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

2024-05-14

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精选14篇)

篇1: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

电控学院“扫落叶,美校园”贫困生义务劳动总结报告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培养能力,我院组织了以全体大

一、部分大二贫困生为主体的清扫校园的义务劳动。

这次的义务劳动主要目的是“清扫落叶、美化校园”,这次活动的清扫范围是从学校大门口到8号学生公寓的各主要到道路,并对沿途垃圾桶和灯柱、报刊栏进行擦洗。这些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他们深刻地知道生活的艰苦,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没有投机取巧,没有拈轻怕重,在劳动中充分体现出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次的义务劳动自10月12日通知下去后,两个年级的贫困生就开始了认真准备。这次的清扫工作做的非常彻底,校园的垃圾筒、大道、小道都得到了彻底的清理。

上午7:00,天刚亮,迎着呼呼的秋风,资助中心的部长、干事,还有200多名贫困生都已在中心广场集合,点名后进行了人员、工作的分配,由资助中心的干事领队开始了对校园落叶的清扫及垃圾筒的清洗。虽然天气比较恶劣,但是清扫过程中,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很高,大家十分认真,做到了每个角落、每条小道的都清理彻底。清扫之后,资助中心负责老师及学生干部对劳动成果进行了检查。看着那一尘不染的垃圾筒、洁净的路面,我们看得出贫困生们经过了非常认真的打扫和清洁才

会有这样的效果。很多同学说,他们作为大学生很想为学校做

事,很对非贫困生也积极加入到我们此次义务劳动的行列中来。

校园作为他们的学习及生活场所,应该得到我们每个人的爱护。

同时通过此次义务劳动,我们也看到了我院贫困大学生的良好

精神风貌。

这次活动对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加强学生自身锻炼,净化

校园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院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重要工

作环节,今后,这类活动还将继续开展。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二00九年十月十九日

篇2: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

1、因上级分配我园名额有限,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每班限报五人,不得多报。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指以下情况:孤残儿童;家庭成员或学生本人患重病、慢性病导致家庭生活苦难的;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固定收入的;学生本人长期吃低保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学生随祖辈生活困难的。(请按以上顺序申请)

3、申请表中“儿童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申请资助理由”这四项要填写完整、真实、准确,人均月收入不得高于333元,家庭成员数(含学生本人)乘以人均月收入等于家庭月总收入,“收入来源”可填:打工、务农、养殖、吃低保(救济)、无收入。“申请人”为贫困学生本人,“法定监护人”为法律上认可的且与学生有血缘关系的成年人。

4、班主任要了解政策,顾全大局,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和家长认真严肃地填写好申请表,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搞“人情资助”、“关系资助”。

5、除了“申请表”,还需提供贫困学生户口页复印件(一定要有学生身份证号码)以及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在一页)

篇3:浅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

(一) 培训规划不统一。

系指贫困地区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相关管理部门有农业厅、农委、扶贫办、劳动厅、财政厅等单位, 由于缺乏有效协调, 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互不连通的情况, 使培训工作陷入无序和盲目状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 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 培训机构不合规。

系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些培训点是无培训资质、无办学场地和相应设备、授课老师无相应资格的“三无”机构, 培训时则利用学校假期, 租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和聘请学校的教师开展培训, 使培训机构成为临时拼凑机构。

(三) 培训课程不合理。

系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一些培训机构安排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课时不科学。该长不长, 该短不短的情况。调研发现, 部分培训班的办班时间达不到规定的课时, 培训对象也大部分是放假的学生, 他们利用假期免费学点东西, 开学后继续返校上课, 并不是需要通过培训提升技能就业的对象。

(四) 培训经费下拨难。

系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不能发放, 足额下发等情况。比如资金拨付部门把培训补助资金拨付到各个培训点后, 培训主管部门又向各培训点按人定额收取一些费用, 无形中降低了补助标准, 影响了培训效果。

(五) 培训质量提高难。

系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能因人施教, 不重视效果, 培训与就业脱钩等情况。比如, 职业培训时只注重了专业知识培训, 未注重公共知识培训。教师只求完成任务, 不求学员是否学到知识, 培训后的就业率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策

针对上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一) 健全培训领导机构。

即根据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际需要, 成立由政府统筹、农业或劳动节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 统筹规划, 集中资金, 有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统一下达培训任务和计划, 各地各部门实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使培训工作效益最大化。

(二) 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即清理、完善、规范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法律、法规等平台。对不合规的职业职业培训机构要在体制上进行完善, 扭转“三无”现状。职业培训机构招投标程序, 促使其提高自身竞争力, 提高培训质量和搞好培训后的引导安置工作。

(三) 强化培训宣传力度。

即广泛宣传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意义, 做到家喻户晓。各级政府通过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介大力宣传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和下岗失业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培训, 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 开展多元化技能培训。

即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进行多知识多技能培训, 能达到一专多长。也就是说, 不但要对参训学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还要对参训学员进行法律知识、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培训, 以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创业的能力。

(五) 提前介入、跟踪监督。

即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始终跟踪、防患于未然的监督管理。劳动、财政、审计等部门应提前介入, 动态跟踪, 加强对职业培训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的管理, 对每次开办的培训教学情况肝癌定期检查, 要求培训机构提供学员通讯联络方式, 随时进行电话抽查, 避免弄虚作假套取培训专项资金。

摘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篇4: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

【摘 要】现行的资助政策以无偿资助为主体,以难以量化的贫困程度作为唯一认定的条件,一旦认定成功就可以无偿得到资助,不必承担任务义务。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模式应从“输血”式的无偿资助向“造血”式的资助模式转变[1],通过构建权利义务基本对等的贫困生资助模式,把贫困生认定作为最有力的抓手,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把贫困生的义务赋值于具体认定指标中,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最终达到资助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贫困生义务;贫困生认定;资助模式

我国的资助体系,经过60多年的发展,各种资助方式已经百花齐放,形成了“奖贷助勤补免”这一较为完整的资助体系,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基本上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现行的资助体系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更多的是单纯的资金资助,这是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资助模式上错位,从源头上导致了资助乱象。资助模式应该由单一的资金资助向资助育人的方向转变。

现行的资助体系简单的把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大学作为主要指导思想,一味地以无偿的资金补助作为资助的主要手段,而忽略了资助的育人功能,弱化了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甚至不以任何学习成绩为前提;现行的资助政策以无偿资助为主体,以难以量化的贫困程度作为唯一认定的条件,营造出一种比穷比惨的困顿局面。当高校资助以无偿的“输血”式资助为主要手段时,在免费午餐的资助模式引导下,贫困生理所应当的获得免费资助的权利,却不承担任务义务,必然导致申请者众多,申请材料作假,出现了种种非贫困生争夺资助资源的乱象:拉帮结派式的所谓民主投票,弄虚作假的贫困证明材料,貌似公平的轮流受助等。我们强调贫困生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资助是其基本权利,却忘了权利的背后必须也要有其相对应的义务。因不附带任何附加条件,在利益驱动下,当没有评定为贫困生时,就埋怨贫困生认定程序不公,甚至出现了申请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在免费午餐式的资助背景下,贫困生的索取欲望不断扩大,把连续获得资助视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在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条件下,难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目标,这也和资助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了。

贫困生群体占高校学生总数的30%左右,但却因17%的资助名额限定,导致了认定过程十分困难,而假贫困生的出现又加剧了认定争夺的激烈程度,而如何准确地对贫困生进行认定,并通过资助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贫困现象又有其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贫困会强化贫困的存在,进入恶性循环,使贫困难以消除[2];贫困证明材料受现实条件制约,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拿到证明材料,而某些非贫困生却因为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而拿到了贫困证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困只是性质发生了变化,更多表现为相对贫困。

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模式应从“输血”式的无偿资助向“造血”式的资助模式转变[1],把贫困生认定作为最有力的抓手,构建权利义务基本对等的贫困生资助模式,把贫困生的义务赋值于具体认定指标中,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为例,试图探索具有现实可操作的贫困生认定的实施办法,提高资助效能,这是我校资助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进一步落实好资助政策的迫切要求。

基于浙江师范大学X学院贫困生认定的需要,笔者构建了定性和量化相结合的认定模式。定性即班级民主评议结果,总分50分,定性体现的是家庭困难程度、需要获得资助的程度以及其在校的生活消费状况的一个体现,最后也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量化即把贫困生的义务赋值到具体认定指标中,总分50分,量化认定指标必须具有正向引导性、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以及动态完善的特性。根据量化表对学生进行打分,根据打分高低来作为认定贫困生的依据。

表1是浙江师范大学A学院认定中的统一认定标准,但对一些特殊情况也需要特别讨论以防止只考虑普遍性问题而忽略个别特殊问题的情况发生。此表的作用是将以往单一的、无法量化的贫困程度作为评定的唯一标准,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社会服务等进行量化整合,初步形成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认定模式,构建权利义务基本对等的资助模式,虽然上表的认定指标及权重并不一定非常准确,需要后续研究者不断改进,但这也体现出了资助工作的正向引导性,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培养其爱心意识、奉献回馈精神,符合资助的教书育人功能,这也是资助工作发展的方向。

注释:

①发展性资助项目是针对贫困生设立的大学生研究项目,项目有资金支持,是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一项补充。

②贫困生征文是针对贫困生设立的责任、感恩征文,征文有资金支持,是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一项补充。

③自强部是浙江师范大学A学院由贫困生组成的学生组织,意在培养贫困生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融入大学。

参考文献:

[1]高霞.燕山大学学生资助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2):37

[2]张瑞芝.建构能力本位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58-62.

[3]郑广馆.助学贷款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9(3):131-136.

[4]夏斐.高校资助工作育人模式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

[5]聂惠.基于伦理学视角的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研究[J].2011(11):74.

[6]党振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19.

[7]斳京阳.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资助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郭娜.高等师范院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高丽芝.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篇5:救助贫困生倡议书

从20xx年起,百色学院支教点设在西林县八大河希望学校,今年已是第三年。经过前两年的支教,八大河希望学校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得到后盾后援单位的大力支援,八大河希望学校基础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里的学生享受国家“二免一补”优惠政策,得到自治区历届支教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因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和贫困生人数也大大减少了。

但由于贫困生面广数量大,而优惠和资助毕竟有限,贫困学生仍然存在。八大河希望学校有小学生383人;初中生267人,在校生总数650人。其中贫困生66人,占学生总数的10%;另有10人因贫困而辍学。

这所学校的贫困学生来自不同的贫困家庭,他们的年龄是6岁到15岁,辍学的原因惊人的相似--家境贫瘠,家庭突遭变故,单亲家庭,甚至是孤儿。每年都有同学因贫困而辍学,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各界、老师同学的关心。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寄托,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希望。求学的日子,本该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幸福、关爱的日子,但贫困学生们却因家庭贫困面临即将失学的痛苦。

他们与同龄人一样拥有对知识的渴望,拥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们不奢求物质,只想在读书的年龄里刻苦学习,用知识改变家庭的困顿,实现个人梦想,进而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然而,贫困使他们在走向梦想的路上异常艰难。他们也许不得不因贫困而辍学,将梦想扼杀,将希望化为泡影。

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了求学,为了希望,他们正在与命运抗争,和贫困作斗争。他们就真实地生活在八大河希望学校,他们是最需要资助的人。

一滴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汇成一股清泉,就足以滋润干渴的心田。给他们一份关爱,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给他们一份关爱,他们就会成长为有用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助人的传统美德,把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那些在困境中艰难求学、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孩子们。

您是正在读书求学的大学生,也许您的家庭并不宽裕,本身的经济状况也并不好……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您的善举、您的点滴付出却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让暗淡的青春重新迸发出灿烂的光辉,让希望的光芒照亮孩子的前程。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爱人者,人亦爱之。”救助一个学生,改变一个人生。您的慷慨解囊将被他人铭记,您的乐善好施将永远被他人尊重。

篇6:资助贫困生倡议书

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得到别人真心的帮助。一滴甘露能使花朵有颜色,一颗爱心能让脚步有方向,一个善举能改变命运的航向。点滴的付出能让暗淡的年华重新迸发出耀眼的光辉。

为了不让十年寒窗苦读梦成空,为了给无助的优秀贫困大学新生送去一缕光明和希望,XX市慈善总会、XX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向所有会员单位发出捐资助学倡议:

资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期待您的参与!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征集需要救助的大学生信息,并提前走访落实相关情况。如果您有意向资助这些孩子,我们将按照您的要求及时提供被资助学生的信息。您可以以个人、家庭、党(团)支部、单位、企业等形式指定一名或若干名捐助对象进行结队资助,也可以自己寻找救助对象,进行一对一救助。捐赠资金通过XX市慈善总会、XX市人民教育基金会扶困助学专户。按照您(或)单位的意向组织发放。我们承诺:您所捐赠的每一分钱,都将用于20xx年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优秀贫困学子,XX市慈善总会、XX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将给捐款人开据正规的捐赠发票,并颁发捐赠赠书,将所有单位和个人的捐款数额及发放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开,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我们期盼着更多的感动一起分享!

我们期盼着更多的爱心一起凝聚!

我们期盼着更多的暖流一起延伸!

资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真诚期待您的参与!

捐赠热线:

XX市慈善总会:XX

XX市教育基金会:XX

篇7:为贫困生捐款倡议书

你们好!

拥有健康和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当我们正欢欢喜喜和家人团聚准备过大年的时候,我们的好朋友郭家鑫一家却沉浸于忧愁苦闷当中:他的父亲在即将迎来喜庆春节之际不幸的患上了尿毒症。自从患上尿毒症之后,他的父亲全身系统受累,出现心力衰竭、精神异常、昏迷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

郭家鑫现就读于湖南文理学院,他一家住在海南省屯昌县大同乡内,全家均为朴实勤劳的农民,然而无情的病魔打破了他们原本清贫安居乐业的日子。半个月前,他的父亲因身体不适而在屯昌县人民医院就医,而如今病情严重转至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医学诊断出患了难以治愈的尿毒症。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近日,他的父亲即将进行大手术,但是原本贫困的家庭承受巨额的医疗费,并且在手术后仍需要大量的医疗费在医院进行后期的肾脏透析治疗。

今年寒假,郭家鑫同学自从大学回来就一直在医院日日夜夜陪伴着他的父亲共同与病魔抗争。作为朋友的我们看到他们一家的艰难困境,急朋友之所急,朋友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愿意与朋友一起牵手度过这个需要温暖的时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病魔,迎回我们健康的亲人。

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困难是郭家鑫的父亲即将进行的手术需要数万元。他一家生活拮据,现在的医药费高达每天上千元,郭家鑫一家没有办法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农村合作医疗对于这种治疗报销甚少,并且一下子也不能获得资金来垫付医疗费。“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此,我们向大家发出倡议:为了郭家鑫父亲早日康复,奉献我们自己的一份爱心。

快过年了,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一个好年,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快乐安康。

篇8: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

1.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一是基本办学条件悬殊。处于“一圈两翼”中的“一圈”的城区学校, 具有布局集中、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等特点, 基本办学条件按照省市主城区要求, 校园校舍建设高标准, 设施设备高质量, 功能齐全配套, 学校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分布在“两翼”上的农村学校, 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征, 校园校舍陈旧简陋, 设施设备不配套, 与城区学校形成强烈反差。二是师资素质差异明显。城区学校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 学科教师配套, 专科专任, 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 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 学科教师不配套。三是生源质量区别太大。城区学校条件好, 农村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 大量进城“择校”读书。全区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达到40%以上, 生源质量较差。

2.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一是城区学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在嘉陵城区, 近15万人口布局中小学8所, 配备教师635人, 光彩实验小学、火花三小、行知小学、实验中学等学校在这里荟萃, 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处高度集中。而嘉陵一中、嘉陵二中、火花五小、十八中等学校师资老化严重, 办学举步维艰。二是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围绕中心镇逐步递减。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 吸引的农村生源多, “入学难”现象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一般镇和被撤销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场镇的中小学校, 集中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办学条件较差, 留不住教师和学生。

3.校际差距两极化。强校更强, 弱校更弱, 是嘉陵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真实写照。城区重点中小学校, 像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优质教育资源, 一年上一个台阶, 各自瞄准更高目标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而大多数农村学校因操场未硬化, 师生体育活动长期是雨天一身泥, 晴天一身灰。功能室不配套, 计算机老化不能用……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 严重制约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着力解决贫困县区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 贫困县区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的问题。

一、建立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五大保障机制

1.建立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机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以区委办、政府办的名义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布局调整、学区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出台了《实施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的规划》等十多个文件规定;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 出台了《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出台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教师综合技能比赛的通知》等;在提升内涵方面, 出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等。

2.建立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充分利用、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学校公用经费按照中央、省、县三级财政的标准, 根据在校学生人数及时、足额拨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 争取各级财政的投入, 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先后争取到上级拨款近5亿元, 项目建设工程覆盖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二是合理安排、科学配置教育经费。我们在根据在校学生数, 按生均标准划拨足额划拨公用经费的同时, 根据个别学校规模小, 生源少, 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的现实, 在公用经费按生均划拨的前提下, 对低于基本保障标准学校的公用经费按基本保障标准拨付, 确保了规模较小学校的正常运转。三是强化经费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推行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建立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规范学校后勤财务管理, 引导学校合理、规范使用预算外资金。四是建立教育经费跟踪管理考核评估制度。会同区财监局加强对各校的教育经费的跟踪管理考核, 与区审计局一道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 引导各校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 最大限度地规避教育经费的使用风险。

3.搭建协调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机制。一是落实区政府统筹规划义务教育的责任。依法增加投入,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优化布局, 加快改造,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和师资保障;全面加强管理, 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障。统筹全区义务教育发展规划, 并按照均衡发展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区乡共管, 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 明确区、乡 (镇、街) 两级的责任;统筹确定全区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两免一补”、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教育经费管理四个机制;根据国家标准, 制定义务教育的教职工编制、工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和学校建设四个标准;建立义务教育实施包括教育管理、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普及程度和素质教育六项内容的督导评估制度。二是落实区教育行政部门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包括改革招生制度, 推进入学机会均等;公平配置资源, 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促进队伍均衡, 优先交流骨干教师;规范办学行为, 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创新教育管理,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五项职责。三是充分调动乡镇、村的办学积极性。在强调“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办学责任的同时, 我们以2005年农村教育费附加为基数, 作为可用教育经费下拨给各乡镇、村使用, 在专款专用的基础上能增加教育投入的乡镇给予激励。同时开展义务教育示范乡镇的评比、教育发展目标年度考核、学习型乡镇考核等活动, 把农村教育优质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各乡镇, 区级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做好规范办学与总结提炼工作。

4.改革教师培养培训和选拔任用机制。一是修订和完善农村教师编制标准。如, 对12个班以下的农村学校增加3%~5%的附加编制, 保证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课程开课需要;对音、体、美、信息技术及其他活动类课程, 以乡镇为单位增加5%的编制, 在乡镇范围内调剂使用。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良性用人机制。依法实施教师岗位准入制度和教师聘任制;采取过渡措施, 解决历史造成的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培训制度。实施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对连续五年在农村任教的教师, 每五年给予1~2月脱产学习机会。四是建立完善城乡校长、教师“校对校”交流制度, 通过输血增强农村教师队伍造血功能。建立每年新增教师必须最低在农村偏远学校服务3年、每年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不低于农村3年的任教经历等补偿机制;开展学校对口帮扶活动;将教学资源相对较好、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与山区学校、边远学校实行“捆绑式”交流。

5.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区政府对区级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考核。建立考核制度, 将《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作为评定区级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每年确定三到四项指标进行考核。同时, 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 对区级各部门违反《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 责令限期改正, 对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考核结果与干部政绩考核和任免挂钩。二是完善人大对区级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的监督机制。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作为人大对政府财政、审计工作监督重要方面, 进行专门审议。加强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监督以及教育政策法规的执法监督。

二、构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大优化工程

1.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偏远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一是积极稳妥地撤并农村薄弱学校。以单程1小时路程为就学半径确定小学教学点, 明确了小学高段向完小集中, 初中向原区公所所在地中心镇集中的调整原则, 撤并了一批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等较差的薄弱学校。二是统筹整合乡镇教育资源。整合布局调整产生的闲置资源, 停招初中转办小学、小学转办幼儿园, 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园步伐, 逐步将学前班从小学中分离出来, 建成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23个。三是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按标准规划新城区校点, 协调配合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优先规划学校校点, 重点改建、扩建火花三小、行知小学等学校, 在城区规划新建一所单设初中、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两所单设小学。

2.抓好学校内涵发展工程。一是加大校长培训力度。采取专题培训、开设校长论坛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学习形式, 加大了对校长的培训力度。二是实施校际对口帮扶制度。由4所城区示范学校对口帮扶10所农村薄弱学校, 并以3年为一个周期, 每学年对等交换1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和不少于2名优秀教师, 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传、帮、带”作用。三是实施优质人力资源共享工程。选拔了15名优秀干部, 招聘了85名优秀青年教师, 充实到城郊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中去, 优化城郊学校师资队伍, 使城郊与城区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步趋于均衡。四是开展百名教师教学互助活动。采取同年级、同学科、同教学进度, 一对一的互助形式, 结对教师共同备课、相互观摩、共同提高, 进一步拓宽了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渠道, 实现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五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为培训原则, 以新课题、新教材、新教师为培训重点, 着重在提高教师内在素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3.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工程。一是建立校长定期交流和教师柔性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满8年, 原则上进行异地交流;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年龄在40岁以下的, 原则上进行柔性交流。二是改革学校办学模式, 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采取结对帮扶、一校多区等形式, 鼓励和支持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合作共建,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缩小校际间的办学差距, 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讲师团, 每学期组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四是大力实施“两通一用”项目。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项目,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方式, 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 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4.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一是全面优化学校布局。按照每2万人左右办一所小学, 每4万人左右办一所初中, 科学规划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二是加大薄弱学校改造。6年时间里, 完成了70%的薄弱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重点对5所城郊学校的生活设施、21所中小学的教学用房、11所学校的厕所进行改造, 全区所有农村学校的校园风貌打造, 切实缩小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差距。三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保障水平。加大寄宿制学校改造力度, 做到“十有、八配套”。完成15所寄宿学校生活设施改造, 加大后勤保障设施的升格改造。四是推进教育技术装备达标。加强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完成41所中小学的理化生实验室建设, 完成49所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图书、综合实践室等功能教室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五是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在69所农村学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做到校校建、功能全。六是为偏远地区教师建设周转房。6年时间里, 在相对偏远的乡镇学校完成了736套教师周转房建设, 为干部教师划片交流、支教走教活动提供生活保障。

三、构建家庭、社区等外部力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大支持平台

1.吸纳民间资本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业。一是实行学校后勤产业化。采取政府贴息、向银行贷款融资, 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学校建设项目通过代建方式和BT模式, 采取政府无偿划拨学校建设用地、减免有关建设费用等措施, 多途径筹措教育经费, 降低学校建设成本。二是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积极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 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促进办学主体和学校多元化, 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三是多渠道争取港、澳、台及区内外捐资助学资金。从2006年至2012年, 全区通过“希望工程”, 广泛发动企业、港澳台同胞捐资等募集资金近五千万元, 用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2.鼓励家庭与学校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建立对家长的培训制度。二是建立家长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学校的制度。三是实行家长委员会制度。四是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

3.促进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是资源共享。放学后、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期时间向社区开放体育场、图书馆、运动设施、餐饮设施和网络媒体中心等作为社区的活动场所;同时社区内的历史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作为学校课外活动以及德育场所。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教师对家长进行培训, 提高社区内居民的文化水平。二是活动共开展。家长委员会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野外旅行;周期性地组织家长到校开会, 与教师共同讨论学校的工作, 并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 并在互动中形成良性交流状态。三是社会实践互动。以社区为中介与社区的相关企业或商业机构建立良好的实践互动关系,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社会实践, 如到工厂、社区、商业区、大自然中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与获得经验与体验。

四、制定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两大扶持政策

1.对边远学校的资金扶持政策。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 特别注重对薄弱学校的扶持, 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 做到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 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 做到教育费附加全区统筹部分和学校预算经费统筹部分主要用于薄弱学校。

2.对弱势群体学生入学的补偿政策。一是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本着“不让经济贫困家庭成为教育贫困家庭”的工作目标, 积极构筑弱势群体子女就学的帮困体系, 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开辟一条完成学业的“绿色通道”。二是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坚持“属地管理、一视同仁, 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在每年秋季招生前, 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向各公办学校下达招收农民工子女的计划任务, 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不得拒收, 不得歧视。三是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切实保障。学校顺应“零距离教育”“全纳性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残疾学生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教育。学校微机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一应俱全, 凡是健康孩子所能享受到的教育条件, 残疾孩子同样能够享受。

五、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监测与预警系统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 建立了一个监测与预警系统。包括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督导评估内容体系;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督导评估量标;建立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督导评估操作体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主要是评估政府对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情况, 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建设水平、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和教育经费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督导评估量标分为基本量标和差异量标。其中组织领导、建设水平、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和教育经费为基本量标, 是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 要求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区域内均衡发展度为差异量标, 主要用于衡量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度。均衡度是运用统计学中的差异系数, 对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进行判断和评估, 从而确定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程度。评估量表有区域内乡镇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中小学层级之间4个维度, 包括教师总量在内的15个因素构成60个指标观测点组成的矩阵, 每个观测点都代表着不同的内容。通过对各级指标取值, 测度各级指标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既便于纵向分析判断区域内总体、同一乡镇及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均衡发展状况, 同时也便于对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群体间在同一时期义务教育均衡状况进行监测, 以便及时调整, 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而为整体推进区域内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篇9: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

本刊讯(通讯员 韦 鑫)为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防城港市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动员组织贫困村劳动力和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开展农民工培训5972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的培训100多人次。防城港市首批来自上思县的40名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与钦州市技工学校签订培训协议。9月5日,上思县人社局为该首批“两后生”赴钦州技工学校接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举行了欢送仪式。

该市主要做法:一是精心部署,做好动员宣传。防城港市人社部门制定了《防城港市脱贫攻坚劳动力培训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建立“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职业技能培训愿望”的贫困劳动力数据台账。二是深入调研,协调解决问题。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争取支持,并深入各县(市、区)、乡镇开展调研,加强与钦州技工学校等相关责任部门的对接与协调。三是精准培训,确保培训实效。组织培训机构开设了汽车驾驶、厨师、保育保洁、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等培训,同时深入用人单位做好空岗调查,及时掌握就业岗位信息,针对性开展相关的“订单”培训,增加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实效性。

nlc202309081721

篇10:捐助贫困生倡议书优秀

缤纷盛夏,喜讯频传,在这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季节里,又有一批莘莘学子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中学和大学。当人们为一张张录取通知书欢欣雀跃之时,却总有一部分学生,面对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他们有的因为父母下岗收入微薄,有的因为天灾和疾病债台高筑,还有的因为父母去世而成为孤儿……他们也在努力,有的外出打暑期工,有的抓知了卖钱,都在积极的面对这个难关,但是这点收入远不够一学期的费用开支。为了给这些无助的优秀贫困大学生送去一缕光明和希望,衢江爱心联盟协会决定在8、9月份对考察过的5~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慰问资助,需要募集资助款3万元,现向各爱心人士发出捐资助学倡议,希望广爱心人士及团体慷慨解囊,为贫困学子献上一份份真挚的爱心!

一滴水,也许微不足道,但汇聚成河就足以让荒漠变成绿洲!一份爱心也许力量有限,但无数颗爱心汇成爱的海洋,就能让无助的学子挺起自信的脊梁去奋力成就自己的梦想!10元,50元,100元,200元或许不能改变他们生活,但是众多的爱心汇聚,却可能改变他(她)们的命运!

请您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人生的关键时刻,用您高贵的良心作出善举,让无助的寒门学子鼓起勇气,用自己的拼博争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请您伸出热情之手,为贫困学生帮助一份学费,共同用爱心点燃孩子纯真的希望,让寒门骄子穿越贫困与不幸,让每一位贫困学子梦圆大学!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您的一份关爱,必将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您的一次善举,更将换回更多心灵的快慰。愿我们共同伸出友爱的双手,帮助贫困的大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倡议人:___

篇11:为贫困生捐款的倡议书

大家好!

曹艳霞同学是材料学院99级博士生,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一个贫困的煤矿工人家庭。哥哥、姐姐均已成家,老家还有可怜的老妈妈一人。曹艳霞同学从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考入我校,成为沈家瑞老师的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久,曹艳霞同学被确诊为汞中毒,辗转多家医院治疗至今,其间曾引起肺结核、败血症等多种并发症而生命垂危。在最需要钱的时候,家中的主要经济支柱——做矿工的父亲因工伤撒手而去。可怜的妈妈不得不放弃对女儿的照顾返回平顶山料理丈夫的后事。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使曹艳霞同学顽强地战胜了死神的威胁,她从长期昏迷中醒了过来,情况在一步步地好转。然而,巨额的医疗费成为治疗的巨大障碍!为治病,已花费三十多万元!为治病,曹艳霞及母亲再也借不到一分钱!为治病,曹艳霞同学欲以自己的未来收入作抵押借钱!这是一个对未来充满热爱和渴望的生命!尽管曹艳霞同学想要长春化学所给予工伤待遇,但事难如愿;尽管研究生院、学院领导及有关老师对此非常关心,并给予了必要的支持资助,毕竟财力有限;尽管学院研究生会在研究生中发动了几次募捐,但杯水车薪。

老师们,同学们,您的捐助,意味着曹艳霞同学生命的继续!意味着曹艳霞同学的新生!伸出您的热情之手吧!

倡议人:xxx

篇12:为贫困生爱心捐款倡议书

爱,是真情!

爱,是奉献!

爱,是希望!

爱,是春天里的雨露,是冬日下的温暖!

正因为有了太多无私的爱,我们的社会才变得如此绚丽多彩。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那一批批重返校园的儿童,不正是在爱心的滋润下才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吗!

1991年,一位山区贫困女孩“大眼睛”的照片让中国的希望工程深入人心。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大力支持下,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希望工程事业中,在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奋斗中充分展现了团组织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能力,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而,希望工程已成为公益项目中最具影响的品牌工程。

希望工程用大爱托起了一个个希望,希望工程用大爱成就了一个个梦想!

为解决贫困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让全社会的爱心点燃他们的希望,邗江团区委开展“爱与希望同行”主题活动,希望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以您一臂之力,给贫困家庭一个走出贫困的希望!您的关爱会为他们的人生注入无穷的动力,您的爱心将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也许您并不富裕,但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滔滔江河,大家积蓄力量,汇聚一起,放飞的将是贫困学子飞翔的梦想,而全社会所共同参与的捐资活动,造就的将是民族的钢铁脊梁。

篇13: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

1 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最大限度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 在实现了甘肃省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之后, 还要面向广大农村劳动力, 对他们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让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 还要加强农村成人教育, 落实岗前培训, 多形式、全方位地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广度,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能力。另外, 提倡农民进行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并且也要鼓励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回流, 经过他们的“带动效应”与“示范效应”, 以少数带动多数, 最终实现甘肃省贫困地区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前, 随着我国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甘肃省贫困地区各级政府要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以及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等问题提上议程, 以此推动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 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程度

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 全面掌握劳动力资源状况, 主要对转移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家庭情况以及转移就业情况进行登记, 并建立长期备案登记制度, 对新增转移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为贫困地区第一时间掌握劳务输出动向畅通渠道, 为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 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科学依据[1]。

3 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 首先改革户籍制度和与其相关的配套制度。没有户籍制度的改革, 改变二元结构就无从谈起。当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 为了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享受平等的待遇, 改革户籍制度和调整相关的就业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其次, 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调整土地经营模式, 完善土地征收政策, 一方面减轻征税额度, 另一方面增加农村居民的征地补偿。同时,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尤其是就业安置和养老保险, 以保证农村居民进城后, 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和权利。

另外, 甘肃省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扩大城市公共品的供应, 增强大中城市的辐射功能与承载能力, 让大中城市对周边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靠大中城市的辐射能力以及对小城镇的带动衔接功能, 形成农村、农业经济增长中心。这些经济增长中心不仅是乡村工业集中发展的载体, 也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中心以及大中城市输送农产品的集散地, 这样便能为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加宽阔的空间。

4 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4.1 建立健全劳务供求信息网络

通过建立县、乡、村劳务信息服务网络, 为农民工及时发布准确的劳务信息, 引导农民有效益、有目的地输出劳务, 防止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随意进行转移。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本地可输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进行调查了解, 充分掌握可输出劳动力资源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年龄结构以及求职意向等, 然后建立有效的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并了解本地劳动力需求与务工情况, 及时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 确保本地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的通畅[2]。

4.2 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一是加强对农民工思想的引导, 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外出务工的好处, 以此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动力;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 从劳务输出、职业培训、就业咨询、劳务信息以及劳动力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同时也为其创造优良的就业环境, 鼓励农民进行创业;三是加强自我管理, 引导农民工加入行业协会组织, 诚信务工、守法经营, 做好自我约束;四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拓宽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争取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为外出农民工提供更宽广的就业空间[3,4]。

参考文献

[1]熊美懿, 马怀礼, 刘清.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居民收入关系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江苏商论, 2014, 22 (10) :145-147.

[2]杨晓青.湘西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劳务输出[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 1 (11) :561-562.

[3]周亚明.构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2003 (11) :25.

篇14:贫困生义务劳动倡议书

[关键词】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地教育部门全面落实《教育法》,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师培训交流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教育内部管理,闯出了一条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来看,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把工作重心放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上来,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地方教育的快速、健康、协调、均衡发展。本文就如何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商讨。

一、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

少数民族贫困县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办学条件艰难。一是县级财政无法保证教育投入。贫困县财政收入微薄,除保障教师工资外能投入到教育上的资金相当有限,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二是学校办学条件艰难。其宿舍、专用教学用房紧缺,配套设施不完善,教师周转房严重不足等问题凸显。三是教育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教学专业设备配备不齐全,仪器设备陈旧老化,而且乡镇中心完小以下的学校几乎没有运动场地。四是生均公用经费入不敷出,无法满足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优质教育资源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存在矛盾,这使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一是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时首先考虑的是城镇学校,这导致了城镇学校教育资源充足,偏远山区的学校教育资源短缺。二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学校很难留住优秀教师,从而使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形成薄弱学校。三是由于边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进而造成一部分家长把子女送进城镇学校就读,形成城镇学校生源逐年增加,薄弱学校学生逐年减少,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中小学布局调整隐藏着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所要承担的额外教育成本,如交通费、伙食费等,加大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二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不够完善,相关生活教师、校医、保安都无法配备,学校后勤配套设施难以到位,寄宿生生活补助没有改变,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从而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二是寄宿生陡增,又都是低龄儿童,他们洗衣、吃饭、生活、生病都要教师帮忙,这使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加重了负担。四是交通安全和接送学生难度大。调整后,山区学校无通勤车,孩子上学翻山越岭,远的要走上十几公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五是学生寄宿造成家庭教育缺失,过小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很不适应,过早失去亲情关怀使他们在情感、心理上易出现问题。六是学校撤并后的学校机构不复存在,校舍无人管理,逐渐破损,校舍资产被乱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七是通过前几年部分试点学校布局调整前后学生人数对比看,都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减少现象。

师资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生活质量偏低。一是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如乡村优秀教师流动到乡镇学校、乡镇学校优秀教师流动到县城学校,这加剧了中小学教师的区域性失衡。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培训需求不断增长,加之大部分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培训督导力度不大,也没有建立起培训过程的跟踪机制,导致教师培训实效不大。三是由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致使教帅队伍不稳定。

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存在一定困难。一是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寄宿生逐年增加,部分学校食堂、餐厅无法满足寄宿学生的就餐需要。二是寄宿制学校没有医疗设备和校医,没有能力应对突发疾病和各种传染病。三是学生宿舍用火炉取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四是寄宿制学校校医、门卫、保安等人员空缺,必要的安全措施无法保证。

二、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对民族教育发展给予支持,尤其是教育投入尽可能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对少数民族贫困县的教育投入体制、投入方式、投入渠道、投入比例等方面采用特殊政策,有效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县义务教育的发展。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一是鉴于少数民族贫困县财政收入少,上级部门应考虑其自筹资金难以落实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县级自筹比例。二是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为了使更多的农民家庭和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享受更充分的生活补助,保障学生在校生活所需最低生活标准,可以参照西北地区的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县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大补员力度,保持“进退”平衡。按照学科结构,在分配“特岗”教师时予以照顾,同时适量增加每年县里公开招聘的新教师名额。二是以人为本,改善条件,稳定山区教师。提高边远山区教师津贴,用足够的经济待遇作保障,在稳定农村边远山区原有教师的基础上吸引新教师。改善山区学校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用环境留人。三是培养双语教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担任教学工作,并有少数民族背景和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的教师,应视为紧缺、重要的教师资源,并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这些教师发挥其重要作用。

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调整,建立乡镇教育园区。全面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力争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一是对全县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再做慎重考虑,要立足本地实际,科学规划,不能大撤大并。二是稳步实施,充分考虑个别乡镇管辖面积大、交通不便等地域因素和民族、民情等问题,不搞“一刀切”,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三是要按照集中办高中、规模办完中、大力办职中、全力办中心的原则,保留相对集中的完小,留足留好教学点、合理布局教学点,调整好学校布局。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积极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二是全面提高,科学发展。坚持“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做到“扶弱”与“培优”并重,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三是注重内涵,办出特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师资水平,努力建设现代化学校,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为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

以中小学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主线,均衡提高义务教育硬件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人口的增加,农村中小学生人数正在逐年减少,使学校生源严重不足,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教育效果的低下。因此,要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有机结合,从教育资源和中小学生生源分布的实际出发,采取并校、合班、办寄宿制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方式,逐步对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以县城为重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势教育集中发展。

以扶贫助学和控辍保学为切入点,均衡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坚持“两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有效措施,思想不松,机构不撤,投入不减,工作不停,落实好政府、学校、教师、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强化政府和学校“控流保学”的双线责任制,持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扎实有效的新举措,努力取得新成效。同时,为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把实施特困家庭子女就学救助工程列为“为全县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建立扶困助学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积极做好应、历届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特困生的救助力度,积极主动争取教育发展基金会、投资助学基金会、商联民营企业家等救助基金会的助学基金,建立扶贫助学救助长效机制,扩大偏远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资助面,确保家庭贫困学生持续受益这项教育惠民政策,顺利完成学业。

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均衡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以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保障适龄儿童公平接受教育为重点,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人学。各校不以任何形式设置重点班、实验班或按考试成绩分班排座,对初中新生实行“阳光分班”。一是认真执行省颁课程计划,不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时。严格执行各项作息制度,把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控制在规定要求之内,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建立教育收费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作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减免杂费、助学金资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积极争取各类教育专项资金。逐步健全中小学预算制度,提高预算质量。不断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加强资金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师资水平,努力建设现代化学校,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为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强化对中小学的督导评估,调动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有效提升各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四是以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带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认真做好“教学点数字教育全覆盖”项日工作,确保每个教学点开好以前没有条件开设的课程。

以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均衡提高义务教育师资水平。为破解农村教师紧缺、老龄化严重等难题,在合理配置师资、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探索。一是“管”。实行教师实名制编制管理,并向农村学校倾斜;严格教师岗位管理,规范请假、病休等手续;严格教师调动管理,实行合理流动,确保农村学校师资充足。二是“补”。适当增加每年引进或招录专任教师计划,充实体、音、美、英语等专业教师和理化生实验教师;每年招聘适量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补充到高中,逐步解决高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三是“激”。教育系统的绩效工资应向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倾斜,在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农村边远学校教师优先。四是“训”。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及县内外课堂教学交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网络培训为辅助、专项培训为重点、骨干教师培训为引领,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五是“支”。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每学期均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利用优质教师资源,把高水平的培训服务送到基层薄弱学校,积极传播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推动新课程改革,努力促进名师与基层薄弱学校教师建立广泛联系,指导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为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服务。六是“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称政策,转变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办法,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坚持“按需设岗、按编聘用、按岗取酬”和“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逐步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岗位管理与教师聘任机制,让教师在一种紧迫感、危机感中创造性地工作。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落脚点,均衡提高义务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化,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一是注重特色办学。鼓励全县各类学校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凭借自身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学生的成长留出空间,为其个性发展提供条件。二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构建县、基地、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为广大农村教师搭建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广泛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加大教学监管力度。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常规检查指导为手段,以教研为依托,以片区督导评估为导向,强化地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对中小学加强督导评估,调动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全面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有效提升各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均衡化不等于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同步化。正确认识农村村小和教学点的作用,慎重对待村小和教学点的撤留问题。在偏僻比赛、交通不便的农村,教学点还是有一定的生命力的。从教育教学方面讲,教学点的特点主要在于学校和班级规模小,很多采用的是复式教学法;从学生生活方面讲,教学点确实有助于解决学生上学困难。因此,村小和教学点仍是当前一种符合大多数农村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需要改善村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为山区、边远地区儿童接受基础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上一篇:第一次鬼屋探险400字作文下一篇:客户关系维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