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山”字的常用成语

2024-05-21

含有“山”字的常用成语(共13篇)

篇1:含有“山”字的常用成语

含有山字的成语

1.词 目:移山拔海

发 音: yí shān bá hǎi

释 义: 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出 处: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势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象登云。”

示 例: 让神话里的~的英雄在上空叹息?!

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

2.词 目: 啸傲湖山

发 音: xiào ào hú shān

释 义: 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出 处: 姚华《曲海一勺》:“折揽胜登临,亦传啸傲湖山之作。”

3.词 目: 耸膊成山

发 音: sǒng bó chéng shān

释 义: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出 处: 宋·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4.词 目: 山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

发 音: shān zhōng wú hǎo hàn,hú sūn chēng bà wáng

释 义: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5.目: 山遥路远

发 音: shān yáo lù yuǎn

释 义: 形容路途遥远。

出 处: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6.词 目: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发 音: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释 义: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出 处: 《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7.词 目: 入宝山而空回

发 音: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huí

释 义: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

出 处: 《先拨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8.词 目: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发 音: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释 义: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出 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示 例: 虽然这场大火使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但他相信只要~,他很快就能站起来。

9.词 目: 众喣漂山

发 音: zhòng xǔ piāo shān

释 义: 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出 处: 《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示 例: ~不易安,势张那复抚狂澜。

元·王恽《秋涧全集·哀挽亡友中丞王兄五首》

10.词 目: 渊停山立

发 音: yuān tíng shān lì

释 义: 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出 处: 清·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

11.词 目: 义海恩山

发 音: yì hǎi ēn shān

释 义: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出 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12.词 目: 移山造海

发 音: yí shān zào hǎi

释 义: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出 处: 朱德《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向前。”

示 例: 那些~的人们,几万、几万在劳动着,最多的时候曾达十几万人。秦牧《花城·古董》

13.词 目: 高山仰之

发 音: gāo shān yǎng zhī

释 义: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 处: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14.词 目: 投山窜海

发 音: tóu shān cuàn hǎi

释 义: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出 处: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15.词 目: 梯山栈谷

发 音: tī shān zhàn gǔ

释 义: 指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

16.词 目: 水剩山残

发 音: shuǐ shèng shān cán

释 义: 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

出 处: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篇2:含有“山”字的常用成语

安如泰山

安如太山

安若泰山

挨山塞海

半壁河山

半壁江山

半壁山河

拔地摇山

百二河山

百二山川

百二山河

跋履山川

表里山河

避溺山隅

拔山超海

巴山度岭

拔山扛鼎

拔山盖世

白山黑水

拔树撼山

拔山举鼎

宝山空回

逼上梁山

冰山难靠

背山起楼

跋山涉川

跋涉山川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不识泰山

冰山易倒

巴山越岭

巴山夜雨

尺山寸水

重山复岭

重山复水

崇山峻岭

丛山峻岭

重山峻岭

愁山闷海

出山泉水

春山如笑

残山剩水

楚水吴山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藏之名山

藏诸名山

地崩山摧

地动山摧

地动山摇

笃定泰山

荡海拔山

大好河山 调虎离山

堆积如山

带砺河山

带砺山河

东山复起 倒山倾海

登山涉水

道山学海 恩德如山

恩山义海

恩同山岳 逢山开道

逢山开路

范水模山 高山景行

高山流水

关山迢递 海沸山崩

海沸山裂

海沸山摇 鸿毛泰山

回山倒海

河山带砺 还我河山

华屋山丘

海啸山崩 积甲山齐

军令如山

聚米为山 箕山之风

箕山之节

荆山之玉 开山鼻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昆山之玉

砺带河山

力可拔山 庐山面目

连山排海

绿水青山 猛虎深山

木坏山颓

名落孙山 名山大川

模山范水

弥山亘野 邈以山河

南山可移

南山铁案 青山不老

穷山恶水

青山绿水 堑山堙谷

丘山之功

敲山振虎 日薄西山

日落西山

肉山脯林 耸膊成山

山崩地坼

山崩地裂 山崩水竭

水碧山青

山崩钟应 山公倒载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山呼海啸

誓海盟山

山寒水冷 山鸡舞镜

山节藻棁

水阔山高 山盟海誓

水满金山

水漫金山 山栖谷隐

山栖谷饮

山穷水断 水软山温

深山长谷

剩水残山 深山密林

深山穷谷

深山穷林 山水相连

深山野墺

深山幽谷 水宿山行

山阴乘兴

山摇地动 山遥水远

水远山遥

山肴野湋 山陬海噬山陬海澨

山珍海味 铁壁铜山

退如山移

泰山北斗 东山高卧

刀山火海 登山小鲁

登山越岭 恩重如山

恩重泰山 翻山越岭

扛鼎拔山 观山玩水

高山仰止 湖光山色

火海刀山 海誓山盟

火山汤海 海约山盟

举鼎拔山 剑树刀山

箕山挂瓢 箕山之志

锦绣河山 开山老祖

昆山片玉 乐山爱水

砺山带河 庐山真面

累土至山 马入华山

邈若河山 名山胜川

盟山誓海 披发入山

排山倒海 穷山僻壤

千山万壑 敲山震虎

气吞山河 肉山酒海

刃树剑山 山崩地塌

山崩地陷 山川米聚

山长水阔 山光水色

水光山色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山枯石死

山亏一篑 山明水秀

水明山秀 山穷水尽

山穷水绝 剩山残水

升山采珠 水剩山残

水色山光 山颓木坏

山童石烂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肴野蔌

山阴夜雪

死重泰山 太山北斗

投山窜海 堆山积海

刀山剑树

登山临水

登山陟岭

东山再起

东山之志

放虎归山

放火烧山

覆海移山

功若丘山

冠山戴粒

高山峻岭

高山仰之 关山阻隔

高卧东山

航海梯山

号令如山

海盟山咒

怀山襄陵

河山之德

回山转海

久归道山

积甲如山

寄迹山林

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

箕山之操

锦绣江山

锦绣山河

开门见山

开山始祖

跨山压海

开山祖师

离山调虎

临水登山

流水高山

马放南山

闷海愁山

猛虎出山

邈若山河

漫山遍野

满山遍野

名山胜水

名山事业

漫山塞野

被山带河

爬山涉水

排山压卵

千山万水

千水万山

青山一发

气涌如山

气壮河山

气壮山河

人山人海

如山压卵

山崩川竭

山包海容

山崩海啸

寿比南山

山长水远

山肤水豢

山复整妆

山高水险

山河表里

涉海登山

山积波委

水尽山穷

山砠水厓

山溜穿石

山林隐逸

山鸣谷应

山眉水眼

山木自寇

山南海北

水穷山尽

山清水秀

山容海纳

寿山福海

深山老林

誓山盟海

三山五岳

四山五岳

尸山血海

使蚊负山

山行海宿

水秀山明

山肴海错

山遥路远

水远山长

山吟泽唱

山止川行

山珍海错

山中宰相

铁案如山

他山攻错

梯山航海

泰山鸿毛

山重水复 山峙渊渟 梯山架壑

铜山金穴

泰山梁木

泰山盘石

泰山磐石

泰山其颓

铜山铁壁

泰山压顶

泰山压卵

梯山栈谷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童山濯濯

铁桶江山

铁证如山

稳如泰山

文山会海

巫山洛浦

万水千山

巫山云雨

为山止篑

文章山斗

啸傲湖山

啸聚山林

学如登山

挟山超海

仙山楼阁

显山露水

秀水明山

仙山琼阁

西山日薄

堙谷堑山

愚公移山

义海恩山

渔海樵山

移山拔海

阴山背后

依山傍水

移山倒海

远山芙蓉

移山回海

移山竭海

移山跨海

野蔌山肴

银山铁壁

移山填海

游山玩景

游山玩水

逾山越海

乐山乐水

移山造海

渊亭山立

渊停山立

猿穴坏山

阳煦山立

一叶迷山

云雨巫山

坐吃山崩

坐吃山空

钟鼎山林

执法如山

纵虎归山

拄笏看山

拄笏西山

拄颊看山

枕山臂江

阻山带河

枕山负海

栈山航海

枕山襟海

指山卖磨

劚山觅玉

枕山栖谷

钻山塞海

坐食山空

指山说磨

醉山颓倒

铸山煮海

众喣漂山

众喣飘山

众喣山动

重于泰山

醉玉颓山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兵败如山倒

不识庐山真面目

隔行如隔山

隔山买老牛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庐山真面目

入宝山而空回

人心齐,泰山移

山高皇帝远

山锐则不高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山雨欲来风满楼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泰山不让土壤

一山不藏二虎

有眼不识泰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坐山观虎斗

这山望着那山高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积土成山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篇3:含有通假字的成语

存在通假字的成语很多,常见的有:

1. 信口开河

信口:随口;开河:“河”通“合”,说话时嘴唇张合。用作贬义。多指不加思索地随口乱说;或是随口乱吹;或是随便议论;或是漫无边际地乱扯;有时又用于自我解嘲。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灵壁激战,刘邦败北,屯兵荥阳。项羽授英布为“当阳君”,率军40万进驻九江。刘邦派典谒官随何去劝说英布投降。英布说随何信口开河,然而还是投降刘邦。刘邦故意气他,后设宴款待,封“九江侯”。

2. 图穷匕见

图:地图;穷:尽;见:通“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这个成语出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战国策·卷三十一燕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 博闻强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通“志”,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也可以写作“博闻强志”)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4.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这个成语出自《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在古代小说中有用拨乱反正的,如: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5. 披沙拣金

又作“排沙简金”。“简”通“拣”,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这个成语出自梁·钟嵘《诗品》卷上:“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例:其间商榷源流,扬扢风雅,如披沙拣金,正须明眼者抉择之。(清·吴骞《〈拜经楼诗话〉自序》)

6. 厉兵秣马

厉:通“砺”,“磨”的意思;兵:兵器、刀枪;秣:饲料、草料。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厉兵秣马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7. 自怨自艾

“艾”通“乂”,本意为割草,引申为治理、安定的意思。“自怨自艾”这个词出自《孟子·万章上》,其本意有改过自新的意思,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只剩下自我悔过的意思。

8. 一暴十寒

暴(pù):同“曝”,晒。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为“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做事不坚持、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放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再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哪里还活得成呢!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大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9. 疾恶如仇

“疾”通“嫉”,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仇。”西晋时期,御史中丞司录校尉傅咸为人正直无私,为官也是疾恶如仇。有一年因发生自然灾害而闹饥荒,百姓流落失所,饿死冻死无数,晋惠帝竟责怪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傅咸说明道理,力谏处理朝中奢侈浪费,救济灾民。

10. 受益匪浅

受益:得到好处,受到利益;匪通“非”,匪浅:不浅。“受益匪浅”指得到的好处很多(意即收获不小)。现在人们为方便有时也写成“受益非浅”。

11. 厝火积薪

厝:通“措”,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出自《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12. 被坚执锐

“被”通“披”;“坚”和“锐”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坚硬的甲胄”和“锐利的兵器”。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出自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13. 捉襟见肘

襟:衣襟;肘:胳膊肘;见:通“现”,露出。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语出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14. 秀外惠中

“惠”通“慧”,聪明。容貌秀美,资质聪明。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丽人杂记》:“ 广汉营妓,小名僧儿,秀外惠中,善填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死。”亦作“秀外慧中”。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是时洪女年方十九,秀外慧中。”

15. 高屋建瓴

“建”是“瀽”的通假字,是倒水、泼水的意思。“瓴”有装水的瓶子和瓦沟两种说法。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高屋建瓴这个成语来自一个经典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刘邦和他的大夫田肯。

在刘邦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有人向他报告楚王韩信正暗地里准备造反。他赶快召集文武近臣商议对策。这时,谋士陈平对刘邦说:“陛下假说到云梦泽去巡视,并在陈地会见各个诸侯。陈是楚的西界,韩信得到陛下巡视的消息,一定会去陈地迎接的。当韩信拜见陛下的时候,只要有一位武士就可以把韩信捉住。”刘邦按照陈平的计策,果然轻易就捉住了韩信。刘邦非常高兴,于是在当天颁布了大赦令。大夫田肯乘着道贺的机会,对刘邦说:“您捉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我们应当庆贺的大事。(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成语高屋建瓴的意思即由此演变而来。这句话意思是说关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胜于他国;土地广阔,有千里之远;兵员众多,占天下百分之二十。由于地势优越,如果派兵去攻打诸侯,真好比是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倾倒瓶里的水,由上而下,势不可挡。

这个成语除了形容气势外,还可以形容人的观点或者论点十分透彻,着眼点高,论证得全面。比如“刘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对我厂的现状分析得非常透彻”。

16. 不过尔尔

篇4:成语:含有睡字的成语

以“睡”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睡眼惺忪] shuì yǎn xīng sōng

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睡卧不宁] shuì wò bù níng

睡:睡觉。卧:躺下,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形容心绪烦乱,不能安定。

“睡”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卧榻鼾睡] wò tà hān shuì

别人在自己的床铺旁边呼呼大睡。比喻别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

[昏昏欲睡] hūn hūn yù shuì

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

“睡”字在第十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wò tà zhī shà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

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wò tà zhī pá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

篇5:含有“万”字的成语

[qiān sī wàn lǜ] 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万顷之陂

[wàn qǐng zhī bēi] 陂:池塘。非常广阔的池塘。比喻人的度量宽广。

一日万几

[yī rì wàn jǐ] 形容帝王每天处理政事极为繁忙。

万事全休

[wàn shì quán xiū] 休:完结。指一切事情全都完结了。形容悲观失望,不想再有所作为。也表示什么事端都没有。

咫尺万里

[zhǐ chǐ wàn lǐ] 形容画幅虽小,意境深远。后也指诗文的含意深远。

万壑争流

[wàn hè zhēng liú] 壑:深沟,借指溪流。许多溪水竞相奔流。形容山中胜景。

报效万一

[bào xiào wàn yī]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千推万阻

[qiān tuī wàn zǔ] 推:推拖。阻:阻拦。多次推拖阻拦。形容百般推辞、拒绝。

万殊之妙

[wàn shū zhī miào] 殊:不同,差异。各种事物间千差万别的奥妙。

万流景仰

[wàn liú jǐng yǎng] 为各方面的人所敬仰。

悬旌万里

[xuán jīng wàn lǐ] 比喻军队远征。

千欢万喜

[qiān huān wàn xǐ] 非常欢喜。

万方多难

[wàn fāng duō nàn] 万方:全国各地,也指全国人民。形容国家和人民饱受灾难。

一贯万机

[yī guàn wàn jī] 贯:贯穿。把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

千枝万叶

[qiān zhī wàn yè] 树的枝叶很多。形容关系错综复杂。

千妥万当

[qiān tuǒ wàn dàng] 极为妥当。

万斛泉源

[wàn hú quán yuán] 斛:十斗。本指泉源丰富。后比喻文思敏捷。

万条寒玉

[wàn tiáo hán yù] 寒玉:竹的别称。指万株绿竹。

拨万论千

[bō wàn lùn qiān] 形容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

千形万态

篇6:含有“明”字的成语

知人之明: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至圣至明: 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彰明较着: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彰明昭着: 犹彰明较着。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正明公道: 指正大光明。

重明继焰: 指光焰相继,长明不息。

憎爱分明: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彰明昭著: 犹彰明较著。

正身明法: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眼明心亮: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薏苡明珠: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一晦一明: 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忧盛危明: 犹言居安思危。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验明正身: 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

仙露明珠: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休明盛世: 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霞明玉映: 如霞光明艳,如玉色映现。形容光彩耀人。

心开目明: 犹心明眼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无明无夜: 犹言不分昼夜。

无明业火: 指怒火。

同明相照: 指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深切著明: 深刻而显明。

若明若昧: 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清风明月: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弃明投暗: 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去暗投明: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篇7:含有“山”字的成语

猛虎下山: 形容猛虎下山时的威风。

蚂蚁搬泰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

龙山落帽: 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

零落山丘: 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开山之祖: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江山之异: 江山:指疆土。 指疆土易主。

江山之恨: 江山:指疆土。 指失去疆土的仇恨。

江山不老: 指高山大河千古长存,指人不老

荒山野岭: 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

寒山片石: 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观山览水: 观:游览;山、水:指风景。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大野: 高高的山岭,广袤的原野。

负山戴岳: 岳:高大的山。背负高大的山岳。

福如山岳: 福:福分;如:像。 福气像山一样高。

福齐南山: 祝颂之辞。 指福分如南山一样高。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堆集如山: 1.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

堆积成山: 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为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来护卫自己。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地远山险: 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篇8:含有“千”字的成语

[qiān rén yī miàn]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千军万马

[qiān jūn wàn mǎ]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千家万户

[qiān jiā wàn hù] 指众多人家。

千秋万代

[qiān qiū wàn dài]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千变万化

[qiān biàn wàn huà] 形容变化极多。

千钧一发

[qiān jūn yī fà] 也说一发千钧。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唐韩愈《与孟尚书书》:“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钧:古时三十斤为一钧。

千篇 一律

[qiān piān yī lǜ] 形容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完全按老一套,没有任何变化。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张为称白乐天…千篇 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千方百计

[qiān fāng bǎi jì] 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计谋。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五:“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方:方法。计:计谋。

千真万确

[qiān zhēn wàn què]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决胜千里

[jué shèng qiān lǐ]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气象万千

[qì xiàng wàn qiān] 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千呼万唤

[qiān hū wàn huàn] 形容再三催促。

千奇百怪

[qiān qí bǎi guài] 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

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形容数量非常多。也说成千累万、成千成万。

万紫千红

[wàn zǐ qiān hóng] 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千锤百炼

[qiān chuí bǎi liàn] 1.比喻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长时期的锻炼。

一诺千金

[yī nuò qiān jīn]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答应一句话有千金的价值。形容说话算数,很讲信用。诺:诺言。

千头万绪

[qiān tóu wàn xù] 也说千端万绪。头绪很多。形容事物纷繁复杂。三国魏曹植《自试令》:“(王)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志在千里

[zhì zài qiān lǐ] 形容志向远大。

千载难逢

篇9:含有“虎”字的成语

[zhòng hǔ tóng xīn]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乔龙画虎

[qiáo lóng huà hǔ]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虎视耽耽

[hǔ shì dān dān] 虎视眈眈,成语,指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龙拿虎跳

[lóng ná hǔ tiào] 像龙一样抓取,像虎一样跳跃。

虎狼之势

[hǔ láng zhī shì]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酒虎诗龙

[jiǔ hǔ shī lóng]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垂饵虎口

[chuí ěr hǔ kǒu]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捉虎擒蛟

[zhuō hǔ qín jiāo]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狼前虎后

[láng qián hǔ hòu]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甘冒虎口

[gān mào hǔ kǒu] 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龙潭虎窟

[lóng tán hǔ kū] 潭:深水池;窟:洞穴。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狮威胜虎

[shī wēi shèng hǔ] 比喻妇人十分悍妒。

没羽之虎

[méi yǔ zhī hǔ] 《韩诗外传》卷六:“楚 熊渠子 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后因以“没羽之虎”指怪石。

拒虎进狼

[jù hǔ jìn láng]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虎变龙蒸

[hǔ biàn lóng zhēng] 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虎牙桀立

[hǔ yá jié lì] 桀:小木桩。如虎牙之状,像群桩而立。比喻山势险峻。

委肉虎蹊

[wěi ròu hǔ xī]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虎口残生

[hǔ kǒu cán shēng]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饿虎扑羊

[è hǔ pū yáng]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狼吞虎噬

篇10:含有“牛”字的成语

牛不喝水强按头: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

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牛骥同皂: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牛溲马勃: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牛头马面: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牛衣对泣: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牛黄狗宝: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牛骥共牢: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牛骥同槽: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同“牛骥同皂”。

牛骥同皁: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亦作“牛骥同槽”。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牛角之歌: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牛马襟裾:犹言衣冠禽兽。

牛毛细雨:指细而密的小雨。

牛溲马渤: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均可入药。

牛蹄之涔: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牛蹄之鱼: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鱼”。

牛蹄中鱼:牛蹄:是指牛蹄印里的积水。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

牛听弹琴:比喻听不懂。

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牛头不对马面: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牛星织女:即牛郎织女。

牛羊勿践: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

牛衣病卧:形容贫病交迫。

牛衣岁月:指贫困的生活。

牛衣夜哭: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同“牛衣对泣”。

牛之一毛: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搏牛之虻: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

椎牛飨士: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带牛佩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呼牛呼马: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九牛拉不转: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老牛破车:老牛拉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牵牛下井:比喻事情棘手,很难办到。

如牛负重:象牛背着学生的东西一样。比喻生活负担极重。

童牛角马: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犀牛望月: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一牛九锁:比喻无法解脱。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吹牛拍马: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槌牛酾酒:杀牛滤酒。指备肴酒以燕享。

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椎牛歃血: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对牛鼓簧: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饭牛屠狗: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风牛马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

汗牛充屋: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汗牛塞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呼牛作马: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同“呼牛呼马”。

瘠牛羸豚: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犁牛骍角: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同“犁生骍角”。

犁牛之子: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马牛其风:指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骑牛觅牛: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同“骑驴觅驴”...

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敲牛宰马:指宰杀牲畜。

休牛归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一牛吼地: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一牛鸣地: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床下牛斗: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多如牛毛: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风马牛不相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鸡口牛后: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鸡尸牛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茧丝牛毛:形容功夫细密。

鲸吸牛饮:鲸吸:像鲸鱼吸水一样。如鲸吸百川,似牛饮池水。比喻放量狂饮。

气冲牛斗: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屠所牛羊: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蜗行牛步: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风马牛: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

马勃牛溲: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马浡牛溲:借指不值钱的东西。同“马勃牛溲”

马面牛头: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气吞牛斗: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鼠入牛角: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兔角牛翼: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犀照牛渚:比喻洞察幽微。

羞以牛后: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扛鼎抃牛: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

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亡羊得牛: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蹊田夺牛: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以羊易牛: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

争猫丢牛:比喻贪小失大。

版筑饭牛: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喘月吴牛: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襟裾马牛: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裾马襟牛: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气冲斗牛: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气喘如牛: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气克斗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

气壮如牛: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散马休牛:指不兴战事。

篇11:含有“明”字的成语

[sàng míng zhī tòng]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长明乃晦

[cháng míng nǎi huì] 长期明达睿智者,有时(晚年)亦难免昏昧。

光明大道

[guāng míng dà dào] 指正确的有前途的道路。

黑白分明

[hēi bái fēn míng] 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一晦一明

[yī huì yī míng] 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明知故问

[míng zhī gù wèn] 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孚尹明达

[fú yǐn míng dá] 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明珠按剑

[míng zhū àn jiàn] 一方以夜明珠相投,另一方则用手压住剑柄。比喻一方事前未申明自己的举动出于好意,另一方因误会而反以敌意回报。

鬼瞰高明

[guǐ kàn gāo míng] 指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同“鬼瞰其室”。

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明昭昏蒙

[míng zhāo hūn méng]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一了千明

[yī liǎo qiān míng] 主要的问题了解以后,其余的问题也就清楚明白了。

词约指明

[cí yuē zhǐ míng]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暧昧不明

[ài mèi bù míng] 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花明柳媚

[huā míng liǔ mèi] 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经明行修

[jīng míng xíng xiū]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明月入怀

[míng yuè rù huái] 比喻人心胸开朗。

明法审令

[míng fǎ shěn lìng] 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聪明英毅

篇12:含有“水”字的成语

[yòng qián rú shuǐ] 花钱如同流水一般,没有节制。形容挥霍无度,不爱惜钱财。

菽水之欢

[shū shuǐ zhī huān] 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水月观音

[shuǐ yuè guān yīn]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翻越山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桃花潭水

[táo huā tán shuǐ] 比喻友情深厚。

鸥水相依

[ōu shuǐ xiāng yī] 比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水陆之珍

[shuǐ lù zhī zhēn] 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指美味佳肴。

掬水留香

[ju shui liu xiang] 两手捧起无色的液体,留下了香气。

遇水架桥

[yù shuǐ jià qiáo]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心清如水

[xīn qīng rú shuǐ] 犹如水般透明。

水宽鱼大

[shuǐ kuān yú dà] 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水径不深

[shuǐ jìng bù shēn] 径:直,直往。水流很急的地方,水则不会深。

白水鉴心

[bái shuǐ jiàn xīn]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一贫似水

[yī pín sì shuǐ] 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山鸡眏水

[shān jī yìng shuǐ] 比喻顾影自怜。同“山鸡照影”。

清水冷灶

[qīng shuǐ lěng zào] 形容生活清苦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的人,这时候是个小家庭蒸蒸日上的建设时期,可是他们这里却是清水冷灶,没有增设,连必要的投资也都送进了书店。--陆文夫《献身》

无源之水

[wú yuán zhī shuǐ] 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鱼大水小

[yú dà shuǐ xiǎo]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水性随邪

[shuǐ xìng suí xié] 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

风行水上

篇13:含有“水”字的成语

[shuǐ huǒ nán róng] 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山高水远

[shān gāo shuǐ yuǎn] 形容路途遥远。

海水难量

[hǎi shuǐ nán liáng] 海水是不可以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山高水长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水软山温

[shuǐ ruǎn shān wēn] 形容景色幽雅。

水乳不分

[shuǐ rǔ bù fēn] 形容关系密切,意气投合。

以水洗血

[yǐ shuǐ xǐ xuè] 指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山情水意

[shān qíng shuǐ yì] 形容山水的自然景色使人产生的情感兴致。

萍水相遭

[píng shuǐ xiāng zāo] 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鱼水和谐

[yú shuǐ hé xié] 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交淡若水

[jiāo dàn ruò shuǐ] 指道义上的往来。

舟水之喻

[zhōu shuǐ zhī yù]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露水姻缘

[lù shuǐ yīn yuán] 野合。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流杯曲水

[liú bēi qǔ shuǐ] 见“流觴曲水”。

指水盟松

[zhǐ shuǐ méng sōng] 盟:盟誓。指着流水、松树以为盟誓。形容情谊之深。

水激则旱

[shuǐ jī zé hàn] 指水流受阻,激而劲悍。比喻越受阻挠,越能激起力量。

以水投石

[yǐ shuǐ tóu shí] 比喻意见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滴水成冻

[dī shuǐ chéng dòng] 水滴下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一衣带水

[yī yī dài shuǐ] 一水相隔,如同衣带那样窄。比喻双方离得很近。《南史·陈后主纪》:“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水泄不漏

上一篇:有关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关于转发《共青团甘肃省委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