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2024-04-16

严格落实政治责任(精选14篇)

篇1: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严格责任落实

确保“四个到位” 扎实推进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山西阳泉市劳教所

王国强

近日,山西阳泉市劳教所按照“迎奥运、添光彩、保稳定、促和谐”的百日安全主题,紧紧围绕“五个确保”和“十二个不发生”的总体目标,结合奥运安保工作,迅速行动,以非比寻常的政治和大局意识,以非比寻常的安全防范措施,以非比寻常的责任落实机制,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措施落实四个方面入手,确保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是迅速传达贯彻省局会议精神,结合当前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十学十议十解决”的工作思路,把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作为深化奥运安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们成立了由所长任组长的竞赛活动领导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和考核细则,进一步细化落实了“三个非比寻常”的责任措施和“五个关键”的责任落实。同时,科学配置分时包干、向基层一线充实警力,所领导进大队值班蹲点等形式,进一步深化一把手负责制、问题首问制和责任倒查制制度,明确了各部门一把手为竞赛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中队民警为直接责任人,形成了责任分解、风险共担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围绕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主题,通过在劳教场所悬挂条幅、召开劳教人员动员大会、组织劳教人员进行讨论、观看有关奥运专题新闻、集体学习报纸杂志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强化氛围营造,确保百日安全竞赛各项活动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同时他们在劳教宿舍楼出版主题板报3期,每个劳教人员都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了“我的行为无违规、我的班组无违纪”决心书、保证书近70余份,表明了劳教人员支持奥运的决心,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竞赛氛围。

三是牢固树立安全稳定首位意识,按照活动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分段推进,切实把安全稳定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他们在竞赛活动中坚决做到“四个坚持”,即所级领导坚持双休日到单位检查工作,坚持经常定期不定期夜间突查,坚持经常同一线民警和劳教人员谈话交心,坚持抓好科、队的规范化建设;落实“二个经常化”:即“思想教育经常化,安全排查经常化”;突出“五个重点”,即“防逃跑、防斗殴、强化劳动工具管理、强化外来车辆和外来人员的管理、抓好防暑降温工作”,全面抓好所区管理和安全,确保百日安全竞赛大排查、大整改阶段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四是以维护场所安全稳定为主题,通过各种有效载体,不断激发广大民警和劳教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竞赛期间,他们通过在劳教人员中组织进行队列会操、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开展以“思想观念、矫治态度、在教意识、行为养成、团结友善、劳动观念、生活习惯为内容的“七比七看”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劳教人员参与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劳教人员的行为养成;同时在干警中开展以规范一日生活制度,“四知道”考核、队前讲评考核、矫治能力考核和应急处置演练“五个一”活动,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为,逐步形成学业务、强技能、抓落实、比规范、促和谐的良好执法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民警规范执法的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篇2: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扎实推进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按照“迎奥运、添光彩、保稳定、促和谐”的百日安全主题,紧紧围绕“五个确保”和“十二个不发生”的总体目标,结合奥运安保工作,迅速行动,以非比寻常的政治和大局意识,以非比寻常的安全防范措施,以非比寻常的责任落实机制,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措施落实四个方面入手,确保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他们围绕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主题,通过在劳教场所悬挂条幅、召开劳教人员动员大会、组织劳教人员进行讨论、观看有关奥运专题新闻、集体学习报纸杂志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强化氛围营造,确保百日安全竞赛各项活动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同时他们在劳教宿舍楼出版主题板报3期,每个劳教人员都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了“我的行为无违规、我的班组无违纪”决心书、保证书近70余份,表明了劳教人员支持奥运的决心,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竞赛氛围。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在全省劳教系统安排部署工作以后,他们在第一时间迅速传达贯彻省局会议精神,并结合当前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十学十议十解决”的工作思路,把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作为深化奥运安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们成立了由所长任组长的竞赛活动领导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和考核细则,进一步细化落实了“三个非比寻常”的责任措施和“五个关键”的责任落实。同时,科学配置分时包干、向基层一线充实警力,所领导进大队值班蹲点等形式,进一步深化一把手负责制、问题首问制和责任倒查制制度,明确了各部门一把手为竞赛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中队民警为直接责任人,形成了责任分解、风险共担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在当前紧迫形势,他们以维护场所安全稳定为主题,通过各种有效载体,不断激发广大民警和劳教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竞赛期间,通过在劳教人员中组织进行队列会操、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开展以“思想观念、矫治态度、在教意识、行为养成、团结友善、劳动观念、生活习惯为内容的“七比七看”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劳教人员参与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劳教人员的行为养成;同时在干警中开展以规范一日生活制度,“四知道”考核、队前讲评考核、矫治能力考核和应急处置演练“五个一”活动,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为,逐步形成学业务、强技能、抓落实、比规范、促和谐的良好执法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民警规范执法的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措施落实到位。坚持牢固树立安全稳定首位意识,按照活动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分段推进,切实把安全

篇3: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一、党政齐抓, 形成合力, 强化领导责任

市联社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 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 研究制定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的计划任务, 明确到各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二是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党委书记、主任定期与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 听取纪检检查部门汇报党政班子及其成员廉洁从政情况。三是党政班子成员在每次安排部署工作的会议上都一同强调和布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并做到同检查、同落实。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市联社党委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作为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内容。一是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市联社党委基本上坚持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 党政班子成员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 积极参加集体学习, 联系工作实际, 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二是抓好中层干部的学习。市联社本部中层干部基本上做到每月一次集体学习, 根据不同的学习专题撰写心得体会, 集体交流提高。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向党员发放书籍《朱镕基在上海讲话实录》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资料, 使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 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2012年12月, 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 市联社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结合自身特点, 于2013年2月制定下发了《市联社党政领导班子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 并严格执行。一是大幅度削减了会议, 必不可少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 能到基层解决的尽量不开会议。2013年11月召开了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五次代表大会, 理事会和监事会都要换届。按照以往的惯例, 要召开多次筹备会议, 但这次没有专门召开会议, 而是在其它工作会议上一并布置。需要重点落实的问题也结合调研活动到基层解决。二是厉行节约减少支出。市联社虽然不是政府机关, 但也自觉做到不公费宴请, 不到基层吃请, 不收取礼券。会议用餐一律吃客饭, 到基层用餐同样吃客饭。开会场所不再借用高档场所, 不摆花草, 不发礼品。为了减轻基层负担, 今年未组织出国考察。三是加强了下基层的力度。为了把工作做实做细, 从联社领导到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都勤往基层跑, 把基层的情况掌握在手, 然后着手解决问题。例如对基层单位提出的加快“三个服务”平台建设 (信息、政策、金融) , 提供小额贷款贴息等问题, 市联社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调研摸索解决的途径。四是领导班子成员在控制“三公”经费方面, 都能自觉带头, 遏制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和车辆超标现象。在配车、办公用房、个人家庭住房等方面, 都没有违反规定, 也没有发现个人持有“会员卡”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四、贯彻“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在企业投资主体和资产结构呈现多元化的情况下, 如何搞好集体资产监管, 确保资产所有者权益, 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 市联社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按照国务院《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 从制度着手, 切实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一是制定城镇工业集体资产投资管理规定、财务预决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等一系列运行制度, 做到按规矩办事, 按程序决策;二是建立健全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权制度、所有者权益制度等, 从制度上明确产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建立健全联社和企业资产授权经营和投资回报机制, 努力使集体资产投资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有更高的回报, 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对区 (县) 联社开展年度工作业绩评价, 对联社全资和控股企业每年签订经济责任书, 进行经济审计和经营者的考核奖惩;五是对侵犯集体资产的行为, 通过法律等途径进行维权, 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通过制定制度和严格执行制度, 有效防止了市联社系统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投资损失和集体资产被骗等现象。

五、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篇4: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对如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等原则。按照这一重要思想,《准则》分别从12个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每一个方面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都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党要管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用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把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烧旺这个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的“大熔炉”,开启这个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有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行严格的党内监督。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所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党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定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以及铁一般的纪律,而这一切又都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密切相关,靠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来形成和保持。离开了这一条,党就会丧失其固有的优秀品质,就不复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就难以完成担负的历史使命。可以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是我们党坚持性质宗旨的重要法宝,也是特有的政治优势。

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好加强党内监督这个手段。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着眼时代特点,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把党章作为根本依据和遵循。党章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党的领导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这些都为我们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坚实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内监督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只有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监督到位了,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和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很有必要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总结,特别是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的成功做法加以完善和升华,用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党中央制定《准则》、修订《条例》,既充分体现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又准确抓住了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关键和要害,找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干部要忠诚担当干净干事。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党员干部要切实解决好作风方面与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做到忠诚担当干净干事。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党、国家、民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有机融合在一起。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抓实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要坚持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立党为公、執政为民,积极践行党的宗旨,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谋实惠。党员干部,能不能负起责任、敢不敢负起责任、善不善负起责任,是党对我们人格和能力的检验。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管在什么岗位,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担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篇5: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报25日讯(徐宝德荣家莹记者谭迎春)省政府安委办25日召开全省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要求,要切实增强红线意识,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狠抓隐患排查、责任落实、健全制度和完善监管,强化安全科技、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加快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细致扎实地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会议强调,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各级党员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要自觉担当履责、扎实开展监管执法、事故调查、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法治建设、基础建设,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打牢根基;要爱岗敬业,把严实的作风贯穿于安全生产工作之中,扎实细致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要深入查找安全许可、安全执法、安全评审、事故处理等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和隐患点,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维护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篇6: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坚决保障安全生产

日报讯 (杨波 记者 吕晓明)2月12日,副市长张维国带领市农委、畜牧、安监、消防、水务等部门负责人,来到我市部分食品、供水、交通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当天上午,张维国首先来到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认真询问该企业近期生产经营、产品销售情况,检查了部分生产车间和控制室,要求企业负责人严格落实春节期间值班值宿制度,对重点区域加强日常检查,确保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在牡丹江龙江环保供水有限公司,张维国检查了净化车间,听取了自来水生产过程、氯气储存使用情况介绍,要求该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安全培训,保障安全用电,确保水质安全、供水安全。在牡丹江市公路客运总站、牡丹江市公交集团加气站检查时,张维国向交通部门负责人认真了解了近期市民乘坐长途客车出行、公交加气站日常服务情况。他要求市交通部门要对客运站加强日常巡逻,及时疏散客流,保障消防安全,在公交加气站强化消防安全,满足春节期间市区机动车辆用气需要。张维国要求,各企业要针对不同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在严格落实春节期间值班值宿制度的同时,确保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供水安全、交通安全、供气安全,让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篇7: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市委书记担负着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第一责任,要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切实担负起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领导责任,不断规范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落实学习责任,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四项监督制度要求具体、规定明确、程序规范,加强学习理解、掌握精神实质是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基础。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后,市委两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集中学习,研究部署具体落实措施。由组织部门负责,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干部任用法规学习宣传月”活动,对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实行全覆盖培训、分类别测试,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把四项监督制度纳入县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邀请省委组织部分管领导对市级干部、县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市组织人事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加深对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落实执行责任,健全干部选任机制。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四项监督制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看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执行力。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中,“一把手”应着力规范行使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做四项监督制度的坚定执行者。一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以增加干部选拔的竞争性要素为突破点,坚持“两公开四差额”选拔县乡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增加公开选拔干部数量,试行部门领导班子任期制,在部分市直部门开展了差额竞争选拔干部试点工作,建立“逢提必争、优中选优”的竞争性选拔机制。二是加强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常委会的作用,在常委会讨论干部任用时,市委书记不先表态,保证各方面意见能够充分表达,为选准用好干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作用,在干部任用的关键环节上,切实履行好干部调整动议的责任,执行好有关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加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探索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范围内公开民主推荐结果,努力做到既公开又公认。三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结合“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着力抓好初始提名、民主推荐、差额酝酿、任用票决等关键环节,出台《市委常委会讨论任用干部票决制实施细则》、《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试行办法》、《选拔任用干部考察工作规程》等制度。

落实监督责任,加大违规追究力度。权责一致是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的关键。“一把手”在选人用人方面要承担监督责任,对造成用人失察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责任

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一是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管理。加强对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管理,在尊重其用人权的同时,着重规范和健全用权规则,落实“三提三不提”的硬性规定,即:只提调整原则,不提调整意向;只提选任标准,不提具体人选;只提选任要求,不提选任范围。对新任县(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坚持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醒制度;强化事前监管,对市直部门科级干部提拔任用实行备案管理。二是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通过重大事项报告、离任检查等措施,增强“一把手”规范用人行为的内生动力。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单位干部任免管理几个问题的通知》,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在市直所有有干部任免权的单位党组(党委)实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在市直部门开展巡视检查工作,重点巡视贯彻落实党委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市委派出检查组对88个市直部门近3年来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三是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选人用人问题实行有举必查、查实必究,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对于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提醒;对于违规违纪的,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篇8: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一、抓住规律, 结合实际

强化水利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需要探索和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内在规律, 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水利单位的生产业务和经济业务结合起来, 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对水利事业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推动力的作用。

与此同时, 水利单位要意识到思想政治问题的出现并不是无据可考, 思想政治问题来源于工作实践, 所以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现如今水利单位最大的实际就是改革, 改革依赖于大众的配合、支持和参与。所以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用共同目标和一致的的价值观念来认识感染和影响大众, 为水利单位改革提供思想保证。

二、加强培训, 更新观念

推进水利单位的思想政治建设, 要不断提升水利单位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 明确自己的思想政治任务和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水利单位要认识到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 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做好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如今, 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生转变。水利单位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不断更新员工的思想政治观念, 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 用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要求自己, 谋求自身和水利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强化制度, 确定规范

强化制度是推进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底线也是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建立健全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制度并且深入贯彻和落实是水利单位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程的初级阶段, 打好了基础, 奠定了根基之后才可以有进一步的提高。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制度建设要从严, 从细, 还要力求全面, 保证落实责任, 明确分工和考核落实。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为员工提供思想指导, 为员工提供行为规范, 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 使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共同作用,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四、强化责任, 创新思路

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走强化水利单位责任意识, 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道路, 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和治水新观念一致。这要求水利单位要认识到人要与洪水和自然和谐相处, 改变观念和思路, 实现对洪水资源的创新利用。第二, 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和治水新思路一致。新时期治水新思路要求各水利单位要积极适应和配合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转变, 落实责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 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和治水新策略一致。新时期的治水策略强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和新策略的实施密切配合相互统一。

五、抓住中心, 提高质量

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中心, 突出重点,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要做到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 提高其效果, 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水利单位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选拔,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并明确责任奖罚分明, 使他们更好地为水利单位思政工作服务。第二, 水利单位, 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积极构建团结、和谐的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第三, 水利单位要树立思想政治的典型, 加强对典型的发现和培训, 为其他员工的发展提供方向和目标。第四, 水利单位要注重提高对员工的行业精神教育, 促进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和水利发展一致的思想政治标准。

六、总结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 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新时期背景下, 水利单位要努力强化水利单位责任意识, 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目标。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水利发展的实际, 强化思想政治制度, 抓住发展规律, 强化责任意识, 加大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 贯彻落实水利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促进水利事业的革新和稳步发展, 更好地发挥水利事业进步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科学的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的学习途径。新时期背景下水利单位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水利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创新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强化水利单位的责任意识是促进水利单位发展和推进国家水利建设进步的必然选择,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水利单位,责任意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1]曹恒楼.论如何抓好新时期水利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与教育, 2012.4.

篇9: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价;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形势不景气,售电量增长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严格、正确地执行国家电价政策,预防和处理客户私自改变用电性质降低电价,更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一、正确执行电价政策的意义

我国现行销售电价主要按照用电性质,分为居民生活电价、非居民照明电价、非工业电价、普通工业电价、商业电价、大工业电价、农业生产电价和农业排灌电价等八大类,每类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电价差。供电企业与客户在签订供应电合同时,应当明确用电性质和电价。如果用电性质分类错误,客户执行电价较高,则给客户造成了额外的电费负担;客户执行电价较低,既给供电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也对其他同类企业显失公平。因此必须嚴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明确用电性质和电价,保障供电企业和客户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电价执行异常影响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分类电价出现异常,造成电价下降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客户改变用电性质,以较低的电价购买电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供用与使用条例》和《供电营业规则》,客户用电性质由供电企业和客户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约定的。客户改变用电性质,须向供电企业提出申请,擅自改变电力用途,属违约用电。二是大工业客户私自增加用电容量。目前,我国对大工业客户实行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两部制”电价。基本电价按照工业企业的变压器容量和最大需量作为计算电价的依据,由供电部门和用电客户签订合同,确定限额,每月固定收取,不依实际耗电数量为转移。大工业客户私自增加用电容量,结算的电量虽然没有减少,但造成供电企业容量电费的流失。

三、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措施

客户私自改变用电性质的情况具有一定的隐藏性,供电企业如果不能及时稽查发现,造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大。供电企业要避免损失,提高效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密集政策宣传

有很多用户并不了解国家分类电价政策,特别是一些居民用户,认为“我用电,我拿钱,我用来干什么都可以”,直到被用电稽查部门查处,也没有意识到改变供用电合同中约定的电力用途是违约用电。客户改变用电性质,可能只是缺少对电价政策的理解,并非主观故意。因此,要加大对电价政策的宣传和解释,让分类电价政策家喻户晓。在签订供应电合同时,要与客户明确约定用电性质和电价,宣讲《电力供用与使用条例》和《供电营业规则》中关于分类电价和违约用电的条款,既提醒客户遵守政策,又避免客户的无心之失。

(二)定期营业普查

营业普查是核对分类电价执行是否正确的最基本的办法和途径。供电企业应定期组织开展营业普查,核对用户各类信息,特别是对分类电价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核对,及时发现和处理分类电价错误的情况。

(三)重视电量分析

一般情况下,改变用电性质主要是利用较低电价的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和农业排灌用电进行一般工商业生产。如果居民客户从事一般工商业生产,用电量要相对较大,营业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当地居民生活最大用电量,并将其作为预警“红线”,当客户用电量超过“红线”,就应当进行分析和现场稽查电量突增原因,确定是否私自改变电力用途进行工商业活动。农业排灌用电具有季节性,如果在非农耕季节,农业排灌客户的用电量却相对增加,或该客户一年四季用电量一直保持较高,就有已经改变用电性质的可能。

(四)增强负荷监控

目前,供电企业普遍建立和应用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在线监控用户负荷变化,对变压器负载率进行统计分析。对高供高计用户来说,当用户负荷长时间超过其专变容量时,应当现场稽查其是否擅自更换了大容量变压器、增加了变压器台数或安装了高压电机等设备。

(五)加大查处力度

《供电营业规则》第一百条第2款规定:“私自超过合同约定的容量用电的,除应拆除私增容设备外,属于两部制电价的用户,应补交私增设备容量使用月数的基本电费,并承担三倍私增容量基本电费的违约使用电费。《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1、第2款分别规定电力管理部门对“擅自改变用电类别的,应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若再次发生的,可下达中止供电命令,并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擅自超出合同约定的容量用电的,应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拒绝改正的,可下达中止供电命令,并按每千瓦(或每千瓦时)100元,累计总额不超过五万元的罚款。”供电企业应当依据上述规定对擅自改变用电类别和增加用电容量的客户进行处理,在挽回经济损失的同时,达到惩戒和警示的目的。

四、结束语

各类电价之间的差距,可能只是几分,但聚沙成塔,在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大的用电量的基数上,电价每上涨1分就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供电企业必须“锱铢必较”,通过严格执行电价政策,努力提高平均电价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0: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一、工作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基础投入,加强教育培训,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做到“四个坚持、一个确保”,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细则

1、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建设: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依法确保安全制度、投入、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企业将健全各部门、各层级和生产各环节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合作关系、雇佣关系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安全责任,并依法签订安全协议或责任书;安全生产不单是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企业将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安全职责,落实“一岗双责”中的安全职责。

2、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建设: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研究、部署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专题研究重大安全生产事项,制订、实施、加强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企业设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会办公室等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专职机构;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程标准,企业将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投入,结合自身实际,在2014年度内制定岗位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在今后工作中持续巩固达标成果,实现全面达标、本质达标和动态达标。

3、健全和完善基本制度:根据月度、季度、年度工作会议情况,视情况合并或独立召开月度安全生产会、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等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会议记录;严格按照“一班三检”、“点检”、“巡检” 制度,建立公司月度安全生产自查、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例检制度。检查后要认真总结和整改,并做好检查记录;参照“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要求,以负责人为重点,逐级建立企业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各工种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各层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责任制度。继续坚持日常生产及节假日领导值班制度,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分专业、分工艺规范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重新组织审查或修订。对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的明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性作业,要不断完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审批监督。现场指挥和作业人员应当熟知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坚决杜绝“三违”行为;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完善现场职业安全健康设施、设备和手段,为员工配备合格的职业安全卫生健康防护用品,培训、监督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并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动态分析、整改销号制度。实行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发现和举报事故隐患。每月结合各类安全检查和日常举报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实施登记管理,按照分类分级治理原则,逐一落实整改方案、责任人员、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建立隐患整改评价制度,定期分析、评估隐患治理情况,确保隐患消除,不断完善隐患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挂钩比重;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目标、重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形势等情况应以适当方式向员工公开,接受员工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安全管理监督作用。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持续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等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向企业员工及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监督。同时,员工就履行岗位安全责任向企业作出承诺。

4、加大安全投入: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用好安全费用。安全费用必须专项用于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应急救援器材装备、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事故隐患评估整改和监控、安全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要严格落实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项目建设概算,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高危建设项目要依法进行安全和环保评价;继续坚持“科技兴安”战略,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技术保障体系,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

5、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制订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岗位员工落实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费用,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须按规定接受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新员工上岗前、转岗员工换岗前要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保证其具有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日常安全宣传教育,要及时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事故案例及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析与防范能力;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把先进的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之中,努力建设安全诚信企业。

6、加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监控预警:加强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并及时将重大隐患现状、可能造成的危害、消除隐患的治理方案报告上级单位和北京市相关主管部门;强化危险源辨识登记、安全评估、报告备案、监控整改、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和管理力度,设立危险源警示标志,并将危险源及有关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信息报告上级单位和有关部门,并进行必要公告;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的实时动态预警。遇危险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隐患出现事故苗头时,应当立即启动预案及预警预报,组织人员撤离、停止运行、加强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和事故损失扩大。

二零一四年

篇11: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关键在领导重视,核心在落实责任。落实领导公开接访、实行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抓业务是责任,抓信访也是责任;抓业务是政绩,抓信访也是政绩”的观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一是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根据上级要求和排班安排,每个工作日都安排党政领导干部到人民来访接待室亲自接待来访群众。接访领导在接访日尽量推掉其他活动和事宜,亲自去接访,与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处理问题,做到既挂帅又出征,确保人人得到及时接访、事事得到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上行。接访领导因事不能接访的`,提前调换和告知公众,领导接访时,所分管部门主要领导共同接访。 二是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一岗双责”,要像抓发展那样抓稳定,切实抓好分管的部门及所包单位的信访维稳工作。一旦发生问题,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亲自挂帅处理。对所包乡镇和分管部门发生的信访突出问题和隐患,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上级部门交办案件等,要亲自包案调处,做到包掌握情况、包思想疏导、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 三是信访领导小组、联席办成员单位要切实做好信访维稳问题的分析、研判工作,搞好全面调研和督导,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给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

 

篇12: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朔州市煤炭工业局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

今年以来,朔州市煤炭工业局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从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加大力度、严格考核、严格追责、及时公示等方面,多管齐下,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从组织上、制度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首先要求挂牌责任人做到“四个亲自”,即:亲自下井现场检查、亲自组织隐患整改、亲自研究资金投入、亲自狠抓责任落实。挂牌领导到煤矿检查后要有记录,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不得流于形式,确保挂到实处,确保责任到位。其次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推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标准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加强生产技术和现场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推进达标升级;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着力加强区队班组建设,落实班组长遇到险情第一时间组织撤人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大隐患整改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发现事故隐患,依法责令煤矿立即排除;重大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煤矿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止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督促煤矿企业落实隐患整改主体责任,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发现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要求限期改正。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涉嫌超层越界等严重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的,在依法处罚的同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加强对挂牌责任人的监督考核,对挂牌责任人不认真履职、不到矿检查的,给予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建立季度公示制度,对挂牌责任人的履职情况按季度汇总,于每季度在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全市各级煤炭部门按照“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原则,严明挂牌纪律,严肃责任追究。对挂牌责任人能定期到矿检查、认真履职尽责,所挂牌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与挂牌责任人无直接责任的,不追究挂牌责任人的.责任;对因挂牌责任人不能定期到矿检查,不认真履职,特别是对挂牌煤矿长期存在的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建设等问题失察,所挂牌煤矿由此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挂牌责任人的责任。有关挂牌领导及工作人员工作变动或更换的,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及时更换牌板进行公示。(编辑:麻洁琼)

篇13: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一、当前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 财务人员理财能力不高

受军队现有体制的影响, 消防部分财务人员流动性较大, 岗位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 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不强,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会管。现有财务岗位缺少学历高、专业技术强和经验丰富的人才, 很多财务人员未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和培训, 大大多是“半路出家”, 对会计专业知识一知半解, 对财务管理认识肤浅, 严重阻碍了部队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二是不愿管。部队基层人员由于人员配备不足、任务多、压力大, 许多人员身兼数职, 加之对后勤工作认识不足, 认为干后勤没有前途, 难出成绩, 升迁、获奖的机会少, 工作中缺乏进取心, 长期以往形成一种不愿管的状态。三是不敢管。由于我国长期的文化思想影响, 上级领导的权势、资历的高低在许多单位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财务人员怕得罪人, 不敢去管, 影响财务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2. 财务管理制度贯彻不到位

随着这几年财务正规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财经纪律秩序总体比较规范, 但是, 或多或少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有的单位支出随便性较大, 行政消耗性支出占总经费比例大, 用于形成战斗力要素的经费不够, 没有把有限财力向健全战斗力上投入;二是节约意识不强, 有些单位受市场经济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仍然存在“超预算、超标准、超财力”支出, 超标准接待、超标准购车、长流水、长明灯的现象屡见不鲜;三是重钱轻物, 有些单位物资购买随意, 出入库制度不坚持, 计价挂账制度不落实, 资产流失严重, 经费预算不能与资产预算相结合。

3. 现代审计技术应用不足

当前,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和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在财务的审计与监督过程中, 其技术与方法也同样有了提升。但是, 在部门单位中却仍然有以下几个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审计监督功效的有效发挥:一是系统设计不完善, 目前, 大多单位运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只是使财务部门脱离了原始的手工记账, 不具备财务分析与管理的功能;二是信息联动性不够, 现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只是财务部门使用, 事业部门仍然是停留在纸质凭证的使用, 财务部门通过凭证录入、记账、编制报表, 反映的已是过去的经济事项, 不能实时反映事业部门的资金使用状况。

二、加强消防部队审计监督的措施

1. 提升人员素质, 实现队伍专业化

人才的竞争在当今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部队建设和管理中也同样如此, 要实现部队财务管理的高效能, 培养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当务之急。

首先, 要高标准“选才”。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 不拘一格选人才, 将真正思想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原则性强、业务精通、热心财务的同志选拔到财务岗位上来。

其次, 要高质量“育才”。财经制度和财务法规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财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才能适应岗位要求。各单位应给财务人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 通过循环式轮训、网上施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 健全培训机制。

再次, 要高要求“管才”。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经得起“酒绿灯红”的考验, 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2. 完善制度, 实现管理规范化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导方针和保障, 在任何单位, 制度的完善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首先, 推行审计部门独立制度。为保障审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 树立审计部门在部队经济活动中的权威地位, 有必要将审计部门的行政领导权从后勤系统中独立出来, 使其成为后勤系统之外的具有独立审计监督权的机构, 直接隶属于各级党委, 或者直接隶属于上级审计机关, 实行垂直管理。

其次, 推行审计全程监督制度。一是要以预算为主, 抓好事前监督, 审查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 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立项依据、经费需求、效益分析等;二是要以经费支出为重点, 抓好事中监督, 审查经费支出过程中遵守财竟纪律的情况;三是是以检验为目的, 抓好事后监督, 审查经费使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效益的好差, 是否保证了重点方向、重点建设等。

再次, 推行审计监督信息化制度。审计监督要加快信息化、网络化的步伐, 建立实时审计信息监控体系, 开发日常监督分析软件, 使审计部门能够增强审计监督的时效性, 及时反馈审计主体单位纠偏改错。

3. 强化监督, 实现管理透明化

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去监督管控制度的贯彻实施情况。不仅要加强内部的监督, 也更要利用外部力量同时来监督, 使之更好地实行财务管理。

首先, 健全群众监督。多一分公开就少一分失误, 多一分透明就增一分制约, 因此, 在财务管理中, 要不断拓宽财务监督渠道, 除了党委、财务、审计监督外, 也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官兵比较敏感、群众比较关注的经费事项, 要坚持公开透明, 对经费的来源、用途、投向投量、请领条件、使用情况等, 根据经费涉及的层面, 利用党委会、办公会、干部大会等时机进行通报, 赋予官兵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 可以设立“举报箱”、“监督电话”等反映渠道, 随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 加强内部监督。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对其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 尤其是在重大项目的投资、大型贵重设备的采购等事项要提高警惕;二是对要离职的人员要坚持离任必审的原则, 对所有掌握经济权的领导必须经过离任审计程序, 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免的参考依据, 不要认为离任干部审计只是形式、走过场;三是加强对单位效益的审计监督, 注重加强对管理效益的评价, 确保经费保障的重点落实到基层建设和事业任务上。

篇14:严格落实政治责任

关键词:严格责任 替代责任 解释论 立法论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该法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该条是关于严格责任的一般规定。〔1 〕对于《侵权责任法》严格责任可能的具体类型,〔2 〕分别在《侵权责任法》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五章“产品责任”、第六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与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予以规定。

我国关于严格责任的立法模式具有独特之处,不同于德国的单行法模式,〔3 〕法国的一般条款为主的模式 〔4 〕以及日本的民法加特别法模式。〔5 〕我国的模式为由《侵权责任法》具体列举适用严格责任的类型,同时通过一般规定(即《侵权责任法》第7条)为特别法规定严格责任预留了空间。有观点认为,《侵权责任法》第7条中的“法律”应只指《侵权责任法》。笔者不赞同此种观点。笔者认为,此处的“法律”既包括《侵权责任法》,也应包括《侵权责任法》之外的其他法律,如果仅指《侵权责任法》,则第7条会使用“本法”一词进行表述。〔6 〕如果仅指《侵权责任法》之外的其他法律,则会使用“其他法律”一词。〔7 〕因此,第7条指称的“法律”即包括《侵权责任法》也包括《侵权责任法》之外的其他法律。当其他法律对严格责任有规定的,其规定可以适用。如《侵权责任法》第48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这就将关于此类事故的侵权责任指向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但是,《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原有的一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比如《产品质量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的适用产生问题。第一是新法与旧法的问题,当《侵权责任法》与旧法的规定相冲突的时候,如《侵权责任法》第41条规定,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时,赔偿范围发生冲突,姑且不论《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是否具有合理性,仅从法律适用的角度看无疑应该适用新法规定。第二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问题,当《侵权责任法》与旧法的规定不相冲突的时候,《侵权责任法》此时应被视为一般法,应该让位于特别法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司法解释也可以规定严格责任,〔8 〕这明显与《侵权责任法》第7条规定相左,第7条中的“法律”应指狭义的法律,也就是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

但对于上述列举的严格责任的具体类型,其归责原则是否均属于严格责任却存在较大争议,这对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造成了困扰。因此,厘清《侵权责任法》中的严格责任类型,具有积极的意义与重要的价值。

二、基本一致认同的严格责任类型

根据对我国相关学说的梳理,目前基本无争议的严格责任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在《侵权责任法》出台以前,《民法通则》第127条就已经规定了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其归责原则也采严格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8条规定,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对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同时该款的但书条款又规定了饲养人或管理人的抗辩事由,即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第82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除上述严格责任外,第80条又规定了绝对责任,即无抗辩事由的责任。〔9 〕而第81条对于动物园责任采用了过错推定责任。在美国法上,向公众开放的动物园也不负严格责任,仅负过错责任。〔10 〕因此《侵权责任法》关于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确立了两种归责原则,对于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为过错推定责任,而除此之外的为严格责任。对于此点,学界基本达成一致意见。〔11 〕

从比较法上看,动物责任基本被归入严格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法国民法典》第1385条规定了动物致害责任,起初法院将此解释为过错推定责任,但自19世纪后期开始,法院逐渐将其解释为无过错责任。〔12 〕《德国民法典》第833条和834条则区分了宠物类动物和日常用益类动物致害责任,前者采严格责任,后者采过错推定责任。美国法适用的是严格责任。而日本法对动物致害责任采过错推定责任,并实行举证倒置。〔13 〕

(二)环境污染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此规定,学说基本一致认为属于严格责任。对《侵权责任法》第65条的规定,我国学说通说认为属严格责任,〔14 〕加害人是否具有过错在所不问。

(三)高度危险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九章“高度危险责任”共有九条规定,其中有学者将第69条规定称为高度危险的一般条款。〔15 〕对于第九章的规定,学界基本认可属于严格责任。本章的规定体现了严格责任的核心理念,即对危险活动的规制。

(四)产品责任中的生产者责任。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属严格责任,虽然缺陷的存在一般表明了过错的存在,但是缺陷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即可能是生产者的过错所致,也可能并非其过错所致。但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受害人只要证明产品存在缺陷而不必证明生产者存在过错,对于生产者是否存在过错在所不问,因此完全符合严格责任的内涵与特征。

三、存有较大争议的严格责任类型

除上述几种责任类型外,以下几种责任类型是否适用严格责任则存在较大争议。

(一)替代责任是否属于严格责任?

在《侵权责任法》中,替代责任主要包括两种情形,即监护人责任与雇主责任。

1.监护人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据此,学界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监护人责任为严格责任,持此种观点的学者有王利明教授,〔16 〕江平教授,〔17 〕奚晓明法官,〔18 〕王成教授,〔19 〕张民安教授 〔20 〕等。但王利明教授同时认为从立法论的角度看我国应采过错推定责任。〔21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监护人责任为过错推定责任并以损失的公平分担为补充。持此种观点的学者有杨立新教授,〔22 〕杨震教授 〔23 〕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监护人责任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无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一方面监护人能证明尽到监护职责的,只能减轻责任不能免除责任,这不同于过错推定。另一方面,监护人如尽到监护责任,可以减轻侵权责任,这也有别于无过错责任,〔24 〕这种观点实际对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并未给出明确解说。

从比较法上看,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严格责任以及荷兰创立的分段混合模式四种类型。其中采用严格责任的有法国和美国少数州等。早期法国将民法典规定解释为过错推定责任,早期的司法判例也采取类似态度,甚至到今天法国主流学说依然坚持过错推定的观点。但是法国司法判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放弃了传统观点,改采严格责任。〔25 〕而美国大多数州采过错责任,仅有少数州的制定法或普通法认为监护人责任是严格责任,路易斯安那州是采用严格责任的代表。〔26 〕

采过错推定的则有德国和日本等。但是日本司法实践中甚至其民法典实施100年以来尚无认定监护人不存在过错的判例,其实际效果与严格责任无异。

采过错责任的有奥地利及美国的大多数州。奥地利民法典规定监护人责任采过错责任,只有受害人证明了监护人在履行监督义务时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监护人才承担责任。〔27 〕美国大多数州的监护人责任也为过错责任,父母就其未成年子女的侵权行为建立在父母个人过失行为的基础上。〔28 〕

《荷兰民法典》创造性的采用了分段混合模式。该法规定,未满14周岁造成他人损害,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严格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造成他人损害,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已满16周岁至17周岁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过错责任。〔29 〕

我国台湾地区对监护人责任的立法具有特色,即监护人承担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同时负担衡平责任,当受害人不能依过错推定责任追究监护人责任时,法院可以因受害人申请斟酌行为人、监护人与受害人的经济状况,令行为人或监护人承担全部或者一部分损害赔偿。但在我国台湾地区司法实务上,也仅有两则监护人举证无过错而免责的案例。〔30 〕

从我国立法的历史源流看,早在《民法通则》第133条就对此进行了规定,《侵权责任法》第32条的规定是对该条规定的继承,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对《民法通则》第133条的理解也产生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属严格责任,包括刘士国教授 〔31 〕和张新宝教授 〔32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是过错推定责任加公平分担责任,杨立新教授持此种观点。〔33 〕而从当时的实务案例来看,基本倾向采用严格责任的理论。

从解释论而言,《侵权责任法》中的监护人责任应为严格责任。该法第32条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在此并不问监护人是否有过错。同时该条又规定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这是对减轻责任的规定,并不涉及归责原则的问题。因此,从解释论角度看,笔者赞同监护人责任为严格责任。

但从立法论而言,笔者却支持采用过错责任,并在一定情况下辅之公平原则。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被监护人致害责任可能是双方事故也可能是单方事故。〔34 〕在单方事故的假设下,如果采取严格责任,由于监护人无论如何作为均要承担责任,因此虽然可以引导监护人采取合理注意水平,但是也会存在监护人为防止承担责任而对被监护人行动过分约束的负面效应。而如果采过错责任,只要监护人达到了理性人的行为标准就可以不承担责任。与严格责任相比,同样可以激励其积极履行监护职责从而使得自己的行为标准到达理性人标准,而且不会产生过分约束被监护人的负面效应。因此在单方事故的假设下,采用过错责任优于严格责任。

在双方事故的假设下,采严格责任也会引导监护人采取合理注意水平。但由于严格责任下受害人的注意水平高低并不影响获得赔偿,因此难以激励受害人采取合理的注意水平。但若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如果监护人未达到理性人标准则要承担责任,因此监护人会被引导采取合理注意水平。而一旦法院认定监护人达到理性人标准则受害人必须自己承担损失,所以对受害人而言同样具有施加合理注意以避免损失的激励。因此在双方事故的假设下,采用过错责任仍然优于严格责任。

与雇主责任相比,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实施监护是一项法定义务,其通常并不能获得如同雇主一般的法律上利益。雇主责任通常与经营行为相联系,且通常借助雇员实现自己经济利益,因此也不宜让监护人同雇主一样承担严格责任。而且,如采取过错责任,与严格责任相比可能会控制诉讼的数量,因为严格责任下被害人的诉讼成本相对较小,胜诉几率更高,因此诉讼的动力更强。

综上所述,过错责任较严格责任在监护人责任问题上更具有优越性。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中,民事案件的处理要综合考虑天理国法和人情,而公平原则的适用属于人情部分。〔35 〕在某些特别情况下,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由此实现利益平衡,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

2.雇主责任。对于雇主责任,多数学者认为属替代责任,但也有学者主张使用人责任并认为其属于自己责任而非替代责任。〔36 〕还有学者认为,雇主责任不完全是替代责任,也不完全是自己责任,而是两者兼而有之且从总体上应为自己责任。〔37 〕笔者认为雇主责任是否属于替代责任需要区分情况。如果实行严格责任,则是以替代责任为主兼有自己责任。反之如果实行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则是以自己责任为主兼有替代责任。无论在解释论或立法论的角度,笔者都赞成雇主责任为严格责任,雇主责任是以替代责任为主兼有自己责任的责任形态,而其中主要的法理基础为替代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第35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对上述责任的称谓,有雇主责任、〔38 〕使用人责任 〔39 〕等。笔者倾向使用“雇主责任”一词。对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存有两种观点。多数人认为属于无过错责任,如江平教授、王利明教授、王胜明先生、奚晓明法官、杨震教授、王成教授、张民安教授等。也有观点认为属于过错推定责任,以杨立新教授为代表。〔40 〕

从比较法上看,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三种模式。其一,过错责任。德国、日本和瑞士采此模式。《德国民法典》第831条规定雇用人仅在未尽到必要之注意义务的方才承担责任。《瑞士债务法》第55条和《日本民法典》第715条都做了相同规定。其二,严格责任,包括法国、意大利和美国。《法国民法典》第1384条第5款规定:“主人与雇主,对其家庭佣人与受雇人在履行受雇的职责中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意大利民法典》第2049条也与此相仿。在美国,雇主责任多称为Respondeat Superior,是替代责任的一种,归责原则采严格责任,这已在各州法律得到广泛应用。〔41 〕其三,过错推定责任加衡平责任,我国台湾地区采用此原则,〔42 〕但在台湾实务上至今未见雇用人举证成功而免责的案件。〔43 〕

从解释论角度看,《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35条的规定当属严格责任,只要雇员因执行工作任务或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雇主就应该承担责任,在此并不问雇主过错,这完全符合严格责任的内涵。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对雇佣责任主体范围的界定上,应当对替代责任意义上的雇主和雇员采取广义的理论。〔44 〕据此《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35条都应该纳入雇主责任而不应该相区分。

从立法论的角度看,雇主责任主要是营业主体责任。雇主责任采严格责任或者过错责任均可以引导双方当事人实施合理注意水平,但是严格责任还有一个独特功能,即可以引导和激励雇主通过购买责任保险来分散潜在的赔偿风险,相对于加大注意程度的投入和商业经营活动受限的成本,购买责任保险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况且,雇主可以通过定价机制将保费分散。此外,雇主通常借助雇员实现自己经济利益,其既然具有利益让其承担责任也具有正当性。因此,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确定为严格责任是最优选择。

笔者认为替代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归入严格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替代责任一词并非与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对应的概念范畴,而是一种与自己责任(或称直接责任)相对应的责任形态。欧洲侵权法小组制定的欧洲侵权法原则在责任基础一编将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替代责任并列,也体现了这种思想。〔45 〕我国替代责任中的监护人责任和雇主责任也无必要拘泥于全部归入严格责任。从解释论的角度看,替代责任中的监护人责任和雇主责任皆属严格责任,但从立法论角度看,监护人责任采过错责任并辅之公平责任,而雇主责任采严格责任才是更优选择。

(二)机动车事故责任中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责任是否属于严格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48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这实际上将此类责任的法律依据指向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机动车之间的事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此基本不存在争议。但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存在较大的争议。据笔者归纳,大致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属严格责任,认为机动车一方即使无过错也要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责任恰恰符合严格责任的内涵,包括江平教授、王利明教授、奚晓明法官和杨震教授均持此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属过错责任加过错推定责任。其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损害适用过错推定责任,财产损害适用过错责任。〔46 〕杨立新教授持此种观点。第三种观点认为属过错责任,其中机动车一方即使无过错也要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责任只是向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倾斜。〔47 〕王成教授持此种观点。第四种观点认为是过错推定责任与严格责任的混合责任,其中主要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同时机动车一方还要承担一部分严格责任,机动车一方即使无过错也要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责任,这一规定便是承担的严格责任的体现。〔48 〕

从比较法上看,美国和英国采过错责任,均认为驾车不属危险活动而属通常活动。大陆法系则多采严格责任,其理论基础是危险活动和支配利益原则,包括德国、法国和日本均采严格责任,而我国台湾地区采过错推定责任。〔49 〕

从解释论的角度看,笔者支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严格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这是过失相抵规则应用于严格责任的体现。〔50 〕即使机动车驾驶人没有过错的,也要承担赔偿责任,但责任不超过百分之十,这是关于赔偿限额的规定,更直接说明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严格责任。

但从立法论而言,笔者却赞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过错责任并兼采公平责任。支持严格责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报偿理论、危险控制理论和危险分担理论。其中报偿理论认为机动车一方享受了利益因此要承担风险。危险控制理论认为机动车一方能够控制危险因此需要承担严格责任。而危险分担理论认为机动车责任可以通过保险予以分散,因此应承担严格责任。笔者对上述理论基础表示质疑。首先,机动车的使用与法律上的利益难以划等号,机动车的使用只是日常生活的正常普遍行为之一,并不具有特殊利益。中国的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汽车社会逐步形成,机动车已从奢侈品逐步成为生活必需品,因此报偿理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情况,不具有说服力。其次,交通事故危险的避免需要双方协同合力,并非仅有机动车一方能够控制危险。在我国现实状况下,危险控制理论也不具有说服力。最后,危险分担理论认为机动车责任可以通过保险予以分散,但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也可以通过意外伤害险予以分散,因此该理论的论证不具有说服力。笔者之所以赞同采过错责任,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第一,交通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体参与的,良好交通状况的形成,需要多方协力,仅仅一方的努力不可能形成理想局面。第二,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全是机动车一方原因造成的,往往是多方合力所致。在我国目前现实情况下,机动车一方的原因导致事故确时有发生,但由于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违反道路法律法规行为导致发生事故的也不在少数。正如有的学者所称,采严格责任对公民交通法规意识的养成极为不利。〔51 〕第三,从预防事故的角度看,如采用严格责任虽可引导机动车驾驶人采取合理注意,但却无法引导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采取合理注意,但采过错责任却可以引导双方采取合理注意从而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第四,我国汽车日益普及,汽车社会正处于形成过程之中,汽车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生活的日用品,同等看待汽车与其他高度危险作业是不适当的。〔52 〕在此社会背景下,采严格责任已经丧失了正当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应以过错责任为主同时兼采公平责任。

(三)产品责任中的销售者责任是否属于严格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对生产者责任的规定,对此基本一致认可为严格责任。第42条规定:“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关于销售者责任的规定。单从《侵权责任法》第42条规定看,销售者责任属过错责任,〔53 〕因为该条的构成要件之一是销售者的过错。但《侵权责任法》第43条规定又赋予受害人选择求偿权,生产者和销售者须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而且第43条未要求过错要件,于是销售者责任的归责原则争议由此产生。从历史沿革来看,《侵权责任法》第42条的规定基本继承了产品质量法第42条的规定,而《侵权责任法》第43条则基本继承了产品质量法43条的规定。有学者主张销售者责任属过错责任,但更多学者主张销售者对受害人与生产者承担连带的严格责任,而在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内部责任分担上,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54 〕

从解释论立场看,笔者赞同双重责任论,在解释之时须将《侵权责任法》第42条和43条相连接并做整体解释,销售者对受害人与生产者承担连带的严格责任,而在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内部责任分担上,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2条与第43条是一个整体,具有前后相接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在解释之时将两者割裂,将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立法论立场看,本质上销售者责任属过错责任。由于销售者对于产品内在质量并无控制能力,对其配置严格责任无任何引导作用,也无益于事故的减少。但是,消费者受到损害后,直接找生产者索赔存在诸多难题,尤其是如果生产者位于外地甚至海外,消费者的求偿将会遭遇实际困难。而现实中销售者一般与生产者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对于大型零售企业来说,甚至对生产者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基于现实的考虑,让销售者对外与生产者承担连带的严格责任是理想的选择。但是,这种法律技术上的处理并不能改变销售者的过错责任的性质,因此当销售者无过错时,赋予其追偿权是必要的。

四、结 论

上一篇:外发加工简单版合同下一篇:特训营结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