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统计报表怎么做

2024-05-15

工资统计报表怎么做(共9篇)

篇1:工资统计报表怎么做

汇算清缴中的应付工资怎么做

按账簿付应工薪职酬工资贷-方本合计数年填入帐,和税载收金一额致。算清汇缴是纳指税在人税纳度年了终规后时定内期,照依税收法律、法规、章及规他其关有企所得税的规业,自行定算计全年应税纳得所和额纳所得应税额,根月据或季度预度缴所得的税数额确定该,年度应补者应退或税额并填,年度企业写得税所纳申报税,向主管税表机务关理年办企度所得业税纳申税、报提税供机关要务求供提的有资料关结清、年全企所得业税款税行的。为应工付它是资企对单业位员工人的一种个负债,是企业用使职的`工知、识能技、时、间精力,而给应予工职的种补一(偿报)酬在;业给企工支付职工资后以,这负债项即行少减。 2060年的新计准会则中将,应工付资应付福利、费取消“应付工资”、“。付应福费利”科目和表报项取消,代目以“应付之职工酬”薪该科目除核,算工汇算清缴中的应付工资怎么做、资福费外利,包还括会经工费、工职教经费育社会保、、险住公房积金。相等应,职地教育经费工不在“再其他付款应科”核目算工、经费和会房公积金也不再在住“他其应交款”算核。

篇2:工资统计报表怎么做

如题,当月的工资当月发放,怎么做分录。从工资表中扣除的个人保险,列入什么科目。

[当月的工资当月发放,怎么做分录?]

篇3:工资年度统计报表的一种实现方法

工资年度统计报表是每一个单位人事部门劳资人员都要完成的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本人在本单位人事工资系统的维护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摸索,通过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03,实现了工资年度统计报表的生成。现将实现思路和方法介绍如下(以生成2009年度统计报表为例),供广大的同行参考,并盼不吝赐教。

在工资系统中,可以通过客户端工具软件连接到工资系统数据库中,然后将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导出并另存为EXCEL格式。为说明问题起见,本文中仅列出所需要的数据库表,并将相关数据库表的字段作了相应的简化。简化后的生成工资年度统计报表所需的数据库表如下:

1)人事基本档案表:JBDA(ZGBH,ZGXM);

2)部门代码表:BMDMB(BMBH,BMMC);

3)职工工资表:ZGGZ(NF,YF,BMBH,ZGBH,YGZ);

各个数据库表的详细说明见图1。

所需要生成的目标数据库表———工资年度统计报表格式如下:

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

ZGGZTJBB2009(BMBH,BMMC,ZGBH,ZGXM,YGZ01,YGZ02,YGZ03,YGZ04,YGZ05,YGZ06,YGZ07,YGZ08,YGZ09,YGZ10,YGZ11,YGZ12);

该数据库表的详细说明见图2。

2 实现思路及方法

2.1 准备工作

启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创建一个Access数据库文件ZG-GZ2009.MDB,然后将以Excel格式保存的人事基本档案表、部门代码表、职工工资表导入到Access表中,并分别命名为JBDA、BMDMB、ZGGZ。

在Access中,通过“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功能创建工资年度统计报表,并命名为ZGGZ TJBB 2009,其字段编码、数据类型等如图2所示。为数据生成方便起见,暂不对该表设置约束条件(关键字、外键、非空等)。

2.2 实现思路及步骤

1)由于人员每个月都可能发生变化(调入、调出、辞职、退休等),人员所在的部门也可能会发生变动,因此,首先需要确定有哪些职工在本年度(以2009年度为例,下同)有工资,下面的命令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insert into zggztjbb2009(zgbh)select distinct zgbh from zggz where nf='2009';

———将至少在2009年度任一个月有工资的职工的职工编号插入到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中。

———从人事基本档案表中获取职工姓名到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的职工姓名字段中。

2)职工所在部门以12月份所在部门为准,12月份无工资而在其它月份有工资的人员(调出、辞职、退休等)的部门统一设置为99(其它)。

insert into bmdmb values(99,'其它');

———在部门代码表中新增加一个99(其它)部门。

———将2009年度12月份在岗的职工的部门编号导入到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的部门编号字段中。

———将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中12月份无工资而在其它月份有工资的人员(调出、辞职、退休等)的部门编号统一设置为99(其它)。

———从部门代码表中获取部门名称并导入到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的部门名称字段中。

至此,完成了工资年度统计报表中部门及人员的生成。

3)将1-12月份的工资数据依次导入到表ZGGZTJBB2009中。命令如下:

———从职工工资表中获取2009年度1月份工资数据,并填充到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的1月工资字段中。以下十一个SQL语言命令的作用类似,为依次从职工工资表中获取2009年度2-12月份工资数据,并依次填充到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的2-12月份的工资字段中。

4)双击打开表ZGGZTJBB2009,即可看到该表所有数据均已按要求生成,用鼠标右键单击表名,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将表ZG-GZTJBB2009导出为EXCEL格式,并在EXCEL中对该文件数据进行横向合计计算和纵向累计计算,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排版即可得到所需要的工资年度统计报表。

3 结束语

以上代码在Microsoft Access 2003中执行通过,实现了预期功能,生成了所需要的2009年度工资统计报表。其它年份的报表可类似实现。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把每个SQL语句保存为一个查询,然后依次执行,即可得到所需要的报表;或者新建一个窗体,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把该些代码以该命令按钮的“事件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运行该窗体,执行按钮命令,根据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快慢以及数据量的大小,数秒钟内即可生成所需要的报表。本人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

命令按钮的事件代码如附录(数据生成命令按钮的“事件生成器”中的代码)所示:

附录: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涛.中文版Access 2003数据库应用实用教程(计算机基础与实训教材系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黄振轩,宋卫海,林立松.VB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全国高职高专一体化教学(信息与通信专业)[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篇4:小议“工资统计”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统计所的工作人員,在审验企业上报的报表时,发现企业在填报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职业分组”的统计和“平均人数”的计算。统计制度对两项指标都有解释,但仍显比较宽泛,缺乏一个严格的尺度。而企业统计人员是如何分组和计算的,统计所也无法确切掌握。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企业每个月的实际用工情况,尤其是对那些每月用工情况较为复杂多变的行业,如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受季节影响较大的行业。如果“职业分组”和“平均人数”不能准确统计,将会直接影响到报表中“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的计算。由此,为了更准确地统计平均人数、职业分组指标,笔者有如下几条建议,供制度设计部门参考。

用工全统计。由于现行的工资统计是按季度上报的,“平均人数”需企业自行计算,这就存在计算错误的隐患。为此,能否在报表中增加各月实际用工人数指标?如此,平均人数将能通过平台自动计算得出。此外,也可尝试有选择统计。即要求企业剔除那些非整月在企业工作的人员数,只填报整月在企业工作的人员数及相应的工资总额,进而计算出平均工资,这样将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今年年报过程中,一些企业反映对某些人员的“归类”无从判断。建议制度制定部门能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指标解释,对一些较为含糊的职业类型界定做出明确的说明。

笔者相信,在统计报表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共同努力下,备受社会关注的工资统计数据将会更全面、更准确。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篇5:年终财务报表怎么做

一般公司财务报表该怎么做,可从几点入手操作。

一般财务报表即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其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在日常的会计核算资料基础上,按一定的格式内容和方法来定期编制好的,当中涵盖了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等,综合全面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等。

可于每月先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包括收入、支出、纳税等)记录下来,然后与月末和年末之时将每个项目进行合计,做成一个汇总表,以便在制作财务报表时使用,确保账项平衡,帐帐相符,和确保账簿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一、资产负债表

先找好相应的表格,于表头将公司名称和时间填好,按照项目汇总表,根据表格按顺序依次填入,若需计算的,则先利用会计等式计算好后再填入。

二、利润表

填制方法与资产负债表相同,一样将计算好的数据依次填入,若没有填写的则另行计算好后再填入。

三、现金流量表

填表方法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同,且部分数据需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数据进行填写。

将三表填制完毕后,再进行检查,避免填写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要做财务报表可先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来着手收集整理资料,并运用财务比率来对各时期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分析要求有针对性而又不失完整性,对主要的经营事项也可侧重进行专项分析。

财务分析大致可分五个部分进行:

一、经营业绩分析

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比较关注,拿到一份报表往往是先看经营成果,即利润等指标完成了多少、效益如何、比历史同期有无增长等。

财务分析必须先满足这部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年初制定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根据企业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主要对主营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检查业务是否按预定目标发展,并预测以后各期进展情况。

通过对实际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比较,找出存在的差异。

在与以前年度同期比较时,由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均在发生变化,时间过长可能受外界影响过多,因此收集财务资料一般以最近三年为好。

例如,对损益表项目的分析可采用比较定基百分比法,即将比较期中第一期的全部指标设为100%,以后各期的报表数据换算

为第一期数据的百分比,以发现各项目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然后再对一些“差异”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

这样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

其它业务对目标完成的影响不会太大,可以简单分析;但对一些新的业务,如开发新市场、新产品等则要加以关注,或做一些专项分析,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2、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指标。

对该项指标的分析应着重分析主营业务盈亏,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可以分外贸、内销两部分分析,其它非主营业务盈亏情况和营业外收支情况的分析可以简单一些。

财务比率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难就难在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如果仅仅是计算出财务比率,不进行分析,那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只有深入分析,才能寻找出影响指标的最直接的原因。

3、成本费用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分析:

若对利润指标做进一步的分析,一般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可以从单价、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等本量利的基本因素上去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营业务涉及的产品一般较稳定,单价、变动成本等因素变化不大(除非产品有较高的.附加值或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只需将销售量、固定成本与以前年度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另一种途径是进行盈利结构分析。

从损益表的构成项目入手,先做销售收入的多期比较,看看与往年相比,本期的销售额有无较大变化;再将其它项目转换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看损益表的各项比重,哪一些项目变化较大,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对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也不例外。

在结构百分比的基础上也可以结合一些财务指标来分析,例如,成本费用利润率,可分解为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相除而得,这样只要知道任何一项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就可计算出这项费用的支出能产生多少回报俐润),企业管理者可据此有的放矢地压缩成本、削减费用,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企业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比率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资产周转速度快,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性好,偿债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

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般采用账龄法分析,并着重分析应收账款逾期情况,根据单位的信用情况和重要性程度,做出排序并开列清单,提供详细资料督促直接责任人积极催讨;对存在的呆账、坏账还要做出具体分析,以引起管理层注意。

对存货周转快慢的分析,一方面要与同行业相比,与企业的前期相比,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率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一是分析存货中各构成项目周转率的快慢,另一个是要分析存货产生时间长短,以及存在的滞销、霉变库存商品占全部存货的比率,以及一年以上老库存潜亏等。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是债权人最关心的,但出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受到管理者和股东的普遍关注。

偿债能力的分析除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外,还可用下列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分析说明。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由于现金流量信息自身的客观性,以及某些方面与评价目标有更强的相关性,因此对现金流量比率的分析,可以对其它财务指标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五、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及需采取的措施

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出尚需解决和改善的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在于解释各项目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一些问题,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为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

篇6:工资统计报表怎么做

干小时工不到一个月老板不给工资怎么办

非全日制用工建立的是劳动关系,所以是适用劳动法规定的,老板不给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申请劳动仲裁、诉讼等的方式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是多久

一、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

用工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劳动报酬,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也必须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定时支付工资,但是,支付工资的周期比全日制用工短即每半月至少支付一次,也表明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一个月可以领两次以上工资。

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时间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每日平均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个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积不超过二十四小时,这表明支付周期内工作小时最多为六十小时

三、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计算方式

篇7: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讲解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 关勇

2017年1月

第一讲:目的、内容、范围

主要目的: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休人员待遇情况,为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年平均人数、职工工资总额、年平均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年离休费、基本离休费等情况。

工资统计的范围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涉及到的各类法人单位的在编在册所有职工。共设计调查表32张。

第二讲:工资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

人社统RW1-32号各类指标详解:

1.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的机关法人和事业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年度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

(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4)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5)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6)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6.基本工资: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由于我区的特殊性,请记住还有高定工资。

7.绩效工资: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 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对于大多数单位本次年报就是统计艰边贴和特殊岗位津贴。

(2)规范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后设立的津贴补贴。2007年我区在规范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进行了规范。但个别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并未规范。

(3)改革性补贴:是指根据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的需要,通过转化原有用于职工福利待遇的资金,向职工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包括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补贴、采暖补贴等。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是指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之外发放的奖励性补贴。大部分单位为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考核奖和公务员考核优秀奖。

(5)年终一次性奖金:公务员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根据原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组发〔2006〕58号)规定向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员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尚未按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相当于职工上一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岗位、薪级、高定额度)的奖金。但请注意本次实行绩效工资后年终一次性奖金已并入绩效工资统计。

9.1类事业单位: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10.2类事业单位: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11.3类事业单位: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1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指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13.行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本表事业单位行业分组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为依据,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将事业单位的行业按性质分类。

14.任职年限:是指从任命(聘用)到现职务(岗位)当年起计算的年限。

15.年离休费: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人员的全部基本离休费和补贴。

16.基本离休费: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休人员的离退费包括人退发〔1992〕10号文件规定计发的各项费用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休费;1993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人员的离休费包括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规定计发的离休费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休费。

17.补贴: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人员的各种生活性补贴。

第三讲:注意事项及审核要点

一、机关(表RW01-表RW15)

(一)表RW01-表RW07:(员额内法官检察官填报口径另作统一)1.“上年末职工人数”应与去年工资统计报表填报人数一致。2.“职工年末人数”与“职工年平均人数”都取2016年12月31日时点人数(不含临时工),“正式职工”人数基本与之相同。

3.统计“职工年工资总额”各分项时,统一以2016年12月31日人员工资为基础,按老工资标准×6+新工资标准×6计算。

(1)“基本工资”为 职务(技术等级)工资+级别(岗位)工资+高定工资(注意不能直接用12月的工资乘12来计算。)

(2)“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性津贴(如信访、纪检、审计、计划生育岗位津贴、警衔津贴、法官津贴、检察官津贴、人民法院检察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密码人员岗位津贴、司法助理员岗位津贴、人民警察执勤岗位津贴、安全生产岗位津贴、公安加班津贴、特勤津贴等)。

说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的补发只统计2016年的补发额,即2016年全年用新标准统计,2015年的补发额由单位在年报分析中予以说单独说明,不在工资统计年报中统计。

(3)“规范后的津贴补贴” 包括津贴补贴、保留地区补贴、保留地区补贴保留额。(4)“改革性补贴” 只填住房公积金(单位缴付部分)、采暖费。(5)“奖励性补贴和其他”包括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考核奖和公务员考核优秀奖。(6)“年终一次性奖金” 即第13月工资。

4.注意单位换算。本次报表除“年平均工资”单位为元以外,其余金额单位为千元(四舍五入)。

5.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要基本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人员平均工资要比职务低的人员稍高一些。不排除由于人员数量偏少或者新调入等原因出现特殊情况。要注意审核。

(二)表RW01: 1.“其中:公务员” 不包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及工人。2.“省辖市、自治州、行署” 填各市属单位数据;“县(市、区)”填各区(县)属单位数据;“乡(镇)”填各乡、镇数据。

(三)表RW02-表RW15中的“其他人员(见习、试用期)”原则不填。

(四)表RW02-表RW06: 1.“其中:公务员” 不包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其中表RW02中的“其中:公务员”还等于表RW08中的“总计”和表RW15中的“

一、公务员及其他行政人员”。

2.“机关工作人员”中执行警员工资的警察要统计在警员序列工资项目中。★3.“员额内法官检察官”: ★(1)“上年末职工人数”不填。★(2)“基本工资”为职务(岗位)工资+级别(薪级)工资+高定工资,注意分三段,2016年1-6月是调标前工资,7-12月调标后工资,以及员额工资套改基本工资增资部分,三段要合并计算。★(3)“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包括法官检察官津贴、法院检察院办案津贴、加班津贴及套改后的工改保留津贴、其他岗位津贴。2016年法官检察官审判津贴补发额。其中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南疆津贴分套改前和套改后分段统计,合并计算。★(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包括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考核奖、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绩效考核奖金和公务员考核优秀奖。

(五)表RW08-表RW14:要注意统计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岗位)工资档次时,要高定一级。其中表RW08-表RW13只统计正式职工,但不包括机关工人。机关工人在表RW14中统计。

(六)表RW14:要注意检查工人的技术等级岗位(职务)及其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档次。

(七)表RW15:重点审核机关工作人员任职年限与工龄之间的政策规定界限和数据填报的逻辑性、合理性。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表RW16)填报口径同机关

三、事业单位(表RW17-表RW27)

(一)表RW17-表RW23: 1.“职工年末人数”与“职工年平均人数”都取2016年12月31日时点人数(不含临时工),“正式职工”人数基本与之相同。

2.统计“职工年工资总额”各分项时,统一以2016年12月31日人员工资为基础,按老工资标准×6+新工资标准×6计算。

(1)“薪级工资”要含高定工资。(2)“绩效工资”包括保留地区补贴及保留额、按比例核定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比例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的活工资、以及核增的绩效工资,义务教育还需要注意含班主任津贴。

注意事项:①已核定绩效工资的单位注意统计时不能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表》里的“实际执行绩效工资总量”数据为依据,应以“绩效工资总量”为准,否则会漏统保留地区补贴,造成统计不完全;②个别未核定总量的单位严格按照绩效工资各项标准填入;③绩效工资实际发放没有达到政策规定标准的,按实际发放标准统计填报。

(3)“津贴、补贴”项中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特教津贴、防疫津贴、畜牧、农业、林业有毒有害津贴、教龄津贴等)。

说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补发只统计2016年的补发额,即2016年全年用新标准统计,2015年的补发额 由单位在年报分析中予以说单独说明,不在工资统计年报中统计。

(4)“津贴、补贴”项中的“其他” 填“奖励性补贴”即:精神文明奖、综合治理奖、绩效考核奖。(5)“年终一次性奖金” 全区已经执行绩效工资因此此项不填。(6)“短期、临时用工工资” 填“改革性补贴”即:住房公积金(单位缴付部分)、采暖费。3.注意单位换算。本次报表除“年平均工资”单位为元以外,其余金额单位为千元(四舍五入)。

4.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要基本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人员平均工资要比职务低的人员稍高一些。不排除由于人员数量偏少或者新调入等原因出现特殊情况。要注意审核。

(二)表RW17: 1.“省辖市、自治州、行署” 填各市属单位数据;“县(市、区)”填各区(县)属单位数据;“乡(镇)”填各乡、镇数据。

2.“1类事业单位”: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类事业单位”: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类事业单位”: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如有数据,要做说明,并列名单上报。

(三)表RW18:

1.行业分组要按照国家行业分组目录,准确归类填报。注意:其中项如有数据,根节点项中必须也得有数据,否则软件中逻辑性审核不通过。

2.“其他行业”原则不填。其他行业统一填入“

1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四)表RW19-表RW26:“见习及其他人员”原则不填。

(五)表RW24-表RW25:注意检查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各职务岗位及其对应的薪级级别。要注意统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级级别时,要高定一级。

(六)表RW26:注意检查各职务岗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任职年限与工龄之间的逻辑关系。

(七)表RW27:注意检查各类工人与薪级工资之间的关系。要注意统计事业单位工人薪级级别时,要高定一级。

四、离休人员(表RW28-表RW32)1.“年末人数”与“平均人数”都取2016年12月31日时点人数。2.统计“基本离休费”时,统一按老标准×6+新标准×6计算。3.“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离退休生活补贴(即津补贴)、交通费、电话费、离休人员每年多发的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工资。不包括离休人员的护理费、烤火费、医疗费、医疗周转金。

4.“其他人员” 原则不填。

5.注意单位换算。本次报表除“年人均离休费”单位为元以外,其余金额单位为千元(四舍五入)。

6.要注意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不同职级离退休人员人均离退休费的年平均水平。一般情况下,职务高的离休退休人员,其离休退休费比职务低的稍高一些。但由于离休退休人员数量和离退时间的因素,也会出现特殊的情形。要注意审核。

第四讲:报送要求及其他

一、报送要求:请对本单位的数据填写报送时不能通过网络传输,须准备安全介质进行报送。

篇8:浅谈做好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建议

1、统计信息渠道单一。

在日常的统计工作中, 企事业单位统计系统中的统计数据一般是交给各个区县对口部门逐级上报, 实现定期报表和各种年度报表制度, 如每季、年报等逐级编制、汇总、上报各种报表注重主题一般比较单一, 信息包含内容有限, 导致信息范围狭窄, 渠道单一, 同时存在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忽视对劳动工资统计资源的统一收集、整理, 成为规范的文件档案, 没有对统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没有真正使劳动工资统计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帮手。

2、统计手段落后, 办公信息化配套程度低。

由于一般统计原始数据都是手工填写, 未与计算机及软件相连接, 因为各个统计报表没有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因为工资统计在计算机处理方面上比较落后。一是有许多地方仍未实行网上申报, 造成企事单位的统计人力和资源的浪费;二是报表的审核汇总工作不够严密, 一般只是报格上交, 有表便能够草草地审批通过, 造成数据出错难于及时发现, 只有在汇总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

3、统计制度不健全。

现在已有许多企事业进行对工资统计台帐填写, 保证了记录齐全, 与财务帐目核对基本一致。但仍有一些企业单位无法记录, 甚至未填写统计台帐, 致使帐目不清, 统计调查无从查起, 以致于统计数据不真实;企事业的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因为没设岗在单位没有相应制度及基本福利, 这些都是由于统计制度不健全、无法执行所造成的。

4、源头数据难保质量。

在统计公报中工作水平指标最为敏感有许多单位对此相当保守, 有的为避开个调税等因素, 造成了单位在统计中有瞒报现象, 尤其是通过其他渠道的收入是不经过账面来反映, 有的随在账面反映, 但来源渠道会计上不纳入工资总额统计。

二、加强企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的对策

1、提高领导的认识情况。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今天, 企事业领导更要对统计工作的加度重视。同时要求各单位领导应该了解对统计知识, 改善统计制度, 给予统计人员一个优越环境和相应的福利。只有在各部门领导的重视下, 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人员才能把工作做好, 也才能配合统计部门做好工作。

2、提高统计人员专业培训工作及自身素质。

加强统计队伍自身建设, 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数据质量。一是加强统计系统内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 增强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 树立统计部门的权威性。二是加强统计宣传教育和统计执法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认可度、认同感和重视度。提高统计再教育培训对统计人员的作用: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政府和部门统计工作的基础, 也是本单位经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本单位职工权益与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企事业单位依法进行统计工作是行使统计职权的正确途径。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再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统计部门的负责人应多到各报表单位和统计人员沟通并督促、检查其基础工作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之能符合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要求。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要强, 一般理论知识要讲精, 具体操作要讲清。要让参加培训的统计人员知道“为什么要做统计”, 知道从业人数、平均从业人数与劳动报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而不是一味的走形式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真实度和质量。

3、依靠工资统计制度规范。

规范统计工作准确可靠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 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 从基层的统计抓起, 使劳动工资统计规范化制度化。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统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来完成。二是规范各企事业单位季报、年报表制度, 尽量能做到网上填报, 有利于统计, 审核制度。三是做好一年一定统计人员的表彰制度, 让统计人员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4、提高统计结果分析和预测, 加快统计办公信息化建设步伐。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们也应跟着时代的步伐, 以创新的思维引领时代的潮流,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在统计报表工作中的作用, 我们初步设想, 在有 (电脑) 条件的单位, 今年的劳动情况年报的报送达到“表”“盘”同报, 先审“表”, 后审“盘”, 做到基层年报数据的表盘一致。

统计虽然是只要填写“结果”, 但统计人员应该知道“过程”, 才能准确填写并计算出统计表格, 才能分析相应的一些数据, 才能成为企事业单位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用已普及的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来武装劳动工资统计的数据, 如果能够完善统计信息网, 不仅可以减轻统计人员每季度来回跑统计局的辛苦, 而且也能减轻统计上报部门人员统计大量数据的辛苦。而且利用计算机来查询、检索、分析统计数据提高了效率, 而且还能够资源共享。这样一来劳动工资统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统计人员经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素质也有所提前, 报表质量也会相应地提高, 数据能更准确, 报表上报时间提前, 数据及时了。随着社会的竞争的加剧, 现在通过劳动工资的重要性的阐述, 分析劳动工资统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建议和看法, 使统计工作能够更加完善、准确。

5、加快对劳动工资统计方法制度的修定步伐, 进一步明确切合实际的并与财务会计相衔接的统计指标。

如工资总额是否应包括发放的实物, 这一块数据已名存实亡, 能否作为福利统计, 同时工资总额口径再作进一步的明确, 相关指标与财务会计部门衔接配套。这样既可以保证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又便于检查核实, 提高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庆荣.浅析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J];内蒙古统计;2011年03期[1]孟庆荣.浅析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J];内蒙古统计;2011年03期

[2]徐红叶.我国企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2]徐红叶.我国企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3]张晓梅.做好企业员工工资统计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1年16期[3]张晓梅.做好企业员工工资统计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1年16期

篇9: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第一部分统计范围

根据劳动统计改革的要求,目前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劳动统计报表范围逐步扩大的计划,2005年劳动统计年报城镇以上单位范围将依然与2004年一样扩大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城镇以上单位范围: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所属的各级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不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单位和乡镇企业局管理的企业)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范围:

(1)指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工业企业

(2)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3)具有专业资质等级的私营建筑业

(4)房地产开发企业

(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批发业企业

(6)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零售业企业

(7)年营业额在200万元及以上的私营餐饮业企业

(8)具有住宿业星级等级的私营住宿业企业。

第二部分统计报表

劳动工资报表包括2005年年报《劳动情况》I101-1表和季报《劳动情况》I102-1表。其中年报上述所有单位均须填报。而季报私营企业无需填写,只由城镇以上单位填写。

年报:

年报表的“

一、在岗职工”项下新增了“临时职工”项。

在补充资料中,新增“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一项指标。

第三部分指标解释

人数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 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的从业人员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是单位从业人员的其中项。

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职工。包括由单位派出学习、劳务及病伤产假且仍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专业技术人员 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受聘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4、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

5、持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发明专利。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长期职工 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

临时职工 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包括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其他从业人员 各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做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以及聘用的外单位下岗职工、外单位的内退人员、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但不包括在单位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在校学生。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从业人员。

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指聘用的本单位或外单位的已办理正式离退休手续的离退休人员。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内部退养人员、停薪留职人员、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人员、长期病、休假职工、下岗职工等。这里的下岗职工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放长假,下岗待工,轮流歇工等职工,即包括下岗未就业人员和下岗分流人员,但不包括内退人员和下岗后仍在企业参加转岗等培训的职工。

内部退养职工 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长期病、休假人员 指劳动关系在本单位,但因病、事假离开工作岗位半年及半年以上的人员,不包括由单位派出或自费长期学习的人员。

死亡 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中的“死亡”指标是指因各种原因死亡而发生的减员。

劳动报酬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计件标准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即在计算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时不论其经费来源,不论是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的,不论是政策规定的还是单位自行建立的,只要是属于支付给本单位的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均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国家规定的保险福利费及劳动保护费。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指各单位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支付给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外籍、港、澳、台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总额。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指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在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

补充资料

人才资源 具体包括:

(1)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党委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和有关群众团体机关以及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公务员;

(2)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3)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4)在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技术工人岗位上工作的技术工人。

经营管理人员 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统计对象为企业、事业单位中中层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包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统计)

技术工人 获得技术工人等级证书或技师证书,在技术工人岗位或技师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在岗职工受教育培训人数 指本单位在岗职工中,本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人数(包括参加政治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接受学历、学位教育,各类管理知识培训,新知识适应性短期培训等各类学习培训)。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第四部分 综合指标的计算方法

期末人数:指报告其末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常用的期末人数有月末人数、季末人数、年末人数。

例:2004年的期末从业人员数即2004年12月31日的单位的实际从业人员数。

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

月平均人数: 指报告月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项价值和,被报告月的日历日数除求得。

月平均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月平均数=(月初的人数+月末的人数)÷

2年平均人数 指 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是以十二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被十二除求得的。

年平均数=12个月的每月平均人数之和÷12

劳动报酬总额:时期数。即2005年1-12月的劳动报酬总额

第五部分 表内平衡关系

1、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01)=在岗职工数(04)+其他从业人员(08)

2、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01)应分别大于等于其中项女性人数(02)和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03)

3、在岗职工人数应分别大于等于其中项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长期职工人数。

4、代码为06的女性人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中项,应小于等于专业技术人员数(05)

5、其他从业人员数(08)应大于等于其中项聘用的离退休人员(09)和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10)项之和。

6、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年末人数(11)应大于等于其中项内部退养职工(12)、长期病、休假职工(13)和停薪留职人员、借给外单位使用的人员(A1)之和。

7、平均数部分平衡关系以及劳动报酬部分的平衡关系与期末人数部分一致。

8、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部分增加人数和减少人数均等于各个分项之和。

9、单位数这一项一定要填写,应大于等于 1。

10、补充资料部分大学本科及以上(B1)、大专(B2)、中专及高中(B3)、初中级以下(B4)四项人数相加应等于在岗职工年末人数(04)。

11、年末在岗职工中人才资源数(B5)应分别大于等于专业技术人员(05)和在岗职工中的技术工人数(B10)项。同时还应小于在岗职工年末人数。

12、在岗职工年末人数(04)应大于等于在岗职工中经营管理人员数(B6)与在岗职工中技术工人数(B10)之和。

13、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数(B7+B8+B9)相加应等于专业技术人员数(05)其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包括没有职称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在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如刚毕业的大学生)

第六部分 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

1、工资总额的统计以劳动报酬为根据

工资总额统计是指包括属于支付给职工劳动报酬的费用。这里指的劳动报酬是从广义上讲的,即:既包括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也包括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规定,为了不使职工的工资受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而支付的工资性津贴、补贴,以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工资总额的统计以职工范围为前提

工资总额是指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这就明确了支付劳动报酬的对象是职工,因此,工资总额统计时,确定某项费用是否属于工资总额的范畴,应考虑支付的对象是不是职工,也就是说,如果支付的对象是职工,支付的费用又属于劳动报酬,则此项费用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如果支付的对象不是职工,而是职工范围以外的人员(如: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在校学生,聘用和留用的离、退休人员,从事教育工作的民办教师等),即使支付的费用(或补贴)具有劳动报酬的性质,也不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3、工资总额的统计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势

目前,支付给职工的标准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其经费来源相当复杂,有工资基金、经理基金、福利基金、搬运费、材料费、加工费、技术协作收入、业务收入和劳务收入、上级下拨经费等等。在计算工资总额时,只考虑某项开支是不是职工劳动报酬,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势,也就是说,只要是职工的劳动报酬,不论其费用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其支付的项目,不论是国家承认的,还是国家不予承认的;不论是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免征奖金税项目的;其支付的形式,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都应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4、工资总额应按报告期实发数统计

为了反映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并考虑到统计的实际可能性,从统计核算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各单位在计算工资总额时,应以报告期内实发的工资数为准。这里所指的实发数,包括下列两层含义:

(1)实发工资数是指实际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而不是已提取未支付或可提取的工资。如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根据经济增长情况提取的效益工资,在报告期内尚未使用完的,统计报告其工资总额时,只能统计报告期内已经实际支付的工资,而不能统计提取的全部效益工资。

(2)实发工资是指报告期内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包括报告期内应发未发的工资。如报告期内应发的奖金、加班工资、补发工资等,在报告期内实际未支付,而是跨报告期(如跨月、季、年)支付的,这些费用均应统计在实发月的工资总额中。但对逢节日提前预发下月的工资,国家统计局做出特殊规定,仍统计在应发月中。因补发调整工资影响当月工资总额变动较大时,应在统计表中加注说明。

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5)支付给聘用的外单位下工职工的各项补贴

(6)支付给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人员的各项补贴

(7)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8)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九日劳动部等七家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以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9)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10)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和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11)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12)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13)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等 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14)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15)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上一篇:高三高考励志语录下一篇:殡仪服务员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