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论文

2024-04-23

旧工业建筑论文(精选8篇)

篇1:旧工业建筑论文

[摘要]面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严峻考验,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是大势所趋,将绿色技术应用到改造过程中,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的必由之路。结合工程实践,探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等绿色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应用,这是一次探索与尝试,以期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同时为今后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建筑改造;绿色技术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建筑能耗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已超过30%,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0%,我国建筑业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耗能行业。对于闲置的旧工业建筑,拆除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改造再利用是大势所趋,将绿色技术应用到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发展绿色建筑是其必由之路。一谈到“绿色建筑”,就好像与“高技术”“高造价”紧密相连,让人感觉高不可攀。这是一个误区。绿色建筑不可一味倡导高技术,以唐山水泥工业博物馆项目为例,从传统建筑设计出发,通过朴素而有效的手段,应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等绿色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创造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一、唐山水泥工业博物馆项目概况

这是一个旧水泥厂更新改造项目,位于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唐山启新水泥厂(图1)旧址,占地面积约6.3万m2,建筑面积5.1万m2,也是中国首个以水泥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任了前期研究、总体构思、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及初步建筑设计等几个阶段的工作。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方案的深入设计以及施工图的绘制。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借鉴上海8号桥模式,对1943年前建设的4~8号窑系统、木结构站台、老电厂等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改造,最终形成以博物馆展示、文化创意、工业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图2),它的成功给唐山这类古老的工业城市复兴带来很大的启示。

二、绿色技术的应用

据英美的统计数据表明,总体上再利用的建筑比新建同样规模、标准的建筑可节省20%~50%的能源消耗。作为工业遗产,原有厂房建筑群的建筑材料寿命周期长、结构构件坚固、建筑空间高大宽敞,应用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等绿色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远比拆除新建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大。1.节地项目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市中心附近,占据城市的关键位置。规划设计中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土地利用效率,不仅节约土地,也是对城市空间资源的一种保护。例如,博物馆展陈中心建在4~7号窑窑头位置,保留了原有承重结构,由大空间厂房改建为5层的展陈中心,建筑面积m2,提高了建筑容积率。2.节水成熟的节水规划是节水的第一步,项目在规划阶段就制定了相应的水系统方案,以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通过再生水的利用,雨水的汇流、收集利用和入渗,达到最大限度地节水:项目设有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设施,将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待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产生再生水,通过再生水的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将屋面、道路、绿地雨水汇流,设置收集回用系统,用于景观绿地浇灌;对地面停车场等硬质铺地采用透水面砖,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防止雨水流失。3.节材如果将旧水泥厂房拆掉,并且新建建筑,在丢失工业老城历史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即是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有效减少拆除重建所造成的`大量建筑垃圾,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建造成本,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共赢。例如,将原有厂房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保留,甚至直接外露,极具水泥工业特色(图3);将改造后的建筑赋予文化创意展示、餐饮等功能,不仅避免了拆除重建,同时提升了项目的实用功能。项目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就地取材,旧料回收,循环建造。通过回收旧材料与新材料一起混合建造,例如,部分场馆的外表皮运用回收的废弃材料,同时与新建部分有机结合(图4)。将废弃管道或者拆卸下来设备等作为展品重新利用,保存了历史,唤醒了人们对记忆的珍视。4.节能节能是绿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建筑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墙体、门窗是室内热量向外散失的主要途经。水泥厂房改造项目主要通过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和设置中庭空间等朴素有效的手段实现建筑节能。(1)墙体节能改造旧水泥厂房外墙为实心粘土砖墙体,没有保温作法,只靠墙体厚度不能满足建筑的保温隔热要求,所以外墙节能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将EPS板置于建筑墙体外侧,墙体的热惰性提高,传热系数降低,保温隔热效果明显。(2)门窗节能改造旧水泥厂房为普通玻璃门窗,保温隔热性能很差。改造后,采用断桥隔热型节能保温门窗,加设密闭条提升门窗的密闭性。同时采用低辐射中空玻璃,由低辐射与普通玻璃复合而成,对太阳光的高透过率和对长波辐射的高反射率,使其具有极好的保暖性能。(3)建筑空间改造——中庭设计由于旧水泥厂房的建筑进深较大,室内采光和通风性差,通过增设中庭,扩大室内自然采光范围,提高自然通风效果。同时,中庭空间可以减缓室内外的热能交换速度,降低建筑物的热损失。顶部突出屋面有利于强化中庭的烟囱效应,并且便于天窗侧面开窗,并有利于自然光控制的构造系统设计(图5)。由于顶部外窗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使中庭内部空气时刻受到外界的空气扰动影响,从而增强了建筑内部自然通风效果。中庭俨然成为了建筑内外空间的自然气候交换场所,与中庭相连的房间不仅可以减少热量流失,同时减少了制冷需耗。再结合少量人工照明、热压和机械送风,有效改善了室内光环境和风环境。中庭的设计,使厂房改造不仅仅是建筑空间形式上的精彩演绎,作为一项重要的绿色节能技术,对于建筑的整体节能、气候控制和环境净化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面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严峻考验,建筑领域也要深刻变革,逐步走向绿色建筑的道路。我国正处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呼吁建筑师担负社会责任,树立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绿色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唐山水泥工业博物馆项目作为实践探索,合理应用绿色技术,通过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土地利用效率来节约土地;通过再生水的利用,雨水的汇流、收集利用和入渗,达到最大限度地节水;通过回收利用废物节约建筑材料;通过墙体、门窗节能改造和中庭设计实现建筑节能。绿色技术应用于旧工业建筑改造是新的趋势和发展方向,还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篇2:旧工业建筑论文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应实事求是地遵循城市化的规律,根据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做出长远预见,任何城市的决策和争论,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纵观城市发展历程,旧工业区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的辉煌,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重构,使之既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又续写城市的历史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旧工业区的改造,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等许多问题,是深圳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1.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发展

深圳是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土地资源的紧约束条件迫使其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城市更新的难题。我国目前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还处于不平衡发展中,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较小,目前对城市更新的研究,更偏重旧居住区的整治、中心区的再开发、历史文化区保护的策略等,对于旧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一般都以实例介绍为主,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影响,这股热潮逐步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城市职能与产业结构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科学解决,有必要对不断影响其发展方向和方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上海是我国率先对彰显城市历史的旧工业区进行调查和保护性再利用的城市,近年来对多处老厂房、旧仓库加以改造,如“田子坊”视觉创意设计基地、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都是旧工业建筑改建再利用的成功例子。最近几年,受国外有关更新方式的影响,我国一些城市,如沈阳、广州等,也对此做了很多探索,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体现了后工业景观思想的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注重生态平衡的唐山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园林建设等。

1.1技术进步的影响

l8世纪以来,蒸汽机、电力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伴随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规模化的工业区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而20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变革,则使世界范围内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重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的物流方式以及土地区位级差的影响,使原本在城市中占地大、能耗高、污染重、利润低的传统工业区陆续关闭或外迁,形成了高层次管理部门在城市中集聚,而制造、生产等低层次部门在周边地区扩散的逆工业化现象,这成为了对城市旧工业区进行改造与更新的原动力。

1.2生态意识影响

由于工业时代强调人对自然的挑战和控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兴的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试图解决生态与环境危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成为影响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并为科学的改造与更新指明了方向。

1.3历史保护的影响

审视国际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自开始有明显加速的趋势。人类社会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

2.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模式研究

2.1功能转换

在新时期的工业环境下,产业结构升级、用地功能转换是旧工业区改造的主旨,更新模式成为激发旧工业区活力的重要方式。旧工业区强大的传统工业基础是工业模式转换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吸引信息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改善旧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鼓励企业与开发商进行良性的协商、配合与互动;提高大众对于工业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热情,对旧工业区进行科学有序的改造与更新,从而启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通过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再利用原有旧工业空间,赋予旧工业区新的游憩、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

2.2生态恢复

城市中的旧工业区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多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以环境再生、生态恢复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项目。 2.3历史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进行保护性改造与更新成为兼顾城市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积极模式。这种模式通常采用对有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区进行旅游开发等方式,重新诠释工业文明的魅力,体现工业革命对历史以及现代生活的深刻影响。例如著名的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铁桥峡谷,它曾以煤炭工业为支柱产业,集采矿区、铸造厂、工厂、车间、仓库为一体,并有巷道、轨道、运河、铁路等古老运输网络密布其中,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为了改变其不断衰落的命运,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旅游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区域经济转型之路。

3.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应采取措施

3.1加强功能置换

信息革命给旧工业区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发挥政府、企业、开发商、民众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效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配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并通过它们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用地功能的置换;同时兼顾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

3.2秉承生态理念

引入生态理念,指导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通过生态技术对已废弃污染的旧工业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系统的景观规划和园林设计对昔日荒凉的旧工业区进行绿化,对被污染的滨水地带进行治理,建立有效的有害气体及灰尘回收装置,控制大气污染.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彻底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尽可能避免大量拆除荒废的工业设施,保护环境,减少能耗,节约资金,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无限可能,使生态恢复成为改变旧工业区面貌的主要手段,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3.3保护工业遗产

改造应做到保护与创意相结合,沿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旧工业区改造并不是把一切都推倒重来,应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保留有价值和有文化特征的东西,处理好更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具体可采用调整用地、整治环境、置换功能和保护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重塑空间环境形态等措施,使之在形成全新的、符合当代使用功能和景观生态要求的一流环境的前提下,又有清晰可见的地段历史发展踪迹和见证物。同时城市化建设也应对城市景观设计和形象设计加以重视,注重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品味。

3.4科学理论指导

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适当的规模、合适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确定旧工业区用地功能调整的发展策略及方向,按具体情况找出不同城市和城市的不同工业地段更新的重点,挖掘存量空间资源潜力,采用不同的更新方法,针对实际问题采用具体的措施。

4.结束语

篇3: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初探

1 改造的意义

虽然随着20世纪60年代《威尼斯宪章》的发表,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建筑遗产保护运动,但近代工业建筑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工业建筑镌刻着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承载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旧建筑的再利用可以避免因拆毁重建而导致的大量资源浪费。据统计,全世界的固体垃圾约35%来自建设工程,其中包括建设施工过程以及为生产建筑材料所进行的生产工艺过程。同时,还可以避免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尘埃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现实的环保价值。因此无论是在城市的历史、社会,还是经济层面上,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都具有持久而深远的意义。

2 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研究

2.1 重视室外环境的改造

由于长期的衰败与没落,城市环境改造又无法较多地涉及相对独立的工业区,旧工业建筑周边环境大多以“脏、乱、差”为主要特征,这样既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面貌,也不利于旧工业建筑的重新开发与利用。因此,要想使旧工业建筑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重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除了要对其自身进行更新改造外,还要对其室外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改造。因此,在改造中常常通过拆除一些品质较差的景象,并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来设置一些绿地和广场,为旧工业建筑的更新利用塑造一个生动、积极的场所环境,使建筑与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见图1)。

2.2 功能置换

良好的使用是一半的维护。对于旧工业建筑的保护不仅要维持它的原真性,还要强调使用,注意发挥它在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很少看到历经千百年后一直作为一种用途的建筑,我们常常会看到将旧厂房改造成为艺术中心、博物馆、购物中心的例子,因此将旧工业建筑以功能置换的方式引入商业、文化创意产业或金融等适合现代城市需求并对原建筑破坏小的新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激活旧工业建筑的经济和文化活力。

2.3 空间的重构

许多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大都为矩形,高大宽敞但却略显单调呆板,显得规整有余而生气不足,也不利于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因此在改造中在保证不破坏工业建筑原有空间特质的前提下,常常围绕一个中央空间设置夹层、隔断,并运用旋转楼梯以及连廊等元素来打破旧工业建筑空间的单调乏味,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变化;另外为避免增加旧建筑的负荷,同时也为了客观的展示其生命的痕迹,新建部分与旧有部分应和谐并清晰地表明其时代特征。因此加建部分一般不采用复原技术或仿制建造,而是完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建筑构成手段,使新与旧之间拉开时间层次以及产生令人回味的对比(见图2,图3)。

2.4 材料的对比——钢、木、玻璃等材料的应用

考虑到旧建筑改造的可逆性,水泥、混凝土等强粘结性材料由于其不可逆性,再加上造成封闭的建筑形象与砖石建筑厚重感相互重叠,不利于突出旧肌体的美学特征等原因,不宜在旧建筑改造中大量使用。钢和玻璃则可以与砖石等材料明显区分,它们的运用则可减弱砖石建筑本身的厚重和体量感,同时玻璃与旧肌体相连接时一般使用螺栓等方式,对旧肌体的破坏小、易于拆卸。此外,玻璃所造成的轻盈、通透的建筑形式能与旧建筑的历史氛围形成良好的对比,使时间的痕迹在玻璃廊和钢构架中体现出来,很好的表现了新旧的更替和融合(见图4)。

而木材因其独特的质地而具有多面性,与钢铁和玻璃产生软硬的对比,与砖石墙面形成虚实对比,因此在改造中常常利用木材来创造一种宁静、深远的想象空间。

2.5 构件的雕塑化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其历史文化性。因此能否保存它们的历史风貌,能否延续它们的历史特征便成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其生命痕迹应该得以充分展示。废弃的管道、机械设备和一些特殊生产构件虽然已不再发挥作用,但它们见证了场地上曾经的辉煌,这些实物的继续存在就是对那个时代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为了表现出工业建筑的背景和性格,同时也为了维护其特有的历史氛围,设计师常常将这些构件进行雕塑化处理,使其成为场地的标志性景观以及工业区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

2.6 色彩的运用

工业建筑以生产为核心,以追求生产的功能性、经济性为首要目的。因此工业建筑无论是外围护表皮还是内部空间设置,都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一切要以机器或产品的高效、安全、稳定的生产为核心。这样,对于工业建筑中的生产者———人的关注就退到了次要位置,在情感层面的关怀就更加微不足道了,因此工业建筑常常给人冷冰冰的感觉。所以,改造中常常在富有历史沧桑感的大面积砖墙上点缀一些色彩悦目的抽象图案,在增加建筑时代感的同时,产生一种新奇、幽默的视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对表皮进行软化处理,来达到弱化工业建筑形象上的硬质性的目的。

2.7 节能技术的应用

旧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一般较差,往往不能满足现行节能规范要求,因此常常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或者对建筑的外墙门窗、屋顶等进行改造,提高保温指标,以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及减少能源的浪费。

3 结语

告别了大工业时代,步入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我国城市工业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大量废弃、闲置的旧工业建筑,成为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通过创造性的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并运用现代工艺手法予以新的诠释,可以在提高建筑物有效生命周期的同时,有利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及保持城市的固有文脉和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使旧工业建筑及其所在的区域再现生机。

摘要:指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成为当今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在社会、历史、经济层面上阐述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意义,并从材料、空间、色彩等方面提出了一条旧工业建筑改造之路。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意义,方法

参考文献

[1]颜昌文.旧产业建筑的改造策略及其原则[J].山西建筑,2007,33(16):13-14.

[2]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2,126-128.

[3]徐强.玻璃在旧建筑改造和更新中的应用[J].世界建筑,2006(5):40.

[4]李辰琦,张铃铃.论工业建筑设计中的情感补偿[J].建筑学报,2005(12):13-15.

篇4:旧工业建筑改造为艺术园区

关键词:德国;工业区;改造;更新

1 概况

德国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位于德国埃森市,埃森是鲁尔工业区的重要部分。工业区始建于1847年,关闭于1986年,是一座极富历史性的建筑群。德国关税同盟的成立使埃森这座小城瞬间变成当时最负盛名的煤炭工业区,促进了地经济带得发展。设计师在建筑形式上采用了包豪斯风格,并在建筑群体中寻求不同角度的透视效果,以在整体空间关系上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其中,最独特的标志要属Ⅻ号矿井井架,其巨大的四轮井架以其特殊的尺度与形式凌驾于建筑群之上,被誉为“鲁尔区的埃菲尔铁塔”。然而,随着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新技术与新能源的运用以及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使煤矿燃料渐渐被取代,也因其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失去了原有的原料优势。于是,数百家矿场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一夕之间失去了工作。

埃森煤矿倒闭后,北威政府买下了这片矿区力求保护和重新利用这片土地,并希望建成以生活、生态、展示与体验为主的旅游景观空间,从而全力发展工业文化,为旧工业区注入新鲜气息,也让城市生命得以延续。整个工业厂区通过改造与功能置换,将当年的冲压车间改造为鲁尔区富有特色的餐厅;昔日的厂房改造为可供表演与观赏的大型剧场;炼焦厂设备用房改造为小型餐厅;冷却塔改造为具有观赏性的景观雕塑;原车间厂房改造为现代艺术展厅;原锅炉房改造为红点设计博物馆,并在建筑中新增加了斜向封闭式通道。此外,馆内保留了完整的具有历史意味的生产设备和厂区内20世纪的建筑风格,都无疑是值得当代人们品味与追求的杰出艺术品,它们都是过去百年中煤矿产业兴衰与成败的见证者。1998年,鲁尔区规划了一条贯穿整个厂区的旅游线路,共连接了十五座工业城市、二十五个重要的工业景点,还有十四个能鸟瞰全景的观景制高点和十三处经典工人村,从此这条工业遗产之路诞生了。2001年,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

2 厂区改造利用的方式与模式

2.1 工业区改造的基本方式

工业建筑景观与园区自然环境的整合,就是将园区场地整体性的整合与生态绿色环境相结合,其次,在细分到园区的具体景观节点来进行提炼与塑造。

第一,园区的整体性整合是将工业建筑、生产设备与道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再将工业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设计对环境加以改造与功能置换从而打造全新的环境来感受工业文化的发展。

横向线路:入口广场与周边的建筑通过协调有序的整合,形成了厂区重要的人群集散地,园区的辅路与次路通过线性结构与功能有机的连接在一起。

纵向线路:厂区内竖向建筑成为连接各功能区的节点,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入口广场的地面铺装是由硬质地砖和绿地组成,除了采用混凝土,还有一些红砖与碎石,俯瞰整片广区,灰色、褐色与绿色相交错,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除了绿地的规划,设计师还对土壤与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性的改造,保留了原有的生态植被,新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生态平衡与自然环境的氛围。

第二,园区的具体景观节点的提炼与塑造。在设计中利用园区中的建筑、设施及厂房结构形成细部节点,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呈现出前工业时代的历史文化,使工业文化得以延续。如上述所提到的,对各种厂房、车间的改造与功能重置,对交通通道的整合与重建,对原有建筑物赋予其观赏性价值的体现。

2.2 工业区改造的基本模式

第一,展览馆模式。改造中,最常见的博物馆模式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利用建筑内部空间和机械设备,来展示过去的工业生产过程、产品、文化、生活与环境等。二是建筑或设施本身的外观作为向旅客展示并传递工业文化信息的展品。例如,在Ⅻ號矿井主入口的右边的锅炉房基础上改造为红点设计博物馆,建筑主体呈现为U字形,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主持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师保留了原建筑的红砖外墙,外部围墙加入了新元素,道路两侧也进行了绿化设计。并采用封闭式自动扶梯直接将参观者送达二层大厅,新引入的交通要素采用了金属与玻璃材质与原建筑材质形成对比。馆内的大空间通过对结构的改造在水平方向上分隔为四层,用做展览空间,各层通过加设楼梯和电梯进行连通。整栋建筑的改造呈现出新与旧、外与内的结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洁。

第二,工作与休闲模式。工业建筑一般有宏大的室内空间和较高的结构承载力,可以通过对结构的改造搭建夹层空间、构建办公空间。例如,Ⅻ号煤矿的车间厂房被改造成创意设计公司的办公用房,并配有餐饮空间、旅游信息咨询中心、零售店等配套设施,如Ⅻ号矿井的原涡轮压缩机房更新为CASINO餐厅,炼焦厂中的装备厂房更新利用为小餐厅。

第三,景观模式。该模式常用于具有独特形象的工业设施。例如,Ⅻ号矿井中的冷却塔外围表皮被剥离后保留了其原有的钢结构,既展现了新的构成形态,又隐含了设施本身的原本特性,成为富有生趣的雕塑艺术品。

3 结语

德国埃森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的改造,呈现了工业区的整体形象和历史延续,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历史文化与工业技术的记忆。Ⅻ号矿井及炼焦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2001年,继矿业城镇格斯拉尔和弗尔克林根炼铁厂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之后,该厂区成为德国第三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中。

通过对埃森关税同盟工业区的分析与研究,尤其从改造与再利用的手法上,让我们从生态、景观、文明等角度和层级赏析了建筑新风貌,也让我们对当时的工业文化与发展有了深刻的见解。此外,工业废弃地上遗留的各种工业设施作为近现代工业文化的实物见证,悄然无声地向后人陈说着瞬息而真实的历史,它们的工业文化价值不容小觑。我们应避免让那些工业遗产被城市的开发建设所淹没,应提升全社会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归入城市发展建设的整体框架之中。

参考文献:

[1]韩巍.独特的工业景观——析德国埃森矿业关税同盟工业遗迹的景观形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4):124-130.

[2]刘抚英,邹涛,栗德祥.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对策考察研究[J].世界建筑,2007(07):120-123.

[3]李佳洁.德国关税同盟矿区转型中的文化策略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13.

篇5:旧工业建筑论文

一、适用范围

按照《关于推进旧工业厂房用地改造的实施办法》申请进行旧工业厂房改造的用地。

二、手续办理的总体流程

申请进行旧工业厂房改造的,首先应属于“三旧”改造范围,符合“三旧”改造规划,由申请改造主体向所在区(经济功能区)“三旧”改造办申报改造项目,逐级报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涉及完善历史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报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

申请改造主体持经批准的改造项目方案,由市“三旧”改造办公室、市各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定予以办理建设手续。

三、关于用地改造方案审核 申请改造主体按照城市“三旧”改造规划要求,提出改造地块的改造方案。经区(经济功能区)“三旧”改造办审核并汇总各职能部门意见后,报送市“三旧”改造办,市“三旧”改造办视需要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审查意见。其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以下审核工作:

(一)审核内容

1、申请改造用地原批准情况

2、申请改造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权属登记情况(由房产登记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地价缴付情况

3、改造后供地方式(划拨转出让、转让等情形)、改造方式、地价缴付、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4、涉及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的审核

(二)审核程序与要求

1、审核的相关材料:

(1)已纳入珠海市、区“三旧”改造规划的材料

—2—

(2)用地改造方案

(3)申请改造用地原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用地批准材料(4)用地建设情况及土地权属材料

(5)用地改造后土地用途及各用途分布、供地要求、归宗要求等的详细说明

(6)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7)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明确应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2、市国土资源局接到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材料不齐全的,及时通知进行补交。

3、市国土资源局对用地改造方案提出审核意见,报送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关于用地批准手续办理

“三旧”改造项目经批准后,申请改造主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申请办理用地批准手续。

—3—

(一)提交的审核材料

以“改建方式”改造的,申请改造主体根据市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审核同意允许改建使用的意见,直接办理相关手续(无需再办理用地批准手续)。

改造不涉及土地权属变更的,提交原规划许可的相关材料、原用地批准材料、权属登记情况及其他应提交审核的相关材料。

改造涉及土地权属变更的,提交旧工业厂房改造合同书和拆迁实施计划;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原规划许可的相关材料、原用地批准材料、权属登记情况及其他应提交审核的相关材料。

申请改造主体在申请用地批准时应按相关程序由发改部门办理项目立项;由市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手续。以“收回方式”改造的(即按照“三旧”改造规划要求、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相关批准文件,予以完善公共配套的用地、进行商品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旧工业厂房用地),由市国土资源局向改造用地权属人发—4—

出相关收回函件。

涉及历史用地批准手续完善的,申请改造主体将原用地的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用地批准、建设现状、土地权属、地块四至范围及相关图件资料提交市国土资源局逐级办理土地权属确认和用地报批手续。

(二)供地手续、地价缴交及用地批准手续的办理

根据改造项目批复意见和项目立项、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意见,按下述详细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合同、供地手续变更和地价缴交手续,缴清土地出让价款后,予以办理建设用地批准手续。

五、关于供地手续变更

(一)划拨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

改造项目经市政府(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批准,可以采取协议方式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由土地使用权人持房地产权证书、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和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明确应提交的相关材料向

—5— 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签订土地使用权变更合同,并按照规定公布协议出让结果。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协议转让

改造项目经市政府(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批准,可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由转让双方持房地产权证书、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和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明确应提交的相关材料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公布协议转让结果。

(三)划拨土地使用权公开转让

改造项目经市政府(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批准,应采取公开方式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由土地使用权人持房地产权证书、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和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明确应提交的相关材料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办理核准转让手续。

涉及原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办理转让核准手续的,参照以上程序处理。

—6—

变更土地用途和容积率等规划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公开(协议)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当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变更合同。

六、关于地价缴交

地价款应在土地使用权变更合同签订之日起六十日内付清。延期付款的,按日加收违约金额1‰的违约金,土地使用权变更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篇6:旧建筑改造任务书

建筑与艺术学院

一、设计题目

对原有旧厂房进行改建和扩建,在保留历史记忆、延续场所精神的同时满足全新的功能要求,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内外原有型制,保留结构、构造特征和部分机器设备,展现工业文明痕迹与历程。

二、选题背景

1.选题意义:

建筑是城市的史书,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旧工业建筑则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生动展示,用建筑的语言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一座原本废弃的建筑,因为艺术和创意而焕发未曾有过的青春与生命力,这种例子在世界各地不胜枚举。美国纽约的“SOHO”区原本是一个废弃的旧仓库区,一些艺术家看中它租金低廉,纷纷入驻开办工作室,渐渐有画廊、时尚商店跟着进入,现在这里已成为美国现代艺术的代名词。如今,北京有“798”、宋庄,上海有泰康路,昆明有创库,利用这些老厂房形成的文化聚集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展示和信息技术交流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形象塑造也产生了不可比拟的作用。这些项目的改建成功,使得旧工业建筑历史文化承担起现代生活中新的社会职能,既可以使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取得有效的成果,也可以带动一定区域的文化生活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其特殊性已形成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从城市建筑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现象的现实意义。

2.loft的含义:

“Loft”这个词在英文中既有“阁楼、顶层”,又有“仓库、工厂”的意思,而现在人们将其引申为废旧厂房改造而再利用的一种模式。Loft模式改造使旧厂房获得再生,同时Loft扩展形成了一种Loft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下衍生出的一种生活模式。Loft模式改造成为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可持续发展有机递进的模式,对一个区域复兴,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3.基地背景:

1)基地现状概况:基地位于原国有某库厂区,厂区內有保存完好的大空间厂房设施三座,厂区內生态条件优越,现状植被繁茂,古木参天。是一理想的可利用“Loft”模式进行改造的场地。

11、101厂房内景、101厂房3、103厂房4、102厂房结构 3、102厂房入口 4 5

3)区位及交通关系:基地用地周边交通便利,区位较佳,用地东侧为某市电子技术学院,西侧隔规划城市干道(红线宽度50M)紧临市镇,学院与市镇可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

4)场地特征:基地内部场地地势总体较为平缓,局部略有起伏。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本设计针对原有厂房进行改建和扩建,要求掌握旧建筑改造的基本方法,明确针对建筑遗产的“改造性再利用”概念,即旧建筑为适应新时期新功能而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地保护该建筑的特色及该地区的传统文化作用,创造性地再现该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并使新旧建筑能有机的协调与共生。

2. 通过对具有较严密功能组织和流线要求的建筑类型进行设计,培养学生建立“整体设计、合理布局”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对功能性较强的建筑类型的功能、流线、造型、空间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成为本科三年纪建筑设计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一环。

3. 空间是建筑之本,建筑空间与人之间不仅仅是使用关系,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相互和谐。本设计要求在对原建筑结构进行保留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建筑大空间内部的合理重组与建构,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空间组合、塑造、构成及创新能力,创造具有合理空间品质、设备配置、视觉氛围等的空间环境。

4. 要更新观念、创新理念、开拓设计思路,深刻理解所设计建筑的精神内涵,掌握其基本原 1 理、设计要点与造型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技术、功能与形式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提高建筑创作能力。创造出功能合理、经济适用、造型美观、环境优美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筑设计方案。

四、建筑规模

1.总用地面积:6000M左右(在图示基地红线内任选1块,但至少要包含三座厂房之一)2.总建筑面积:约5000㎡(可据设计适当调配±10%)3.建筑层数:≯3层

4.其它经济技术指标据设计定

2五、设计内容:

1.建筑部分:

改建内容自拟,可为图文信息中心、城市展览馆、文化休闲展览中心、产业孵化园等。建筑功能、面积自拟。2.环境部分:

1)结合建筑及周边环境,合理设置相应的室外环境空间;并与高校的建筑和环境形成对话关系,体现整体性。

2)环境应有明确的主题,充分运用小品、植被、水体、铺装、构筑物、灯光照明、音响等设计要素,满足休闲与展示的要求。

3)设置室外各功能场地:入口广场,室外停车场(停车20辆)等。4)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六、成果要求

1.图纸部分: 1)总平面图 2)平面图 3)立面图 4)剖面图

5)透视(不小于A3图幅大小)

6)分析图(含方案构思、物理环境分析、旧厂房改造方式及技术可行性分析)7)设计说明及经济技术指标(工程字)2.模型

七、进度安排(9周)

第一周:讲课,收集资料;

第二周:基地踏勘、现场调研,交自拟任务书;

第三周:确定总体构思,交方案一草,小组讨论,讲评一草、修改方案; 第四周:深入方案设计,二草阶段; 第五周:交二草、中期评图; 第六周:讲评二草、修改方案; 第七周:完善方案设计,交正草; 第八周:修改正草,确定方案,绘制正图; 第九周:绘制正图,正图评图。

八、参考书目

01.《外部空间设计》(日本)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02.《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03.《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图集》.本书编委会,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院图书馆TU242·3·w004)

04.《文化建筑(公共建筑设计系列)》.张晶、周初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院图书馆TU242·zh606)

05.《高技术生态建筑》李华东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06.《邵逸夫先生赠款建筑工程项目论文选集》.本书编委会,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院图书馆,TU53·sh603)

07.《国外图书馆设计资料集》.张国良、毕波,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院图书馆86·38131·zh603)

08.《图书馆建筑设计资料集》.罗运湖,重庆:重庆建筑大学.1990 09.《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天津科技出版社

10.《现代建筑集成—文化建筑》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1.《新功能建筑设计资料大系—文化建筑》(韩)建筑世界杂志社编 12.《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4册 第7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公共建筑设计图集》 朱德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台湾《建筑师》等杂志相关内容,如:

1)《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 林兆璋 倪文岩 《建筑学报》 2000.1

2)《探讨一种再生的开发设计方式—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 陆邵明 《新建筑》 1999.1 3)《旧建筑,新生命—建筑再利用思与行》 鲍家声 龚蓉芬 《建筑师》

4)《新老建筑的协调与共生》 丁沃沃 《时代建筑》2000.3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87)及其它相关设计规范和规定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88

篇7:研究改造旧家具的设计论文

一、旧家具改造的价值和意义

1.DIY体验,手脑的有力结合

完美的创意和设计都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通过旧家具改造我们可以提升个人的创意能力,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养成观察生活细节,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家具DIY自己动手的方式是手与脑的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践中寻找灵感,开拓逆向思维,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探索新的美感存在,思维跨越大,有益于大脑的锻炼,同时还能提升个人的创意能力的和实现自我价值。

2.节约成本,资金的最优分配

从经济的角度权衡,新家具的市场售价至少在三位数以上不等,而二手家具可低至两位数,在购置成本上可以节省十至五分之一,这种差价的对比难道不吸引你吗?旧家具的利用可以减少人们生活的经济负担,例如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没有利用价值而被丢弃的旧物。

3.以物载情,精神的充分满足

在过去的几年里,旧家具改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自己生活起居中点缀着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旧家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需求。家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也是文化、情感的载体,有着时光的磨砺、主人的故事和年代的沧桑。

二、旧家具改造的方法

旧家具改造想要改造出即有价值又有品位的作品,就要融入自己独特的创意,最好还能赋予作品一些艺术的语言。旧家具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丢弃或遗忘了它,其实这些旧家具只是失去了它们的第一价值。

1.加减的`组合

旧家具改造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勇于创新,其中加减的组合改造方法在室内设计中比较常见,把几种物品或多个不同种物品进行组合做加法、减法,可以提高旧物改造的利用率,使它们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截然不同的全新物件。

2.造型的优化

在设计中,通过大量的设计创作和审美感知,让造型与色彩体现出设计感,来达到家具的个性化。而在旧家具的改造过程中,造型的优化也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有色彩和形态的处理两种常见的手法,也可以平面绘涂或者立体装饰,不同的方法营造不同的感觉。

3.功能的更新

在旧家具改造时也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的功能,如箱子用来存储物品,花瓶只能用来插花等等,所以旧物改造时也可以考虑改变物品原有的功能来进行改造,往往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巧妙的设计,将废弃的自行车零件,轮胎靠垫重新组合,充满现代气息的座椅就出来了,时尚又有创意。

4.风格的附着

在改造的过程中,根据家具的材质、外形、颜色的不同可以赋予旧家具不同的风格。例如模拟田园的感觉,可用木质淡雅色的材质;追求朋克的感觉则可以做用喷枪即兴涂鸦,运用重金属材质来体现其特点;模拟古老家具或漆器可以用古雅的色彩绘制工笔花鸟,以云雷纹作边饰,尽量为家具添加复古的元素。

三、结语

篇8: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探究

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工业区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而逐渐衰弱,而那些见证了兴衰,承载着人们浓浓记忆的工业建筑业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生产功能。过去,简单粗暴的拆除是对待这些建筑最为常见的做法,但是也因此带来了种种弊端,要改变传统工业区的面貌,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使这些区域重新焕发活力,而非取而代之。因此旧工业建筑如何再利用,如何使其焕发生命力,对于传统工业区的历史文化氛围应当如何延续,这对于每一个城市中的旧工业区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殊性

1.1 建筑形态的特殊性

工业建筑是为了生产而建造的,因此主要注重内部空间和生产需要的紧密结合,而在外形处理上则没有过多修饰,给人以简洁明了的感觉。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经常需要一些特殊的使用空间,因此工业建筑中存在着许多怪异独特的建筑形态,例如高大的烟囱、超大跨度的厂房建筑、大面积没有窗户的砖墙立面、亦或高窗、天窗等等。这些工业建筑的特点,如果能够巧妙地结合并运用到改造设计中,就能创造出具有工业独特建筑特点和艺术效果的新建筑。

1.2 改造方向的灵活性

旧工业建筑无论是从占地面积,还是从室内空间上来讲都具有非常充足的改造余地,这是旧工业建筑利于改造的一个巨大的优势。因此,较之普通建筑改造,旧工业建筑可改造成的建筑类型多种多样,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近年来在改造实践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有现代办公建筑、博物馆、展览馆等等。

1.3 旧工业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提及工业建筑和工业厂区,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杂乱无章和藏污纳垢的。旧工业建筑的环境差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生产需要,工业建筑的分布和建设通常非常紧凑,景观和绿化空间往往严重不足只能见缝插针式的存在。其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免不了要进行废烟、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原料和废料的堆放、运输,等等这些生产过程必定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出于生产安全和避免干扰的考虑,工业区的边缘通常会建有围墙,使厂区与城市空间隔离形成较为封闭的空间领域。这种封闭模式与现代公共建筑大量人流引入的需求形成较大矛盾。这些旧工业建筑的环境特点问题给其改造和再利用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是在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得到设计师足够的重视的地方。

2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策略探索

2.1 外部环境改造

1)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注重外部环境协调。

前文中提到工业建筑往往是区域性的存在,因此旧工业建筑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其外部空间环境改造时,应扩大视野引入城市设计方法,将建筑单体改造和片区甚至区域的改造更新相结合,例如区域的历史文脉传承、区域更新建筑风貌的协调、区域性公共共享空间的设置等。

2)场所特征利用与塑造。

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旧工业建筑保留了很多有特色的环境和场所。因此,在进行改造设计时,每一个建筑师都应尽可能的保存并合理的去运用这些历史保留下来的元素。保留和尊重这些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既是对于历史文脉与记忆的传承,同时也是塑造场所个性的重要手段。

2.2 立面重塑

1)新与旧的碰撞与融合。

在进行立面设计时,我们要注重新与旧之间的对比关系。旧工业建筑由于生产的需要,常会有一些非常具有工业感和机械感的建筑立面形态,比如大跨度的钢网架屋顶、裸露的砖墙、交织的管道等等,而根据使用需求新加入的大面积玻璃幕墙、艺术感韵律感强烈的新颖砌砖手法等等,这些新材料与旧材料的对比,新设计形式与旧形式的对比,新元素与旧元素的对比,不仅会给建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会碰撞出更多的艺术火花。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新旧之间的协调统一,新加入的立面元素应与原有元素协调统一,使建筑立面给人以整体、协调之感。在立面上形成历史与现在的碰撞和相融。

2)历史符号的提取。

旧工业区往往会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金属感和沉重感。这些感受的来源是旧工业建筑那些根据当时的生产需要所产生的建筑以及设备构件经过时间的打磨后所留给人们的精神感受,隐喻了旧工业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旧工业建筑的精神所在。因此,在改造设计时对于这些具有特殊象征性的历史标签符号的提取,是传达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沧桑感的重要设计手段。

2.3 内部空间调整

1)新空间的植入。

新空间植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有的空间基础上增加新空间,另一种是在对原有空间的重新整合、重组中植入新的功能空间。例如在不改变原有空间大小的情况下植入中庭空间,利用中庭空间将周边其他的功能空间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空间整体感,不仅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改善原有空间在视觉和活动上的单一性,同时在建筑内部创造出更多的共享空间。

2)原有空间的分隔重组。

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是根据生产活动而设计的,往往是没有任何分隔的整体、通透的大空间,这种空间并不能满足新建筑的使用需求,因此,对于其内部空间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必要的分隔,把大空间拆分成一个个小的功能空间,是改造设计中必要的设计手段。分隔空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水平分隔和垂直分隔。垂直方向分隔也就是增加原有建筑的层数,是改造中增加实用面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而水平方向的分隔则可以给室内增加更多的功能空间,同时也能够使室内空间形态变得丰富多样。空间的分隔手段,例如一些透明的材质既可以使空间有一定的分隔,又不影响使用者的视线,形成“分而不隔,隔而不分”的空间效果,亦或利用材质的变化和室内地坪的高差变化,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从而起到空间划分的作用。

3)交通空间的设置。

将大空间分隔成一个个的小空间,各功能空间之间就需要有一定的交通空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例如水平方向的走廊、平台等,垂直方向的电梯、楼梯,这些交通空间将建筑内部各个功能空间联系在一起,使建筑形成一个整体。交通空间的设置首先要注意其方便、快捷和实用性,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的到达目的地。其次作为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交通空间除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外,在设计时还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考虑其空间尺度舒适性和功能使用的共享性,例如在走廊处设置放大平台,亦或设置休息座椅等手段为使用者提供交流和休憩的空间,从而体现出建筑的人文关怀。

4)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和渗透。

在内部空间的改造中,使室内外空间形成渗透和交流是提升建筑空间品质,增强建筑趣味感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例如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人的视线可以穿透到室外,形成室内和室外景观的交流互动,或者是采用外墙内收的方法形成庭院空间,使景观空间和功能空间结合在一起,亦或是采用挑空和凹凸方法形成半室内半室外的“灰空间”等等都较为行之有效的空间处理手法。室内外空间的交流联系提升了空间的延展度,扩展了人的活动空间,使建筑更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3 结语

一个建筑物,它的物理寿命是固定的,但功能寿命却并非是一定的,当其物理寿命和功能寿命之间产生矛盾性时,对于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也就自然的发生了。而改造,并非说毫无保留的、使建筑改头换面式的全面更新,同时也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全面保留,而是通过挖掘旧建筑潜在的价值,并运用现代设计手段赋予旧建筑以全新的生命和诠释。改造和再利用不仅有效地延续了旧建筑的生命周期,同时也塑造了城市空间的多样性,是城市情怀的体现。蓬勃的工业发展是许多城市所必经的历史阶段,时过境迁之后,遗留下来的旧工业建筑则显得异常落寞,而我们对于这些见证着历史脚步,同时具有艺术价值的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实则是对于我们城市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的一种延续和保护。

摘要:阐述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社会及历史意义,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殊性,从环境、空间及历史文脉传承等方面,提出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策略与思路,使旧工业建筑在延续传统工业区历史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得到循环再利用。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外部环境,历史文脉

参考文献

[1][英]肯尼思·鲍威尔.旧建筑改建和重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布伦特·C·布罗林.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M].翁致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徐杰,毛茂.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36):34-35.

[5]李佳妮.旧工业建筑空间改造模式探索[J].山西建筑,2009,35(7):31-32.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下一篇:学校消防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