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理想的中学生

2024-05-23

做一个有理想的中学生(精选10篇)

篇1:做一个有理想的中学生

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学生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接下来我要演讲的主题:我的理想。

理想是什么?我认为理想是人们为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目标和想象,但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也应该为理想而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努力工作!

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瘦。是这样吗?是的,有时现实是残酷的,因此才有那么多人怀才不遇。

但是你愿意被残酷的现实打败吗?你甘于平庸吗?即使你不想平庸,你有没有为之奋斗过?现实,很多人都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

然而,我不愿意向现实屈服。在我第一次高考失败后,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进入我理想的高中。当我进入高中,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进入我理想的大学和我的专业。

虽然我是一个胆小的男孩在初中,我的老师问我回答一个问题,我会脸红,但我决定在高中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所以我成为了一名学生会干部,我得到了锻炼,我变得不再胆小,我变得更加勇敢。

在高中,我为我的大学,我的生活和职业设定了目标。在大学里,我想成为一名班长,一名学生会干部,未来成为一家公司的CEO,未来成为一个不屈的人。现在我已经实现了一些目标。

在大学里,我抓住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我又长大了很多,因为我一直在为我的理想努力。

成长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我不是打败了,这一切都源于我的理想,因为我有理想,所以我有一个方向,因为我有一个方向,所以我不感到困惑,因为我不困惑,所以我一直朝着理想的方向,一直在增长。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很容易感到困惑和沮丧,但每当我感到现实的压力,我会认为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所以我要为我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而奋斗,努力工作,我不能迷茫,我不能消沉,我要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事业,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立足。

虽然我现在就读的大学不是理想的大学,但我并不气馁,也没有放弃现在和未来。我始终保持着我的激情和活力,因为我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相信理想可以给我走向成功的方向!

篇2:做一个有理想的中学生

石山中学九(4)班李莹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我们曾经学过著名诗人流沙河的一篇名叫《理想》的诗歌,里面曾这样来说,理想是什么?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从这段话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

俗话说的好“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一个人要是没有了理想,即使活到一百岁也是漫无目的的活;一个人要是有了理想,即使生命很短暂,他的人生也会变得很充实。对于我们为什么要树立理想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个人过来问 :“你们在干什么呢?”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在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很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绘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面两个人的老板。第一个人“没好气”的回答。他只是看到眼前,只感到自己工作的劳累,工作的无趣,对这份工作,也就没有了丝毫的乐趣。第二个人“笑”着回答。他能从手头的工作——砌一堵墙,想到了由每一块砖和每一堵墙构成的高楼。他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整体的认识,而不单纯是砌墙。因而他会在工作中得到无穷的快乐,他能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享受其中的快乐,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也提高了自己价值。第三个人“哼着小曲,笑容灿烂的回答”。他由手头的砌墙工作想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边认真地做着,一边美美的想着。他的心中有理想,于是他就会为这座“城市”不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终于成为前两个人的老板,他将心中想的变成了现实。

那么,我觉得我们的学习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每天一清早爬起来,匆匆吃好饭就投入学习,一天七八节课,还要早中晚的自习,晚上还要夜自修,作业今天做完了,明天又会有新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吗?累不累?说实话:辛苦,累。但如果你仅仅看到这一点,那么你将会和第一个人那样,只会在“辛苦、累”这些字眼里体会人生的烦恼,你将永远无法体会学习中的快乐,你的人生将是单调的,无趣的。

在我们中间,也有很多同学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为之而努力学习,扎实地求知,他

们将学习看做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必经之路。多学一天,离他们的理想更近一步,由此学习在他们眼中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们也从学习中品尝到别人无法体会的乐趣,他们的人生因此而充满光辉。

同学们,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妨也像第三个人那样,认真地做,美美地想,树立远大目标,并能为之锲而不舍的拼搏,我们心中的“美丽城市”一定会傲然矗立。

当然,理想的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个艰苦的奋斗的过程。孤独、寂寞、挫折、打击更是常伴我们左右。《孟子》中说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们不能因为苦而退缩,不能因为太累而放弃。有理想的人千万别轻言放弃,不要总认为理想离我们太远,有一句名言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理想只有在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能实现,努力吧,我的伙伴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篇3:做一个理想的教师

这是朱永新老师的一篇题为《老师的目光》的散文。朱老师在谈到“理想的教师”时说:“理想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 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朱老师主张中国要启动一项教师读书工程, 老老实实, 踏踏实实, 认认真真地一本一本去读。阅读就是知识的源泉, 如果没有源头, 就走不了多远。

读书, 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 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阅读是一种生活;阅读是一种品质;阅读是一种思索;阅读是一种解脱。

我觉得理想的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理想的教师要学会规划自己。教师的规划是教师专业的生涯设计, 教师的规划就是对教育人生的成长设计。它是教师发展的指南, 是教师成长的方向。规划蕴涵着思想, 蕴涵着价值, 蕴涵着动力, 蕴涵着自我期待和希望。包括专业精神形象、专业生存方式、专业发展目标的设计。

理想的教师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你要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 你就该健健康康地活着!你要是真的关爱自己的健康, 你就该每天对着镜子朝自己笑一笑, 每分钟都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每每在忙碌之后做些对自我生存方式的反思, 感觉自己好像少了许多血气方刚, 少了很多激动。

理想的教师更要有幸福的体验。感伤不是一种发泄, 而是一种反思, 一种追问, 更是一种追求, 是对教师的幸福与教育的快乐的追求。幸福是一种体验, 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 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教师的幸福从理解与尊重中来, 从仁爱与豁达中来, 从沟通与合作中来, 从反思与研究中来。

教师需要理想, 更需要信念。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 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 感受教育的幸福。

篇4:做一个有精神理想的人

过去人们把儒学看做一种政治学说,一种封建社会的统治学说,认为它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所以要把它否定。在我看来,儒学的核心不在于统治的学问而在于做人的道理。儒学讲的是人生的学问,所以今天我们要传承、弘扬儒学的优势。其中,最主要的也是做人的道理,这是儒学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人生的问题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青年人非常关心、经常思考的问题,所以我谈一下自己对儒学和人生的一些思考。

当然,儒学讲关于做人的内容很丰富。我把它分成了三个方面:首先是人生理想,也就是立志。人总要有一个目标,即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怎样度过一生,这是人生理想的问题。其次是做一个理想的人,在道德上有系统的要求,即一个理想的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是修养问题,就是怎么去做才是一个理想的人。这不是天生的,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去实现。

立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就只有一个追求——考大学。在考上大学前,他们会牺牲很多东西,愿意吃很多苦。那么,考上大学对于一个人来说算不算立志呢?算不算一个人生目标呢?后来,他们成长后发现,不是。这些说明什么?考上大学只是一个阶段达到的具体目标,对人的整个人生来说,并不是全部。当然,也有很多学生考上大学后还有目标。有一次,我听一位中学教师讲,他有名学生原来学习很好,后来受到一点挫折就自杀了。这名学生在遗书上说,他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了有一份好工作。这是他给自己设计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显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生目标,而是一个很低的、很浅的目标。结果,遇到挫折就感觉自己考不上一所好大学,生活没有意思了。这可能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他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浅,想的就是如何能够有一个物质上比较好的生活。也有不少学生有很高的志向,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要成为一个名医,要能够在自己的专业上作出成就来。像运动员,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立志要拿金牌。生活中,许多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进行着此类的规划。

我们看看儒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孔子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是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和坚毅的品格,读书人肩上担子很重,要把弘扬“人道”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死而后矣,不亦远乎”不是说只做一天、两天,或到毕业、退休以后就完了,是要“死而后矣”,即一辈子都要做这件事,这是读书人一生的使命。这才是任重道远。孔子的一名学生问:“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理想的人?”孔子就说:“你要修己以静,不断地修炼自己,最终才能成为理想的人。”学生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己以安人,要先把自己修养好了,然后才能让别人也感受到。”学生再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要修己以静,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人道”。有知识的人要按这样的标准来修养自己,同时又要推广开来,使得别人、使得老百姓、使得天下人都能够安居乐业。上面的内容可以归结到一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要为一个理想的社会而奋斗终生,这是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从道德上讲,立志要努力做一个好人,而不能一味地追求个人物质生活的好,这是中国儒家一个最基本的思想。立志不是追求个人如何能够做出一些成就,而是能够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爱别人,爱百姓;立志不是仅仅考虑个人的需求,而是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群体,为社会,为民族,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有些人问我,儒学是不是不讲个人,只讲群体。这是一种误解。中国人很重视死后要留下一个好名声,这是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就像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论语》里有一句话评价了三个人,或者说是两种人:一个人是齐景公,他每次出门都是一万辆兵车的规模,但当他死的时候老百姓说他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地方;另两个是伯夷、叔齐,他们兄弟两人是殷商的后代,后来因为王位就跑到了周的领地去了。后来,武王把殷商灭了。伯夷、叔齐躲到山上,吃野草为生,不为武王服务。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两个人是失败者,但是孔子却说他们两个人的品质是值得称赞的,是为老百姓所称道的,因为他们讲气节、有道德。这是孔子对人的评价,他不是按照人的财势、地位,而是看他们留下的是什么东西,看老百姓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孔子看一个人的价值,就是把它放到老百姓那杆秤上去称一称。孔子就很赞扬伯夷、叔齐的气节,他们也被视为中国人有气节的典范之一,他们的精神、道德永远地流传在了世间。在此,就涉及怎样看个人、群体与社会的关系的问题。中国的传统不是只看重个人的价值,而是与造福社会、造福百姓以及历史进步联系在了一起。这里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孔子提出的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要把精神生活放到第一位。怎样处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怎样生活在社会中,怎样处理社会道德的规范,这些问题都属于人的精神范畴,不是由人的生物性本能所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所以,学会做人,就要努力提高精神素质,把理想追求放在精神生活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道理是要我们放到生活中去慢慢体会的。儒学的特点也正在这里,它不是一个纯粹的逻辑理论体系,而是一个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体系。比如说,我们看到了许多风云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我们怎么评价他们,不就是看他们生前的贡献吗?有的人被世人称颂,他的精神、事迹永远流传;有的人走了就走了,无声无息。这些是老百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真正的评价是在老百姓心中,所以说他们的心里都有数。古人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古训完全可以和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但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靠人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去理解。

在儒学中,怎样看待人生的价值有两个基本的问题:一个是怎么处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一个是怎么处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同时,这些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上,古人也给了我们借鉴,在处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时,我给它取名叫“群己统一”,即不能一味地追求个人的利益和个性的发展。个人的生活和发展都是离不开群体的,所以儒家主张要把个人放到群体中间去,在群体的发展中作出贡献,为子孙造福。

在第二个问题方面,就是要把精神生活放到第一位,就是要把“义”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物质生活放在第一位。其实,这两者是统一的。如果你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认为,人的发展都要在群体中实现并完成。以天下为己任,就充分体现了这点。从林则徐的硝烟精神,到长征精神,再到我们的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这样的精神的核心支柱是什么?就是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我认为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最精髓的思想之一。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会有新的内容注入,但是都离不开传承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是永远存在的,没有了它就没有了我们完整的民族精神。

如果大家都考虑个人利益,我们怎么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我们不能让企业家不赢利,但在赢利的同时也要更多地考虑回报社会。如果我们能将优秀的传统思想发扬,对于改善现代社会的弊病会起很大作用。孔子“励学、励言、励行”的思想是在不断发展中得到充实的,是对社会的奉献。怎样让自己的言行得到历史的承认,得到老百姓的承认,长久地造福于后代?就是要坚持集体主义和崇高的精神世界,真正的不朽就是要做到这两点。这是我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有人说做到上述这些应该很难,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就儒学来说,它有很高的思想,所以对于做人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很高的思想、很高的要求,根基都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从伦理出发也会发现,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准则,例如最简单的就是要从见义勇为做起。所谓“见义不为者,无能也”,看到该做的不做,是一个懦弱者,是一个胆小鬼,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在公交车上让座。绝大部分的人都觉得给老年人让座是对的,但还有一些人做不到,所以就是道德的缺失。一个人连这样一件小事都做不好,还怎么去做大事呢?所以我强调从见义勇为做起,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见义勇为不一定就是要献身大火、舍己救人。这样的事情发生得越少越好。所以我说不要要求那么高,只要能把自己身边的每件小事做好,就是一个做人成功的人。红灯停,绿灯行,哪怕没有车你也不要过马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了,也不会发生那么多车祸。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去一步步地做,去体味儒学的精神。讲物质利益,也是要以“义”为中心去获得利。

在这里,我想讲一讲文天祥,他就义后被发现在他的腰带上写着一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逆境所以铭志,而后对己无愧。”他的舍生取义告诉我们,只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他没有因为被俘虏了,就投降了,就出卖了自己的祖国,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放弃自己的理想,虽然最后就义了,但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不要把舍生取义看做一件很悲壮的事情,认为自己一定要作出很大的牺牲,才算真正做到了,好像自己只是为了做这样的一件事情而活着一样。对群体的贡献和自己人格的追求是完全统一的,所以小事情亦然。

最后,我用四句话来说明怎样做一个有精神理想的人:一是人要立志;二是人要有道德;三是人心中要有他人;四是人要知耻,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现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等团体理事。本文由刘丽婷、李莹、叶正国根据钱逊教授讲座录音整理而成,有删节。)

篇5: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民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基,怀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

科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这段话生动地指出了职业理想和信念追求与事业成功的关系。确实,只有那些具有崇高教育理想和远大抱负,并能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工作的教师,才能享受到事业成功的喜悦。教师对教育理性和信念的追求决定着其一生事业的成败。

理想是人们以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为依据,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则是人们在最某种理想的长期追求实践中形成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它是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的有机结合。

理想、信念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三尺讲台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每一个教师都负载着民族的希望,都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现实的教学工作之中。

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老师,最起码要具备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有人说,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友善、温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我时常提醒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充满爱心和信任,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努力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我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有爱才有责任。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我要进一步坚定崇高信念,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我会以“传道”为第一责任和使命,为孩子点燃更灿烂的梦想,为国家和民族贡献更多正能量。

篇6: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好教师-

李亚秀

2016年6月7日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只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好的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是有家国情怀的,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基,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科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这段话生动地指出了职业理想和信念追求与事业成功的关系。确实,只有那些具有崇高教育理想和远大抱负,并能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工作的教师,才能享受到事业成功的喜悦。教师对教育理性和信念的追求决定着其一生事业的成败。

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老师,最起码要具备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有人说,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友善、温情的,透着智慧、透着真情。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篇7: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作文

人活着,要有理想才行。因为那样才能活得有意义,才能活得充实。如果没有理想,就会精神空虚,无所作为。

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就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她是个残废人,五岁时由于生病,造成身体三分之二的部分失去知觉,她没进过一天学校,但却学完了小学、巾学全部课程,自学了英、德、日等儿种外国语,翻译了十儿万字的外文著作,还自学了医学,为群众治病达一万人次多。一个残废人,做出了如此巨大的成绩,她经历的`艰难险阻是可以想象的。是什么精神力址支持她这样做呢?这是因为她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有为人民服务,使别人得到幸福的美好愿望。正是这种理想,使她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使她生活得那样充实,那样有意义。

但也有些比张海迪的条件不知好多少倍的人,由于没有理想,因此觉得生活非常没意思。我认识一个女青年,她的父母是干部,她自己也有工作,家里生活条件好得不得了,什么“机”都有。但她却老对我说:“生活真没意思,太没意思了!”她不专心工作,每天只去工作单位转一下就算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扮,看电影,听外国歌星的唱片,以此来消磨时间。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生活给予她的是那样多,但她给社会什么了?没有,一点也没有,她只使人们感到痛心。

由此可见,理想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人的客观条件再好,没有理想,也是无用的人,最终很可能被社会所抛弃;一个人即使客观条件不好,只要他有理想,就会有所作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篇8:做一个有理想的中学生

1 走进学生, 是产生亲和力的开始

了解学生, 就要了解学生的现在、过去, 了解他们的家庭、朋友,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 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尽快了解和掌握笔者所带班级新生的基本情况, 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开学时做好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了解每位学生入校前的情况。学生报到入班后, 开展“一分钟即兴演讲”, 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二是深入学生宿舍, 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学生。三是严格检查学生晚自习并与学生谈心, 接触学生。四是召开班会熟悉学生。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 笔者大多都是利用中午、晚上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进行的。通过细致入微的了解, 对每位学生的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比如说, 哪些学生家庭困难多, 生活条件差;哪些学生学习态度好;哪些学生学习抓得不紧, 底子差;哪些学生宿舍卫生做得好;哪些学生思想压力大, 适应大学生活慢等情况。有了这些具体的了解, 笔者也就有了下一步因材施教的依据, 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对优秀学生予以表扬, 对困难学生予以帮助, 对进步学生予以鼓励等。

笔者所带班有位女生是班里的组织委员, 平时学习态度很积极, 但有段时间, 笔者发现她变得不爱说话了, 上晚自习经常在座位上发呆, 她的舍友也说她成天抱着手机, 心神不宁。掌握这些情况后, 笔者心里很焦急, 便找机会让她帮自己整理东西, 借机和她一起吃饭, 找她谈心, 终于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她在上高中后才知道自己是父母领养的孩子, 但家里父母和哥哥对她一直很好, 她过得很幸福, 但就在不久前, 马上要大学毕业的哥哥因为车祸做了很大的手术, 右眼几乎失明, 她的父母精神近乎崩溃;她不想上学了, 不想再花家里的钱, 只想回家帮助父母和哥哥, 但她的父母却坚持要她完成学业, 所以她一直处于矛盾和焦虑之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 笔者就和她心贴心的交流, 帮她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以后的希望等, 并在助学金的评定上对她予以重点帮助。现在, 她不仅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通过了专升本考试, 在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2 平易近人, 是产生亲和力的基础

班主任工作做的越久, “教师本位”的心理就越严重, 而克服它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理置换”, 即尽可能地“蹲”下来, 设身处地的以学生的眼光和角度来看问题[2]。因此, 作为一名班主任, 要有民主精神, 能平视学生。那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管理办法很容易被学生拒绝在“心门”之外, 尤其是现在的90后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思想大胆、信息灵通, 不乐意经常地处于被“严管”的位置, 对强加的思想多半有抵触, 即使有时表面接受, 内心也会忿忿不平, 长期下去就会累积出负面情绪, 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所以, 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一种信任。与学生平等相待, 学生自然就能够亲近教师、接纳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笔者很推崇换位思考, 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当中, 笔者始终想着“假如我是学生”、“我的大学生活”这两句话, 这使自己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 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尊重, 少了一份指责。

此外, 笔者还珍惜每一次班级活动的机会, 与学生共同策划, 甚至与学生共同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比如诗歌朗诵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在排练休息时, 与学生轻松地聊天、谈家常, 使学生在接纳教师、信任教师和亲近教师的同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 也使笔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全方位做好班主任工作。

3 赏识学生, 是产生亲和力的条件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就看你会不会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人都喜欢被表扬, 优等生需要表扬, 后进生更需要表扬。其实每位学生身上都有许多优点, 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 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要善于给他们以信任, 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 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

此外, 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 笔者还深深地体会到,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比如学会给学生“精神糖果”。作为一名班主任, 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 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以身作则, 是提升亲和力层次的前提

班主任的身教胜于言教, 其道德修养、言行举止、行为处事等对学生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我们常说的“累坏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时时处处都要以身作则,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比如说, 要求学生不迟到, 笔者每次开会都会提前到;要求学生讲礼貌, 笔者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文明;要求学生品行端正, 笔者就率先垂范, 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学生努力学习, 笔者就坚持不懈地“充电”;要求学生诚实守信, 笔者也注意讲究信用, 只要自己承诺的事一定做到。以身作则产生的亲和力使班主任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 使班主任成为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学生效仿的榜样, 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受到班主任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5 爱字当头, 是增强亲和力的催化剂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笔者深刻理解和领会了这句名言, 感受到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爱学生如弟妹, 这是笔者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要适时恰当地表达自己内心这份诚挚的情谊, 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师生之间温暖的关心之情、关爱之意。每逢学生生病, 不管白天黑夜, 不管刮风下雨, 笔者总是及时赶到, 第一时间陪护学生看病, 为学生垫付医疗费用;当有学生遇到苦恼和烦心事时, 笔者总是耐心倾听, 投入地为他分析原因, 替他出谋划策;笔者经常像家长那样嘱咐学生随时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注意调节心理。在真诚的相处中让学生感觉到笔者就是他们的亲人, 就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

亲和力是一种吸引力, 更是一种美, 一种和谐之美。班主任具有了亲和力, 全班才能亲如一家、和为一体。班主任的亲和力, 是师生关系的粘合剂, 是师生感情的润滑剂。建立在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上的班主任的亲和力[3]必然让学生敬仰, 进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关键词:亲和力,班主任,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晓蓉.医药高校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4) :333-334.

[2]许有伟.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12) :114.

篇9:做一个有爱心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爱心;良心;社会;好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05-01

爱,就是生活,一个人爱的经历越深刻,他就越深刻的活了一场。一个人,除了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友人的爱以外,就是对其他人的爱了,这被称之为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便是一个冷漠的人。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很冷漠,老人摔倒了没人去搀,孩子被压了,也没人去扶。还有人说知识分子作为这个社会的主力,本应在社会中承担很重要的角色。可是现在的大学生责任心却不强,社会责任感也不强,大学生真的那么差么?2012来了,大学生们,该怎么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可以很肯定地说,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几个人能有周恩来当初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了。很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被父母,学校,社会教化的全是为自己的未来而读书。说的是什么现实的目标,金钱的目标,全都是胡扯。考证热,考研热。研究生,研究生这仨字有那么简单么?研究生,MBA,硕士等的种类的学位,求知欲望早被求职欲望取代。中国自开始招收研究生的1984年的2.3万人到2011年的49.5万人。有多少研究生是为了找个安定点的工作而考研?不少大学生说这是现在这个社会造成的。然而这就是原因么?你们走向过社会么?仅凭别人说的某些困难的话你就那么相信?一个人不亲自去社会尝点苦头,疯狂一下,你老了以后能“知天命”,“不惑”么?就算那个时候你“知天命”了,你也不是知道自己的天命,自己的不惑。还有人说我们没有物质基础,自己都还没有富足,怎么关心别人,兼济天下?倒是现在社会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有些人还是活的那么“穷”,是心穷吧!这些不是原因,奉献不一定是物质的,帮助不一定是给予的。就比如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你接受他的一个拥抱,一个握手,这就是关怀。

然而现实是我们过于敏感,过于胆怯。我们怕了,我们怕身边的这些骗子,我们无法真正看清谁是无辜的,因而我们便一再的视而不见。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一句话:宁可错帮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也许你用心帮助过一千个人,也许其中有999个人是你所谓的来骗取你的同情心的骗子,但是其中也许有一个人他是真正需要你的帮助的,你的帮助或许是对他来说就是新生。你给了他一根火柴,就等于重燃了他的生活。有人说大街上乞讨的人很多都不是真正的穷人而是骗子,车祸现场倒在地上的很多都不是真正起不来的而是骗子。那我想问:假如你知道那个人不是骗子,你会不会帮助他?我肯定的说:你不会。因为长时间的回避这个问题已经让大家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云。我们变得极其警惕,极其不淡定。本应最有冲动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青年——大学生们,现在变得“全然不闻窗外事”。不管他人的事情。同样的,他们也是害怕。新闻中报道有个叫潘跃昀的人,在开车赴朋友婚宴的路上,碰到遭土方车碾轧的一个4岁小女孩。她父亲在这场车祸中丧生,小女孩的右脚血肉模糊。潘跃昀毫不犹豫地带上小女孩,奔波近20公里,耗费4个小时,辗转两个医院,还垫付了数千元医药费。后来记者问他怕不怕被赖上,他说: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有人会说:我怎么没有爱心?四川地震我捐钱了,玉树地震我也捐钱了。平时我也会关注时事,骂铁道部,讥讽电信局等等。但是光做到这就够了么?我们是大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关注社会,不仅仅的事凭着看的简单的新闻报道,不假思索的去考虑问题。一味的去听从媒体以及社会公共意见。没有独立自主的思想,特立独行的见解是不行的。而且现在的大学生们写的文章也是,不是无病呻吟,就是矫揉造作。动不动整出一些“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就会在嘴上叨叨,做是真做不到。而且也不是什么社会就这样。这样的社会现象就是大陆有,比如2011年3月份《非诚勿扰》中的那个男嘉宾安田,问最后的女嘉宾问题,问的是如果中了一千万美金,你会去拿这钱做什么。安田同学说出了点亮全场的一番话,为什么你们没有想到拿这笔钱去做善事呢?建某种基金,或者捐献给大学,或者其他非盈利性组织,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呢?他引用了哈佛的一句校训,Enter to grow in knowledge,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入学是为了更好的增长知识,毕业是为了更好地回报祖国和人民)。国外就是这样。而且我们也别说我们什么“中国特色”的理由。这不是理由。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也就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才有的这种社会现象。有爱心,献爱心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做到。

我希望大学生们不要被一些社会上的阴暗面所误导,不是所谓的现实就能一下子打败我们,我们毕业得到的不仅仅是文凭和那些得到社会利益的潜规则理论。有些东西我们不能过于较真。无论2012是否来到。希望大家能记住六个字:有良心,有爱心。

因为我们是中国新一代青年,新一代的大学生。

篇10:做一个有理想与追求的人(征文)

我们的出生便意味着死亡的开始。然而生命从开始到结束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身是由我们创造的,那么我们就应当对我们的生命负责。既然我们选择来到这个芸芸众生的世界里,是否我们应当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或者为我们的家庭,为我们自己做一些事情呢?不用怀疑,我们必然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有用性,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价值。神将我们的出生定做一张没有颜色的白纸,这是注定的事实,但是当我们死亡的那一刻,神无法注定它的颜色。于是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那张没有颜色的纸已经变的五彩斑斓,这正是我们对生命负责的表现。生命的本身是生来时候的赤裸,死亡时候的了然。因此我们坚信:我们的出生是我们本来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的死亡应该是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死亡的价值是由我们活着的生命创造的,不在于死亡本身,而是因为创造价值的过程。我们是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所以生命赋予我们的肉体应该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或者说是一份职业。这些事情对于我们本身,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因为我们的价值不是我们自己评定的,而是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通过某种媒介而赋予我们生命的伟大结果。诚然,当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应当告诉我们:我们是否到了成就伟大的时刻呢?我们应当用何种方式成就伟大?我们在成就伟大事业的途中遇到的艰难困苦应当用何种方式克服?因此,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拥有。正如泰戈尔说的:“没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会有创造天堂的力量;没有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那么我们会思考:我们应当通过何种手段来武装我们的精神和肉体的本身,从而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诚然,历史造就的史实告诉我们:读书是我们达到目的的最好选择。

当然,我们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而是要通过以读书为代表的一种学习方式来获得使我们创造价值的力量。从我们踏入学校的那刻起,我们便感受到了创造价值的力量的存在。在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吸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于是我们拥有了创造价值的精神力量——在生命行进的路上我们拥有了理想,它为我们创造价值指引了方向;在跌宕起伏的生命线路上,我们变得坚强,它让我们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的洗礼;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途中,我们因为小小的成功变得自信,他让我们勇敢执着的走到最后........我们读书而知道了坚持,他让我们在最艰苦的时候没有放弃;我们读书而知道了信仰,它让我们创造价值的时候不会孤独;我们读书而知道了真正的价值所在,这便是我们生命本身所要追求的最终归宿。我们读书而知道了很多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理想.创造价值的有用知识,当我们认真付诸于实践,它们就会是我们达到目的的最好选择。

我们读书是为了蓄积实现理想,创造人生价值的力量。因此,它必然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是实现整个生命价值过程的一个阶段。正是由于对我们生命负责的需要,我们不得不努力为其奋斗一生。我们最终能够达到的境界是经历千辛万苦才进入的,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于读书的我们而言,想要蓄积更多的力量,于是我们在经过教育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走进了大学。

当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大学”的意识时,我们便有了人生的第一个较大的目标,或者说是理想——考入大学。我们围着这目标而奋斗——流过泪,伤过心,叫过苦......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诚然我们不想放弃这个目标,它是让我们蓄积更强大的力量以实现我们最终的理想而存在的,我们没有死亡,那么就应该坚持不懈。庆幸,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为此我们幸福。

然而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本体怎么会一帆风顺的存在于这个时刻让我们无法捉摸的世界中。我们进入大学后,看到了太多以前不曾眼见耳闻的社会现实。我们的思想开始混乱,目标开始迷茫,抱怨开始滋生。我们在想:曾经为了大学而努力奋斗,现在为了迷茫而迷茫。毕业就是失业,强烈的社会潜规则,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今处处可见......克制社会的黑暗让我们几乎窒息。但是,这些事实的存在怎能让我们轻易放弃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怎能让我们不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做一点贡献呢?我们前进的脚步是不能被客观存在的挫折阻碍的,除非我们选择放弃。但是我们要这样提醒自己:当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当初坚持走到了现在。因此我们应当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为指导,树立我们的理想,选择我们的职业。我们承认社会有黑暗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心向着光明,那么黑暗便不能把我们吞噬。相反,如果我们总是受邪恶思想的影响,最终我们会坠入黑暗的深渊,会因此受尽煎熬。我们坚定信念,坚持理想,坚信光明,并且为了我们所选择的这一切光明的正义的事业而努力奋斗,那么我们会精神抖擞,幸福快乐,也会不再抱怨,不再迷茫。

我们既然选择了为我们的人生创造价值,或者是选择了为实现这一最高理想而做出的正确决定,即目标。那么我们就应该无怨无悔的朝着它奋斗。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生活的艰辛与沉重,甚至是觉得我们所做出的一切与我们理想有关的事情都变得徒劳,从而发现我们的生命在各种压力下开始扭曲与变形。但是,我们所想的只是源于眼前我们的理想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形成的痛苦幻觉。因此,打消阻碍我们向着它靠近的邪恶想法,把我们的目光调远,承认我们所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就,虽然我们不会做林肯,但是我们要有林肯的精神。

我们读大学,这必然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而服务的。那么我们在大学里就应当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学习,生活,工作。碌碌无为,闲散无事的行为如同行尸走肉,那只会消耗我们生命的活力与精神。有时候我们觉得所学无用,诚然这只是在我们时间之前的恐惧。如果我们学习的知识只是华丽的摆设,那么我们认为这种知识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不会产生的。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我们所选择的道路。因为信念与理想的支撑,我们不会感到独处时的孤独,不会感到失败的痛苦,不会感到别人的优秀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压抑。

大学质量的优劣,专业前景的明暗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本身对他们存在的偏见。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环境不适合我们实现理想的需要,那么我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选择与我们的理想相符合的环境。我们承认外部环境会对我们的理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真正决定我们能否实现我们树立的理想却在于我们本身。我们若怀有希望,希望便自会与我们同在;我们若相信理想,理想便自会与我们相随。因此我们应当认真思考:我们所作的选择是不是与我们的理想相关?我们所作的工作是不是经过我们慎重思考后的选择?

于是我们的心这样告诉我们:认真负责的度过四年大学,厚积力量,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虚度年华无异于谋财害命。四年后我们将踏上实现理想的最终征程,那里等待我们的会是更加猛烈的暴风骤雨。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我们所承认的实现并创造人生的价值应该与此紧密联系,我们的理想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命运结合,倘若我们能够为奋斗终生,那么我们便是伟大的人。但是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是最深的信念,是由他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然而这个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因为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也可能须臾而逝。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树立的理想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知道——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为此,我们必定会被来自内心的黑暗与贪婪以及我们所认为的社会的黑暗吞噬。那么我们向往的光明和选择为社会国家所树立的理想也会从此消失。

倘若我们仅仅以追求个人利益的目标而行动,那么将无法实现这我真正的人生价值,而且我们的行为也不会被社会接受。我们的生命在逝去的那一刻又怎么能体现它的价值呢?我们不能仅仅靠热情去从事与个人利益相关而与社会利益背离的职业,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任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任然爱它,觉得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是多么的幸福与伟大。

我们树立了对自己有利益的理想,而这个理想的实现也是人民和国家所希望的,代表了他们的心声和利益,那么我们的人生价值就会得到真正地实现,我们以此树立的理想也会变成现实。诚然,我们的生命与世界分离的时候,我们会得到重生。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负起了责任,创造了生命过程的价值,将上帝交给我们的白纸涂满了颜色,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那是我们的灵魂将变得高尚。

历史承认那些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国家命运结合的人是伟大的人。我们有一天会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也要成为历史所承认的人

上一篇:afford的用法与搭配初中下一篇:唐山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甲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