和职能上进行一体化。即设置统一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统一组织管理各机关文书、档案工作。

(3)文件中心。管理若干机关的非现行文件和档案,服务于机关工作的管理实体,一般受档案局直接领导。

41、文档一体化系统中系统维护包括:

一般项目维护、主题词维护、分类维护、代码维护、数据维护。

42、数据链路层:提供TCP/IP与各种物理网络的接口,为数据的传送和校验提供了可能。

网络层:提供了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包括地址管理、路由选择、数据包分片和重组。

传输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方法,解决了不安全因素,保障数据包正确、安全到达目的地。

篇7:成规原理题库

考核与题库

课程考核由课程中期的读书报告与课程论文作为平时学习成绩考核,结合课堂讨论进行评定。期末考试。报告和论文约占35%,课堂讨论占15%,考试占45%,平时考勤占5%。

城市规划原理系列课程题库:

1.典型城市规划评析(选作)

1-1 莫斯科规划

1-2 巴西利亚规划

1-3 堪培拉规划

1-4 华盛顿规划

1-5 昌迪加尔规划

1-6 大伦敦规划

1-7 芝加哥规划

1-8 东京规划

1-9 巴黎规划

1-10 大赫尔辛基规划

2.读书报告(选作)

2-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2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思考

2-3 城市规划哲理观念的演进

2-4 早期城市规划理论评述

2-5 城市规划理论本质的思考

2-6 全球化视野下对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思考

2-8 中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认识与思考

2-9 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考

2-10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思考

2-11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的思考

2-12 城市规划调研方法——(自选城市典型地段)调研报告

2-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思考

2-14 人物评述:勒·柯布西埃,霍华德,莱特等

2-15 伊里尔·沙里宁与有机疏散论

2-16 霍华德及其田园城市思想

篇8: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自动控制原理教育为理工科院校电气与自动化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自动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熟练掌握MatLab软件在控制系统的应用。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课程内容多、更新发展快且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建立系统和工程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 本课程教学总结

1.1 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虽说这是一门理论专业课,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其本质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去理解理论,使学生真正理解控制理论。授课时,引用实例来说明理论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他们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1.2 突出重点,了解难点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我们要掌握重点,了解难点。本课程重点是:时域分析法、频率分析法、校正原理和采样控制系统分析。该课程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而手工画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且人工求取参数值,很多地方都需要借助软件求取,或者通过查表获取数据,对实际教学造成很大的不方便,而实验教学刚好弥补了这种不足。由于我们授课对象是应用型的2B类的大学生,过深的理论和难点可以一概而过,而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对于重点内容要完全把握,这是学习本科程的意义所在。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些分析方法,还要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工程问题。为以后学习《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1.3 采用多种授课方式

本课程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包含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仿真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自动控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改变原有的纯板书式教学,采用“多媒体黑板”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及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考虑学生承受能力,避免因课堂教学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跟不上,多媒体优势得不到体现。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穿插演示响应曲线、Bode图、Nyquist图,使学生加深理解。

1.4 加强实验、实训

实验配合授课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利于学生及时快速理解内容。而实训安排在课程授课结束后,实训期为一周。便于学生消化、总结、提升、完善理论知识。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灵活多样,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在自行设计中应用所学综合知识进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所设计的内容经过实践调试加以实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实训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潜质的平台。

1.5 精选例题、习题

对于例题、习题的选取不能像高中时期采用“题海战术”,要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宜,“不求量,但求精”。学生从每个例题及习题中领略自动控制的性质。

以下以校正原理为例,探讨作者对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

频率法校正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对实践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下面以期望串联校正为例。

期望串联校正(图1)。

G0(s):未校正前的传函数,性能不能满足要求;G(s):是满足性能指标的期望传递函数;设引入一校正网络Gc(s)后,能使系统满足期望传递函数G(s);问如何求校正网络Gc(s)?

分析:因为Gk(s)=G0(s)Gc(s)

考虑对数频率特性:L(w)=Lc(w)+L0(w)

所以:Lc(w)=L(w)-L0(w)

2 期望对数频率特性

四阶期望特性(图2)。

其截止频率和中频宽度可用以下公式确定

确定期望串联校正装置的一般步骤是:(1)绘制满足系统稳态性能要求的未校正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2)确定开环系统的期望对数频率特性。(3)从期望对数频率特性减去未校正系统的频率特性,从而得到校正装置特性。(4)设计校正装置。

例题已知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对系统提出的性能指标为:无差度阶数为v=1,速度误差系数Kv=200,最大超调量δ%燮32%,调节时间ts燮0.6s,试用期望法确定系统串联校正装置的特性。

解:(1)先绘制出未校正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通过实验画出图3所示的图形)。

(2)求出开环系统的期望对数频率特性的参数。通过实验画出期望校正图形(图4)。

期望对数幅频特性的低中频与中高频段的频率特性,这两段的斜率均为-40dBdec,中低频段交未校正特性的低频段于B点,B点的频率为0.4,中低频段与中频段的交点为C点,C点的频率为4,中频与中高频段的交点为D点,D点的频率为40,将中高频段延长,交校正前的系统的高频段于E点。E点频率为100,高频段与低频段与校正前的系统重合。

(3)由期望特性对数幅频特性可知,校正后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校正系统为:

(4)由于题目已知的是时域指标,需通过实验画出校正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图形如图5。由图形获取时域指标(上升时间为0.55,超调量31.6),满足设计要求。

摘要:实验教学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总结等多个环节精心准备和设计。本文根据作者从事自动控制原理核心课程教学工作的实践,以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中的校正原理为例,从实验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教学的总结与提升三个阶段出发,探讨了实验教学法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校正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教育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2001.

[2]潘双来.信号、系统与控制课程群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06).

[3]张继永.优化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2).

[4]郑明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1,(11).

篇9:自动控制原理考试题库

[摘 要]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考试作为衡量教师教育过程和学生结果质效的手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重大。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对那些课堂讨论、提问环节积极思考,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增加平时分。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纠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建立一套健全的沟通机制。

[关键词]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考试制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107-02

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考试作为学习成绩考核的一种形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成绩反映了教学效果。

一、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考试是反应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学校对此采取了很多新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一的考试形式

目前,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的考试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就是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灵活性差,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考试中我们采取的主要就是笔试,再适当的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并没有面试、答辩、报告、机试等各种形式的考试。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成绩是由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组成的。平时成绩占30%,包含课堂作业、实习报告、课内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主要形式为闭卷考试。不少大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一些与上课不相关的事情,比如睡觉、玩手机等,更有甚者直接逃课。这样导致考试前夕学生只要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形式来应付考试即可。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片面的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比较片面,偏重知识方面的考查,轻综合能力的评价。[1]目前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多为概念性知识。很多教师喜欢在考试前提供所谓的考试重点,方便学生“针对性”复习,导致一些学生只需要考前突击几天就可以参加考试,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一心想着通过考试作弊来应付考试。

这种单一的考试内容比较死板,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分析等综合能力,更别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试同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三)不规范的考试管理

现在考试的内容大多都是由任课教师命题,交由系主任和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进行审查核实并签字。由于系主任和分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不可能是各门课程方面的专家,同时也因为时间精力有限的原因,使命题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由于授课、命题、阅卷都是由一个人完成,没有一套严格的监控制度,存在太大的主观性;有些教师还会划重点,变相的缩小考试范围,从而降低了考试的难度;任课老师还会凭借对学生的印象来给分,这样就会出现人情分的现象,不能通过考试来反映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起不到教学检测的作用。[2]受课程和考试安排所限制,学校是不会将批阅的考卷分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无法了解答题对错与否,更别说对自己知识点薄弱的地方进行分析评价,考完就结束了,无法判断老师给分公平与否。

二、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考试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目标的改革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考试改革的重点,更是难点所在。例如采取独创性考试、讨论式考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考试中做好对“学习能力”考核和 “创造能力”考核的平衡。改变之前以书面知识和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形式,采用动笔、动手、动脑、动嘴等方式相结合,着重检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大学生的实践渠道进行拓宽,与各个平台共同合作建设学习、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安排了参观刀具实验室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但是并没有完整的考核体系,导致部分学生的参观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所以,不仅要继续拓宽实践渠道,还要依据实践过程制定考核制度,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实际工作技能。

(二)考试内容的改革

1.综合考试模式

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它要为木工机械、人造板机械等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它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综合性并不是很强。可以根据课程的考核要求,将几门内容相互联系的专业课程组合在一起进行考核。例如人造板工艺学、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人造板机械、刀具设计原理等这些专业课程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运用各门课程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布置合理的生产线以及刀具,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考试模式

将部分内容的理论考试方式改为操作考试方式。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对木材切削加工的具体的切削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加深对教材中的木材切削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会以一些地板的加工为实例,介绍地板切削加工的特点、加工过程中刀具的配置以及切削参数对地板质量的影响。对应这种教学内容,在最后的考核中就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切削木材,以此考核学生配置、装夹刀具的能力以及对刀具和切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考试形式的改革

1.阶段考试模式

目前,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剩余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这种考试模式的平时成绩没有硬性的评判标准,而且所占比例较小。为了激励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可以增加中期考核或者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并制定规范的评分标准。

2.将教学和考试分离

将学生考试的命题任务可以交由校内外其他教师,评卷也在密封状态下完成,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准确与客观。但是由于本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不同教师上课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命题出现偏差,所以目前这种模式还不太适合本门课程的考试。

3.开卷考试模式

采用开卷考试,避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不动脑,考试前对知识点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开卷考试模式下的试题可以没有固定答案,但要增加考试难度,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工具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开放式思维能力,并且考查了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4.面对面考试模式

摒弃常用的笔试,采用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学生抽题,根据所抽题目进行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提问,类似于论文答辩的模式,灵活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考查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种考试模式不仅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关,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所以这种考试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将来参加答辩以及找工作面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考试评价改革

教学是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可以针对性的加强对薄弱知识点的辅导,并且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潮流下,考试的评分标准要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允许有不同见解,教师批阅考卷时,要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对那些课堂讨论、提问环节积极思考,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增加平时分。同时,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纠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建立一套健全的沟通机制。[4]到目前为止,虽然课程考试改革已经迈出了可喜一小步,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还需继续努力。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积极思考,努力创新,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满足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岭. 高校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23-24.

[2] 吴祖允. 关于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 琼州学院学报,2011(1):48-49.

[3] 郭晓磊,曹平祥,那斌,等.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优化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73-175.

[4] 曹薇,邵忠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9-41.

上一篇:旅游发展社会文化影响下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活动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