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2024-05-04

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通用14篇)

篇1: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天空中蓝色的金子

作者:任晓燕 来源: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10-12 19:20:46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色彩,天空,蓝色,金子

作品分析及欣赏定位

米罗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他以儿童天真的眼光看世界,以象征性的简略形状表达自己的奇思遐想。他在作品中精心安排背景,强调笔触的点法、内容的幽默趣味和作品清新的感觉。在《天空中蓝色的金子》这幅作品中,米罗所用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黄、蓝、黑、红、绿、白,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使画面色彩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为了聚焦教学内容,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我们把这节美术欣赏活动定位在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色彩上,目的是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作品中背景色与主要颜色的搭配,体会配色产生的点缀作用,感受作品色彩的和谐美。

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的特点

小班幼儿经常对周围环境中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三原色,能够关注作品中大面积的颜色和微小的变化,能用简单的词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操作活动中他们喜欢进行大面积的涂色,但不善于运用色彩表达具体的事物。

《天空中蓝色的金子》色彩明亮清新,构图轻松活泼,内容表达抽象、不受约束,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欣赏兴趣,其简单又反差明显的配色方法也容易被幼儿认同和接受。

活动目标

1.感知画面中黄色、蓝色与黑色的搭配关系,感受色彩的冲突与和谐产生的意境美。2.尝试运用画家的配色方法进行创作,体会色彩的搭配关系。活动准备

1.活动区小组教学环境,桌面上摆放米罗的绘画作品《天空中蓝色的金子》。

2.黄色彩纸,蓝、红、绿、黑、白色油画棒;绘画纸,蓝色、黄色水粉;板刷、圆形印章,不同粗细的记号笔;有少量红、绿色的调色盘和棉签。

预设提问

1.你在画面中看到了哪些颜色?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画面中哪种颜色感觉最明显?它画得大还是小? 3.这幅作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活动重点

体会最醒目的颜色不是面积最大、最亮的黄色,而是面积比它小的蓝色,因为对比色的点有强烈的视觉聚焦作用。

活动难点

小班幼儿用语言表达抽象感觉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和具体的生活经验。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仔细观察、辨别画面中出现的各种色彩以及它们的形状。①你在画面中都看到了哪些颜色?(蓝色、黑色、黄色、白色、红色、绿色。)②它们各自都是什么样子的?(蓝色的大球,还有小点,还有黑色的线。)教师提示:你觉得画面中的蓝色像什么?(像块毛巾,软软的;像地球,上面长了许多毛毛;还像波浪。)黑色的地方像什么?(有的像月亮、星星,有的像音符、小盘子,还好像有个人在跳舞。)③画面上有线条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画中有线,它们长得都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粗有细。)教师提示:这些线条像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细的像风筝线,像小蛇,粗的像毛毛虫、大长蛇;像条弯弯的小路。)④画面中还有一些点,它们像什么?(像月亮、石头、音符、星星、雪花、蛇、月亮、豆蔓、小人、大嘴巴……)(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色彩的搭配。

引导重点:观察不同色彩面积的大小,感知它们的差别。

①画面中哪种颜色多?哪种颜色少?(蓝色、黄色和黑色最多;红色、白色、绿色占得地方最少。)②哪种颜色感觉最明显?它画得是大还是小?(蓝色最明显。)教师提示:虽然蓝色的面积没有黄色大,但是它画在了画面的中间,又是圆形的,所以看上去就特别醒目。

③画面中彩色的点是堆在一起的,还是分散的?请你指一指。(分散的,还有大有小。)④你喜欢这些小点吗?说说为什么?(喜欢,我觉得这些小点像是小玩具,有点淘气;我觉得红色和绿色的点好看。)(3)讨论。

①猜猜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为什么?(米罗;像是米罗,因为这画上有星星;这些线条也像是米罗画的。)②米罗的这幅作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天空中蓝色的金子》,谁能说说画里的黄色和蓝色给你什么感觉?(黄色像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好像到了太空,有星星和月亮;蓝色感觉冷冷的,就像在梦里,飞上了天空……)③黄色和蓝色搭配在一起感觉舒服吗?还有什么感觉? ④你觉得画中的天气晴朗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天是晴的,因为是黄的;因为很亮。)教师提示:还因为蓝色的球体是透明的,让太阳照得都透出白色了。

⑤画家是怎么把蓝色的球画成透明的?谁能发现这个秘密?(用蓝色的线画的。)⑥什么样的蓝色的线?是直的还是弯的?(是弯的,一圈一圈的。)谁会画一圈一圈的线?请大家试一试。2.创作。

(1)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会黄色与蓝色进行搭配,以及彩色小点和黑色符号的点缀效果。教师:黄色和蓝色搭配在一起非常醒目,也非常明亮,让我们也用这两种主要的颜色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吧。

演示材料的使用:你可以选择黄色的纸直接来画,也可以用笔在白纸上涂上黄色;可以用油画棒转圈来画蓝色的大球,也可以选择印章蘸上颜色印出蓝色的大球。

(2)幼儿创作,教师分别指导。

重点介绍油水分离的表现形式及记号笔的使用方法。

师:画完了,再配上一些黑色的线条和彩色的小点,你的作品就变得生动有趣了。3.作品评价。

(1)让我们找找,哪些作品显得颜色特别明亮呢?(2)哪些作品颜色用得有多有少,显得特别舒服呢?(3)哪些作品中的符号感觉特别有趣呢? 在这个环节,大家通过对同伴作品的评价,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画关注到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能尝试用笔杆的顶端蘸颜料,用拓印的方式表现作品中的元素;有的小朋友的作品能感受到对比色带给大家的强烈视觉感受。

篇2: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作品分析及欣赏定位:

米罗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他以儿童天真的眼光看世界,以象征性的简略形状表达自己的奇思遐想。他在作品中精心安排背景,强调笔触的点法、内容的幽默趣味和作品清新的感觉。在《天空中蓝色的金子》这幅作品中,米罗所用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黄、蓝、黑、红、绿、白,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使画面色彩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为了聚焦教学内容,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这节美术欣赏活动可以定位在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色彩上,目的是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作品中背景色与主要颜色的搭配,体会配色产生的点缀作用,感受作品色彩的和谐美。

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的特点小班幼儿经常对周围环境中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三原色,能够关注作品中大面积的颜色和微小的变化,能用简单的词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操作活动中他们喜欢进行大面积的涂色,但不善于运用色彩表达具体的事物。《天空中蓝色的金子》色彩明亮清新,构图轻松活泼,内容表达抽象、不受约束,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欣赏兴趣,其简单又反差明显的配色方法也容易被幼儿认同和接受。活动目标:

1.感知画面中黄色、蓝色与黑色的搭配关系,感受色彩的冲突与和谐产生的意境美。

2.尝试运用画家的配色方法进行创作,体会色彩的搭配关系。活动准备:

1.活动区小组教学环境,桌面上摆放米罗的绘画作品《天空中蓝色的金子》。2.黄色彩纸,蓝、红、绿、黑、白色油画棒;绘画纸,蓝色、黄色水粉;板刷、圆形印章,不同粗细的记号笔;有少量红、绿色的调色盘和棉签。预设提问:

1.你在画面中看到了哪些颜色?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画面中哪种颜色感觉最明显?它画得大还是小? 3.这幅作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活动重点体会最醒目的颜色不是面积最大、最亮的黄色,而是面积比它小的蓝色,因为对比色的点有强烈的视觉聚焦作用。活动难点:小班幼儿用语言表达抽象感觉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和具体的生活经验。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引导重点:仔细观察、辨别画面中出现的各种色彩以及它们的形状。

(1)你在画面中都看到了哪些颜色?(2)它们各自都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提示:你觉得画面中的蓝色像什么?黑色的地方像什么?(3)画面上有线条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提示:这些线条像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4)画面中还有一些点,它们像什么?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色彩的搭配。

引导重点:观察不同色彩面积的大小,感知它们的差别。(1)画面中哪种颜色多?哪种颜色少?(2)哪种颜色感觉最明显?它画得是大还是小? 教师提示:虽然蓝色的面积没有黄色大,但是它画在了画面的中间,又是圆形的,所以看上去就特别醒目。

(3)画面中彩色的点是堆在一起的,还是分散的?请你指一指。(4)你喜欢这些小点吗?说说为什么? 3.讨论。

(1)猜猜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为什么?(2)米罗的这幅作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天空中蓝色的金子》,谁能说说画里的黄色和蓝色给你什么感觉?(3)黄色和蓝色搭配在一起感觉舒服吗?还有什么感觉?(4)你觉得画中的天气晴朗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提示:还因为蓝色的球体是透明的,让太阳照得都透出白色了。

(5)画家是怎么把蓝色的球画成透明的?谁能发现这个秘密?(6)什么样的蓝色的线?是直的还是弯的?谁会画一圈一圈的线?请大家试一试。二.创作。

1.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会黄色与蓝色进行搭配,以及彩色小点和黑色符号的点缀效果。

教师:黄色和蓝色搭配在一起非常醒目,也非常明亮,让我们也用这两种主要的颜色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吧。演示材料的使用:你可以选择黄色的纸直接来画,也可以用笔在白纸上涂上黄色;可以用油画棒转圈来画蓝色的大球,也可以选择印章蘸上颜色印出蓝色的大球。

2.幼儿创作,教师分别指导。重点介绍油水分离的表现形式及记号笔的使用方法。师:画完了,再配上一些黑色的线条和彩色的小点,你的作品就变得生动有趣了。三.作品评价。

篇3: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关键词:玩画,兴趣,娱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的素质, 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正是在“玩”中产生、发展的。有一位教育心理专家说得好, 孩子没有“玩”, 就难以养成以童趣、童真、童心为基础的健全人格;孩子不会“玩”, 就很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进行美术活动, 就是一种“玩”, 是借助材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玩”的方式, 也是他们表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因此, 我们从小班幼儿的实际出发, 尝试进行一种全新的美术教育活动:“玩画”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一、玩画之趣———以兴趣为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 才能启发想象, 幼儿的美术活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美术创作本身作为一种自由度极大的艺术创造, 都是幼儿整体成长的反映, 需要老师用一双艺术的“点金之手”, 挖掘各种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经常让幼儿在欣赏和尝试形式与方法的变化中产生耳目一新的美感。因此, 在绘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协调幼儿, 既要给幼儿新奇的东西让他们产生好奇和神秘, 又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间中我们也不难发现,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 与兴趣好奇有极大的关系, 只有使幼儿对绘画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 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潜能, 才能使幼儿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根据孩子好奇好动又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绘画教学不失时机地诱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这将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玩画之娱———以娱乐为根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 他们不喜欢被束缚, 他们需要的是有趣味性的、轻轻松松的活动过程。因此充分利用游戏活动, 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在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美术活动, 不失为集中幼儿注意力、持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一个好举措。

例如, 在《小鱼吹泡泡》这一活动中, 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画圆、剪圆并涂上好看的颜色,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 但对于小班的孩子要完成这样的任务, 的确要有一定的信心和毅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在活动时, 我给每个孩子都戴上小鱼头饰, 告诉幼儿我们来比赛哪条“小鱼”吹的泡泡多, 并把吹出来的“泡泡”送到鱼妈妈那里 (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一条大鱼, 并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幼儿贴“泡泡”用) 。

整个活动下来, 幼儿兴趣浓厚反应热烈, 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 不见了以往那种半途而废的现象。这样利用幼儿游戏的兴趣, 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强烈的作画愿望, 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使幼儿在轻松、自愿的氛围中掌握了画圆、剪圆及涂色的技能。

三、玩画之创———以创造为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 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 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教师的教学应着眼童心的释放, 鼓励幼儿好奇心的张扬, “以情启学”是最佳方式。教学中“依葫芦画瓢”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是造成儿童画的千篇一律, 没有创意, 使幼儿在绘画时产生被动、消极乏味的情绪。为了画而画, 阻碍了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扼杀了他们潜在的创作意识, 要改变这一状态, 就要求教师善于抓幼儿的情感, 把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情感赋予感情色彩。让幼儿带着对它的喜爱、敬佩之情投入创作中, 这样幼儿的作品才会充满生机、生动而鲜活, 才是幼儿心目中最美的画卷。

记得有一次粘贴活动《树叶造型》, 我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教室外面采集树叶, 孩子们很兴奋, 有的说:“老师, 这小树叶真漂亮, 像小金鱼的尾巴。”有的说:“我想把树叶变成红色。”还有的说:“我想在树叶上画画。”……“好吧, 我们把树叶带回教室, 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噢, 太棒了!”孩子们一阵欢呼。进入活动室后, 他们找来小剪刀、胶水、糨糊、颜料、毛笔、纸、彩笔……七手八脚忙开了。小A用树叶粘了两尾小金鱼;小B用树叶沾色, 印出了美丽的秋天;小C真的在树叶上画了小汽车 (尽管不是很像) 。虽然这次活动的目标是粘贴树叶, 可我并没有死抱目标, 而是放手让孩子们凭着自己的兴趣去操作, 他们创作的作品非常丰富, 有粘贴、有印色、有绘画……

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时, 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美术活动是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主动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所进行的探索比画出一幅作品对其发展的作用大得多。

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能激发美感, 陶冶性情, 还是幼儿描绘自己内心欢乐、忧伤最直接的方式, 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手段, 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着想, 多开导、多鼓励、多激发、多探索, 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快乐的事, 使美术教育为儿童成长写下光辉的一笔。

参考文献

篇4: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之我见

关键词: 小班幼儿 美术活动 指导措施

小班孩子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式阶段,他们此时的心理、生理正处在发育之中,绘画只是为了体现绘画过程中愉悦感,而并不是为了具体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刚刚入园的幼儿甚至对绘画是怎么一回事不太清楚,还不太习惯有组织的美术绘画活动,因此在该时期,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方面的指导时要着重引导、帮助小班幼儿从不清楚过渡到清楚,从不习惯过渡到习惯,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具体的指导措施如下。

一、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富有游戏性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几乎为零,认知发展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的幼儿一般只对日常社会中自己比较熟悉、感兴趣且经常接触的一些物体才会有绘画兴趣,继而进行绘画创作。因此,小班教师应先选择本班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再组织相关美术活动。举个例子,如果教师发现本班幼儿对卡通人物比较感兴趣,在设计美术绘画活动时,就可以设计“光头强的帽子”、“喜洋洋的新衣服”等绘画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吃的、喝的或人或玩具为题材,例如“我最喜爱的饮料”、“我的爸爸妈妈”等。幼儿教师选择的具体绘画活动内容时应当具有游戏性,因为单一的临摹活动、单调的涂色练习都是小班幼儿不喜欢的,教师应当让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这也是他们比较乐意的一种绘画创作方式,可以简单借鉴。

二、环境适宜,材料丰富有趣

当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绘画操作时,会发现,幼儿会被材料吸引,从而很快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活动中,他们会自然、主动地摆弄材料。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适宜的环境,才能真正地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如在印章画“小鱼吐泡泡”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不同的瓶盖,让他们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蓝色的纸上,进行小鱼吐泡泡的绘画创作。有时候会发现即使活动结束了,还有小朋友还在为自己的作品欢呼欣喜,有的小朋友则仍然乐此不疲地想要印染瓶盖。由此可见,适宜的环境,丰富、有趣的美术活动材料会让幼儿更喜爱美术创作,他们会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绘画的过程原来就是在“玩”游戏。

三、活动富有游戏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一旦对新事物产生新鲜感,他们就会借助游戏活动学习。具体措施如下:

1.以游戏的口吻进行活动导入。

小班幼儿的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具体体现为好动、好模仿。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注意角色化的教学方式,即运用谜语、故事、游戏等形式进行导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开设绘画活动“草地上的花”时,我先给孩子们创设了故事情境:“前几天下了大雨,大雨把草地上的花都吹跑了,小动物们好难过啊。”我这么一说,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都开始想办法,想让草地变漂亮,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十分投入,由此可见,要想活动更成功,开场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做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

小班幼儿尽管年龄比较小,但需要掌握一些撕、剪、贴、画、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然而,这些美术技能要想让幼儿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师就应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一条条地剪纸时,活动前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比赛做面条好吗,看谁剪得面条最最好,一样粗细。”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活动会进行得很顺利。

3.指导语注意要讲究游戏性。

在美术活动中,小班幼儿总是画到哪儿算哪儿,有时还画画就停了,这些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此时期的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他们不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先想后画。这时,教师就可以巧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指导、提示、鼓励幼儿。有一次,在教孩子们涂红苹果时,我发现小卜涂到一半说:“老师,涂得我累死了。”然后他就把蜡笔放一边,不涂了,我就问他:“小卜,你的苹果怎么一半红,一半白呀,这样的苹果可不好吃呀。”他听了,又拿起了一旁的蜡笔开始涂了起来。

总而言之,教师应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充分地、自然地、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蕴藏的丰富情感,让孩子们真正地、打心眼里喜爱美术活动,切勿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勉强幼儿。这样,孩子们才能创造出一幅幅充满童趣、充满想象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5: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色彩的“喜好”显而易见,他们往往惊叹于色彩的奇妙变化,沉浸于用色彩创意的无穷乐趣。课中,通过有趣的.“魔术”,使孩子了解利用三原色可以搭配出多种颜色,每一位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实验活动,并在实验前进行猜测,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色彩变化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三原色,尝试用三原色变出各种颜色,感受颜色的奇妙变化。

2.在活动中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一瓶水和两个盖子,盖子上面分别有红色颜料和蓝色颜料;

2.红色、蓝色和黄色的颜料若干,挤有黄色、蓝色、红色颜料的盖子若干;

3.幼儿作画纸(上面画有大花、太阳、大树轮廓),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若干,水粉画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颜色遇水融化的过程

1.了解瓶子盖和摇一摇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观察颜料溶于水的过程。

--教师:看看桌上有什么东西?打开瓶盖,看看上面有什么?

--教师盖上瓶盖:老师来变个魔术,把它变成“红色饮料”。

--教师上下摇晃瓶子,使瓶盖上的红色颜料溶于水,变成红色饮料。

2.发现实验中的科学道理。

--教师:打开瓶盖看看,瓶盖上面的颜料还有吗?

--教师:原来,颜料遇到水就融化了。

二、第一次实验,尝试用红色和蓝色变出紫色。

1.倾听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猜测。

2.请5位幼儿进行实验,与同伴交流实验的过程。

--教师重点指导如何正确盖瓶盖,并上下摇晃。

3.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记录实验结果。

三、第二次实验,发现三原色变化的秘密

1.激发对颜色的好奇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师:把红色和蓝色和在一起,会变成紫色。那么,把其他颜色和在一起,会发生变化吗?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组一:红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黄色或蓝色;组二:黄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红色或蓝色;组三:蓝色颜料水,瓶盖上的颜色为红色或黄色。

3.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了许多其他颜色。在我们的美术领域中,把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三原色,用这三种颜色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而这三种颜色是用别的颜色调不出来的。刚才我们用三原色调出了绿色、紫色、橙色,下次我们可以尝试用三原色调出更多的颜色。

四、幼儿分组尝试用三原色作画

1.--教师:刚才小朋友初步学会了用三原色调色,接下来我们用三原色来作画。希望小朋友把刚才学到的调色本领用到绘画上,把画画得更美。

组一:用红色颜料、黄色颜料合作画一个大太阳;组二:用黄色颜料、蓝色颜料合作画一个大树;组三:用蓝色颜料、红色颜料合作画一朵大花。

篇6: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叶子是各种各样的,能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述,并尝试用落叶进行拼贴画。

2.自然融入情境,乐于参加活动,体验亲情,萌发关爱自然的情感。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利用散步活动,采集和捡拾落叶。

2.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感受深秋的凉意。

3.自制两棵树。

4.粘贴材料(固体胶、双面胶、白纸和纸工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一:叶子宝宝离开了妈妈

1.出示落叶飘落的两棵树,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提问:叶子宝宝会飘到哪里去呢?

它们离开了妈妈会去干什么呢?(幼儿交流、表述)

二、情景创设二:教师出示许多用树叶粘贴好的画,让幼儿仔细观察。

1.师幼讨论:怎样和树叶宝宝打招呼呢?

2.教师提问:叶子宝宝变成了什么?

你们会不会用树叶贴画呢?

三、情景创设三:认识常见的树叶宝宝

1.相互交流分享叶子宝宝的名称。

2.想象描述叶子宝宝的外形特征。

四、情景创设四:送叶子宝宝回家

1.幼儿进行树叶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2.把粘贴好的画挂到树上。

五、老师和小朋友们围着大树歌舞。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参与其中,用正确的、完整的语言来表达树叶的形状、颜色及飘落的姿态,达到了示范的目的,同时又不显得呆板。孩子们参与热情很高,尤其把描述树叶飘落的姿态改成让幼儿用动作来模仿小树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参与。

活动改变了以往语言活动的枯燥乏味,用新颖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在情境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妙的调动孩子得积极性。

篇7: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拓印、滚珠等方法进行画面装饰。

2、体验运用不同工具进行绘画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感受色彩美。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杨桃,青菜,莲藕等蔬菜水果的横断面;

2、纸筒、瓶盖、积塑;

3、各种形状的镂空模板等拓印工具;

4、供幼儿绘画的底图,已调好的红、黄、蓝三种颜料;

5、勺子、笔刷、盘子、擦手巾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幼儿跟随《小汽车》的音乐做开汽车的动作律动进室。

师:宝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色彩王国去玩,我们出发吧!

二、引出主题。

1、参观色彩王国的各种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用这些工具来绘画。

师:色彩王国的这些白色的纸张不好看,让我们请这些工具来帮忙吧!

3、演示拓印和滚珠的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它们能用来画画吗?怎么画?

(1)教师运用儿歌演示用拓印的方法:

材料宝宝轻轻拿,沾满颜料刮一刮,放在纸上按一按,好好休息不能动!

(2)用同样的方法,演示滚珠的方法。

4、交代绘画注意事项。

三、幼儿操作,(快思 )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蔬菜水果拓印

第二组:自然物拓印

第三组:镂空拓印

第四组:滚珠装饰

四、作品欣赏。

分享自己的作品,感受成果的喜悦。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小班美术欣赏教案《颜料装饰》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065字。

相关文章

《小班水墨画教案《小蚯蚓》》:小班水墨画教案《小蚯蚓》适用于小班的水墨画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宣纸和毛笔作画的乐趣,尝试运用毛笔画线条,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水墨画《小蚯蚓》教案吧。

篇8:中国民间美术之色彩审美特征探索

一、中国民间美术之色彩审美特征

1、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中国国土面积宽广,同时地形较为丰富,分布着山地,平原,高原的,导致了各地气候,环境等差异显著。南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差异,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这也就造成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从某一种程度上说,不同地域文化是形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重要因素。由于取材、文化、作画工具的差异,南北方的色彩审美存在一定的差异。北方性格粗犷,多大山,地广人稀,色彩呈现出艳丽、夸张的特点,充分利用色彩向人们展示了北方人民的特点;而南方多河流,小桥流水,性格呈现温润婉约的特点。而色彩就表现出淡雅脱俗的色调。而这种南北方色彩审美的差异,却在某一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间美术发展的完整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加突出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张力,两者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审美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2、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现代美学将色彩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这也是色彩所带的人们的不同感觉而清新的简单的划分。可以说,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人民群众,其中大部分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通常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所以说,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这也是表现劳动人民情感的一种方式。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饰环境等等,借以色彩的象征手法,充分的渲染环境,表现当事人的情感诉求。当然了,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淀的,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显著特征。这又是中国民间色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3、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色彩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无法避免的带有着一定的装饰性,充满着生活气息。比方说屋宇亭榭等等,我们在考虑它的实用性的同时,都掺杂着一定的色彩的搭配,这边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装饰性所在。能够将它的装饰性和周围大自然环境充分的融合一起,这便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所最求的最高境界。从大的方面讲,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带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在讲究色彩搭配的同时,更加注意美术色彩赋予的精神与情感。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装饰性,是一种色彩与材料的高度融合,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考虑的是色彩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所处的环境以及材质给人的视觉冲击。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却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注定了其展现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所以说,我们在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中,不仅仅可以看到粗犷的线条,同时也可以看到细腻的构图,这些的风格迥异的中国民间艺术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装饰着人们日常生活,形成带有中国鲜明特征的色彩运用理念。

二、结语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是世界美术色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所不可取代的地位。当然了,这是由于中国包括的地域和丰富多样的地形特征所决定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不仅仅具备一般美术色彩学所有的特征,同时还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比方说他的地域性象征性以及装饰性,这些都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中国鲜明特色的特征,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家民间美术色彩的重要方面。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研究材料、数量的限制,我们未能获得更加准精准的分析。所以说,随着大量研究人员的投入以及研究器材的使用,我们对于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特征的研究必将更加精准,这更加有利于我们传承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必将为中国美术色彩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赋色道路,也是让民间美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田浩《试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审美价值》,《大众文艺》2013(05)

[2]李雨《论中国民族民间色彩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

篇9: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指导策略之我见

一、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1.随意性: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文字清晰的表达感情,但孩子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用意象的方式反映出来的主观感受和愿望,这就是被称为“涂鸦期”的初级绘画阶段。我们看到幼儿从随意的、缺乏控制的涂鸦向有控制的、命名的涂鸦发展的过程。刚接触画画时,是随意的涂鸦。他们不停地用油画棒,在纸上圈涂或来回画各种长线、弯线等,他们表现出喜欢参与,喜欢在纸上涂涂抹抹,但通常没有其他的创作意图,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无意形成的,纸上反复圈涂的圆圈也许就是棒棒糖、是太阳、是一个宝宝,过不了多久就会被作此画的幼儿当成一个气球。总之他们对作品的解释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

2.简约性:小班幼儿绘画总是把眼前的物象画得极为简化。记得第一次让幼儿画自画像,他们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圈当人头,添上二个黑点作为眼睛,几根短线竖在头顶成头发;耳朵、眉毛被忽视了,对身体的形态也视而不见,圆圈下面两条短线就是脚。他们凭持着自以为是的简单的线条和单纯的色块组合画面,但是这确是儿童心理的真实反映,格式塔心理学称之为“简约合宜”。即他们观察事物的整体,只注意单个物象,注意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复杂的、次要的视觉刺激,则基于心理本能视而不见,只记取自认为有用的部位却不取映入眼底的部分,随意象而驱使。

3.情境性:对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美术活动就是一种游戏,孩子们在玩中画。他们常常把所画对象拟人化而自言自语:“苹果宝宝、小鱼吹泡泡、树叶宝宝穿花衣……”。记得综合活动《帮小熊铺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师首先用大约两分钟的时间讲了小熊家门前的路坏了的原因,此时近三分之二的幼儿目光是游离的,而当教师出示铺路用的彩纸、颜料、油画棒时,全部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都表现出了积极与兴奋。

4.从众性:这一阶段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从众性是相当明显的,他们甚至经常会受同伴或教师的影响改变作画的位置、材料和形式,即别人画什么他也要画什么,甚至希望使用和同伴一样的工具,在同一张纸上画画。这种现象也说明随着情感社会性联结的建立,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已进入到社会化进程中的伙伴关系发展阶段。在《我帮妈妈挂毛巾》活动中,经提示孩子们很快就能两两分工合作,或一人打扮一半毛巾,或错开位子画,共同打扮他们自己的毛巾,大胆地和老师、同伴尝试着不同材料,有的用油画棒画格子,有的用纸卷、积木、萝卜、藕等在长长的纸毛巾上印画,部分犹豫的幼儿在观察同伴之后也能愉快、投入地参与其中。

二、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引导策略

1.适宜、有趣的情景创设。

心理学对幼儿阶段的分析表明:儿童有意注意时间短,“兴趣”能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可见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是学习的动力。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的时间维持不长,因此,教师创设情景优美、情节简单、直奔主题的游戏情境,能调动起幼儿的绘画兴趣,让他们较快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如:引导幼儿画长短竖线而开展了美术活动《小兔吃青草》。活动开始时,老师边出示一幅有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几只神气的小兔子的大背景图,边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爱吃青草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幼儿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当老师提问“小朋友,谁来在草地上多种些小草,让小兔吃到青青草呢?”直接把长短竖线的练习融入了“喂小兔青草的游戏”的游戏情境。“老师,请我,请我。”孩子的绘画兴趣很快地被激发,而积极地参与到这种情境下游戏活动中来,一边用绿油画棒合作画出“青草”(长短不一的竖线),并一边不断地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着:“小兔,给你吃青草”。老师的引导“给草地长满青草,让小兔吃得饱饱的”,更让沉浸在这快乐游戏情境中的孩子们,不停地在这大背景图上涂画着直到纸上画满。

可见小班美术中,适宜的游戏化情境、直奔主题的指导语,更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涂鸦兴趣,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

2.简便、多样的材料提供。

这一年龄的孩子对美术活动已有一定的兴趣,适合他们的美术活动材料也较多,只要难度适宜,操作简单,油画棒、画笔、颜料、彩纸、橡皮泥、面团、印章等材料都会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所喜欢的。一些自制的材料和废旧的纸盒、瓶罐以及许多常见的生活用品、自然物品也是幼儿美术活动的好材料,如:印章画中,除了现成的印章,还可用各种积塑,以及旧报纸做出的大小不一的纸团作印章,瓶盖、毛线、弹珠、树叶等等,随手拈来皆是宝。孩子们拿这些司空见惯的材料,尝试压、推、拉等多样方法在纸上印出各种图案,既好玩又好看。

3.自由、多样的表达机会。

创造心理学认为“儿童只有对某一阶段上的形式掌握了以后,才有可能产生新的要求,同时也为进入下一阶段作好准备。”倘若不断地给予儿童新鲜的印象和有目的的视觉刺激,通过自由的绘画实践训练,把内在的心理本能转化为外向的积极探索,并适序的引入理性的启迪,使直觉本身经由理性的推理、概括认识而转化为表象的形式,这样孩子对绘画涂鸦期的“简化”特征才会有自觉的体会和主动的把握,使儿童的思维和绘画技法扶摇直上。如:在美术活动区域中,提供光头宝宝、没有窗帘的窗户、白手帕等多种作业材料,以及油画棒,满足幼儿在起床后、自选游戏时给宝宝长长头发、挂窗帘、画手帕格子等涂画, 幼儿逐渐获得画长短线的经验,体验动作控制和熟练的乐趣。

另外,老师可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对同一的人或物反复观察,使幼儿在丰富感知经验中提升他们的绘画表达能力。如:在《我能干》主题活动活动中,第一次老师请小朋友画自画像,每个人把自己画成多是蝌蚪式的人:一个圆头+几个短线头发+两条长线脚。根据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①带孩子们到舞蹈房照镜子,看看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长相;②游戏:找找我的小嘴在那里,幼儿辨认自己的身体各部位;③说说:我真能干;④手掌印画;⑤自画像;⑥宝宝穿花衣等活动的开展,孩子对人的认识丰富了,笔下的人物形象有了身体,有了五官,有了表情……。

可见,幼儿多次美术活动过程的反复,决不是简单的重复。在这一次次的反复涂画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胆怯、自卑得以克服,经验和能力得以螺旋式提升,其自信心得以建立。

4.积极、向上的作品评价。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腕骨,发育很不完善,在拿笔画画时,就会出现一种本能的“自由”,画出的画就会不成比例、不流畅。所以,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不能用评价成人画的标准去评价,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童眼”去看、去欣赏。说白了,就是和孩子来谈他的画,让他觉得你懂他的“语言”,让孩子更信任你、尊敬你。

最好的谈画时机,是孩子刚画完,主动给老师看、创作意念仍清晰、兴致正高昂时。作为老师可面露微笑,以开放式的问话和孩子交谈,除了可仔细分享画中的每个细节,还可进一步扩大及延伸孩子的创作空间,对孩子抽象思考能力的养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在谈画的过程中,孩子可内省自己所画所作,有助其提升绘画的美感和表现自我画风的特质,亦能在正确、有效的回答中,让孩子了解画中的造形特色,和别人对他画作的感应。

通过我们的研究,可见美术活动对小班幼儿而言,是一种随意、愉快的涂鸦游戏。作为教师,创设游戏化美术活动的情境,提供适宜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大胆投入多样的美术活动,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应答和评价,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发展。

篇10: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来塑造汤圆。(重点)

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各色面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师:“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团出汤圆。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团汤圆

1、幼儿自主“变”汤圆。老师会变出汤圆,你们想变魔术吗?我们一人拿一块彩色面泥,自己变变,看谁能变出汤圆。

2、教师教幼儿团汤圆团汤圆是有秘诀的--

(1)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

(2)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

(3)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团成汤圆带来的成功体验

三、幼儿练习团汤圆

1、教师边引导幼儿唱儿歌,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团圆方法。

2、提醒幼儿团好一个汤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团得多,团得圆。

四、送汤圆去展览幼儿将一盘盘汤圆送到邻居班,请他们参观,欣赏。最后将汤圆送到娃娃家。

教学反思:

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

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

小班美术欣赏教案《圆圆的汤圆》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397字。

相关文章

《小班水墨画教案《有趣的线条》含反思》:小班水墨画教案《有趣的线条》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水墨画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线条的基础上运用线条设计娃娃发型,幼儿认识线条:直线、斜线、波浪线,感受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乐于参与水墨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水墨画《有趣的线条》含反思教案吧。

篇11: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漂亮的帽子,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

2、在装饰帽子的活动中,巩固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自由涂色、添画花纹。

3、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搜集有特点的帽子布置成超市。

2、美工活动用的剪刀、纸、彩笔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小雪花》进入活动室。

“冬天到了,我们应该怎样过冬呢”引导幼儿讲述,可我们现在还没有帽子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买帽子好不好?

二、带幼儿参观帽子店,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漂亮的帽子。

“小朋友,你们看这里的帽子好多呀,都有些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帽子的特征,有意识的让幼儿看帽子的颜色,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让幼儿欣赏帽子上的图案及帽子的样式,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

三、帮售货员摆柜台。

这真是一个粗心的售货员,帽子摆的太乱了,小朋友买帽子很不方便,要到处乱找,如果将同一种的帽子放在一起就整齐多了,下面请你们帮帮我将帽子摆好,好吗?

引导幼儿按照帽子的一种特征分类(颜色或质地)

四、幼儿买帽子,要求能基本正确的说出帽子的特征。

教师小结:帽子店的帽子真是多种多样呀,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兰色的;有毛线做的,还有布做的;有带帽檐的还有不带帽檐的;有冬天戴的,还有夏天戴的太阳帽,你们都买到喜欢的帽子了吗?你们的帽子都有些什么用处呢?(幼儿讲述)对呀,帽子能遮挡阳光,还能保暖,冬天就要到了,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帽子,要不会感冒的。我们都买到称心的帽子了,应该对售货员阿姨说什么呀?

售货员:哎呀,我的帽子都卖完了,明天我要卖什么呀?小朋友们,你们帮帮我吧?

五、帮帽子店做帽子。

将已经做好的帽子模型分发给幼儿,让幼儿进行装饰,老师已经帮它做好了一些,可是这些帽子好看吗?

“对了,小朋友都觉的有花纹才会漂亮,其实这些帽子是有花纹的,只是它在和小朋友捉迷藏,如果小朋友将好看的颜色涂上去,花纹自然就出来了”。

幼儿作业,教师指导,重点帮助幼儿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作业讲评,可用幼儿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你的帽子好看吗?为什么?你看还有谁的帽子好看?为什么?

我们的帽子都很漂亮,今天老师打算举办一个帽子展览会,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看看我们制作的帽子。

六、听音乐进行帽子表演。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三种材料供幼儿选择。一种是为卡纸帽子添画图案;一种是用彩色卡纸、皱纹纸进行剪贴装饰帽子;第三种是利用蔬菜、废旧材料装饰草帽。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先请幼儿欣赏了一些有不同装饰的帽子图片,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孩子们对装饰帽子有了很好的了解,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下来,我出示了几顶我设计的帽子,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了以上三种形式。在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装饰时,孩子们都能很积极的选择不同的材料,大胆的尝试装饰帽子,很好的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在孩子们精心的操作下,装饰出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活动结束部分,孩子们以走模特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帽子,孩子们很有成就感。整节教学活动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活动难点。在活动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有待改善,例如:开始部分可以请孩子们带一些帽子先进性展示,这样孩子们会更有兴趣;另外,在图片的选择上对于影响教学的图片要进行删减等。如果再次进行本节教学,我会对活动中的上述内容进行调整,使本节活动更加吸引幼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篇12: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目标:

1、愿意用手指点画的方式在指定的范围内画糖。

2、感知糖果的特征感受五颜六色的糖带来的色彩感。

3、积极参加玩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准备:

1、装有彩虹糖的透明瓶子

2、颜料、抹布、调色盘

3、画有空瓶子的纸25张

过程:

一、导入。

师:森林里新开了一家超市,里面有好多各种各样的糖果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二、过程。

1、听一听、猜一猜。

教师出示被挡住的瓶子,摇一摇,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瓶子里会是什么糖果!(引起幼儿的兴趣)

2、感知五颜六色的彩虹糖。

师: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拿开遮挡物)(彩虹糖)

师:那他们都有哪些颜色呢?漂不漂亮?这些糖是什么形状的?会是什么味道的呢?

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幼儿品尝)

彩虹糖好不好吃?可是老师这还有许多瓶子都是空空的,没有漂亮的彩虹糖(教师出示画的空瓶子)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给他们装上漂亮的彩虹糖呢?

3、教师示范并且交代要求。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调色盘里面有几种颜色?(5种)是彩虹糖的颜色

我们需要拿出我的食指轻轻沾上一种颜色然后点在瓶子里面,从下往上点,(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能不能点在瓶子外面?外面有只小熊如果点在外面就会被小熊给偷吃了!点好一种颜色糖需要换一种颜色,把手上的颜色在抹布上擦一下再去点下别的颜色,在点在瓶子里面,千万不能弄的外面、桌子上如果弄了需要赶紧用抹布擦掉,一直把瓶子点满了彩虹糖,要用不同的颜色!等画好了我们比一比谁瓶子里的彩虹糖最多最漂亮好不好?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幼儿展示、比一比,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精神,即“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乐趣”以及小班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即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初步懂得运用物体的颜色来进行创作及类比思维。

小班美术欣赏教案《漂亮的彩虹糖》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387字。

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小雪人》》:小班美术教案《小雪人》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冬天明显的季节特征,尝试用大圆和小圆组合的方法表现雪娃娃,并大胆的添画五官,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美术《小雪人》教案吧。

篇1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

一、小学生的美术欣赏特点分析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 在掌握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欣赏教学, 以提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效率。那么, 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有什么特点呢?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及智力发展水平入手来进行分析, 在切实掌握小学生美术欣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让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 小学生的美术欣赏特点如下:首先, 小学生更喜欢色彩鲜明的美术作品。鲜明的色彩更能刺激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兴趣, 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如, 红花、蓝天、绿树等鲜明的色彩更能让他们产生欣赏的兴趣以及喜悦感。其次, 在美术欣赏中, 小学生往往会注重美术作品中的某一细节部分而忽略了整体的作品特征。小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 他们往往更关注自己喜欢的部分, 而不关心这是作品的全部还是部分。如, 欣赏《美丽的风筝》的图画, 他们往往更关注风筝色彩明丽的花纹, 而忽视了对整幅图画的欣赏, 变欣赏“美丽的风筝”为“美丽的花纹”。再次, 小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往往会根据自身生活环境来评判美术作品。比如, 城市里的孩子更倾向于喜欢贴近他们生活环境的图画, 诸如高大宽敞的楼房、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灯光璀璨的城市夜景等等, 而对于农村低矮的茅草房、零乱的村落、小桥流水等景致的美丽却难以理解。此外,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 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更能帮助他们加深对美术作品的印象。比如, 在学生通过视觉欣赏的同时, 教师辅以优美的语言或者悦耳动听的音乐, 则更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的感受力, 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记忆等等, 进一步强化美术欣赏效果。所以, 教师在具体的美术欣赏中, 务必抓住小学生的欣赏特点来进行教学, 以确保美术欣赏教学顺利开展, 有效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掌握小学生美术欣赏特点的基础上, 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美术欣赏教学, 在有效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同时, 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的美术欣赏教学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兴趣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已不需要赘述。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以达到教学目的。如, 进行《青花瓷》的欣赏教学时,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教师可以在利用多媒体对美丽的青花瓷、青花盘进行展示的基础上, 辅以优美的《青花瓷》的音乐, 让学生融入美好的教学气氛中, 兴致盎然, 纷纷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所折服, 从而为美术欣赏奠定良好基础。

2. 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其积极思考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 问题意识的培养极为重要。学生在欣赏教学活动中, 如果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无疑更能培养其探究释疑的能力。如, 进行《美的树木》的欣赏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树林中, 虫鸣鸟唱、花繁树茂的优美画面, 从而让学生欣赏到树木之美, 并由此产生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等意识, 进一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如何利用废旧物品来做出更多的美丽事物等。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 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举多得。

3.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欣赏美, 提高美术欣赏素质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笔者认为, 教师还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真切感受美、体验美, 进而有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如, 进行《会变的花、树、叶》的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多次组织学生在鸟语花香的季节到野外进行实地参观, 仔细观察小花小草的变化,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素质。

总之, 小学美术教师应杜绝美术教学中重视绘画、忽视欣赏的现象, 切实通过欣赏课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最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同兵.试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新疆教育, 2012 (02) .

[2]汪勇.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考试周刊, 2009 (19) .

篇14:幼儿园小班美术欣赏之色彩

一、高校美术色彩教学现状

(一)重写实,轻应用

虽说美术色彩教学是一门极具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学科,但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色彩表现的要求、对画面纯美效果的把握,多角度通过静物写生、人物写实等进行训练,归根结底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色彩写实能力提升学生的色彩创造力。高校作为对接社会、无缝连接各种类型技术岗位的教育机构,“重写实、轻应用”的教学模式将导致专业课程与实践应用类课程高度脱节,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色彩设计、色彩创造以及色彩装饰类的工作内容层出不穷,如何实现写实训练与实践应用的无缝链接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二)以“玩色”代替理论学习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进行美术色彩教学时,所采用的课题训练形式和内容不受任何理论的指导,以至于学生在教师“默许”的情况下,陷入“肆无忌惮”的“玩色”状态。但事实上,艺术教育、色彩学习课程中本应具有的教学目标、策略方法、设计流程等都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纲要,这与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关联性,教师如何把握学生循序渐进的心理接受过程,如何按照其心理接受的特点有层次地展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亦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高校美术色彩教学困境

第一,学生本身缺乏正确的理论思维,无法对色彩形成鲜明而准确的认识。就我国目前的升学策略以及统招方案来看,很多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在正式进入该专业前,基础较为薄弱,对美术色彩知识的学习并不系统。很多学生选择美术科目,亦是为了升学和日后择业的需要,在高中阶段甚至是之前,对于有关色彩的思维理念较为传统和单一,这无疑会为高校阶段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制约。

第二,缺乏借鉴优秀美术作品、创作思想的意识。很多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既不重视借鉴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来辅助教学,也很少将其作为优秀的教学案例来辅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艺术底蕴缺失,且缺乏欣赏和学习优秀作品的主观能动性,这必然会制约学生去理解更为先进和全面的艺术世界,感受最为真切的色彩生活。

第三,色彩设计和应用观念相对陈旧,无法与时俱进。按部就班地采用高校美术教材展开教学,这虽然是一种极为稳妥的教学方式,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不仅会导致高校美术色彩教学最为本质也是最为重要的“艺术性”的缺失,更会抑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高校美术色彩教学的突破之道

(一)创新理念,强化认知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就是导致学生对色彩敏锐度和辨识能力的缺失,使学生很难切身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感受到艺术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展示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色彩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个人情感,将个体思想上的感受和艺术审美情绪融入对色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色彩创作、艺术设计充满灵动性和生活气息,成为真正拥有生命力的作品。

其次,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在学习色彩的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遭到严重扼杀,所以,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美术的精髓,感受色彩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改变课堂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优化模式,综合提高

首先,将媒体教学纳入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在学习之余对多媒体的依恋、对信息科技的狂热追求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将多媒体纳入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先进技术进行整合,不仅可以让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化,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抽象的知识以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更为真切和深刻的理解。

其次,不断拓展信息化教学道路,让学生拥有更多领悟色彩、鉴赏艺术作品的空间和渠道。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更为立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变得更加契合。比如,在讲解有关色彩性质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利用效果对比或者三维立体的方式进行授课,将色彩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知识进行适度组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理论思维、不了解色彩知识,缺乏色彩应用基础的现状。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手段将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色彩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蕴含在色彩中的艺术情感和生命力。

再次,将色彩心理教学法引入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创造力和色彩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主动引导大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的被动接受大于自己的主观创造,所以学生很难对一幅既定的作品赋予个人的创造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色彩的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色彩心理的把握,毕竟每一名学生对同一色彩的感受会有所不同,会因为个人的经历和回忆的区别而赋予其不同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尝试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改变对色彩一味解读的教学方法。

(三)整体控制,突出细节

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对画面进行控制的能力,使其从细节上对色彩进行把握。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知到美术作品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色彩表达对感受物象和自我表达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美术作品的画面色彩才会更加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才会带给观赏者强烈的审美体验和视觉冲击。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细节处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细节处理突出创意和想象力的部分进行展示,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与提升。细节处理是色彩处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部分高校美术教师对色彩教学存在着认知误区,认为只要指导学生把握色彩使用的基本方向即可,忽视了对细节的把控和指导,这是导致艺术设计缺乏灵动性和“点睛之笔”的关键原因。例如,在进行香烟盒的设计时,国外的香烟盒包装在警示语的设计上,会选择极为醒目的图案和配色,这会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所能起到的警示作用显而易见。与此相反,中国的香烟盒设计,大多以文字进行平淡的勾画和描述,“存在”却无警示作用。这恰恰说明了细节处理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细节的处理和把握,将对画面情感的表达、色彩氛围的渲染浓缩到情节中。

四、结语

高校美术色彩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正确认知和审视现有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弊端,改进色彩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对教师而言,对困境的突破之道主要在于如何创新理念、强化认知,如何优化模式、综合提高,如何整体控制、突出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让高校培养出更多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类人才。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上一篇:投资郴州实用手册下一篇:伟大的父亲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