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美文摘抄

2024-04-08

不值得美文摘抄(共15篇)

篇1:不值得美文摘抄

有时候,我们的话语里最危险的一句话是从“不值得”3个字开始的。

我们常常发现能用的时间不多,可要做的事情却不少。我们“只剩下半个钟头,不值得做这件事”。“不值得”3个字的确很危险,因为这就等于说,把半个小时浪费了。把这些浪费的半个小时加起来,按照一个星期5天工作日计算,每天浪费半个小时,一年加起来大概有130个小时,等于有16个工作日没有派上用场。

我的老师麦克菲登总爱告诉别人他怎样学会意大利语的故事。他每天坐电车从家里去学校,路上要花半个小时。他每天就用这半个小时学习,居然掌握了一种新语言。

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患病后,自知不久于人世,却说:“要是写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写第一页。”

所以,最要紧的是,要从明白“值得”开始。

篇2:不值得美文摘抄

●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胆怯,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心有小窗,便有亮丽的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暖和的故事,便有自由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心有琴弦,纵然客去茶凉,仍有小曲缓缓响起,仍有满树桂花知音而化为酒香。

心有栅栏,然后青藤爬过,那些小秘密点缀其中,像叶片下小憩的蝴蝶,做梦一般,只能用花粉形容。心有玉阶,满阶是香囊佩瑶,满阶是锦言妙计,还有玲珑小贝和神秘念珠。于是孤独不再降临,花瓶不再寂寞。心有圣殿,供奉着高贵,尊严、善良、理想和追求……这都是些漂亮的神灵。由此,而不可侵犯;由此,而拥有世界和自己。(《心有明灯》)

●蜡烛有心,于是它能垂泪,能给人间注入粼粼的光波;杨柳有心,于是它能低首沉思,能给困倦的大地带来苏醒的嫩绿,百花有心,于是它们能在阳光里飘出青春深处的芳馨。(《蜡烛有心》)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耀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

●绿,是夏日树阴下的那潭清泉,里面荡漾着几根绿油油的小草。绿,是浓妆淡抹总适宜的西湖,引得无数文人为之神魂颠倒。绿,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梅雨潭,成为脍炙人口的美文。(《找寻自己的绿》)毫无置疑,绿是最令人心动的颜色。墨绿给人以淡泊宁静;浅绿给人以舒适轻快;嫩绿则给人以生命的畅想。而绿的乐章给人的或许就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思考。(《绿的乐章》)

●带着一颗快乐的心,你会处处感到快乐;带着一颗宽厚的心,你会处处感到温暖。人生难免碰到伤害,只要勇敢、刚强地面对,它就会成为难得的财富。心不设防,天宽地长。(《心不设防》)

●一只青鸟欢呼着从窗前擦过,将音乐从天堂带来,颗颗洒落,珍珠般清脆。

恍惚中,有人拔剑而长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顺滚滚东逝长江,穿巴峡巫峡,过洞庭扬州;醉酒入长安,挥毫金銮殿上,故作狂态,国舅磨墨,力士脱靴,嘲尽天下豪贵;云游九州,望川而吟银河飞流,凭吊沧浪,偕友共举杯盏,不舍孤帆万里,痛哭晁卿…… 李白,自九天而来,飞流直下,豪情万丈,仗诗行遍天下,演绎了一幅魂丽多彩的人生画卷。(《生命是一种责任》)

●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热爱生活》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舟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决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牵引一股波涛行走的,可能是它身边的一段岸;牵引千条江万条河,后浪推着前浪向着同一个既定方向前行的,则只能是那众望所归的大海。召唤一只鹰翱翔的,可能是它寻觅着的一个瞬间目标,而召唤所有雄鹰、鲲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飞越征途的,则只能是那博大、高远的蓝天。驱走一片黑暗的,或许是一束烛光,而驱走整个世界黑暗的,则必定是那普照人间的太阳。《旗帜》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雕像上,也可以在那平凡少女的笑魇里。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可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美的断想》)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的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面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崎岖坎坷。当唐宋的光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如果记忆可以移植》)

我先给你看些我自己写的好不好? 天高云淡,我的幸福生活。——题记

海子笔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是一幅很美的图画,也是我憧憬的生活。我有一间小屋,面朝广阔的大海。海是碧蓝碧蓝的,像极了天空的颜色。有时天空氤氲着,有着雾霭和流岚;有时天空很晴朗,显得清新自然,苍穹下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阳光轻轻地弥漫在每个角落,我可以坐在院中的躺椅上,晒着暖暖的太阳,泡上一壶茶,然后慢慢地品。一杯完了,也不愿再沏一杯。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曾言:“一杯为品,二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当我看到茶叶在水中游动,看到地上的小草竞相生长,看到漫山遍野的花儿飘零纷飞,一种无法言喻的恬静便会在我心头荡漾开来。在这淡淡柳如烟,灼灼美颜颜的景色中,对生活还有更高的要求吗? 我的小屋里有床,有散发淡淡木香的桌椅,有很大很大的书橱,上面要摆满很多很多的书„„我的小屋里还有一只猫咪,我管它叫珞珞。我的小猫不是什么九命猫妖,它只有一条命,所以我会加倍爱它。我会给它喂好多好多新鲜的小鱼,会给它各色的线团让它玩,会让它在草地草地上笨笨地捉蝴蝶„„我也会念文章给珞珞听,也会把自己的想法、秘密告诉它。珞珞,你要允许我不把我的秘密告诉其他人,好吗?好吗?

夜晚,我闻着香熏灯散发的香气,看着窗外的星火阑珊,听着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总会觉得自己很幸福。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好满意。很多文人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也许是因为他们太多愁善感。文人离开了敏感的心便不会是文人了吧?就像我时常感叹流年似水,感叹很多事情都像镜中花、水中月„„可我的内心深处有一条撒满阳光,弥漫花香的道路,那些花瓣散落一地,落英缤纷。这条道路通往我喜欢的生活殿堂。

篇3:不值得美文摘抄

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说, 本科教育有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层次也是多种多样的, 既需要高职生, 也需要本科生、研究生。如果要本科生通过“回炉”高职来提升职业能力、实现就业, 那么为什么不在学生本科阶段就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呢?很显然, 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另外, 这也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以及培养模式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如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等。这些使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 从而造成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因此, 通过“回炉”高职来解决一些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只是一项“治标之术”, 而非“治本之策”,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今年61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多项措施, 如研究生扩招、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等。这些做法只是推迟了学生的就业时间, 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也不能从根本上破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因为我国的产业进步和技术进步是一种必然, 所以要提升本科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把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带来的新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内容中来, 改进高校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 让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跟产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这里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 让毕业生有用武之地;二是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如加强校企合作、成立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营等。这样, 可以使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本科学习阶段得到提升。

篇4:爱不问值得不值得

一天,赖雅深情地盯着张爱玲问:你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难道不嫌我老头岁数大?”

张爱玲含情脉脉地笑著说:“只要你对我忠诚,我就无所谓。”

“这一点我保证做到。”赖雅回答得很干脆。张爱玲满意地笑了。在张爱玲心目中,只要两情相悦,男人对女人有了忠诚这一点就够了。张爱玲23岁时在上海曾有过一段令她心痛不已的婚姻,她对当时的丈夫胡兰成爱得几乎发疯,可这个男人见异思迁,背着她又搞婚外恋,逼她毅然决然离开了这口是心非的男人。这是她心中的一段伤痛。

在以后二人一起生活的日子里,赖雅做到了忠诚,但东西方文化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反映到现实中,二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很快出现了差异。一天,张爱玲兴致勃勃地对赖雅说:“亲爱的,我怀孕了。”张爱玲想:赖雅听了这话,一定会高兴得跳起来!可她没料到,赖雅不但不高兴,还为此郑重其事地将她带到酒吧,和她专门讨论生孩子的事情。

赖雅坚持说:“我不要这个孩子。”赖雅过了30多年无牵无挂的独身生活,他认为有了孩子会受到家庭的束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赖雅这种独身主义的思想,在美国习以为常。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张爱玲,对赖雅的这种几乎不近人情的想法,感情上却是疙疙瘩瘩的,思想上当然也不大通,但为了二人的爱情,她最后还是含着泪水,不得不依了赖雅。

在当时的美国,像赖雅和张爱玲这样的作家,收入并不高,二人常常为经济的窘迫而不停地奔波,这对完成各自制定的创作计划有一定的影响。1961年夏天,为了写作,也为了挣钱,张爱玲决定到香港去发展。赖雅虽然不愿让张爱玲离开,可这次,张爱玲却用中国传统的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服了赖雅。

但谁料世事无常,一年后,赖雅忽然中风瘫痪了,张爱玲不得不从香港匆匆又返回美国,一边拼命地写作,一边照顾病中的赖雅。为经济所迫,张爱玲推着轮椅上的赖雅先后四次搬家,先从繁华的华盛顿搬到了廉价的黑人区,又从黑人区搬到了偏远的迈阿密,最后又搬到了更加偏僻的康桥。虽然住房越搬越简陋,但张爱玲对赖雅的照顾却依然如故,十分周到。1967年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躺在病榻上,生命已经走到最后的赖雅,弥留之际拉着张爱玲的手,泪眼婆娑地说:“谢谢!谢谢你这位东方贤妻!”

张爱玲和赖雅结婚11年,却无微不至地照顾了病中的赖雅5年。张爱玲的友人十分不理解,他们叹着气问:“爱玲,你这样做值得吗?”张爱玲苦涩地一笑,但她的回答同样让人咋舌:“男女之间的爱,只要心中有,不问值得不值得。”

爱,不问值得不值得。张爱玲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中国亘古的传统爱情观的价值。

编辑陈霖

篇5: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美文摘抄

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举着寻物牌,来回走动。写着“一万元悬赏,捡到棕色皮包内票据”的牌子像巨大的聚光镜,把游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她以为重赏之下定会催生出奇迹。

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

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她又急又上火,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而脏乱,神情漠然。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整天在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皮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意因此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曲解他的好意。

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辩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她走上前去,缓缓地蹲下身子,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姐也谢谢你。

直到夜幕降垂,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薄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蹿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等她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买断”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人心险恶,我真后悔把包给了他。所以,当今天下午我又捡到包时,我就先交上空包,投石问路,倘若你也诬赖我,我就干脆让那些单据从你眼前消失。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给了我人世间的温暖。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贵重的奖赏——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篇6:不值得被铭记的她爱情美文

“她迄今为止所做的最不明智的事,就是用高贵的文字去诠释卑微的爱。”

一、照片

有一行十来个穿着黑色学士服的男生女生站在校训碑前一字排开,在摄影师一声口令下将学士帽高高抛起,他们用力地开怀笑着,目光追随着飞翔的学士帽冲上云霄。

学士帽像一只只黑色的鸟,用宽大的翅膀挡住耀眼的阳光,被摄影师完美捕捉。

又是一年毕业季。

又是一张珍贵的照片。

她仿佛看到学士帽在空中打了几个滚,砰地变身成大一军训时的迷彩帽飘飘忽忽落下来,被一排排身穿宽大累赘的军训服的男生女生接住,他们又蹦又叫欣喜非常。他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微微回了下头,很礼貌地向她道了声歉,连正眼都没给就继续回归到庆祝军训结束的队伍中去,丝毫没有在意她绯红的脸,还有那句轻声说的“没事儿”。

甚至不知道她是谁。

军训时那张抛帽子的照片被她要了过来,成为他俩从高中到大学的唯一合影。照片中十几个人高高跃起,她的脸微微转向他的方向,他却以仰天大笑的姿态浑然不知。

这是三年来,她和他认识的证明。

人的一辈子就好像是要靠证明的,否则就无法说服别人相信自己曾经这样那样过。照片作证,信笺作证,证书作证,他人作证。唯独自己的回忆无法作证,会被人当成吹牛皮。老人们喜欢摊开影集,一边指一边说你看那谁谁小时候,你看那几几年的老房子,孩子们看着一张张似曾相识却陌生难辨的脸,强行把人物和事件对号入座,新鲜感像是在听故事。

靠这些死的东西去唤醒活人的记忆,很能激起对于遗忘的难堪。有这些证明的存在,更是证明了遗忘的强大和人类在遗忘面前的渺小和怯懦。

她好像是生怕自己有一天忘了,他们也曾经这么近,也曾是有机会写出点故事的。

二、间操

高中时他和她就在一个学校,间操时间是他俩距离最短的时刻。他的位置在她的右前方,她甚至不用余光就能看到他的全背影。她光明正大地看,小心翼翼地嫉妒――那个站在他右边扎着高马尾身材苗条和他有说有笑的姑娘。他们的距离是永远的根号2,姑娘和他的距离是1,是那条永远小于斜边的直角边。

她最爱的运动是体转运动,因为那时他就会135度转身,甩着手臂向他的左后方致敬,看向那个一直默默看他的人。那时她的心里会翻滚着“蓦然回首”的诗句,仿佛是他在穿越红尘向她看来。然而讽刺的是,他回头的时刻也恰好是她转身的时刻,她在灯火阑珊处转过脸,最终没能给出众里寻他的答案。

这两个人,一个给予目光,另一个必定回赠后脑勺。

或许这就是暗恋的代价。

她在他的背影里亦步亦趋,却在他转身的一刻退避三舍。藏匿成为了一种习惯,回避就成了自然。有些适应生存于黑暗的东西,接触到阳光和氧气就瞬间蒸发。

三、榜

她时刻注意着高三月考成绩的大榜,用红色的纸,黑色的字,贴在大厅最显眼的位置。他的名字在理科生中名列前茅,骄傲地高高挂起,等待眼神们的供奉。她给的贡品最多,仿佛看一眼,成绩就会加一分。

她知道他哪科频频失利,哪科稳如泰山,知道谁最可能成为他的劲敌,谁忽高忽低不值一提。她喜欢在脑内分析他成绩走向图,专业得像是玩股票的。她记得所有出现在他名字周围的名字,却想不起来自己与前一名相差几分。

于是她经常混在理科生的人群里,抬头盯着红榜愣愣出神。

朋友问她在看什么,她不说话。听见朋友自言自语地说:xx好厉害啊!又考这么好!她的脸会发烫,仿佛自己的某一块肉体不小心露出来,又恰好被目击者夸奖了。她想掩饰,但她自豪,她知道自己没什么立场可以代替他收下赞美,但是心已经先于理智这么做了。

是不是这赞美是偷来的啊?她怎么会感觉像被抓的扒手一样折磨。

四、日记

她难解心愁,一腔心事无人诉,便交付日记买单。她会写“赠予我一场石破天惊的空欢喜”,她会写“沉沦在你幽深宁静的眼眸”,她会摘抄背诵纳兰性德或者李清照或者陈后主的诗词,会把思绪和眼泪献给青春校园小说。

她写过无数封没有称呼没有落款的信,主人公都叫“你”,连姓名或者字母缩写都没有,内容含蓄不明又意有所指,像极了等着读者对号入座的心灵鸡汤。

她期待,她想,万一有一天,他和她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她就把这满满一本日记给他看,让他好好感动一场。

于是记述成为了通往梦想的阶梯。她用排比,用象征,用对偶,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用语文课上学到的用来分析名著的所有技法,用最能加重表现情感的句式和用词,诠释她小小的爱慕。

她无中生有,她矫情,她的`作文练就了学年最高分。

她的名字也终于和他一样,站在高高的墙上,接受羡慕的目光。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互相对视,不曾交流。

五、高考

有梦想的去高考,没梦想的看热闹。

她有梦想,也没什么梦想。她的梦想不远大,没有非你莫属的大学,没有终老一生的城市,没有爱到不可救药的专业,没有想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工作。所有辉煌铿锵的,拿得出手说得出口的豪言壮语,她早就忘记了。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得到自己可以得到的东西,包括成绩,包括大学,包括和他在一起的可能性。

她也有不太安分的梦想。

她想有一个夜晚,有鸟语和花香,有一轮圆月挂在天上,有风但是不大,他和她并肩穿过窃窃私语的情侣们,走过广场上持久矗立的雕像前,互相对视,然后挥手告别。

她说:别笑,这是文艺青年的浪漫。接吻和拥抱在真正的爱情面前,都太庸俗。

老天给了她庸俗的机会,却没给她庸俗的前提。

她和他一文一理,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他和他高中女友,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系。

什么叫天作之合,什么叫天意弄人。

六、交集

大一的魔方社团,他和她首次正面相遇。她不会玩魔方,却知道他玩魔方很厉害。

缘分原本不存在,只要一个人刻意安排。

篇7:谢天不尤人美文摘抄

某人患了癌症,群医诊视之后,都表示已经到了末期而无法挽救,未料经过病人自己的调养,病情日见起色,不久之后,居然完全康复了。

“那些医生全是草包,幸亏我不听信他们,靠自己坚强的求生意志,终于克服病魔,从此我再也不上医生的当了。”那人气愤地说。

某人参加大专联考,在考最后一科也是他最拿手的一科之前,居然上吐下泻,结果撑着虚弱的身体,考得不太理想。

放榜之前,他以为很可能因这一科的不理想而影响自己的录取,未料,仍然以极高的成绩进入第一志愿的科系。

篇8:值得与不值得

有很多人可能会经常这样想:“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必做好。”想想看,当我们满腹怨怼地奔赴一个赛场,当我们站在起跑线上时还在深深怀疑这场比赛的价值,怎么可能跑出最佳水平?惯于在职场上消极怠工的人,就是带着一颗“不值得”的心打发时光的。须知,职场向来不钟情“时间的小偷”,一天到晚磨洋工的人,在怠慢工作的同时,也怠慢了可能属于自己的机会。

据说有个修鞋匠,每次修鞋都不惜使出浑身解数,鞋修妥了,还要用蜡封好一颗巧克力外加一张纸条,一同塞进鞋里。那纸条上写着:“任何值得一做的事,都是值得做好的事。”

不值得热爱,不值得付出,不值得珍视,不值得追索……这些“不值得”是会蔓延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不值得”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当我们觉得某一天不值得全力去过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日子就都过不好了,最终我们收获的,恐怕只能是“不值得的人生”。

如果问你,这辈子,究竟值不值得一活,你一定会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当漫长的“这辈子”被分解成一件件琐碎的事情,你能否带着“值得”的心去将它们一一做好?生命的长城,如果值得一筑,那么,每一方砖都值得烧好。唱歌的时候,就竭尽全力地唱;烧菜的时候,就全心全意地烧;工作的时候,就不遗余力地干;修鞋的时候,就殚精竭虑地修……

把“不值得”丢出你的思维圈,为每件经手的事都打上漂亮戳记,让这戳记带上你的专属气息,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赞叹不已。

(阿燕摘自《牡丹晚报》2016年6月13日)

篇9:不还嘴的胜利美文摘抄

女人见季羡林不吭声,更加生气:“要是我儿子摔坏了哪儿,你绝对跑不掉的。”说完,就检查起孩子的伤情来。这时,周围的许多顾客围过来,指责女人的蛮不讲理:“是你的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还骂人,真没良心!”女人知道自己理亏,牵着孩子匆匆离去。

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她骂你,你为何不还嘴?”季羡林反问臧克家:“如果是你,你会还嘴吗?”臧克家说:“当然了,就是告上法院,我也要和她把道理讲清的。”“这就是我不还嘴的理由。”季羡林接着说,“和一个骂你的人爆粗口,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我不还嘴,就是要斩断这个不好的开始。而且,在日常对话中,开口骂人的那一方,其实是变相承认自己的失败。对于我来说,不还嘴就是胜利,既然我胜利了,为什么还要和她斗气呢?”

篇10:无棘刺,不玫瑰美文摘抄

有一个人种下一株玫瑰,坚持给它浇水。就在它开花前,这个人在查看玫瑰的情况。

他看见花蕾含苞待放,同时又发现花茎上长出了许多小刺。他心想:“一株有这么多尖刺的植物怎么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呢?”

这个念头让他特别难过,从此他不再给玫瑰浇水。就在玫瑰快要开花之时……玫瑰枯萎了。

许多人亦是如此。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朵玫瑰。有些優点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在繁如棘刺的缺点的包围中成长。我们当中有不少人在自己身上只会看到棘刺,看到不足。

我们失望,觉得自己身上不会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优点,便也忘了给自己内心的优点灌溉,最后,优点消亡了。这样,我们永远无法让自己的潜力变成现实。

有些人看不到自己内心的那朵玫瑰,要靠别人指点才会明白。

篇11:尽量不打扰别人美文摘抄

同事听了,扑哧一笑。

我讲这个故事的真正意思是想说,对真正的好朋友来说,见不见面并不重要。好朋友并不是拿来应酬的,重要的是在你人生要紧的时刻,他的情感和心灵是不是跟你在一起。至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就更不应该随意打扰,一个人正一心一意忙着自己的事,忽然被人打扰,的确是很不爽的事。

不随便打扰朋友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门功课,在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有一次我得到一位我很敬仰的作家的赠书,受宠若惊之下,竟忘乎所以——觉得书里作家自己画的插图不错,便想也没想就去信,要拿自己的字交换对方的画。对方回信,只说眼下没有画画的想法,很婉转很礼貌地回绝了我。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可笑:别人干吗要给你画画,干吗要跟你交换?这些都没想好就冒失提出要求,那就只能是一种无理打扰。

篇12:你可以不世故美文摘抄

好人做久了,是不是认为我没脾气了

不世故,其实就是相信他人不是地狱,就是没有心机。庄子说:“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人际间会有摩擦,古人为了避免摩擦,谆谆告诫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对他人设防,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人人门禁森严,虚与委蛇,假面对假面,假心对假心,假作真时真亦假,这个社会,就不再有信任可言了。

为了避免让社会陷入这个虚伪的陷坑之中,为了人世间那些真东西真感情,所以我想说:“你其实可以不世故。”

不世故,最关键的是,要有勇气,要相信他人有真诚。这个东西必须要上升到信念的高度,甚至说得绝对一些,要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正常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在相信的基石上,才可能顺利往前延伸。或者说,你只有相信他人的真诚,你的人际关系才会鲜花遍地,而不是荆棘密布。

即使有些人并不真诚,曾暗中欺骗过你,但你依然坚定不移地相信,真诚终可以换诚。这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反而是“年年被蛇咬,毫不怕井绳”。一些人的`不真诚,丝毫不影响你对人际关系的基本判断,因为你不世故,始终怀抱赤子之心,这份赤子之心,应该是李贽所谓童心,也即“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你能怀抱露珠般纯净的初心,这就是一种信念,甚至是一种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应该说是一个有佛性的人,他的心比大海更宽广,比草叶更柔软,比羊羔更慈悲。他人对你的伤害,不会在你的心上蒙上阴影,你忘掉他人的坏,只记得他人的好。你不世故,所以你的心是不设防的;你不设防,所以你没有庄子所谓“机心”,你活得简单而率真,充实而美好。因为你坦荡,所以大家乐与你交往,你的存在让大家放松,让大家感觉自在,你因此会成为人群的焦点。

鲁迅曾说自己世故,其实是他自谦。虽然他年轻时相信进化论,热心为青年服务,结果被许多青年欺骗,有的甚至恩将仇报,后来骂鲁迅骂得特凶,但鲁迅至死并没有因此对青年存在戒心。他一如既往地热烈支持青年事业,甘当蜡烛,燃烧自己,为青年照路。譬如他热切支持东北流亡作家萧军萧红的文学事业,自己掏钱,为文学青年出版“奴隶丛书”,这才有了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的面世。可以这样说,对人心的险恶,没有谁比鲁迅体会得更深,但是,说到心地的善良,对青年的热切期望,也少有人比得上鲁迅。

篇13:你凭什么不努力美文摘抄

“管中窥豹难免偏颇。”表妹说,她也有机会接触一些有钱人。从小就接受家族培养的他们,大都勤勉,所学所知毫不逊于古人的“六艺”。我们看到的负面典型,多半都是长大以后家里才突然富裕的,他们还远没有形成家族的积淀。

既如此,媒体为何更乐意曝光有钱人的负面形象?

“你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媒体同样喜欢报道穷孩子通过奋斗到达人生巅峰的故事。因为如果把世界描绘成到处都是努力的富家子、懒惰的穷孩子,会让人绝望。”表妹半开玩笑地说。

我沉默了半晌,追问表妹,既然认识这些人,怎么没寻机会上演一回现实版灰姑娘?

“灰姑娘只是个童话。且不说她的父亲是个有钱商人,也不说王子遇见的她是美丽神秘的公主形象,单说一个王子仅凭一场舞会,就要娶之为妻,其可信度能有多少?灰姑娘的结局到底怎样,又有谁知道?”

“既然注定是普通人,你还这么拼命干什么?”

“《旅人与熊》的故事你知道吧?同时面对强敌,能否跑得过熊不重要,跑得过同伴就行!富二代生而拥有的人脉和资源,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但只要肯努力,跑赢我的同伴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毕竟,我们是在同一条跑道上。”

我想起最近盛行的那段话: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在这个大跨界的时代,告诫你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篇14:不完美生活的美好美文摘抄

他继续前进,渡过海洋,经过沼泽和丛林,上山,下山,一边走一边唱,终于看到了一角。他高兴地问:“你是我失落的一角吗?”那一角说:“先别唱什么千里独行路迢迢。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也不是谁的一角,我就是我自己。”这个圆听了以后只能伤心地上路。后来他又找到了另外的一角,发现太小;又找到另外一角,发现太大;又找到另外一角发现太尖,结果差点儿把他给刺破了;又找了另外的一角发现太方了,不合适;又找到了一角发现挺合适,但是没有抓牢结果跑掉了;又找到了一角,这一次抓得太紧,结果给捏碎了。

他只得悲伤地继续前进,遇到了很多危险,掉到坑里,撞到墙上,最后终于看到了一角,看上去很合适,于是他就问:“你是我失落的一角吗?”这一角说:“我不是,我是自己的一角,但也可以是别人的一角,只要两者在一起合适就行。”于是他俩组合到了一起,感觉真好。总算找到了,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什么都不缺少了。

他们一起继续向前滚动,由于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越滚越快,快得不能停下来和小虫说话,不能闻花香,不能让蝴蝶停在身上,但是他总算还可以唱歌,唱完美的歌:“走遍千山万水路迢迢,我终于找到了失落的一角。”但唱着唱着就没有歌词了。天哪,他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因此再也没有可以歌唱的内容了。他想了想,终于明白了这里面有点儿问题。

他停了下来,轻轻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一路走一路唱:“千里独行路迢迢,我要去寻找失落的一角。”他又可以和小虫说话了,他又可以让蝴蝶停在身上了。

其实,这就是生活,当你拥有一切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切。当你不拥有的时候你在寻找,你在寻找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那点东西,你还在寻找着你心灵中所缺少的那点东西。心灵中所缺少的那点东西往往是永远不可能用其他东西来弥补的,只能用你永不停止的脚步,以及对每一天生活的感受来弥补。

我们有的时候真的要去听小虫唱唱歌,到东湖边上去走一走,登上黄鹤楼去看一看,在朦胧中听长江滚滚东流,好像这种东西就是填补我们生命的遗憾和空缺的。

篇15:好生活不一定昂贵美文摘抄

平日在家中,他会用心地做食物,哪怕泡一杯燕麦片,煎一只荷包蛋,都值得被郑重其事地对待。也会费些心思地购置一些小物件,摆在家中,享受着亲手创造的生活美感所带来的喜悦。

松浦弥太郎的生活之道在于,他用认真庄重的态度看待生活里一切细琐又看似不重要的小事。

找到生活的情趣是对生活的尊重,也能让我们发现其中一些被遗忘的快乐。这些快乐,与财富的多少并无太大的关联。

在节奏感快速的现在,很多人选择拼命工作,牺牲所有时间换取财富,为了追求外人看来高贵奢侈的生活。可是,以我看来,奢侈感的生活并不是用昂贵的名牌包包或是带着耀眼Logo的鞋子才能堆砌出来。每天早起一小时,和家人一起品尝用心准备的早餐;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回到家沏上一杯热茶,燃一柱熏香,看一本自己喜爱的小说,或是用自己精心挑选的珐琅锅为爱人炖煮一锅香气四溢的浓汤。这些,未必不是奢侈的生活。

想起曾经在台湾环岛的时候,在台东住过的一家民宿。民宿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妻,养着一只金毛猎犬。他们的民宿装潢简单,但每一处皆可看到主人的用心。散发淡淡香气的实木地板,干净洁白的纯棉床铺,桌上欲滴的鲜花,墙上挂着色调自然的壁画,每个角落一尘不染。

早餐时间与他们闲聊,才知道他们俩都是从知名大学毕业,曾经有着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最后却回到家乡,改造了父亲留下的老房子,作为民宿。老板娘说,生活是有仪式感的,我们想要尊重生命给予的一切,多去感受其中有趣的体验。我们在这里感受生命静静流淌的力量,也更明白了家的意义,就是和爱的人在一起,做我们想做的事。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过这种诗意的生活并不是矫情的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里让自己带一点格调与品位做事,把生活过得浪漫有趣,不让自己活得粗糙。

上一篇:国税副局长述职下一篇:中学教师代表庆典会议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