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格和大小写

2024-05-01

空格和大小写(精选7篇)

篇1:空格和大小写

CSS语法

CSS语法由三部分构成:选择器、属性和值:

selector{property:value}

选择器(selector)通常是你希望定义的HTML元素或标签,属性(property)是你希望改变的属性,并且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值,属性和值被冒号分开,并由花括号包围,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样式声明(declaration):

body{color:blue}

上面这行代码的作用是将body元素内的文字颜色定义为蓝色。在上述例子中,body是选择器,而包括在花括号内的的部分是声明。声明依次由两部分构成:属性和值,color为属性,blue为值。

值的不同写法和单位

除了英文单词red,我们还可以使用十六进制的颜色值#ff0000:

p{color:#ff0000;}

为了节约字节,我们可以使用CSS的缩写形式:

p{color:#f00;}

我们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使用RGB值:

p{color:rgb(255,0,0);}p{color:rgb(100%,0%,0%);}

请注意,当使用RGB百分比时,即使当值为0时也要写百分比符号,

但是在其他的情况下就不需要这么做了。比如说,当尺寸为0像素时,0之后不需要使用px单位,因为0就是0,无论单位是什么。

记得写引号

提示:如果值为若干单词,则要给值加引号:

p{font-family:“sansserif”;}

多重声明:

提示:如果要定义不止一个声明,则需要用分号将每个声明分开。下面的例子展示出如何定义一个红色文字的居中段落。最后一条规则是不需要加分号的,因为分号在英语中是一个分隔符号,不是结束符号。然而,大多数有经验的设计师会在每条声明的末尾都加上分号,这么的好处是,当你从现有的规则中增减声明时,会尽可能的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就像这样:

p{text-align:center;color:red;}

你应该在每行只描述一个属性,这样可以增强样式定义的可读性,就像这样:

p{text-align:center;color:black;font-family:arial;}

空格和大小写

大多数样式表包含不止一条规则,而大多数规则包含不止一个声明。多重声明和空格的使用使得样式表更容易被编辑:

body{color:#000;background:#fff;margin:0;padding:0;

篇2:空格和大小写

CSS 语法由三部分构成:选择器、属性和值:

selector {property: value}

选择器 (selector) 通常是你希望定义的 HTML 元素或标签,属性 (property) 是你希望改变的属性,并且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值,属性和值被冒号分开,并由花括号包围,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样式声明(declaration):

body {color: blue}

上面这行代码的作用是将 body 元素内的文字颜色定义为蓝色。在上述例子中,body 是选择器,而包括在花括号内的的部分是声明。声明依次由两部分构成:属性和值,color 为属性,blue 为值。

值的不同写法和单位

除了英文单词 red,我们还可以使用十六进制的颜色值 #ff0000:

p { color: #ff0000; }

为了节约字节,我们可以使用 CSS 的缩写形式:

p { color: #f00; }

我们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使用 RGB 值:

p { color: rgb(255,0,0); }p { color: rgb(100%,0%,0%); }

请注意,当使用 RGB 百分比时,即使当值为 0 时也要写百分比符号,

但是在其他的情况下就不需要这么做了。比如说,当尺寸为 0 像素时,0 之后不需要使用 px 单位,因为 0 就是 0,无论单位是什么。

记得写引号

提示:如果值为若干单词,则要给值加引号:

p {font-family: “sans serif”;}

多重声明:

提示:如果要定义不止一个声明,则需要用分号将每个声明分开。下面的例子展示出如何定义一个红色文字的居中段落。最后一条规则是不需要加分号的,因为分号在英语中是一个分隔符号,不是结束符号。然而,大多数有经验的设计师会在每条声明的末尾都加上分号,这么的好处是,当你从现有的规则中增减声明时,会尽可能的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就像这样:

p {text-align:center; color:red;}

你应该在每行只描述一个属性,这样可以增强样式定义的可读性,就像这样:

p {  text-align: center;  color: black;  font-family: arial;}

空格和大小写

大多数样式表包含不止一条规则,而大多数规则包含不止一个声明。多重声明和空格的使用使得样式表更容易被编辑:

篇3:空格和大小写

一、纯空格试题的特点

纯空格试题在2014和2015年的全国新课标中卷的语法填空中占到30%左右的题量和分值, 它通常是以考查虚词为主 (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冠词) (蒋小青2009) , 并且2015年的新要求是一个空格只能填一个词。纯空格试题是在语篇层面上考查语法知识, 做题要充分考虑到篇章连贯和句意对句子结构的制约作用, 并熟练掌握语法技能。这种纯自由填空的语法考查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语篇阅读的理解能力, 句式结构的分析能力和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三者必须做到融会贯通, 熟用在心, 才能得心应手处理这类试题。

二、纯空格试题的考点分析

根据语法填空中纯空格试题的题型特点、考查方式以及对高考考点的比较分析, 笔者将纯空格试题的考点从词性上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 对代词的考查

如果句子本身缺少主语, 往往需要填主格人称代词 (I, you, he, she, they, it等) 或名词性物主代词 (mine, yours, his, hers, theirs, ours等) ;如果句子缺少宾语, 经常需要填宾格人称代词 (me, your, him, her, it, them, us等) 或名词性物主代词 (mine, yours, his, hers, theirs, ours等) ;如果主语和宾语是同一个人, 宾语往往用反身代词 (myself, yourself, himself, herself, themselves, ourselves等) 。如果主语或宾语的前面有空格, 则经常填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my, your, his, her, their, its等) 或不定代词 (some, any, other, another, many, much, few等) 。例如, 2014广东卷就考查了代词it做主语的情况:“Some of my friends who had been there before said it was a wonderful holiday destination.”it既是人称代词, 又是指示代词, 它还经常做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 所以it的用法必须当做重中之重来学习。

(二) 对介词的考查

介词可以说是英语学习中最变幻莫测的一个语法点, 它没有明显的语法规则可以学习, 却经常和动词、名词、形容词等构成固定结构。它一般放在名词、代词、动名词或者从句的前面。无论是广东历年高考考题, 还是全国近两年高考考题, 都足以说明它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必考考点。例如, 在2015年全国高考中就考查了by这个介词的用法:“For those who fly to Guilin, it’s only an hour away by car and offers all the scenery of the better-known city.”这是考查了by+交通工具的语法现象。

(三) 对冠词的考查

名词前面的空格如果不适合填物主代词或不定代词, 则经常需要填冠词。冠词家族成员不多, 只包括表示泛指的a/an和表示特指的the。虽然难度较小, 却仍是考试热点。在2014年全国高考卷中考查了“the+最高级”的语法点:“...this river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examples of environmental cleanup.”而在2013年的广东试题中, 则考查了a small amount of这个短语的用法:“...in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only a very small amount of unfairness in the world...”

(四) 对连词的考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短语之间的空格, 往往填连词, 常见的为and或or;两个句子之间如果没有分号或句号, 应该填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它们最常见的句式为“简单句+并列连词+简单句”和“主句+从属连词+从句”的结构。并列连词主要包括表示并列关系的and/or, 表示转折关系的but/however和表示因果关系的because/so;从属连词主要是指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三大从句的引导词。定语从句的引导词包括which, that, who, whom, whose, when, where, why等。名词性从句引导词包括what, that, what, when, where, which, why, whatever, whenever等。状语从句更是包括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原因、结果、条件、让步、比较等九大状语从句。所以从属连词绝对是高中学习的重中之重, 难中之难, 也是每年语法填空考题的必考考点, 值得学生和教师花大力气去钻研, 去学习。

(五) 对特殊句式结构的考查

特殊句式常见易考的有以下几类:

A.It is/was...that...的强调句式结构。

B.需要填助动词 (will, do, does, has, have, had) 的倒装句结构。

C.若句式结构完整, 空格后面是动词原型, 且该动词与文章时态明显不符时, 很有可能填情态动词或表强调的助动词 (do, does, did) 结构。

D.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结构:It is+时间段+since...结构;It will be+时间段+before结构;hardly...when.../no sooner...than...结构;be about to do...when.../be doing...when.../had just done...when...结构;It is said/reported/believed...结构等。特殊句式结构不是难点, 但是结构本身需要考生烂记于心, 熟练掌握, 才能在考试中准确辨认, 轻松得分。

三、纯空格试题的做题技巧

通过对语法填空纯空格试题的特点分析和考点分析, 考生在做题时要得出正确答案, 至少需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或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时候甚至需要理清整个段落甚至整个语篇的内在联系。在具体做题操作过程中, 学生需要做好以下三步:

(一) 通读文章得大意

快速通读全文, 了解文章话题大意、写作主线和段落层次, 为下一步的填空做好语义和逻辑推理方面的准备。有的学生认为看一句填一词、边看边做更节省时间, 其实不然。只有通读文章, 才能从宏观角度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关系, 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读文章绝对不是在浪费时间, 而是在节省时间,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 细读文章做易题

通读全文后, 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 在此基础上, 本着句句相连、句不离文的原则, 理解单句层次, 注意句间结构, 关注段与段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的连接和照应关系。在正确理解文章逻辑结构的基础上, 分析句子, 根据句意确定该填的词形和词性。对于介词、冠词和特殊句式的考查, 通常能在本次阅读过程中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 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必须谨慎细心,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例如, 在考点a和an的选择问题上, 在首字母需不需要大写的问题上, 或在一些固定搭配的问题上 (如in the morning和on a Friday morning) , 如果掉以轻心, 就可能造成考试中的遗憾。此外还要注意, 本次阅读不是终次阅读, 如果有实在填不出的空需要先跳过去, 一定不要把过多时间停留在一个空上, 避免造成时间浪费和后来的时间紧张。

(三) 再读文章清难点

此次阅读的阅读方式应该是带入式阅读, 即把所填答案带入文章进行再次通读。在此次阅读中, 考生对于文章结构层次、逻辑关系、句法语法特点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基础上, 把那些需要依据上下文语境进行连贯的或者是逻辑关系比较复杂的题目进行反复的斟酌和推敲:细心分析行文是否流畅, 意义是否连贯, 逻辑是否合理等。凡遇难点, 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语义语法的角度仔细权衡。如果实在无法确定, 可做推测性填充, 不可放弃。

四、结束语

纯空格填空以考查语法的形式出现, 对学生的句子句意分析能力和语篇阅读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做题能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 它需要的是平时的细心积累, 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一个潜移默化的提高过程。因此, 学生在平时应该勤加练习, 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 有针对性地及时点播, 重视在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 在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 (紫金虹2005) 。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反复的总结、反复的反思, 才能在高考中灵活应对, 取得满意的分数。

参考文献

蒋小青.2009.广东省高考英语命题揭秘与专题练析[M].广州:广东音像出版社.

篇4:空格和大小写

解决过程:有人说:“在WORD中如果:工具-选项-视图-格式标记-空格前的勾打上了的话会出现这种现象,将它去掉试试”。我查看了下,工具-选项-视图-格式标记-空格前没有打勾。不过“全部”前打勾了。我去掉这个勾后,发现恢复正常了,

呵呵。

后记:我再将工具-选项-视图-格式标记-空格前的勾打上,果然发现有些地方的空格变成了灰色点点。呵呵,不细究了。根据字面意思就该理解了吧。

篇5:对数和0比大小

于是, 我们发现一个结论:当底数和真数都大于1 (或都小于1) 时, 对数大于0;当底数和真数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时, 对数小于0。我们把它概况成一句口诀:同区为正, 异区为负。哈哈, 这句口诀帮你立即弄懂所有对数和0比大小的题。

篇6:空格和大小写

水泥颗粒的特性包括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细度和比表面积等, 其对水泥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水泥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对水泥强度的影响效果显著。如何通过调整水泥颗粒的形状和大小来更好地提高水泥的强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水泥颗粒的特性

水泥颗粒的特性状态通常用比表面积、细度和颗粒形貌等来表示说明。国内一般使用比表面积和细度来表示。水泥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与水泥强度的相关性较大, 在其它影响因素恒定的情况下, 水泥比表面积值越大、细度值越小, 水泥的强度值也就越大。据有关实验表明:普通32.5级水泥的细度为80μm, 方孔筛余量不超过6.0%, 比表面积为350~380m2/kg;42.5级水泥的细度是80μm, 方孔筛余量不超过4.0%, 比表面积是350~380m2/kg。水泥的颗粒形貌和级配对水泥强度影响很大。有关研究表明, 高标号波特兰水泥的颗粒最佳组成为:9~25μm含量是38%;3~9μm含量是22%~36%;0~3μm含量是10%~20%。随着对水泥颗粒形貌研究的深入, 有学者提出, 颗粒圆形度应当在0.76左右。

2 水泥颗粒形貌表征参数

水泥颗粒形貌对水泥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必要对颗粒形貌的表征方法进行研究。水泥颗粒的形貌特征中一般使用球形度ψ0′和圆形度ψ0表示。水泥颗粒的球形度和圆形度影响着水泥强度。可用人工法对水泥颗粒的球形度与圆形度进行统计, 也可以采用图像仪器法来对水泥颗粒的球形度与圆形度进行统计。

3 对水泥强度的相关影响

3.1 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通常水泥颗粒磨得越细和比表面积越大则水泥的强度越高。水泥的比表面积对水泥强度的影响表现出早期远大于后期的特点。在早期, 水反应表面积决定了硬化的初期水化物的数量, 水化进程越深入, 在水泥颗粒周围的水化产物的结构就会越严密, 反应的速度也会随之降低。因此, 要加强强度就应当在早期对粉磨细度进行提高。据相关试验表明:小于3μm的颗粒决定了早期的强度, 对后期的强度影响不大;3~9μm的颗粒与9~25μm的颗粒最终决定了水泥的强度;增加3~32μm的颗粒含量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泥的强度。水泥的比表面积随着强度的提高而加大, 因此, 增加水泥的比表面积是提高水泥强度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 CEM I32.5类水泥的Om平均值从3 040 cm2/g升至3 100 cm2/g时, 水泥的强度就随之提高了。

3.2 颗粒级配与颗粒形貌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水泥颗粒级配与形貌的不同会导致水泥强度有着不同的差异。经过对立窑水泥和别种窑型的水泥颗粒级配与形貌的对比研究发现:相同的立窑水泥在水泥的比表面积相似的情况下, 颗粒级配的差异会导致水泥强度的差异, 粒径不大于32μm的颗粒含量越多水泥ISO强度就越大;粒径为3~32μm的颗粒能够增强水泥的强度, 颗粒总量应当不低于65%且粒级分布连续;粒径小于3μm的颗粒不能超过10%;粒径大于65μm的颗粒含量应当控制到最小;粒径16~24μm的颗粒对水泥强度的影响很大, 其含量应当越多越好;在水泥比表面积相似的前提下, 颗粒球形度较高的水泥的用水量会减少, 28d抗压的强度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

3.3 颗粒形貌与分布对水泥石孔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品种相同的水泥中球形水泥的流动性较好, 其标准稠度的用水量较低, 水泥的强度也较高。同样的颗粒组成和彼表面积的前提下, 不同的圆形度的水泥的强度测定结果也不尽相同。改善水泥颗粒的圆形度有利于提高水泥的强度, 硬化水泥石中的孔结构的空间隙率越低, 细小孔增加, 大孔减少使得水泥的石孔结构更加密实。在生产实践中要改善粉磨工艺, 最大限度地提高圆形度。

3.4 颗粒级配对水泥凝结的时间影响

水化产物的数量和颗粒之间的空隙共同决定了水泥凝结时间。如果水化产物越多, 互相搭接的结构就会越容易形成。如果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越大, 就需要越多的水化产物以形成相互搭接结构。水泥颗粒的分布较宽则颗粒的堆积间隙就越少, 标准稠度的用水量也就越少, 水化产物在早期产生的也就越多, 并且粒之间的距离也就相对越小, 所以水泥凝聚的时间就相对较短。如果水泥颗粒之间的间隙分布较窄则颗粒的堆积间隙就越多, 标准稠度的用水量也就月多, 水产物在早起产生的也就相对较少并且之间的距离也较远, 所以水泥凝结的时间就相对较长。

3.5 颗粒分布对水泥水化率的影响

水泥的颗粒分布对其水化率有重大的影响。据试验表明:在相同的时间与水化深度的前提下, 有着相同均匀系数值的水泥颗粒粒径的值越小, 水泥的水化率就越高。在水化深度低于0.5μm时, 颗粒分布较宽的水泥水化率显著高于颗粒分布窄的水泥, 因此, 其早起的强度也相对较高。在水化深度大于2μm时, 颗粒分颗粒分布较窄的水泥水化率显著高于颗粒分布宽的水泥。

3.6 颗粒级配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要提高水泥的石孔结构密实性和水泥的强度, 可以通过对水泥颗粒分布的调整来实现。水泥的最佳性能颗粒级配是:小于3μm颗粒的含量应当小于10%;3~32μm颗粒的含量应当大于65%;大于65μm的颗粒含量应当为零;小于1μm颗粒的含量应当为零。增加3~32μm的颗粒含量可以显著地提高水泥的强度。水泥颗粒的粒径合理分布能够使得水泥的浆体保持最佳的密度堆积状态, 能够为填充水泥浆体中的充水空间提高足够的水化产物, 能够使得水泥石的空隙率与孔径变小, 结构均匀并且更加密实。通过对水泥颗粒分布的调整可以使水泥的原始堆积密度与反应面积发生变化, 从而进一步找到符合水泥堆积密度和水化物生成量的粒径分布。

4 优化颗粒形状和大小的方法

4.1 选择合适的设备

对水泥颗粒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优化, 首先要提高选粉效率, 选粉的效率越高水泥颗粒的分布就越会越集中, 粒径小于3μm的细粉颗粒和粒径大于45μm的粗粉颗粒的含量会减少, 因此, 应当选择使用选粉效率较高的选粉设备。旋风式选粉机、离心式选粉机与新型高效的O-sepa式选粉机是圈流磨系统中常用的三种选粉设备。不同类型的选粉机的选粉效率也是各不相同的。循环负荷相同的情况下, 离心式选粉机的效率最低仅为50%, 旋风式选粉机的效率次之为64%, 选粉效率最高的选粉机是O-sepa式选粉机, 其效率为78%。所以选择合适的选粉的设备进行选粉对提高水泥颗粒分布的质量和水泥的强度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确定设备的形式和粉磨工艺时, 应当尽可能地使用选粉效率相对较高的设备。

4.2 磨机内部结构调整

磨机内部的结构主要参数是仓长比。通常1:2的比例是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仓长比。如果磨机的仓长比范围超出了正常范围就应当及时地对磨机的内部结构进行改造, 使得仓长比始终处于1:2的比例, 进而提高了磨机的产量, 使得水泥颗粒级配得到优化。

4.3 共同粉磨和分别粉磨

混合材料和熟料一起共同粉磨, 是提高水泥颗粒形状和大小质量的有效途径。将一些具有良好易磨性的混合材料 (粉煤灰、石灰石等) 加入孰料当中, 能够获得更多的粒径小于3μm的颗粒, 进而对水泥的颗粒级配实施优化。在粉磨中还应当把一些比孰料更难粉磨的混合材料分离开来, 单独进行粉磨。

4.4 矿物掺合料的加入

矿物掺合料的粒径比水泥粒径要小, 矿物掺合技术在水泥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矿物掺合中, 矿物掺合料的粒径应当是水泥的粒径的0.41倍或者更小, 例如, 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应当为500 m2/kg左右。这样可以对水泥的颗粒级配进行有效地改善, 进而提高水泥的耐久性和强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水泥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对水泥强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相关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了通过对颗粒形状和大小的调整能够有效地提高水泥的强度, 水泥企业应当在提高水泥生存质量的过程中对此以予重视, 进一步按照水泥强度的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水泥强度影响因素还待我们深入探究, 只有不断地完善发展才能使水泥的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从而满足建设用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乔龄山.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强度的影响[J].水泥, 2004, (1) .

[2]蒋建忠.颗粒群粒度分布宽度表示方法的研究[J].过虑与分离, 2006, (1) .

[3]王昕.颗粒形貌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 2004, (4) .

篇7:空格和大小写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生物燃料生产对土地资源的竞争, 意味着在同样面积的农田上获得更高的产量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如油菜和小麦这样的作物是收获种子的, 这就意味着每单位面积的增产就是总产量的增加。 种子的产量有两个组成部分:种子的大小与种子的数量。

这个研究小组在巴斯对与油菜有着近缘关系的拟南芥的种子大小与数量发生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研究。 该小组利用称之为多亲本高级世代互交系 (MAGIC) 的强有力的新工具, 确定了影响种子大小和数量基因染色体的精准位置。 他们观察了是否两个性状是有联系的, 及是否种子大小在不损害种子数量的情况下可得以增大。

这项近期发表在《Genetics》杂志上的研究发现, 控制种子大小与数量性状的遗传因子位于基因组的不同位点, 因此它们有可能被独立控制。

领导这项研究的巴斯大学遗传学高级讲师Paula Kover博士解释说:“这个研究表明, 实际上种子的大小与数量均可以提高。 这一研究结果是非常有前景的, 特别是对于粮食安全。 ”

“下一步计划缩小研究范围, 并鉴定出种子大小、数量有关的准确基因。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育种技术使产量最大化。 ”

上一篇:赵彦龙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体会下一篇:以高度的文化担当共筑绿色乌审美好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