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山雨景散文

2024-05-01

烂柯山雨景散文(精选2篇)

篇1:烂柯山雨景散文

烂柯山雨景散文

1

烂柯山,是属于古诗文的,属于古文化的,属于线装书的。

我爱游玩,可是,从不敢去新安,去烂柯山,怕去了,面对神山,却出乎想象之外。这样的事,太多了,很多山,在古诗词中读了,让人神思飘渺,心向往之,去了,面对一片俗艳,一片簇新,不由长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可是,在一个春季,我仍然禁不住诱惑,禁不住朋友撺掇,一路衣衫带雨,眉眼拢翠,来到新安,来到烂柯山。

来的时间,是个细雨天,细细密密的雨,细如蛛丝,沾衣不湿。

我觉得,在这样的细雨天,游烂柯山更好,更有诗意:薄雾缭绕,如纱如梦,有一种仙意,一种幻境,和烂柯山的千年传奇,才相吻合。

烂柯一带的山,在春季里,很柔。

烂柯一带的花,在春季里,很净。

一切,都透着一种灵秀;一切,都泛着一种清爽;一切,都有着春天的洁净;一切,也都映衬着淡淡的绿。

远观烂柯山,是一幅大写意,张大千的。

2

烂柯山的盛名,得益于一个传奇:一个叫王乔的,上山砍柴,看到一个洞,洞中有人下棋,这个棋迷,也凑上前去观战。

一盘棋,并不长,可是,这是神仙世界,山中一日,人间千年。王乔再转身,斧柄已烂,家人不在,物是人非。这儿,于是叫做烂柯山。

烂柯山,在中国文化中,就变得烟雾缭绕,就显得神采奕奕起来,就让古文人津津乐道,让古诗文倾倒,让一切汉文化中走来的人心醉神迷。

烂柯山,也就在古诗文中优美着,神秘着,诱惑着每一个中国人,向每一个好游者招手。

想象中,烂柯山应该是这样的――

它很静,静得露珠落下,也能听得见“嘀哚”的声音,因为烂柯山“幽禽不复惊棋响”,一片鸟鸣,清如细雨,声声在耳,声声圆润;她很净,净得如水洗过一样,能映得出苍翠,映得出山的影子,因为这儿“深路转清映”,行走其中,眉眼皆绿,衣襟染翠;它掩藏着奇幻,充满了神秘,人行山中,时时幻想,会遇到个白衣飘飘的仙人,或一个白胡子老头,与自己交谈,或在那里下棋,因为,这儿是著名的烂柯山,是仙人养息之所,是仙人乐游之地啊。

千年,千年一瞬,我们来了。

远远地看着烂柯山的.影子,在雨里苍苍皱起,真有种“落日千年事,空山一局棋”的感觉,有种“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的渴望。可是,那下棋的仙人,观棋的樵夫呢?早已化为历史的一个传说,化为山涧的一缕白云,缭缭绕绕,流入千年之外了。

烂柯山,是一个怀古的好地方。

带着一丝酸楚,一种“前不见古人”的淡淡忧伤,走向烂柯山,感觉真好!

3

雨中烂柯山,有几分飘渺,有几分雨意,有几分仙境的气韵。

烂柯发生的地方,人说,在洞真观,又叫王乔洞。

雨中渐近,可以隐约望见,古柏参天,一派苍郁,一派葱翠,一派“楚国江山古,幽州白日寒”的幽静。这样的景,才能和传说合拍。如果是一把的小树,和新鲜的红漆,和金碧辉煌的建筑一起,就不免有造假之嫌。

千年物事,古则有味,旧则含情,苍柏古树荫翳蔽日则合乎生活。真不知道,现在一些人,把一些名山大川,打扮得簇新,究竟何意?

苍松翠柏中,有古旧翘檐,斜斜一角,露出于荫翳中,在淡烟薄雾中,若隐若现,犹如鸟翅,几欲飞去。让人见了,不由遐想,那大概是仙人所骑的白鹤吧。仙人现在棋已下完,大概准备骑鹤飘摇而去,直上九霄吧。

那儿,就是洞真观。

洞真观藏在翠柏深处,依偎一处山腰,山水一抱,十分沉寂,也十分古旧。站在这儿,你能听见传说流淌的声音,能听见仙人的笑声,甚至,能听见棋子叮叮的响声。

千年传说,已经老去,就如眼前的建筑,苔痕斑驳。

洞真观分南北二院。

南院石碑多通,石碑上字迹灭没,很难辨认。唯有一通上,隐隐约约可见“烂柯山真人仙迹乔仙洞”。传说,王乔观棋之后,醒神悟道,藏身此洞,化石成仙。站在洞外,一时浮想联翩,好像故事就在昨日发生,就在眼前发生,好像自己就是那个烂柯人,一时心神恍惚,几欲飘飘飞去。

北院中,古柏参天,细雨中,给人一种水墨画的苍古感。其中三棵,尤其古老,苍劲,身如铁铸,凹凸跌宕,透着一种岁月的沧桑,凸显出时间的永恒。树枝,更是如铁,如钢,如盘曲的龙,云中吸水;如飞舞的鹤,伸嘴长鸣。树古,叶做苍黑色,桀骜不屈,毫无媚态。

仙山古树,非同凡品。

观中,有一泉,名“香珠泉”,水亮如月光,清如少女的眼睛,净如婴儿的微笑。观中人言,此水“春温、夏凉、秋爽、冬暖,常有游客携器取水,返回后与家人共同品尝”。我喝了一口,一股清新之气,直透肺腑,让人浑身净白,连精神也是白的。

不知当年,王乔是否饮用此水。

不知王乔成仙,与喝这水是否有关。

4

回首时,烂柯山在飘渺的雨中,隐隐约约,又如仙境。

游山之后,心中,有一份空灵,一份满足,一份依恋不舍。友人问,感觉如何。我回答,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烂柯山老了,近两千年的传说,应该是这么个样子,就如古诗,就如古书,就如翰墨飘香的古文化,给人一种旧,一种老,一种古的感觉。

因此,在古文化中,我们才会产生怀古之情。

因此,在古文化中,我们才会产生一种神交古人的感觉。

站在一片崭新中,一片俗艳中,那种古意,那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哀伤,是无论如何也难以产生的。

这,大概是圆明园至今没有维修的原因吧?这,大概也是烂柯山陈旧苍古的原因吧?

篇2:烂柯山雨景散文

在老家固原原州区有固原十景之一“西海春波”之称的一个景点,古人称之为朝那湫,而我们当地人还是习惯称它为“西海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固原人,自18岁求学离开老家,每当走在外乡的路上,心中时常牵挂最多的还是故乡西海子的雨景。

记得自己初次观看西海子的雨景还是十岁那年,自己跑到村后山上一个叫崾路嘴的大山上去挖柴胡,初夏的早晨,天气晴空万里,站在崾路嘴上,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跌宕蜿蜒的山峰连绵数里,如同一条巨龙。放眼望去,那离崾路嘴有数里地之远的西海子,在六月清晨初升的骄阳下波光粼粼,清新秀丽,如同一面会发光的明镜一般在群峰环绕中熠熠生辉,美不胜收。它照亮了山间,照绿了树木,照红了艳丽的野花。

天气真是变化莫测,原本是万里无云的晴空转瞬间就变得祥云不见,黑云压顶了。刚还沉浸在美妙的景致中留恋不已,顷刻间豆大的雨点便砸在了头颅上,一时间,大雨击落了树叶,激起了浪花。我在躲雨之际惊鸿一瞥,发现自己竟然瞬间挪不动脚步了,只见得平静的西海子瞬间更美了,平静的水面上雨儿跳起了炫舞,似乎在用全身的力气诉说着对西海子的眷恋,那些久未经雨水滋润过的`花草随风招摇,似乎在用优美的舞姿欢迎着雨水的滋润。在看水面,似乎正似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的“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般,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上一篇:徐志摩偶然原文品读下一篇:组织格局创新

本站热搜