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武汉大学

2024-05-09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通用11篇)

篇1:无机化学武汉大学

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具有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承担本专业领域教学及主持专门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功能配合物与物理无机化学主要研究配合物和主客体化合物,含硫/氮双(多)齿配体的金属配合物及其超分子化学,四氮杂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配合物结构与性质、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及物理化学等。2.无机材料化学主要研究微/纳结构材料的制备与调控、光催化材料、新型电极材料及应用、晶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等。3.固体无机化学主要研究高纯超细与纳米功能材料,材料设计合成,光、电、催化和敏化等电子功能。4.生物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新型模拟生物功能材料、新型生物组织材料、新型纳米医药材料、光动力学治疗材料等。5.环境与能源新材料主要研究光催化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催化产氢材料及其器件、二氧化碳催化转化与利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相变储能材料。

三、学习年限

3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应修满的学分总数:30.0 ,其中学位课程24.0学分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根据导师建议,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研究生通过独立查阅文献、探索性实验和实际调研,选出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并作开题报告。论文选题需经导师或指导小组审核同意。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然后在指导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意义、应用前景、参考文献、具体的研究思路、预期结果以及可能遇到和所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等。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3.论文撰写:选题确认后,研究生按照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开展论文实验工作,论文研究与写作工作在第一年课程学习完成后一至二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其中校外专家至少1名)。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

文至少1篇。鼓励导师资助学生参加在国内举办的学术会议,有条件的导师资助学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国外SCI源刊学术论文至少2篇。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11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至7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七、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1.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需参加本院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指导本科生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和作业)或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在职研究生免修)。2.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情况。

八、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领域导师的集体指导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科研工作能力;注重传授本专业各研究方向具有前沿性、宽广性和实用性知识;通过导师言传身教,使研究生人格修养得到提高。2.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学位论文工作中的有关理论与技术问题,以培养独立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3.提倡师生间教学相长,研究生间的交流,以利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篇2:无机化学武汉大学

排学校名称

级 名 等排

学校名称

学校名称

等级

A+

A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A

A+

A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A+

兰州大学

A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A 清华大学

A

北京大学

A+

1A

0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A

1A

厦门大学

A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苏州大学

A

中山大学 浙江大学

1A

B+等(26个):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波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

篇3:无机化学武汉大学

绿色化学是以环保和节能为基础性理念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深入的贯彻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能够使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得到较为理想的处置, 目前, 已经有很多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工作者将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1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应用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的众多化学课程当中, 无机化学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而无机化学的课程又对实验活动的重视程度很高[1]。因此, 将实验活动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和设计, 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化学课程的实践质量。但是, 化学实验的实践需要对大量的化学药品进行技术性处理, 如果这些化学药品在实验完成之后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置, 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施质量。化学课程的实施还需要对诸多污染性因素加以处理, 如果化学实验的推进能够对诸多毒性较大的物质进行技术性处理, 则需要对诸多有害物质实施有效的控制, 避免化学实验教学影响自然环境, 病危害人类健康。绿色化学的实施不仅可以对无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实施直接处理, 还能从根本上断绝有害物质的产生, 避免有害物质对学生或其它人群构成危害[2]。化学实验课程的推进在处理有害物质的过程中较为被动, 很多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对环境构成较为直接的危害, 则不能通过污染物防治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 绿色化学的实施可以将各项环保理念较早的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当中, 避免环境污染和事故发生时消耗更多的补救成本。

2 绿色化学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加强对大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

首先, 要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分析入手, 对大学教育活动实施完整的规划, 使大学的全部教育工作能够首先将绿色理念融入无机化学教学课程当中, 保证学生可以提前掌握高水平的绿色理念, 提升绿色意识建设质量[3]。此外, 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工作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推行, 使全部的绿色化学理念能够在教育活动推进的过程中进行理念的有效转移, 使全部的绿色化学业务可以在具备较为独立的环境下得到有效处置, 确保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以在环保概念的方面得到有效处理。大学教师需要首先对高水平的教学理念实施研究, 并且根据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原理, 对绿色化学实施教学思维的设计, 确保后续的绿色化学教学活动能够在理念方面得到更加完整的优化, 确保全部的绿色化学意识可以得到高水平的培养。要结合教师备课活动的模式特点, 对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进行充分的准备, 保证全部的实验环节都可以在理念方面得到更加科学的规划, 以便化学意识的构建可以更好的以废弃物作为处理的重点, 并保证可以适应后续环境保护业务的处理要求。

2.2 改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绿色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按照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进行方法的优化。首先, 要对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程序实施精细化设计, 保证无机化学教学活动可以在更具代表性的模式中进行运作。在处理具体的实验内容过程中, 必须按照问题的典型化特点, 对是否需要实施实验处理的教学内容加以控制, 保证全部的教学活动都能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教学理念[4]。要在传统的化学教育模式基础之上进行教学配套物质的改良, 使对环境或健康具备较大影响的物质可以排除于无机化学教学环境之外, 保证化学实验的推进得到更加高水平的。

2.3 改善无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机制

要加强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过程中废弃物的关注, 使全部的废弃物可以得到有效的分类处理。首先, 要对全部的废弃物实施分类处置, 使液体废弃物和气体废弃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模式的设计, 提升废弃物的处理质量。此外, 要保证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可以在每一个实验室配置固定的废弃物收集装置, 并保证将对人体有害的废弃物采用独特的方式加以处理, 使废弃物能够得到科学的处置, 避免对人体或环境构成危害。还要加强对实验进行过程中实验室空气质量的关注, 保证通风系统可以有效的处理绿色化学执行过程中的空气净化工作。

3 结论

大学无机化学教育需要应用大量的化学药品进行实验, 因此, 对大学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实施深入的贯彻, 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绿色化学的执行质量, 使全部的实验教学课程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处理。

摘要: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是提升大学生化学学习质量的重要课程, 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 并对提升绿色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实施了科学的制定。

关键词:绿色化学,大学无机化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文, 殷馨.浅谈绿色化学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 04:180-182.

[2]杨天林, 杨文远, 倪刚.改革实验教学, 走绿色化学之路——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04:17-20.

[3]王霞, 杨怀霞, 刘艳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6:71-72.

篇4:大学无机化学及实验教学实践探讨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O61-4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采用的手段,但是一些学校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原因,在化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化学学习非常不利。无机物化学相较于有机物化学而言,其难度要相对较大,对于无机物化学教学来讲,实验教学要比理论教学更重要。

一、教材创新与实践积累

(一)注重平时实践积累

在无机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在化学学习中,无机物的存在随处可见,但是只有在系统的学习无机物化学的时候,老师们才会重点强调。为了加强学生们对无机化学的认识与了解,化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无机物化学,应当对学生加以提醒和引导,使其认识到无机物化学的存在,然后进行有意向的积累。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由少到多积攒起来,注重平时的积累,在无机物化学的专章学习中,就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不累。

(二)教材创新

就目前的化学教材而言,对于无机物化学以及理论教学多过于实践教学。老师按照这样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们重理论而轻实践。由于缺少实践,所以学生们对于繁琐的实验过程只有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知识学习方式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也会不到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应该配备专门的实验教材,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入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

(一)提前进行实验报告的预习

课堂教学本来就应以学生为主,对于无机物的实验教学更应该如此,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其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老师再从旁辅助,方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的认知很重要,所以在实验前,老师进行提前通知,學生们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方法要按照实验报告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只有预习工作做到位,实验效果才有可能达到。没有预习的实验,会造成实验现场混乱,对于实验安全来讲非常不利。

(二)重视实验过程的基本操作

实验有基本的规章制度。在试验中,必然会使用到化学仪器,也会接触到化学试剂,所以在实验中一定要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安全就在于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化学仪器的基本操作,操作不熟练或者是方法不得当,很容易发生实验安全问题,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强调实验的基本流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三)记录实验过程,规范实验报告的填写

对于实验而言,记录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就自己使用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记录,然后将产生的反应或者现象也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一般在实验的时候,都会有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就实验报告涉及的内容要进行细致的填写,一方面是加深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是加深学生们对实验规范的掌握。实验是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切身感受和体验,而实验报告就是学生们对自身体验和所学内容的一个再回顾,这对于知识的牢固掌握意义重大。

三、改变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重理论轻实践,所以在学生的考核方面,对于实验的考核比重非常少,这也就造成学生们对实践的不重视。所以为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达到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效果,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图一为考核表的主要内容。

四、采用机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验模拟

在无机化学的实际教学中,学校或者是实验本身的原因是没有办法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化学老师可以积极引进计算机教学,利用化学实验课件来对学生进行整个实验过程和理论的教授。除去化学实验课件以外,在化学课堂中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虽然学生们无法切实感受实验内容,但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的观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和结果,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加深记忆的实验教学法。

结束语:

无机化学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化学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重点,所以积极做好无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对于化学的学习来说非常关键。通过实验的手段来加强化学学习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非常可行,所以在面对全新的教学要求,无机化学的教学,一定要理论和实践并重,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周立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8,01:113-115.

[2]周勇,土登,益西.我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44-47.

[3]王晓明.中学与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衔接问题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谢鸿芳,李少斌,游东宏,周美珍,黄晓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改革与实践[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171-174.

篇5:大学无机化学原子结构模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X射线、电子、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在物理学领域内爆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革命。在不太长时间内,新理论风起云涌,新实验层出不穷,一位位科学巨匠应运而生。在这批科学巨人所创建的科学大厦中,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师生三代精心雕琢起来的原子结构模型,至今依然光芒闪耀。1897年,刚刚40岁的汤姆生证明了电子的存在,轰动了科学界,一举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佼佼者。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不前,仍一如既往、兢兢业业,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1904年,汤姆生提出,原子好像一个带正电的球,这个球承担了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电子作为点电荷镶嵌在球中间。这种“葡萄干蛋糕”式的无核模型是汤姆生企图解释元素化学性质发生规律性变化而反复思考得出的。

汤姆生既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在担任英国卡文迪许实验物理学教授及实验室主任的34年间,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在他的弟子中,有9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卢瑟福 就是其中之一。1906年,英国人卢瑟福做了一次极为著名的实验,他用α粒子(即氦粒子流)作“炮弹”去轰击金属箔片制的靶子,他发现α粒子穿过箔片后,大多数没有改变方向,如入无人之境,畅通无阻,这说明原子内部是很“空”的。同时他也发现竟有少数α粒子在偏离原方向相当大的角度散射出来,有极少数甚至被反弹回来,这是汤姆生原子模型所无法解释的,由此卢瑟福证明了正电荷不是分散分布在一个较大的球体内,而是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上,这个核心被他称作原子核。原子核的发现使卢瑟福感到惊讶,而科学家的敏感和追根问底的性格使他始终抓住这个问题不放,并经过周密的思考后于1911年大胆地提出了有核原子模型。他设想原子可以和一个小行星系统相比拟,原子模型的中心是一个带正电荷的核,这个核几乎把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于一身,原子核的半径在10-14m~10-15m间,是整个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带负电的电子散布在核的外围,围绕原子核旋转。这种模型被后人称之为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实验室被后人称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幼儿园”。他的头像出现在新西兰货币的最大面值——100元上面,作为国家对他最崇高的敬意和纪念。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虽比汤姆生模型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框架,所以在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光谱规律性上同样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而提出解释这一困难办法的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玻尔曾在曼切斯特大学的卢瑟福实验室工作过。他非常赞赏他的老师的学问和为人。受卢瑟福的影响,玻尔的主要兴趣就集中在原子和原子核问题的研究上,于1913年提出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原子模型学说,使原子结构理论为之一新,在整个物理学界引起了“轰动性效应”。爱因斯坦曾高度赞扬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仍是当今大学、中学物理、化学教科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另一位学生查威克在原子核里发现了质子,1932年,查威克又在原子核里发现了中子。至此,“原子不可再分”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彻底被瓦解。

篇6: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转变

无机化学实验在整个大学化学学习期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为后续其他实验课奠定基础,并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及研究论文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桂西南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面临的困难

桂西南地处我国“老少边山穷”地区,由于经济基础长期落后,致使一直以来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总投入远远不足,本科层次的教育投入无法满足不断增加在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化学实验室的投入增长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显得极不相称。

在此条件下,谈论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方式的改善,具有一定的难度。

1.传统教师讲演方式亟待转变。

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

无机化学实验课是新生入校后的第一门实验课,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相对还比较薄弱,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无疑具有极大的学科优势和技能优势,正因为如此,也最容易形成教师霸权主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教师具有极大的专业优势,在具体实施中,将教师自身的优势转变成学生的优势就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关键是我们如何找到一种机制,让这种优势得以顺利转变。

2.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延续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只强调中学化学实验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共性,而没有充分考虑大学化学实验的特殊性,以这样的思路来设计实验必然会是中学化学阶段的简单重复,难以将学生引入更复杂的专业实验教学中去,这样就会导致一个近乎荒谬的结论,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联系的紧密程度,反而远远大于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和后续的专业实验教学的联系,这显然是十分不合理的。

3.学生的实验技能存在明显短板。

出现上述荒谬结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安排在大一时期,而这正是学生刚刚从高中走出来,思维和技能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水平上,这是让很多无机化学教师最头疼的事情。

也就是说,方法依旧是过去的方法,但实验内容的专业性又是中学阶段无法比拟的,这种困境如果长期破解不了,就势必会造成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停滞不前。

4.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几乎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所谓验证性实验教学就是对已有实验进行简单的重复实验验证,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规范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问题是,当这种模式变成压倒性一切的时候,其局限性就凸显出来了,也就是说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和当前中央倡导的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转型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5.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缺乏严密的科学分析。

实验结果往往和原来的目标不一致,很多学生为了得到和计划结果相一致的结果,要么抄袭别人的结果,要么重做一次,这是一种无效的实验教学方式,简单抄袭别人的结果并没有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甚至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操作结果,而重做一次,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实验经费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于这样的问题,大部分教师都见怪不怪,这无疑有悖于相机而教的精神。

二、桂西南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措施

1.开发校本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新理念,制定科学、规范、完善的实验课程大纲,使教学有章可循。

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安排好中学阶段的实验设计和大学阶段的实验设计,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紧密衔接的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从中学的实验思维转变为大学的专业实验思维;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配置验证性实验教学和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学会”慢慢变成“会学”,并从“学习”阶段慢慢走向“创新”阶段。

2.建立教师专业实验优势转化为学生专业优势的联动机制。

我们只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但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教师也要对实验教学写实验教学报告,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像医生一样跟踪“病人”,对“病人”建立“病历”信息,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详细而到位的指导。

教师写实验教学报告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激发教师去认真跟踪指导学生的实验,随时掌握学生的实验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写出规范而详细的实验教学报告。

当然,这样的结果会让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可能很多教师不太乐意,这就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这样做的意义,且学校要在工作量上给予适当补贴,但负责任的教师还是很乐意去做的,这样最终就会形成了一个由教师专业实验优势转化为学生专业优势的长效机制。

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最终要形成一个规范合理而科学的实验报告。

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无疑必须要足够详细,而且条理要清晰,符合实验的操作要求和实验规范,但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提出,在实验报告的形成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能简单地处理和预定结果不一致的实验结果,这点最好能在实验报告的要求中体现。

我们认为结果不一致的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操作的试验误差、操作的不规范性、操作错误等等,但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学生不仅要分析实验品的用量、天平的`误差、实验的温度等常规的因素之外,还要注意分析化学实验中的样品浓度、pH等实验条件,同时教师也应当参与学生的分析。

如高锰酸根和二氧化锰在碱性溶液下的反应,理论上应该得到绿色的锰酸根溶液,却有学生观察到溶液是“黑色”的,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武断地下实验错误的结论,看是否是溶液浓度太高,形成过深的颜色看起来像是黑色,或者是溶液中悬浮了黑色难溶颗粒,其实,只需取试管上层清夜加以稀释,马上就能观察到绿色。

由此,为了让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意外结果,教师必须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结果和预定结果是否一致不是我们考察的重点,教师的教学切忌把一致性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分析才更符合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试验中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恰恰是让学生提升科学实验素质的机会,而且这可能更会是形成创新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科学界里实验结果和预定不一致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时候还是重大发现的时刻,如的物理学诺贝尔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原本只是为了验证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的正确性,结果却发现所谓的宇宙常数并不是常数,而是宇宙在加速膨胀。

由此可见,“意外”结果的科学处理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往往会导致新的发现。

综上所述,桂西南民族边境地区新升格本科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面临着五大困难:传统实验教学讲演方式存在不足、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依旧延续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验技能存在明显短板、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存在较大偏颇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缺乏严密的科学分析。

由此,我们提出开发校本实验教材或指导、建立教师专业实验优势转化为学生专业优势的联动机制、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最终要形成一个规范合理而科学的实验报告等三大改善措施,以此促进桂西南民族边境地区新升格本科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松君,娄帅.结合示范中心建设改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10).

[2]郝志峰,吴茂英,肖楚民,等.探索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策略[J].实验室研究探索,(8).

[3]管小艳,何丽,新刘云,等.提高大学生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几点做法[J].中教文汇,2008(1).

篇7:无机化学武汉大学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专业】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招生网站-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分

数线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重点专业: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全景地图: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历年分数线: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报考指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招生计划: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人气校友:

篇8:无机化学武汉大学

1 现阶段大学对于无机化学实验的三废的处理情况

在大学对无机化学进行学习时,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无机化学实验废弃物, 如果这些废弃得不到妥善的处理, 那么就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且有些毒性较强的有毒废弃物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总结现阶段大学无机化学试验室中的三废的特性, 其一般情况下都具备成分复杂、时间不确定、废物量少污染面广以及较难集中处理等特性, 这些特性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处理上的麻烦, 对于环境来讲更是一种有形的压力, 所以为了对大学的三废实现有效地处理, 现阶段已经通过废弃物回收的协议形式来对实验室三废进行处理, 避免未经处理的三废对环境所造成巨大的污染。那么, 究竟通过怎样的切实的处理才可以使得三废的处理更为绿色并且更为简便呢?以下是笔者通过切实的分析以及探究得到的结果[1]。

2 关于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三废”绿色化处理的建议

2.1 通过预先的处理方式

如果在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实验的探究方式, 那么就可以通过预先处理的方式来避免三废所带来的危险, 可以通过收集、转化以及吸附的途径来对三废的形成进行切实的避免。

收集是指在对具有反应性的无机化学进行探究时, 应当对其所产生的有毒的废气进行切实的处理, 而后再通过可以对其毒气收集的液体实现排放, 通过这样的途径就会极大程度地降低有毒废气所带来的危害[2]。

这里所讲的转化是将有毒的气体通过转化的方式来使其有效地排放, 比如对一氧化碳进行处理时, 就可以通过将其点燃的方式来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 这样就会使得污染的程度大大的降低。

而这里所讲的吸收则是对于废气的吸收, 比如在无机实验的过程中如若产生H2S等气体时, 就应当通过吸收的方式对这些气体进行处理, 可以通过氢氧化钠的溶液来对其实现吸收, 这样就会将其转化为无毒的废弃物, 从而使得有害物质有效地分离。

2.2 通过分类收集的方式来处理废弃物

在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诸多的有毒废液, 而且这些废液在处理的过程中还具备一定的复杂特性, 如果简单地将这些废液与一些液体进行融合处理, 那么将会使得其与另一种液体产生化学反应, 从而产生其他的有毒液体, 这样就会导致最后的危险性增加, 比如硫氰化物、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以及亚硫酸盐等这些废液都不能通过酸性的物质相混, 这样将会产生二次有毒废液, 所以要对这些液体进行妥善处理, 就要根据其所具备的特性进行分类处理, 切忌与其他的物质混合进行处理, 这样具有较强的危险性, 一定要避免[3]。

3 结束语

在对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的“三废”进行绿色化处理时, 一定要对这一化学物质进行切实的分析以及探究, 在探究之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对不同的废弃物进行处理, 这样就会使得无机化学实验室的“三废”处理更具科学性, 并且符合绿色化的要求, 这样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切实的保障。

摘要: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 越发地意识到了有害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进行无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处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并且通过“零排放”的思维对“三废”提出了切实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三废,绿色化处理

参考文献

[1]罗金星.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中“三废”的绿色化处理解析[J].科学导报, 2015, 12 (21) :290.

[2]钱晓丽.大学无机化学实验中“三废”的绿色化处理[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41 (12) :426.

篇9:无机化学武汉大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大学无机化学;衔接方式;教学策略

一、知识点的衔接方式

1.生长式

(1)概括上升式

高中的化学教材没有完全依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对知识点进行编排,而是采用了穿插进行、分散渗透的编排方式,究其根本原因,是对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分析归纳、知识整合和构建知识体系等的学习能力,因此,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编排,会将知识点系统化,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进行引导,以促进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而这种衔接方式就可以简称为“概括上升式”。概括上升式还拥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大学阶段将引导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体系中所蕴藏的丰富、深邃的化学思想进行感悟,进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2)循序渐进式

循序渐进方式是将知识点内涵的扩展和外延为主的一种生长方式。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化学教学时数等,都对学生对物质基本属性的学习有所限制。大学无机化学教材中大量运用了这种衔接方式,因为它拥有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利于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等优点。

(3)过程式

高中化学对化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做了一些介绍,但仅限于概念和理论的一些内涵、外延以及和其他概念、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揭示出这些概念与理论的形成过程。而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则将其进一步地呈现,促进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对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感悟到科学是不断发展和探究的过程。而这种衔接方式就称为“过程式”衔接。

2.颠覆式

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对一个知识点所阐述的内涵与外延,有时候和高中化学教材是不一样的,而这种知识点从内涵到外延发生改变的衔接方式叫做“颠覆式”。

二、高中教师的教学策略

基于大学无机化学和高中化学知识采用的种种衔接方式,高中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中存在一些对学生进行大学無机化学学习造成阻碍的传统教学观念或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迎接大学无机化学的学习,教师应该做以下几个改变:(1)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时,应该尽量避免绝对性的用语。因为大学无机化学与高中化学会采用颠覆式的衔接方式。学生会发现,高中所学到的知识有时候是与大学无机化学中讲述的知识是完全相反的,可能会陷入认知的困境。因此,在对化学某些知识点的学习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要做到一点而过,既不会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又不会为以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2)高中化学本身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多会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然而概括上升式衔接方式的运用,大学无机化学说明化学不仅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过程,还是以理论作为前提的推演过程。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注重试验论证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理论推演。(3)高中化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为过程式衔接方法的使用,使得大学的无机化学更加注重学习的主动探究过程。

以上的所有衔接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个知识点中可能有多种衔接方式的运用。教师在对这些教材进行分析时,应该做到对各种衔接方式的全面把握,不能以偏概全。

篇10: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管理规程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于199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十多年来,化学基地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化学基地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化学基地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为培养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2011年我院申请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设立的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并获得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本项目400万元,执行期为四年(项目号:J1103305, 2012-2015)。为了加强上述项目的执行和过程管理,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一、申请对象

化学学院各年级本科生。

二、研究经费

(1)本项目通过设立子项目课题的形式,资助学生参与各子项目课题研究,每个子课题的资助总额度为4万元。

(2)项目的指导教师队伍以所立子课题组成员为主。考虑到学院的发展和人员变动情况,可以拨出一部分机动经费用于资助少数非子课题组成员的优秀项目。

三、项目管理

为了使本科生科研训练得到可持续发展,确保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连续性,成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对学生的学术训练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管理工作包括:

1、日常管理

“小组”负责本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选拔、申请审批、子项目检查、学生研究工作汇报、项目总结与学术交流等。指导教师和受助学生发表与受助课题研究内容有关的论文、参加学术活动等,应标注本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号:J1103305)。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规定。

2、教师工作会议

学院于每学期末召开各子项目负责教师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科研训练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指导不力、疏于管理的教师提出批评,对 1

认真、耐心、细致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3、举办“大学生化学论坛”

每学末,学院组织举办“中山大学大学生化学论坛”,参加各子项目的学生在论坛上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学院拟对其中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予以奖励。

4、支持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小组”负责审批学生提出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的申请,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四、申请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愿提出申请。每位申请人需在了解“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关于申请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的通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各子项目的研究内容摘要和意义、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管理规程,联系各子项目负责教师,然后,如实填写“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申请表”并按时提交给学院本项目管理“小组”。

五、学生选拔

学院每学在适当时间向学生公布本项目各子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小组”和子项目负责教师共同研究,择优接受本科生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

1、选拔学生的原则

学生对科学研究抱有浓厚兴趣,选拔出真正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型学生”。

2、选拔学生的程序

首先,各子项目负责人审阅学生提交的“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申请表”,确定参加面试的学生名单;然后,由各子项目负责人对学生进行面试,确定录取的学生名单报“小组”审批;“小组”公布批准参加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的学生名单;最后,被批准参加本项目的学生需与“小组”签定“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责任书”,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项目管理。

六、教师指导与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方式

本项目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具体的科研训练方式如下:

1、采取全程导师制,各子项目负责教师每学年接受、指导1~2名学生。对于大一和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从大一开始,教师就开始指导学生如何选课、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与结构、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接触学科发展前沿,重点在学习方法、科学思维、对科学的兴趣等方面进行引导、培养,这将为其后续的全面科研实践与训练做好必要的铺垫和准备。他们同时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学习课题涉及的新知识,参加课题组的研讨会,感受科学研究氛围的熏陶,接受初步的科研训练。

2、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大三和大四学生,他们直接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3、教师指导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研读国内外文献,以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动态;指导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研究领域查阅和研读文献、学习新知识,对课题进行详细了解。学生在课题组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开展化学研究。

4、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开展课题的实验方案设计,并反复推敲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点;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在课题组做演讲(Seminar);同时开展初步探索性实验。

5、大四一学年,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在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反复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总结、深化实验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做墙报(POSTER)、设计演讲报告等;学院举办“大学生化学论坛”,参加本项目的每位学生将在论坛上进行演讲,开展大学生优秀学术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并予以表彰。

6、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交叉学科的思维培养,着力培养学生以不同视角、不同思路和不同方法审视所研究课题、推敲实验方案,将学科交叉的思想和意识渗透到研究环节的每一个细微处,以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师需认真指导学生对其撰写的研究论文或科研总结、专利申请书进行修改,投稿发表,同时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使他们在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上得到熏陶、开阔视野。

7、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上述比较系统的科研过程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欲望;使学生经过科研全过程的历练,不仅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受到科学文化和科学氛围的熏陶、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同时学生将体验学习与研究互动、挑战与能力并存、继承与创新依托、独立与合作共进、劳动与收获同在、艰辛和乐趣共存的各种滋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8、学生须参加各子项目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并在课题组内定期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每学年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完成不少于300小时的科研训练。

七、其他

若学生欲退出本项目,需在参与本项目的3个月内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退出。3个月之后,“小组”不再接受学生提出退出本项目的申请,以确保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和取得一定成效。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篇1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2005试卷A

考试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1)c1(mol/L)NH4

H2PO

4(2)c1(mol/L)NaAc+ c2(mol/L)H3BO

3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

,透射比

。3.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检验法。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

=δ

;pH=6.22时δ

=δ, 则

H2B HB-HB-B2-H2B的pKa1=

,pKa2=。

5.已知(Fe3+/Fe2+)=0.68V,(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4+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

,化学计量点电位为

,电位突跃范围是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3+则Fe在两相中的分配比=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

, ,和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

;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

,可用符号

表示。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

,,四部分组成.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

表示,等于

;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

关,与波长

关。13.在纸色谱分离中,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括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 4分,共20 分,答在所留空白处)1.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2.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3.在进行络合滴定时,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滴定体系保持一定的pH? 4.吸光光度法中测量条件的选择应注意哪几点?

5.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哪些?(回答不能少于8种方法)

三、分析方法设计(共15分,写在答题纸上)

1.设计测定含有中性杂质的Na2CO3与Na3PO4混合物中二组分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案。用简单流程表明主要步骤、滴定剂、指示剂、结果计算公式。(7分)2.某矿样溶液含有Fe3+,Al3+,Ca2+,Mg2+,Mn2+,Cr3+,Cu2+,Co3+,Ni2+等离子,其中铁,铝,钙,镁等含量较高,而锰,铬,铜,镍属万分之一级含量。用学过的知识试设计分离、测定它们的分析方法,(用简单流程方框图表达,并尽可能写出分离方法和测定方法及条件和所用的主要试剂与用途)。(8分)四.计算(共40分,写在答题纸上)1.称取含 KBr 和 KI 的混合试样 1.000 g, 溶解并定容至 200 mL后, 作如下测定:(1)移取 50.00 mL试液, 在近中性条件下, 以溴水充分处理, 此时I-量转变为 IO3-。将溴驱尽, 加入过量 KI 溶液, 酸化, 生成的 I2采用淀粉指示剂, 以 0.1000 mol/L Na2S2O3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 消耗 30.00 mL。(5分)(2)另取 50.00 mL 试液, 用H2SO4酸化, 加入足量 K2Cr2O7 溶液处理, 将生成的 I2和 Br2 蒸馏并收集在含有过量 KI 的弱酸性溶液中, 待反应完全后, 以 0.100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其中的 I2至终点时, 消耗 15.00 mL。计算混合试样中 KI 和 KBr 的质量分数。[Mr(KI)= 166.0, Mr(KBr)= 119.0](5分)

2.在pH=10.00的氨性溶液中,以铬黑T(EBT)为指示剂,用0.020mol·L-1EDTA滴定0.20 mol·L-1Ca2+溶液,若事先向Ca2+溶液中加入了0.010mol·L-1Mg2+-EDTA(即为含0.20 mol·L-1Ca2+和0.010mol·L-1Mg2+-EDTA的混合溶液),则终点误差为多少?(已知 pH=10.00时 lgY(H)0.45,lgEBT(H)1.6;

lgKMgY8.7,lgKCaY10.7,lgKCaEBT5.4,lgKMg-EBT7.0)(10分)

3.25ml溶液中含有2.5μgPb2+,用5.0ml二苯硫腙三氯甲烷溶液萃取,萃取率约为100%,然后在波长520nm,1cm比色皿,进行测量,测得透光率为0.445,求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MPb=207.2)(10分)

4.某矿石含铜约0.12%,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光度法测定。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在适宜条件下显色,定容.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00nm测定吸光度,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ε=1.68×104(L·mol-1·cm-1),MCu=63.5)(10分)

考试试卷答案(A)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1)[H+]+[H3PO4]= [OH-]+[NH3] +[HPO42-]+2[PO43-]

(2)[H+]+[HAc]=[H2BO3-]+[OH-]

2.不变,减小 4.t检验法;F检验法 5.1.92;6.22 6.0.68V;1.06V;0.86-1.26V 7.黄;红 8.99:1 9.直接滴定;反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 8.I2 + 2S2O32-=2I-+ S4O62-

10.吸收光谱曲线;最大吸收波长;λmax

11.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部分 12.S;M/ε;无关;有关 13.水或H2O

14.采样与制样,称样;样品分解;分离与测定;结果计算和数据处理(无称样,答4个也算全对)

二、简答题

1.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的溶液。2.酸碱指示剂变色是随着酸度的变化,指示剂结合或离解出H+,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发生颜色改变;络合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前后颜色不同,游离的试剂为一种颜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又一种颜色;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随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试剂,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结构不同,各有不同颜色,如二苯胺磺酸钠,还原态无色,氧化态紫红色;另一种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还有显色指示剂如I2,与淀粉显兰色。沉淀滴定指示剂,是根据溶度积大小,在化学计量点被测物质沉淀基本完全后,指示剂与被测离子形成有色沉淀或有色络合物指示终点。还有吸附指示剂,吸附在沉淀表面后发生颜色变化。

3.络合滴定过程中,随着络合物的生成,不断有H+释放出,使体系酸度增大,会降低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使滴定突跃减小;也会使指示剂变色范围改变,导致测定误差大。所以,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还用于控制金属离子的水解。

4.测量波长选具有最大光吸收,干扰最小;吸光度读数在0.2-0.8范围,最好接近0.4343;选择适当参比溶液。

5.蒸馏,挥发,萃取,沉淀,离子交换,薄层色谱,纸色谱,电泳,毛细管电泳,气浮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分配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膜分离;固相微萃取等(答8个得满分,少一个扣0.5分)

三、分析方法设计(共15分,写在答题纸上)

1.设计测定含有中性杂质的Na2CO3与Na3PO4混合物中二组分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案。用简单流程表明主要步骤、滴定剂、指示剂、结果计算公式。(7分)

Na2CO3 + Na3PO│ 甲基橙为指示剂

│ 用标准HCl滴定,消耗V1(mL)

↓(3分)

H2CO3 + NaH2PO4

│ 煮沸除尽CO│

│ 百里酚酞为指示剂

│ 用标准NaOH滴定,消耗V2(mL)↓

Na2HPO4(2分)

c(NaOH)V2M(Na3PO4)

w(Na3PO4)= ──────────── ×100%(1分)

m样

(c(HCl)V1-2c(NaOH)V2)M(Na2CO3)

w(Na2CO3)= ───────────────────── ×100%(1分)m样

2.某矿样溶液含有Fe3+, ,Ca2+,Mg2+,Mn2+,Cr3+,Cu2+,Co3+,Ni2+等离子,其中铁,铝,钙,镁等含量较高,而锰,铬,铜,镍属万分之一级含量。用学过的知识试设计分离、测定它们的分析方法,(用简单流程方框图表达,并尽可能写出分离方法和测定方法及条件和所用的主要试剂与用途)。(8分)评分标准:除去标准答案外,下列情况回答也得分

1.用草酸沉淀钙,重量法,得2分

2.用8-羟基喹啉沉淀分离,重量法测定铝,得2分

3.铜试剂萃取光度测定铜,2分

4.氧化Mn2+为MnO42-分

答:(1)在铵盐存在下,用氨水调节矿样溶液pH为8-9,高价金属离子Fe3+,Al3+沉淀;Cr3+,Cu2+,Co3+,Ni2+氨络合物和Ca2+,Mg2+存在溶液中;Mn2+部分沉淀。使分离。(3分)

(2)过滤,沉淀用浓盐酸酸溶解,定容,取一定体积,用SnCl2还原Fe3+为Fe2+,过量SnCl2用高汞氧化,在1-2mol/L硫酸-磷酸混酸中,用K2Cr2O7标准溶液氧化还原滴定,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测定Fe3+。(2分,不说用SnCl23+2+还原Fe为Fe也给2分)

↓ 计算结果

(3)分取含有Fe3+,Al3+的试液一定体积,调到pH5-6,加入过量EDTA,XO(二甲酚橙)为指示剂,Zn标准溶液返滴测定Al3+。(1分)

计算结果

(4)取含有Cr3+,Cu2+,Co3+,Ni2+氨络合物和Ca2+,Mg2+溶液一定体积,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铬黑T为指示剂,EDTA络合滴定Ca2+,Mg2+。(1分)

计算结果

(5)再取含有Cr3+,Cu2+,Co3+,Ni2+氨络合物和Ca2+,Mg2+溶液一定体积,pH9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丁二肟显色,光度法测定。同条件作工作曲线。(1分)

计算结果

四.计算(共40分,写在答题纸上)

评分细则:1.选3个得分最多的题目计入总分

2.公式列对,得题目全分的一半 3.单位错1-3个,扣0.5分

4.最后结果不对,其它全对,扣总分的五分之一 1.(1)1 KI  1 IO3- 3 I2

 6 S2O32-(5分)

──×0.1000×30.00×166.0

w(KI)= ───────────────×100% = 33.20%

50.00

1.000× ───×1000

200.0

(2)2 KI  1 I2  2 Na2S2O3(5分)

 2 KBr  1 Br2 1 I2 2 Na2S2O3

n(KBr)= 0.1000×15.00-1/6×0.1000×30.00 = 1.000(mmol)

1.000×119.0

w(KBr)= ────────────×100% = 47.60%

50.00

1.000× ────×1000

200.0 2.解: 根据题意:

lgK’CaY=10.7-0.45=10.25, lgK’MgY=8.7-0.45=8.25,(2分)lgK’CaIn=5.4-1.6=3.8, lgK’MgIn=7.0-1.6=5.4,(2分)pMgep=lgK’MgIn=5.4, [Mg2+]=10-5.4,(1分)

[Y]=[MgY]/K’MgY[Mg2+]=0.010/(2×108.25×10-5.4)=5×10-5.85;(1分)[Ca2+]ep=[CaY]/K’CaY[Y]=0.020/(2×1010.25×5×10-5.85)=2×10-7.4.Et=([Y’]-[Ca2+]-[Mg2+])/cCasp×100%

=(5×10-5.85-2×10-7.4-10-5.4)/0.010×100%=0.03%(4分)

3.解:根据A=-lgT,求A=-lg 0.445 = 0.352 根据题意2.5μg Pb进入5.0ml氯仿中,其浓度为:

(2分)

该萃取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1.46×105(L·mol-1·cm-1)(3分)桑德尔灵敏度

S=M/ε=207.2/(1.46×105)=0.0014μg•cm-2(5分)

4.解: 根据光度测量误差公式可知:当吸光度A=0.434时,误差最小,已知b=1, ε=1.68×104,根据A=εbc

c = A/εb=0.434/(1.68×104×1)

=2.58×10-5(mol/L)(5分)100ml有色溶液中Cu的含量为

m=cVM = 2.58×10-5×100×10-3×63.5

=1.64×10-4(g)

已知某矿含铜约0.12%,则应称取试样质量为:(1.64×10-4/ms)×100=0.12

上一篇:血防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大学XX年“毕业季”主题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