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指字的成语

2024-05-23

含有指字的成语(精选13篇)

篇1:含有指字的成语

首屈一指: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含有指字的成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不吝指教: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2、发综指示:猎人发现野兽旳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3、以指挠沸: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4、令人发指: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5、千人所指:千人:众人,许多人;指:指责。为众人所拇。

6、千夫所指: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7、指东画西:指说话时旳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8、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旳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旳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9、发踪指示:猎人发现野兽旳踪迹,指示猎狗追杀。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10、戟指怒目: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旳神态。

11、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12、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3、恶籍盈指:犹恶贯满盈。

14、交臂历指: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旳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旳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15、指天画地: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16、发纵指示: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旳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17、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旳事物。

18、点指画字: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

19、指腹为婚: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20、骈拇枝指:骈母:脚上旳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旳、无用旳东西。

21、发上指冠: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22、食指大动:原指有美味可吃旳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旳东西而贪婪旳样子。

23、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拱挹指麾:谓从容安舒,指挥若定。

24、指天射鱼:向着天空去射河里旳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25、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26、十指连心: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旳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旳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27、眦裂发指: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28、了若指掌: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29、指鸡骂狗: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30、指挥若定: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旳。

31、词约指明: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32、指山说磨:比喻错此说彼。

33、指天誓日: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34、指日可下:表示不久就可以攻下。

35、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36、弹指之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37、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38、发指眦裂: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39、一弹指顷:手指一弹旳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40、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41、指不胜屈:指:手指;屈:弯曲。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42、戟指嚼舌: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43、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44、使臂使指:象使用自己旳手臂和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自如。

45、口讲指画: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46、首屈一指: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旳。

47、惜指失掌: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48、眄视指使:形容骄傲旳神态。

49、指雁为羹: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50、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旳人指挥别人旳傲慢态度。

51、寸指测渊:以一寸之指而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

52、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篇2:含有指字的成语

[发指眦裂] fà zhǐ zì liè

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眦裂发指] zì liè fà zhǐ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令人发指] lìng rén fà zhǐ

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发纵指示] fā zòng zhǐ shì

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发纵指使] fā zòng zhǐ shǐ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发踪指示] fā zōng zhǐ shì

踪:踪迹。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发踪指使] fā zōng zhǐ shǐ

操纵指挥。同“发纵指使”。

[发综指示] fā zōng zhǐ shì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发上指冠] fā shàng zhǐ guàn

篇3:从认知看带“虎”字的成语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其他语言中均存在大量带有动物语素的成语, 这些成语大部分都不单纯用来描述或者形容动物本身, 如虎背熊腰、尖嘴猴腮、贼眉鼠眼、狼心狗肺、马到成功等。这些词语大部分是人们以熟悉的动物原型来认知人的外貌、动作、行为或者其他事物, 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扩大认知域, 以便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新的事物。我整理了大量带“虎”字的成语, 从纵向看, 这些带“虎”字的成语, 以一个相同的动物形象, 从多角度比喻了不同的形象和感情色彩。我通过对此分析以阐释造成这种现象的认知机制和模型。

2. 带“虎”字成语的隐喻认知机制

1980年, Lakoff与Johnson出版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明确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 是我们认识外在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方式。并且指出隐喻的本质在于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一事物。这里的另一事物是始源域, 一事物是目标域, 并且认为隐喻的核心是一般的跨域映射。人们在认识客观外界事物和关系时, 往往从具体到抽象。人类自身的许多特性、特征和行为往往无法或者很难直接观察, 这就得借助其他人类已知的事物和关系, 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动物隐喻是人类语言现象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许多人类行为可以借助动物行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 具有可直接观察性和直接感知性, 所以在人类的语言中存在许多用动物来隐喻人类的词汇。就以带“虎”字的成语为例, 很大一部分都已经不再用于形容虎这种动物本身, 而是用以指代人或者事物。

我一共收集了196个带“虎”字的成语, 经过分析整理, 把一些意义相同、只是语素或者语序稍有变动的虎字成语去掉, 共得到了108个虎字成语。并且, 我根据源域凸显特征的不同, 经过分析整理, 得到了如下结果:

我们发现, 带“虎”字的成语, 褒义一共有41个, 贬义一共有58个, 而表示中性义的只有9个。为什么同一种动物对其有爱憎两种极端的隐喻方向, 隐喻机制及影响人们对其认知的因素是什么?我们将在下文依次展开讨论。

2.1 褒义虎字成语的隐喻机制。

根据表一的统计结果, 我们发现, 用于褒义语境中的带虎字的成语大多是由虎的体态、力量等静态特征或者是在成语结构中虎作为施事者而形成的成语。根据隐喻凸显原则, 由虎这种动物域向其它域的映射通常只是凸显源域的不同特征, 具体如下。

2.1.1 凸显虎强而有力、充满生命力的外在形象。

虎的外在形象凶猛而威武, 动作迅猛而敏捷, 这些特征在人们的认知中得以凸显, 从而使得这一特征投射到人类域中, 用以指称某些具有此类特征的人或者活跃生动的气氛、行为等。常用的源域有: (1) 虎的某个身体部分, 如“虎背熊腰”意思是背宽厚如虎, 腰粗壮如熊, 用来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因为虎背一般而言是魁梧宽厚的, 在这里用虎的背喻指人的背, 生动而形象;“虎头虎脑”用虎威严勇猛可爱的头部做源域, 映射到人类的头部, 用来形容人的相貌生动可爱。这样的转喻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 激活人们对其表述的特征形象的联想。 (2) 虎的动作行为。由于虎的动作快而迅猛、敏捷矫健, 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把它隐喻到人类的行为活动之中, 如用“龙腾虎跃”来比喻奋发有为。类似的还有“虎步龙行、龙吟虎啸、虎超龙骧”等。

2.1.2 凸显虎至高无上的地位。

由于虎威武凶猛的外在形象特征, 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它在百兽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由此产生了许多借虎的地位来指代人的地位的虎字成语。如“人中龙虎”, 用来比喻人中豪杰;“卧虎藏龙”用来指隐藏不露的人才。还有其他成语, 如“将门虎子、猛虎出山、大贤虎变、众虎同心”等, 这些词均用虎来指代英雄豪杰、俊秀人才等, 把虎在百兽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作为始源域, 投射到人类中地位较高、有能力这一目标域。在这里, 我们发现, 这里的隐喻其实是一个双向隐喻, 即人类首先把人类社会里的等级制度映射到虎这种动物身上, 根据其凶猛威武的特征, 联想其在百兽中的地位, 然后又把虎在百兽中的地位这一凸显特征, 映射到某部分地位高、有才干的人身上, 如图所示:

2.2 贬义虎字成语的隐喻机制。

据表一的结果, “虎”在虎字成语中表示贬义的占了多一半。作为凸显项来隐喻的主要是虎凶残、贪婪的性格或者是令人恐惧的行为。

2.2.1 用来喻指残忍凶狠的敌人。

此种隐喻一般是以虎类的攻击行为或者人类对虎的强大而产生的畏惧以至厌恶憎恨为源域。 (1) 虎的攻击行为。由于虎善于出击, 捕食时凶猛无情, 人类就以此为其凸显特征, 创造了大量与此有关的成语, 如“虎荡羊群”, 意为老虎冲进羊群中, 比喻以强凌弱。这里的虎就用来指代横行霸道、以强凌弱之人, 还有“饿虎擒羊、饿虎扑食、虎视眈眈、鲸吞虎噬、狼顾虎视”等。在此类成语中“虎”常用来指代以强凌弱的恶人。 (2) 人类对虎的畏惧、厌恶。由于虎的凶猛敏捷, 人类一方面常用此为喻, 表示杰出人物之外, 另一方面也常常由于其过于凶猛而产生畏惧之情, 并且由于畏惧进一步产生厌恶之情。如用“虎党狐侪”比喻凶恶狡黠之辈;“放虎归山”中的“虎”表示强大危险的敌人, 类似的还有“官虎吏狼、引虎入室、为虎添翼、畏敌如虎”等。

2.2.2 用来隐喻危险境地、情况。

此种隐喻一般以虎的某个要害部位 (尾、屁股、口等) 或者虎常给人们带来恶劣后果由此而在人们心目中造成的一种印象为源域。 (1) 虎的要害部位。由于虎这种动物性格残忍, 其身体部位就成为只可远观而不可碰触的东西。一旦接触, 后果则是非常可怕的, 如:“羊落虎口”表示弱者落入坏人的手里, “虎口逃生”比喻从危险的境况中逃生。类似的还有“虎尾春冰、虎口拔牙、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等。 (2) 虎常给人们带来恶劣后果, 由此而在人们心目中造成的一种不好的印象。在人类与虎的较量中, 一般是虎占上风, 所以, 人们把虎归为危险动物, 由此引申出表示危险境况的含义, 如“骑虎难下、前狼后虎、除狼得虎、虎狼之势”等。

3. 从整体上把握虎字成语的褒贬色彩

通过对这些虎字成语的分析归类, 我发现, 虎字成语的褒贬色彩有着很强的规律性, 在此我们把其分为三类。

3.1 虎作受事一般表示贬义。

我发现, 虎为受事的成语几乎都用于贬义语境中, 而且施事者通常是人, 如“虎口拔牙、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以肉啖虎、放虎归山、除狼得虎、暴虎冯河”等。虽然从认知上来讲, 人的生命度要高于虎, 但是, 由于人的力量、速度、凶猛程度均比不上虎类, 因此, 在二者交锋时虎一般是处于上风的, 人类一般要避免和其正面交锋或者深入接触等。如果不幸发生了接触, 则一般被认为是危险的, 动作的发出者是愚蠢而鲁莽的。这实质上是一种实体和物质隐喻, 也就是把人类与虎接触的直接或者间接经验看做实体, 对此类经验作出总结概括, 通过此来理解危险的境况、艰难的处境等。

3.2 与龙连用时为褒义, 与狼连用时为贬义。

通过归纳虎字成语适用语境, 我发现大部分虎字成语都是和龙或者狼连用。一般而言, 当虎和龙连用时, 成语为褒义, 如“龙威虎震、龙跳虎伏、龙腾虎啸、龙腾虎踞、龙腾虎蹴、龙跧虎卧、龙盘虎拏、龙拏虎攫、龙虎风云、龙精虎猛”等等。当虎和狼连用时, 成语一般表达贬义色彩。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帝王的象征, 代表着尊贵荣华, 也是阳刚之美、杰出人物的象征。由此龙的一些行为也就具有了王者风范。而成语其实是一种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材料。在此, 把龙和虎连在一起简约概括, 使得虎受龙的影响, 动作、行为都具有了褒义色彩。另一方面, 狼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奸诈狡黠、无恶不作, 汉语中有关狼的成语几乎全部为贬义, 所以当虎和狼连用时, 受接近原则的影响, 虎在褒义色彩里具有的凶猛形象变成了凶残, 从而具有了贬义色彩。

进一步来讲, D.Sperber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 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 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的过程。而认知语境是人系统化了的知识结构, 由直接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和社会心理表征构成。在虎字成语中, 当有龙出现时, 由于龙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均是褒义色彩, 因此, 根据最佳关联原则, 把虎也定义为褒义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能通过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最准确的信息量。相应的, 当成语中有狼字出现时, 人们就会依照狼的形象顺接推理, 由此, 虎就具有了负面形象。但是, 我们注意到, 连用动物的感情色彩必须为典型范畴, 如龙, 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均为正面, 狼均为反面, 这样, 才能根据人类思维中的顺接思维, 自然而然的接受虎的正负两方面形象, 而不至于产生突兀感。如若和虎字连用的是其它一些动物, 如“九牛二虎、虎头蛇尾、断蛟刺虎”等, 就不能直接感知虎的褒贬之意, 此种情况必须通过其它认知经验来理解虎的形象。

4. 对虎字成语的进一步分析

一般而言, 某种动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或者是正面或者是负面, 或者中性, 很少有动物兼具褒贬两种色彩。关英伟 (1995) 认为, 进入成语的动物大都有着强烈的褒贬色彩, 并且指出动物词语的褒贬色彩也是相对稳定的, 有的常用于褒义, 有的常用于贬义, 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褒贬模式。并认为这是一种常规模式, 对这一规则的突破就当是偏离。而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却发现, 人们对虎有爱憎两种极端分明的感情。一方面, 虎是可爱、正义、勇猛、才俊的象征, 另一方面, 虎又代表了凶狠残忍及危险艰难的境况, 这种对虎褒贬参半的现象在成语中一直存在, 使得虎这个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了双面性。

我认为, 从认知上讲, 对虎的这种极端的感情色彩必定有一个中间经验, 人们对虎的认知是通过此经验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引申。也就是会有类似桥梁的认知经验, 从此认知经验人们可以向相反的两方向认知虎类, 而不会显得太突兀。人们对虎的双重认知情绪其实是建立在虎的勇猛之上的。一方面, 由于虎勇猛、体形优美, 人们用它来形象地认知人类中同样勇猛敏捷的同类, 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力、勇猛的追求之情。另一方面, 也正是由于虎的勇猛, 人类通常无法制服它, 由此产生了对它的恐惧, 进而是厌恶之情, 使得虎又具有了残忍无情等贬义色彩。并且由于虎类不与人类密切接触, 而是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 所以所有有关虎的成语中的“虎”都不是其本意, 而是引申义, 这使得人类对它的褒贬评价具有相应的固定性, 所以人类对其极端的两种感情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关英伟.动物词语的褒贬色彩、褒贬对立和偏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5, (3) .

[2]卢英顺.比喻现象的认知解释[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 (1) .

[3]王永德.隐喻存在的认知基础[J].修辞学习, 2000, (5) .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篇4:含有通假字的成语

存在通假字的成语很多,常见的有:

1. 信口开河

信口:随口;开河:“河”通“合”,说话时嘴唇张合。用作贬义。多指不加思索地随口乱说;或是随口乱吹;或是随便议论;或是漫无边际地乱扯;有时又用于自我解嘲。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灵壁激战,刘邦败北,屯兵荥阳。项羽授英布为“当阳君”,率军40万进驻九江。刘邦派典谒官随何去劝说英布投降。英布说随何信口开河,然而还是投降刘邦。刘邦故意气他,后设宴款待,封“九江侯”。

2. 图穷匕见

图:地图;穷:尽;见:通“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这个成语出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战国策·卷三十一燕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 博闻强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通“志”,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也可以写作“博闻强志”)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4.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这个成语出自《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在古代小说中有用拨乱反正的,如: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5. 披沙拣金

又作“排沙简金”。“简”通“拣”,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这个成语出自梁·钟嵘《诗品》卷上:“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例:其间商榷源流,扬扢风雅,如披沙拣金,正须明眼者抉择之。(清·吴骞《〈拜经楼诗话〉自序》)

6. 厉兵秣马

厉:通“砺”,“磨”的意思;兵:兵器、刀枪;秣:饲料、草料。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厉兵秣马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秦军只好退了。

7. 自怨自艾

“艾”通“乂”,本意为割草,引申为治理、安定的意思。“自怨自艾”这个词出自《孟子·万章上》,其本意有改过自新的意思,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只剩下自我悔过的意思。

8. 一暴十寒

暴(pù):同“曝”,晒。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为“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做事不坚持、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地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放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再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哪里还活得成呢!我跟大王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大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

9. 疾恶如仇

“疾”通“嫉”,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仇。”西晋时期,御史中丞司录校尉傅咸为人正直无私,为官也是疾恶如仇。有一年因发生自然灾害而闹饥荒,百姓流落失所,饿死冻死无数,晋惠帝竟责怪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傅咸说明道理,力谏处理朝中奢侈浪费,救济灾民。

10. 受益匪浅

受益:得到好处,受到利益;匪通“非”,匪浅:不浅。“受益匪浅”指得到的好处很多(意即收获不小)。现在人们为方便有时也写成“受益非浅”。

11. 厝火积薪

厝:通“措”,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出自《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12. 被坚执锐

“被”通“披”;“坚”和“锐”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坚硬的甲胄”和“锐利的兵器”。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出自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13. 捉襟见肘

襟:衣襟;肘:胳膊肘;见:通“现”,露出。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语出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14. 秀外惠中

“惠”通“慧”,聪明。容貌秀美,资质聪明。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丽人杂记》:“ 广汉营妓,小名僧儿,秀外惠中,善填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死。”亦作“秀外慧中”。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是时洪女年方十九,秀外慧中。”

15. 高屋建瓴

“建”是“瀽”的通假字,是倒水、泼水的意思。“瓴”有装水的瓶子和瓦沟两种说法。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高屋建瓴这个成语来自一个经典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刘邦和他的大夫田肯。

在刘邦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有人向他报告楚王韩信正暗地里准备造反。他赶快召集文武近臣商议对策。这时,谋士陈平对刘邦说:“陛下假说到云梦泽去巡视,并在陈地会见各个诸侯。陈是楚的西界,韩信得到陛下巡视的消息,一定会去陈地迎接的。当韩信拜见陛下的时候,只要有一位武士就可以把韩信捉住。”刘邦按照陈平的计策,果然轻易就捉住了韩信。刘邦非常高兴,于是在当天颁布了大赦令。大夫田肯乘着道贺的机会,对刘邦说:“您捉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我们应当庆贺的大事。(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成语高屋建瓴的意思即由此演变而来。这句话意思是说关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胜于他国;土地广阔,有千里之远;兵员众多,占天下百分之二十。由于地势优越,如果派兵去攻打诸侯,真好比是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倾倒瓶里的水,由上而下,势不可挡。

这个成语除了形容气势外,还可以形容人的观点或者论点十分透彻,着眼点高,论证得全面。比如“刘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对我厂的现状分析得非常透彻”。

16. 不过尔尔

篇5:含有“万”字的成语

[qiān jūn wàn mǎ]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万众一心

[wàn zhòng yī xīn]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千家万户

[qiān jiā wàn hù] 指众多人家。

千秋万代

[qiān qiū wàn dài]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千变万化

[qiān biàn wàn huà] 形容变化极多。

万死不辞

[wàn sǐ bù cí]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以防万一

[yǐ fáng wàn yī]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千真万确

[qiān zhēn wàn què]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万籁俱寂

[wàn lài jù jì]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气象万千

[qì xiàng wàn qiān] 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千呼万唤

[qiān hū wàn huàn] 形容再三催促。

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形容数量非常多。也说成千累万、成千成万。

万紫千红

[wàn zǐ qiān hóng] 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遗臭万年

[yí chòu wàn nián] 也说遗臭万载。坏名声流传下去,永远被人所唾骂。《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雷霆万钧

[léi tíng wàn jūn] 形容威力极大。《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三十斤。

瞬息万变

[shùn xī wàn biàn] 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

不远万里

[bù yuǎn wàn lǐ]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万马齐喑

[wàn mǎ qí yīn]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比喻人们都不发表意见,气氛沉闷。喑(yīn):哑。

千头万绪

[qiān tóu wàn xù] 也说千端万绪。头绪很多。形容事物纷繁复杂。三国魏曹植《自试令》:“(王)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万古长青

篇6:含有“王”字的成语

王字开头的成语及其解释如下:

王侯将相 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王孙公子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王顾左右而言他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王公大人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王公贵戚 泛指皇亲国戚。

王贡弹冠 王:汉代王吉字子阳。贡:即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尘埃,喻将出来作官。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

王后卢前 指诗文齐名。

王孙贵戚 泛指皇亲国戚。同“王公贵戚”。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王佐之才 佐:辅佐。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王”在其他位置的成语有:

霸王别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霸王风月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称王称霸 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

帝王将相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张王赵李 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成王败寇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

敌王所忾 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鹅王择乳 比喻择其上乘精华,

淮王鸡狗 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齐王舍牛 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老王卖瓜 比喻自己称赞自己的货色好或本领高强。

买王得羊 ①指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画虽然逼真而终差一等。

天王老子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张王李赵 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公子王孙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乃心王室 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天壤王郎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

曳裾王门 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耻居王后 指在文名上耻于处在不及己者之后。

独立王国 指抵制或不服从上级领导的行政区域或单位。

富埒王侯 埒:同等。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当。形容非常富有。

目无王法 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混世魔王 比喻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有时也指成天吃喝玩乐、到处胡闹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内圣外王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

当刑而王 谓先经受磨难而后飞腾黄达。

擒贼擒王 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篇7:含有“山”字的成语

濯濯童山: 光秃秃无树木的山

重若丘山: 比大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

中山狼: 东郭先生在中山地方遇见一只中箭而逃的狼,把狼藏在书囊中,骗过了猎人。狼活命后却要吃救命恩人东郭先生(见于明马中锡《东田集.中山狼传》)。比喻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指山卖岭: 比喻不着边际的空谈

真山真水: 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摘山煮海: 摘:开发。指开山炼矿,煮海成盐。比喻开发矿藏。

责重山岳: :指责任之重如山岳。形容责任重大。 词语分开

玉山倾颓: 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玉山倾倒: 伟男佳姿

玉山将崩: 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游山逛水: 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义山恩海: 形容恩义深重,如山高海深。

倚山傍水: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同“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宋史·王安礼传》:“今以一指蔽目,虽 泰 , 华 在前弗之见。” 谢觉哉 《关于独立思考》:“凡是不如个人的意的事就死记在心,把它扩大;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A single leaf the eyes blocks out the view of a mountain]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就连泰山也看不到。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本质

西山日迫: 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同“西山日薄”。

西山饿夫: 《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遂饿死於 首阳山 。 ”后因以“西山饿夫”为 伯夷 、叔齐 的代称。

蚊力负山: 比喻力虽小却身负重任

填海移山: 把山移开填入大海之中。 指仙术法力广大。比喻决心极大。

泰山之安: 像泰山一样稳固。 形容十分稳固安定。

泰山若厉: 厉:“砺”的本字,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样大。比喻时间久远。1

篇8:含有“千”字的成语

[qiān gǔ tóng kǎi] 古往今来的人都是同一种感慨。

东方千骑

[dōng fāng qiān qí]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骑:旧时读jì)。

千里不绝

[qiān lǐ bù jué] 绝:断,断绝。千里不断。比喻道路绵延不断,非常漫长。

千补百衲

[qiān bǔ bǎi nà] 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

千里犹面

[qiān lǐ yóu miàn] 比喻传达事情清楚确实。

千村万落

[qiān cūn wàn luò] 形容众多的村落。

一了千明

[yī liǎo qiān míng] 主要的问题了解以后,其余的问题也就清楚明白了。

日转千街

[rì zhuǎn qiān jiē] 指乞丐沿街行乞。

贻笑千秋

[yí xiào qiān qiū] 贻让人笑话千秋久远的年代。

肉重千斤

[ròu zhòng qiān jīn] 讥讽肥胖无才的人。

千金贵体

[qiān jīn guì tǐ] 形容富贵女子的娇贵身体。

千乘万骑

[qiān chéng wàn qí] 形容车马之盛。

彪炳千秋

[biāo bǐng qiān qiū]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千篇 一律

[yī lǜ qiān piān] 一律:同样的。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日转千阶

[rì zhuǎn qiān jiē] 转:升迁;阶:官阶。一天里升迁多次。比喻官职提升的极快。

卓绝千古

[zhuó jué qiān gǔ] 卓绝:程度达到极点,超过一切。超过以往的一切人。

千里神交

[qiān lǐ shén jiāo] 相隔千里,精神契合。指友情深厚。

下笔千言

[xià bǐ qiān yán]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千生万死

[qiān shēng wàn sǐ] 指历尽艰险。

千思万虑

篇9:含有“虎”字的成语

[fèng tàn hǔ shì]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虎珀拾芥

[hǔ pò shí jiè]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虎头鼠尾

[hǔ tóu shǔ wěi]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

势成骑虎

[shì chéng qí hǔ]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龙虎风云

[lóng hǔ fēng yún] 1.比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

饿虎攒羊

[è hǔ zǎn yáng] 攒:向一个目标簇拥。像饥饿的老虎向羊簇拥过去一样。形容动作而猛烈。,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饿虎吞羊

[è hǔ tūn yáng]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画虎刻鹄

[huà hǔ kè hú] 1.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

以肉啖虎

[yǐ ròu dàn hǔ] 比喻白白地送死。同“以肉喂虎”。

虎饱鸱咽

[hǔ bǎo chī yàn] 像老虎一样凶残饱食,像鹞鹰一样贪婪地吞咽猎物。形容贪官污吏凶狠贪婪。鸱:一种凶猛的鹰。

虎踞鲸吞

[hǔ jù jīng tūn]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虎体元斑

[hǔ tǐ yuán bān] 见“虎體原斑”。

笑面老虎

[xiào miàn lǎo hǔ]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抱虎枕蛟

[bào hǔ zhěn jiāo] 枕:以头枕物;蛟:古代传说中的独角龙。双手抱着老虎,送枕着蛟龙。比喻处境危险。

龙江虎浪

[lóng jiāng hǔ làng]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豕虎传讹

[shǐ hǔ chuán é]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九关虎豹

[jiǔ guān hǔ bào] 比喻凶残的权臣。

猛虎出山

[měng hǔ chū shān]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羊入虎群

[yáng rù hǔ qún]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龙吟虎啸

篇10:含有“明”字的成语

[cōng míng ruì dá] 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同明相照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 指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遐迩闻明

[xiá ěr wén míng] 遐:远。迩:近。

昏镜重明

[hūn jìng chóng míng]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弃明投暗

[qì míng tóu àn] 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考绩幽明

[kǎo jì yōu míng] 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偶烛施明

[ǒu zhú shī míng] 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知人之明

[zhī rén zhī míng] 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痛抱丧明

[tòng bào sàng míng] 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丧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同“痛抱西河”。

来去分明

[lái qù fēn míng]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明齐日月

[míng qí rì yuè] 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未明求衣

[wèi míng qiú yī] 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壁垒分明

[bì lěi fēn míng] 今常喻指对立的事物和界限。比喻界限非常清楚。

光明灿烂

[guāng míng càn làn] 形容光明耀眼,色彩艳丽。

阳光明媚

[yáng guāng míng mèi] 形容天气晴朗。

音吐明畅

[yīn tǔ míng chàng] 声音洪亮而且畅达。

正大高明

[zhèng dà gāo míng] 正大:正直,不存私心。

白蜡明经

[bái là míng jīng]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削发明志

[xuē fà míng zhì] 剃头发来表明自己对志向的坚定。

明月入抱

篇11:含有“明”字的成语

[cōng míng ruì dá] 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同明相照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 指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遐迩闻明

[xiá ěr wén míng] 遐:远。迩:近。

昏镜重明

[hūn jìng chóng míng]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弃明投暗

[qì míng tóu àn] 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考绩幽明

[kǎo jì yōu míng] 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偶烛施明

[ǒu zhú shī míng] 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知人之明

[zhī rén zhī míng] 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痛抱丧明

[tòng bào sàng míng] 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丧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同“痛抱西河”。

来去分明

[lái qù fēn míng]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明齐日月

[míng qí rì yuè] 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未明求衣

[wèi míng qiú yī] 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壁垒分明

[bì lěi fēn míng] 今常喻指对立的事物和界限。比喻界限非常清楚。

光明灿烂

[guāng míng càn làn] 形容光明耀眼,色彩艳丽。

阳光明媚

[yáng guāng míng mèi] 形容天气晴朗。

音吐明畅

[yīn tǔ míng chàng] 声音洪亮而且畅达。

正大高明

[zhèng dà gāo míng] 正大:正直,不存私心。

白蜡明经

[bái là míng jīng]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削发明志

[xuē fà míng zhì] 剃头发来表明自己对志向的坚定。

明月入抱

篇12:含有“万”字的成语

[qiān jūn wàn mǎ]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万众一心

[wàn zhòng yī xīn]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千家万户

[qiān jiā wàn hù] 指众多人家。

千秋万代

[qiān qiū wàn dài]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千变万化

[qiān biàn wàn huà] 形容变化极多。

万死不辞

[wàn sǐ bù cí]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以防万一

[yǐ fáng wàn yī]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千真万确

[qiān zhēn wàn què]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万籁俱寂

[wàn lài jù jì]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气象万千

[qì xiàng wàn qiān] 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千呼万唤

[qiān hū wàn huàn] 形容再三催促。

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形容数量非常多。也说成千累万、成千成万。

万紫千红

[wàn zǐ qiān hóng] 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遗臭万年

[yí chòu wàn nián] 也说遗臭万载。坏名声流传下去,永远被人所唾骂。《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雷霆万钧

[léi tíng wàn jūn] 形容威力极大。《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三十斤。

瞬息万变

[shùn xī wàn biàn] 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

不远万里

[bù yuǎn wàn lǐ]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万马齐喑

[wàn mǎ qí yīn]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比喻人们都不发表意见,气氛沉闷。喑(yīn):哑。

千头万绪

[qiān tóu wàn xù] 也说千端万绪。头绪很多。形容事物纷繁复杂。三国魏曹植《自试令》:“(王)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万古长青

[wàn gǔ cháng qīng] 千秋万代,像松柏一样永远保持青翠。形容精神、友谊等永远存在下去。

★ 含带字和友字的成语

★ 带昏字的成语

★ 带然字的成语

★ 带龙字的成语

★ 带石字的成语

★ 带马字的成语

★ 带秋字的成语

★ 带蛇字的成语

★ 带春字的成语

篇13:含有“水”字的成语

[gāo shān yuǎn shuǐ]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列子·汤问》有记载。

如水赴壑

[rú shuǐ fù hè] 象水流向大水坑一样。形容许多人纷纷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鱼水雁信

[yú shuǐ yàn xìn] 泛指书信。

血浓于水

[xuè nóng yú shuǐ] “血浓于水”是用来形容亲情的成语。

水落归漕

[shuǐ luò guī cáo] 汛期过后,水位下降,河水流入了河槽。

流水浅浅

[liú shuǐ jiān jiān] 一般是用来形容流水声的。

山鸡映水

[shān jī yìng shuǐ] 同“山鸡照影”。南朝 陈 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镜不成双。”

马前泼水

[mǎ qián pō shuǐ]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风生水起

[fēng shēng shuǐ qǐ] 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水月镜像

[shuǐ yuè jìng xiàng] 水中月,镜中像。喻指一切虚幻的影像。也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山殂水崖

[shān cú shuǐ yá] 殂:有土的石山;崖:高地的边。石山和水滨。形容荒野之地。

羽扇画水

[yǔ shàn huà shuǐ] 指 东晋 吴猛 以白羽扇画水渡 江 的传说。《晋书·艺术传·吴猛》:“﹝ 吴猛 ﹞年四十,邑人 丁义 始授其神方。因还 豫章,江 波甚急,猛 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事亦见 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

潺潺流水

[chán chán liú shuǐ] 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或是形容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范水模山

[fàn shuǐ mó shān]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水火无情

[shuǐ huǒ wú qíng] 指水灾和火灾来势凶猛,一点不容情。

水盛胜火

[shuǐ shèng shèng huǒ] 水势盛大定能战胜火势。

乘高决水

[chéng gāo jué shuǐ]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撮盐入水

[cuō yán rù shuǐ] 1.形容立刻消灭干净。

露水夫妻

[lù shuǐ fū qī] 指暂时结合的非正式夫妻;亦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水乳之合

上一篇:2020期末高三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满分高考议论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