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定论文题目

2024-05-02

拟定论文题目(精选6篇)

篇1:拟定论文题目

如何拟定作文题目

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张舒涛

不少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认为命题是举手之事,往往是顺手顺口随便地给学生一个题目,因此很少去认真地拟题,这是一个误区。其实,拟定一个好的作文题并非易事。人们都知道,德国作家歌德有赞扬眼睛的一句话是:“若不是我们的眼睛像太阳,谁还能欣赏光亮?”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能起提示文章、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一个人没有一双好眼睛不行,一篇文章没有一个好题目也不行,“题好一半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好的题目,应该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准确,就是标题和内容一致,标题能准确地概括和揭示出文章的基本内容。鲜明就要求明确,决不能吞吞吐吐,隐晦曲折。生动则要求题目生动活泼,富有文彩,能像磁铁一样吸引读者。而简洁要求简练,干净,具有概括性,正如恩科斯说的:“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总之,好的标题,不仅鲜明、准确,而且要有艺术性,深刻精炼的内容概括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就是对题目总的要求。

那么,到底怎样拟定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呢?

一、命题要有实用价值,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正如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而交换的目的还是使用而已,学生学习作文的目的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写通知,写信,写总结,写记叙文等,只要学会,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有用,就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作文要多写多练。同时,在确定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社会阅历、家庭教育等,使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这样,学生作文,就有话可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了。事实也是这样,学生越熟悉的、经过认真思考的东西,往往写起来下笔千言,还收不住;反之,就是搜肠刮肚,也写不了多少字,读起来也是别扭造作难懂。在命题时,我们只要做到题目与学生的思想生活结合起来,作文就不会成为令学生头疼感到困难的事,而是一件和生活一样平常的举手之劳的事了。

二、拟定题目要与学习阅读相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作文以指导,使学生作文时心里有谱。同时,阅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熏陶学生的感情,从中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和语言表达艺术,如小学学了《第一场雪》,学生仿写一篇何尝不可?学了老舍的《草原》后,学生可以写对草原的感受。

在作文中,写和读有机的结合,可以互相提高。当然,要切忌读什么写什么。另外,阅读的课文也并不全是必须遵循的写作程式,要注意分析,东施效颦会适得其反。

三、拟定的题目必须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思想性强的标题,能突出作品的主题。如作家魏巍在一篇《路标》的文中写到:“雷锋的出现,对于我们辨认生活的道路,是一个多么有力的援助!······现在雷锋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不正是一支叫人惊喜的路标么!我们要做雷锋那样的人,走雷锋那样的路。”这里,题目《路标》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含义丰富,耐人寻味,达到

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比如《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这个题目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要比《自学能成才》更具体形象,更有深意。

四、命题时应指明问题和读者对象

为了使学生写出实在的内容,溶进自己的感情,命题时应指明要叙述或议论的问题,认清读者对象,使学生知道应该站在什么地位、什么角度写。如写书信,不能简单命题《一封给远方朋友的信》就算完事,而同时让学生明确:这个远方朋友和自己的关系、亲疏程度;写信目的是什么;最后要产生怎样的结果,怎样写才能达到目的,等等。所以,命题时如能同时明确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那么,文题到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很少有离题或不切题的可能。这样,那种通常审题的做法,也就成为不大必要的了。

总之,拟定题目,并不是随心所欲,而应深思熟虑。我们每拟定一个题目,就如往水中投进了一块石子。易于激起人们的思想浪花,引人思索问题。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懂得命题的艺术,不管自己写文章还是给学生命题,纷呈异彩、活泼多姿的题目就会汩汩流于笔端。

如何拟定作文题目

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

张舒涛

篇2:拟定论文题目

平谷区教科研中心

刘翠媛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篇论文的题目也是论文的眼睛,它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好的论文题目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但我们发现在老师们撰写的论文中,题目的拟定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论文题目过大

有人认为题目大的论文写起来比较容易,可参考的资料多,可选择的实例多。但要知道,题目大,在论述的过程中常会重点不突出,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材料也会捉襟见肘;题目大,往往要说的东西很多,顾这顾不了那,结果什么也讲不深,什么也说不透。尤其我们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的论文篇幅一般要求在三千字左右,这很难对一个大题目进行深刻阐述。

1、范围过大

如《素质教育与师德建设的思考》这个题目就很大,素质教育、师德建设每一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大,包括许许多多的内容。这个题目不但要阐述它们各自内容,还要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而抛开题目,就这位老师的论文内容实际是教师职业道德冷漠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那么,把题目拟成《教师的职业道德冷漠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读者看到了文章的题目就能明白作者的观点了。

2、包含内容过多

有些教师的论文题目包含几方面的内容,论题不集中。如《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学困原因的认识及师源因素的分析和对策》我们可以把题目分解一下,它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学困生学困原因的认识;②学困生师源因素分析;③减少形成学困生的对策。这三方面问题是所有教师都比较关注的,哪一方面也非浅谈能说清楚的。因此将此论文题目拆分成三个,即①《农村小学(或某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学困原因的调查》;②《形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师源因素的分析》;③《减少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对策》。这样的题目教师写时内容就会比较集中,论述就会比较具体。

二、表述不当

有些教师对自己拟定的论文题目不斟词酌句,造成论文题目出现多字少字、逻辑混乱、题目残缺、搭配不当等现象;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文字的新颖、生动,行文含义模糊,不能很好地表达文章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

1、成分残缺

题目残缺,有的会造成文题的因果关系阐述不明确,读者看了文题不知文章所讲的内容。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定此文题探讨什么问题。谈方法,应拟题为《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或《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谈意义,应拟题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教学效率(教育的实效性)》。这样补充后的题目就能从文体看出作者要写的内容了。

3、搭配不当

如《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培养”大家习惯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词组搭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自己在话题作文的指导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语言创新,所以,文题可改为《如何让学生的话题作文有创新》。再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探讨》一题,很明显,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两个并列词组,应写完整。“探讨”是一个过程,“培养”与“探讨”搭配不当,也使句子的因果关系出现问题。本题目可改为《怎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或《关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方法的探讨》。

4、多字少字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挂图方法的运用》,本文作者主要是在研究体育课怎样使用挂图,但多了“方法”两个字,使文题所表达的意思就变了。再如《浅谈高中思想政治中的创新教育》思想政治应有好坏之分,与创新教育没有关系,这是由于丢掉“课”或“教学”造成的。《关于在理科综合考试与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这个文体多了一个“在”字,使句子出现了问题。

三、标点使用不当

有的论文题目也使用标点。题目中使用较多的标点有:逗号、引号、破折号。用人物的语言命题的文题应加引号,如《“我学习,我快乐”》。在主副标题中间用破折号,我们经常看到较大的论文题目,作者会加一个副标题进一步对主标题加以限定说明,《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新型人才》中间的标点就是这种用法,但使用欠正确。因为,后面的限定题目太大。前后词语之间有注释关系时,中间也使用破折号。如《游戏,幼儿健康的法宝》就应改为《游戏——幼儿健康的法宝》

四、题目观点不明确或不正确

如《激发兴趣,适应现代教学》,这个文题观点欠正确,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现在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寻找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而不应训练学生适应我们的教学。又如《浅谈班级管理》这是一个泛泛的题目,不能明确点明论文的观点和论述的内容。

以上谈了论文题目中常见到的一些问题。我们还发现有的文题中出现不当的人称代词。如《语文课我有“三求” 》,撰写论文时应避免用第一人称,而以第三者陈述的语气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这个文题应该为《语文课应有“三求”》。还有些老师将工作总结题目或经验交流材料的题目当作论文题目使用,如《为了万紫千红

满园春色——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敬业爱生 创新》等。题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引人注目,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因此要重视拟定题目。如何拟定一篇论文的题目呢?由于文章体裁、内容和形式不同,拟定题目的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方法是题目直接点出主题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题目用象征和比喻的方法揭示主题;有的标题不直接点出主题,而是提出题材范围。但无论哪类论文的题目都应是对全文内容最鲜明最精炼的概括,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题目的拟定,应考虑如下几点:

一、题目要准确

首先应保证题目与内容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的反映论文所研究探讨的内容。有的题目可能明确地点明自己的观点,如《质疑——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反思教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多元角色的思品教师》,这些题目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有的题目点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如《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还有的题目用比喻的方法表述,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如《在课改舞台上唱“心” 戏》;还有的用问题的形式,如《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命题方式,但题目一定要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或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题目要简洁

简洁就是简炼、干净、高度概括。简洁明了的题目,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知道作者所要阐述的问题。如果题目太长或拗口,读者看了会有一种腻烦心理,削弱阅读的兴趣。如《“任务驱动”模式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思想的实现》,这个题目就太长了。一般文题不应超过20个字,如果自己觉得字数少交代不清,应用副标题加以限制说明。即使题目不长,可有可无的字也一定要舍掉,如《思想政治课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 “应”字要删掉。

三、题目要新颖

新颖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随着教育的发展,注意捕捉他人未发现的问题;总结他人未总结过的经验。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其二是指在大家讨论的原有问题之外,提出新的问题,或选择新的角度,或有新的立意。如大家常写的兴趣培养问题,有的老师就从另一个角度去写,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抑制学生英语焦虑》,使读者看到这个文题就有一种阅读文章的愿望。

四、题目要具体

论文的题目一般不宜过大,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大的题目不容易集中论述,致使论文内容显得肤浅、空泛,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初写论文的老师,更应选择一些小的题目,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使论文的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如《走出合作交流的误区》、《班主任工作的法宝——沟通》。

总之,论文的题目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精髓的集中体现。因此,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反复斟酌。拟定论文题目时要注意从小处着手,力求做到以最准确、最简洁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总结自己的新经验。创建论文题目

像论点句一样,论文题目也体现论文内容。而且,题目还需要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你的论文感兴趣,促动他们去读你的论文。通常用你的已经缩小了的论文主题做论文题目。另一方面,编撰论点句有时也有助于你想出一个更贴切的题目。题目应该精确,用几个关键字说明主题。罗嗦、过分修饰、或滑稽的题目常常会削弱论文的严肃性。最后,无论开始或写完后再确定题目都没有关系。有时候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你找到了一个完美、贴切的题目。到那时候,论点句发挥了指导写作的作用,好的论文题目值得花费时间去寻找。练习12.2帮你构思论点句。

论文题目的确定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6-12-1 10:40:43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关键词: 题目的确定

论文题目又称文题、标题或篇名,对论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需简明、确切、醒目。题目的字数不多,结构一般也不复杂,但怎样写好,怎样确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一、题目的重要性

1.题目是论文的总纲:如果一篇文章象一张网,则题目就是纲,纲举目张,就是说看了论文题目,就能窥见全篇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所在,也可以说题目对论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题目是纲,也可以从课题的完成过程中显示出来,就是说要紧紧围绕题目学生作文章,在引言中提出问题,方法中解决问题,结果中回答问题,讨论中评价问题,始终围绕论文的主题、中心,即总纲进行,这样的论文才能文题一致,主题突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题目是读者判断是否该阅读该文的依据:当今医学期刊种类繁多,每年公开发表的论文数十万篇。读者一刊在手,往往先看目录中的题目。因题目高度概括论文主要内容,准确反映论文内容,故看了题目就初步知道是否符合科研或临床工作的需要,从而决定是否应该详细阅读它。由此可见,题目是指引读者阅读的航标。

3.题目是文献检索的依据:当前知识爆炸,文献爆炸,要有效地阅读科技文献,首先依赖文献检索,在手工检索工具中,如美国的《医学索引》(IndexMedicus)、《现刊目录》(CurrentContents)和我国的《中文科技目录.医学卷》等都只标明论文的题目,读者只能根据题目判断文章内容,然后决定是否收集和阅读原始文献。此外,题目常是关键词的重要来源,而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中都是根据关键词查找文献的。

二、确定题目的原则

1.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符合其深度和广度:论文内容包括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及讨论等部分。而论文题目仅一句话,不可能反映如此多的内容,一般仅反映主要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或结果。例如,“血清CA125测定在卵巢内膜异位囊肿中的诊断价值”,血清CA125测定是研究方法,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是研究对象,诊断价值是研究目的。所谓准确,就是恰如其分地描述,不能夸大或缩小,更不能名不符实。如将上述题目改为“血清CA125测定在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虽然并无错误,但范围和深度明显被夸大了,将比较局限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扩大为范围较广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又如,“围产期心肌病”一文的内容实为12例围产期心肌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而题目被夸大为一本专著的名称。显然,这一题目没有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范围、深度和广度,亦为欠妥的题目。

2.客观、含蓄地描述研究结果:一篇论文中结果是主要的,由结果升华到结论更是可贵的。在题目中,一般不具体提结果和结论,而只作客观地、含蓄地描述。常以价值、意义、影响及观察等词进行描述。例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诊断的价值”,“妊高征患者尿酶变化的意义”,“克罗米酚对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及“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观察”,至于真实的结果和结论怎样,留待读者自己去阅读和评论。

3.简明醒目,引人入胜:确定论文题目,还应该力求简明、醒目,引人入胜。所谓简明,就是文字简炼、易懂。一般中文题目,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而英文题目的词数尚无统一规定,部分杂志规定以14~15个词或84个印刷符号,或一般不超过两行为妥。一般不设副标题,但在不可能简短的情况下,为了补充主标题内容或强调某一重点,可考虑加副标题。例如,“几种矫治臀位方法的比较:附168例臀位分析”。所谓醒目,是指引人注目,能吸引读者产生非读不可的兴趣。要达到醒目,必须要靠内容的新颖。例如,“氨甲喋呤单次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题目中单次肌内注射比以往分次肌内注射简单而新颖,能吸引读者阅读,如将题目改为“氨甲喋呤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27例报告”,虽无错误,但未突出“单次”的新颖性,且例数也不多,就不能达到醒目和引人入胜的效果。此外,论文的样本数大者,也可在题目中突出病例数以吸引读者。例如,“2000例围产儿心电图监测分析”。当然,题目不宜与其他文献雷同,使用大号、异体或黑体字排版,亦为达到醒目和引人注目的手段之一,但吸引读者主要靠创新性。

4.正确用词:论文题目由精心选择的词汇组成,一般仅为一个短语、词组或一个完整的句子。确定题目时应注意用词恰当,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并尽可能流畅易懂,避免使用空泛和华丽的词藻,避免错别字、俚语和已淘汰的术语。如:将囊肿写成“肿”,预防写成“予防”,阑尾炎写成“兰尾炎”,剖宫产写成“剖腹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写成“妊娠毒血症”。题目中应尽可能少用非公认的中文缩略词,如人工流产写成“人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写成“功血”,金属单环写成“金单”,一些容易被误解的英文缩略语也不宜用,如“CHD”(冠心病)易被误解为先天性心脏病。特别应防止题目中罗列一连串的外文缩略语,只用几个词加以连接。题目中偶尔出现的中、西文姓氏,有习用的中文译名者写中文译名,否则写原文,姓后不加“氏”或“’S”,如“阿狄森病合并妊娠6例分析”,“Turner综合征合并常染色体平衡易位一例”。此外,尚应注意题目内一般不加标点,10以下数字均用汉字,10以上数字则用阿拉伯数字。如为英文题目,常省略冠词,除第一个词或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外,其他均小写,也可除虚词外,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均大写。

三、确定题目的方法与技巧

1.从论文设计的三大要素中确定题目:科研设计的三大要素为对象、处理和效应,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一般而言,论文题目也由此三部分或其中两部分构成。例如,有人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癌基因P21及抑癌基因p53的表达率,发现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并与癌症病人的生存期有一定关系。该项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卵巢上皮性肿瘤,研究方法为免疫组化法测定P21及p53,结果为表达率,故题目可确定为“癌基因P21及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如考虑题目太长,超过20个字,也可改为“P21及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的表达”。

2.借鉴参考文献确定题目:写论文前,作者都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每篇文献都有不完全相同的题目,作者可选择与自己研究内容相近的论文,借鉴其题目特点,确定自己不与之雷同的新题目。

篇3:大数据渗透校规拟定

一、大数据与校规的拟定

1.何为大数据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数据, 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 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 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维克托·迈尔 - 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最多提及的是Google如何利用人们的搜索记录挖掘数据二次利用价值, 比如预测某地流感爆发的趋势;Amazon如何利用用户的购买和浏览历史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书籍购买推荐, 以此有效提升销售量;Farecast如何利用过去十年所有的航线机票价格打折数据, 来预测用户购买机票的时机是否合适。当下, 大数据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政府用它来实现市场经济调控、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灾难预警、社会舆论监督;城市应用它来预防犯罪, 实现智慧交通, 提升紧急应急能力;医疗机构用它建立患者的疾病风险跟踪机制, 帮助医药企业提升药品的临床使用效果, 帮助艾滋病研究机构为患者提供定制的药物;娱乐行业用它预测歌手、歌曲、电影、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 并为投资者分析评估拍一部电影需要投入多少钱才最合适;企业通过它提升营销的针对性, 降低物流和库存的成本, 减少投资的风险, 以及帮助企业提升广告投放精准度等等。在投资者眼里大数据就是金光闪闪的两个字:资产。同样, 大数据也是我们教育的资产, 要让这些大数据实现它的资产价值, 关键就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 例如, 通过“加工”形成学校校规, 实现数据在学校管理中的“增值”;通过“加工”提供学生课堂另类的教学云服务, 实现数据在学校教学中的“增值”。

2.大数据在校规拟定中的应用

初一学生分小组做有关在校生手机使用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 调查分析了解到全校有98.1%的学生有手机, 其中91.3%的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手机。这一数据首先是让我们为之震撼, 民众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 孩子的通讯条件确实优越;同时, 也深切地感到加强在校学生手机应用的管理迫在眉睫, 要抓紧出台有关学生在校手机使用的管理, 既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手机来进行有益的访谈、记录、拍照和正常的通讯应用, 又要防止学生应用手机来玩不利学生成长的游戏、不良交往或纯粹的无聊闲谈瞎扯。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课, 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出台班级或年段的《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管理办法》, 要求实名登记, 规定好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 智能手机可以上传、下载、传播哪些数据等等。

由校园监控录像分析学生上下楼梯的集中时间、梯道分布等的基本情况, 调整应急疏散规定和要求, 及早做好公共安全防范预案。根据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的点菜情况, 确定主要把好食堂进货的哪个渠道、抽样样品选择哪个、学生是否会偏食挑食等, 为食堂了解符合学生生活习惯的食物和其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消费水平。以这些数据为依据, 补充或调整学校饮食安全的相关规定, 完善困难学生的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等相关规定细则。

从学生购买校服情况, 大体推断学生的平均身高、体态等, 评估他们青春期发育和体质健康是否正常, 学生的时间安排是否有效, 学校的体育课和大课间的相关管理要求可有针对性地作出相应调整。全校学生的体检大数据, 比如近视率的变化, 可调整科任老师作业布置的一些操作细则, 适时调整学生课业负担, 对班级教室环境要求作出更人性化的规定, 比如, 日光灯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打开以保证充足的光线, 教室的多媒体应用时间和频率怎么样才更加科学、合理等。

课堂组织教学的分组, 可以建立师生评价和成效统计大数据, 分析研究针对本校生源情况而言, 人们常说常做的3人组、4人组、5人组、6人组分组哪个形式好?从而出台一套学生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相关要求。建立起片区内学生家长信息资料的大数据, 据此推测学生生源基本结构和总体特点, 应该采用的管理规则或手段。也可以作为分层教学各层具体对象的确定, 进一步了解各层的学生个体情况怎样, 包括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活动习惯、学习主动性、注意力集中水平、思维想象力、语言表达、记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水平、与人相处情况等等, 制定学生喜欢的走班分层教育和辅导、培训计划相关规定。

在舆情监控方面, 通过在线 (online) 和离线 (offline) 网络关键词搜索及语义智能分析, 能提高舆情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 全面掌握校情民意,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 站在学校舆情掌控的制高点上。

以上例举的大数据应用仅作抛砖引玉, 如果条件允许, 最好能建立起全校师生个人的数据中心, 借助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能够唯一识别标识, 传感器、智能感知、视频采集等技术可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和分析, 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身体特征、社会网络、知识能力、性格特点、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都储存下来, 这些都是大数据采集数据的来源和服务范围, 在学校管理中可以充分地利用。

二、大数据时代拟定校规的原则

1.合法、合理、有情

在学校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例:有一学生在机房上机操作时, 和同学玩耍因拌嘴被激怒, 把显示器摔坏。学校要求该生家长赔偿, 家长认为其已纳税, 学校电脑也是公共财产, 所纳税收的公共支出中就有他的一份子钱, 同时质疑学校单方面制订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学校单方面提出赔偿金额, 从法律上来说, 是否有依据?认为不该赔偿这个显示器。学校依据的其实是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的规定, 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 就应该为其子女所造成的损失负责。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校在制定校规的过程中, 可以依托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 把学校所需要用到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一个大数据群, 出现类似情况时, 我们就可以据理举证, 入情入理地进行沟通协商, 学校的相关规定就容易被接受, 执行起来也会顺畅许多, 避免耗费一些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新制定的针对师生过错或过失行为的校规要不涉及既往, 不追究前人前事, 有的大数据是不能用的, 否则, 就有不近情理的“报复”之嫌。

2.因时、因地、顺势

不同学校和同一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使用的校规是不同的, 起始阶段的学校校规强调最多的应该是规范性问题, 从大数据中参考办学已经较成功的情况较相似的新办校的即可;发展十年以上的学校, 更多的是讲究可持续性和发展性的问题, 学校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文化, 逐渐要求校规有一定学校特色或个性;发展三、五十年甚至百年老校, 追求的是学校的文化和校园精神, 因地制宜地将校规上升为全校师生共同的意志和观念体现。大数据用于“顺势”这一要求最具优势, 经过对平时所积累的大数据调查研究分析, 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了而且也正是学校管理所需要的要求, 就自然而然可以成为校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可行、可循、有序

真正的好校规是以人为本的, 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尊重人的价值, 发挥人的潜能;要求全员参与, 全过程保证质量;也要求尽量简约务实, 通俗易懂容易遵循, 要有减负高效的意识, 不要让师生误以为学校又搞出一套规矩来约束他们。这样, 就要在拟定校规的过程中广泛动员, 使更多的教职员工从一开始就介入到拟定工作中去, 让他们的意见充分表达形成“意见大数据”, 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 校规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保证校规可行。在校规拟定的过程中, 学校还应特别注意“执行程序”的设计, 明确执行的责任人和执行流程, 这样履责者和执行者才明白找的是谁, 要办的手续有哪些。不管换了谁来督促这项校规的实施, 学校都能换了演员舞台不变, 不至于因人而异。

4.智信、自信、可变

《中庸》有这么一句:“诚之者也,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大数据时代, 对所呈现的校规要真正做到择善而固执, 那就要有智信的能力, 也要有自信的魅力。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中, 不是每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校规范例都是适合的, 要有智慧地去相信它, 从而选择它;同时, 也要有智慧地取信于执行规定者, 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它, 形成上下一致的校规自信。校规的拟定还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教育的环境在变、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在变、教职员工自身也在变, 原有的校规均衡也会因发生问题或预见到即将发生的问题而不断地被打破, 所以校规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过程, 最终成为师生行动的自觉。

5.激发、激励、正向

要让我们的教职员工尽职履责, 就要通过校规来充分激励学校成员的外在动机, 在一定意义上激发大家的内在动机。校规之间是正向的而不是相互抵触。大数据充分把各种校规的好与劣展示、记录, 对传统会有足够的尊重和体认, 多汇聚正能量, 让校规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使教师可以设计自己的行为方向和方式, 并预期自己的行为结果, 在正向的激发和激励下强化学校全体成员的行为。所以, 一套好的校规应该是代表正义公平, 不把漏洞留给机会主义行为, 体现的是共同规则下的多赢, 应能提供持续稳定的正向力量。

三、大数据渗透校规拟定的畅想

未来在大数据领域最具有价值的一是拥有大数据思维的人, 二是还未被大数据触及过的业务领域。目前, 比较典型的手握大数据又有大数据思维的公司是Google、Amazon、Mastercard等。校规拟定工作引入这些公司参与进来, 将是教育的一大盛事。

拟定走班选课新校规, 类似打车APP, 以学生为中心, 可以看到, 在他所计划要学习的内容有多少老师正在授课, 他可以即时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以老师为中心, 可以看到, 他的附近有多少学生正按计划进度需要学习某部分内容, 其中又有多少人愿意要选择听他的课。学生、老师不再是学期初学校安排哪位老师就一直是这位老师授课, 而是可以在一个APP工具上互相找到所想要的对象。不难想象, 未来类似打车APP的校园课堂APP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学生的学习和辅导呈现的一对一模式将是革命性的订单新形式。教育资源的均衡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将更进一步得到实现, 随之而来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相关校规也将进一步变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大数据在云计算更强技术的支撑下, 云服务更加贴心、实用, 许多专家和一线管理者共同参与在线拟定量身定制订单式的校规。按照理念和需要提供更加带有智慧的服务, 例如, 应用微软正在研发的可感知用户当前心情智能手机技术, 在线测试支持度, 不断自动提出完善校规的建议方案, 在校园文化中逐步形成学校校规的大数据生态圈。

摘要:数据正在成为资源、资产, 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对身边的这些数据资产漠然, 要有敏锐的大数据资产管理意识。怎么样让校园里的大数据资产更好地变现, 挖掘出它在管理学校方面的价值和教育教学的效益, 充分利用它来拟定学校的校规, 值得研究。

篇4:大数据渗透校规拟定

大数据  校规  拟定

以往没有哪个时代有如此猛烈的数据浪潮冲击着人们,也没有哪个时期有如此深刻的数据变革影响着人们。只要社会的发展脚步在不停前进,因大数据而产生的变革浪潮就会拍打我们周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然也就无法全身而退不受大数据的浸染。有人说:“人类以前延续的是文明,现在传承的是信息。”IBM执行总裁罗睿兰认为,“数据将成为一切行业当中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最终数据将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这说明了数据正在成为资源、资产,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对身边的这些数据资产漠然,要有敏锐的大数据资产管理意识。怎么样让校园里的大数据资产更好地变现,挖掘出它在管理学校方面的价值和教育教学的效益,充分利用它来拟定学校的校规,值得我们研究。

一、大数据与校规的拟定

1.何为大数据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最多提及的是Google如何利用人们的搜索记录挖掘数据二次利用价值,比如预测某地流感爆发的趋势;Amazon如何利用用户的购买和浏览历史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书籍购买推荐,以此有效提升销售量;Farecast如何利用过去十年所有的航线机票价格打折数据,来预测用户购买机票的时机是否合适。当下,大数据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政府用它来实现市场经济调控、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灾难预警、社会舆论监督;城市应用它来预防犯罪,实现智慧交通,提升紧急应急能力;医疗机构用它建立患者的疾病风险跟踪机制,帮助医药企业提升药品的临床使用效果,帮助艾滋病研究机构为患者提供定制的药物;娱乐行业用它预测歌手、歌曲、电影、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并为投资者分析评估拍一部电影需要投入多少钱才最合适;企业通过它提升营销的针对性,降低物流和库存的成本,减少投资的风险,以及帮助企业提升广告投放精准度等等。在投资者眼里大数据就是金光闪闪的两个字:资产。同样,大数据也是我们教育的资产,要让这些大数据实现它的资产价值,关键就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例如,通过“加工”形成学校校规,实现数据在学校管理中的“增值”;通过“加工”提供学生课堂另类的教学云服务,实现数据在学校教学中的“增值”。

2.大数据在校规拟定中的应用

初一学生分小组做有关在校生手机使用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调查分析了解到全校有98.1%的学生有手机,其中91.3%的学生使用的是智能手机。这一数据首先是让我们为之震撼,民众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孩子的通讯条件确实优越;同时,也深切地感到加强在校学生手机应用的管理迫在眉睫,要抓紧出台有关学生在校手机使用的管理,既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手机来进行有益的访谈、记录、拍照和正常的通讯应用,又要防止学生应用手机来玩不利学生成长的游戏、不良交往或纯粹的无聊闲谈瞎扯。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课,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出台班级或年段的《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管理办法》,要求实名登记,规定好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智能手机可以上传、下载、传播哪些数据等等。

由校园监控录像分析学生上下楼梯的集中时间、梯道分布等的基本情况,调整应急疏散规定和要求,及早做好公共安全防范预案。根据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的点菜情况,确定主要把好食堂进货的哪个渠道、抽样样品选择哪个、学生是否会偏食挑食等,为食堂了解符合学生生活习惯的食物和其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消费水平。以这些数据为依据,补充或调整学校饮食安全的相关规定,完善困难学生的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等相关规定细则。

从学生购买校服情况,大体推断学生的平均身高、体态等,评估他们青春期发育和体质健康是否正常,学生的时间安排是否有效,学校的体育课和大课间的相关管理要求可有针对性地作出相应调整。全校学生的体检大数据,比如近视率的变化,可调整科任老师作业布置的一些操作细则,适时调整学生课业负担,对班级教室环境要求作出更人性化的规定,比如,日光灯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打开以保证充足的光线,教室的多媒体应用时间和频率怎么样才更加科学、合理等。

课堂组织教学的分组,可以建立师生评价和成效统计大数据,分析研究针对本校生源情况而言,人们常说常做的3人组、4人组、5人组、6人组分组哪个形式好?从而出台一套学生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相关要求。建立起片区内学生家长信息资料的大数据,据此推测学生生源基本结构和总体特点,应该采用的管理规则或手段。也可以作为分层教学各层具体对象的确定,进一步了解各层的学生个体情况怎样,包括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活动习惯、学习主动性、注意力集中水平、思维想象力、语言表达、记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水平、与人相处情况等等,制定学生喜欢的走班分层教育和辅导、培训计划相关规定。

在舆情监控方面,通过在线(online)和离线(offline)网络关键词搜索及语义智能分析,能提高舆情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全面掌握校情民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站在学校舆情掌控的制高点上。

以上例举的大数据应用仅作抛砖引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建立起全校师生个人的数据中心,借助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能够唯一识别标识,传感器、智能感知、视频采集等技术可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身体特征、社会网络、知识能力、性格特点、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都储存下来,这些都是大数据采集数据的来源和服务范围,在学校管理中可以充分地利用。

二、大数据时代拟定校规的原则

1.合法、合理、有情

在学校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例:有一学生在机房上机操作时,和同学玩耍因拌嘴被激怒,把显示器摔坏。学校要求该生家长赔偿,家长认为其已纳税,学校电脑也是公共财产,所纳税收的公共支出中就有他的一份子钱,同时质疑学校单方面制订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学校单方面提出赔偿金额,从法律上来说,是否有依据?认为不该赔偿这个显示器。学校依据的其实是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的规定,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就应该为其子女所造成的损失负责。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校在制定校规的过程中,可以依托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把学校所需要用到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一个大数据群,出现类似情况时,我们就可以据理举证,入情入理地进行沟通协商,学校的相关规定就容易被接受,执行起来也会顺畅许多,避免耗费一些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新制定的针对师生过错或过失行为的校规要不涉及既往,不追究前人前事,有的大数据是不能用的,否则,就有不近情理的“报复”之嫌。

2.因时、因地、顺势

不同学校和同一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使用的校规是不同的,起始阶段的学校校规强调最多的应该是规范性问题,从大数据中参考办学已经较成功的情况较相似的新办校的即可;发展十年以上的学校,更多的是讲究可持续性和发展性的问题,学校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文化,逐渐要求校规有一定学校特色或个性;发展三、五十年甚至百年老校,追求的是学校的文化和校园精神,因地制宜地将校规上升为全校师生共同的意志和观念体现。大数据用于“顺势”这一要求最具优势,经过对平时所积累的大数据调查研究分析,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了而且也正是学校管理所需要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可以成为校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可行、可循、有序

真正的好校规是以人为本的,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要求全员参与,全过程保证质量;也要求尽量简约务实,通俗易懂容易遵循,要有减负高效的意识,不要让师生误以为学校又搞出一套规矩来约束他们。这样,就要在拟定校规的过程中广泛动员,使更多的教职员工从一开始就介入到拟定工作中去,让他们的意见充分表达形成“意见大数据”,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校规才能得以有效实施,保证校规可行。在校规拟定的过程中,学校还应特别注意“执行程序”的设计,明确执行的责任人和执行流程,这样履责者和执行者才明白找的是谁,要办的手续有哪些。不管换了谁来督促这项校规的实施,学校都能换了演员舞台不变,不至于因人而异。

4.智信、自信、可变

《中庸》有这么一句:“诚之者也,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大数据时代,对所呈现的校规要真正做到择善而固执,那就要有智信的能力,也要有自信的魅力。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中,不是每一个看起来很美好的校规范例都是适合的,要有智慧地去相信它,从而选择它;同时,也要有智慧地取信于执行规定者,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它,形成上下一致的校规自信。校规的拟定还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育的环境在变、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在变、教职员工自身也在变,原有的校规均衡也会因发生问题或预见到即将发生的问题而不断地被打破,所以校规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过程,最终成为师生行动的自觉。

5.激发、激励、正向

要让我们的教职员工尽职履责,就要通过校规来充分激励学校成员的外在动机,在一定意义上激发大家的内在动机。校规之间是正向的而不是相互抵触。大数据充分把各种校规的好与劣展示、记录,对传统会有足够的尊重和体认,多汇聚正能量,让校规给予足够的安全感,使教师可以设计自己的行为方向和方式,并预期自己的行为结果,在正向的激发和激励下强化学校全体成员的行为。所以,一套好的校规应该是代表正义公平,不把漏洞留给机会主义行为,体现的是共同规则下的多赢,应能提供持续稳定的正向力量。

三、大数据渗透校规拟定的畅想

未来在大数据领域最具有价值的一是拥有大数据思维的人,二是还未被大数据触及过的业务领域。目前,比较典型的手握大数据又有大数据思维的公司是Google、Amazon、Mastercard等。校规拟定工作引入这些公司参与进来,将是教育的一大盛事。

拟定走班选课新校规,类似打车APP,以学生为中心,可以看到,在他所计划要学习的内容有多少老师正在授课,他可以即时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以老师为中心,可以看到,他的附近有多少学生正按计划进度需要学习某部分内容,其中又有多少人愿意要选择听他的课。学生、老师不再是学期初学校安排哪位老师就一直是这位老师授课,而是可以在一个APP工具上互相找到所想要的对象。不难想象,未来类似打车APP的校园课堂APP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学生的学习和辅导呈现的一对一模式将是革命性的订单新形式。教育资源的均衡借助大数据的东风将更进一步得到实现,随之而来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相关校规也将进一步变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在云计算更强技术的支撑下,云服务更加贴心、实用,许多专家和一线管理者共同参与在线拟定量身定制订单式的校规。按照理念和需要提供更加带有智慧的服务,例如,应用微软正在研发的可感知用户当前心情智能手机技术,在线测试支持度,不断自动提出完善校规的建议方案,在校园文化中逐步形成学校校规的大数据生态圈。

篇5:怎样拟定作文题目呢

(1)掌握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

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有:①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如《我学会了下棋》、《拨河》。②用表明中心思想的语句做题目,如《保护环境有我一份》、《节水,要从我做起》。③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名字做题目,如《妈妈,您辛苦了》、《我的同桌——王小红》。④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时间做题目,如《课间十分钟》、《一个初冬的晚上》。⑤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地点做题目,如《上学的路上》、《奶奶家的小院》。⑥用文章内容涉及到的主要物体的名称做题目,如《一张贺卡》、《小木船》。

拟题的方式决不只是这几种。当然,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拟题方式,作文时才能拟出令人满意的题目。

(2)牢记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

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是:①要确切、醒目。即题目大小适度,宽窄适中,形象鲜明,容易看清,能恰如其分地揭示文章主要内容,能让读者看了题目立刻明白文章的写作目的。如《一件小事》这个题目,就不如拟成《一件藏在我心底的小事》或《小事并不小》。②要简洁、具体。即题目文字简要精练,具有概括性,又明确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如《老杏树》这个题目,就不如《山中的老杏树》。③要新颖、引人。即题目不与他人重复,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如《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个题目,就不如《生活中的乘除法》;《公而忘私的王老师》这个题目,就不如《王老师心中的天平》。

(3)灵活确定拟题的时机。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依据所选定的材料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先拟定出题目,然后再作文。有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依照列好的提纲,先作文,然后再综合考虑,拟出题目。当然,还可以在作文前拟定几个题目,作文后再反复阅读全篇,认真琢磨、推敲,从中选出一个“新颖、简洁、确切”的文题。

【思考练习】

1.如何拟定作文题目?为什么说“题好一半文”?

2.记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要求自己拟定题目。

照应,即前后关照,呼应配合:就是前面说的话,后面有个着落;后面讲的事,前面有所暗示。就是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要有所预示。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严谨了,情节就周详、缜密了。

都有哪些主要的照应形式呢?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呢?

(1)考虑好文题照应。

文题照应,就是使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就紧扣中心内容,照应题目。如:

题目:这节历史课使我受到了教育

开头:小学6年,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其中使我受到教育最深的是一节历史课。题目:游泳能手——小菊

开头:我家屋后有一条河,河面上建着一座水泥拱桥。我们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在这条河中游泳。说起游泳能手,可要算我的好邻居——小菊了。

这种照应形式,文章一下笔,就“书归正传”、开宗明义,照应题目,便于把文章写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有助于一下子吸引住读者,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现象。行文当中,时刻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集中;如果不注意照应题目,就容易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2)考虑好尾题照应。

尾题照应,就是使文章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通常又称“结尾扣题”,即结尾点明文章题目的含义。如:

题目:理发员叔叔真好

结尾:理发员叔叔真好,他有一颗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心!

题目:我是这样的人

结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长得像男孩子,性格也像男孩子。

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照应题目,具有强调中心或画龙点睛的效果,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掌握中心,受到感染;具有收拢全文的作用,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严密紧凑,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考虑好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如文章开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说明道理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一下,与开头相应和,使文章浑然一体。

首尾照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二。如,《我是这样的人》:

开头:我的性格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温文尔雅,生得浓眉大眼,声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

结尾: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对啦,还要声明: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了,而叫我“小健将”了。我已是训练有素的、名副其实的体育尖子了。

②重复照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如,《我爱家乡的景色》:

开头: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哪里的景色可迷人啦!结尾: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

③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如,《家乡变了样》:

开头: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尾: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

④问答照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如,《向大家介绍我》:

开头: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年级,说话就要小学毕业啦。你们想认识一下我吗?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

结尾: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照应形式外,构思布局时,还可以考虑一下总分照应(总述与分述相互照应),伏笔照应”(前有伏笔、暗示,后有交代、照应),反复照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主题,有意将重点内容进行两次或多次的重复)。

【思考练习】

(1)“照应”指的是什么?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考虑好每一方面的照应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了哪些形式的照应,哪些地方还缺少照应,然后动笔改一改。

在写作训练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础的文体,练习写作应该从学习记事记叙文做起。记事记叙文写些什么呢?顾名思义,是写事的。我们怎样去写事呢?这要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去写。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要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1:什么是伯儒行为?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伯儒行为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2:什么是伯儒行为句?

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的。伯儒行为句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3:伯儒行为句:

A:动作句:1):他扭过头。2):他站在地上。

B:看见句:1):他看见小龙站在地上。2):她看见窗台上放着一摞本子。

C:说话句:1):他说:“哎,你别走哇。”2):小明唱道:“美丽的草原……”D:听见句:1)我听见老师大吼:“都坐好!”2):他听见“汪汪汪”的狗叫声。E:感觉句:1):我觉得饿。2):小明觉得他人品很好。

F:想句: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2)我想:这支花太漂亮了,我要买下它。4:连话:

小明在散步,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看见句),觉得很漂亮(感觉句),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想句)他走到花前(动作句),折断花(动作句),然后拿着花(动作句),走了。

讨论:以上是小明做的„摘花‟这件事。在这件事中,有动作行为(3个),有看见行为(1个),有感觉行为(1个),有想行为(1个)。做这件事,一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所以,我们写这件事,就用了六个伯儒行为句。

注意,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不算。

所以,我们要把事展开、写具体,只要把做事的一个一个行为,按照正确的顺序写出来,就可以了。

各位朋友,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是否理解了呢?现在考考你。

请你用连话具体地写出„关窗‟这件事。

附注:„关窗‟简述:小明在看电视,发现要下雨了,就关上窗子。

提示:多做几遍„关窗‟这件事,仔细体会都做了什么行为,要注意这些行为的顺序。在记事记叙文中,把六要素写全,就做到完整了。

摘花

星期天下午,小明在公园玩。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的树丛中有一朵红花,觉得很漂亮,想:这么美丽的花儿,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里。他走到花前,折断花,然后拿着花,走了。讨论:在这里,时间是„星期天下午‟,人物是„小明‟,地点是„公园‟,原因是„花很漂亮‟经过写了四个行为,结果是„拿着花走了‟。六要素写全了,所以,事写得完整。所以,此文是„具体‟而又„完整‟的。当然,这个文章有些呆板和罗嗦。在后面我们会解决它。把做事时的所有行为都一一写出来的文章,叫原生态文。

大家看了本文和以后的文章,会发现这些记事记叙文的形式有共同之处。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记事记叙文的基本形式来写作的,对于初学者来讲,从基本形式学起是必要的,等到练熟了,再去学习文章的变化形式,最后达到文无定法之境界。对于变化式,我们在本文中不谈,但我随后会开个讲座,要详细地说明之。

篇6:论文题目拟定的要点及方法

1 论文拟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拟题的原则是: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尽量少用词,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论文题目要求确切、醒目、简洁、好读好记、概念明确、层次分明、抓住题目的四大要素(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题目在用词上必须能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能够准确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等,使审稿者、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所谓文题相符,就是要含义明确和言简意赅,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够立刻引起人们阅读或摘录、参考的兴趣。

1.1 题目难易要适中。

题目的面不宜过大过宽,要量力而行。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要选择力所能及的题目,题目选择大小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够深入其本质,抓住其中要害,突破一点,有独特的见解,找到问题的难点和症结所在;如果能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某一个分支中的某一个问题中解决了一个或两个小问题,或者有了新的发现、发明、创建,那论文就很有份量了。相反,如果好高骛远、贪大、贪深,想面面俱到,勉强去做自己本来无力胜任的题目,到头来什么也搞得不深不透,没有新的创建和发现,写的再全面也只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例如,论文题目是《发酵过程中的管理》,这个题目面就太广了。因为发酵过程管理的内容很多,包括能量和物质的平衡、发酵的操作方式、培养条件对发酵的影响等。其中,每一项包括很多,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无法包括这么多的内容。再如《铁碳微电解法处理TNT废水》,题目就体现了新的研究内容。铁碳微电解法处理的工业废水有:浆纱废水、染料废水、硝化废水、DDNP废水等,该论文就明确体现了自己研究“铁碳微电解法处理的工业废水”中的一个分支,而且解决了一个废水类型的处理方法。

作为编辑,在校对类似题目大小不适度的问题时,就要求对论文研究的方向和范围要拥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看出题目适中与否。

1.2 题目应反映论文内容。

题目应该准确无误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题目应使读者理解到该文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主要结论。题目是对论文中重要内容的高度概括,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

一般来说,要想准确无误地体现论文的主要观点,题目离不开四大支撑骨架,即题目的四大要素: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题目只有准确地反映出这四者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凸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常见的论文题目是交代论文内容的范围来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写作时,论文的题目可以根据论文的需要灵活掌握。

例如,题目《无啮合力齿轮泵结构优化设计》,题目中体现研究对象、目的。但是,在阅读全文后,发现论文使用的方法是ProE,所以论文题目若改成《基于ProE的无啮合力齿轮泵结构优化设计》,就更能体现论文的内容。再如,题目《变频器故障的诊断》,论文所研究的对象是“采煤机变频器”,所以,题目改为《采煤机变频器故障的诊断》就更贴切了。

对于此类的题目,编辑在校对的时候可以通过通读全文后了解论文的内容就可以发现问题了。

1.3 题目用词要新颖要有创见。

好的题目、有特点的题目最能抓住人,并让读者过目不忘、眼前一亮。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才是有特点的好题目呢?还是那个字“新”.“新”就是抛弃老路子、旧套子的出新求异的题目。

题目的用词上要能突出自己的新见解、新突破,突出所论述的内容是他人尚未研究过的,或虽有研究但有的结论不妥或者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另外,还应突出自己有创新的独特研究内容,找到自己论文的特色用语,好像给自己的论文打上标签。在主要用词以外,也可以增加“研究”“应用”“设计”等词汇。但是这些词汇没有什么具体意义,不宜滥用,否则有千篇 一律的感觉,更凸现不了“新颖”了。也不要千篇同等套用“_病_ _例临床阐发”,或千篇同等地冠以“探究”、“视察”、“领会”之类的陈词俗套命题。

例如,题目《骨炭除饮用水氟的机理》,论文中提到目前常用的除氟机理有生成难溶氟化物沉淀、离子交换或配位体交换、物理和化学吸附和络合沉淀等。该论文的研究“新颖”点是骨炭兼有离子交换作用和吸附作用,所以,把题目改成《骨炭的吸附-离子交换作用除应用水氟的机理》,就可以凸现论文的独创性。

1.4 题目用词要恰当。

题目用词要适当,要恰如其分地表达议题的新颖程度和研究内容的深度,避免用不得体的华丽词藻,或过高过低的程度用语;用词简洁明朗,避免用繁琐冗长的形容词和不必要的虚词,力图用最简洁、最鲜明的语言,贴切地传递论文的精髓,尽可能地删除那些可用可不用的词语;选用本学科领域中最易概括、词义单一、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引用、规范的术语;少用模糊语言,多用精准语言,不用非公用的缩写语、符号等,多用常用的或干脆使用全称,坚决不能使用有语病的题目。切忌用复杂的主、动、宾完整的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宜用词组做题目。

例如“_ _ _学”、“_ _ _论”、“_ _ _系统”、“_ _ _规律”、“_ _ _机理”等。诸如此类词语都应以系统理论作基础,用于有关着作书名可以,但作为几千字论文的题目不好,要慎用,最好不用。少用动宾词组形式,这是习惯。比如,《测定植物油酸价》,改为《植物油酸价的测定》为宜;再如《研究一种制取酒精的新方法》为动宾结构,可改为“的字短语”的名词性词组《一种制取酒精的新方法》。

2 常用拟题方法。

题目应该客观而准确地反映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应以最少数量的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把握题目的“准、小、新”.准,指的是题目要准确,并用精练的文字将论文内容确切地揭示出来;小,指的是题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较好的指向性,论文的思路随之明朗,容易写得集中、紧凑;题目过宽,往往由于投入研究的精力少及专业知识不深,而难以驾驭;新,指的是力求在题目中透露出新鲜的立意,选题新鲜才有阅读价值。没有独特的见解,没有新的发现,即使表达再好,论证再有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题目中使用导向性文字会降低论文的客观性,题目中的不确定性会降低论文的科学性。题目的用词应准确、简洁、清楚。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有的是在写作时就确定好了论文的题目,有的是在写作阶段逐渐构思,有的是在全篇论文撰写完毕,才确定题目。通过对已经发表的论文题目的分类、整理,总结出学术论文题目的常用拟题方法。

2.1 关键词法。

关键词用于表达文献主题内容,不仅用于科技论文,还用于科技报告和学术论文。论文是科学研究中创造性思想的载体,首要任务在于传递科研信息,同时也具有文化储存和文化积累的意义。无论是从传递信息角度,还是储存信息角度考虑,主题词或关键词的标引都将给文献的储存和检索带来极大的方便。文献检索系统多以题名中的关键词(叙词)作为线索,关键词必须准确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漏检。不恰当的题名很可能会导致论文“丢失”,从而不能被潜在的读者获取。关键词最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内容,如能恰当组合,往往就是论文的题目。或者是题目确定后,用主题词检查对照,检验是否符合要求。如果题目未把作索引时可能用到的字(词)包含进去,甚至一个都没有,那么,这个命题是失败的;相反则是成功的。例如,题目《矿业城市生态补偿模式与机制研究》,就是由论文关键词“矿业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组成的。关键词为题目写作提供了素材和依据。拟题总的原则是,从论文里提炼关键词。

2.2 名词性词组法。

名词性词组的功能相当于名词,论文题目常用“的字短语”的名词性词组,也有编辑称之为界定法,从题目中可以了解论文内容的范围和研究对象,可以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中心。例如,《震荡模式中X射线衍射数据的分析方法》、《小鼠肥胖基因及其人的同源基因的定位克隆》,这样的题目明确了论文内容的范围和研究对象,因而题目的内容具体、生动,用词确切、规范,读者一看题目就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

2.3 立论式命题法。

这种类型题目揭示了论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提出了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反映了作者的研究成果,从标题可知作者的基本观点和见解。如《应用生物膜组织进行虚拟仿真手术效果显着》。换言之,论文的基本论点或研究成果可用一句简短的词组概括时,就可用这个词组做论文的题目,这就是“立论式”的题目。“立论式”题目又根据题目中所含“四大要素”的不同,分成四种方法。

①方法命题。指利用研究的方法进行命题。这种题目表达准确、直观明了,如《电大尺寸物体电磁散射问题的MoM-PO混合方法研究》、《基于ActiveX地质剖面图成图软件开发》等,都属于方法命题的范畴。②结论命题。指依据实践、实验或研究的结论进行命题,要求在命题时应表述严谨、结论可靠。如《项目审计是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的有效方法》、《铬离子捕集剂Cr-BD的应用研究》、《生活污水配入高炉煤气洗涤水的可行性研究》。③对象命题。是根据研究或论述的对象进行命题,如《临床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展望90年代的动脉硬化发病机制研究》、《聚硅酸铝铁-煤灰渣处理造纸废液的研究》、《CaO对神华煤灰熔融性的影响》等。这种拟题法突出了研究的内容。④观察研究命题。是以观察研究事件的方式方法进行命题,如《对煤灰中三氧化硫测定的探讨与尝试》、《资产减值准则执行难点及其对策》、《高炉燃料中Al2O3的含量分析及其控制》。这种题目往往在题目中就能体现论文的方法或方式的创新点。

2.4 陈述性题名法。

陈述性题名也有编辑认为这是“信息性题名”.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如《如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试论出版业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2.5 相关法。

这种方法往往体现了论述事物之间或事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可以是辩证的或递进的,也可以是选择的或并列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局部与整体、原因与结果,也可以是其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两部分。这种方法拟定的题目中间用并列连词“与”、“和”等连接起来,也有的不用连词而用空格或“·”等形式。例如,《密度泛函方法与Hartree-Fock》。这种题目可以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吸引读者阅读全文。

2.6 阐述法。

一种是使用专指性较强的专业术语,用于较大课题研究的论文写作。这种方法拟定的论文题目准确,精炼地表达论文作者特定的研究课题或研究对象,让本专业的同行对论文的主题一目了然。这种方法常用于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研究报告型论文和综述性论文,例如,《烯丙基的缩水甘油醚的合成研究》。

还有一种直截了当地表达论文的本质特征,不含糊,不笼统,准确概括,语简词精。这种方法拟定的论文题目通常是一个简单句。这种方法指明了论文的中心论点,或者是提出了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反映了作者的研究成果,从论文的题目便知道作者的基本观点和见解。例如,《新型微机存储体系》、《VHF UHF放大器的设计》。

2.7 参考同类论文并仔细推敲。

每位作者写论文前都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每篇文献都有不完全相同的题目,作者可选择与自己研究内容相近的论文,借鉴其题目特点,确定不与之雷同的新题目。利用同类论文的题名类型进行分析,分析每个题目表达了哪几个要点,好在什么地方?帮助自己写好题名。利用论文的关键词搜索与该论文相关的论文,分析别人论文题目的优缺点,确定自己论文题目的阐述重点,并应该考虑加入体现自己研究的创新点的词语。为了突出论文的核心内容,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重要的词放在题名的开头,以便引起审稿者、读者的注意。论文写完初稿后,还要对题目反复推敲,看是否符合确定题目的原则,是否准确反映论文的内容,是否达到简练醒目、引人入胜的效果。或者请同事阅读,征求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与编辑商榷,力争做到一篇好论文有个好的题目。

上一篇:李约瑟难题问题境遇的分析下一篇:特岗教师辞职申请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