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复习教学设计

2024-04-30

河流复习教学设计(通用6篇)

篇1:河流复习教学设计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系、水文特征;

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考纲要求】

1、河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河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课程分析】

河流是自然环境的产物,是形成区域特征,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它影响甚至制约着人类生产和生活。因此了解世界主要河流,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是高三地理复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河流的内容比较分散,主要在区域地理中有所涉及。因此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对有关河流的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探究,将世界主要河流的特征及相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进行归纳,形成规律性知识,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

【近年高考考查趋势】

高考命题多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的水环境为依据,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的图表,考察不同地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状况及水资源特点。【复习目标】

1、结合已学知识和运用相关图片,判断认识河流,使旧知得到复习巩固。

2、通过分析河流的特征及成因,认识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和典型例题的解析,认识河流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影响的利与弊,感知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而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时遵循“因河制宜”的思想,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辩证地看问题的习惯。【设计理念】

本专题采用诱思探讨教学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通过案例探究诱导学生分析思考,然后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考虑的内容较繁多,因此建议学生采用"提出问题---研究探讨---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考点突破】

一、河流的形成及其分类:

1、形成:

雨水落到地面、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2、分类:内流河(区)、外流河(区)

3、我国内外流河(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二、河流的补给与径流量的变化:

例题:(2012上海卷地理

(五))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1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恒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

【解析】径流为冬枯夏丰、春秋过渡,流域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C.1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解析】长江流域为季风区,应以雨水补给为主。选B 13.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1月 B.2月 C.11月 D.12月

【解析】由图可读为冬季的1月径流量最低。选A

三、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一)水系特征: 表述角度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河道形状(曲直)、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河道形状(曲直)与流经地区地形地势有关;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主要有扇形状、树枝状、向心状、梳状和羽状。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梳状(淮河);扇形状(海河);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

l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发育,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与等高线凸向相反。2.根据一条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即潜水位随地势的高低起伏而起伏,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潜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可以通过作任意一条等潜水位线的垂线,由数值高处指向数值低处,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明潜水补给河流;若垂线箭头指向潜水或背向河流,表明河流水补给潜水。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4根据城市的合理规范图判定河流流向 城市的合理规划最主要的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区;会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5.根据河床两岸的坡度陡缓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流弯曲处,由于受流水侵蚀冲刷,凹岸河床坡度较陡,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坡度较缓;在河岸平直处,由于爱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坡度较陡,左岸则较浅,南半球相反。

6.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流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例题:(2012重庆卷文综10~11)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而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8-11题。10.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是广西,又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当然是顺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答案:A 11.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解析】 广西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河流补给当然是降水补给。(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区有地下水补给,但是要注意,仅仅是有而已而不是主要)。答案:B

(二)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是发生在河流中的水文特性和变化规律。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水温、流速等方面。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秋末+初春),纬度高,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利有带来肥袄的土壤,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与河口三角洲;弊有影响水质,淤塞河道、抬高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不利于航运(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库区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

⑥人类活动影响: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

例题:(2012年大纲卷)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4.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解析】3.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主要曲线上大致趋势在1970—1976年最接近。4.考查调动相关地理知识能力。需要知道长江、黄河等几条河流的大概流量,从它们支流量看,居然比其它三条河流的流量都大,所以只能选择长江。5.考查三峡工程、水库控沙作用、河流控制含沙量的措施等。答案:3.A 4.B 5.B

四、河流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1.河流与地形的关系(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④河流流域的画法一般是沿山脊和鞍部。(2)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②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但易造成水土流失。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量丰富,易造成洪涝灾害。

(3)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例题:[2012·北京卷]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解析](2)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题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仔细看图,就能看出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并结合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河段人类活动的特点不同。也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2.河流与气候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降水与气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等(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温差变小)、降水(增多)等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 ;保持水土,减少泥沙含量; 4.水库对河流的影响

使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使水库下游河段的含沙量减少,改变枯水期的水质,改善河流的航运条件。5.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1)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渔场):陆地淡水的注入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3)河流入海口海水污染情况:

例题:2012年新课标卷)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

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4.从图b可以看出甲、乙两水文站均出现洪峰,但乙水文站比甲水文站曲线平稳,由此判断暴雨对甲、乙两水文站均有影响,且湖泊对河流发挥了调节作用。若暴雨出现在①、②、③地,甲水文站不会受到暴雨影响,即甲水文站不会出现洪峰,排除即可选择。5.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丰水期时,湖泊会把河流的水存储在湖里,而在枯水期,河流水流减少时,湖泊又会把湖里的水往外放,因而位于湖泊下游的河流流量曲线将变得平稳。从图a中可以看出甲水文站位于湖泊和乙水文站上游,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

【答案】4.D 5.C

l 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l 赤潮

①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 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五.河流与人文要素的关系

1.引水线路:

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2.水库建设:

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3.城市

区位:水源、水运、军事防卫

城市多形成和分布在河运起点或终点;干支流交汇处;过河点;河流入海口。

4.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1)灌溉用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

(3)便利的水运。5.河流与工业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1)河流的运输价值(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3)影响具体工业部门的选址:

★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水污染工厂(印染厂)、水厂的布局等。

★提供能源(水能):我国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4)平坦的地形 6.河流与旅游业

河流是一种水景,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如:尼罗河风光、桂林山水、三峡、多瑙河风光、三江并流地区等。一般欣赏要求:

(1)坐船或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景。

(2)在较高的亭台楼阁上俯瞰: 黄鹤楼——长江 7.河流与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如长江沿岸、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原因分析: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例题:(2012年大纲卷)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8~9题。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8.修水库

修建水库的综合效益: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旅游、养殖、供水和调水、调节气候等。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库区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

对库区本身的影响:(1)诱发地质灾害——岩崩、滑坡、泥石流;(2)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沿岸平原,不利于农业生产;(3)移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

对库区上游的影响:(1)泥沙淤积、危及港口及航运;(2)洪水时回水,扩大洪水的影响河段;(3)水流减慢,河流自净作用减弱,增加环境污染程度;雾日增多,酸雨加重

对库区下游的影响:(1)洄游性鱼类的影响;(2)泥沙减少,海岸沉积减慢;(3)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顶托污水

9.跨流域调水带来的影响——以中国的南水北调为例

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缓解北方用水紧张的态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改善大气环境的贡献。

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利——调洪调蓄;弊——海水倒灌、地下水质变坏 对华北平原的影响:利——缓解用水的紧张态势;弊——内涝、土壤盐碱化 10.河运的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气候、河流(河道宽深、流速平缓、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汛期长(水深)、流量平稳、含沙量少(少淤)、无冰期(通航时间长))、地形(地势平坦)。

运输价值: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的需求量大)、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水运优势、流向与物流方向的一致性等。

11.河流是湿地组成部分之一,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生态作用,如保护生态多样性;降解污染;水体循环更新;注意也使污染范围扩大。12.河流与水产业

可发展水产养殖,入海河流影响海洋渔业资源

六、河流的开发与利用(航运、水能、灌溉、养殖、旅游等)

1、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2、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l流域开发模式

(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五水:水电、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2)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资源相结合中游:设置滞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3)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例题:(2012年山东卷)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他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

篇2:河流复习教学设计

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象

水资源:农业、工矿业、生活用水

水能:能源开发

航运:地域联系、经济发展

洪涝灾害:防洪、抗旱

三角洲、沿江平原、冲积平原:农业、聚居地

河流的基本概况:河源、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湖泊)、流经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状况。(描述角度)

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分析角度)

河流的水质状况,即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水资源)

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即灌溉、航运、养殖、发电、防洪、旅游等方面的效益如何。(联系人类活动的角度)

1.河流补给类型:

①雨水补给---------影响因素-降水量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雪春融)---影响因素-积雪量

③冰雪融水补给(夏)---影响因素-气温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④地下水(稳定、互补)

⑤湖泊水(上游补给,中游调蓄)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降水季节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

②有连续性

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改善土壤墒情:水分状况)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水位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2、河流的水系特征

源地、流向、长度、归属(大洋水系)、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曲直、宽窄、深浅)

水系特征体现区域地形的基本框架:向心状、平行状、树枝状、羽毛状、扇状(天津海河)、网状等

3、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位及其季节变化

(径)流量(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能等

凌汛:有结冰期

低纬流向高纬

初冬或者初春时期(黄河上游宁夏段、下游山东段境内)

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系特征的主要差异。

水系差异要点如下:

(1)中游流经平原,河面宽而弯曲,落差小;

(2)沿途接纳很多支流,流程较长,水量较丰富;

(3)两岸湖泊密布,对干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1)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面窄而较直,为峡谷段(河床下切很深),落差大;

(2)接纳支流众多;但流程一般较短,水量较少;

(3)两岸没有湖泊。

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水文差异要点如下:

(1)宜昌—湖口为中游;

(2)中游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雨季较长,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慢

(3)雨带自南向北移动,汛期较长,支流对干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4)冬季不结冰。

(1)河口镇—孟津为中游;

(2)中游流经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7、8月),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多;流速较快

(3)汛期较短,干、支流同时进入洪水期,支流对干流调节作用差;

(4)冬季有结冰现象。

1【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拐弯处(丙附近),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

009米,平均深度2

268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可达4

500~10

070mm,生物物种丰富。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水系分布图(图1),甲至丙河段7月水温和海拔变化图(图2)和我国部分水文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表(表1)。

(1)比较7月份①②河段水温变化趋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降水特别丰富的原因。

(3)指出雅鲁藏布江丙河段的含沙量特征并分析原因。

(4)简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生物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维斯瓦河是波罗的海水系第一大河流,被誉为波兰的“母亲河”。十九世纪中叶,维斯瓦河上游的克拉科夫河段实施裁弯取直。下图示意维斯瓦河水系。

分析裁弯取直对克拉科夫河段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荆江走长江自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段的别称,处于长江由山区迁入平原的位置,其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因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河段大量沉积,人们不断筑堤坊水,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平原形成“地上河”。新中国成立后为治水对荆江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下图),而今,建议恢复河流的弯曲河道的呼声越来越高。

(1)说明荆江“裁弯取直”工程在防洪方面的积极作用。

(2)从湿地功能的角度,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通过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措施来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在1962年~1971年期间,基西米河逐渐被渠道化为一条长90公里、深9米、宽仅100米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提高了河道的排洪能力,但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下图为基西米河渠道化示意图。

(1)分析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

(2)分析渠道化对基西米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且末绿洲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自西汉以后,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成为今天的车尔臣河。下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

(1)描述且末河自西汉以来河道变迁的趋势。

(2)分析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且末河河道变迁对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的影响。

(4)有人建议向且末河的古河道引水,让古河道重获新生。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转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波河(图中R)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河流汛期长,含沙量较大;流域为粮食(水稻、小麦)主产区。该国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R河平原上。图(丙)为波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威尼斯潟湖,是地中海区域内最大的湿地,位于波河的入海口附近。14~17世纪初意大利当局发现该潟湖逐渐发生不良变化,为此将很多汇入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尤其是17世纪初改变波河河口位置,最终引发了该潟湖新的环境问题。图(乙)为威尼斯潟湖南部简图。

简析河流改道外流对威尼斯潟湖的保护作用和产生的新环境问题。

9.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黄泥沙量仅为2.64亿吨,较天然来沙均值15.92亿吨减少83.6%。虽然同期黄河径流量较天然时期年均值减少46%,但黄河含沙量却也大幅下降71%,降至目前10.8公斤/立方米。历史记载可查的“黄河清”共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走。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远超记载,史所罕见。

分析2000年以来黄河水变清的原因和对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的影响。

1.(1)差异:①河段水温升高;②河段水温降低。

原因:①河段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温增加;②河段支流多,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

(2)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峡谷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特别丰富。

(3)含沙量小;植被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少。

(4)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为充足;山脉相对高度大,气候(或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解析 第(1)题,据图2可知①河段水温升高,②河段水温降低。据图可知①河段海拔逐步降低,因此气温升高,水温增加;②河段支流多,冰雪融水汇入量大,使水温降低。第(2)题,此题主要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水汽,加上峡谷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特别丰富。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植被的覆盖率、地形的陡缓、降水强度的大小、径流量的大小等。据图可知丙河段主要位于其上游地区,此地人类活动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水土流失量小,含沙量小。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因素。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为充足;山脉相对高度大,气候(或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等,使物种丰富多样。

2【答案】河道长度缩短,河床比降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边坡变陡,容易溃堤;流速变快,加剧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河道弯曲度减小,水域和湿地面积减小,河汊减少;破坏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解析】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短,其直接后果表现为两方面:①河床比降增大,水流速度加快;②湿地面积缩小。因此裁弯取直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河流流速与湿地的生态功能考虑。河水流速加快,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下切,边坡变陡,容易溃堤;流速变快,河水下泄加速,加剧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储蓄洪水、提供水源、净化水中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因此河流裁弯取直,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弱。

3.【答案】(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陡坎是河流原有的河岸遗留见证。由于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发生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4【答案】(1缩短了河流的长度,增加了河床比降;提高了泄洪数量和速度;泥沙沉积减弱,河床下切,水位降低;洪水灾害减少。

(2)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利于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河道特征分析导致泥沙沉积。地势平坦,河道蜿蜒曲折,水流速度减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来源多,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

(2)恢复弯曲河道主要是增加湿地,联系湿地的功能进行分析回答。恢复弯曲即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增加了其湿地生态功能,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利于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弯曲河道,使得该地区河流水域面积增加,增强了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5【答案】(1)该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大,季节变化明显,造成河流年径流量大且有明显的水位季节变化;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洪灾多发。

(2)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裁弯取直使河道流程变短,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湖水富营养化,渠道化工程阻断了沼泽与周围的天然联系,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解析】(1)

渠道化是对河流整治的一种方法,通过修筑堤坝、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措施来控制洪水或改善航运。基西米河进行渠道化的自然原因可从影响该河的水文要素进行分析,即流量、流速、含沙量等;该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大,季节变化明显,造成河流年径流量大且有明显的水位季节变化,渠道化可水位和流量的季节变化;该河流域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洪灾多发,渠道化可裁弯取直利于防洪。

(2)

渠道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从对河流沿岸湿地、生物、水质等方面分析;裁弯取直、加宽挖深等渠道化,会堆放开挖河槽的泥土占用了滩地和湿地,影响湿地的生态效益;渠道化使得季节性的水位变化消失,水流失了大面积漫滩的机会,大片河滩沼泽湿地由于缺水而迅速消失,影响湿地生态效益;裁弯取直使河道流程变短,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湖水富营养化;修筑堤坝等渠道化工程阻断了沼泽与周围的天然联系,各种生活其中的鱼类和水禽也因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渐渐减少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6【答案】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可以从增加河流的长度、河网的密度、湿地的面积、生物的多样性及河流的生产和自净能力来分析。

7【答案】(1)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由北向南退缩。

(2)由于气候变化,该区域炎热干燥加剧,南部高山地区的冰川不断后退(冰雪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河流流量减少,导致河道由北向南退缩。由于地壳运动,且末河中下流区西部相对隆起,东部相对凹陷,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改道,并沿断裂带发育成新的河道。

(3)河道变迁使古绿洲萎缩;在新河道两侧形成新的绿洲;从而导致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的空间迁移。

(4)同意。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增加水资源,恢复古河道生态;形成新的绿洲,扩大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同意。古河道河床抬升,河水无法自流,人工抽水会增加成本;消耗有限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更加紧张(或破坏新绿洲的生态环境)。

【解析】1.河道变迁趋势主要从方向和流域面积大小两个方面去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

2.河道变迁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去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道不断(由西向)东移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地壳运动,导致西部相对隆起,东部相对凹陷,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向东移动,河流下游地区主要沿断裂带发育,同时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可能是气候的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流域面积萎缩。

3.且末河道流域面积明显减小,并由北向南退缩,绿洲面积也减少,绿洲的移动随河流而移动,同时居民点以及居民的生产活动也随绿洲即随河流而移动。

4.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考查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若是同意,可以从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湿地的功能去答,若是不同意,可以从水资源的消耗和成本的上升去分析。

8【答案】保护作用:汇入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

新环境问题:淡水和泥沙汇入减少,环境变化(盐度升高);生态破坏;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注: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读图乙,河流改道,汇入潟湖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有利于保护澙湖。但是,河流改道,淡水和泥沙汇入减少,澙湖环境变化,可能盐度升高。可能导致原来的生态平衡破坏。汇入水流减少,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等新的环境问题。

9【答案】原因: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增加;中上游水库大坝的建设,拦蓄大量泥沙;沿岸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对河流泥沙的过渡开采;流域农村地区居民大量迁移至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致土地荒芜,植被恢复。

影响:侵蚀作用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床加宽加深;凹岸侵蚀作用加强,凸岸堆积作用减弱,河流容易改道。

【解析】2000年以来黄河水变清的原因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工程建设有关: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少;上游水库大坝的建设,拦蓄大量泥沙;沿岸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对河流泥沙的过渡开采;流域农村地区居民大量迁移至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致土地荒芜,植被恢复。

篇3:河流复习教学设计

一、高考能力要求

1. 通过相关图表及资料,分析说明自然和人文因素对某流域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工农业发展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

2. 学会以某流域为例,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 学会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与环保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河流”问题复习的基本内容

1.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影响)水力丰富;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2)气候———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相对较少。描述气候特征: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着手。对气温的描述可参考下列数值指标:酷寒、严寒、寒冷、温和、温暖、炎热等。

2. 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1) 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2) 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3) 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3. 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描述: (1) 河流长度、流向; (2) 流域面积; (3)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4) 河网密度; (5) 落差或峡谷分布。

4. 河流水文特征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描述: (1) 水量大小; (2) 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3) 汛期及长短; (4) 含沙量大小; (5) 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 (6) 水能; (7) 人类活动。

5. 河流地貌

(1) 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着,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着,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2) 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着,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3) 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三、解答“河流”问题的方法技巧

1. 流域的整体性特征的综合分析

河流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表格中的内容:

2. 河流水能资源的综合分析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落差的大小,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水量和落差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的思路可以表示为以下过程:

3. 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综合分析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河流的水量和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经济因素主要是指流域内经济的发达程度。总体而言,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量越大,航运越发达。具体分析的思路可以表示为以下过程:

4. 水利工程的综合评价

篇4:河流复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已结束,由于第一轮复习是以章节为模块的知识点的复习,因此,学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虽有一定的掌握,但比较零散,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学生已熟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为教师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奠定基础。

考纲要求:流域开发的地理要求、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重难点: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探究);地理答题思维方法的归纳及其运用(实战演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合相关地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河流的水文与水系特征;理解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地理知识的整合,提高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习题训练,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互学和展学,激发学习积极性,保障参与度;通过对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与河流有关的图片,引入该节课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河流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河流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河流的兴趣。

开篇:“河流”的专题复习非常重要。考纲中要求掌握:流域开发的地理要求、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河流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河流的特征是流域特征的综合反映,以河流为主体的水资源,用途广泛,不可替代。表1为近几年重庆高考地理试卷中有关河流的分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河流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引起对本节课的重视。

承转:在教材编写中,有关河流的内容也占较大篇幅。涉及教材内容分布的情况见图1。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明确河流知识的出处,以便查漏补缺。

承转: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以河流为中心的四个方面,形成河流知识体系(图2)。

设计意图:对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知识框架体系。

承转: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展示预习成果。

*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问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以某一自然要素为例说明自然环境要素对水文特征的影响;河流的水系特征:以某一自然要素为例说明自然环境要素对水系特征的影响;河流对自然环境要素有什么影响?

展示:(略)

点拨:气候主要影响河流的补给、水量、水位、冰期。高纬度地区由于冬季结冰,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水位上涨形成春汛;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的河流主要是高山冰川和山地降水补给,水位高低受气温影响,夏季河流水量大;季风气候区的河流主要是雨水补给,夏季水位上涨,水量大,形成汛期,而且季风具有不稳定性,降水的变率大,所以水位的季节变化明显。地形会影响流速、含沙量;植被会影响河流的流量、含沙量;土壤的性质、颗粒大小会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如黄土疏松容易被流水侵蚀,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地形会影响水网密度、流向、水系形状,如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气候会影响流域面积、水网密度。河流对两岸局地小气候有调节作用,河流上游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下游由于水流速度缓慢,流水的沉积形成平原、河口三角洲,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问题:河流给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人类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哪些产业?河流给人类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对于这些不利影响应该怎么办?

展示:(略)

点拨:河流提供了淡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水源,养殖水域)、工业、城市的分布;航运条件、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水能资源——水电、工业等。防止水土流失、洪涝旱灾害、水污染等——修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储备河流知识。

承转:通过回顾,相信同学们对河流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进入下一环节——直击高考,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探究完成。

思考题1: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较为紧张,原因是什么?

(3)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展示:(略)

点拨:(1)①明确答题要求: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和流量的季节变化归纳日本河流特点;②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属季风气候;③推理、整理答案:河流短;水流急;流域面积小;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2)①夏季太平洋沿岸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的原因;太平洋沿岸水资源紧张的原因;②日本山地位于国土中部,太平洋沿岸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日本海沿岸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从材料可知太平洋沿岸年降水量可达3 000毫米,但是依然缺水,说明缺水的原因属于人为原因;③推理得出答案: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于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3)①濑户内海沿岸冬、夏季节径流少的原因;②明确濑户内海的位置,濑户内海南侧四国岛上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北侧本州岛的山脉阻挡了来自日本海的冬季风;③推理得出答案:冬季有北部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的水汽;夏季有南部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的水汽。endprint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河流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转换学习观念,培养思维习惯,让“交流、展示、质疑、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

承接:通过以上练习,一起来回顾解题过程。

解题思路:①读问题,明要求;②读图文,获信息;③调知识,理思路;④地理语,分主次。

设计意图:建立地理问答题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能力。

承转:有了解题方法,接下来进入实战演练,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思考题2: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4),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有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图5),取得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1)分析图4,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图5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展示:(略)

点拨:(1)①从图4分析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②获取图4的信息:扩大种植面积、乱开滥采、以木炭为燃料、高强度利用耕地、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③整理得出答案: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影响生物生长。(2)①明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与图5信息得出治理措施及获得的效益;②获取图5及材料信息;③整理得出答案:措施:修筑(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效益:取得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落实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

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紧扣高考考纲要求和学情,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突出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和目标任务。从教学环节看,先对考点详细分析,明确该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然后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与点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学习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最后开展课堂练习,强化知识运用,提升学生能力。各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从教学方式看,通过问题导入,以独学、互学和展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和提炼总结,也注重教师的“教”,展现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也体现出教学民主性。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手段看,通过问题分解突破知识难点,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知识储备系统化。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并让学生“实战演练”,使“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落实。(重庆市潼南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陈合武)endprint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河流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转换学习观念,培养思维习惯,让“交流、展示、质疑、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

承接:通过以上练习,一起来回顾解题过程。

解题思路:①读问题,明要求;②读图文,获信息;③调知识,理思路;④地理语,分主次。

设计意图:建立地理问答题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能力。

承转:有了解题方法,接下来进入实战演练,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思考题2: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4),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有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图5),取得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1)分析图4,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图5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展示:(略)

点拨:(1)①从图4分析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②获取图4的信息:扩大种植面积、乱开滥采、以木炭为燃料、高强度利用耕地、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③整理得出答案: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影响生物生长。(2)①明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与图5信息得出治理措施及获得的效益;②获取图5及材料信息;③整理得出答案:措施:修筑(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效益:取得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落实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

专家点评:本教学设计紧扣高考考纲要求和学情,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突出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和目标任务。从教学环节看,先对考点详细分析,明确该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然后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与点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学习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最后开展课堂练习,强化知识运用,提升学生能力。各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从教学方式看,通过问题导入,以独学、互学和展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和提炼总结,也注重教师的“教”,展现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也体现出教学民主性。从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手段看,通过问题分解突破知识难点,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知识储备系统化。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并让学生“实战演练”,使“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落实。(重庆市潼南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陈合武)endprint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河流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转换学习观念,培养思维习惯,让“交流、展示、质疑、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

承接:通过以上练习,一起来回顾解题过程。

解题思路:①读问题,明要求;②读图文,获信息;③调知识,理思路;④地理语,分主次。

设计意图:建立地理问答题解题的思维模式,提高解题能力。

承转:有了解题方法,接下来进入实战演练,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思考题2: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4),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有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图5),取得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1)分析图4,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材料和图5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展示:(略)

点拨:(1)①从图4分析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②获取图4的信息:扩大种植面积、乱开滥采、以木炭为燃料、高强度利用耕地、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③整理得出答案: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影响生物生长。(2)①明确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与图5信息得出治理措施及获得的效益;②获取图5及材料信息;③整理得出答案:措施:修筑(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效益:取得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落实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

篇5:中国河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主要湖泊:潘阳湖、青海湖、洞庭湖、巢湖、太湖。

2、通过阅读,对比中国主要河流图和中国主要山脉图,找出内流河区和外流河区的分界线,并进一步分析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的原因。

3、能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4、在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找出京杭运河经过的省市,连通的水系。学习重点:河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学习难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发放检测、训练、拓展等题目(教师准备)

2、展示课件PPT1:(课题、学校背景、施教者)使用白板的辅助工具 网络教学资源库 插入视频

二、导入:

同学们好,同学们都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吧?今天我既不和大家上网聊天,也不和你们玩游戏,我想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非常好看视频。(展示课件PPT2:壶口瀑布及背景音乐)

使用白板的辅助工具 网络教学资源库 插入视频

师:多壮观的一条大河啊!奔流激荡,泥沙翻滚。同学们,你们平时可没看过这样惊心动魄的河流吧?你能根据视频上的画面判断这是我国的那条河流吗? 生答:(异口同声:黄河)

师结:对,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除了黄河,我国还有很多的江河湖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遍祖国的大江大河。(板书:中国河流)

三、检测(预习):

上课之前,我们已经要求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预习,下面,我请同学们简单回答几个问题: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PPT3,教师不需要读题,让学生自己边看边准备回答):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外流河是指:

3、内流河是指:(学生在学案上答好,举手或提名回答)

四、探究: 第一部分:(解决重点:河流、湖泊的名称、位置)

(一)同学们,在我们预习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概念,为了弄清这些概念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段内容,并结合屏幕理解这些概念。(展示课件PPT4)(教师可询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没有疑问,若有疑问,可请学生解决,若没有,则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通过预习和探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外流河及内流区和外流区等概念。那么,黄河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学生集体回答:外流河)

(三)回答正确!加分!那么,除了黄河,我国还有哪些主要要河流?这些河流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展示课件PPT5))

使用白板的屏幕幕布激发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2页图2—28,完成43页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分别解决):

1、在图中找出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珠江、澜沧江、怒江、额尔齐斯河,从内、外流区的划分看,这些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若是外流河,请指出其分别注入哪一个大洋?(哪位同学上来给我们说说?学生展示,鼓掌激励)

2、塔里木河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说说你的判断理由。(学生举手回答)

3、在地图中找出京杭运河经过哪些省(市),连通了哪些水系?

使用白板的聚光灯 突出重点,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展示课件PPT6,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哦,看看哪位同学有勇气上来给我们讲讲?)

4、在图中找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看一看,这些湖泊分布在哪个地形区?

(展示课件PPT7,师:这个问题看来简单,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坐不住了。谁来告诉我们?)

使用白板的聚光灯 突出重点,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常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要互相帮助,互相团结”,那么,这里的“五湖”到底指哪些湖呢?(学生举手回答)学生解答完毕,师总结激励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河流湖泊。在这些河流湖泊里,有一些很重要的河流湖泊,现在我们来看看(分布展示课件PPT8,教师对照屏幕一一解说)使用白板的输入/擦除功能 加强解说 增强理解

1、长江是我国最大的一条外流河;

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一条内流河;

3、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

4、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流;

5、淮河我我国划分南北的一条分水岭。

6、潘阳湖是我国最大的一条淡水湖;

7、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区域分布清楚。

(四)安排学生齐读第44页第一段。第二部分:(解决难点: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在我们认识的这些河流里,为什么有的清澈干净,有的泥沙浑浊?优的水量大,有的水量小呢?这就关系到河流的水文特征。要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我们必须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示课件PPT9)

使用白板的屏幕幕布激发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好了,现在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究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页中间一段,然后分组合作,完成下发的两张表格,(下发表格,展示课件PPT10、11,学生边思考边填写,教师下去巡视。)

师:好,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第一份表格填好的就上来贴在黑板上展示,我们只取前三名哦。(学生贴好后,请一名同学上台评价,统一正确答案,老师适时表扬)

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张表格。我们请四组同学上来展示,大家在下面边思考边对照,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答得最好。(每组推荐代表分别上黑板填写(每组负责一个项目),然后针对填写情况让学生学生自由辩

论。)

五、训练: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觉大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掌握得很好,那么,哪位同学能帮我们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呢?(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老师简单小结)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为了帮助同学们巩固学习的知识,下面我们做些训练,(一)试一试:展示课件PPT12。

(二)想一想:展示课件PPT13。

六、总结:

1、同学们,大家是不是有的累了?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面,边放松边感受一下祖国壮丽多姿的山河美景。(展示课件PPT14)

2、教师总结(同时展示课件PPT15):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不仅河流众多,分布广泛,而且资源丰富,山河壮丽。千百年来,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滋养了我们华夏民族的体魄,涵养了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当我们在为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到骄傲的同时,我们更要用心珍惜身边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份资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地球。

篇6:《河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我国的主要河流及流向,引出外流河与内流河,并举例说明外流河与内流河的特征,由于这节课是校园公开课,所以通过大家的评课,我感觉在课堂教学这方面提高很多,现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存在的优点

1、本堂课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与身边实例,分析知识。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本节课运用了很多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归纳法、教授法等等,使课堂变得更灵活。

3、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安排合理有序,讲解很详细,利于学生的理解;

4、整节课的知识点的引出都是通过学生归纳、讨论得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1、因重视知识点的归纳,而对河流分类时少将了人工运河。我国河流分为自然河流和人工河流,虽然前者是重点,但是后者也必须点到,这样才能做到知识的全面和系统性。

2、本节课的部分板书可以由学生去完成。因为很多知识点是学生归纳出来的,让学生去完成效果会更好,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分组讨论很多,但教师未作每组的评价,不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可以给每个组的组员回答结果赋分,学生就知道哪个组表现最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河流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基于“城市双修”的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思考02-02

河流治理04-30

河流05-11

河流地貌05-17

池子与河流04-11

论顺直河流05-04

下游的河流散文04-08

河流生态修复范文05-27

河流专题高考地理07-03

河流生态系统修复07-03

上一篇:土坯房下一篇:html中设置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