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正确判断系统入侵事件的严重程度

2024-05-17

教你正确判断系统入侵事件的严重程度(精选4篇)

篇1:教你正确判断系统入侵事件的严重程度

不同的系统入侵事件,以及入侵事件的严重程度,其处理方式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对系统入侵事件进行处理之前,在系统入侵事件识别之后,还必需进行一个必要的步骤,就是对当前识别的系统入侵事件进行分类。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系统入侵事件做出严重程度的判断,以便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例如,如果攻击事件是涉及到服务器中的一些机密数据,这肯定是非常严重的攻击事件,就应当立即断开受到攻击的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并将其隔离,以防止事态进一步的恶化及影响网络中其它重要主机。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确认系统入侵事件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以及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来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将系统入侵事件分为以下5个类别:

(1)、试探性入侵事件

(2)、一般性入侵事件

(3)、控制系统的入侵事件

(4)、拒绝服务事件

(5)、得到机密数据的入侵事件

对网络中的主机进行试探性扫描,都可以认为是试探性质的事件,这些都是攻击者为了确认网络中是否有可以被攻击的主机,而进行的最基本的工作。

当攻击者确认了要攻击的目标后,他就会进一步地对攻击目标进行更加详细,更加有目的的扫描,这时,所使用的扫描方式就会更加先进和不可识别性,例如半连接式扫描及FIN方式扫描等,这种扫描完成后,就可以找到一些是否可以利用的漏洞信息,由于现在的一些整合性防火墙和IDS也能够识别这些方式的扫描,因此,如果在日志文件中找到了与此相应的记录,就表明攻击已经发展到了一般性事件的地步了。

当攻击者得到可以利用的漏洞信息后,他就会利用各种手段对攻击目标进行渗透,这时,如果你没有及时发现,渗透的成功性是非常大的,网络中已经存在有太多的这类渗透工具,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渗透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渗透成功后,攻击者就会想法提高自己在攻击目标系统中的权限,并安装后门,以便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已经渗透了的目标,此时,就已经发展到了控制系统的地步。

到这里,如果你还没有发现攻击行为,那么,你所保护的机密资料将有可能被攻击者完全得到,事态的严重性就可想而知了。

攻击者在控制了攻击目标后,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机密数据,由此而产生一些报复性行为,例如进行一些DOS或DDOS攻击等,让其他正常用户也不能够访问。或者,攻击者控制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其它系统进行DOS或DDOS攻击,

因此,我们必需通过相应的工具(如IDS/IPS),以及对相应的日志文件(如防火墙日志)进行分析,来迅速对上述5种系统入侵事件进行判断,以便及时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来进行处理,以防止事态向更加严重的程度发展,并由此尽量减小损失,恢复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这也是为什么在此节之前,雪源梅香会用一个比较长的章节来描述如何去识别系统入侵事件的关键原因。因为只有在一开始就使用了相应的安全工具,例如IDS/IPS或防火墙等,才有可能帮助我们识别系统入侵事件,并对入侵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正确的判断。

另外,在对系统入侵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还可以将入侵事件的证据收集起来,以便通过这些证据来找到攻击者,并将其绳之以法。当然,这个步骤并不是必要的,但是,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我们,雪源梅香认为这今后我们必需不断加强的有效手段之一。

至于如何收集,这要视你所要收集的证据的多少及大小,以及收集的速度要求来定。如果只收集少量的数据,你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方法将这些数据保存到另外一些安全的存储媒介当中;如果要收集的数据数量多且体积大,而且要求在极少的时间来完成,你就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软件来进行收集。对于这些收集的数据保存到什么样的存储媒介之中,也得根据所要收集的数据要求来定的,还得看你现在所拥有的存储媒介有哪些,一般保存到光盘或硬盘当中为好。

具体收集哪些数据,你可以将可以为攻击事件提供证据的数据全部都收集起来,也可以只收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是一些应该收集的数据列表:

(1)、操作系统事件日志

(2)、操作系统审计日志

(3)、网络应用程序日志

(4)、防火墙日志

(5)、入侵检测(IDS)日志

(6)、受损系统及软件镜像

要了解是,上述这些数据都是依赖我们在上一节中所做的系统入侵事件识别工作。因此,如果你还没有做这样的工作,请在比特网上找到上一篇文章,然后按其中提到的方法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行这一步之前,如果你的首要任务是将网络或系统恢复正常,为了防止在恢复系统备份时将这些证据文件丢失,或者你只是想为这些攻击留个纪念,你可以先使用一些系统镜像软件将整个系统做一个镜像保存后,再进行恢复工作。

收集的数据不仅是作为指证攻击者的证据,而且,在事件响应完成后,还应将它们统计建档,并上报给相关领导及其它合作机构,例如安全软件提供商,合作伙伴,以及当地的法律机构,同时也可以作为事后分析学习之用。

篇2:教你正确判断系统入侵事件的严重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400例,所有入组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拟订的AP诊断标准[3],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4]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SAP和MAP。剔除合并对预后有影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肝肾功能损害等患者。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2)的平方(kg/m2)。以BMI<24为正常,28>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记录患者入院时年龄、BMI、并发症、Ranson's评分和CT 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CTSI),分析患者入院时BMI与 Ranson's评分及CTSI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与Ranson评分和CTSI 评分的相关性。

1.2 统计学方法

资料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AP和SAP的年龄、BMI以及预后比较

本组男性248例,女152例,平均年龄(58.6±6.7)岁;MAP组平均年龄(59.8±5.6)岁,SAP组平均年龄(57.4±7.3)岁,两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SAP患者 78例,死亡20例;MAP患者 322 例,死亡0例;MAP组并发症人数52人(16.1%),SAP组为74人(9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死亡人数为0,SAP组为20人(2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 MAP—轻症急性胰腺炎,SAP—重症急性胰腺炎;()内数字为百分比(%)。

2.2 BMI与

Ranson's评分及 CTSI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Ranson's评分≥3分者BMI高于Ranson's评分<3分者,CTSI评分≥3分者BMI高于CTSI评分<3分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把Ranson's评分及 CTSI 评分作为研究因素的混杂因素考虑,对其与BMI的关系作多元回归分析,发现Ranson's评分及 CTSI 评分与BMI明显相关(P<0.05),见表3。

注: CTSI—CT 严重指数。

注: CTSI—CT 严重指数。

3 讨论

肥胖与心脑血管、肝脏及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病率关系密切。准确的早期预测AP的预后有利于及时正确干预治疗。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病因等与AP患者的预后有关[5],但这些因素较难独立地判断AP的预后。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指标较多,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评分系统有APACHE-Ⅱ和Ranson's评分系统等,但存在一些不足,如Ranson's评分系统仅在起病初有效,而APACHE-Ⅱ评分系统项目多,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6]。如能发现一些单项指标可以较好地判断AP的预后,则对AP的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重要的意义。

肥胖是一种低度炎症状态,目前研究表明肥胖与AP的并发症严重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7]。在本研究中,Ranson's评分≥3分者BMI高于 Ranson's评分<3分者,CTSI评分≥3分者BMI高于CTSI评分<3分者,对其与BMI的关系作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Ranson's评分及CTSI评分与BMI明显相关,可以认为BMI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肥胖的AP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尤其在入院Ranson's评分≥3时。这是由于肥胖患者胰周或后腹膜脂肪聚集,脂肪坏死和组织缺氧释放一些炎症因子等因素加重了AP的病情所导致。此外,肥胖患者胰腺并发感染率较高,而胰腺感染与患者死亡率关系密切[8]。

由此可见,肥胖是AP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肥胖患者MAP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预后差,肥胖可作为评价AP预后的指标之一。对于肥胖的AP患者要高度重视,早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力争缩短病程,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2012年11月间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记录患者入院时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Ranson's评分和CT严重指数,分析体重指数与以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体重指数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系。结果 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并发症百分比为16.1%,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为94.9%;轻症急性胰腺炎组死亡为0,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死亡百分比为25.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中肥胖者明显少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体重指数为(24.9±5.2)kg/m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体重指数(27.8±6.4)kg/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son's评分、CT严重指数与体重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肥胖是急性胰腺炎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肥胖,急性胰腺炎,体重指数

参考文献

[1]Shin KY,Lee WS,Chung DW,et al.Influence of obesity on the severityand clinical outcome of acute pancreatitis[J].Gut Liver,2011,5:335-339.

[2]Chen SM,Xiong GS,Wu SM.Is obesity an indicator of complications andmortal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An updated meta-analysis[J].J Dig Dis,2012,13:244-251.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238.

[5]Gravante G,Garcea G,Ong SL,et al.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acutepancreatiti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evidence[J].Pancre-atology,2009,9:601-614.

[6]Papachristou GI,Muddana V,Yadav D,et al.Comparison of BISAP,Ranson's,APACHE-II,and CTSI scores in predicting organ failure,com-plications,and mortal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435-441.

[7]Hong S,Qiwen B,Ying J,et al.Body mass index and the risk and pro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a meta-analysi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23:1136-1143.

篇3:如何判断外阴瘙痒的严重程度

怎么判断外阴瘙痒是普通的阴道炎引起的还是说别的引起的严重程度。

耿教授:严重程度来说可以分为轻中重,轻度的时候会感觉到有痒,但是对生活工作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中度对你的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再有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工作,你甚至晚上睡觉都睡不好,这个就特别严重的。

出现外阴瘙痒看看有没有其它症状,比如白带多,白带多的话有可能是阴道炎,所以这时候要及时去医院让医生检查一下有没有病原菌的出现,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

有了外阴瘙痒这种症状之后,到了医院之后一般会做哪些检查?

耿教授:一般到医院的话肯定要详细问一下病史,比如痒了多长时间,程度怎么样,白带多不多,白带的性状,和月经有没有关系。有时候经血的刺激再加上对卫生巾有一些过敏的现象,有的人在月经后半期的时候会出现外阴的不适,滴虫性阴道炎也往往在月经后出现。

外阴瘙痒是一个症状的话,有哪些比较常见的疾病可以引起呢?

耿教授:一般说来最常见的还是外阴和阴道的一些炎症,比如阴道炎就非常常见,还有滴虫性阴道炎,我们以前称为霉菌性阴道炎,现在称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及细菌性阴道病,还有绝经以后老年妇女出现的老年性阴道炎,以及外陰的一些问题,比如外阴的一些炎症也可以引起。

另外一些全身性的问题,比如糖尿病也可以有外阴瘙痒的症状。

篇4:教你正确判断系统入侵事件的严重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SE的患者32例, 男15例, 年龄 (21.3±29.2) 岁, 体质量 (61.1±9.5) kg;女17例, 年龄 (22.1±28.5) 岁, 体质量 (53.3±10.5) kg。

1.2 研究方法

对确诊的SE患者进行STESS评分从而预测其预后, STESS评分细则如下。 (1) 意识情况:清醒, 嗜睡或意识模糊为0分, 昏迷为1分; (2) 最严重的发作情况: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小发作、肌痉挛发作为0分, 大发作为1分, 非痉挛SE为2分; (3) 年龄<65岁为0分, ≥65岁为2分; (4) 既往发作史:有为0分, 无或不知道为1分。总分为4项内容分数之和, 满分为6分。STESS≤2分时, 预后良好, 死亡风险低。32例患者中STESS得分0~2分16例, STESS得分3~6分16例。为消除误差, 评分与救治的工作分别由两名医务人员承担。

1.3 观察指标

在本院进行正规治疗后患者存活及死亡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结果与STESS得分的相关性比较

生存组的STESS得分低于死亡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不同STESS得分的预后比较

STESS得分为0~2分组的病死率为6% (1/16) , 低于得分为3~6分组的病死率56% (9/1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为t值

3 讨论

SE最大特点就是长时间发作, 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者会发生脑水肿及脑膜刺激征[2]。如果延误治疗, 患者会因系统衰竭以及中枢神经不可逆性损伤造成患者死亡以及难治性后遗症, 因此该病系高病死率疾病[3,4]。根据本研究可得出, 生存组的STESS分值较低, 死亡组的STESS分值较高, STESS 0~2分患者存活可能性大 (存活率94%) , 而STESS 3~6分患者死亡风险大 (病死率56%) 。因此STESS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患者的存活可能性。

此外, 在本研究也发现, 由于STESS评分只需要根据患者年龄、既往癫痫发作史情况、最严重发作类型以及在治疗前患者的意识损害程度四项内容进行评估, 因此STESS评分是一个在患者发病状况下就可以快速实施评分的量表。

综上所述, 鉴于STESS量表在预测SE患者预后结果方面的准确稳定性以及简便易行性, 使医务人员能够及早根据STESS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具有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国俊, 梁晓艳.全身惊厥型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4) :112-113.

[2] 王学峰.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0 (3) :183.

[3] 林华, 王玉平, 李莉萍, 等.药物难治性癫痫89例术前评估适应证再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3) :2609-2611.

上一篇:护理部工作流程及服务规范下一篇:优秀年轻干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